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2024-05-25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精选8篇)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篇1

记叙性散文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放假期间,倘若有空下的时间,总是要跟着我的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景区的环境自是如瑶池仙境,教人流连忘返,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倒只有我们那暂时栖身的农家门厅前,一道高高垒起的门坎儿。

我的老师喜欢未被开发而经人工雕琢的环境,他要的是那种自然质朴的景。而在那种地方我们所能居住的农家,都只有老旧破败的门庭,和高低不同的门坎儿。

几年前刚开始出去写生时,我常会被那垒至小腿肚的门坎绊倒,往往是走进一扇门,毫无预警地就栽了一跟头,结结实实地向八仙桌上的菩萨嗑了个大头。在吃了不少闷亏后我终于学聪明了,但凡见着高度超过两米,厚度超过十公分的门,就会下意识地做高抬腿动作。

后来我才明白个中玄妙,原来在这僻远的山区,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而那门坎儿的高度是与这一家在当地的地位等等被划上等号的。门坎儿越高,它所象征的地位就越高。我当时心里乐呵,敢情我住的便是那村上领军人物的家?

于是开始留心那些门坎儿,留心起这闭塞的村落。

七月里的天气,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也依旧燥得让人发闷。我们开始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踱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缩在一旁不敢吱声。有过对话的,只是一些山里头的孩子,十来岁光景,却不上学,满山遍野地乱跑,看见人画画便围上来,开始怯怯地不作响,尔后有胆大的孩子问了句“画的是否是远处那个金色草垛”?我答是,他们渐渐多话起来,问我这画什么价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们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一个小孩问能否送她,我点头,把画取上,让她等画风干后再拿走。期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课,一群孩子都是坦然地说家里穷,或是祖辈没有读书人,说着从父母亲那里听来的读书无用的理论。忽然地,我就想起那座高垒的门坎儿,和里面昏暗的厅,仿佛被门隔绝了千百世的光阴。

画干了,却被风吹上了许多细密的尘,涩涩地嵌进粉质的纸里,小孩也不嫌弃,像得了宝贝似的捧了去。我开始觉得这景并非那么心适怡然。

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堵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

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打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

绿叶·情意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记叙文(小说)

放下

他推开门,赫然发现了办公桌上那抹刺眼的红,它鼓鼓的,仿佛预示着什么。

他愣了一下,随即呼吸急促起来,赶紧转身把门锁上,大迈步走到桌子前。红包下压着一张纸,上面别扭地写着几个字:医生,小小心意,我老婆就拜托你了。哦,他推了推眼镜,想起了那个憨憨地脏兮兮的却又赔着笑脸的男人。他双手冒汗,颤抖着打开红包略数一下,儿子要升初中了,择校费正是这个数,他感觉到心里有了底。他又想起了那个男人:他怎么还有这个余钱给我呢?平时看他们省吃俭用,一个馒头两个人吃,男人晚上就睡在走道上,早上六点不到就拿着他那根棒匆匆地跑开了,中午还得赔着笑脸说一定还钱„„他沉默了。出门时,白大褂的口袋里还是隐隐看到淡淡的红色,他用文件夹遮住了,眼睛四处乱瞟„„

回到家,他感觉到一阵轻松,他总是觉得路上有人跟着他,是那个男人吗?不会的,我收下了他安心才是;是小偷吗?可当时没人看见我的红包啊。他呼了一口气,循例检查了一下儿子的作业,招手叫儿子过来:“来,每日一背,今天背什么?”儿子双手放后,“不如我背《爱莲说》吧!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背完了,他还没点头,儿子说:“爸爸,你知道吗?我最喜欢这首诗了,我觉得你就像莲花一样,穿着白大褂,一身洁白,而且肩负救死扶伤的职责,就像天使一样,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医生!”说完,儿子甜甜地看着他笑了。他的思维开始混乱,他用手握住裤袋里鼓鼓的包,他突然觉得儿子的笑,仿佛与那男人有些重叠,那种期待的眼神。他用力抱了一下儿子,飞奔了出去„„他知道,他的心,有包袱要放下。

儿天后,手术顺利进行,他走出手术室,用含笑的眼睛对上男人慌乱的神情,“手术很成功,日后要加以调养!”男人双手握住他,连声说了几句“谢谢”,就随着护士们走了。

过了几天,他忙得连儿子的升中考试都顾不上去管,正当他坐在办公室刚想休息时,男人踉跄地冲进来,跪在地上不停感谢直,他赶忙把男人扶起,男人说:“医生,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好人呢?帮我交了这么一大笔钱,我,我„„”“不用说了,其实大部分都是你的钱,我也只是出一点力而已。”他慢慢地安抚好男人,并送走了他。他感到一阵轻松,他回想把红包放在收银台的那一瞬间,他身上的包袱也渐渐地消去,他感受到了真正的轻松。

他放下了红包,捡起了洁白的尊严。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篇2

旦凡优秀的作品都是在结构上下过一番工夫的。如, 鲁迅先生的《祝福》用的是倒叙结构。倒叙是把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 产生惊奇之感, 然后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历的结构形式。比如,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用“我与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 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 表达了对父亲的绵绵情思。再详细叙写父亲的“背影”, 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插叙是在任务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文路中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 交代某些关系, 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插叙的作用, 首先是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 此外, 这种中断或停动, 也适应读者的心理, 使其感到有张有弛, 活泼轻松。鲁迅在《故乡》中插入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 形成了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 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 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社会现实。

即便是顺序结构, 也可以因为表现手法运用的出色而使文章引人入胜, 让人爱不释手。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 文章叙述了菲利浦夫妇对于勒的等待, 并通过他们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不同对比, 揭示出了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这就是运用了对比法。对比就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的一种表现手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 着意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形成鲜明对比, 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等典型的市侩性格, 跃然纸上。读者通过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 可以看到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面目。

无疑, 在记叙文中善于巧妙地用“曲”, 会使文章不同凡响。因此, 熟练掌握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些用“曲”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夸张法。

夸张法就是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 给予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是夸张法, 以新装的似有实无, 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 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 用讥讽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欧亨利的著名小说《警察与赞美诗》, 苏比的入狱看似夸张, 却现实, 从而揭示出生活本身的逻辑和社会现实。

2. 抑扬法。

抑扬法就是先表扬后批判或先批判后表扬。这种手法往往使文章曲折有致。《红楼梦》中写林黛玉听舅妈说有一个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一时甜言蜜语, 一时有天无日, 一时又疯疯傻傻, 所以先入为主的看法就是“这个宝玉不知是怎么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等宝玉一出场却是一个年轻漂亮的英俊公子, 之后更成了情投意合的知音。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包括文中批宝玉“极确”的那两首《西江月》:“潦倒不通事务, 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都是表面在贬, 实质是在褒。这一切都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3. 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在文中先造成人物之间的误会, 使矛盾冲突趋于尖锐, 然后巧妙地消除误会,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主题的目的的结构方法。此方法的好处在于借助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 便于表现人物性格或中心。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这种精神产物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 前后七写“助人为乐”, 显示了人物群像的美好心灵。其间悬念迭起, 巧设误会, 使文章回环曲折, 波澜起伏, 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4. 巧合法。

巧合法就是作者巧妙地使用相关情节和人物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相遇, 从而使整个情节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的结构手法。无巧不成书, 纵观许多优秀作品, “巧”的运用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掌管草料场一节, 作者就充分运用了凑巧的手法:林冲在沧州巧遇李小二, 陆虞侯等恰巧在李小二的店内密谋, 老军给林冲留下了酒葫芦, 林冲沽酒巧经山神庙……若无这一系列巧合, 那么逼上梁山就不会如此精彩。《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本不是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 而是经过作者层层蓄势, 层层蓄势终究是借助一个“巧”字:“可巧儿”与父亲撞了个满怀, 巧遇忠顺王府来要琪官 (方欲说话) , 巧遇贾环 (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宝钏儿之死系宝玉强奸未遂) , 几件事情经作者巧妙安排后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促成了惊动整个贾府的大事件。

5. 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法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故事情节上先示弱或退让, 最后取得成功, 从而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表现手法。《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段的主旨是突出林冲取胜, 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逊大度, 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出来, 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 洪教头傲慢不理, 一纵:洪教头说林冲的假冒教头, 诱讨酒食, 林冲不做声;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 林冲却说不敢;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 来攻林冲, 林冲退避;四纵:接着开枷, 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五纵:最后, 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 终于一“擒”。这样“欲擒故纵”, 设置波澜, 扣人心弦, 文章就显示出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美致。因此, “纵”是方式、手段, “擒”是目的、结局。

浅议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篇3

要先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知道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体是以描述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情达意的文章。记叙文体的特征主要由文章的表现内容、表达方式、框架基础来显示。它不同于抒情文体的抒发主观感受,论述文体的阐释理论为内容,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记叙人事活动或写景状物,以反映客观现实,人和事是记叙文体的主要表现内容。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措施。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让事件曲折起来

记叙文主要的叙述方式分为五种,分别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采用了何种叙述方式,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呢。而这五种叙述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清楚的是前四种,使用最熟悉的就是顺叙了。但如果仅仅只掌握这么一种叙述方式,写起文章可能就波澜不惊,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羚羊木雕》一文,叙述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果采用顺叙的方式叙述故事,先叙述上星期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然后写昨天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接着叙述妈妈逼我要回羚羊。文章则显得平静如水,吸引不了读者。然而,作者一开头却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使气氛变得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变得曲折生动了。可见,顺叙不是唯一的方法,倒叙、插叙的运用可以使场面集中起来,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学习这些叙述方式的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在多向思考的同时,融入自己平时的写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2.悬念让文章变得新奇

人都有好奇心,制造悬念,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不再平淡如水,变得有起有伏。制造悬念的关键在于“层层剥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驿路梨花》可以说是这一技巧运用的典范:文中,关于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答案,可以说是历经曲折,设置了层层迷雾。山中的小茅屋有米、有柴、有水,却没有主人。等来了哈尼老大爷,却不是主人。从老大爷的口中了解到哈尼姑娘梨花是主人,辛辛苦苦找到哈尼小姑娘,却被告知梨花已经出嫁。文章最后才揭晓答案,是一群解放军建造了小茅屋,把雷锋精神播撒到祖国的边疆,让“驿路梨花”处处开放。这样的结尾确实起到了吊足读者的“胃口”的作用。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若是不适当地运用一些描写的方法,文章就有可能变成了“流水帐”,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运用描写,让他们的文章“万紫千红”起来。但也不能滥用描写,滥用了,文章就会拖沓、冗杂、臃肿。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对每一具体描写对象要多加考虑,有所选择,有所取舍,也就是说要有目的地描写。

1.细节描写的运用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如为了凸显一个人物的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动作、肖像、特点用特写镜头进行放大,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彰显在读者面前。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有这么一段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中因为运用了细节的描写,抓住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使父亲不顾身体肥胖仍坚持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变得清晰可见,一个挚爱儿子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过目难忘。

2.让主题升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中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将作者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都带上了感情色彩。并由此引导读者进一步理解、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如《紫藤萝瀑布》中有这么几段描写:“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文中不管是流动的瀑布还是张帆航行的船,都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充满生命的张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这种表层的描写,其实是种以景寓情的方法,让学生从瀑布和帆船联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主旨。花美在精神,而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悟的。

所有这些描写都对文章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了作用,因此都是必要的,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不了作用的描写,则是多余的——它们是文章的累赘,当然应毫不犹豫地予以消除。如果中学生也能像课文那样,有条理地记叙的同时注意有目的地描写,对描写做到用而不滥,又何愁不能使自己写的文章既精练、纯净、清晰,又充实、形象、生动呢?

3.感官的运用

人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种感觉。调动这“五觉”,多方位地凸显事物的特征,增强记叙文的生动性,能给读者产生一种闻其声、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与读者的共鸣。如《社戏》中的这段话:“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段文字中,糅合了嗅觉、视觉、听觉的描写。从一个儿童的感觉诠释了想看戏的喜悦心理,这样的描写,不仅凸显了事物的个体特征,还让记叙文变得有血有肉、生动精彩。

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先叙后议结构的记叙文 篇4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他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他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来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的老人的举止,将他的目光惊住了。只见那老人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有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他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有掌握好,都有一点毛病。”

他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那坚决打碎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他——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念不被打碎,老人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他朝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中,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他终于谋到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数年后,他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念,并且紧紧地握住它,准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友善打造的天空

起风了

春天还没有过去,不知怎么了,天气忽地变冷了,风肆虐地狂刮,赶走了太阳,吹散了花香,吹谢了百花,又回到冬天了吗?

“你做错了事,为什么不去道歉?” “我没有错,你不要乱讲!”“你错了。”“我没有。”风吹乱了我的头发。

下雨了

昨夜难眠!

冰凉而硕大的雨滴砸在马路上、玻璃上、房顶上,升起一阵雨雾,吧嗒吧嗒作响,透骨的寒气在雨中游荡,侵袭着慌忙奔走的人们。

那天我和他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各自回到寝室。不知道现在他怎么样了,碰上这样的天气,瘦弱的他会不会感冒?有没有人陪他去医务室?他总喜欢在病中逞能,不知道这次怎么样?想着以前的形影不离、不分彼此,吃饭,两只碗总是并排在一起,现在已经两顿饭不在一起吃了,搞得我自己吃的是什么也不清楚:想着以前在一起嬉闹,从没有红过脸,而这次却成了如此局面,可是明明是他做错了事啊!此时心中有一个声音响起:你应该对他耐心点,为什么非要吵呢?悔意慢慢地沉重起来……

云散了

雨停了,云慢慢散开,太阳撒下一片温暖,整个世界又都恢复了生机,树叶花蕾上的雨水在晶莹发光,风变得柔和了,空气是那么清新。

这才是春天!

我揉着红红的眼睛,去了他班找他,他不在,病了?我便急忙跑去医务室,却和他撞了个满怀,他两手拎着一些礼物,呆在那里。我们的脸都红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对他微笑,“我不该和你吵。”我说。“不,是我的错。”他也笑了。他终于承认自己错了,让我陪他去道歉。我转过身,悄悄拭去眼泪。

此时的阳光多么温暖!

友善,一个多么普通的词,却能拨开乌云,打造蓝天!

简评:从内容上讲,本文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段波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友善,能够消除芥蒂,打造蓝天。这样的文章便不是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有了一定思想深度的文字。从形式上讲,这篇文章的小标题十分抢眼: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昭示着天气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但你进入文章就会发现,它既是自然界的

天气变化的写照,更是我心理变化的形象表述。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设置小标题,使文章一气贯通:起风了一节,表现了朋友之间刚闹矛盾后内心的斗争,这时气未消;下雨了一节,表现了分手后对朋友的惦念和冷静反思;云散了一节,表现了与友人和解的喜悦。每个部分里,作者都注意环境描写,使之与人物心理活动相照应。心理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生动、形象,文笔流畅,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美文。

桃 花

我家门前有一株桃树。

春天,桃树还没发芽。桃树就开花了。粉红粉红的花儿挂满枝头。那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闻到后舒畅极了。

在我们村子里,桃树是很少的。所以在学校里,如果有谁带一枝桃花去的话,同学们都会很羡慕他。教我们语文的是个女老师,她也很喜欢桃花,若把桃花送给她的话,老师会很开心地朝你笑笑,而且还会亲昵地摸摸你的头。

因此,我就经常地带花枝去学校,送给要好的同学,送给老师。有桃花的日子,我每天都能享受到羡慕的目光。我很开心。

有一天,我又要去折桃花枝,妈妈说:“云儿,你尽摘桃花干嘛?摘光了花就不结果了。”我没说什么,等妈妈走后,我又折了几枝更大的花枝去学校。

就这样,桃花就被我折得差不多了。在学校里,我过得很快乐。老师高兴的笑容,同学们渴望又羡慕的眼神,让我发现自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可惜有桃花的日子并不多。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秋天,这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是我家的桃树上却只零星地挂着几个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的桃子。母亲默默地望着树,叹了口气走了。我看着树,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学校里,几个有桃树的同学都带来了鲜红熟透、香甜可口的桃子来给大家品尝,老师和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有同学记起了我春天送给大家的桃花,问我:“你家的桃子呢?”我无言以对。

记叙散文:感恩疼痛 篇5

疼痛,是身体难以忍受的折磨;疼痛是亲人们焦虑的神情;疼痛是促使人坚强起来的涅槃。—— 题记

人一生中,会有很多经历,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成功时幸福的喜悦,有受挫折时痛苦的煎熬。也有很多痛,失去物质的痛,失去朋友的痛,失去亲人的痛……但是总有一种痛会深深刻在心底,永远无法忘记,那就是病痛给亲人带来的忧虑和心疼。

忘不了,4月份,爸爸刚去世不久,我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感觉身体总不舒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子宫囊肿,医生说肿瘤已经有鹅蛋大了,如果不手术,恐怕要向恶性方面发展。因为当时心情不好,医生的话也没往心里去,就背着家人把诊断结果藏了起来。

又过了4个月,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下腹部涨得慌,而且很明显地鼓了出来,就好像怀孕了似的。里面有块部位就像被割去一块肉似的疼痛。感觉尿频尿急,没有遍数地往厕所跑,到了厕所,什么也没有。有时自己怀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啊?身体的不适迫使我再去医院检查。

坐上公交车到了县医院,把上次的检查结果给医生介绍了一遍,又把身体的不适症状告诉了医生,妇科医生安排再做一次彩超检查。彩超图像很清楚,医生说:“就是肿瘤压迫膀胱太厉害造成的,肿瘤和膀胱挨的很近,它越长越大,膀胱的位置就越来越小,所以才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出现。现在肿瘤好像有点异常,不能再犹豫了,必须手术,否则,肿瘤会癌变。如果演变为恶性的话,就很难医治好了。你还这么年轻,怎么就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呢?”医生的话,促使我这次下定了决心。

但做手术的事自己一时还做不了主,必须和女儿电话商量的。回家后,就把检查结果和准备做手术的事告诉了女儿。女儿知道后非常担心,放下自己的工作,专程从石家庄赶回来,并且从妈妈那里路过,把做手术的事告诉了我的妈妈。

失去老伴不久的妈妈,听说我要做手术,在她那孤苦无助的世界里,悲痛之中又增添了一份担心和牵挂!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妈妈哭了,在佛前点燃香火,双手合拢,跪地叩拜,祈求佛祖保佑我平安无事。然后,顾不得梳洗换装,急匆匆地坐上班车和女儿一同来看我。

见了面,妈妈和女儿焦急的脸上表露出心疼的神情,而且对我隐瞒病情很是生气。性急的妈妈怕我的病情恶化,催促老公马上开车带我去乐亭县医院做手术。

到了医院,妈妈和女儿陪伴我一同做各项检查。做B超、做彩超、化验血等,每检查一项,妈妈和女儿总是向医生追问病情到底怎样?老公坐在走廊中的椅子上,口中的烟卷一根接一根,焦虑无奈地等待着我的检查结果,急切不安的神情流露在亲人们的脸上。又一次检查结果,医生的结论是,肿瘤有些异常,必须马上手术,决不许再拖延时间。手术之前,医生说,目前还不敢确定肿瘤是不是良性的,检查结果必须等待专家定结论,需要在医院等待一天的时间。

此时,老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和他平时刚毅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反差。女儿和妈妈也多了几分恐慌和埋怨。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医生的话并没有感到恐惧,因为我心里明白,如果真的是恶性肿瘤,说明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生老病死那是上天的安排,由不得自己。所以,我很镇定,要求医生告诉我真实病情,我好做心理准备。如果是良性的,马上就做手术。如果是恶性的,手术就没有必要做了,遭罪财又空,最终还是人难留。在我的有生之年,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尽量满足自己就够了。也许我的想法打动了医生,医生说:目前只是怀疑,不敢确定,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唐山医院检查。我明白医生的意思,肯定不是恶性肿瘤,医院只是不愿意担责任,怕的是万里有一,才这样说的,这是医院的规则。

全家人无奈地在医院陪我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专家的检验结果出来了,确定是良性的,医生让老公在协议书上签字,老公看着协议书,拿笔的手颤抖了,脸上流露出很多顾虑,他那惊恐的神情使我深受感动,同时他的举动与平时的不苟言笑、大大咧咧相比觉得又是那么滑稽可笑。医生笑了,告诉老公,如果是恶性肿瘤,绝不会留在这里手术的。就是良性的,家属也必须签字,这是医院的规定,老公这才签了字。

护士把我推进手术室,准备进行手术。妈妈、女儿、老公等在门外。说句心里话,当时我的心里特别紧张,并不是怕死,而是怕痛。如果亲人们都能陪伴在我身边该有多好,也许手术时我就不会感到痛,可是医生不让家属进手术室。

灯光冷冰冰地亮着,十来个医生护士在忙着做手术前的准备。刀子、剪子等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令人恐怖!医师过来在我后背脊梁骨缝里注入麻药,隔一段时间,用手拍打我的下肢,看有没有反应,问能不能感觉到疼痛。直到我的双腿麻木的像根棍子,不管医生怎么打或掐都不知道痛了,这才开始手术。我被一块手术专用的白布盖上,刀子划开肚皮都能清楚地感觉的到,还有护士们流水作业的熟练动作,都统统尽收眼底。每个人的脸上都特别严肃,安静的只听到传递刀子剪子的声音。有位医生拉着我的手和我唠家常,问我家里都有什么人?几个孩子?多大了?老公干什么?边聊边说我好福气。边聊边问我说话感觉累不累?然后就给我介绍她自己以前干什么,儿子干什么工作,老公干什么工作等等,边说边观察着我的神情。医生和蔼亲切的谈话驱散了我心中的恐惧感,手术过程中,也没有感觉到疼痛。

手术用了一个半小时,顺利地取出了肿瘤。当我被单架车推出手术室时,一眼就看到焦急地等待在门外的妈妈、女儿和老公。亲人们疾步向前围住我,妈妈和女儿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护士手中的盘子里,端着取出来的肿瘤,让家人过目,安慰家人,手术很成功。,

回到病房,躺在床上,护士过来为我输液,为了使我减少疼痛,家人要求使用了镇痛棒,这样就能减轻疼痛。手术后的我,口渴的厉害,嘴干的起泡,但是医生嘱咐,手术后是不能大口喝水的。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我,守护在我跟前,用湿布不停地为我擦拭干裂的嘴唇。用小勺慢慢地把水送到我嘴里。望着女儿心疼我的样子,感受着女儿的温情,一股暖流顿时在心中升腾,泪水不知不觉悄悄滑落。这就是母女之间真真的情感,这就是亲情之间刻骨的心疼!躺着累了,就把床摇起来 ,靠着累了再把床放下。自己不能翻身,老公、女儿和妈妈三个人慢慢的为我挪动身子。妈妈望着我,心疼的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我老了,把病痛都给我吧,别折磨我的孩子,妈妈看着难受……”妈妈的话,让我又一次落泪。妈妈:你知道吗?女儿不愿意听这些话,女儿希望妈妈有个好的身体,希望妈妈开心快乐,希望妈妈晚年幸福安康,这是女儿心中最大的祈盼!

晚上,妈妈和女儿坐在我的床边,用温情与心疼的眼睛望着我,一会儿为我盖好被子,一会儿问我累不累,用不用帮忙翻一下身?问我渴不渴,想吃点什么?病房里,没有多余的床铺,也没有多余的板凳。没办法,老公只能出去买来一个临时用的单人简易床。这样,在静静的长夜里,妈妈和女儿轮流着在小床上躺会儿,却不敢合眼。老公却在静冷的楼道里无奈地来回徘徊,也时常进来看我一眼。疼痛折磨着我,也折磨着家人。

时针滴滴答答地走着,送走了难熬的长夜,迎来了清新的黎明。早晨,为了能让我吃上顺口的饭,没有出过门的妈妈,踉踉跄跄地独自一人出去为我打饭,想顺便买些新鲜可口的水果。可是出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我和女儿正担心时,妈妈打来电话:分不清方向,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可能是转错方向了。没办法,女儿只好出去把她接了回来。

望着妈妈日渐增多的白发,满脸沧桑的皱纹,渐渐弯曲的身躯,步履蹒跚的脚步……此时,心底有无数个感激涌上心头,我鼻子一酸,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我轻轻地说:“妈妈,让您受累了……”

母爱是细腻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山再高也没有妈妈的爱高,海再深也没有妈妈的爱深,太阳再暖没有妈妈的爱温暖……

亲人们对我的精心照料和句句暖心窝子的话语,不仅仅只是感动着我一个人,同时也感动着病室内的每一位住院的病人和家属,他们向我们投来了羡慕和敬佩的目光。

到了星期日,儿子利用假日这天来医院看我。儿子拉着我的手,眼泪汪汪地打量着我,问长问短。这个时候,感觉儿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在我的内心深处也得到了满足与安慰。

家中的婆婆年岁大了,走路气喘吁吁。几次想来医院看我,都被我拒绝了。但在家里更是牵挂于心,一次次地打来电话,询问我的病情,安慰我安心治病,不要惦记家里的事…… 婆婆的话语通过电波传入我的耳廓,温暖到我的心房,又一次感动催我泪下。

转眼间,在医院呆了一星期。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恢复得很快,我们就准备回家了。

婆婆接到我的电话,老早就站在村口等候着我们的到来,下了车,婆婆拉着我的手,左看右看,笑挂在脸上,泪含在眸中,就好像我是凯旋归来的英雄似的。婆婆的表情使我又一次感动,脸上虽然挂着笑,眼里却是含着泪水。

回到家中,屋里屋外整洁明亮,顿觉有一种温暖涌上心头,躺在床上,亲人们围在我身边,说着舒心的话,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比平时瘦了一圈,心中的内疚感真是难于形容。婆婆虽然在家,心却是在医院,心里总担心怕是癌症,天天哭,人也比平时瘦了好多。看到我好好的回来,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妈妈回家了,女儿也回石家庄了,只有婆婆天天陪着我。一日三餐,婆婆总是变换着花样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叮嘱我多吃饭,快把身体养好。每当我抢着干活时,婆婆总是很生气,担心我身体还没养好。然后风趣地说:她日后老了,还指望我伺候呢。听着婆婆的话,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感觉心中又一次暖流涌过……

我虽然不是婆婆亲生,但是,她待我就像亲妈一样。在她眼里,我就是孩子,就是女儿。我在婆婆面前,随随便便,有时还调皮地开个小玩笑。在邻居们的眼里,我们不是婆媳,分明就是母女啊!

人世间恒古不变的就是亲情,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你们给了我快乐、勇敢、自信、坚定,有你们的陪伴,我很幸福,有你们的陪伴,我不会孤单寂寞,也不会害怕。或许,身体带来的疼痛一生难忘,但亲人对我爱的疼痛更是永世不忘。这是发自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疼痛,也是你们的温馨陪伴和心疼。所以,我必须珍惜自己的身体,爱自己,更爱我的亲人。这些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痛时的点点滴滴,将永远凝聚在我的心间,化作感恩!

疼痛,是身体的折磨;疼痛是亲人们焦虑的眼神;疼痛是促使人坚强起来的涅槃!

感恩疼痛,疼痛使我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感恩疼痛,疼痛让我更加体会到亲人们那种心贴心的温暖;感恩疼痛,疼痛使懂得了不管生活中遇到怎样的磨难和困惑,都必须坚强!

记叙散文:邂逅喜欢 篇6

时光荏苒,清清浅浅,不经意间已然跌跌撞撞的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旅程,岁月的风就好似一双无形的手,不容你稍作停留,就已然把一个年少懵懂的女孩推向了趋于平淡的中年渡口。那些岁月里沉淀的故事,偶尔泛起,竟仍会于心底浅泛些许柔意,一段青涩的记忆恍然间展铺开来,一切似乎并未遣远,彷如昨日,记忆里那偶遇少年的清影又把思绪带到了那花季时节,且邂逅了一份喜欢。

那时的我16岁,像每个天真的女孩一样无忧无虑,怀揣懵懂。记得一次歇礼拜正在家里鼓弄那些喜欢的不得了的糖纸看,闺蜜兼死党秋和梅还有霞一同来找我,且神秘兮兮的说:“雨,你不知道吗咱村里来了一个小木匠,咱们去看看”,其实也已听说过此事,只是没有打过碰面。看就看,咱怕啥?话罢风风火火嘻嘻哈哈的一同去了村部,那里是个很大的独院,那天也是下着小雨,他和他的舅舅没有做工,他舅舅不在,只留他在屋里看书,见我们来了也是拘谨,不住的轻扶眼镜好像怕要掉下来。到是我们反客为主很是热情,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他很干净,也文静,一身黑色西服衬着白色衬衫,更显清帅。几个闺蜜不住的问他这那,我则选了个较远的位子坐了下来,眯笑看着他们调侃,都是年龄相仿,说起话来自然就融洽好多,没一会气氛就熟如老友。有些自持清傲的他提议考考我们,欣许之后也会有把我们难住的题目,他一点都没掩饰逗笑我们书读的.不好。许是骨子里就有着不愿服输的倔,不找回平衡我们怎么走出这个屋子,我也给他出了个题目,嘿嘿,竟也难住了他,看着他有些渐少的嚣张我们心里仿佛花开,嘻说着要离开,这时他叫住我说,知道我爱看书,想借几本,心底欣喜,忙不辞的点头应着。

回到家里找了几本却没有急着给他送去,其实我家离他做活的村部不远,隔着一趟房子而已,就是不想让他知晓我的心理硬是压着性子隔了两天才找个去闺蜜家路过的借口把书送了他,那天他少了那份不羁,低语说很快就会看完,末了一句,你和别人不大一样。一怔而慌,竟没追问是哪里不同,于是,小小的心那样私密的悸动着,偷偷打量他,胸口有一缕甜蜜悄悄打转,情愫懵懂,我知道,自己喜欢了这个少年,就如白云喜欢蓝天,我也看到了他眼里的喜欢,对就是喜欢。此后每次早起上学的路上经过他住的小屋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就像是随意站在屋前在享受清晨,和我并不说话,只微笑点头,此后,每天的清晨似乎幽藏了一种期盼,欢快如小兔雀跃的心情怀揣不住。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个新鲜,尤其是学生的我这样和他仅是几面之缘却也被人风言风语,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没有见过他的身影,知道他做完活就去了舅舅家里,心里真的有种怅然。

学校里,由于他舅舅的村里也有好多在那读书的学生,有一天,在上早自习,几个小女生拥在教室外找我,我疑惑着出去,还未开口,一个精灵的小丫头就塞给我一张叠的四方的纸片,脸上透着坏笑跑开了。那是一种没有信封的字张,展开,读懂了是他写的,大概意思有很多篇幅都在道歉,说因为他的出现而带给我不好的影响。看到他的话,笔体流畅,字迹刚劲,心里默然欢喜。随复了一封简信托人带他,尽赋宽慰之语,却不料,学校里因此我也声名鹊起。平素里,虽然我功课一般,但唱歌很好,也是小被人知晓的,许是他从舅舅村里的学生打听了我,这些情节一经渲染,我们就俨然成了一对恋人而倍受瞩目,就连平时很要好的同桌都会不时的开我玩笑,说别惹我,人家小木匠会有很多工具来打抱不平的,对于这些话,我都选择沉默,毕竟,这不是能解释明白的事情,但在心里,真的没有怨恨他带与我的所有。

对于我的境遇,想必他也知晓,一段时间后,村里有封寄给我的信,地址是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克尔台的。疑狐着打开,是他寄来的,他很会说话,除了宽慰就是鼓励,内容记得不是很清,但他随赋的一首小诗仍旧记忆犹新:“莫忧郁,莫悲伤,这是我与你临别的希望,虽说我们相识很晚,却也是相识坦荡,把思念当做慰藉,把眼泪化为力量,知己最贵,相思永不忘。”看罢了信,才知道这个男孩叫亮,很阳光的名字,思忖再三,大脑短路的给他回复了信,一张偌大的纸张只有一个问号,真不知我是少了哪根筋,搭错了哪根线,可想而知,他看到会是怎样的心情,至此,再就没了他的消息。

略议高中语文中的散文教学 篇7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遗貌取神是阅读散文的重要原则, 这是由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的“散”, 即文章可以采用广泛的题材、灵活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行文中, 各部分之间不需要严格的衔接, 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完全没有形式方面的束缚, 致使文章表面看起来杂乱无章。而所谓的“聚”, 即不管形式方面有多大的跳跃和变化, 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不能够改变的, 这一特点, 正是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 也是它深受喜爱的原因。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 作者在阐发对北平秋天的眷恋时, 没有刻意的安排, 而是随意地对庭院中的秋景、秋蝉、秋槐、秋雨等景物进行描写。这些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但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刻画下, 全文读起来却又浑然一体, 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和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2.感情充沛

在各种文体的比较中, 散文的抒情性仅次于诗歌。散文和诗歌一样, 都是作者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载体。散文的取材十分广阔、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描写的主体而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所有的这些材料, 一旦出现在文章中, 就立即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悟, 这是由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好的散文, 看起来有一种记叙文的感觉, 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都是平铺直叙的, 不夹杂主观色彩, 但是读起来会发现, 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说, 没有充沛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难写出出色的散文。

3.立意深刻

俗话说, 文以意为先。立意对于散文而言同样重要, 不管是写景的还是记人的散文, 都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悟才会付诸笔端。作者笔下的景物, 带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是其个人的精神产物。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 对立意的把握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 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 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来领会作者的意图。

4.语言洗练

散文抒情的含蓄性, 对它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阅读那些大家的经典名作, 我们会发现, 散文的语言充满了一种质朴的美, 它少了诗歌语言的那份刻意雕琢, 也没有议论文语言的那份鞭辟入里, 它是用洗练的语言诉说着作者个人独特的情感和体悟。细读散文中的语言, 你会发现, 作者为了增加散文的表现力, 不惜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都可以在散文中看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荷塘月色》一文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描写, 显示了朱自清先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 配合长短结合的句式, 使段落呈现出一种错综的美。

二、散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语文教材选定的课文中, 散文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文体, 但是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散文阅读也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部分。学生单纯的喜爱和阅读, 并不代表着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一现象, 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散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跟教师迫切地想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成绩不无关系。现在的语文教学, 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满足应试需要。散文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部分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 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一些阅读技巧的培养上,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散文往往是作者深刻思想的积淀, 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而言, 他们很难独自领会文中的境界,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路人”的角色, 不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字词、单个句子的赏析上, 而失去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使学生没有办法真正领会散文的精髓, 散文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受限, 得不偿失。

三、散文的重要性

1.情感的陶冶

品析散文, 有如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 带领着读者走进一个蕴藏深厚感情的世界, 在这里, 学生可以经历到不曾经历过的事情、感受不曾感受过的情感, 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这是散文最本质的功能。

2.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的。散文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能力的养成, 源于平日的积累, 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 并以其朴实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 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散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这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有益的帮助。

3.文化的传承

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一个民族的兴衰发达都保存在它本民族的语言中。散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必然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品读古代的散文, 仿佛在看一部史书, 告诉后来人我们伟大民族发展的轨迹和文明的进程。而现代的散文, 则又担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 启迪着后来人。

四、散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

散文是一门审美的艺术, 要想使学生陶醉于散文的天地里, 离不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在这一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 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讲授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面, 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受。例如, 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江南的冬景》时, 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各地的冬日景色和江南冬景做对比, 借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明确,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 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2.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

要提高散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 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 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往往充当着被动的角色, 而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他们共同探讨, 相互交换意见, 在意识的碰撞中, 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3.知人论世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字是一座桥梁, 桥的这边是作者, 而桥的那头则是读者, 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 这些是奠定作者情感的基石, 只有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 读者才会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才能体会到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情感世界。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 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学习的重要价值, 同时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 2011 (7) .

[2]陈爱京.高中散文阅读技巧浅析[J].新课程导学, 2012 (5) .

记叙类散文的结构特点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记叙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记叙类散文,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要想提高自己写文章的档次,中学生在写好一般记叙文的同时,有必要尝试写一些记叙性散文,这样既可以扩大选材范围,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息,深化文章的主旨。因此,就有必要了解记叙性散文的一些基本特点,为写作提供更大的文体选择空间。

记叙性散文不必记叙同一个主人公,可以记叙几个不同的人物,记叙他们各自不同的事,在描写人物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段心理等细节。在叙事时,也不必叙述同一件事,可以叙述几件不同的事,叙事不必讲究完整性,只要截取有用的某一情节片段或某一场景来写。即使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也可以写不同时间地点的景物。有人说,这样写出的文章不就散乱了吗!其实这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形散。这种形散,使散文的选材范围扩大了,至少写作时,可供选择的事件多了,而形散仅仅指文章的外在形式的散,真正统领这一切的是文章的“神”,所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即选用不同的事件的情节片段和场景,描写不同的人物细节,来表现同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记叙性散文在结构上最基本的特征。

上面我们谈到记叙性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是说,散文必须先明确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并以此统领全文的材料,贯穿文章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神聚”。否则,文章真是散了。有人比喻说,散文的主题思想是一根线,线上串起的故事材料就是珠子,这样才会是美的项链。所以,散文的主旨至关重要,是散文的灵魂。

至于散文的结构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分析之。

纵向的结构,一是总分式,开头先写出散文的主旨,然后铺叙各种材料,最后又突出并深化主旨。比如,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开头先点明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清,悲凉。然后描写其秋的各种景色,以此来证明其特点。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开头也是先说明我见到了西部的“大美”,然后描写我见到的西部各种各样的大美,包括自然的人文的,最后再次点明这大美。二是引领式,开头先写某一事,某一场面,甚至是某一物某一景某句诗某句话某一细节,其目的是以此为引子为由头,然后,在中间部分铺叙材料,最后,突出并深化主旨。比如,柯灵散文《乡土情结》,开始以王维的《杂诗》引出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然后铺写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再回归对乡土情结的探讨。笔者在本书后面附有一篇《爱的证据》就是这种引领式。三是象征式,此格式是在前文铺叙描写某一物或某一景,后文说明其象征的含义,进而点明散文主旨。例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前部分描写白杨树高大挺拔坚强不屈的特点,后文以此象征北方农民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是整体象征,还有局部的象征,在文中某一处描写某一物和景,来象征某一含义。例如,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中的些小动物生动的生存状态,其目的是象征这些小动物能精彩的活着,为下文写我思考生与死的意义做了铺垫。四是行踪式,此形式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行踪所至就把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以此抒发情感突出主旨。行踪式结构大多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以作者从家里出发,在路上漫步,再到荷塘边欣赏荷塘月色美景,最后又回到家中为行踪,给人一种明显的移动的痕迹,其思路很清晰。关于散文纵向结构或许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阐述。总之,散文结构大体要求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巧妙漂亮,中间可以铺展内容,结尾要深刻有力。

散文的横向结构是指在叙述描写材料故事的过程中,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暗示或点明材料含义的过程。也可以说这是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简单说,散文中所写的故事材料,不能只是简单地堆积,必须要融入或点明作者的情感,使材料“实”的含义与作者“虚”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实相生的意境,这是散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虚实相生的意境,就不能称其文章为散文。例如,《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中,有这样虚实相生的语言:

无法忘记那个秋天的黄昏。秋风吹过,略有一丝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的。我无言,伫立在风中,随着飘零的树叶一同无奈。这原本伤感的季节,让我渲染得更加伤感无奈,无奈……

前面应是写实,后面划浪线的是作者的情感抒发,如此形成伤感的意境氛围,这就是散文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因而,把所写的物、景、人、事纳入作者自己的情感范围和主旨范围,并加以虚实结合的描述,是散文横向结构最关键的表达形式。至于如何创设这种虚实相生的意境,笔者在另外两文中均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上一篇:一星期工作体会下一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