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精选8篇)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1
创新工作思路
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经济工作来讲,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对群团工作来讲,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内涵和质量的必然要求。这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工作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几年山东潍坊市妇联把组织妇女创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着力抓好三个创新,积极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抓创新。在全市妇联系统组织开展了“紧扣主题主线、巾帼争当标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妇女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办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把妇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上。各级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借机、借力、借势、借智,联合政府部门,协调有关机构,整合有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把组织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全力助推妇女创业发展。
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抓创新。市妇联把激发妇女内在动力、提高服务转型发展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来抓,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突出农村一线妇女劳力、女性创业者和女大学生三大群体,重点培 训实用技术、宏观政策、企业管理和现代农业知识,特别是扶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有关政策。通过高端培训、学习考察、企业点评、依托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高女创业者做大做强企业的能力。引导女企业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向低碳经济、现代服务、高端和新兴等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创建品牌。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举办培训班613期,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l.22万名,培训妇女劳动力总量达ll0万人,90%以上的农村妇女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帮助8.43万名妇女创业就业,23.5万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
三是在示范引导上抓创新。坚持“做给妇女看、带着妇女干”的示范、引导和牵动方式,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创建“三八”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字号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市有标兵、县有精品、村有样板的种养加示范网络,示范引导妇女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植壮大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增强妇女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市建成妇女合作经济组织1306个,巾帼科技指导队6165支。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先后召开全市妇女创业 就业动员大会、助推大会、现场推进会和创业女性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动员、全面部署、集中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妇女“创业立业光荣、加快发展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强化三项措施,切实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协调政策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人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把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截至目前,已为全市l280名妇女申请贴息贷款,发放贷款8818万多元。另外,市妇联先后两次与市农信社、潍坊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谊达担保公司联合出台信贷担保助推政策,有效破解了妇女创业资金难问题。今年,市妇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市l06个镇、社区、企业和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市8家金融单位出台《关于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的实施意见》,妇女贷款享受最低利率和担保费下调50%的最大优惠。目前,全市妇联系统共协调发放贷款3.6亿元,仅潍坊银行发放“巾帼之约”授信额度就达7580万元,帮助妇女新上项目704个。“信贷担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妇女创业的“启动器”、企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
二是打造绿色通道助推妇女创业。市妇联将今年定为 “服务企业发展年”,把深化妇女创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信贷担保”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大力发扬“一线 工作”法,联合市金融办及五家银行和两家担保公司,定期深入县市区、企业召开调度会、银企对接会,现场解决困难,破解资金难题。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认真做好贷前项目筛选、贷中担保服务、贷后跟踪回访等工作,突出妇联信誉,开通“巾帼创业直通车”,实行“个人贷款申请一妇联登记审核--银行和担保公司考察一发放贷款”一条龙服务,实现银行放贷和妇女创业“大提速”,确保每笔贷款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协调项目岗位帮助妇女就业。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引导女企业家和龙头企业,将加工企业和车间建到镇(街道)和社区,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仅女性创业者在镇街设立的企业就达3700家,吸纳妇女劳力7万多人,形成了一大批“庭院工厂”、“炕头车间”,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市县两级妇联还建立了妇女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洽谈活动,向社会推介妇女创业项目409个。各级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妇女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了27场庆“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妇女创业项目展示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16200多名妇女找到了新岗位。依托市县两级“大姐”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组织培训月嫂及家政服务员,将妇女就业空间向家庭领域不断拓展。
三、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支撑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发挥巾帼创业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利用见习基地特星集团旗舰店落户潍坊的有利条件,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培植了全国及省市级巾帼创业培训、见习、示范基地139个,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省级巾帼创业培训基地——潍坊火鸡科普示范基地,培训妇女l.6万人,扶持带动养殖户4909家,在全国建立42家分基地,带动l0万妇女走上致富路。发挥巾帼创业导师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创业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针对性指导服务,增强帮扶实效。组织创业导师进高校、进社区、进村镇,举办“巾帼创业大讲堂”61场,l万多名妇女直接受益。通过开展宣讲活动,传授创业经验,进一步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创业就业观念,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发挥各级女企业家联谊组织和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作用。组织女性创业者先后到江浙沪、北京、宁夏、内蒙 古、台湾等地区学习,到清华、北大举办企业管理高端培训,帮助女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会员企业到陕西、山西、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招工洽谈,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论坛、乌洽会、鲁台会等,举办妇联系统民营经济发展现场点评会,参观“三区”发展大势,帮助女企业家开拓眼界、提高境界、做大企业。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妇女劳动力转移机构,推广高密市妇联“企业+加工点+农户”的妇女劳力转移模式,做到 跨区务工外输一批、龙头大户吸纳一批、鼓励创业安臵一批、加强协调引进一批,着力构建劳动力转移的“立交桥”,促进了妇女非农产业收入。
三是发挥各级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组织的督查考核作用。潍坊市成立了市委分管领导挂帅,市妇联、人社局、中小企业局、有关金融担保机构等组成的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问题。县、镇、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将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考核的重要分值,与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核,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妇女创业就业良好氛围。结合部门职能,把成员单位职责进行量化,建立制度,定期督查,确保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妇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妇联主席亲自抓,责任部室和责任人具体抓,并注重培养宣传树立妇女创业就业先进典型,2010年以来,全市选树365名妇女创业先进典型,带动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有技能、家家有产业、庭院变工厂、客厅变车间、人人挣大钱”的妇女创业就业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责任编辑王秀英)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2
一、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职普发展不平衡, 比例严重失调。以我市为例: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在全民义务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小, 职普比例严重失衡。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导向的双重影响, 人们普遍重视基础教育, 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其二,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不够健全, 措施办法还不到位, 学生对口升学面狭窄;其三, 绝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孩子都希望跳出农门的思想观念根深蹄固, 出现职业技术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的现象长期存在。
第二,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其一,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大都是由基础课教师通过转岗而来, 他们尚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 学校一部分教师难以适应目前岗位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其二, 学校外聘专业课教师工资费用较高, 学校无力长期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其三, 外聘适宜的大学生来校任教, 人员编制问题往往有无法解决, 一些志愿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学习用人方面又求之不得的人才无法迈进学校的门槛。
第三, 实践实训设备不足。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设备落后和教学设备不足的现实问题, 如汽修、数控等等专业对实际技能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实训实践课的严重不足, 课堂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 使学生专业技术不精, 实际操作能力差, 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缺乏, 难以满足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
第四,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过低。学生学非所用的现象非常严重, 专业对口率不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主要培养从事生产和经营一线的操作技术或经营管理的人员, 他们就业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技术特长, 而从就业的实际情况看, 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更换岗位较频繁。毕业生经常更换工作岗位已成为家常便饭, 一些毕业生试用期未满就更换了岗位。毕业生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标准仅仅在全市最低工资线上, 就一千五、六百元。
第五, 用人单位用工持证上岗不到位。用人企业在招录工人时往往没有依据劳动法办事, 部分工人无证上岗。这样势必造成培训不培训一个样, 有证无证一个样, 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经济新常态下, 随着经济结构性调整的不断加快, 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坚实基础, 客观上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大量涌现。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用工的“技工荒”和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就业难”。
二、对改革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 从实际出发, 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公共资源, 创建县区级公共实训基地, 切实解决培训基地不足的问题。对职业技术学校全面进行调查摸底, 作出评估。对已经停止招生的或生源非常困难, 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的学校要进行撤并重组整合。600 多名在校生、6000 余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和实习车间, 各式车铣刨床、焊机60 余台, 学校免除了农村生源的全部学杂费, 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还能获得2000 元助学金, 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就是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职教中心, 靠政策扶持、行业助推、就业通畅。
第二, 从体制上深化改革, 解决专业课教师匮乏问题。职业技术教育迫切需要教学和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人才, 应改进招聘录用办法, 千方百计吸引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到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其一, 安排教师到生产基地学习充电、进修实习,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人人争做双师型教师。其二, 科研院所要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授课,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工作水平。其三, 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状况, 集约优化教师资源, 统筹分配各专业教师。其四, 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根据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分析行业发展用人需求, 设置相应对口专业。
第三, 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考评管理, 创新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的业绩考核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践实训。所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是更加注重对实践实训的考核。不妨可以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增加实践实训考核科目, 推行理论实践双评制度;职称评定中提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训课的授课时间的考评权重,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对毕业生的考试和考评。要改变过去的唯分数考试, 可以借鉴交管部门考驾照管理方式。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进行县市区范围内的统一考核, 合格后方能获取毕业证书。
第四, 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采取特岗教师待遇;定期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等等。
参考文献
[1]李香钻.让职业教育永远走在春天里[J].中国政协, 2014 (15) .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3
一、福州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2015年9月,福州市政府印發《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半年来,福州主城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加快构建、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双创之星”不断涌现、一批众创空间孵化项目破壳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雏形已现。
(一)积极构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一是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目前,福州市创新园、创业大厦、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已建成投入运营32家,建筑面积17.81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众创空间认定授牌。组织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申报省、市级众创空间认定,其中包括推荐“云端创咖+”等3家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其他省市级授牌。三是加强示范创业创新中心建设。依托落地高新区创业大厦、万福中心的一批众创空间设立的福州高新区海西创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创业创新中心。
(二)开展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一是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培育福州市创新创业团队。2013年以来,福州市逾300家来自福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团队)参加三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比赛综合成绩和吸引投资金额,均居省内首位。二是依托国家、省创新创业人才的评选,打造福州市“双创之星”。2014年、2015年福州市共有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名单,35人入选省第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8人入选第一批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三)加快推进园区企业创新创业
福州高新区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快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福州高新区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推进福州高新区建设国家级LED国际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福州高新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台湾青年入园创新创业。
二、困难和问题
(一)载体建设发展不均衡,主城区好于县(市),硬件好于软件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运营的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主要集中于城区、高新区和闽侯、福清、闽清。从功能上看,一些众创空间还停留在提供场地和硬件设施层面,无力提供创业辅导、项目推介、创业融资、项目市场化运作等专业服务;从总体上看,多数众创空间专业化运营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载体工位使用效率低,“双创”人气氛围不够浓厚。
(二)“双创”工作服务机制落后于市场需求,扶持政策欠精细,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落地难
一是政策措施政出多门,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源条块分割,使得创新创业的政策散落各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二是部分单位落实扶持政策“雷声大雨点小”,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尚未到位,资金配套没有跟进。三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宣传不到位。受调查企业中只有28家企业表示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75家表示基本了解,37家表示不了解。四是政策扶持欠精准,未能为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三)创新力量薄弱,创客成长能力不强,众创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
一是创业者科研创新能力、创业融资和营销经验不足。创业人群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少有高校教师、海归人士。二是“双创”的金融服务欠缺,福州尚未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增加了创业成本。三是缺少高端运营机构。大多数众创空间主要以提供网络空间工位和公共会议室等硬件低端服务为主,缺少国内外高端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提供创业辅导,其组织方式多数表现为简单集中而非思维聚合,且存在同质化倾向,专业特色和主攻方向还不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机制,着力引导众创空间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鉴于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孵化的项目多为科技创新型项目,建议将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办公室挂靠市科技局,由其负责全市“双创”工作的整体协调推进,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委人才办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开展创新创业政策的调查与评估,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建议市科技局、市发改委要把握好各县(市)区众创空间建设的节奏和数量,防止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福州品牌特色的叫得响的众创空间。
(二)建立完善“三级协调”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双创”企业困难问题
一是建立完善“三级协调”服务机制。第一级由各众创空间负责,要为入驻企业解决政策咨询、创业辅导、项目培育、风投对接等服务,同时汇总各众创空间提请省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提请市科技局牵头协调解决;第二级由市科技局负责,应主动发挥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积极帮助“双创”企业解决问题,或及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第三级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即建立定期协调例会机制,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业创新。建议对众创空间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尽力减少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制定详实的考评办法,并在媒体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双创”典型案例。三是做好对接服务。政府部门要为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鼓励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等面向众创空间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人才培训等,分享经验、提供帮扶,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鼓励政府部门采购福州“双创”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创新产品,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三)加强财政资金引导,鼓励社会投资,深化融资服务
一是建议市财政出资设立天使引导资金,探索政府、基金管理人、社会资本三方共同投入:20%、10%、70%联合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初创的创新创业企业。二是深化工商融资服务。通过进一步深化股权质押登记,支持以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域名权等知识产权出资设立创业创新主体,盘活企业资产,突破初创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激发众创空间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探索股权众筹融资注册登记,搭建股权众筹平台,为众创空间的创客们提供股权众筹融资服务;以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为平台,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对企业的登记信息、质押抵押信息、年报资料等基本情况进行公示。三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量身订制特色金融产品,给予适当优惠的贷款利率,并形成长效的支持机制。四是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层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众创空间顺利运营。
(四)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
一是建议工商部门尽快出台配套众创空间登记注册的实施办法,对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等以往界定含糊的登记事项进行明确,以此明确众创空间的行业属性和服务特点,使众创空间作为明确的市场主体获得“法律化”、“制度化”的身份认可;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物流仓库等注册为企业住所,降低众创空间运营的场地成本。二是建议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众创空间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办证和政策咨询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安排专人为进驻众创空间的企业统一办理营业执照,积极深化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帮助入驻众创空间的企业及时办理各种手续。
(五)着力解决政策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依托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提高针对性、操作性。一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细则,精准扶持。整合扶持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将教育、人社、科技等部門相对独立的创业指导体系、创业孵化体系、项目支持体系整合起来,发挥现有政策的叠加效应。二是对市政府各部门惠企政策进行梳理归类,汇总政策信息,通过“智慧福州”网络平台,或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统一发布。三是市科技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定期走访众创空间的工作机制,以畅通众创空间运营商、创业企业、创客与政策决策层的沟通渠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四是市政府办牵头,市科技局、市效能办配合,加大对政策在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过程中的“中梗阻”,确保这些惠企好政策能尽快落地,让众创空间运营商和创业者得到实惠。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会议讲话稿 篇4
今天把大学的书记、校长和分管的领导同志请来,安排这次推进会议,主要意图是传达贯彻国务院、教育部最近在长春召开的会议精神,交流一下经验,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最后我再对下一步工作提一些要求。虽然我们省在这项工作上有了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是我们与真正做得好的发达地区、与我们具备的潜力比,还有差距。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再开一个会,与大学的领导同志再讨论一下有关问题。
一、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促进全省高等院校和有关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加强引导、有效推动、营造氛围,释放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把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更多地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留住更多我们培养的人才,为xx新一轮经济增长和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核心。现在全党、全国,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在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精神到底有哪些核心的精神?学习应该是上下结合,第一自己认真学习,第二上级领导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与大家做交流。我建议教育系统还是要把五中全会精神学透。我今天借这个机会稍微说一点,特别是有几个地方请大家要注意:这次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上跟过去有一个最大的差别,不是写法上的差别,是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新阶段?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总书记讲:“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我听完这段话想到的肯定是xx,既然理念这么重要,我们的理念是不是最正确的?是不是最符合当前的这个阶段?这就需要在座的同志们好好地思考。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高校的书记也请来的原因,这是我们的体制和分工,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中央权威表述,所以大事党委要碰。如果说哪个大学思想观念落后到极致,党委书记要负责的,这是体制决定的。
充分认识为什么中央把创新的发展理念摆放到突出位置。对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我今天不展开讲,这里特别强调一条,就是创新发展理念为什么摆到了这么突出的位置上。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一句话,同志们很多都记住了。第二句话很多人没注意,“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接下来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我们省到没到一个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的阶段?我理解这个创新主要从动力转换角度讲,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志又要思考xx的动力转换,原来的动力是什么,转换成什么?若不细考虑,原来的动力都说不清。原来的动力是什么?那就看贡献率。过去十年贡献率50%以上都是工业。我看了看,工业高的时候,能源工业增速最高13.1%,最低6.3%,现在是-4%。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新的动力能不能出来呢?过去动力就在这里。大家看粮食增加的多,但粮食在统计当中它的增加值率比较低,不太出数,也不太出税,必须深加工才行。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动力转换。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所以说,中央做这个判断不是随便做的,是有足够依据的。
正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这里大家注意,不能把它简单地割裂开。再注意有一段话:“特别要强调的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这段话很重要,这是针对我们有一些同志“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讲的。总书记还说:“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这段话也很重要,这是完全有针对性的。大家知道,中央领导讲话永远是两个角度:一是正面阐述,二是针对问题。总书记还讲一段话,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没变、但内涵变了,怎么变的呢?“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这都是属于极其重要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要结合xx实际来消化的重要精神。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上项目,不抓固定资产投资,这不是一回事,而是让我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内涵发展阶段有一个清醒把握,清楚中央倡导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创新创业的部署要求。关于创新创业的问题,总书记今年在长春的会上有一段话,讲了四个着力。第一个着力是完善体制机制,第二个着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第三个着力是鼓励创新创业,第四个着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讲“创新创业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第一句话;“市场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谁抢占了创新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很重要,“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大家要注意,为什么我请同志们理解我的心情,有些事不是为了跟谁过不去,也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要结合xx拥有的巨大潜力。我在想,如果在西部有些省份工作,这些事不会这么抓,因为抓不出这么多的潜力来。别看都需要创新,但有些省要抓创新创业,那就是另外一支队伍,而xx抓创新创业,有三支队伍,有一支队伍中央并没讲过,就是农民。今天开完这个会,我要找农民队伍好好聊一次,农民能不能创新创业?当然可以,创新商业模式、营销方式就叫创新。对农民来说什么叫创业?只要不把粮食按国家最低收购价卖给国家的一切种植、养殖、营销、产业化的行为都是农民的创业,能多挣钱都叫创业。创业要跟致富联系起来,如果创业越创越穷,那怎么能叫创业,怎么奔小康?所以,xx不光要抓我们高校这支队伍的创新创业,农民创业也要抓。全省已经部署了这项工作,最近要三条线同时推进,今天是其中一条线。总书记针对我们东北讲的这些话,希望同志们要好好体会。点到了东北创新创业不足,最后一句话又很适合东北的同志,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就是竞争的含义。关于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有一个提法,大家要很好地思考,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创业的意义。总理讲创新创业关系到四个角度。总理说,双创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是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理念,是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这四句话,大学的领导同志要结合我们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公正,很好地来体会一下。以上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中央精神,一定要领会好为什么中央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部署,要深刻理解中央部署背后凝聚很多重要的思考、一系列重大的判断。希望同志们很好地领会。
二、深刻认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重要的创新源。大学生是我省创新创业三支重要主力军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双创”工作部署以来,全省高校系统坚决贯彻、很好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积极明显的新变化。但与发达地区、与我省具备的潜力和可能形成的优势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高校在思想观念、认识程度、具体落实、工作主动性和深度上还有不足,需要积极努力去改变。
最近,我一直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的要求和我省实际进行思考,我想为什么中央现在提出来创新创业呢?总书记的讲话已经回答了必要性,总理讲的四条也很透彻。我要问一下,可行性呢?可行性的依据在哪里呢?我以为大家要很好地观察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问题。中国已经融入世界发展之中,这一次“双十一”,阿里巴巴等几个平台都是十来分钟、几分钟就百亿元销售额,然后紧接着就是忙到极致的全球采购、物流。我今天再提一提上次全省大会上我讲的东西,让大家要注意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什么变化?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学者的东西大家还是要关注的,特别是大学的领导干部和老师,下一步要编写创新创业教材,绝不能完全依托我们现有的那点学习积累,那是完全不够的,那会误导学生的。菲尔普斯《大繁荣》那本著作,我们讲创新创业的老师要看一看。里夫金和凯文•凯利的作品,我们的老师是要看的。看完之后,要浓缩一些最精华的东西讲给学生。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很多领导同志都夸过的书。他本人也是欧盟多个国家领导的顾问。我们大学里的领导同志和讲创新创业的老师都要注意这些问题。今天把就业指导中心的主任都请来,你们给学生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否则跟学生解释不了可行性。这方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点体会,我过去讲过,因为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的物质和技术结构变了,所以草根创业才有可能,这与二次工业革命有本质不同。二次工业革命靠资本集成、垄断,跨国公司靠规模效益。这次不一样,因为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社会。上次我们到绥化市调研看到一个例子,在一个居民区的小楼里,绥化学院的一位毕业生就借淘宝的平台创业开店,雇了很多人,这不就是草根创业典型吗?这是谁给他带来的机会,互联网+、马云的整体淘宝平台。所以我们说这不就是草根创业的实践吗?
第二点体会,下一步会出现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和企业存在形式的变化,会出现一批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当前和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新变化是什么.?企业不一定大,但极具专业化,小而强。前几天我去东北林业大学调研看到,有个学生创办的互联网+中央厨房,就专门做校园内一部分合理半径内的电子物流配送,而且就集中在比如盒饭这个领域,把它做透,几个学生就把这件事拿下来了,为什么?物流是有密度的,在一个合理的半径内物流密度越大,总物流成本越低,效益越好。可见极具专业化、小而强的企业会大量存在,这也是我思考xx省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我刚来xx的时候带着工业逻辑,农产品怎样形成资本集中、大品牌、做营销、品牌营销、渠道营销?互联网+给我一次启发,不一定需要这么干,可以点对点营销,个人、集团定制营销。这一点我今天要明确提出,也请我们讲创业的老师讲给学生听,这都是规律。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规律:一是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物质技术结构变化给草根创业带来机会,二是未来企业存在形式会出现一大批极具专业化的小而强的企业。你不用担心小企业存在不下去,关键是强,强靠你对合理的领域和区域的把握。推动这项工作不光是有必要性,实际上可行性已经充分摆在我们面前。
三、下一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问题。请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同志很好地研究一下观念理念,思想观念、发展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注意两个结合:第一个要结合全球新的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新的商业模式的趋势性变化;第二个要结合xx的实际。我们不能被时代淘汰,大学有引领年青人的重要教育使命。观念问题从来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变,一定要有主观或客观的触动。自然而然的转变过程太长,人的认识就是这么形成的。观念的本质是人的认识,现在就需要既靠主观又靠客观来触动。比如说主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不要把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变成口号,要变成思想过程,然后才有可能变成行动过程,我们很多同志完全习惯当成政治口号。比如总书记讲的五大发展理念,五条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整体性、与“十三五”规划什么关系?对“十二五”怎么总结,怎么结合我们的实际?哪些过去的惯性还要必须改?哪些坚决果断地改?中央领导讲现在每年评出这么多成果,是为了评吗?是为了让你们得奖吗?是,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些成果转化。所以,我们大学的领导同志如果还沉溺于过去那种成果评审,又得了什么奖的观念,那还有多少意义呢?因为一件事没完,仅仅做了一半儿,体现一个阶段性的水准,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创新能力最后体现在哪里?如果xx继续保持科技成果产出全国第七名,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国第二十七名的话,从某种角度讲,那就是我们整个这一条战线思想观念转变不够,没有很好地领会中央要求。我们希望也相信以后这个数字能变,逐步改变。转变观念,对于农村的同志可能只能靠感受来让其改变,但对于我们这样的高素质知识分子群体,转变观念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是对某一领域的关注、学习,就这两条。但为什么不能转呢?这就是今天我要特别强调的。转观念,首先要学习中央精神;第二做合理必要的引导;还要有一条就是必要的行政推动。所以,我以为观念转变的事,要摆到大学重要议事日程上,否则体制机制转变这个问题还要说5年,10年前中央出台振兴东北文件也都讲到了体制机制问题。观念的问题,大家要重视起来,而且要多个角度。
第二个问题,要给学生讲清楚三个问题。这是我们跟学生一定要讲清楚的:第一,要讲创业的规律。一定要给学生讲清两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就业经验和就业技能积累,对成功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不是一毕业自己开公司叫创业,自己开小公司、去小公司创业工作、去不确定性的基层工作、能磨练意志的基层岗位工作都是创业,这个创业规律一定要和同学们讲透。就业和创业相互之间促进,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更要看到一定的就业经验积累,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我引用了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中国青年人直接创业与工作以后再创业的比例是4∶129。第二个规律,去小公司,去能够磨练人的综合素质的基层,都是创业,去自己的师兄、高年级校友开的公司工作都是创业。这里有无穷多的例子,一个四通公司裂变了多少个企业,一个万通公司裂变出潘石屹他们多少个企业?这都是规律。这些规律要跟学生讲。第二,要讲创业的市场机会。我今天提一条要求,凡是给学生讲创业课的老师,要看xx日报、看xx卫视新闻,要观察一下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分析。我承认我们很多媒体的确有套话的东西,但是也有集中全省智慧的重大分析,一定要看,否则就会耽误事。想在xx留住我们的人才,首先要把机会讲清楚,xx有多少机会?xx哪些领域有差距?这些差距都是创业的载体、路径。xx在国内总需求有增长空间的若干领域,又在xx有供给优势的领域,存在可以发力的市场机会。这是我一年多来反复强调最多的一个看法,我希望老师们看一看,特别是讲创业课程的老师。人一定要清醒,一个人再有本领,无论是谁,他对全社会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够的,所以要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讲创业课的老师连xx的市场机会在哪都讲不清楚,你能够给学生讲清楚创业?你不就照本宣科吗?xx有什么机会?结论不重要,方法论是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看国内哪些领域有总需求增长空间,不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的领域。然后再看看哪些领域xx有供给优势,然后再看看这些领域当中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这几方面讲清楚,创业机会不就出来了吗?要相信学生对真理魅力的尊重。第三,要讲创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在全国是有影响的,教育部给了充分肯定,要推广。我们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更要让刚毕业的学生掌握。这是第二个要求,这是我们要跟学生讲清的三个问题,只讲清任何一条都不够,讲规律,有机会,还得有政策支持。
第三个问题,省教育厅要抓紧组织专家编写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材。我就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编出有xx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要把中央领导讲话,新技术革命和新商业模式的内容,xx的创业案例都吸纳进去。这项工作请孙东生同志组织,务求教材要有自己独特特点,与我们创业实践和政策结合起来。我去过一些大学看过一些创业教材,内容离xx还有点远,只是讲一些办企业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并没有讲规律,这还不够,没有很强的针对性。那些内容保留一部分就行了,篇幅控制在20万字左右,要最快的速度编出来。
第四个问题,大学要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建好孵化器和创业园,给大学生提供一定条件的创业物理空间。孵化器不一定要多华丽,要简单、便捷、实用。要紧跟时代变化、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创客空间等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省政府将继续把清理出来的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优先配置用于高校创新创业。
第五个问题,再说一个重大的事,就是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请各个大学从成果梳理,到成立公司,到技术孵化,到与资本市场对接这四个环节上再梳理一下,省教育厅要把每一所大学的情况都梳理一下,是否做了?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了解清楚,做到引导和推动相结合。要注意所谓高技术成果转化,不一定都是有产品的企业,服务也是,做技术服务同样是高技术,股权结构都是一个道理的,大家要灵活。比如,xx大学完全可以在俄语方面发挥优势,去搞若干专业化的俄语翻译公司。我再强调一下,产品、服务都可以变成我们的高技术成品,不光是产品。政府部门和大学当前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领会一下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述。我不怕媒体炒xx人口流出的话题,这都没关系,但是人才流失是我们所有xx的重要干部都应该坐不住的一件大事。如果看着我们的人才整体流失,我们这些领导同志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怎么叫领会中央精神,这怎么叫理解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所以今天要跟大学的书记、校长提一个要求,学校要认真研究怎样通过打造创业平台、创新平台,通过省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更多事业平台来留住人。我们要当作大事对待,这都是属于战略谋划层面的事,是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我说过很多次,我对xx发展的信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才,所有我们现在发力的产业都有人才支持。比如搞养老服务产业有xx中医药大学、有护理高专;搞高技术产业化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么一批好学校;搞农业有东北农业大学;搞林业下一步的经济功能释放有东北林业大学。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人才的竞争,没有别的因素,资本、技术都是跟着人流动的。整个舞台毫无疑问不是大学一家可以做的,发展环境毫无疑问不是大学可以解决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基本职责。那么大学干什么?我想就是干两件事:就是靠创业平台多留人才,靠创新平台多留人才。大家一定注意,第一轮次留住人,很大程度上就留住了。什么叫第一轮次,就是毕业后第一次就业,只要他留在xx,他很多事就留在这了,生活氛围留在这了,情感关系留在这了,这就是规律。所以第一轮次要想办法、要靠各种载体舞台留住人才。还希望大学与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留住人才作为推动xx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我知道靠我们田间地头的那些项目,留住我们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可以靠新的领域、靠创业留住人才。下一步,政府部门要干的事主要是动态修订完善政策。政府部门最重要的事是不断地深入实际,剖析案例,借鉴兄弟省市经验。我们也有可能有些事走在前面,但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胸怀,这就叫科学理性面对竞争。比如说,高校干部的股权问题。如果他本身是科学家担任领导职务,第一职务是科学家,是成果持有人,第二角色才是领导干部。广东省这些人可以持有股权,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人说不可以,要坚决改这些东西。我们要马上完善细化这些政策。
第六个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宣传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形成氛围上下大功夫,让双创蔚然成风。要把创业规律、市场机会和政策措施作为宣传重点,利用各种媒体,讲精彩的创业故事,教实用的创业方法。主要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要很好地去营造氛围。我说的氛围,不要一说,省委宣传部就高度重视,然后xx日报开始报道大学生创业典型。到现在为止,学生还不怎么看我们的主流媒体,电视台也好、报纸也好。对重要的中央的媒体、商业传媒,省委宣传部要系统地拿一个方案,怎么来营造?形成什么氛围?我们要有这方面的计划。电视台要在这方面有系列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搞了两个节目,可以借鉴。一个是北京卫视今年推出《梦想合伙人》大型投资类真人秀节目,邀请沈南鹏、潘石屹、雷军等知名投资人,寻找他们心中的梦想合伙人。一个是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打造的《众筹梦想》大型财经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有4个创业项目参加,通过创业者激情演说、明星专家评委团现场审核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将登陆京东金融的众筹平台实现自己的产品众筹融资。另外,团省委要组织好创业导师巡讲。只要讲有意义的事学生能不听吗?我们讲跟他们未来职业生涯有关的事,他们能不听吗?如果跟他们讲一大堆没用的事,他们当然不听了,或者他们表面上听。这就是大学,这就是在拼真理的力量。
请我们的有关部门,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今天说的这些问题,抓紧实施落实,尽快把落实的结果反馈给省政府。同时还有一条,我希望干什么事形成一个好习惯,什么好习惯呢?除非这件事我没想通,不知道该干还是不该干,只要想清楚了,说清楚了,就一定要干到底,而不是干了一个开始,或者过程。今天布置这些事,不是简单地抓落实,要注意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把这个过程做完,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要随时提出来。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1.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并切实落实以下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应届及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完善整合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2.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要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吸引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
13.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普遍开展创业培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高校,并探索、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项目。同时,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4.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特别是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咨询帮扶,有条件的要抓紧设立创业咨询室,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增强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5.高等学校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四、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
1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出台并切实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小额经费支持。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
17.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
18.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五月四日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6
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团东海县委
东海县青年中心建设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引导城区青年健康消费为工作重点,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广泛吸纳区域内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地方特色的青年中心建设模式和运转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青年中心28个,涵盖了全县22个乡镇和4个社区。发展会员8258人,会员单位26家。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抓好青年中心组织架构建设
青年中心既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一种模式,也是新时期团组织建设的一种新型方式。为加速推进青年中心建设,我们成立了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机关、工商、文化、城管、交通等部门团委书记为成员的青年中心建设推进小组,明确每人的职责,身体力行的推进各项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青年中心建设筹备小组,成员由各专业协会会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党、团组织负责人和有专业特长、积极进取的青年组成,负责青年中心建设的筹备工作。青年中心建成后,筹备小组成员直接转为青年中心理事会成员,进一步提高青年中心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有利于青年中
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抓好青年中心活动阵地建设
青年中心推进小组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阵地建设。针对城市、社区、乡镇的不同特点,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推进措施。在城市,我们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中国移动青年中心,从原有的移动书屋升级到现在的移动青年中心示范点。在社区,因为我县城区面积较小,我们没有在社区成立青年中心,而是依托社区活动室成立了青年中心社区服务站。在乡镇,一方面我们重点发展乡镇文化站,通过考核达到青年中心建设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资金,并任命文化站站长为乡镇青年中心副理事长,另一方面与县移动公司合作,在东海县各乡镇建设中国移动农村“青年中心”,添置书籍电脑等设备,主要为农村青年提供图书阅览、信息服务、移动业务办理等多项功能,同时也为乡镇团委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现已建成此类青年中心19家。
三、整合资源,抓好青年中心个人和单位会员的发展 共青团的资源非常丰富,发展青年中心关键是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然而共青团干部大部分存在年龄轻、工作阅历少、经济工作经验缺乏等弱点,资源整合的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为了锻炼团干,我们在发展青年中心会员单位时大力倡导陌生拜访、15分钟说服等营销方式,要求团委机关和青年中心建设推进小组的成员每人
至少要发展一家会员单位。为了建立青年中心长远的自主运作机制和充分发挥青年中心服务青年、支持团委的功效,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靠服务来吸引和保持青年中心会员单位。首先我们严格控制青年中心会员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同行业中会员单位最多2家,其次我们给每家会员单位提供“青年中心会员单位”标识牌,每月印发一次会员单位优惠信息,通过报纸邮送渠道发放,帮助会员单位扩大影响。在建立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的青年中心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没投入一分钱,并且还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东海县青年中心现有会员单位近30家,服务内容涉及餐饮、住宿、健身、娱乐、文化、通信等10余个消费行业。已形成商家踊跃申请加入,而我们根据标准严格取舍的发展局面。在青年卡的发行上,我们采取了先发展会员单位后发展会员的方式。即确定首批青年中心会员单位后,立即制作青年中心宣传彩页,充分利用电视、展板等各种平面和立体媒体广泛宣传“青年卡”,然后才开始发展会员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青年卡发行首日就有500多人提出申请,目前已发展个人会员近万名。
四、完善制度,抓好青年中心的长效和自主管理
为了确保青年中心的规范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了青年中心理事会、部门、会员单位三级管理,制订了《东海县青年中心章程》、《内部管理制度》、《会员管理办法》、《会员手册》、《各
部门工作职责》、《会员单位服务承诺》、《会员单位服务流程图》等12文件并严格执行。其次完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每个会员单位,考核结果优秀给予免费宣传版面奖励,并成立团支部,允许佩带团徽上岗,现在东海青年中心已有移动公司、地王大药房、五星电器等单位实行佩带团徽上岗制度。三是完善信息传递制度,定期召开由团委、会员单位、青年卡会员等人员组成的理事会、会员代表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为增加青年卡的使用率,我们开展了吉祥号码拍卖、会员卡号抽奖等活动,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另外还在每个季度联系会员单位开展“青年卡狂欢日”,为青年卡用户提供的折扣最低达到3折。通过这些活动,青年卡会员得到了实惠,青年中心也扩大了影响,有力的凝聚了人心。
青年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项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课题,应当顺应社会发展和青年需求而变化。我县的青年中心建设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继续坚持以“边建设、边完善、边发展”为理念,不断探索有特点的青年中心发展模式,不断完善青年中心各种硬、软件设施,制定良好的发展、运作机制,完善和丰富功能,将青年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强大、信息交流便捷、管理模式科学、市场运作灵敏的青年活动、交流的新型平台。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 篇7
一、一年多来的校园足球工作值得肯定
自2014年底市政府召开全市学校体育艺术暨校园足球工作会以来, 我市校园足球工作,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教育系统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统一思想, 扎实工作, 大力推进校园足球, 引领学校体育改革, 带动其他体育项目, 学校体育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有六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组织有力。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校园足球工作会议, 出台了加强校园足球的意见, 整体部署了全市校园足球的发展。成立了市教委牵头、八部门组成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统筹协调。同时, 在市学生体育协会设立了校园足球工作部, 负责校园足球的赛事组织、文化建设和社会资源开发;依托西南大学成立了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 聘请市内外30余名知名足球专家, 加强校园足球业务指导。
二是课程落实。我们明确要求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必须将足球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2次足球辅助活动。同时, 我们还组织专家研制了《重庆市校园足球训练技术测试内容及评价标准》, 编写了《重庆市校园足球教学大纲和训练指南》, 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机制, 形成了“校校参与、层层选拔、纵向贯通、横向衔接、规范有序”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全市全年举办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近3万余场次, 参赛运动员近10万余人次。
三是培训给力。针对足球师资短缺状况, 积极开展校园足球专项培训。全市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送培到校”“送教下乡”等形式, 举办市、区县两级培训60余期, 培训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1000余人次, 裁判员350余人次, 管理员580余人次。同时, 还选派了380余名校园足球优秀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及管理干部参加全国校园足球专项培训, 组织4批共24名校园足球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教练员, 赴法国、德国、英国学习。选派48名优秀运动员赴海南参加冬令营活动。
四是社会支持。坚持以开放的心态, 积极引进社会足球资源, 运用市场机制和专业化运作, 助推校园足球发展。一年来, 我们欣喜地看到:重庆天才足球俱乐部, 引进意大利AC米兰足球青训资源, 参与重庆八中宏帆等12所学校的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工作;马拉多纳重庆国际足球俱乐部, 引进马拉多纳足球品牌, 免费为我市培训校园足球优秀教练员;重庆力帆俱乐部, 积极参与重庆一中的教练员培训, 组织开展学生青训活动;贵州人和足球俱乐部, 与南岸区联合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新闻界的朋友也积极关注和支持校园足球。大力宣传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 及时报道校园足球的先进经验, 浓厚了校园足球氛围。
五是保障到位。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承担、多方参与”和“区县为主、市级奖补”的经费投入原则, 市教委从全市教育总盘子中挤出5000万元用于特色学校建设, 并安排市级运转经费700余万元, 保障市级赛事组织, 实施海外引智计划和校园足球明星进校园活动等。梁平等32个区县落实配套资金1786万元, 沙坪坝等29个区县安排县级运转资金2868万元。
六是成效明显。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足球运动、爱上了体育锻炼。在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 涌现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永川区“三维一体”班级校园足球赛制模式、彭水县的乡村末端校园足球、南岸区的校园兴趣足球大课间、梁平县的兴趣足球课程教学等, 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热捧。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 以全胜的成绩获得冠军。辅仁浦辉小学参加“谁是球王”全国总决赛, 获得亚军。
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 也有力地带动了校园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百花齐放”。2015年, 全市共举办大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32项, 参赛运动员近2万余人次。南开中学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 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育才中学参加2015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 获得女子青年组冠军;黔江区新华小学参加第八届亚洲跳绳锦标赛, 荣获3金, 打破1项亚洲纪录。九龙坡西彭一小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花绳大赛。
二、把校园足球作为强化学校体育的重要抓手, 扎实推进, 抓出成效
今年4月21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的高度重视, 也说明了抓好体育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办《意见》精神, 进一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把校园足球作为强化学校体育的重要抓手, 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
(一) 要突出重点, 努力为校园足球发展夯实基础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 校园足球也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去年7月教育部等国家6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校园足球,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育人”这个大原则下定位校园足球, 把足球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融入到体育活动中, 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 使足球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一要提高普及程度。普及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 都要努力使每一名学生受益。校园足球也要首先考虑普及水平。要激发学生“踢球”的兴趣, 吸引更多的学生“踢球”, 努力为更多的学生“踢球”提供良好的条件, 不断扩大校园足球人口, 使广大学生在足球活动中, 增强身体素质, 培养团队精神, 磨砺意志品质。同时, 以校园足球带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发展,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高。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是育人的基础, 推进校园足球, 要注重课程教学, 这也是提高普及水平的要求。要积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 确保课程设置、教学标准、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等教学要素更加衔接配套, 校园足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要坚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训练内容, 积极推进足球教学与训练模式的多样化。尤其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要确保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2次课外足球活动, 积极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 科学统筹足球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 在课时分配、教师配备、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为足球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健全竞赛体系。足球既是一项群众体育运动, 也是在世界上一项最为广泛的竞技体育项目, 竞技性也是足球运动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培养、发现、输送专业足球运动员, 也是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之一。通俗地讲, 竞技就是比赛。要着力构建赛事丰富、赛制稳定和赛纪严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确保球队建设、课余训练、赛事运行等规范高效, 促进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要广泛开展班级形态和学校层面的校园足球活动和竞赛, 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体验足球生活、热爱足球运动、享受足球快乐。要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大力培育校园足球精神, 并坚持贯穿到教学、训练、比赛中, 让“快乐足球、健康足球、人文足球”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伴随每一个学生成长。
四要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 我们一直强调, 要加强教育管理, 通过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校园足球, 也要贯彻这一思想。要在切实抓好校园足球常规管理的同时, 切实加强对校园足球联赛的管理, 形成公平竞赛的良好环境, 严禁参赛作假行为和影响竞赛秩序的现象发生。要严格加强对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队伍的管理, 制定严格管理办法, 严格训练和竞赛纪律。要特别注意加强足球运动风险管理。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 强化运动安全教育、检查和管理, 切实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保险机制,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解除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
(二) 要示范带动, 努力为校园足球发展积累经验
要深入推进校园足球, 必须尊重基层实际, 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创新, 积累经验。
一要发挥特色学校带头作用。去年, 我们遴选了首批300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去年11月进行了交叉检查, 总体不错, 还要进一步按计划加强建设, 深化改革, 先行先试, 办出特色, 为整体推进全市校园足球发展积累经验。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 今年将开展第二批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 新增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0所, 提前1年实现国家提出的8%的发展目标。希望各区县和相关学校对照相关要求, 进一步改善条件, 积极申报。
二要发挥试点区县带动作用。市教委将积极支持沙坪坝区按照国家试点区县建设要求, 加快校园足球国家级试点区县建设, 力争早日出成果、出成效。同时, 积极支持永川区、梁平县创建第二批校园足球国家级试点区县。此外, 还将支持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大足区、彭水县, 加快市级试点区县建设步伐。希望各试点区县创新思路, 大胆改革, 先行先试, 为整体推进全市校园足球发展积累经验。市教委将委托第三方机构, 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区县的适时监测评价。
三要发挥足球名人的带动作用。学校的体育运动“尖子”, 特别是足球“尖子”, 往往是学校的“名人”, 有很高的人气, 要发挥好他们的带动作用。要注重发现、选拔和重点培养校园足球优秀运动苗子, 组建本地学生足球代表队, 开展多种形式的集训、比赛和交流活动, 组织实施学生冬令营、夏令营活动, 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 集中培训各地选送的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 畅通校园足球优秀苗子的成长通道, 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足球专门人才, 也能带动更多的学生踢球。同时, 继续实施校园足球海外引智计划和足球明星进校园活动, 把国内外的足球“名人”请进校园, 普及足球知识,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促进校园足球深入开展。
(三) 要加强保障, 努力为校园足球发展创造条件
发展校园足球, 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解决教师从哪里来、球在哪里踢、钱从哪里筹、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思考, 创新思路加以解决, 努力为校园足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履行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牵头单位的责任,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 共同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已成立了领导小组的区县, 要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抓好校园足球的日常管理, 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尚未建立组织机构的区县, 要尽快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 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对校园足球的专项督察, 国家层面已作出督察部署, 要求区县、学校自查, 市里重点抽查, 教育部实地核查, 确保校园足球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我市将适时组织开展校园足球的专项督导, 督促发展校园足球的各项政策落地。
二要强化条件保障。要在师资配备补充、培养培训等方面创新举措, 着力提升足球教师的专业水平, 市级层面每年将完成200名足球专兼职教师市级培训。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 加强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配备。要健全综合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 引导学生参与足球活动。要健全校园足球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 切实增强学生的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善保险机制, 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三要鼓励社会参与。发展校园足球, 是全社会的责任, 单靠政府教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要加强品牌足球资源与学校足球资源的深度融合, 运用市场机制和专业化运作, 帮助学校传播足球文化, 推进足球普及, 提升校队水平, 培训学校教练, 开展培训活动等, 破解学校足球资源不足的难题。我们鼓励支持区县成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协会, 参与本地校园足球的具体工作, 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以非营利性支持校园足球发展。
四要加强社会宣传。要积极争取各新闻媒体的支持, 利用教育系统内部的微信、微博等新闻宣传平台, 大力宣传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育人功能和先进典型, 及时播报校园足球赛事, 传播校园足球文化, 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掀起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进制度创新 优化创业环境 篇8
竞争压力、政策环境、社会舆论压力……中国创业者们面临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大得多。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或者曾经得到过的“成功瞬间的欢乐”看上去遥遥无期。
创业者们普遍承认经营企业本身的压力无可厚非,比如决策、竞争等等,这是他们乐于承受的。而政策的不确定和弊端、社会对此阶层不应有的负面评价等外在因素令他们身心疲惫。更有甚者谈到自己的生存状况时,用到了“如履薄冰”一词。
2004年企业领袖年会上,复星董事长郭广昌说他最大的期望是跟大家一起呼唤“宽容”。比如项目审批制,郭的疑问是:“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需要三到五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而三五年后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还能上这个项目吗?”
“我们实在没能力承担企业经营之外的那些压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业者告诉记者。他认为,在中国,创业者是弱势群体。创业者的地位远低于那些 “子承父业”的集团公子哥儿。“一犯错误,各种帽子都给你戴上,所有的声音都是抨击你的。好像选择创业的人都是没自知之明的傻子。老百姓的心理都被引导坏了,他们从一开始就仇视创业者。”
企业是协调社会分工的组织形式,是社会就业的吸纳器,是社会财富的孵化器,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要促进创业,就必然要求创业环境的优化,而创业环境的优化,就必然要求制度创新以消除一切不利于创业的体制障碍。
一、制约我国创业行为的制度性因素
(一)创业文化的相对淡薄
由于创业过程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众多的交易和巨大的风险,所以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三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功观。
财富观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工商业长期受到压制。“文革”期间,大讲“财富是罪恶之源”,大力宣传“越穷越光荣”的论调,儒家的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思想至今还在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专制主义的长期影响滋生了比较浓厚的财富分割文化,社会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如何对他人的财富的分割上,很少有人对创造财富保持兴趣。追逐权力、分割财富成了社会风行的“潜规则”,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往往鄙视实业而青睐官场,那些当不了官的普通百姓也常常幻想如何通过种种手段来“杀富济贫”。时下学术界探讨较多的“仇富心理”就是这种财富分割文化的典型表现。
信用观发达国家,由于长期实行市场经济,有关制度历经漫长的演化而比较健全,社会公众的守信意识较强,普遍地将信誉看作是个人的无形资产,大多数的人宁愿丧失巨大的额外利益也不愿意失信而自绝于社会。在我国,尽管有“言而无信而不知其可”的古训,也有很多一诺千金的典故,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加之有关制度建设滞后,人们的商业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加之部分政府部门公信力的降低,使得创业的风险加大,创业的交易成本激增。
成败观由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及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众多的原因,创业是充满风险的过程,失败在所难免。在美国许多企业都曾经历多次失败,但人们对创业的失败比较包容,认为创业失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会允许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创业,屡败屡战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嘲笑。我国在这方面就显得苛刻得多,“王寇”观念影响深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次胜负定终生”,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一旦失败,不但舆论滔滔,而且将失去众多的援助。对于失败者人们不是“雪中送炭”,而更多是“墙倒众人推”。创业文化的相对淡薄,使得人们对创业的收益预期降低,成本预期提高,从而提高了创业激励条件满足的门槛。
(二)正式制度安排的错位与缺位
要满足创业的激励条件,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必须要求有适当的制度安排保证创业的收益和相对降低创业的成本。在这一点,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正式制度安排的错位与缺位,突出表现在:
1.从企业准入制度看
在发达国家,企业准入很多采用的是注册制和备案制度。准入的门槛较低,常常一元钱就可以注册一个企业,企业的设立程序也比较简单。张维迎教授曾举例说,他的一个朋友在美国注册一个网络公司通过网上注册只用了几分钟。
在我国,企业准入还搞的是审批制度,甚至摆个小摊、当个小贩也要由各个部门来审批和制约,公民创业的权利受到政府部门的严重约束:有高额的资本金限制,注册一个小企业也要上万元的注册资本金;有所有制的划分;有行业领域的限制,有些行业,如邮电、电讯等仍由国家垄断经营,广大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无法进入;有繁杂的程序,有各个审批环节的限制,创办一个企业往往要盖十几甚至几十个公章,上到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电力,下到街道办事处、甚至居民委员会都要照顾到,还经常受到有关部门的刁难,比经营企业还难。审批制使得创业初期的交易成本十分高昂,降低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制约了经济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情况就越严重。有学者断言:“如果把审批制改为注册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至少提高30%,腐败现象至少可以减少50%”。
2.从信用管理制度看
创业过程涉及大量的交易行为。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它能够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失信者以有力的惩罚(如采用“黑名单”方法,将企业或个人的失信记录正确列入“黑名单”中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公示,使其丑名远播,人人避之不及),同时给诚信者以实在的奖励(如采用“红名单”方法,将长期诚信经营的企业的美名广泛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企业与之交易,借此获得更大的合作利益)。
我国目前尽管有些地方如上海等在金融、税收等领域进行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探索,但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还没有确立,还存在着诸如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等诸多问题,结果一些企业便利用我国地域广阔的便利,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扩张自己的失信行为。失信行为的扩张加大了创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不少创业者就是因为他人的失信行为而不得不半途而废。
3.从规费管理制度看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规费构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的重要部分,发达国家为了鼓励人们创业在规费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的制度措施:(1)财政补贴。在法国,中小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机会,政府给予2万~4万法郎的财政补贴,对3年内新增6名职工以上的中小企业,每名新增加职工由地方领土整治部门补贴1.2万~1.5万法郎,对3年内增加30人以上的服务行业,每增加一个员工由地方领土整治部门补贴1万~2万法郎,对每个雇佣学徒提供1.6万法郎的补贴津费;英国政府为了鼓励失业人员开业,对小企业实行补贴政策。为了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鼓励他们开办小企业以减少失业,英国政府制定了企业补贴计划,对自主开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2)税收优惠。1984年联邦德国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始实行特别优税条款。政府对50%~60%的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在落后地区的新建企业,可以5年免交营业税,对所消耗完的动产投资,免征50%所得税。实行特殊折旧,即4年内按新购置或生产的设备资产成本的20%进行折旧,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中占据相当比例的合伙企业,工商所得的免税额为4.8万马克,对4.8万~14.4万马克工商所得,实行1%~5%的等级税率。加拿大制定了不少适应于中小企业的减免税收特别条款包括资本所得税扣除、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投资减税、可允许的商业投资损失等等。
在我国,针对创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不少政府财政紧张而难以落实,加之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创业过程中的“三乱”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所谓的“民心”工程甚至变成了“伤民心”工程。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创业环境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叙,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优化创业环境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大下功夫:
1.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关键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热情的财富观、信 用观和成败观,宏扬“四个尊重”精神,使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一心一意创大业、齐心协力创成业”的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加强和完善正式制度建设。
理顺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政市关系,缩小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放宽企业的市场准入,变审批制为注册制,降低注册资金的底线,取消对创业者的身份、户籍、所有制等的限制;拓宽创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尽可能减轻创业企业的规费负担,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注:本文选编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创业环境优化与南京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专辑中《制度创新与创业环境的优化》一文)
编者按
15天的调查统计显示,参加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69人,参与调查的创业者为31人——这个数字与预计参与创业者数量差距很大,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种症结的所在。
生命不能承担过重。此刻,我想到了另外两位创业家的眼泪。李海仓生前,每当海鑫集团完成一件大事,他都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而王均瑶临终前的落泪让人心生惨恻,因累生疾,生命之不可挽留让人徒唤奈何。
或许,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业者一切的身体疾病,源于有着巨大压力的创业经历。而这巨大的压力,除了经营本身之外,便是创业环境、是你、我,加注的。
【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思路】推荐阅读: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1-0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05-27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汇编11-11
乡镇创新创业工作总结06-0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施意见09-11
创新创业型10-16
创业创新服务10-17
创新创业小05-20
创新创业氛围05-31
创业创新教育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