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农村演讲稿

2024-07-03

下农村演讲稿(精选8篇)

下农村演讲稿 篇1

农村变不变,基础在党建;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都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新时代村党组织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支书、一支好队伍。

一、新时代村党组织要做到“六个好”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细胞”“神经末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党的组织体系强不强、政治功能强不强、组织力强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村子建设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将成为我们的亮丽名片,这些都对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做到“六个好”,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一)政治建设要好。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政治上坚强有力,才能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奔向致富小康之路。基层党组织要做到政治上坚强有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村党组织必须姓“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如果缺乏政治建设这个根和魂,缺乏政治功能这个第一功能,农村党组织就什么也不是。农村党组织姓“党”姓“马”,就要知党敬党,为党所言、言党所言,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

就要信党靠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就要忧党兴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为党担责,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村党组织理当成为战斗堡垒。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归根结底来自于农民群众的认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成“形神兼备”“血脉贯通”的生命体,才能更好实现对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才能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牢固的政治意识、优良的政治品格做好群众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建设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讲政治也是具体的,必须落实到言行中,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就是要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牢记党的恩情,感恩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听党话,就是要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党叫不干啥就坚决不干啥,决不讨价还价。跟党走,就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严肃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以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感染群众、凝聚群众,及时把党的好政策惠及于民。

(二)队伍素质要好。人心齐,泰山移。一支好队伍,胜过千军万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组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党组织班子队伍既要练就过硬的单兵作战能力,又要善于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1+1>2”的强大合力,才能担起千钧重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村党的领导弱化,队伍涣散,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凝聚力,更谈不上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村子强不强,关键“领头羊”。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村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央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村党组织是最末一级,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村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村党组织书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只有筑牢了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才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如果村党组织班子结构不优、功能不强,那就没有能力来抓经济运行、抓基础设施建设。要用好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快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培养选拔班子成员,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着力锻造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乡村事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倒吃甘蔗节节甜”。

能力过得硬,做事有底气。做任何事情,没有“两把刷子”,没有过硬本领,光耍“嘴皮子”,不出活、没成效,那是说服不了人的,时间一长就会“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要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统筹用好乡镇党校、农村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既提升理论素养,又提升实用技能,用过硬的能力本领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开创佳绩,让群众不断抓好“粮袋子”、丰盛“菜篮子”、装满“钱袋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组织生活要好。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整个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存在不少问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一些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差距,往往以集体学习代替组织生活,甚至把组织生活会开成了党员大会、支部书记工作布置会、报告会,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影响了党支部的威信。

组织生活应“热”起来。党内生活的火炉只有常烧常旺、保持高温,才能锻造出钢铁般的党性。没有常态化的组织生活,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都将失去应有的效果和效能。党员参加一次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就等于参加了一次政治体检,获得了一次打扫灰尘、净化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的党性检修。必须真正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落细落实,不断锤炼坚强的党性修养。

组织生活应“活”起来。农村党员生产任务很重,开展组织生活不能生搬硬套,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使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多彩,更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要结合本地实际,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等结合起来,与慰问贫困党员、走访老党员等结合起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一些便于组织、便于安排的有益活动,使农村党组织的生活真正动起来,农村党员真正参与进来。当然,绝不能以组织生活的名义,搞成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等庸俗化、娱乐化活动。

组织生活应“严”起来。组织生活的目的是锤炼党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如果搞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组织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有的农村党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生活缺乏正确认识,把党的组织生活等同于群团活动,追求趣味性、娱乐性;

有的把组织生活会开成表扬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必须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对党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四)制度落实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把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是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根本之策。如果想问题、办事情不按制度要求、不受制度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就会失范失控。

制度既要落地生根,更要开花结果。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根本上要靠制度。村党组织要有效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惠民便民政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推行村组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元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进一步提升制度规矩意识。

引导村民建立“乡土味”的制度。制度好坏的标准很多,可以简单归结为“务实管用、简便易行”8个字。特别是在农村,制度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要符合农民实际需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决不能在文字、内容、体例、表述上玩花样,结果好看不好用。村党组织教育、引导、支持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章等制度,也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确保农民看得懂、能理解、愿遵守,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自觉做制度执行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制度变成稻草人、纸老虎。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如果支部不带头遵守制度维护制度,那么广大群众也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村党组织要把制度当作底线、红线、高压线,带头认真学习制度,带头提高制度意识,带头强化制度执行力,进而推动村民尊重制度,提高制度规则意识;

遵守制度,以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

执行制度,学会用制度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

(五)工作实绩要好。农村党组织是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领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果干一年、两年甚至一届都还是“涛声依旧”,村子发展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没有改善,即便班子成员不贪不占,也不能说这个班子是个好班子,其本质还是懈怠、失职,也是一种腐败。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干。评判一个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班子成员竞职都要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任职期间要干多少事、为群众谋多少利,但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说得再好、再动人,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在糊弄群众、欺骗群众。如果只是图个名誉,习惯于装装样子,开个会、露个面就等于干工作了,那是肯定过不去的,群众也不会答应。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成绩,才算是不负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前提,功劳是苦劳的预期结果。近几年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很多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都是“五加二”“白加黑”,走村入户、发展产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村干部不得不吃住都在村委会,一个月也回不了几次家。但如果没有干出成绩来,拿不出过硬的工作业绩,即便自己再辛苦、再难熬,也是很难得到大家认可的,还有可能搞成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以为天天坐在村委会加班加点,做出一副勤恳付出的假象,就算劳苦功高了。

脱贫又致富,实绩才能立得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村党组织工作实绩好不好,能不能领富带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老百姓很直接、很实在,评价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看的就是实绩。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党组织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持续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六)作风形象要好。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出发,严整“四风”,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不良作风问题,我们党才能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组织作风正,群众心气才会顺。农村党组织直面农民群众,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农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就是以其周围农村党组织和干部的作风为重要依据的,作风形象好,才能让群众信任,才有说服力、号召力、影响力。否则,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起来,就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村党组织领导村级治理,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必须从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正之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信任感。

群众要的是“样子”而不是“架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以前村干部经常喝酒吃肉,群众骂声不断,现在通过强力正风肃纪,基层组织作风明显转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基层干部经受了考验,用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思想,平等待人、用情待人,把群众当家人亲人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私事办,用踏实苦干的“样子”、用“一碗水端平”的服务作风,赢得群众的拍手点赞。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村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村干部不是官,不可天天坐在村委会里“上班打卡”,不走访群众、不熟悉村情,自己家里的农活也不干,天天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派头,甚至借助自己手里所掌握的一丁点权力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自己背骂名,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走进田间地头,走村串寨、入户访民,拉家常、攀亲戚,交心谈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努力做到“六个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并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

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解决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要做农村新风示范人,带头执行村规民约;

要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长期以来,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涌现出了以“百名好支书”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村党组织书记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有原则、有口碑,就能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

(一)一定要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村党组织书记身处农村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心中有理想,坚定忠诚党。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农村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声音。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服务好群众。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以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心中有理想,永远感恩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动力电、走上了水泥路,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惠农惠民好政策。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带领群众以经历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身份,看农村巨变、话家乡发展。

心中有理想,为民有力量。“信”为“行”之始,“行”为“信”之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从细节小事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一定要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就要有这种为家乡、为群众做点事的追求和情怀,舍小家、为大家,自觉把脚跟扎进群众、把口碑立在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

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把百姓放心坎。“芝麻官”千钧担。村党组织书记来自群众,必须服务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既然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当深知群众的苦、农民的累,热爱农民、关爱百姓,责无旁贷地代表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担负起为党聚一村人心、富一方百姓的重任。没有这种大公无私的情怀、为他人服务的情怀,就当不好村党组织书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事”折射的是民意,彰显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村党组织书记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好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居住、出行、饮水等问题,没有把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不仅自己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还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尽力去做,真正把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一定要有担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很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如果害怕矛盾、逃避问题,不敢攻坚克难,那就不配当干部,也肯定无法干好工作。只有真正把责任担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真正带领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群众。

如果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村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冷暖安危,样样都得操心,自己的一个意见、一个主张都会对全村产生影响,可以说是“权力不大,责任不少;

补贴不高,压力不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如果只是把选上村党组织书记当成自我炫耀甚至谋取个人私利的资本,贪图虚名,心无为民之责,对待工作毫无敬畏,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十分劲只出三分力,那就对不起这个岗位,对不起党员群众的信任,不如趁早把位置让出来,让能干的、想干的同志顶上去。

百姓是天、百姓是地,为百姓服务最幸福。《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组织书记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甘于奉献、敢闯敢拼”。作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守土有责,牢记当支书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对全村工作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在哪等等,都要“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必须守土担责,只要为了全村百姓利益,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认真做好争取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

必须守土尽责,以“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同致富、奔小康。

只要对百姓有利,就要大胆去做。“出水才见两腿泥。”身为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就当撑开了成为一把伞,为老百姓遮风挡雨;

俯下身甘作一头牛,为老百姓勤恳奉献。要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呼声,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一定要有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看似都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但要想做好、做出彩,没有一定的能力本领打底是不够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真正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就必须有“几把刷子”,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努力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如果空有一腔热血、一张“滑嘴皮”,是无法胜任的。

自己不会富,别当村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带头学技术、学管理、找信息、闯市场,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经营致富本领,做到别人不会的我先会,别人不懂的我先懂,别人没有富我先富,在生产经营上成为行家里手,使自己真正成为本地的经济能人和经济强人,做能致富、会致富的干部,这样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如果一个村党组织书记,收入在村里是最少的,房子在村里是最破的,自己都富不起来,还怎么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怎么能信服你?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当前,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致富,发展经济就是群众最大的利益。对村党组织书记来说,既要能带头致富,也要能带领群众致富。要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贴近群众搞服务,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既当推广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领航人,也当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引路人,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要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通过一批先富典型、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钱袋充足是一时的,头脑精明却能受用一世。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村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去建设,这就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富袋子”的工作,也要重视抓好“富脑子”的行动。要带头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现代产业、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幸福的行家里手。

(五)一定要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

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村党组织书记经常面临着公与私、是与非、情与理的考验,只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事,才能在群众中树立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公信力,才能很好地主持一方公道、维护一方正义。

一碗水端平才是真水平。古人云:“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做人公道正派,就会提高威信;

办事去私存公,就会明察事理。现实中,有的村干部个人能力不是不突出,处理人际关系不可谓不用心,然而众人不服、怨声载道,问题就出在没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当年,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好不容易接到一批救济粮,但粮食怎么分,社员却互不相让。针对这种情况,刚上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轻易定夺,而是从夜里10点到凌晨5点,带着社员逐户查看并记录每人家里的存粮情况,然后定下了“谁家粮食少,就给谁家多分”的规矩,让争执的社员无话可说。公平是权力的底色,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必须摒弃私心的影响、人情的干扰、利益的羁绊,坚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护理不护人,维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才能有权有威、群众信服。绝不做“门槛上的鸡蛋”滚出滚进都行、不做“墙头草”顺风倒,没原则没底线没人格。

既要讲原则也要讲感情。农村历来就是人情社会,讲感情、重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怎样对待感情,如何过好亲情关和友情关,对每一名村党组织书记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现实中,面对乡里乡亲,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宁失原则不失感情”,谁的忙都想帮,谁的事都想办;

有的只顾私情不顾公道,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共产党人“讲感情”与“讲原则”是一致的,要合情合理处理一切事务。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原则,“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人的感情。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同时,又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农村发展有盼头、农民群众有甜头。

(六)一定要有好口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村党组织书记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自己走得正、行得端,要求别人才有底气、说话办事才能硬气,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职务是一时的,名声是永恒的。做一任村党组织书记,时间不过五年,但做得好不好,在群众中的评价却是一辈子的,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干得好,群众就会认可,即使下台不干了,群众提起来也是满口赞誉,自己也光荣;

如果干得不好,甚至贪污村产、滥用权力,那是不得人心的,自己和家人在村子里也抬不起头。作为本乡本土的一员,村党组织书记必须重名节、惜名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这不仅是服务群众,更是成就自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自己说好不算好,老百姓说好才算好。事实上,服从上级和服务群众是统一的,只有群众认可支持,有了好的“口碑”,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奖励,得到“奖杯”。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遇事多听群众意见,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让群众画像打分,靠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只有自身硬气,群众才会服气。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也是最根本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都等于零。村党组织书记这个“乌纱帽”虽不起眼,但一旦把“微权力”当成敛财的“敲门砖”,啃噬的是群众的信任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输掉的是党员干部的口碑。现实中,面对集体经济、拆迁补偿、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利益诱惑,个别村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签个字、盖个章都要得点好处,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小官巨贪”。公生明、廉生威。新时代的村党组织书记必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自己的无私无畏,大胆工作、公正裁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新时代农村党员应当努力做到“六个带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农村党员既是最基层的群众,更是第一线的党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党联系村民、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身份,谨记入党誓词,努力做到带头守纪讲政治、带头学习提素质、带头作为比奉献、带头致富促发展、带头服务作表率、带头自律树形象,成为党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一)要带头守纪讲政治。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讲政治不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员的根本遵循。讲政治,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懂规矩、守纪律,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没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农村党员作为基层的先进分子,必须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明白严守纪律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纪律规矩的危害性,始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要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始终在纪律规矩范围内从事;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违背组织意愿。

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乡里乡亲,彼此熟悉,但农村党员特别是边境一线地区的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顾及颜面、左右摇摆、态度暧昧。对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要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带头学习提素质。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本领是党员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农村党员因为各种原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要低一些,更要及时补课充电、加强学习。

先进不先进,学习要跟进。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发挥好,体现得充分不充分,和党员是否注重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读书、不看报,热衷于喝酒打牌,那先进性就无从体现、无法体现。知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多一些知识的滋养熏陶,才能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做得比别人更好一些,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学习不停步,本领就会大进步。身处当今这个信息井喷、知识裂变的时代,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党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良;

学习管理知识、经济知识,增强做好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能力;

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引领者、服务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高手在民间,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勤劳的品格、乐观的态度、奋进的精神,积极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智慧,切不可自以为高明。但也不能“跟在群众后面跑”,而是要善于引导群众、启发群众、教育群众、提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与推进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对群众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讲清,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主张;

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观念要及时纠正,引导和带领群众自愿、自觉、自信地跟党走。

(三)要带头作为比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先进,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政治表现,更要看他是不是能够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农村党员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不作为其实就是不担当。群众是否认可一个党员,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如果没有担当精神,不能为民做事,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前,有的农村党员看到利益就上,遇到困难就怕,面对任务就躲,背离了党的宗旨,辜负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的形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道远,农村党员要自觉担起该担的责任,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与利的关系,主动挑重担、干累活,把担当作为体现在日常中、落实在行动上。

党员既是身份也是责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带来较大冲击,农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无职党员往往认为自己没有职务就没有责任,就没有担当作为的必要,甚至滋生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对村集体的事务不上心、不热心,冷眼旁观甚至说三道四,长此以往,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于村集体的发展。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增强主人翁意识,热心集体公益,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群众等方式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甘于奉献是党员的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默默坚守一线的农村党员,还是在洪涝灾害中主动作为的党员干部,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和担当。当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党员要主动发扬“老黄牛”式的奉献精神,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之中,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四)要带头致富促发展。农村要富强、农民要发展,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有集体经济。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的先进分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旗帜和标杆,要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多动脑筋,在奔小康上多想办法,努力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领头羊”。

农民要致富,党员要帮助。农村党员的精神面貌、干事动力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党员首先强化致富意识,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共思发展、同谋发展、齐抓发展。要带头树立发展意识,克服“给政策给路子不如给资金”等消极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新思想、新技术,帮助村民增强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致富奔小康,党员做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把带领群众致富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农村党员有带头致富之心,更要有带头致富之能。如果自身不思发展、不善发展,甚至比不上一般群众的发展程度,引领带动作用势必大打折扣。要树立标杆意识,充分用好国家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的好政策,立足村情、挖掘优势、科学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本户特点、能够复制推广的发展道路,用自己的致富经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引领群众创业致富。

先富带后富,共走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落下一人。农村党员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一线力量,不仅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合法的生产经营先富起来,更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领,为其他群众树立“靠自己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和决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找到致富路子,实现共同富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

(五)要带头服务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员身份不是炫耀的资本和脱离群众的特权,其根本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名农村党员都要努力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机细胞和流动窗口,通过实打实的工作体现先进性。

我是党员跟我上。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需要广大党员一级一级主动作为,切实把服务群众的要求落实落细。如果党员都自私自利,“各管各家事,各唱各的调”,那村子就不可能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要主动强化党员意识、亮明党员身份,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主动带头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民生,他多次表示:“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农村党员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职责,要始终以“勤务员”的身份定位自己,不厌其烦、不畏其难,始终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宣传解释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

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

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既要防止“应景式”“模式化”的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保姆式”“大水漫灌”式的一刀切。要坚持普遍帮扶和精准帮扶相结合,在确保一般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材料服务方案,坚持实物帮扶和智力帮扶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要带头自律树形象。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怎么能带动别人?自律,是人的一种觉悟、一种自爱、一种境界。严格自律是共产党员的终生必修课。新时代的农村党员,要自觉树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带头履行村规民约、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自律走前头,真正树立起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自律是最好的保护。自律是高度的自觉,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有的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这个村当作“私人领域”,搞拉拉扯扯、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自觉自律,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缺乏自律的人生就犹如不按时收割的稻田,最后只会误了农时、荒草丛生。自律是对自己的严格约束,看似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像束缚很多、自由很少,但正是这种严格的自律,才能够确保一个人始终不越红线底线,在法律规矩允许的框架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才是最大的自由。那些总想突破法纪约束找“自由”的人,常常会身陷囹圄,最终失去自由。

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老百姓怎么看我们的党,最先看到的就是身边党员的样子。每一名农村党员的形象都关乎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领导力、关系到人心向背。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群众中树起示范和标准,以个人形象的优良促进党的形象好转,做一名真正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

下农村演讲稿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离农,为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确保的首要领域定位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1)目前,由于在教育功能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对农村教育目的有不同理解。

1“离农”与“为农”分歧

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因其未能适应城市与农村差异,而引发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乡村教育的任务应该转而为将来的城市生活做准备,那些与农村当下现实不符的知识会成为将是农村发展的助推力,农村学校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的能力,忽视长远的实用性的人才教育无异于短视的自杀。(2)费孝通在《乡土重建》一书中曾指出,在传统中国,出身乡土的儒家士大夫,在外任职多年后,会落叶归根,兴乡办学,回报乡村,这样就维护了传统乡土中国的生态平衡。而当今教育造就了“损蚀冲洗下的乡土”,便利了农家子弟进入城市,但出去就回不来了,成了“回不了家的乡村子弟”。(3)夸张一点说,农村教育使“乡村中最优秀的人才、比较优秀的人才和还算是有能力的人才都通过学校教育的渠道流失了,剩下的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在‘意志品质上’都相对较弱的人”。(4)一直以来,农村教育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调,引发农村引脚反贫、因教致贫情况不断出现,“读书无用论”之风吹过广大农村,造就了因没有升学而没有被赋予跨入城市的正式身份,并且还不了解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彷徨“脱轨者,出现文化人没文化的怪异现象。(5)由此得出,农民开始怀疑农村学校教育的功能,寒门还能出贵子吗?于是,讨论中国农村教育目的的现状,寻找出适合农村发展的正确前进模式至关重要。农村教育涵盖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目的的实现,适宜的教育目标要适合农村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 农村教育目的的理性思考

有学者认为,农村教育不能以损害农村未来发展利益为代价,单纯满足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抛弃会使进入城市中的孩子成为脱轨者的教育模式,保障向上流动的公平机会,让“寒门能出贵子”。教育应该适应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需要,积极开发承袭传统的乡土教材,既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帮助无法通过升学之路而向上流动学生,找到实现自我幸福的途径,拥有过硬的技能和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传统的“离农”教育不利于农村社会发展,“为农”教育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承认城乡教育差异的现实,采用“和而不同”的教育形式,在教育制度设计上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同时协调以乡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性知识到农村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材中去。(6)刘铁芳也认为应该关注农村学子的生存状态,使他们中的部分人享有接受更高级教育的机会,又使不能升学的孩子拥有一段美好的教育记忆,(7)成长的快乐属于每个人。实际上,适合才是做好的,农村教育内容只有关照农村实际生活、切合农民及其子女的需求,才能真正为农民谋幸福,成为改善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必需品。

3 农村教育目的的应然取向

基于对理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立场和所处阶层利益,对农村教育目的的理解有差异。庄孔韶认为农村教育应该跳出“离农”或者“为农”的选择漩涡,代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重新反思我国农村教育目的的发展方向。重点讨论农村教育的功能和目的。(8)不可否认,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单一路径选择会造成农村教育的封闭性和约束(下转第19页)(上接第16页)性,压抑寒门莘莘学子接触社会而自由发展的机会。

3.1农村教育的应然目的选择

当前农村教育目的应统一在关照生命的实践中,因为只有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人选择,让农村学生自主自由地选择未来发展的路向,才能真正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第一,以连续发展观点谨慎选择农村教育目的。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显著、民族众多、族群文化多元复杂,城乡地区发展差异显著,而且城乡差距有多样性,并有拉大的趋势。因而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地区文化特点,探寻“离农”和“为农”目的选择的适合点。第二,用长远动态眼光协调农村教育目的地区差异。沃尔夫(Eric R.Wolf)曾从人类的演化角度指出,乡村并不能直接从“传统”跳跃至“现代”,因为如果这种跳跃是不自觉的,会带来诸多弊端。农村正向工业化发展,但基础是农村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必然需要持续变迁,(9)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当下,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走向,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必然会打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会逐步改变农民就业结构和身份,值得注意的是,光是身份的改变不是真正的改变。基于城乡二元对立出现的“离农”与“为农”的农村价值悖论,将农村教育放置于农村发展史与快速变迁的城乡建设背景中动态而全面性的考察应是农村教育目的价值定位。

总之,在“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大众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之下,农村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既不能抛弃社会发展需要,也不能忽视个性发展,应该以更为多元的方式看待不同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渐进动态地实施农村教育改革。始终需要时间、汗水和智慧才能完成农村教育的变革之路。

参考文献

①田征.农村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人民教育,2006(21).

②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③费孝通.乡土重建[M].上海:上海观察社,1948.

④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⑤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⑥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⑦刘铁芳.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⑧庄孔韶,王媛.评议“离农”“为农”争论——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农村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区规划;问题;对策

一、农村社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规划经费短缺

鉴于农村社区规划问题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各界人士商榷,现总结报告如下:

受历史原因、国家政策、人口素质、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的收入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民较低的经济收入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学校、医院、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就加大了社区规划工作的难度。此外,社区规划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但是政府支持经费的投放往往是有重点的,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农村在社区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能力低等诸多实质性问题。

(二)社区隶属关系不明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规划建设不能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的充分重视,这就造成社区在规划过程中,不能完全进行自主建设,进而导致权利与义务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对等现象。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是办事员,在随意向社区发号施令的同时,又会把部门内一些费力而不讨好的工作任务强加给社区,比如:收卫生费、村容管理费、普查登记、数据统计等繁琐而复杂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区工作的压力和负担。此外,一些社区规划领导人,一味追求政绩,建设“面子工程”,这就导致社区建设的目的和实效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从而使社区服务于民众的职能大为减弱,继而严重阻碍了社区规划建设的顺利进程。

(三)村民自治意识淡薄

农村社区规划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广泛参与,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村民往往受自身素质以及传统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自治意识相当淡薄,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一些村民对社区规划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積极主动的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特别是一些服务性工作,大多村民认为既要工作又没有劳动报酬,所以这就导致社区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大为下降。其次,基层领导对农村社区的规划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农村的新社区建设对于土地和资金有着很高的需求,在基层领导者眼里,集体出资来建设农村社区显然不是件好事,因为他们认为大量集体用地投资建设只会对集体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因而基层管理者多数是不愿意做这类组织建设的工作。

无论是基层领导者还是当地村民都更乐于安于现状,对于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清晰,进而对组织建设上犹豫不决,所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点,自主投入到建设规划的积极支持中来。

(四)社区独特性不够显著

搞好社区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重点就是要呈现出农村具体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但是,在具体的农村社区规划中,大多是抄袭城市建设模式,照搬城市居民楼模式,在农村的农田里四处矗立着高楼大厦,而对于农民来说,其本身是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的,这样的规划也在很多方面与农民长期以来所习惯的生产方式不协调,影响村民的社区入住率。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照搬城市模式,对于农村来说,不仅磨灭了其原有的历史特色,还给农民的心理造成了不可消除的创伤,使其配合度降低,阻碍社区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改善社区规划应注意的两点要求

(一)明确目标

在目前的农村社区规划中多数是凭感觉走,比较随意,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农村社区的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起不到该有的作用。因而,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农村社区建设制定一个具体的统一的社区规划方案,明确搞好社区建设的积极意义,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管理方式,,对社区建设的目标内容等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还要积极指导社区建设。最后在理论方案以及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出台后,要加强其执行力度,使建设实践切实落实到建设中去。

(二)健全社区领导机制

农村社区规划是否得当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发展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而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组织领导以及能够及时决策实施的具体机制以保障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要成立统一行之有效的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要的领导机构,与更大范围内的农村建设中相应的领导机构进行工作以及职能上的积极有效对接。并且将各部门的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工作业绩直接纳入到部门绩效考核中去,严格责任制,规范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最后,各阶层领导要密切联系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及时反馈城市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共同规划农村社区的未来。

三、结语

农村社区规划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社区成员对于社区的认同感的加强,只有社区成员社区有了认同感才会感到幸福,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只要满足了这三个要求,必定能够很好地调动农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来,才能彻底改变以往农村那种零散经营的状况,把农民从生活上集中起来,逐渐形成经济上的规模经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行。

【参考文献】

[1]贾淑颖,于一凡.建构农村社区规划标准推进新世纪中国农村建设[J].城镇建设,2011(09)

[2]孟曰,彭光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意见领袖的特点和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张志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管理社区化刍议[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走进新农村演讲稿 篇4

新农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本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新农村》。

金秋9月,秋高气爽。在宽阔的大地,驱车或漫步于x号公路、xx新区、x号公路、xx大道两侧,xx镇xx小区、xx乡x社区、xx办x社区等,一排排格外亮丽的新村社区映入你的眼帘。走进温馨舒适的楼院,x镇x村村民笑呵呵地告诉我:“以前是一辈人盖三次房,又花钱又占地,现在是盖一次房住三辈人,新社区吃水、排水全都有,我们不再蹲旱厕,不再烧水洗澡,这给过去实在没法比。”亮丽的xx小区,是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镇办主体、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绩凸现。xx社区、x社区、x社区等x个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吸引了各地农业部门前来观摩取经。

x镇x村采取规划一步到位、自筹自建的模式,逐步予以推进,实现了陆续搬迁入住,达到了“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1

“农村向城镇靠近,城镇向农村延伸”,农民身份就地转换,使农民变为居民,使农村变为城镇,探索出“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之路。

x市x乡x新型农村社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帮带、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总投资x亿元,建筑面积x万平方米,规划总户数x户,规划了优质粮食种植、果蔬种植、果蔬初级加工、畜牧饲养四个产业基地,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实现了村企双赢。在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为农民早日住上“小洋楼”添砖加瓦,努力建成xx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样板。

同志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社区,让农民更美好。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农民共同的梦想。当下,全市在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工地,如火如荼,紧锣密鼓,新一批新型农村社区蓝图正在绘就,我们肩负使命、重任在肩,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贡献青春、才智和汗水,以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挥我们农业战线的主力军作用,绘就“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秀美景色,为实现“富民强市”、“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朝元古镇展新颜》。

最美人间四月天,放眼望去两峪山上嫩绿一片,山间野花朵朵,两峪风光无限。

也许乡里的老同志们知晓两峪名字的来历,恐怕在座的很多人都不知晓,特别是年轻人更不知道这个生你养你的地方为什么叫两峪。相传,两峪乡境内东岔河、西岔河旁原来各有一个小山岗,形似鱼,深入河心,故称“两鱼”,因此地绝大多数是山水峡谷,有三山夹两谷之地形,山与谷合为一体,时久,慢慢演变为“两峪”。

两峪境内有一座宝山,那就是朝元山,朝元山是全国知名的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毗邻三峡,处在“武当山--神农架--三峡”这一黄金旅游线上,距保康县城88公里,离宜昌、襄阳约4小时车程。朝元山始建于南北朝太和年间,鼎盛于清同治年间,境内山奇、景幽,山中“108”景流传着108个动人故事,当时曾有十三省香客在此进香,香火颇为旺盛,享有“中武当”之美誉。

两峪这个因朝元山而闻名的乡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朝元山的庇佑下,日渐发展壮大。

2011年全乡农经总收入达到1.0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7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11%以上……

一连串喜人的数字,是两峪几年来快速发展的有力佐证。2005年,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自此,两峪乡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吹响了加快农村发展的号角。

几年的不懈拼搏,让两峪数万群众的希望逐渐变成了现实。

你看街道变宽了,两边绿化了,还铺上了步道板,不论晴天雨天路都好走了;

你看田地变平了,水渠硬化了,还留足了机耕道,不论大车小车进出自如了;

你看房屋变高了,瓷砖贴上了,还过上了新生活,不论农忙农闲日子悠闲了;

…………

随着日子的好转,群众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两峪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外桃源,一座美丽富饶的小乡镇,清澈的河水、碧绿的田野、葱郁的树林,像一张长长的画卷,不断地向前延伸……家乡清幽、碧绿、甘美、澄香的水,哺育着故乡世世代代勤劳的人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这片土地曾托起无数的生命,叠印着数不尽的足迹,这充满着生机盎然的土地,是奋斗着的起点,连接着未来,连接着我们辉煌的人生!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家乡人民就像小河一样,日夜奔流不息,始终勇往直前。

近年来,两峪乡紧紧围绕朝元文化做文章,加大朝元山开发力度,2009年元月,北京金霖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整体开发朝元山景区,当年6月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现如今整个工程已完工七成,正在加紧建设金顶偏殿,力争今年“十一”景点对外开放。于此同时,朝元古镇建设如火如荼,2月16日,湖北诚联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两峪乡城镇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我乡朝元古镇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朝元古镇一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30栋9000平方米朝元古镇连体别墅群,所有房屋以明清建筑为蓝本,仿照徽派建筑风格,统一设计规划、统一征地审批、统一施工管理,建成后与朝元山旅游景区浑然一体,既发挥房屋本身的居住功能,又彰显建筑带来的视觉效果。二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餐饮、购

物、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和能容纳1000人同时活动的朝元文化广场,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全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

两峪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辛劳,大家是否知道当我们正鼾鼾入睡时,政府干部还在忙碌着;当我们正过着悠闲的周末时,政府干部还在加班加点中;当大家对很多工作不理解时,政府干部还在坚持着。

我欣喜我们有一群心怀群众的党员干部;我欣喜,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我欣喜,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到乡村的活动如火如荼;我欣喜,农村低保政策的落实,使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同一首歌”的优美旋律回荡在家乡的上空;故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引人瞩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发展就是硬道理”。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激情满怀。当历史步入小康的今天,我们要加倍珍惜先辈所开创的事业,让我们以朝元精神为榜样,以朝元古镇建设为契机,让两峪插上理想的翅膀,信心百倍地腾飞!到那时,我们会把留在心中的掌声痛痛快快地拍出来!为两峪美好的未来欣喜!

农村信用社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有诚信,走天涯,立天下!它像一句广告语,更像几记响亮的警钟。它告诉人们,只有拥有诚信这种黄金般的品质,才能走遍天涯,立足天下!诚信是非常珍贵的。一个人讲诚信,就能立足社会;一个企业讲诚信,就能不断发展。王老吉和三鹿这两个企业,都是闻名华夏,甚至闻名世界的大企业,前者因为诚信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扬名天下;后者因为失去诚信、祸国殃民而破产倒闭,其责任人也被绳之以法。由此可见,诚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农村信用社来说,诚信也应该表现为实事求是、有错就改的工作态度,对给客户造成的不便我们要承担责任,决不能逃避和推脱。当然,能够做到这点不容易,需要一定的境界,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事共勉!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天一位客户要先试试密码,然后再存一千元钱。由于我的疏忽,没把客户的钱存上,反而给取出了一千元,这样客户的账户上就少了两千元。后来点库的时候发觉现金不对,这才知道发生了差错。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那位客户,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发生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跟他讲清楚。并诚恳地向他承认了错误,向他表示歉意。这位客户看到我这样真诚,连说没什么,说他自己也有疏忽,要我们不必介意。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忐忑不安,我险些给信用社造成不良影响。主任告诉我,诚信可不是个小事,如果没了诚信我们还能叫信用社吗?对照先进找找差距吧。是啊,在我们农信社这个大家庭真的有许许多多先进分子,是他们撑起了农信社诚信的天空。我身边的马喜林是一位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优秀信贷员,曾被评为省级优秀信贷员,获得市级联社授予的三年补亏杰出贡献奖。面对荣誉,马喜林并没有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在任信贷员这5年期间,累计发放贷款7,000余笔、贷款金额7,500余万元,贷款回收率为100%,无一笔逾期贷款。他先后清收不良贷款数十笔,清收已置换不良贷款近百笔!对于我们农村信用社来说,诚信还应该有另外一种含义:那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以诚为本,信能化金。吉林农信的崛起,验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诚信是金。是的,有诚信,走天涯,立天下!有诚信,打天下,赢天下!我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日子,因为对综合业务系统不熟练,所以办理业务速度有些慢,这时候客户往往不信任,不理解,都觉得新人办事不准。所以,他们总是去同事窗口办理业务,这让我很尴尬,也很惭愧。但我并没有气馁,我知道原因出在自己的身上,那就是我还没有完全得到客户的信任。为了取得信任,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争取把业务办理的快中求稳,稳中求准。同事们也积极主动帮助我,告诉我许多窍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我的客户也越来越多。这个经历告诉我,作为农信的一员,一定要讲诚信,一定要取得客户的信任。唯有如此,我们个人才能进步。唯有如此,我们企业才能发展,才能越来越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当前,吉林农信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这就更需要把诚信作为我们的命脉,更需要把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更需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身体力行。亲爱的同事们:诚信是一颗种子,我们要把它深植于农信这方沃土。并通过我们的耕耘,让阳光普照,雨露滋润,让它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谢谢!您一定还记得有这样一首老歌,歌词是这么写的:“请把你的歌,带回我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我们通化农信也有这样一首歌,歌词我是这样写的:“请把你的信任,带到我们农信,请把我们的服务带回你的家。”歌声带着农信人的情怀,歌声包含着客户的希望,歌声包含着真善美。真善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真善美为吉林农信筑起一座了坚不可摧的绿色壁垒。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住宅建设探讨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住宅,规划,设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新房舍,即农村的住宅,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村住宅在规划布局、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1 农村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前,《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提出制定村庄规划,但是很多地方都未制定或者规划要求粗略。以南宁市下属郊县村庄为例,75%的村庄都没有制定规划。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标准,常常出现:村庄功能不合理,缺乏公共用地或公共场所年久失修,未预留基础生活和生产设施用地,影响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分散居住、乱建和滥建住房,占用良田,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2)基础设施滞后、共享性差。

不少村庄存在“四无”,离现代生活标准较远——无安全的自来水,无集中供热、供暖,卫生条件差,无下水管道、淋浴间和冲水厕所,无垃圾集中处理。电线乱拉,存在安全隐患;广播电视、通讯信号差、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村庄规划缺失,农户自筹自建各家配套设施,造成村内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服务能力较弱,已不能适应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现实。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没有村庄规划或执行不到位,对乡村地质没有探测。随着人口增加,很多房舍建在生态环境薄弱区,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或处于地质灾难多发区,存在安全隐患;大规模建房和开垦,周边的树木和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泥石流和滑坡的风险,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4)住房设计不合理。

农村住宅建设前很少进行地质勘测和基础设计,住宅的基础主要是参考其他民房的情况或按常规砖基础1 m埋深进行建设,甚至有些农房都没有基础,抗震和防洪能力较差。尤其广西是著名的喀什特地貌,地下溶洞体系复杂,由于没有地质勘测和专门选址,不时发生有农民住宅选在溶洞上方,地基不能承受房屋重量而发生塌陷的事件。

农民也很少聘请设计师进行住宅建筑和结构设计,住宅设计主要参考别人的住宅或是凭经验,难免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采光通风不良等问题。在结构设计方面,常常出现建筑选型不合理、结构布局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无抗震设计,缺乏构造柱、预制楼板无锚固,直接搭在砖墙上等。

为解决农村住宅设计问题,地方政府也曾组织了一系列的农村住宅设计竞赛,编制了标准住宅推荐图集。但是部分设计作品未考虑农村的实际生活,单纯把城镇的生活方式搬到新农村住宅设计中,不适宜农村生活。

5)施工质量无保障。

农民住宅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民收入较低,或减少钢材用量,或选择的便宜材料是假冒伪劣产品,建材质量无保障;b.不按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依靠包工头的经验,无法保证房屋的强度、稳定性和抗震、防火等方面的要求;c.施工主要依靠包工头组织未经培训的当地农民进行,施工技术不到位,存在工程质量隐患。

6)地域乡土文化缺失。

由于缺乏乡村文化古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可能成为一场新的文化破坏活动,造成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照搬城镇住房样式、千楼一面的缺乏文化灵魂的建筑,对当时长期保留的乡土文明形成毁灭性打击。为避免对当地乡土文化产生无可弥补的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也日渐关注乡土建筑的保护,并组织开展村庄风貌规划和设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政府官员对古建保护存在认识方面的问题,单纯借鉴其他地方的建筑,不考虑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从个人审美出发,造成村庄风貌规划和设计失败。以广西富川县“状元村”——秀水村为例,该村建村历史1300多年,出过133名科举进士,村内存有唐、宋、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以及古建门楼等古迹,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但是开展新风貌改造后,除村中心的集会场尚余遗韵外,一个依山傍水、古韵悠然的瑶族古村落“消失”了。

7)建筑节能技术尚未普及。

农村住宅建造技术简单,缺乏建设科学性,缺乏最起码的热工性能及防潮防腐措施,导致住宅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随着绿色建筑日益受重视,农村住宅未来也将推行建筑节能。目前适合农村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和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套用城镇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建造成本较高,农民难以负担。

2 造成农村住宅问题的各因素分析

2.1 政府

1)城乡两极分化发展,农村成为被漠视的区域。虽然中央政府看到了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带来的危机,但是几十年造成的局面,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

2)地方财政用于农村建设的较少,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对已建农村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破坏。

3)关于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材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完善,无法可依。已有的制度,既缺乏宣传,也疏于监督管理。

4)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重视度不够,未能对农民建房进行引导并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

5)对当地建材市场和施工服务市场,未实施准入制度,较少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缺乏规范和日常检查,埋下建材和施工隐患。

2.2 农民

1)经济实力不足,造成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建设,无力聘请设计师和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无力购买质量有保障但是价格较高的建材,只能选择价格较低的建材,如生锈的钢材、土砖等。

2)住房建设方面的知识不足。很多农民对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材等方面缺乏基础性知识,常常想当然建设,没有意识到背后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如房屋没有地基、采用空心墙等。地震造成大面积农房倒塌,除地震强度较大外,房屋设计和建设不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另外由于缺乏房屋建设知识,所以也无从判断请的施工队是否具备施工能力和经验。

3)思想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在调查中,农民很少意识到可以请设计师来设计,要不就是一味认为设计师很“贵”,不愿意掏钱支付;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建设知识,也意识不到请有资质单位进行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心存侥幸,一味压低成本。对于房屋建设的政策、规定和流程等不重视,也无处得知。

2.3 设计院

承接农村住宅设计,单体建设规模较小、收费总额低,同样时间的机会成本高,并且与农民签约存在不履约的高风险。所以从投入产出角度,设计院忽视农村住宅设计,根本不愿投入较大精力研究农民住宅。另外,设计院和农民之间也缺乏平台进行联系,农民即使想出钱找设计师,也不知该如何做。

2.4 施工单位

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也同样因为机会成本高、派遣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的人力成本高,而农房规模小、施工费总额低而不愿意承接农房建设。派遣到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因奔波辛苦和收入低成鲜明对比,而无人愿干。农房建设大多由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队伍承建,无质量检验制度、无专职质检人员、无安全保障机制。这些施工队常是一些返乡农民工,凭借着打工时学到的手艺,带领几个学徒就开工了,对建筑理论、规范一窍不通,施工技术也不成熟,农村建筑质量难保证,施工安全难保证。

2.5 材料供应商

对比城市,建材运到农村的运输成本高、经过的流通环节多,造成村子里的建材的价格比城市高。因此农村建材市场监管缺位,农民又缺乏相关知识,只青睐低价产品,建材供应商大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

3 措施建议

1)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在政策引导、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确实发展好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经济能力承担自建房。

2)明确乡村规划的地位,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做好乡村规划,对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集约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进行规定和引导。

3)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工作内容,其开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乡村基础设施有钱做、有人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规划的重点内容,强化实施。

4)政府组织专家、农民代表和农村住宅建设各参与方共同制订和完善地方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材等方面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建设、建材市场等进行监管。

5)拓宽农村住房金融融资渠道,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农民建房提供资金支持,也弥补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

6)政府组织设计专家,下乡给农民建房提供技术指导,宣传相关的建筑知识和农村建设政策和制度,提升农民的住宅安全意识、增强农民对住房质量的关注,更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并且对当地的施工队进行培训,实现施工准入制度。

7)设立农村住房建设信息平台,帮助农民与设计院、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联系。

8)为增加农民住宅项目对设计院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吸引力,也保证地方乡土建筑文化的承袭,建议以村为单位,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由设计院根据地方特色、地质情况和乡村规划,设计出村内基础设施和代表户型的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施工单位完成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分批进行农民个人的住房建设,并对当地的施工队进行培训。由当地施工队完成零散的住户的建设,施工单位定时进行施工质量检查。

9)政府的乡村住宅标准图集竞赛的方式值得保留和发扬,鼓励设计院对农村住宅和乡土建筑进行研究,提升农村住宅设计水平,改善农村住宅的质量,传承乡土建筑文化。

10)鼓励科研单位开展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提出成本相对较低,且节能效果较好的措施,并制定成标准图集,在农村建设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梁阳,董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我国村镇住宅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建筑科技,2011(3):20-28.

[2]范冬英,陈燕明.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30-33.

[3]吴维海,吴应库.我国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城市建设,2010(12):50-54.

下农村演讲稿 篇8

[摘 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与不断深入,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之一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改革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创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农科教相结合”与“三教统筹”,才能取得农村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成人教育 发展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体的发展布局。农村成人教育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对农民进行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充分发挥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

首先,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服务的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农民的工作环境将从田间地头转到车间工厂,新农业对农民文化素质的要求将从文盲或半文盲提高到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村人口角色转变要求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开发新农村需要的人力资源。“生活宽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生存能力,使他们会计划、能致富、善消费,这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服务的成人教育。新农村“乡风文明”要求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遵纪守法、辛勤劳动。新农村“村容整洁”要求科学规划布局,保持生态平衡,整饰村容舍貌,美化生存环境。众所周知,要提高农民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教育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最后,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是为“管理民主”服务的成人教育。新农村“管理民主”要求基层政权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务公开、服务民众,而教育在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1. 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

当前,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农民自身,都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我们应从提高各地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入手,取得他们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使农村成人教育有充分释放其功能的机会和平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建国以来农村成人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等方式,来宣传农村成人教育的意义,树立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象,从而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我国广大农民对成人教育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能力,不愿意花钱参加培训,这就需要我们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和顾虑,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和支持农村成人教育。

2. 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地方仅靠国家的“阳光工程”来办学,而有些地方“阳光工程”还并不“阳光”,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严重,真正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上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然而,仅靠收费办学是不现实的,毕竟农民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因而必须通过政府统筹、政策扶持、加大投资、拓宽融资等渠道,多管齐下加以解决。在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方面,有专家提出如下设想:“县级培训经费按总人口每年每人支出1元,由县财政单列。乡(镇)培训经费分别从乡(镇)财政收入总额中提取10%,从乡镇企业总收入中提取2%。行政村培训经费每年每人支出1元,由村委会筹集。此外,设立科教兴农基金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予以资助。”

3.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数量还比较少,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法担负起农村成人教育应担负的责任;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信誉。实际上,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拓宽农村成人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挖掘乡土创新人才,将农村的行家里手变成农村成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合作,并优化师资配置;通过开展远程教育,解决分散教学的师资问题;通过委托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师资培训,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4. 完善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成人教育内容

农村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多,思想、道德、文化、科技素质各不相同,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职业也不尽相同,很难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农村成人教育要做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各级农村成人学校不仅要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培养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工人,而且还要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人才和农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

5. 加强成人教育的阵地建设

农村成人教育的阵地建设,尤其是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应该像普通教育一样,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加以解决。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更应下功夫搞好建设,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据调查了解,一些地方把乡镇所属的农技站、种子站等相应的站所合并在成人教育学校内,成立了成教中心,使本来用于多方的经费集中到一起,同时又具备了系统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种做法对于经济尚不够发达、农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为适合。

6. 实行“农科教”结合与“三教统筹”

我国一度广泛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农科教结合的工作体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科技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一定要本着“农科教”结合的原则,各部门一盘棋,加大统筹力度,密切合作,整体推进。“修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实现教育与农业、科技的密切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成人教育应以乡镇中学为依托,使普教、职教、成教—体化,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特别需要改变忽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象。我们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秀珍.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7(1).

[2] 张建伟.新形势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 杨菊.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 李彦肖.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

[5] 王龙建.农村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6] 张红平,张显忠,冯应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上一篇:说我的童年趣事初中作文下一篇:五星级酒店评定性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