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共12篇)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1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一个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机会参加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感到十分高兴。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现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二课时)。虽评选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这次活动中,使涉足讲台不久的我受益匪浅。我观摩学习了我县其他乡镇的16位教师讲授的语文课。通过说课评课,我对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引起了对我所执教的《颐和园》一课的反思。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确如此,甚至教师自身需要更多的“水”。
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备课中查阅了大量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在授课前我又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这一课前活动,我认为能起到培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知识和收集资料能力的作用。我自认为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准备还是较充分的。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当我展示颐和园中的长廊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长廊的“长”时,一个学生问道:“请问老师,长廊横槛的大匾上写的什么字?这个问题让我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我自认为准备充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才知道对这样更细微的问题,我的准备还是有疏漏。尽管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关系不是十分大,但在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做到问有所答。这也说明了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学要加强。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都可能课前预设到的,要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只有教师课前准备得充分,再充分,对知识的积累丰富,再丰富。
二、教育资源的利用要服务于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课程资源的利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这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每一节课上都有课程资源的`利用。
我在参加这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前,花了很大的功夫收集资料,下载课程资源。课堂上,我展示的一幅幅精彩的图片让学生啧啧称奇。可一节课只有
40分钟,十几幅图片展示出来就花掉了不少时间,学生哪还有充足的时间读书、与文本对话?因此对这节课学习目标的完全落实就显得成问题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才认识到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课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怎样写出颐和园的美景的。
课程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先进了,但课程资源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做到合理地利用,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回想起我在课堂上把应该板书的内容都由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更感到值得反思。因为这对于学生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单从写字这个环节就没有做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是一个进步。今后,我一定会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把课标精神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按照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再隋教授所说的,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努力实践“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课文《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笔者认为,全篇一气呵成,行文流畅。该文层次清楚,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步步递进地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顺序如下:
先记长廊的景色,抓住长廊“长”的特点总体介绍,然后写廊内横槛上五彩的画,最后写廊外的宜人风景。
再描万寿山上的景色,写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
结尾昆明湖,重点介绍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总之,课文由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拉开序幕,结尾和开头呼应,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练习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一篇非常好的范文。
二、传统教法:找景点、游画面、用动词,讲体会。
在传统授课模式里,设计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景点,用括号标出来。
第二步,教师借助音乐画面,让学生在颐和园的画面中游览这些景点,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步,学生在感受了颐和园景点的美后,让学生找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他们是过渡句、景点与景点间用了连接动词。
第四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练习具体游览长廊,抓住词句学习长廊这一段,体会长廊的美。
三、问题反思:时间不足,学用不一,缺乏共鸣。
依据以往传统教学的相关经验,教师遇到的问题大致如下:
首先是时间不够。学生找出的景点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较多景点的出现,学生不易把握。由此颐和园的整个面貌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感性认识,整个游览的顺序只流于学生对文字较浅的理解。
其次是移步换景这种写作手法也并不能深入到学生实际的运用中。授完课,有老师反映孩子并未真正理解移步换景的概念。虽然老师在授课时,文字表达上清晰明确地指出了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游,真正要学生实际运用时,学生还是难操作。
最后是整个课下来,这有着悠久历史的颐和园并未带给学生有情有味的美,教学目标也未落实。课堂缺少生气,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教授出贴近学生心灵的语文味。
四、教改浅探:品读导入,认知把握,学以致用,善于想象。
依据新课程教改的主旨精神,通过教改课题的行动研究,本文得出以下问题解决方案。相关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达到了教改的预期目的。
教改步骤一:导入“美得有味”的品读基调。
颐和园历史悠久,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授课《颐和园》时,如何将颐和园放入历史背景中,能让学生从颐和园的历史遗韵中生发出对美的整体的感知,是教改与传统教学的分水岭。
教改方案重点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特别在设计导入时对颐和两字进行了释义。学生从“颐养天年、和平、和谐”中了解到了改名颐和园的历史意义及其美好期望。
重点阐明颐和园的前世今生后,鼓励学生带着美好理解去有情有味地读课题。笔者发现,相比传统教学认知,教改后的导入可以在更宽广的意境中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品读的基调,突出了“美得有味”。
教改步骤二:把找景点标出来的忙乱改为游览顺序的认知把握。
教改后把传统教学初读课文要完成的找景点,标出来改成: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这不仅对应了课后思考题的要义,还使得原先分散无序的景点有了清晰的先后顺序。
具体提问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到的景点有的放矢加以引导:课文里哪句话告诉你的?从而直接引出了表达游览顺序的这些关键句。从这一句的提示中找到其他带景点的关键句。
当学生正确地给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游览顺序时:教师应该以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板书,有字有图。要让颐和园的景点非常直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当抽象的游览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颐和园景观图时,游览的顺序也立刻变得柳暗花明,清晰明朗了。
教改步骤三:用上合适的动词走颐和园,实现学以致用。
传统教案也有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找句子特点的做法。有些学生能说出是过渡句、景与景之间的连接用了动词。但是,学生对写游记时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仍然茫然无知。学生的相关理解也如空中楼阁。
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这是本文教改的重中之重。笔者先给出一个便于操作的填补方式:隐去句子中的连接动词,让学生用合适的动词也来走一走颐和园。借助这种方式加上黑板上的简图提示,学生从文字与画面中迅速得出清晰的游览思路,
指着黑板游览简图。学生由此理解并学会了边走边游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变得简单了。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隐去所有文字,在一张空白幻灯片上,让学生通过简图,用说话的方式顺利地游览颐和园的景点。同时,还用上了过渡句、连接动词。这样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不只流于知识性层面上的阐释和传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改步骤四:唯美画面配置浓郁音乐,有意想象美不胜收。
在学生清晰了游览线路,并知道了颐和园的整体方位后,新教案保留了原设计中的图片欣赏,将音乐改成了《庭院深深》的背景音乐。通过对文字进行了完整及抒情化的修改,图片及解说内容均按照游览的顺序得以逐一呈现。学生在浓郁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为后续的长廊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走进长廊的教学要找美的句子,抓住句词进行品读鉴赏。在品读廊内横檻上的画面这一句时,设计的小练笔及播放图片等环节应予以适当调整。为了排除廊内的画产生的无意想象,笔者特地向学生介绍乾隆皇帝下江南留恋江南景致让画工在长廊作画的一个历史典故。该故事引出了两千幅画,都来自各地锦绣风光、花鸟山水,或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由此写出了符合颐和园特色的人物、花草、风景画。
之后,再推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豁然开朗,帮助他们依据的合理想象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五、教改体验:目标设定明了,学习事半功倍。
通过教改实验和行动研究,笔者体会到不仅游览颐和园的教学要强调写作顺序,由此以点带面,就是教其中的一个景点———长廊,也要它的顺序,从长廊外写到长廊内,由此纲举目张。
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的绩效评估来看,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深入。基于传统教学的问题提出和教改步骤的行动研究,教改推进使得整个课堂的版块和教学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对问题再次反思时,相关教学目标尤其凸显,在授课中,师生顺利完成了(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学写“廊”字。(2)通过找过渡句及句子中的动词,体会句子的作用,从而知道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3)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词句品读颐和园长廊的美等相关任务。
参考文献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3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二、认读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四、自主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五、课后练习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六、总结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 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 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 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琉璃瓦,板书: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3.指导它为什么叫排云殿吗?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齐读:抬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赏昆明湖
1.点图片、音乐.
介绍其它景物景点,你想去游赏哪儿呢?
2.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独立品读.
3.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赏一番呢?
读出相关句子.
4.重点引导品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静得像……..,绿的………………..滑过.
比较“滑”与:“划”的不同,读一读昆明湖的美!
5.小结:
谢谢这些小导游们带我们游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优美的句子,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总结全文
游赏到这儿,同学们,颐和园游完了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不尽的岂止是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游赏长城、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
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化意味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5、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大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泉水是什么特点。
明确:昼夜翻滚、晶莹活泼、热气飘荡
(2)指读4~6句,同学们看画面,体会大泉的美。
(3)点拨:假如你站在趵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怎样想?
明确: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伟大。
(4)冬天到来之时,趵突泉的景色美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5)指读课文第六句。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7)设疑激趣,你知道冬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小泉的几种姿态?
②小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你能想象一下小泉的其他姿态吗?
(2)自读、勾画、理解。
(3)教师引读,体会小泉动态之美。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有的……有的……)
(4)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造句。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描述小泉的其他姿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在什么地方?
3.学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教师小结:作者把趵突泉写得如此之美,与它平时细致观察和描写具体形象是分不开的。使人读后,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感到惊叹,更为祖国秀美的山河而自豪。
(四)延伸拓展
你到过济南的千佛山、大明湖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6
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通过对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孩子前后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过读,学生主动理解了沉默的可贵之处,这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谈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学生的反映极其强烈,所谈的内容极其感人,引起了在场的家长以及全体同学的共鸣。李想,这个平日里从不写作业的孩子,在和妈妈说自己的心理话时,动情地哭了……为人母的我听到孩子们那感人至深的话语和稚拙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谁说孩子小不懂事,谁说孩子小不懂事,谁说孩子小不懂感情,谁说孩子小不会善解人意,会的,懂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无论是善于表达的还是不露声色的,他们全懂,全会。这堂课对我对孩子们都是“可贵”的!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7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公开课教学反思”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教学反思
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话题How many,我讲的Part A 部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五个单词,eleven ,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以及理解运用句型How many---can you see?单词教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习起来很无味,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和操练方法学习这几个单词。并加入了一些表达自己喜好的句型,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我谈谈自己在突破难点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Happy birthday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使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二、不同方式,教学单词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真实的水果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恐怕很难保持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所以四个单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方法。首先,让学生用数数形式学习,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礼物,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我利用简笔画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此保持了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另外又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导出新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利用“我说你做、大小声、生说生指”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去操练单词。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时,创造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所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练习了句型,小组内来练习然后分别汇报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真正达到语言的交际目的。
四、尊重全体,自主发挥
我们常说教学要面向全体,要因材施教,因此为了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任务型活动 Let’s play。在这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和PPt课件模仿对话,增强趣闻性;画好后,师生操练句型,要求学生用基本的语句进行交流,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的发挥,达到了各自的语言目的,不仅如此,同学之间的情感也在此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有所提升了。
五、存在的不足
整堂课上完之后,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发现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语速过快,有些课堂用语,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晰,这样就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师发出指令的意思,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急需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上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应该真真正正的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兴奋细胞统统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小主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 At the zoo B Let’s talk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Unit 6 At the zoo
Let’s talk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一对反义词tall, short,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掌握句子。Look at „„ It’s so „„ Yeah.You’re right.The giraffe is tall.The deer is short.【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重要词汇及句子。【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或图片。(giraffe ,deer, tall, short)2.句子的卡片。Look at the giraffe.It’s so tall.Yeah, you’re right.The giraffe is tall.3.教学课件。
4.学生一人一张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播放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的歌谣。(chant)
2.课件出现竹子,让学生想起熊猫panda。出现骨头,让学生想起狗dog。出现胡萝卜,让学生复习兔子rabbit。出现榛子,让学生复习松鼠squirrel。师:Look at the„,it’s cute/ funny/lovely/smart.二、呈现新课
1、通过长颈鹿的长脖子和雄鹿头上的角,引出giraffe和deer.这两种动物,操练这两个新单词。
2.师:Look at the giraffe.Look at the deer.Where is the difference? 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身高状况,学习tall 和short.(出示这两个词卡)并让学生到黑板上贴卡片。tall→giraffe
short→deer
3、学习Look at the giraffe , it’s so tall.Look at the deer.It’s short.出示It’s so „句型,并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操练这句话。如果学生正确将其说出来。老师就说Yeah, you’re right.(并用手势表示)
’s do.(学生出示图片,并用手比划高矮)Look at the giraffe.Look at the giraffe.It’s so tall.It’s so tall.Look at the deer.Look at the deer.It’s short.It’s short.Yeah, you’re right.6.看课件上的图片,得出The giraffe is tall.The deer is short.并操练这两句话。(同桌间一人一句)
引导孩子们和老师、同学比一比身高运用上这两个单词。You’re tall.I’m short.7.播放课件, 孩子看课件理解含义。
8、出示课件,跟录音一遍,再跟老师读,之后整体试读。(老师再强调其中难点的句子),最后两人一组进行操练。
9、各小组展示。
三、操练与巩固
☆Animal guide(动物导游)
师戴上giraffe的头饰,并让一个学生扮演deer.A:I’m Giraffe.This is my friend, Deer.B:Hi.A: You see, I’m tall.B: I’m short.A、B: Welcome to the zoo!(欢迎来动物园)
四、知识窗 小朋友们在参观动物园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1.不给小动物们喂自己带的食物。2.不能乱丢垃圾.3.不能攀越隔离网与动物们亲密接触。4.不要和危险动物合影。5.爱护动物,保护和谐生态。
教学反思:
1.在热身的第一部分,通过上学期的chant,引入各种动物,从chant中复习四种动物:cat,mouse,pig,m。熟悉的chant,使学生能回忆起旧知识,拉进新旧知识的距离;第二部分,通过动物们喜欢吃的东西,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动物,这种猜一猜的方式,浅显易懂,而且学生对漂亮的图片比较喜欢,因此,能迅速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巩固另四种动物:rabbit,dog,panda,squirrel。学生猜出了四种动物之后,心里肯定还想再猜几个,于是我在新授环节,自然而然地就能再用这方法,不过,换了下方式,通过出示giraffe和deer它们身体的其中一部分,进而学习这两个词汇。总之,引出部分,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s do 这一环节,我课前运用了自己编写内容,自己录的方式,把这一素材整合到课件中,达到了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的目的,这一内容,也为整堂课营造出了一定的新意。
3.充分发挥了小组(四人、两人)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自由操练,使学生的心里减少了一些害羞的情绪,并能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而且,效果比较可以。
4.知识窗的环节,与社会上宣传的和谐社会相符合,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和谐生态。从短短的几句温馨提示中,就足以让学生了解相关去动物园游玩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这一环节,也提升了本堂课的教育宗旨,使教育意义在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教学反思
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话题fruits,我讲的Part A 部分的单词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四个单词,pear, peach, orange, watermelon,以及理解运用句型It’s taste good.单词教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习起来很无味,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和操练方法学习这几个单词。并加入了一些表达自己喜好的句型,如:I like „.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我谈谈自己在突破难点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以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Color Song,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使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二、不同方式,教学单词
四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篇8
本单元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
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如:认真钻研课文,深入研究细节,如何就“彩票上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内心的矛盾,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是着重朗读,在学习《尊严》这篇课文时,我在设计好问题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由浅入深,这样让学生有所体会,并且理解深刻。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所思有所感的基础上朗读,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
本组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因此,在学习《尊严》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将逃难人与哈默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这个年轻人的高尚品质。还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写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采用先说再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从学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篇9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Unit2 My schoolbag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示范不够到位,备课对活动语言的组织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不理解意图,以至于尴尬冷场。另外老师上课表达同种言语时的.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想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激情来学习,还得把自己的激情也调动起来,影响学生,感染他们。这一点我自己知道却也没做好,结果学生整节课都比较沉闷。气氛一度紧张。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以后需要好好在这方面下工夫。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10
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道不断寻求政局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既要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些观察日记怎样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并且在实践活动与习作中得到体现?我边教学边琢磨。
首先,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充分注意单元与课文的“导语”,让学生明了单元的重点与课文学习的要求。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这些要求而进行。如:《古诗两首》中除了读懂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之外,两首诗的寓意必须理解,并能结合实际说说。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边读《题西林壁》,边突出“横”“侧”“远”“近”“高”“低”几个字,让他们体会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发生变化,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再联系学过的课文《画杨桃》,帮助他们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古诗中,既让学生欣赏诗句的意境优美,还要引导他们感受词语的对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美。《爬山虎的脚》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落,让学生抓住“一顺儿”“铺”等词语让学生领会叶子的整齐、均匀。描写爬山虎怎么爬的那一段,抓住动词,反复朗读,并且用手演示其爬行生长的动作,加深体会。
第三,让学生在领会之后,再三品读,学会写品读文章。并从中学会怎么观察,连续观察,并写出有分量的文章。我在学生学完《蟋蟀的住宅》之后,布置他们自我选材写文章。
1、当一回游客,写写自己看到的蟋蟀的家的样子。
2、当一次导游,介绍蟋蟀的住宅。
3、评论蟋蟀的房子,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了课件,仔细读了文本,回去后又一次重新品味文章,写出了不少好的文章。从这,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仔细观察,怎样细致描绘所见所闻了。
第四、写作之前,预先布置学生观察任务。我们语文老师在教研活动时,就统一了意见,根据本组课文学习目标,让学生先观察,做好记录。在写作时就有素材可写,有内容填充。观察具有连续性,内容具体多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本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这一组的教学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在进行本组课文第一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开始,我就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童话教育,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童话。为语文园地三的写童话进行教学铺垫。《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通过巨人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巨人心里的变化。通过对巨人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巨人的心里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习从一个人某个细节去表现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将作文的教学融入到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本组课文中的《去年的树》,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文章。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一直很注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对话这种方式去将自己编的故事写出来。
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冒号和双引号的使用。在之后的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应该怎么在作文格子里面书写标点符号。教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如果想要编写出好的童话,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读书,因而阅读量也不够,在编写童话的时候,常常出现故事瞎编,没有内容,很空洞。对此,我真的很措手无策,可是为了让学生还是能够写出童话来,也只能够借助于作文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已按计划顺利完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然而,作者为了更好得表达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或反语的表达手法。
一、对比鲜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白鹅》的作者丰子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猫》的作者老舍也同样善用对比手法来突出猫的特点。如,描写猫“高兴时”的特点与“不高时”的特点对比,就使猫的特点鲜明生动起来。猫高兴时,“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它若是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同样,老舍在他的《母鸡》一文中,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描写母鸡“讨厌”是由于这只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描写“不敢讨厌”是由于母鸡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有着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因此,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总之,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二、反语巧妙,明贬实褒,幽默风趣 丰子恺在《白鹅》一文中,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明贬实褒,表面上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喜欢这只白鹅
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一文中,也是如此,如,“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作者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总之,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反语有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语句本身所具有的,而里面一层意思则是说话者的真正意思,这个意思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所赋予的。反语的作用是明贬实褒,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11
一、听写词语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
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完成课后第四题。
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2、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
3、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1)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讨论自学。
(2)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⑷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训练朗读。
3、小声读第6自然段。
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⑵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1、练习背诵。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厨房粮库它放哨。”(打一动物)大家都很聪明,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昨天学习了的《猫》。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时候的猫,下面我们来完成一项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大了的猫。请大家齐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
二、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爱心
用心
专心 1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找出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再找一找表现猫“贪玩”的句子。
3.请大家再来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了猫的“尽职”呢?
4.贪玩与尽职集中在一只猫身上,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5.学生练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
(3)男女生比赛读。
(二)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写得好
(三)学生练读1——3自然段。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猫的古怪性格说具体。
三、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你们总结得非常好,在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还能创造美!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2.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爱心
用心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8-30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生字10-21
二年级语文《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3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教案07-22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26
四年级语文《乌塔》教学反思07-16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08-20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9-01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