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2025-01-08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共11篇)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1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二、: 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

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

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2

下面仅以我校2008年哈尔滨市阿城区九年级物理寒假统一考试题为背景,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与评价,并对自己编制、设计的一套试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以一个班级为例)

试题难易情况:此试卷没有第3小题。容易题:15, 15÷29=0.52;中档题:9, 9÷29=0.31;难题:5, 5÷29=0.17。难度比约为5∶3∶2,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23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79个,知识覆盖率为33.5%,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考成绩统计一览表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2. 统考具体统计数字。

3. 统考五个得分率最低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6题,2分×41人=82分,学生实得分数为22分,通过率0.27,在滑动变阻器的特殊连接阻值变化问题上,学生平时训练少。

(2) 第25题,3分×41人=123分,学生实得得分为33分,通过率为0.30,学生对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问题思路不清晰。

(3) 第26题,6分×41人=246分,学生实得分数78分,通过率为0.36,学生对电压、电流U-I图像知识理解不到位。

(4) 第28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8分,通过率为0.03,是历次考试中通过率最低的一道题,主要是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从多种器材中选器材设计电路图不熟悉。

(5) 第30题,8分×41人=382分,学生实得分数162分,通过率为0.42,主要是教师不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再加上学生不会处理表格信息,所以导致得分率过低。

4.三个得分率最高题目状况分析。

(1) 第1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是基础型试题, 说明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2) 第7题, 3分×41人=123分, 通过率为1, 学生对电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3) 第14题, 2分×41人=82分, 通过率为1, 说明学生对声的产生条件掌握较好, 同时对并联电路认识比较清楚。

5.今后的教学措施。

通过对这次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卷面成绩较好,但个别题通过率太低。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成绩,去掉不足,争取把知识点全部讲到位。

教师讲到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学生工作,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1)通过各种渠道和学生谈心。交心,有的在课间谈,有的写在作业本上谈,还有的在走路时谈等,让他们能从心理上真正的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让他们从不愿意学物理到愿意学物理,让他们意识到物理是中考的一部分内容,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让学生把自己做错的题重新写在作业本上,给予批改。并在课堂仔细讲解,把难度系数较大的题和创新题着重讲解并以新类型题为基础拓展新兴习题。

(3)加强学习与反思。实践在课堂,研讨在组室。不仅要通过对课堂实力的分析,请教学专家。还同其他教师一起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学习其他教师独到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明确目标,及时改进。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份自信与成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富有激情,善于鼓励,善于倾听,善于反思,及时改进,敢于创造。

(5)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统考试题分析一览表。 (试题双项细目表。)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版本教材内容。

2.体现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在考查学生物理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中和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初中物理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及良好的导性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的标准”,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物理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编制试题多样化;注重学科知识的连接,关注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物理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探究、开放性试题、计算题等题型,注重对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4.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社会,试题必须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国家、人类的作用。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和性

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物理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问题、知识点,让探究的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6)开放性

这类试题的结论和条件、情景和过程都可以开放。编制时,大多数试题,其解答思路,不要过于模式化、单一化,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7)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适切性

试题的内容适合学生,适合社会实际紧密相联,不偏怪题、难题,故意设障碍,没有实际意义的题。以自然、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问题作为编题的依据。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共35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4℅;中等题28℅;难题18℅。知识覆盖率:初中物理知识点约7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63个,占90℅.重要的知识点占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2.各块知识所占比例。

各知识块所占的分数比例如下表所示:

3.注重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正确运用物理知识观察、分析、解释生活现象是考查的方向。在编题中,要避开纯物理模型试题,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每幅插图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为适应新情景试题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会设计简单的方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4.注重方法与过程。

中考物理试题明确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的物理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物理概念的内涵,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能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方法。逐步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查,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加强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5.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物理这门学科所包含的许多科学规律与人生哲学有相关性。许多著名物理学家正是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懂得相互合作、学习、交流。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成为物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的物理习题往往模型化痕迹非常明显,背景单一,并有与生产、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理念,新教材从整体上也注重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力图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在习题的设计和选编时,就应体现上述原则,改变“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在实际情况下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像自行车、脚踩式垃圾桶、电子秤、遥控玩具车等成为了物理习题的背景素材,这种习题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有助于引导教学中注重对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如,以“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为背景素材的习题, 所提供的信息会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生存环境与科技发展关系的思考,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促进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与可持续意识。再如以“磁悬浮列车”、“航天事业”为背景素材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中考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下列做“西红柿炒蛋”这道菜时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鸡蛋在地上匀速滚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红红的西红柿会发出红光,鸡蛋黄会发出黄光。

C.鸡蛋清是液体,鸡蛋黄是固体。

D.把鸡蛋往碗沿一磕,能产生声音。

点评:厨房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有力、热、电方面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多参加家务劳动,直接增加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这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某些学生学不好物理,就是没有感受体验造成的,本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仍是亮点。

实验是包括物理在内的理科类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有较高的要求。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够得到培养和展示。近年来的科学探究试题更加关注科学探究中不同要素的分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强调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答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死记硬背不能解决能力提高的问题。

例2:满载的甲货车陷入倒泥泞的道路中,甲车司机便把车上的货物卸下了一部分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而另有一辆空货车乙在很光滑的路面上车轮打滑,车无法行驶,乙车司机便找一些较重的物体装上了汽车后,司机就把车开了出来。两位司机的做法不同,却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你说明他们都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你还有哪些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在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突出应用与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是命题的基本思路。

中考命题坚持将物理知识融于常见生活、自然现象及生产技术问题之中,如一则热点新闻、一首诗词、一份图表、一张票据、设备铭牌、单个小实验等都可以是试题素材,要求学生把这些背景材料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求解计算、做出评价等。主要考查学生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3: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阿城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10点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点45分。求: (1) 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 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阿城需要多长时间?

点评:让学生会运用速度公式求解问题,并会从图中获得信息,解决问题。

4.试题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 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也是学生成绩区分度较大的一种题型。科学探究题型一般以课本中重要知识点为背景,比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定值电阻(或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对比实验,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研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固体、液体压强的决定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或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等。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使51页的“讨论交流”。

背景材料:开关的作用。

例4:下图是小聪设计的一个电路。小明认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所以图中的开关应该安装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否则,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来,即使开关断开了,电流也已通过了灯泡,这个灯不就成长命灯了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来检验。

改编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会探究电路中出现问题时,会解决问题。下面是题目的设计内容。

例5:两位同学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一位同学说可能是一个灯泡坏了,请你帮助他们,任意选择器材,连入电路,检测出哪只灯泡坏了,并按下面要求填入表格中。

点评:教材中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因此,开关的作用和它的位置无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里的全部用电器。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实验电路故障分析,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也有所要求,此题要求学生会合理选用适当的器材来检查电路故障,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推理实验故障形成的原因,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也呈现出一定的探究性特征,对于平时在黑板上做实验,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学生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

2. 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计算题是能体现学生成绩区分度最大的一种题型,所以计算题不会进行学科之间的综合,但可以是学科内的大综合或小综合,利用知识的综合和新情景的整合,达到增加区分度的命题目标。知识的综合都是重点知识的综合,可以是力学内的综合,如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效率的综合;也可以是电学内的综合,如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电和磁的综合;还可以是力、电的综合,热、电的综合或力、热的综合。题型的设置一般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复习中,可以让学生找几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进行训练,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长度的测量和光学的综合。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学生在物理实验室做凸透镜实验时,有的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错误地把物距写成15cm,于是便编下了这道题。

例6:如下图所示,放在光具座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此时物体AB的物距为,所成像的性质是(实像或虚像),并大约标出所成像的位置。

点评:这道试题的综合性是把光学中的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具座上的标尺问题与力学中的测量知识联系到了一起。这道试题是本学科内的综合试题,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遗忘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所学过知识融会贯通,这道题就是应该知道测物距时,要用有效数据记录物距的大小,即物距等于15.0cm。

3. 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合理改造原有的旧题目,便不开放为开放。传统的物理试题非常注重答题的严密与准确,往往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封闭的圈套,使学生的能力无法自由发挥,创新精神得不到体现,而且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对于某些弹性较大的试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适当地解开束缚、放宽条件,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加答题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欢迎学生有独到的见解。

原题的背景:取材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95页的“发展空间”。(课本中的原题)找一辆自行车(如下图),观察它各部分的构造,并进行下列活动:(1)把自行车架起来,使后轮可以自由转动。慢慢转动脚蹬,研究脚蹬的旋转是怎样传到后轮,带动后轮转动的。(2)转动车把,观察车把是怎样控制前轮方向的。(3)依次捏紧左右两个刹车把手,观察它们是怎样使前闸和后闸刹车的。(4)说出自行车的哪些部分是杠杆,哪些部分是轮轴。(传统的编题方式)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两例并说明它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例7:紧急刹车时,用力紧捏刹车的制动把手,增大刹车皮对于钢圈的压力,增大摩擦。(1)。(2)。

点评:课本中的题目是一道常见的试题,题目列出自行车的四个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可以说从题设到回答都非常明确,学生只需跟着问题一一作答即可。同样一个题材,传统的编题方式是换用另一种设问方式,相对来说则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题目仅列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下面编制的题目则是一道开放程度更加充分的试题。

例8: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想一想它的构造和你的使用过程,(1)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答)。(2)普通自行车与比赛自行车有哪些区别。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问题 (1) :;问题 (2) :。

点评:此题完全突破传统,让学生任意提出与物理相关的问题,无需解答,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勤加思考、大胆质疑,使他们的思维不只是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范围,还要面向未知的空间发展。任何新知识的获取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得到一个结论更加重要,更能培养和启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开放就是要开拓思维、开放视野,就是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落实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开放性试题已成为中考物理的改革方向,相信开放性的物理教学模式也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4. 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提供真实、鲜活、新颖情境,具有实际意义,能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例9:小强家新买了一只电热水壶,他想到用身边的一些器材来测定电热水壶的效率(即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1)请你帮助他设计出测量方案,要求:写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所需器材以及计算热效率的表达式。(2)请你对提高电热水壶的热效率提出两条改进措施。

编题的背景:上题以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选取常见的电热水壶设置题,解答此类题时学生要会通过读取确定该题属于物理知识中的哪一内容,然后搜索对应,从存储在大脑的知识中找到相关内容,从而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3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欧姆定律这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所以,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二个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好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4.1视频引入,激发学习热情

4.1.1学生观看视频

看看调光灯是如何调节灯的亮度的?

4.1.2提出问题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时,才能得到调光灯需要的电流值呢?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观看视频和提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4.2展开探究活动,分组实验

4.2.1猜想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

4.2.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实验电路图以及所需的器材。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并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对于发言的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对于错误或不足之处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画出的电路图中没有滑动变阻器,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改进,为什么要改进,并投影正确的电路图,特别要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4.2.3实验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做这个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对欧姆定律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可以二人一组,先后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的数据是否真实等。

分组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重现整个实验的过程。(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3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交流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4.3.1培养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各小组设计的表格,并由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表格中一般要包含实验次数、记录的物理量符号及其单位等。

4.3.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得出结论,故意造假,凑出比较理想化的数据,教师要告诫学生,这是违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差。

4.3.3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比较简单,描出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而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时候,很显然描出的点不是一条直线。怎么办?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思维,既然电流可能与电阻成反比,那么电流是否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课上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借助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向学生展示分析数据的过程。

4.3.4交流与评价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之后第一次将这些器材组合起来使用,因此学生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这节课上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今后完成其他的电学实验,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由小组代表陈述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无变化;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反偏;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偏角太小……

然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如遇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帮助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仿真实验来展示。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探究,学生可综合之前得到的两个实验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

4.4应用欧姆定律,拓展提升

(1)重温开头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思考,在调节灯泡亮度的时候,实际上调节的是什么?是不是运用欧姆定律?这样起到一种首尾呼应的作用。

(2)通过两道例题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课堂小结:突出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

4.5课后作业

(1)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导体的电阻。

(2)以“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意义”为题,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做功的相关因素。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应用;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教学难点:电功的概念 教具:书上装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设计:

师: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经常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就会感到暖和,这能量转化过程来分析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师: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我们称为什么? 生:做功

师:可见,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师:用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生:把电能转化为我们各种需要的能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交流讨论

电热水器: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给蓄电池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磁铁:把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电灯泡: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师: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要消耗多少的电能。

例如:电热水器,如果知道电流做了多少功,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内能,也就知道要消耗多少电能。

师:想一想: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

用心

爱心

专心

讨论作业。补充练习

1、一个热水器接到照明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2A,求其正常工作30min,须消耗多少电能?若每度电0.5元,需交多少电费?

2、电功的推导公式:W=I2Rt W=U2/Rt 例1:将一个阻值为5Ω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10Ω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上,通电15min后,求电流通过小灯泡所做的功?

例2:如图电源电压6V,通电10min,求R1消耗的电功?

用心

爱心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5

主要收获:

①.教学中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要求,克服了教学中的教师“大包大揽课堂”现象,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由学生得出来的。②努力实践了“民主课堂”的先进理念,每个教学环节中各教学主体都是平等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课堂气氛民主愉悦,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气氛浓厚。③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自己以后的教研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将大有裨益。④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实验结束后,通过学生交流评估,师生互动,使学生基本弄清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通过课后作业及与学生的谈话沟通,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事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有待改进: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6

1.电热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__效应。利用电热壶烧水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使水烧开。给手机 电池充电,这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 能。

2.电炉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强度是2 A ,它两端电压是220 V,在10 min内产生的热量是 J,电流做功是 J。

3.一个标有“220 V、100 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1 min产生 J的热量,1度电可供它正常工作¬ h。

4. 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左所示仪表是 。

(2)图1右所示是该表在月初和月底两次示数,则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用电_________ kw•h。

5. 如图2所示电路中,小灯泡 L标有“2.5 V, 1 W”字样,电阻 R为5Ω。当开关S闭合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 V,小灯泡电阻为 Ω,电流表示数为 A。

6. 每个家庭都有需要照明灯泡,目前市场上既有白炽灯,又有电子节能灯,究竟选择哪一种好呢?某中学“STS”研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在正常工作时,25 W的白炽灯与5 W的电子节能灯、45 W的白炽灯与9 W的电子节能灯,60 W的白炽灯与11 W的电子节能灯的发光效果相当,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研究,收集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额定电压(V) 额定功率(W) 寿命(h) 每只售价(元) 每度电费(元)

白炽灯 220 45 1000 1.5 0.4

电子节能灯 220 9 5000 30 0.4

根据上表数据,在照明效果相当,正常工作5000 h,45 W白炽灯和9 W节能灯的成本加电费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元和_____________元,由此可见你将选择___________。

7. 松下M7型摄像机的随机蓄电池的容量是“2 Ah”(“2 Ah”的含义是:该蓄电池若以2 A的电流放电,可放电1 h。),输出电压为12 V。这样的蓄电池充好电后,能释放的最大电能为________J。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 关于电功 与电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功率的大小决定于电流做功的多少

B. 电功与电功率都表示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多少

C. 电功与电功率都表示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快慢

D. 电功率等于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

9.两个电阻用不同方式连入同一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串联时消耗的总功率大 B.并联时消耗的总功率大

C.消耗的总功率相同 D.无法确定

10.标有“220 V、3 A”的电能表,最多可以接“220 V、100 W”的灯数是 ( )

A.7 B.17 C.6 D.16

11.为了使电炉消耗的功率减为原来的一半,下列办法能用的是 ( )

A.将电压、电阻都减为原来的一半; B.电压不变,将电阻减为原来的一半;

C.电阻不变,将电压减为原来的一半; D.电阻不变,将电流减为原来的一半。

12.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标有“220 V 40 W”字样的电烙铁,正常工作25 h,耗电1 KW

B. 标有“36 V 60 W”字样的灯泡,只有接在36 V的电压下,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C. 两盏25 W的电灯正常工作10 h,耗电0.5 KW•h

D. 1000 W的电炉累计正常工作50 h,耗电50度

13 . 把标着“36 V 15 W”的甲灯和“36 V 5 W”的乙灯串联在电压是36 V的电路中,则 ( )

A. 因为甲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甲灯较亮 B. 因为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

C. 因为甲灯的电 阻较小,所以甲灯较亮 D. 因为乙灯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14. 有两根电热丝R1和R2,Rl=10Ω,R2=40Ω,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分别接到36 V的电源上,通电5 min,产生热量最小的连接方式是 ( )

A. R1、R2串联 B. R1、R2并联 C. 只接入R1 D. 只接入R2

15. 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R,当它两端的电压为U,通电时间为t,则 消耗的电能为W,若要使它消耗的电能为W/4,下面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R不变,电压减半,通电时间t减半

B. 电阻R不变,电压不变,通电时间t减半

C. 电阻R不变,电压减半,通电时间t不变

D. 电阻为R/2,电压 增大为原来的2倍,通电时间t不变

16.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将控制用电器的开关接在火线上 B. 熔丝熔断一定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C.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插座应 安装接地线

17.李明同学家的所有家用电器都不工作了,他用测电笔检查时,发现所有的家用电器都不带电,保险丝也没有断,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停电了 B.进户火线断了

C.保险丝接线处接触不良 D.火线与零线相碰了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18.将图3中的开关、螺丝口灯泡、插座接入家庭电路。要求开关控制灯泡。

19. 如图4所示,为某同学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所选的器材:电源(3 V)、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2.5 V,0.3 A)、滑动变阻器(10Ω,2 A)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连接实物图,然后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要求元件符号与电路元器件一一对应)

图4

四、简答题(20题4分,21题6分,共10分)

20.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21. 白炽灯泡是常用的普通灯泡,它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下列有关白炽灯的几个问题,请你作出简要回答:

(1)白炽灯为什么要抽成真空?

(2)灯泡什么时候最容易烧坏?

(3)灯泡的灯丝要绕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22题4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0分)

22. 如图5所 示的实验装置中,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煤油,并各插入一支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进行测温.甲、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相同,闭合开关后,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通电2 min后,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示数明显高于甲烧瓶中温 度计的示数,这说明,甲烧瓶中电阻丝放出的热量比乙烧瓶中电阻丝放出的热量 。 R甲与R乙的阻相比较:R甲 R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种现 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图5

23. 按图6所示电路图对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5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次数 1 2 3 4 5

U/V 3.0 3.5 3.8 4.0 4.5

I/A 0.28 0.30 0.31 0.32 0.34

亮度 增加

请 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2)小灯泡亮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24.请你利用电冰箱铭牌提供的参数和钟表测定一下电冰箱每天消耗的电功。写出设计方案。

六、计算 题(25题7分,26题9分,27题10分,共26分)

25.一台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机两端的电压为220 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0.2 A,这台电风扇正常工作1 min 消耗多少焦的电功?产生多少焦 的热量?

26. 如图7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变阻器滑片P在中点a处时,电流表读数为0.6 A;当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读数为5 V,电流表读数为0.5 A,请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前后两次在电阻R1上消耗的功率。

27.一电热水器装有2 kg的水,通电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

求: (1)加热2 min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2)加热2 min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7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虽已深入现代教学, 但在实际的物理复习教学中, 教师虽然不断地在教学的方法、策略上推陈出新, 力求在复习中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新意的再“学习”, 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九年级物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本文对物理复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九年级物理课堂复习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的复习中教师重教轻学, 且复习目标的方向不明确

物理复习课教师将所学知识在全面、系统梳理的巩固基础上进行提高、深化作为重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中片面地强调对复习内容的“满堂灌”, 模式一般为:先是回顾整理知识, 然后讲解典型例题, 最后总结套路, 教学的复习过程只是对已学过的课本知识的再回顾, 而总结梳理的部分缺乏或完全被忽略。教师的经验是课堂的中心, 但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会使复习教学的方向不明确。

2. 物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但在教学和复习中的重知识轻能力导致选择的复习内容缺乏针对性

由于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 教师在复习内容、复习题型的选择上并不能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而是以中考题型和老师的教学经验为中心, 通过大量的题型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熟悉每种题型, 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复习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物理教学规律, 还使得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得到真正解决, 结果是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苦, 教学收效甚微。

3. 实际教学中摆脱不了一切以分数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模式

面对中考, 教师在物理复习中尤其重视学生分数是否能够实现有效提高, 关注有多少学生可以升入重点中学, 多少学生可以升入普通高中, 关注多少学生会影响到班级升学率等问题, 从而忽略新课程教育思想中育人的教育, 忽视且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更像是一台为了高分机器。

二、提高九年级物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因此, 物理复习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复习, 达成教学目的。

1. 为学生复习兴趣的激发,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依照“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 在物理复习教学课上,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关注和喜欢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物理实验和物理新旧知识的冲突等方式,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物理课堂复习应当遵循知识点层层深入的规律

依照“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 物理课的复习应当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学难点、重点。物理老师应当在物理基础知识、物理情境和问题解决之间搭建起一座连接的桥梁, 使学生既能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和运用, 又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3. 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对物理实验进行设计

依照“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在物理课的复习中, 老师可以尝试着自行设计一些物理实验, 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边听边想边动手实验, 在实验的体验中对物理进行进一步学习, 改变物理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弊端。

4. 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依照“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在课堂复习中所反馈出的信息, 从而对复习教学计划、方法和内容进行灵活性的调整和把握。老师也可以将这种反馈让学生加以运用,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错误借助练习题进行自我反思, 以此达到提高和改进自我的目的。

总之, 九年级作为初中的最后一年, 物理课的复习必须结合物理课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特点, 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复习中问题的策略, 才能实现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 2007-05-08.

九年级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篇8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路径;有效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可以触动好奇心,可以增强动力,也可以激发求知欲。在九年级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自主学习,创设学习氛围,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参与活动和实验,在实践中探索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实验技能。教师可以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将课堂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转动思维,发挥想象,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感受和心得,提高学习质量。

二、敢于质疑,勇于发言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学生不敢提问和质疑,学生的自由被限制。新形勢下的物理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言,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创设物理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视角观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设立“纠错本”,让学生将学习中的难题解决清楚,学生的印象也会深刻,学习效率也会上升。

三、自主学习,多元化发展

教师要对教材的可利用信息和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呈现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提供实验的器材,将金属放入水中,让学生自己运用已给出的工具测量金属的重力和浮力,运用公式计算出结果,并记录好数据;同时再将木块放入水中,同等原理,测量木块的重力和浮力,计算得出数据,最后将两个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细心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木块的浮力不等同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实验是否存在误差?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热情高涨,物理课堂才能发挥出有效性。

教师要将学习方法蕴含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技巧地学习物理知识,综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计划,不断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多元化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敢于质疑,勇于发言,锻炼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篇9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这篇2014初中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功率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做题巩固自己上学所学到的知识,注意:千万不能抄答案噢!

1小华同学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500N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该物体在10s内移动5m,则在此过程中它的速度为 m/s,小华做的功是 J,功率是 W.2如图所示,装修工人用滑轮组把重为300N的货物在25s内匀速提高到10m高的楼上,所用拉力为125N,则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在图6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4小均用动滑轮将质量为40kg的货物匀速提高了5m,他用250N的拉力拉了1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N/kg)()

A、有用功为200J B、额外功为5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 D、小均的功率为200W

5.小跳同学每次放学回家要背着沉重的书包爬上约15m高的楼,累得气喘吁吁。小跳同学和书包总重600N,爬楼用时3min。求:(1)小跳背书包爬楼克服重力所做的功;(2)小跳爬楼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6.用图6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为200N,人用125N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5s内可使物体匀速上升2m求:

(1)拉力所做的功和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选做题.如图8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了距离S,已知A的重力为G,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f(滑轮及绳重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有用功为Fv

B.拉力做功为3FS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Fv

D.装置的效率为f/3F

第二课时作业试题

1.在中招体育测试中,李强的跳绳成绩是lmin跳180次。他的质量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W。(g取10N/kg)

2.据恩施州旅游部门人士透露,为增加看点,吸引人气,有关方面正在策划在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多种形式的极限运动项目,攀岩比赛就是其中的一项。在一次攀岩比赛中,甲、乙两个运动员的质量之比是9:8,甲用45min完成比赛,乙用40min完成比赛,则甲乙两人攀岩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是:()A.81∶64 B.64∶81 C.1∶1 D.9∶8

3.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爬到杆顶(杆长相同)时,甲用10S,乙用9S,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则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

4.上海自主研发了一种氢燃料汽车,它使用氢气代替汽油。在一次测试中,汽车在水平路面受到2400N的水平牵引力,5min内匀速直线行驶了9000m。

(1)汽车受到水平方向的阻力是多少?

(2)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

5.户外探险、攀岩是当今许多青年朋友喜欢的运动方式,所谓攀岩也就是人们借助于岩壁上的某些支撑点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攀上岩壁的运动,在某次室内攀岩比赛中,质量为60kg的小王同学在20s内攀上高为15m的竖直岩壁,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求:

(1)小王同学攀岩的速度是多少?(2)小王攀岩过程中至少做了多少功?功率多大?

6.体育活动中也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表是杨威同学的一次体育测试成绩

请你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进行下列有关计算:(g取10N/kg)

(1)杨威同学100m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在图14中,杨威同学的重量是500N,A点为此时的重心,请你根据图中数据求出支持力F的大小;

(3)杨威同学用4s把杠铃举起了2m,则他举起杠铃的功率是多少?

7.如图14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400N的物体,物体在5s内竖直上升了2m,人拉绳的力为250N),(不汁绳重及摩擦)

(l)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300N的物体,则拉力是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8.小华和他的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10秒钟绳子下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0.5m,已知该滑轮组的效率为70%(g取10N/kg)。

(1)画出小华兴趣小组所用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被吊起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9..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受此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多个反应堆机组起火。3月19日中国某企业向日本捐赠了一台62m臂长的泵车,该泵车主要参与核电站反应堆的注水降温工作。请完成下列问题:(1)这台泵车从长沙启运,经过25小时、1200km的长途运输送达上海,再海运到日本。求运送这台泵车从长沙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这台泵车在1小时内将180吨水注入到核反应堆机组内,假设注水高度为50m,求该泵车需对这些水做功多少?

10-12.(选作试题)(6分)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4000N的箱子,箱子的底面积为4m2。现用起重机把箱子吊到3m高的位置,所用时间为10s,起重臂下的钢丝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如图8所示。钢丝绳上的拉力为2500N。试求:

(1)起重机起吊前,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起重机起吊该箱子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钢丝绳上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11.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 时,物体处于 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做功是 焦耳,推力F做功功率是 瓦特。

12.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如图15 所示,列车受到磁力作用而浮起,使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减小到零,上海磁悬浮列车线路长是30km,单向运行时间440s。

(1)求列车单向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假设一节车厢总质量是20t,磁悬浮列车行驶时,强大的磁力使车厢匀速上升10mm,求上升过程中磁力对该车厢做的功是多少?(g取 10N/kg)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功率 篇10

(1)做功时间相同,比较 。

(2)做功相同,比较 。

(3)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时,则比较 。

2、单位时间内 叫做功率,它用来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人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 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在“J、J/S、N·m、w、kw、w·s”中,属于功的单位是 ,属于功率的单位的是 。

4、某人在30sS内把60N的重物搬到12m高的楼房上,此人对重物做的功是 J,做功的功率是 W。

5、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C.做功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D.做功越少,功率越大

7、一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他的功率可能是: ( )

A.几瓦 B.几十瓦 C.几百瓦 D.几千瓦

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所做功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物体功率P甲 、 P乙大小关系为 ( )

A.P甲> P乙

B.P甲= P乙

C.P甲

D.无法判断

9、体重相同的两位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结果一位同学用了15s爬到楼上,另一位同学用了20s爬了同样的高度,这两位同学做的功和功率的关系是: ( )

A.功相同,功率不同 B.功率相同,功不相同

C.功、功率都相同 D.功、功率都不相同

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所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2)小丽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3)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篇11

目标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具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四.例题(p167)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二节 功的原理执教 教学

目标1 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 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知道功的原理。

难点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演示杠杆、动滑轮、滑轮组、斜面、木块、钩码、刻度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 二.引入新课

通过课文第一段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1)杠杆(图14-4)。

(2)动滑轮(图14-5),省力但没有省功。(3)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p209)。2.师生共同分析、结论: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3.功的原理(p210)黑字体,学生朗读2遍。4.介绍斜面。

(1)依功的原理:fl=g h f=gh/l(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3)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5.想想议议。四.小结及练习。五.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三节 机械效率执教 教学

目标1 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3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

教具演示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二.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1.960.050.0981.20.10.12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计算本实验η。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例题(略)关于η的计算。三.小结及测试。四.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四节 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执教 教学

目标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重点会测滑轮组的η。难点理解s与h的关系。教具演示

学生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二.启发实验 1.阅读教材

3.教师示范演示测η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p213的表格)。实验步骤:

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 四.教师巡查指导。五.想想议议。六.小结及测试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五节 功率执教 教学

目标1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具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上一篇:寒假征文:冬天里的那一抹温暖下一篇:检测项目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