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2024-10-24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精选8篇)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1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 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高速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金黔在线讯 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

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一、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我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2

(一) 强化认识, 明确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基本素质和知识技能形成、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 其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乃至学生终身的发展。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 义务教育涉及面最广, 社会最关注, 群众最关心, 是唯一一个依法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阶段。毫无疑问, 义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 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 按照国家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义务教育工作。2002年, 我省作为全国第十二个通过“两基”评估验收的省份, 在全国较早地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5年, 我省又率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 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较好地解决了普通百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一步拉平全省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 较好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创造性地分批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将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整体迁移至乡镇中心学校或县城学校就读, 与城区学生同享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 我省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又进一步提高到小学400元和初中600元, 高于国家的基本标准。应该说, 对于海南这样财政总量较小的欠发达省份,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易。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基础上, 在这里, 我想特别强调和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 就是有的地方、有些同志认为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想上就上”, 不需要再重点关注了, 不需要再加大投入了, 甚至认为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了, 这种倾向是千万要不得的。大家一定要时刻牢记,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最主要的教育阵地。事实上, 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不能做强、做精义务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无论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都不可能在低水平的义务教育基础上办得好。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与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实施科教兴琼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相比, 我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从整体而言, 仍处在较低水平普及的阶段。要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 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时刻谨记:

第一,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省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距今已经八年多时间。八年多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义务教育辍学率到底是在下降还是在反弹甚至上升, 我希望这次会后各市县教育局的领导带着这个问题下到学校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我们年年都统计、逐级上报义务教育巩固率、辍学率等数据, 而且大家上报的数据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但是, 根据我们从多方实地了解的情况看, 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对控辍保学、巩固普及的工作存在日益松懈现象。目前我省不少市县初中阶段的实际辍学率已经出现了波动。辍学的主要原因早已不是因贫辍学, 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保证, 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厌学辍学, 当然也有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急于外出打工而辍学的。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法》的法定要求, 请大家高度警惕辍学率的反弹上升, 真正将巩固提高普及成果、消除辍学现象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第二, 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教学有效性和教育质量整体偏低是我省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持续改进的关键问题。我们每年都印发关于各地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通报, 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几年的情况。以2010年为例, 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及格率只有44.5%, 低分率达到了31.6%, 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七科成绩中只有语文和政治的平均分能达到61分, 其他都在60分以下, 英语的平均分甚至仅48.7分。如果将我省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 其结果更令人担忧。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对全国八省共50个县 (区)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抽样监测结果, 我省学生数学学习总体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可怕的是, 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差, 而且课业负担还相当重。尤其是学生的补课比例相当高, 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周一到周五补课的比例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睡眠不足、补课最多还成绩差?我希望我所说的这些数据能够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共同反思如何提高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深化认识, 明确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对我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 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法定责任。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均衡配置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 推进均衡发展是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我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探索了一条适合省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子。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的工作距离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期盼, 距离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不均衡的程度仍然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弱”而“空”、城市学校相对“强”而“挤”, 农村学校“弱”就弱在办学硬件上、弱在质量上、弱在师资上;农村学校“空”就空在生源上、空在高水平的校长教师队伍上。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就是城镇学校越来越挤, 学位满足不了就读的需要, 生均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大班额问题日益突出, 2010年我省初中大班和超大班占总班数的比例达49.26%, 70、80人甚至更大的班额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而一些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甚至“空校”, 教育资源严重闲置浪费, 办学失去基本的规模效益, 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

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基础的差异, 我省地区之间、县域之间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无论在四年级还是八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上, 我省省内区县之间的差距值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上, 海南是八个参加监测的省份中, 同一省内区县差距最大的省份。

三是校际发展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 各地形成了一批相对较好的小学和初中, 这些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还是办学水平, 都明显好于普通学校, 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 人民群众对此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一些薄弱学校长期以来投入少、条件差、师资弱, 受关注程度低, 学校发展恶性循环, 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慢甚至持续下滑。如不加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可能还会出现持续拉大的趋势。

(三) 统一认识, 明确全面推进县域内均衡发展是落实两个“重中之重”、发展我省义务教育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落实好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首先从认识上要统一。落实两个“重中之重”最根本、最关键的举措就是要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 真正将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调整到缩小“三大差距”, 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上来。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 更艰巨、更复杂, 用的时间会更长, 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我省要重点推进、率先实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围是“县域内”, 程度是“基本均衡”, 如何理解“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首先, 从范围上看,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县域内均衡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基础,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其次, 从均衡发展的程度上看, 要把基本均衡作为均衡发展程度的要求。目前国家三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重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其中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普及水平, 基本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入学率、巩固率达到规定标准;第二是办学条件, 基本要求是大部分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体育运动和艺术场馆、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寄宿制学校的寄宿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图书等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第三是师资队伍。基本要求是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和达到学历要求, 学校之间教师学历水平、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无明显差异;第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基本要求是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第五是办学行为。国家教育部将我省列为首批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十五个省 (区、市) 之一, 今年3月9日, 我省人民政府已经和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省政府从七大方面, 向国家和全社会作出庄严承诺, 这份备忘录既是国家对我省的重托, 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军令状”,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其中明确规定了我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省22个县 (市、区, 含洋浦) , 到2012年底要有4个县 (市、区)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5年底累计要有11个县 (市、区)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20年底全省所有县 (市、区) 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二、抓准关键环节, 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一) 合理调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根据城镇化趋势, 合理调整、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布局调整应坚持“先立后破”, 避免简单撤点并校。

二是确保每一所学校基本硬件达标。

(二) 加强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 依法纠正各种违规办学行为。重点解决城镇中小学校超大规模和大班额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均衡编班。要加强招生管理,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规定, 实行“阳光招生”。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 规范考试次数和评价模式, 不炒作中考成绩, 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有偿家教, 把节假日和周末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各地要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导, 千方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督促中小学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立足岗位, 奋发进取,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二要全面推行全省统筹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开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推进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等,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三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四要扎实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工作, 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内定期轮换交流办法, 促进城乡师资配置均衡。

(四)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定期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中小学校要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加强校本教研, 着力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切实落实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我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 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研工作机制建设, 配齐配强教研人员, 把教研队伍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专业骨干力量, 发挥好其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的应有作用, 形成直接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三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教育部已将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的建立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们将借助项目的实施, 以探索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方法为目的, 形成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

(五) 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均衡发展制度保障

一是拓展城乡共同发展机制。要通过整合重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多种途径, 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 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

二是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和跟班学习培训等形式, 支持名校带动薄弱学校, 使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方法影响更多学校、惠及更多孩子。

三是完善考试和评价机制。继续实行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指标到校”的做法, 将部分招生指标分配至每一所薄弱初中学校, 并从中留出一定的比例奖励办学进步显著的初中学校。

三、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 明确县级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 统筹协调同级财政、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人社、社会保险、公安、物价、文化、卫生、司法行政、民政、工商等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落实法律责任,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省教育厅将继续为省政府当好参谋, 并主动会同省有关部门在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县 (市、区)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

(二) 加强督导评估

1、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期监测制度。

2、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奖惩制度。对按时获得国家认定的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 (市、区) 省里给予奖励。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力或未按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和资源的将启动问责, 严肃追究有关市县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3

张杰辉副省长同时指出,我省工业发展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工业效益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他强调:

一要千方百计抓运行、保增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十百千”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好国企、民企、域外“三驾马车”的作用,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开展企业帮扶。各地各部门要以拓市场、解瓶颈、减负担为重点,组织开展企业帮扶。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组织与重点项目的产需衔接,努力扩大产品销售。进一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采取个性化、一对一的方式,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禁征收“过头税”。三是加强监测引导。要密切监测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加强关联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要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特别要密切监控资金流变化,确保资金链安全。

二是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一要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十大工业基地,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以大企业、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软硬环境,努力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百家优势企业,要按照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争创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或唯一,加快打造一批“航空母舰”和“行业巨人”。千项名牌产品,要以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为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建设、品牌营销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对“十百千工程”重点基地、企业和产品,要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考核排名,达不到标准的退出,达到标准的进来,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机制。二要持续加强技术改造。今年的技改投资目标是增长27%左右,达到7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以上,这是一项硬指标,必须确保完成。要坚持以增量调整为主,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千项技改工程。三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要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着力在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题,确保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突出转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开展“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要明确培育重点。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新建工业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从要素供给、专项资金、项目用地、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成长型企业尽快做大规模,新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对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申报入统,做到依法入统、应统尽统。要积极推进“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法人)、“小转一”(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今年将在沧州、保定、衡水三市开展试点。二要加强政策引导。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列为各级减轻企业负担重点联系单位,对入统后三年内新增的税负,本着不让企业吃亏的原则,由各级政府通过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形式给予全额补贴,充分调动企业入统积极性。三要实施目标考核。最近,河北省工信厅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任务,各设区市也要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相关企业,逐级采取过硬措施,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对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将按季度定期通报,并在年底组织考核。

四是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工业。一要推进聚集发展。产业集群的载体是园区,内核是特色产业。要切实搞好园区规划,集中政府掌控的资源,支持每个县在县城周边和特色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增强服务功能,抓好项目聚集。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根本,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入园、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着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要切实抓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二要加强政策扶持。省政府已经明确,在下达各设区市的土地指标中,按照每县(市)不少于150亩的标准用于县域工业聚集发展,各地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今后省里仍将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努力保障县域工业发展用地需求。要统筹使用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省级专项资金,加大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项目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财税、融资、政府采购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给予倾斜支持。三要实施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对强县、弱县、中间县逐一明确工业经济总量超越、位次前移目标,指导各县(市)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并抓好督促落实。从今年开始,省里将把各地县域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并在全省予以通报。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4

张庆黎张庆伟作重要讲话 赵勇主持 付志方等出席

图为大会会场。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10月16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果,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齐心协力推动发展环境大转变、生态环境大改观。会议强调,迎接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前进,必须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山清水秀河北,努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赵勇主持会议。省领导付志方、史鲁泽、杨崇勇、臧胜业、张越、孙瑞彬、景春华、田向利、艾文礼、宋长瑞等出席会议。

张庆黎指出,环境建设是新的革命,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决心意志。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以来,我们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相继部署展开了“两个举全省之力”、百家央企进河北、百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河北、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呈现新局面。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环境建设是河北发展的“命门之穴”,如果不下大力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抓住,再好的蓝图也难以实现。今年7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取得的最大收获是引起了思想上的警醒,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行动上的自觉,收到的最大成效是措施上的有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解决我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只是一个好的开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我省的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发展环境总体偏差、生态环境总体一般,环境压力比邻近的几个省区市都大,解决起来比邻近的几个省区市都难。这就警示我们:粗邋的服务方式必须停止,粗放的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条条框框多,政策不宽松;二是行政效能低,办事“马拉松”;三是态度冷硬横,企业包袱重;四是监管不到位,经营失诚信。生态环境也令人堪忧:一是污染多,二是植被少,三是脏乱差。要深刻认识到,抓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全省上下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全面动员,以展开一场新的革命的决心和气魄,形成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强大声势和良好局面。

张庆黎指出,环境建设是艰巨任务,必须目标引领行动、重点带动全局。抓好环境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十八大、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为动力,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动员,坚持统筹谋划、标本兼治,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核心是政治生态好,各级干部忠诚坚定,勤政廉政,自觉做到事业心加认真,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投资环境好,各部门各单位尽职尽责、热情服务、高效办事,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蔚然成风,进一步打响诚义燕赵、善行河北的品牌;社会秩序好,市场规范有序,治安形势稳定,不出大案,少出小案,群众安居乐业,业主放心经营。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核心是发展方式好,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代价减小,经济增长由过多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空气质量好,优良天数明显增加,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城市的日常景象,让人们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水的质量好,各类水域得到全面治理,各种废水实现达标处理,河畅其流、水复其清,城乡居民都能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大地绿化好,全省绿化面积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较快提升,田园绿意盎然,道路绿树成行,城乡绿荫环绕,燕赵大地生机勃勃、令人向往。

张庆黎指出,把目标要求尽快变为现实,必须明确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近期求突破,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河北形象的不正之风得到有力整治;二是确保中期上台阶,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工作向纵深强力推进;三是确保三年结硕果,促进环境优化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两个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区域发展的竞争力明显提高。形象地讲,就是第一步动手术、“挤脓包”。以春节前为期,把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中眼前的、亮在筛子面上、服务群众最直接而又办得到的问题集中治理好。从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抓起,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从治理环境“脏、乱、差”入手,城市农村并行,重点打一场“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第二步强治理、下猛药。以一年左右时间为期,铁腕治理,把老大难问题解决好,还好“旧账”,不欠“新账”。第三步建机制、除病根。建立健全对“两个环境”常抓常新的长效机制,环境状况与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适应。

张庆黎强调,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切实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优化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严格教育,敢抓敢管,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省委在用人方面一定坚持公道正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监督。二是大力提高行政效能。要围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坚持一手抓精简,减少审批事项,做到应减必减,进一步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一手抓提高,提高服务标准、服务效率、服务能力,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大力整治社会秩序。要抓重点、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进一步构建“党政统揽、部门履责、政法担当、群众参与”的大维稳格局,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四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要抓好现有的、控制新上的、培育优质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五是大力搞好植树造林。要建设大工程,采取大动作,实施大手笔,搞好大发动,引领和带动全省绿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六是大力抓好生态治理。今明两年,要采取综合性、大力度的措施,着力抓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农村环境、沿线环境四个方面的治理工作。

张庆黎强调,环境建设是长久大计,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健全长效机制,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格局,为改善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要着力抓好清权、确权、晒权、控权四个环节,摸清权力底数,规范运行流程,实现对权力行使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二是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制定“两个环境”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健全群众评议机制,促进环境建设更加扎实有效。三是建立完善利益调节机制。要善于运用政策手段、市场机制调节利益关系,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激发全社会参与环境建设的内在动力。四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财力要集中。各级政府要在环境建设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得好,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把钱用在关键处,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投入要多元。要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承包、租赁、代建、合作等方式,吸引信贷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投入环境建设。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搭建科研平台,组织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促进“两个环境”的根本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张庆黎强调,环境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一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既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又要深入一线、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把抓好环境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衔接上不留空当,落实上不搞扯皮,真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要掷地有声抓落实。对环境建设工作逐条逐项进行分解、量化目标,定时限、定措施、定标准,通过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环境建设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困难,动真的、来实的,把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位做到家。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既要总结基层经验、表彰先进,又要及时发现问题、鞭策后进。三要动员各方抓落实。把全省上下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发动起来,各级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部队、企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改善“两个环境”献计出力。四要营造氛围抓落实。组织各类新闻媒体,以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省大力宣传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关于“两个环境”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和重要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各地各单位各部门在推动“两个环境”建设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大力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为环境建设加油助威。既要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又要采取适当方式对破坏发展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环境、人人维护环境、人人创造环境的良好氛围。

张庆黎最后说,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战鼓已经擂起、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以环境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庆伟在动员部署讲话中指出,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关系国计与民生,关系和谐与稳定。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有力保障。目前全省的“两个环境”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高度,深刻认识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对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的现实性意义,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性意义,对于建设经济强省、提高综合实力的战略性意义,对于建设和谐河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性意义。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两个环境”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真正把“两个环境”建设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最佳结合点、最佳着力点,努力营造优质一流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

张庆伟强调,发展环境是一种软实力,必须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坚决整治“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要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以改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支撑,以强化领导和监督查办为保障,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是坚持以行政审批为源头,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二是坚持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三是坚持以市场监管为手段,加快构建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四是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准则,加快构建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五是坚持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根本,加快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坚持以要素保障为支撑,加快构建便捷完善的硬件环境。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加快从被动调整向主动作为转变,加快从单项推进向整体推进转变,加快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加快从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节能环保型产业转变,加快从粗放式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加快从治理“脏乱差”向建设“净靓美”转变,大力营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二是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三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四是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五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张庆伟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坚定的决心、鲜明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推进“两个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第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把改善“两个环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环境建设领导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层层有压力、逐级抓落实。第二,政令畅通,形成合力。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改善“两个环境”的强大合力。第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要始终把“两个环境”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切实转变作风,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上,放在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上,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第四,强化督导,严格问责。要建立督导检查长效机制,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敢于从严管理、从严查处,做到环境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一起抓、两促进。第五,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宣传环境建设的经验做法,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到“两个环境”建设上来,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维护环境、人人塑造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赵勇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动员大会精神。一要抓好思想统一。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抓好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抓好工作落实。要按照会议要求,全面查找问题和差距,找准症结,在此基础上抓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计划,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像抓项目一样,一项一项抓落实、抓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三要抓好社会动员。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两个环境”建设的重要部署和政策措施,把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鼓励广大群众对损害“两个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并引导群众参与环境建设和评议活动。四要抓好督查考评。要建立“两个环境”建设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要抓紧建立“两个环境”督导组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两个环境”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通过动态督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抓紧督促整改;对措施不力、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地方和单位,要对主要领导和责任人严格问责。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5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刚才,赵洪祝书记作了重要报告,全面总结了2004年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一、围绕“四个够不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才能凝心聚力、共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首先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第一,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浙商及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路者,对浙江发展举足轻重。无论是在2008年全省民营企业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还是在去年的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和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我都用三句话来概括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一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使世人重新认识了浙江;二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提升了浙江人的影响力;三是浙商及民营经济的崛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尽管外部发展环境极其严峻,但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的共同奋斗、克难攻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合9000美元;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解决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特别可贵的是,遍布全球1000多万浙商,用生动实践锤炼了“踏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开创了“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浙商作风,塑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浙商品格,树立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勇担责任”的浙商形象,积淀了“义利双行、工商皆本”的浙商文化。这已经成为我们浙江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为此,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

第二,我们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改革开放33年来,广大浙商站在时代进步前列,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从百工之乡走向产业报国,从鸡毛换糖走向国际贸易,从家庭工厂走向现代企业,从“草根老板”走向企业家。在这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发展实践中,我省民营经济已经成功跨越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解放”的时期;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的时期;三是以2004年国务院实施“非公经济36条”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新飞跃”的时期。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一路披荆斩棘,身处顺境不自满,遇到困难不气馁,既有抢抓机遇、分享成功的喜悦,比如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时代机遇;更多的是历经磨难、愈挫愈勇的坚韧,比如成功抵御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以下四个方面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一是解放思想为先。浙商和民营经济发展源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一次,民营经济发展一轮。下一阶段,民营经济要大发展大提升,必须进

一步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落实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科学论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制度环境为要。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浙商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下一步的大发展大提升还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障碍和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三是优化服务为重。服务决定发展成效。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始终把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政府尽心尽力的服务,也就没有浙江民营经济的今天。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急,想基层企业之想,努力让民营企业经济上有效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四是创业创新为本。创业创新是浙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浙商最优秀的品质,也是浙江精神的核心。没有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也就没有富民强省。今后要更加尊重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负责任的态度践行“两创”总战略,努力开创富民强省的新伟业。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民营经济的明天,也就没有浙江经济的美好未来。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全省上下要顺势应时,加快推动民营经济进入“大转型大提升”的新阶段,努力开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第三,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非公经济的决策部署,从“五个放”、“四个不限”,到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再到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等政策出台实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正确决策,没有与时俱进的政策举措,就不会有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这些年,浙商已经成为兄弟省市的“香饽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省内看,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的占比在下降。过去,我们想方设法四处招商、而忽视了自己的浙商。造成“灯下黑”的原因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有关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服务不够,支持不够。要常扪心自问:我们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为此,我们适时召开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等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出台实施一批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谋求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感召浙商,“硬”的政策支持很重要,“软”的温暖关爱必不可少。去年,省政府研究室对省外浙商情况做了调研,也有一些在外浙商也给我写信,反映了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很多浙商都讲,“浙江是浙商的坚强靠山”,“浙江好,浙商才好,倍感自豪”;“乡音不改,故土难舍;年纪越大,越想回家”,“谁不想回家?谁都想回家”,“家乡叫我们回家,我们内心也想回家,回家是百分百的”。有的浙商认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浙商浙江的荣辱与共、兴衰与共,体现了浙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强烈心愿。这些年,各地各部门尽心尽力服务浙商,成绩显著。但也有浙商坦言,“也许是浙商太多,浙江对在外浙商没有特殊的感情,公事公办。”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既要以更宽广的胸怀鼓励浙商走向世界,创业创新闯天下,更要用诚挚的真情感召浙商、服务浙商,使之扎根浙江、反哺家乡,合心合力强浙江。常人讲感情,浙商重乡情。我相信,只要我们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哪怕省外有更优惠的政策,也取代不了我们的乡情优势,也带不走浙商扎根浙江、发展浙江的拳拳乡情。

二、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四难”,合力共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当前,我省经济和全国一样,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问题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困难会长期存在甚至加剧,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银行、企业必须加强联手,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再上台阶。

(一)着力破解“融资难”,努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常态,也是世界性难题。去年,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多起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逃逸事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去年四季度,全省各银行机构向总行申请追加中小企业贷款规模400多亿元,全年新增小企业贷款超过1800亿元。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短期内还没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要以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运用难“两难”问题的新路子。一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按照中央“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创新金融产品,重点保障有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努力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浙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浙商系列”金融机构要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示范作用。统筹小额贷款公司布局,有序扩大覆盖面。二要促进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要从制度层面规范民间借贷,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谋划和争取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选择部分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扭转炒房、炒钱等过度投机倾向,尽快回到发展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来。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切实防范金融经济风险。三要加快推进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动海洋经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及现代服务业等企业上市,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大力推广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二)着力破解“投资难”,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民间投资是我省经济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去年,我省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563亿元,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61.4%。但要看到,我省民间投资规模仅为山东、江苏的一半。实现稳中求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是关键。今年,全省民间投资要争取突破1万亿元。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出台实施后,阻碍民间投资的“水泥墙”已经倒塌了,但是影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和“隔离栅”仍然存在。不少民营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推动民间投资再上台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破除民间投资政策障碍,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一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要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优先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尽可能退出民间投资愿意进入、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二要为民间投资构筑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今年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年,是“十二五”开发建设429平方公里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年,也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青山湖科技城和113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的加快发展年。希望广大浙商和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努力为浙江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再立新功。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民间投资方式。对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对非经营性基

础设施项目建设,可采用BT(建设—移交)方式。同时,要建立健全重点投资项目联系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从今年起,每一位省领导至少要联系1个重大项目。市县两级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

(三)着力破解“创新难”,努力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千难万难,创新最难。创新投入大,风险大,许多企业都不敢甚至不愿创新。目前,我省只有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科技活动,企业高级职称人才比重不到事业单位的三分之一,企业R&D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社会的比例仅列全国第17位。还有,由于创新型企业少,企业转型慢,“低散弱”的产业结构吸纳了大量普通劳动力。要清醒看到,创新是我省发展的一条“短腿”。我多次强调,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华山一条路”,也是政府和企业肩负的共同责任。破解“创新难”,必须始终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一要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要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主要投入到对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能起到直接支撑作用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上,投入到创新型企业中。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创新团队,紧贴经济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前沿推进科技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再创“浙江制造”新优势,加快向“浙江创造”迈进。二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现在,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急需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大量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要以“转化实绩论英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创新完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要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打造一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集聚的创新载体,改革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机制和科研、人才评价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今年,要奖励表彰一批对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科技创新的氛围。

(四)着力破解“盈利难”,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些年,我省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规上企业销售产值利润率从2003年的6.1%下降至2008年的3.4%,去年约为5.5%。从趋势看,能源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等将会持续攀升,我省企业将面临较长时期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盈利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只有政企联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破解“盈利难”谜局。对政府来说,一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步伐。二要大力加强要素保障。千方百计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特别是要抓好电力保障和有序用电,切实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三要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实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产品流通成本。四要大力支持企业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深入开展“浙货万里行”活动,大力推进浙江名品中心、品牌连锁专卖网络建设,加快构筑全国浙商营销网络。支持一批有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到境内外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提升市场话语权。对企业来说,要坚持以高附加值为目标导向,千方百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努力提高盈利水平。一是向质量要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坚持以质取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敢于向全国全世界亮出自己的品牌,以品质扩大影响力,以品质提高附加值。二是向市场要效益。今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拓展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努力保持品牌、技术等市场竞争优势,努力从营销环节获取更大的利益。中小企业要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加强与大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三是向管理要效益。要积极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精细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快建设节约型

企业,努力从管理环节获取更多的利益。

三、按照“四个到位”要求,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副主席“两个结合、五个相统一”和张德江副总理“扎根浙江”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这次大会精神,加强引导,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和养分。

(一)引导到位。一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要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希望广大浙商以世界500强等国际著名企业为标杆,保持清醒头脑,静下心气,专心经营,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二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要坚持“优、新、高、特”方向,大力支持企业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投资,鼓励企业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市化、改善民生等重要领域投资兴业。三要强化总部经济导向。对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和中心城市,支持省内民营企业把总部留在浙江,鼓励省外浙商把总部迁回浙江,着力把浙江打造成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基地。

(二)服务到位。一要以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服务。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振奋精神。今年,将在各级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比、学、赶、创”活动,努力营造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是本职,不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经常对照“六戒六要”检查自身的工作和作风,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二要以好的方法改进服务。省委决定,今年要深化省级机关“双服务”和百组调研服务活动,选择一些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紧贴基层企业帮助排忧解难。三要以好的政策加强服务。去年底,省级部门陆续出台16个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并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制订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办法,搞成按图索骥的“路线图”。民营企业要办什么事,对照政策和实施办法就能明明白白,办起来简简单单。四要以好的制度保障服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能减则减,能快则快,能放则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等制度,简化行政流程,杜绝推诿扯皮,做到急事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

(三)管理到位。坚持依法依规,要敢于动真格,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也要管到位。一要加强市场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制假售假问题、企业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和物价上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二要加强诚信管理。围绕“信用浙江”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三要加强环境管理。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要把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审查。狠抓节能减排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取缔一批无证无照和不达标企业,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好产业好企业腾出资源环境容量。

(四)考核到位。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一要突出重点内容。有关部门将从回归引进贡献度、项目质量优化度、外部空间拓展度和发展环境满意度等方面,考核各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工作绩效;对省级部门,主要考核相关配套政策是否制订出台、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是否到位;对承担任务的省外商会,侧重于牵线落实项目实绩的考核。二要完善考核方式。实行年底汇总、开展自查、实地考核、抽样检查和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考核一次。对各市政府、省级

有关部门分别进行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要健全激励机制。本项考核已列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单项考核,并纳入对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和省政府直属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省政府将在不定期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的基础上,考核结果将与财政奖励、用地指标相挂钩。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6

徐光春在全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暨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扎实实地推进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

本报讯(记者万川明 宋华茹)3月18日,我省召开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学习贯彻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精神,对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徐光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推动河南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崛起。

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主持会议,省领导陈全国、孔玉芳、叶冬松、叶青纯、曹维新、王文超、连维良等出席会议。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第六巡回检查组副组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光春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从2008年10月上旬开始开展了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个多月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这一主题,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营造氛围、强化督查,扎实推进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工作,坚持深化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注重改善民生,做到统筹兼顾,领导率先垂范,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破解难题上有新进展,在和谐稳定上有新成效,在协调发展上有新气象,在作风建设上有新加强,既实现中央“规定动作”要求,又突出河南“自选动作”特色,圆满完成了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群众满意度达到99.85%。总结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联系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更加真切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正确的、科学的,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定是及时的、英明的。在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丰富了推动河南新跨越新崛起的思路,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而且对如何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为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

徐光春强调,中央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重要指示,中央专门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习近平、李源潮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深刻认识到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是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科学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强化中坚力量、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危机、共克科学发展困难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转变作风、增强科学发展保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充分借鉴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统筹兼顾中突出重点,在总揽全局中抓住关键,认真学习贯彻,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努力实现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上有新提高,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上有新突破,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上有新进展,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效,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上有新气象,强化基础、创新党建上有新推进,推动河南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崛起。

第一,突出主动性,搞好思想发动。一是对象要有广度。宣传动员工作要做到横到边、竖到底,应动员、尽动员,保证人人能够听到动员号角,人人热情关注活动开展。二是动员要有力度。要坚持党内动员与党外宣传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态势,以动员的力度来增强动员的实效性。三是宣传要有深度。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讲透彻讲深刻,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和鲜明特色讲清楚讲明白,不断增强其开展活动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引导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突出实践性,破解发展难题。一要增强问题把握的敏锐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依据,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把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挖深找准,把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认清看透。二要增强问题剖析的深入性。对于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要作深入的分析,明辨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关键,找出主要原因、选准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找出解决关联度高、带动范围广、影响深远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点,积极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三要增强问题解决的可行性。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破解发展突出问题的锐利武器,统一思路,制定举措;要把单个问题的解决放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大盘中去考虑去谋划,切实增强措施的协调性;要在汇集民智中切实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实用性,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办法和新举措,为科学发展铺就平坦道路。

第三,突出创新性,完善体制机制。要不断解放思想,弘扬创新精神,加大改革力度,把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同完善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构建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为重点,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主要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全面深化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群体和应对危机的主体力量。要围绕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高校改革发展步伐,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努力使其成为先进思想的园地、创新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

第四,突出实效性,打赢发展硬仗。一要在保增长上取得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判断上来,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贯彻中央政策、具有河南特色、体现自身特点的经济增长之路,确保全省10%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二要在保民生上取得实效。要着力解决好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十大实事”,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三要在保稳定上取得实效。进一步强化稳定第一责任的意识,下更大功夫、付出更多努力,确保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受影响,确保全国大局稳定不受来自河南的干扰。

第五,突出针对性,注重分类指导。一要区别对待。根据单位类型层次的不同,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具体时间做出灵活安排;根据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职责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二要突出重点。坚持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同时着重抓好市县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三要丰富载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精心组织学习、根据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量身定制实践载体,使活动在贴近实际、贴近思想中取得实际效果。

第六,突出群众性,弘扬优良作风。一是言路要广。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设置一些利于群众参与的有效平台,最大限度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不仅要吸纳本单位干部职工、基层群众参与,而且要吸纳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专家学者、特邀代表等人员参加,扩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二是问计要诚。在真心实意倾听民意中确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方案;在以心交心汇集民智中查找突出问题、完善发展思路、制定整改措施,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的实效性。三是纳谏要真。鼓励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委、政府工作“挑刺”,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去对待群众的批评和评议;以鞭策自我的观念积极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从谏如流。四是为民要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解民忧、化民难、增民利的事情,在为民谋利中提升群众对活动的信心,增加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徐光春最后指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起点高、要求严、任务重,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强化统筹协调,强化宣传引导,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宋勇在讲话中说,一踏入河南大地,就强烈感受到河南崛起的氛围,看到了崛起的形象,了解到了崛起的成效。这与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密不可分。河南省委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徐光春同志对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回顾总结,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完全符合河南的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方向性和实践性,我们中央巡回检查组完全赞成。从河南省委对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河南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精心,领导有力,活动扎实,成效显著。特别是河南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为活动主题,全面推动了河南的科学发展,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宋勇指出,河南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扎实认真,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河南省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正确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特别是要紧密联系河南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作为重要课题,精心组织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3个阶段6个环节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学习教育更加注重联系实际,分析检查更加注重推动实践,整改落实更加注重务求实效,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希望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市、县机关和国有企业、高等学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六个更加突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郭庚茂在主持会议时说,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徐光春同志和宋勇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与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与省委、省政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良好态势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宏伟实践结合起来,与“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的要求结合起来,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7

11月26日,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市召开。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长赵建龙, 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田明星、理事长廖任强、副理事长姜郁文, 省妇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郑丽东等领导出席了大会。湖南省科协学会部部长杜金珉和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常立宪分别致辞。大会由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郑密佳主持。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章程 (修订草案) 》,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赵建龙代表中辅协致辞, 并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肯定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成绩, 并从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完善协会管理机制, 努力打造协会的品牌活动, 提高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 篇8

4月27—28日,“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共建校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景山学校召开。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李连宁、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张廷凯、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书记袁为民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成立大会及“数字景山”网络开通仪式。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4所学校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为指导,秉承“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思想,本着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务实的教育科研,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宗旨进行。大会一致推选北京景山学校为网络联盟的中心校,会上开展了网络联盟发展汇报、联盟校交流、课题介绍、联盟章程讨论、理事会成员推选,并举行了联盟校授牌仪式。与会领导与专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数字景山”网络联盟的建立对于探索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据悉,“数字景山”网络联盟是由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由国内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小学校共同创建,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共建共享优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资源的服务型协作组织,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达到共建、共享、协作、融合的目标。目前“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已取得长足进展,多所加盟学校从中受益。

上一篇:基槽开挖施工方案下一篇:五年级观察动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