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精选5篇)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 篇1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读后有感
贾晓娜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这是韩新娥老师在进行海量阅读中说的话。爱读书是很好,可真有这么有用吗?作为一名家长,我给孩子买过很多书,可孩子就是不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文都已经读了几十遍了,有些学生怎么还结结巴巴?我们学校不是没让阅读,课内课外阅读开展了很久,但效果却不好。到底该如何读书呢?
“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韩新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让我找到回家的感觉,读后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删繁就简,就地取材
“课外”读物“课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这是最关键的。没有时间保证,做什么都是空谈。一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们老师还觉得不够,课内知识都掌握不了,课外书在课内读?这不是加重负担吗?韩新娥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对于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拼音教学,韩老师仅用三个星期就教完了拼音。比如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在识字教学中,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试题。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这样一来,时间有了,就地取材,学生读的儿歌多了,认的字自然就多了。
二、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共识。学生读的书越多,对书籍的思考越多,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苏霍姆林斯基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阅读也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对于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朱永新教授说:“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阅读,是最幸福的生活。”死读课本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空中遨游,才能练就搏击长空的本领。
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为此,韩新娥老师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淡化理解,强化朗读,特别要强化诵读难点。朗读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的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充分发挥“小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班书声琅琅,课堂教学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一对一帮扶等多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评价得当,有教无类。
在低年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熟,但单独挑出来的生字就不认识了,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韩老师根据每一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比如在低年级,一星级目标一般是读熟课文,二星级目标是认读打印出来的字词,三星级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意思。因为低年级孩子擅长记诵,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强,背诵能力就会减弱。一级目标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人人
都是好孩子。韩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名师的精彩课堂我很向往,但既要当研读文本的文艺理论家,又要当口才出众的演讲家,还要当调控学生情感的表演艺术家„„我显然不具备那样的本领。而进行“海量阅读”,不需要过人的口才,不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一般老师、一般学生都能适用。像我这样平庸的“丑小鸭”,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也能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
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要进行课内海量阅读,需要的是饱满的热情,付出辛勤的汗水,加上自己的坚持不懈。“海量阅读”让家长和孩子都受益无穷。看完此书,我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想法,希望也能如韩老师一样让自己的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 篇2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儿歌”中识字
我用短短三个星期教完拼音, 在家长“教学速度太快, 学生没学会”的质疑声中, 给学生设了一个又一个“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缓坡”, 让学生在阅读“实战”中提高熟练拼读的能力, 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并增加识字量。
1. 拼读学生姓名。
三个星期我就完成了拼音教学, 当然有些学生拼读还不熟练, 尤其是二声的音节, 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是单个过关的。我写好全班同学的姓名大卡片发给他们, 一面是汉字, 一面是音节, 在课堂上集体学习。第一遍是集体拼读, 按座次轮流领读自己的姓名, 不会读的, 自然就有自告奋勇的“小老师”帮忙。谁能把全班的名字拼出来, 就可以拿着这些卡片做游戏。为方便学生拼读全班学生的姓名, 我在学生课桌上贴姓名小卡片, 也方便学生发作业本。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 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 供孩子们识字。
2. 阅读袖珍童谣。
在拼读姓名的同时, 学生手中已准备好《三字新童谣》等简短的“袖珍童谣”。
小酒窝
酒窝深, 笑一笑,
爸爸抱, 妈妈亲。
进行星级评价。一星标准:会读带拼音的儿歌;二星标准:会读不带注音的儿歌;三星标准:认读生字、生词。这样虽然认字的扎实程度不一样, 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海量”阅读起来。除了全班共读的儿歌书,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读其他儿歌书。
3. 课本的教学。
国庆节后第二周我们开始学课文, 课文的朗读与生字的书写不是同步进行的。起始阶段写一课生字要用三天时间, 要反反复复地练习。笔顺、笔画、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写字教学的琐碎事一大堆, 阅读应该先行一步。只有尽快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孩子们能自己读书了, 课堂才能安稳下来。
于是以两天一课的速度练习写字, 同时以一节两课的速度练习阅读。课文比儿歌篇幅长, 学生阅读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先示范读, 让孩子们用手指着静静地听, 第二遍、第三遍我对着话筒大声读, 学生跟着小声读。然后学生自己读, 我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听, 看到谁能合上书当堂背诵, 我便俯耳过去听一会儿, 在学生的书上盖印章。背完一篇再背下一篇, 有了正事干, 在课堂上玩的学生越来越少, 捣蛋的孩子就显得与这个好学上进的集体格格不入, 他们渐渐地也捧起了书。
课本的达标也分三星标准。一星标准:读熟课文;二星标准:背诵课文;三星标准:认识生字。我给学生打印了生字表, 生字是从课文中找的, 比教材中要求的二类字数量多一些, 标有页码, 方便学生到课文中“定位认读”。如:
58亭座枝烟
60闹做餐操升旗刷洗穿起钟床用阳台
到11月底, 课本的阅读教学任务结束, 但生字的书写还按常规进度慢慢进行。
4. 第N本儿歌的教学。
读完课本后, 韵语儿歌、成语儿歌等一本一本儿歌书进入我们的课堂, 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 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更为重要的是, 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也让每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年级平均识字量超过2000, 越来越多的孩子恋上阅读这片广袤的原野, 人生奠基工程中承重量最大的基石已结结实实稳稳当当地立起。
低年级只做两件事:读书、写字。司空见惯的低年级写话训练我不进行, 各种题型的卷子不做, 甚至“组词”作业都没有, 只是把字写工整即可。到二年级时做“根据拼音写词”, 并备有答案, 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从中查找, 学生的拼读、写字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为三年级直接用汉字写作文做好了铺垫。
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有了一年级认识2000个字的基础, 语文课本对我的学生们来说很简单。从二年级开始, 只消半个月时间就能读完整本语文书。我的教学方法也很简单:一是略读教材, 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 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就行了。二是精读的文章也不去条分缕析, 只要求有感情朗读。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 朗诵、理解能力越强。到三年级时, 不经过预习, 只要默读一遍, 或听一遍录音, 学生就能有感情朗读。
但我坚持一条:不论课本还是课外书, 都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填空。如:“翻过一座小丘, 穿过一道山谷。蝴蝶追着跳舞, 松鼠数着脚步;小树亮着绿叶, 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林中, 变成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这样做的目的, 是让学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 而这样的精妙很难用语言分析透彻, 对小学生来讲, 与其长时间听老师枯燥分析, 倒不如让他们背诵之后细细品味, 这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小学六年, 我班学生每个学期写的作文不超过10篇, 不写日记, 不写读书笔记, 不做配套练习册, 除了把生字写扎实外, 余下的时间都用来诵读, 这种口头填空题背了一本又一本,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的结果是学生从三年级起就能下笔成文, 那些慢孩子也能做到语句通顺, 这是海量诵读的功劳。
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
二、三年级诵读大量的白话文, 使三年级作文起步顺利进行,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作文的篇幅不断加长, 语言不断丰富, 在能够应对考试的前提下, 我逐渐减少白话文的学习, 增加文言文的数量。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唐诗宋词, 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给学生编排自学材料上, 学生拿到材料完全能够自学, 自学之后, 再在课堂上集体进行讨论。
我的两届“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班都学习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对书中的文言引文, 我准备了加注音注解的材料, 补充了很多与历史故事相关的成语, 也准备了口头填空题等自学材料。学生自学古文和故事, 课堂完全由学生的四人合作小组轮流当老师教全班同学。再加上《世界五千年》的学习, 学生不但熟记历史典故, 而且学习了很多地理知识, 还能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谈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篇3
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很多课堂实录的一些情况,韩老师对学生的引读可谓精彩,成语、古诗乃至宋词,韩老师用极其经典的文字带着孩子们一次次朗读。她非常注重朗读,而且是每日长时间的朗读。朗读并不是不去理解,一首诗一首词只要孩子能明白大概意思即可,读的多了其中之意便可领会。只要朗读深入学生的血液成为每日必备之事,还愁不什么不解其中意吗?课上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很多,学生接触的诗人也相对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比较的办法。比如李清照词前期后期的变化?李清照和辛弃疾词的比较。在比较中理解区分。韩老师的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填空,也就是在孩子充分朗读以后,以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孩子理解文意,从而加深印象。
作文方面韩老师也有自己独特之处。低年级的作文以看图写话为主,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区分段落的标志。在这里韩老师用到了故事法,她用故事来提醒孩子每个自然段的开头要空两格。她提到低年级写作文首先要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这里提到了擦、描、抄。擦掉在原地房改,描老师修改的地方,抄写老师修改的句子。标点和句子的教法上韩老师采用的是抄课文的办法,第一步是照葫芦画葫芦抄写课文,将课文在格子里打印出来学生照抄;第二步是照葫芦画瓢,修改抄写格式;第三步是提高难度直接照着书抄写。韩老师特别注重老师要写下水文,老师的下水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必须是真实的,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孩子去写作文。老师们在讲作文时,以为把作文讲明白了,殊不知明白和下笔写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写下水文去尝试才知道其中的难点。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 篇4
一、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在韩--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讲解,也听不到诗一般的语言。但,她的学生却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洋洋洒洒轻松写作。海量阅读应以阅读经典作品为主,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晨读时,要让晨读课上书声琅琅,让学生读书能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高效课本教学,理清顺序当堂背诵。韩老师的课文口头填空使学生对课文背诵理解一举两得,反复练习扎实有效,也能攻克分段这一教学难点,真正使课堂做到高效。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PPT中精心设计课文以及主题学习丛书口头填空,帮助学生当堂理解背诵。
三、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成语词典》学习。学生现学现卖,对成语的解释注重还原生活。词典的解释不倡导学生读,但老师要反复读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词语解释,才能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解释。每天给学生生动讲解几个成语,也让学生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成语。
四、轻松作文,讲评课上成读书课。韩--老师说:“功夫在写作之外,大量诵读实写好文章最坚实的基础,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自然就会有出口成章的表达。”同时,她的作文教学弱化写前指导,但强化写后讲评,就是为了让孩子的作文百花齐放。我在今后的作文课上要让学生看屏幕出声读学生写的优秀作文,这样活泼灵动的形式相信会获得学生的喜爱。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 篇5
黑河小学付艺
阅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章里面的“海量阅读要强化诵读难点”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时,不要平均用力,对于一些简单的文章可以略读,对于一些典型的难度的文章,比如写景状物、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老师要重点的进行示范朗读,作者在此还为我们总结了学生朗读容易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句子太长,不知道在哪停顿;二是对其中词义不理解;三是易读错多音字和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多人都读错的音。另外,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的方法。
我觉得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方法,很实用,比较适合我们班孩子朗读的训练,因为我们班孩子大多数都比较爱读书,三分之一孩子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但是大部分孩子的朗读水平并不是很理想。普遍在朗读时声音小,还有磕巴的情况。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之后,我有一个想法,这学期,利用晨读的时间,选取语文书中或课外阅读中比较有难度或者很典型的美文片断,进行朗读指导。指导朗读的素材可以是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除了老师可以指导朗读,也鼓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精心准备,然后对全班进行朗读指导。
另外,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一些优生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小老师”,另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贾晓娜】推荐阅读:
让孩子学会阅读05-09
人民币踏上新征程06-16
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05-13
双阅读主题习作,让孩子快乐作文07-02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的天空自由翱翔06-27
踏上新征程——春节晚会工作方案10-10
暑假让孩子读什么书并爱上阅读08-25
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07-23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读后感09-11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读后感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