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原文译文内容

2024-05-18

木兰诗原文译文内容(共6篇)

木兰诗原文译文内容 篇1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原文译文内容 篇2

一.综述

从20个课例来看, 《木兰诗》的教学目标定位主要有四:1.能自己读准字音, 熟悉并背诵全诗, 知道课文内容并能大致复述,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言翻译能力, 体味诗的情感;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3.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4.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 还有的老师将目标定为:1.大致了解北朝民歌的相关知识, 包括其记叙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 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2.能借助课后注释、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常识和常用的字词句的读写、翻译;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热爱古诗文;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5.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主要的教学内容大多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或是以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为中心, 掌握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或是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或是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或是注重语感的训练。第一, 教学内容重在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掌握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此文入选语文教科书的理由是基础性强, 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 其中重要的是掌握古今词汇的不同意思。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 检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加以点拨解决, 落实部分字词, 如:机杼 (zhù) , 可汗 (kèhán) , 鞍鞯 (ān jiān) , 辔头 (pèi) , 燕山 (yān) , 鸣溅溅 (jiān) , 鸣啾啾 (jiū) , 胡骑 (jì) , 戎机 (róng) , 金柝 (tuò) , 著 (zhuó) , 傍地走 (bàng) 。接着分类积累文言词汇, 如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贴, 粘贴。古今异义: (1) 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 即父亲的父亲。 (2) 走:古义为跑;今义行走。 (3) 但:古义为只, 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在对基础文言词掌握之后, 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 (1—3段) ,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 (第4段) ,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 (5—6段) , 凯旋;第四部分 (第7段) , 结尾附文。最后再把握木兰的形象, 体会木兰的精神。

第二, 教学内容以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介绍《乐府诗集》;之后再疏通本诗的基本字词;然后分析木兰形象, 再让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像穆桂英、梁红玉等;最后拓展延伸, 在对木兰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 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或者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 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

第三:还有一些教师把重点落到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在听写词语, 正字正音, 加强基础训练基础上, 老师介绍排比、对偶、反复、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例如:互文, 也称互文见义, 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 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 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 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 在有限的字数内, 表达完备的意义, 增加语句的内涵。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等于说“秦时汉时的明月, 秦时汉时的关”。然后把学生分成六组, 让学生比一比, 看哪组先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 找的最快最多的小组获胜。之后再学以致用,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如 (1)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2)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之后再分析一下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 哪些详细写, 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和在结构上分析。最后品味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并感受其特点。

第四, 有一些教师把训练语感作为主要内容。重点分析文章朗诵技巧。比如, 有的案例中, 教师先让学生听配音朗读, 然后根据配音朗读, 学生齐读;在学生齐读后, 老师指导阅读, 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如: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语调轻、语速缓)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体现忧心忡忡)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问者急切)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语速逐渐加快) 等。然后进行朗读接力赛。 (各组成员每人一段, 人数不够回答过的可以再读一段, 看哪个组读的最准确、流利, 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 老师进行背景知识简介, 如:乐府诗简介、木兰从军的时代背景。之后再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自译过程中, 学生提问不懂的句子, 老师出示重点词语, 学生给于解释。如: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朔气传金柝、出郭相扶将、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等。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 在不断地反复朗读之后, 让学生试着当堂背诵。

二.评议

1.关于《木兰诗》互文修辞教学讨论。

《木兰诗》教学中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是互文修辞, 这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互文过于复杂, 不宜对初中学生讲解, 只满足于把握诗句意译通顺就行了。

但有的老师认为, 《木兰诗》中的互文手法有五、六处之多, 有些地方倘不简要讲讲互文的特殊翻译方式, 学生就会直译出情理不通的荒唐句意来, 如有的学生把“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译成:将军经过上百次的战斗, 战死沙场, 而壮士则在多年战争后胜利归来。似乎战死沙场的全是军官, 而得以生还的则是士兵。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此要使学生能正确翻译这类句子, 就必须扼要地讲明互文的概念, 使学生懂得互文的句意基本相同, 相互呼应, 彼此映衬补充, 它们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当然互文又分好几种, 上面提到的属虚指的数量词、方位词组的互文。诗中“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属于意义上合指的互文;“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则是包孕式互文等等, 这些比较复杂的修辞手法, 就不必向学生讲了。

2.关于《木兰诗》的教学方式的讨论。

有的老师认为《木兰诗》的教学方式应以诵读为主, 比较典型的有魏元石的《“倒背如流”和<木兰诗>教学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0期) 和钟东明的《<木兰诗>课堂教学实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等, 都强调在诵读基础上领悟文意。

而有的老师认为《木兰诗》的教学方式应以对话式教学为主, 2003年关于《木兰诗》阅读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诵读的中心地位有所下降, 而对话的位置明显提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钟静、刘树朋的《<木兰诗>微型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3年第10期)

3.关于《木兰诗》的思想感情教学倾向方面的讨论。

有的老师认为,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 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 她挺身而出, 驰骋沙场, 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 她又谢绝高官, 返回家园, 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她爱亲人也爱国家, 把对国家和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 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还有些老师认为,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 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有英雄气概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 在代父从军中, 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也有些老师从男女平等角度来看木兰的精神。

但陈红军老师认为, 《木兰诗》的情感教学, 还应从美学角度来看, 木兰不仅是一个枯燥的“英雄”形象, 或“英雄”概念。诗歌用浪漫主义手法, 通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在赞扬木兰高贵的品质;运用朴素自然的口语, 精妙绝伦的律句, 以及譬喻的新奇幽默, 使人物跃然纸上。从运用手法和语言上, 皆给人以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周银玲, 《木兰诗》创新教学谈, 文学教育, 2011.07.

[2]李翔, 《&lt;木兰诗》教学漫议, 盆城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9.第三期.

[3]王彤, 《木兰诗》教学设计, 文学教育, 2010.05.

[4]陈焕钧,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教学研讨,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2年第5期.

[5]刘雾春, 必须重视中学文言文中的“互文”教学,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科版) ,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新木兰诗原文 篇3

生女当为花木兰,解父忧,赴国难,万里从戎岂等闲,燕山月,黄河滩,边境平地起硝烟,月照河,河映山,征人无眠想家园,茅草屋,长庭院,爷娘念儿亦无眠,同入梦,恍惚间,两地谁梦谁得见,天明起,泪腮边,整理戎装上前线,大河盈,小河满,保国为家英雄汉。

西风烈,旌旗展,长缨在手身似电,战马嘶,铁甲寒,人喊马鸣冲云天,身百战,命丝悬,尸首成堆马不前,诸葛略,李广箭,有勇有谋胜儿男,身赴死,心弥坚,不破敌军誓不还,战鼓息,旌旗卷,为国杀敌整十年,边疆定,捷报传,九死一归见可汗,许黄金,封高官,木兰不受回家转。

拜爷娘,见伙伴,重着红装出门看,搂阿姊,拽小弟,从此还我女儿颜,娇羞态,芙蓉面,伙伴不知是木兰,说经过,道长短,伙伴听后皆茫然,同生死,共患难,不知铁甲女儿穿,身似铁,气吞山,威武将军是婵娟。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篇4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译文: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诗歌《木兰诗》原文赏析 篇5

[注音版原文]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解]

1.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就义诗》原文及译文 篇6

原文:

就义诗

杨继盛〔明代〕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照耀千古。

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赏析: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百姓,深得民心,在押解他去会审的途中,观看的百姓充满了街道,以致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人们不仅齐声叹息,而且为之流下了热泪。他死了以后,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诗。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这首诗便是他临刑前作,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这首诗是杨继盛临刑前所作,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作者为揭发奸相严嵩被处死,诗中表现了忠心报国,至死不变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如吐肝胆,如露心胸,如闻忠诚之灵魂在呼喊,感人肺腑。

创作背景: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年仅40岁。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作者简介:

上一篇:康复治疗实习自我报告下一篇: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