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25-01-14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通用7篇)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湖北省经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万 勇

(2009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在应对危机保增长、保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这次会议,既是一个认清形势、寻找差距、找准问题的分析会,又是一个明确目标、鼓劲加压、狠抓落实的动员会。欧阳主任、张洪书记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上午,新民同志通报了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各市州也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四季度工作安排以及明年工作思路的初步考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工作,正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经过今年以来的艰苦努力,全省工业经济逐渐回升,特别是近几个月回升加快,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29.5亿元,增长14.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企稳向好的态势趋于明朗。主要表现在:

一是当月增加值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来,当月工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9月份历史性突破400亿元,达到432.4亿元,比去年最高的6月份380.2亿元还高出52亿元,当月增速达到21.8%,是今年来首次超过20%,表明工业生产回升的速度在加快。

二是轻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金融危机以来,全省轻工业持续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增速达到23.8%,比去年1-7月还高0.2个百分点,轻工业已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增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39.4%、27%、39.7%,对全省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重工业回升态势明显。下半年以来,全省重工业增速稳步回升,8月份突破两位数,9月份达到11.3%,较上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汽车、化工行业增速已回升至16.5%、14.1%,钢铁、有色行业降幅也收窄至7.6%、6.9%,建材行业增长36.7%。就我省而言,重工业提速将有利于全省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

四是多数市州保持较快增长。全省17个市州除林区外均保持增长,11个增速超过20%,其中黄冈、荆门、咸宁、荆州、孝感、恩施6个市州超过24%,武汉增长12.9%,较上半年回升2.8个百分点,宜昌、襄樊分别增长19.2%、23.3%,十堰、黄石增速回升至8%和5%。在金融危机的年份,能保持这种增长局面是不容易的。

五是用电形势逐渐好转。从6月份开始,工业用电扭转下降局面,6、7、8月分别增长0.78%、4.85%、8.87%,9月份扣除线损因素增长2.95%。从净用电情况看,工业用电呈逐月好转趋势,预计后期用电形势将继续好转,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今年宏观环境极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省工业经济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局面,的确来之不易。这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结果,也是全省经信委系统特别是经济运行战线艰苦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当然,对于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要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一方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如近几个月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主要行业总体上呈加快回升态势,出口以及利润降幅都在收窄,发电量和用电量也出现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七个月高于50%,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预示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快速回升的惯性基本形成。如果宏观形势不发生大的逆转,我们自身也能把握得好,可以预言,全省工业经济又将进入新的增长通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各国经济回暖,主要靠政策刺激推动,经济内生动力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复苏可能会漫长曲折,外需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工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行,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信贷投放的节奏和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和保证率较低,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等等。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放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同时,还要及早谋划,主动应对,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发展。

二、扎实做好四季度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工业保增长目标

当前正处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做好四季度经济运行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明年的起步,更关系到金融危机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继续强化目标保增长。年初省政府确定今年全省工业增长目标为14%,从目前情况看,只要四季度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完成目标是有把握的。按照14%的增速测算,全年增加值总量目标是4380亿元,前三个季度分别完成863.3、1008.1和1220.2亿元,按目前进度完成总量目标难度也不大。但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这个目标是在考虑今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确定的,而且是个工作目标,现在形势比预料的要好,应该争取一个更高的目标,不要人为压低速度,能干多快就干多快,我们工业战线要为全省保增长多作贡献;另一方面,我们的速度在中部地区并不理想,居第四位,与安徽、湖南、江西相比有较大差距。前不久我们组织专班到上述三省考察,湖南经济总量上半年与我们相差不到30个亿,安徽工业投资去年高出我省近600个亿,形势逼着我们要加快发展。今年只剩下不到70天时间,各地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对四季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照时间进度,认真查找差距,找准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发展较快的地方要巩固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争取多作贡献,发展偏慢的地方要追赶进度,狠抓落实,力争完成一个好的结果。此外,技改投资、“小进规”、节能减排等工作也要结好账、收好尾,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二,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当前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这项工作还不能放松。要密切跟踪观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掌握国家调控政策动向,结合我省实际做一些深入细致的研判,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情况,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走势。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搞些调查研究,准确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继续加强经济运行信息的综合调度,多搞一些短平快的调研,及时反映企业生产运转、产品销售、资金链及用工等方面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第三,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前面讲了,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不少,对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属职责范围内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超出责权范围的要加大协调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重点是着力化解三个突出问题:第一个是工业品产销率下降的问题。要重点分析是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哪些产品销售不畅。比如家电行业,今年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全国家电产销形势一片大好,安徽空调、洗衣机、冰箱产销均保持50%左右高速增长,而我省却出现大幅下降,产量分别下降20%、13.2%和17.6%。这里面到底是政策没落实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要进行深入研究,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再比如要结合武钢产品省内循环、支持东汽发展等专项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产品推介会、企业对接会等促销活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加强与武钢等重点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快武钢与300家企业对接会上签订合同的落实,确保今年武钢钢材省内销量达到500万吨。同时,有针对性地提供市场信息,引导企业与重点工程建立起直供配送协作关系,参与重点项目所需材料、物资、装备的招投标。第二个是企业效益下滑的问题。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结合不同行业,抓住盈亏大户,采取一户一策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和服务企业采取措施,减少亏损,扩大盈利。第三个是工业投资不足的问题。要加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跟踪调度,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好电力、运力等要素供应问题,促进新项目尽早开工,确保富士康、南玻多晶硅、宜昌全通等已开工项目尽早投产、达产。

第四,重视搞好煤电运要素的组织保障。进入9月份以来,随着全省工业生产和用电需求的快速回升,电煤耗量不断增加,库存持续下降。9月当月火力发电增长了78.7%,统调电厂日均耗煤量8万吨,库存降至160万吨左右,一些主力电厂电煤库存已低于10天的耗量。根据最近召开全省电煤调运形势分析会调度的情况,受主供产煤省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库存下降,秦皇岛库存降至435万吨,加上今年夏季干旱、降雨较少以及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水力发电减少,下阶段煤电供应将呈“两个偏紧、一个上升”的态势,即煤炭资源偏紧、铁路运力偏紧,煤炭价格趋于上升,电煤调运形势又将趋于严峻。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电煤调运、供应形势和湖北电煤资源匮乏的省情,切不可心存侥幸,麻痹松懈。要严格执行组煤工作责任制,加强与主产煤省和武汉铁路局协调,落实煤炭资源和铁路运力,组织各地电厂加大平顶山等地区供湖北电煤抢运力度,扎实做好当前和冬储电煤调运工作,把握组煤保电的主动权。要提前做好电力迎峰度冬工作,抓紧制订各项工作预案,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电力电量综合平衡,必要时做好外购电方案,确保全省电力正常供应。加强与省电力公司和各主力电厂的沟通衔接,切实做好发电机组和电力设施维护,局部输变电网尚未完善的地区要做好电力调配工作,搞好电网维护和应急事故处理,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和电网安全运行。

第五,加快推进“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一是做好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目前,大企业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关键是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服务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日常协调机制,使这项工作走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提请服务事项,能办理的要及时、快捷办理,超越职权范围的要通过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向企业作出答复,有的还要进行调研回访,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要督促有关部门设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窗口,指定专人为大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和落实考评督察制度,联合省监察厅对各部门开展大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检查,在直通车服务的企业范围内进行满意度测评,对一些人为设置障碍、拖延办事时间等行为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各地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为大企业开展服务工作。二是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协调督促落实省银企对接会159亿元贷款协议的落实,各地也要组织好银企对接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继续推进担保体系建设,抓好省政府27号会议纪要精神落实,抓紧全省担保体系建设“办法”出台。三是加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跟踪调度和检查考核,坚持定期通报制度,各地要加强对“小进规”企业的指导和帮扶,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六,切实做好技术改造和工业节能减排工作。这是涉及新一轮机构改革中需强化的职能,务必抓紧抓好。一是扎实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的落实。特别是我委牵头的事项,要逐个产业、逐条措施、逐个项目进行研究,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抓好规划的实施。二是狠抓技改投入。在继续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同时,抓好国家已批复项目的建设和跟踪管理,抓紧下达今年省内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改贴息两个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工业技改项目的调度管理,对一些重大技改项目要定期召开调度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做好项目资金、用地、减免税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全面落实工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能耗大户的跟踪调度,加快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我委承担的关停小火电、小酒精、小味精等专项工作,促进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

三、提前谋划明年乃至“十二五”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工业发展的主动权

四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季度,当前又处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期,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着眼长远,超前思维,提前谋划明年乃至“十二五”工作思路。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研究,理清明年工作思路,收好今年的“尾”、定好明年的“盘子”。对明年经济工作盘子的谋划有三个关节点,第一要把形势和家底摸清楚;第二要把握国家调控政策导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第三要突出工作重点,提高明年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研判明年面临的形势。今年国内经济在中央扩内需政策作用下,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基本形成。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地变化,明年的形势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年的宏观形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向,另一个是国家调控政策的取向。当然,这两点密切关联。从国际看,尽管目前美国经济有好转迹象,但失业率9月份升至9.8%,处于“无就业复苏”状态。而且,美国重新调整储蓄、消费的比例关系,平衡财政和国际支出帐户,这将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很大影响。日元持续升值拖累日本经济,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将是缓慢和曲折的。同时,为防止通胀,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加息,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将逐渐淡化。从国内看,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宏观调控导向不会改变,但扩内需的政策及效应能否持续将难以预料。今年的政策取向是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当前在国内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的背景下,要求调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如果说今年是扩内需年的话,明年很可能是调结构年,或者是调结构、扩内需并重之年。有鉴于此,在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化的时候,不排除对金融等相关领域进行政策微调。明年信贷投放量将很难保持今年的快速增长,项目审批、土地报批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加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我国不断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给外贸出口恢复增添新的变数。总之,要深刻认识明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把困难和不利因素考虑得更充分一些。当然,对明年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及相应的政策走向,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准。

第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合理安排明年工业增长目标,既要充分估计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和工业增长面临的压力,又要确保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各地要扎实做好工业经济增长点调查工作,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投产项目一个个地摸上来,对重点企业的自然增长也要做深入的调查和统计。鉴于明年的特殊形势,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一些,不仅要摸清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和自然增长点到底有多少,还要结合明年形势逐个进行核实、甄别,看到底有多少项目可以出力、出多大的力,落实具体的项目单子,排出具体的建设进度,拿出实实在在的依据来。在此基础上再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预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三,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和重点。我的看法,今年是“救命年”,明年是“康复年”。即今年是千方百计遏制工业增速下滑,明年是千方百计稳住和巩固回升势头,还要做好应对震荡反复甚至“二次探底”的准备,确保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初步考虑,明年经济运行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继续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结合起来,坚持把抓大工业、抓大企业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加注重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强化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更加注重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巩固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为工业全面复苏积蓄内生动力,努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和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凸显,调结构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明年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方案的实施,抓紧落实和组织实施好规划中已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规划的关键环节,逐个产业、逐条措施、逐个项目进行研究,落实配套措施,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抓好规划的实施,把产业调整任务落实到企业、产品和项目上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是坚持“提速”与“增效”相结合,更加注重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前面讲过,效益问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应该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说应对危机前一阶段主要是止跌、企稳的话,第二阶段将是提速、增效。明年在巩固企稳回升态势、促进工业进一步提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把扭转企业效益下滑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来抓。从现在起就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扭亏增盈,深入研究效益下滑的深层次原因,拿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政策意见来,要像保增长一样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实现速度和质量、生产和效益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常态监控与强化调节相结合,更加注重强化经济运行综合协调。今年尽管形势严峻、保工业增长难度大,但资金、煤电运等要素供应相对宽松,经济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分析、调度情况,综合协调的任务相对轻一些。随着经济的回升和生产的扩大,明年煤电运等要素可能趋于紧张,资金投放、土地供应、项目审批也将更为严格,加上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经济运行趋紧的格局可能再次出现,经济运行综合协调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现在就要行动起来,做到提前部署,未雨绸缪。除了要全力搞好煤电运要素保障外,还要引导企业做好明年煤炭、铁矿石、棉花等重要资源产品合同的签订,既要防止交易风险,又要尽量掌握资源;搜集经济运行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研究对策措施加以化解;要把握经济运行波动的规律性特征,加强编制和完善相关预案,巩固和强化已有的各类协调、协商机制,探索建立经济运行监测协调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更加注重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培育新兴产业。危机的过程也是一次洗牌的过程,还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最近,国务院多次研究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问题。就我省来讲,既要壮大支柱产业,提升经济总量,更要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壮大支柱产业上,关键是要推进技术改造,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明年要抓住国家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抵扣、设立技改专项贴息资金等政策机遇,继续大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狠抓技改投入,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确保完成“十一五”工业技改规划目标。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发展那些具有高成长性和带动作用强的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五是坚持发展大企业与扶持小企业相结合,更加注重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近几年,我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就业,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前三季度,小型企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但融资难等一些瓶颈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艰难。正因如此,国务院最近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条政策意见,作为“一揽子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明年要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全面落实对困难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力度,扩大担保机构资本金,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等,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同时,深入推进“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推进武钢产品省内循环和支持东风公司发展等专项工作,支持大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尽快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十二五”工业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在即,委党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欧阳主任多次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尽快启动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请大家把这个精神带回去,务必请各市州经委的主要领导亲自抓,从工作方案拟定、前期研究开展、规划思路起草、规划纲要编制等各个环节都要深度参与,及时解决规划编制问题,并将重要问题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启动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理清“十二五”规划的初步思路。各地要成立专门班子,针对“十二五”工业发展环境、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布局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工业节能减排等事关全省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争年底前形成一个初步思路。

同志们,现在已经到了保增长、保目标的攻坚冲刺阶段,全省经信委系统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部署,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再添措施、鼓劲加压,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2

一、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 2014年我省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1、运行特点

(1) 机械工业产销保持了中速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且高于全省工业。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虽然8、9、10、11四个月连续小幅下降, 但12月底略有回升, 达到了12.98%, 高于全省工业3.17个百分点, 在全省14个工业行业中位列第二, 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

分行业看:农业机械行业完成932.01亿元, 同比增长12.92%;汽车行业完成6542.88亿元, 同比增长11.34%;机床工具行业完成2109.62亿元, 同比增长18.96%;电工电器行业完成6440.98亿元, 同比增长10.34%;工程机械行业完成1137.83亿元, 同比增长0.16%;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完成2179.70亿元, 同比增长18.18%;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完成2765.46亿元, 同比增长12.14%;仪器仪表行业完成842.79亿元, 同比增长12.38%;机械基础件行业完成5111.28亿元, 同比增长15.05%;内燃机行业完成579.91亿元, 同比增长11.48%;食品及包装机械完成78.41亿元, 同比增长27.90%;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697.35亿元, 同比增长46.44%;文化办公设备行业完成9.28亿元, 同比增长23.97%;其他机械完成1562.24亿元, 同比增长10.63%。

(2)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外贸出口累计完成265.07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 高于全国3.29个百分点, 贸易顺差127.9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国际竞争力保持上升势头。

(3) 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温和增长。2014年, 我省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7.02亿元, 同比增长17.11%, 累计增幅高于全国4.39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仍然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4) 研发投入有所增长。2014年, 我省200家机械行业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2.08%, 累计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3.2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5)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绩凸显。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增强, 为满足用户的需求, 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传统产品升级加快。如在机床产品为中, 2014年数控金切机床累计增幅高达20%, 高出普通机床14.87个百分点, 占比也达到了25.45%, 数控化率不断提高。

2、重点行业情况

(1) 汽车行业。2014年全国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2.07%,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17.94%, 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7.26%和6.86%, 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 同比增长10.15%和9.89%;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 同比下降5.69%和6.53%。我省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1.34%,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7.58%。从产量上看:载货汽车完成66.8万辆, 同比降低13.92%;基本型乘用车 (轿车) 完成58.8万辆, 同比降低2.81%;客车完成1.2万辆, 同比增长持平。由于我省商用车占比较大, 所以景气指数低于全国。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辆左右, 更新需求正在逐年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新购车需求也呈现逐年增加之势;另外, 出口也有一定增长空间。因此, 2015年我省乘用车产销量会有所增长, 商用车增幅将在2014年持续下行的基础上逐渐趋稳。

(2) 农机行业。2014年, 我省农机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增长方式。但随着更多国外企业的涌入, 竞争形势将更趋严峻。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为12.92%, 利润总额累计增幅为5.4%。主要产品产量:大型拖拉机4.12万台, 同比增长18.21%;中型拖拉机13.00万台, 同比降低11.89%;小型拖拉机53.7万台, 同比降低27.43%;收获机械12.37万台, 同比增长3.29%。

近年来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在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社会保有量已经很大, 如无明显的技术进步和质量的提升, 市场难以回暖, 但大型农机产品和高档农机产品仍有上升空间。预计农机行业2015年产销增速仍将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3) 机床工具行业。2014年, 我省机床工具行业依然低迷, 机床主机企业多数仍处于煎熬之中。2014年主要产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完成16.5万台, 同比增长8.55%;金属成形机床完成2.2万台, 同比增长4.76%;铸造机械完成6.8万台, 同比降低9.33%。我省机床行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产品也以中小型机床为主, 相对于大型、重型机床, 2015年会略有好转, 各种高效、专用、特种加工设备, 以及能替代进口的高端机床、切削刀具、功能部件、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等都会有良好的表现。

(4) 工程机械行业。经过连续三年的持续下滑后, 2014年形势仍未好转。由于社会保有量大、开工率低, 多数产品订货形势短期内难以回升, 市场需求难有好转。挖掘机和装载机等代表性产品全年产量均已回到深度负增长状态, 工程机械行业仍然处在严冬期。到12月底, 我省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仅为0.16%;主要产品挖掘机完成28907台, 同比降低13.94%;装载机60398台, 同比降低8.53%。

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过连续多年的深度调整, 预计2015年仍难以实现明显增长, 但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5) 电工电器行业。近几年来, 电工电器行业一直延续缓慢回落的发展态势, 这种不温不火的发展势头今后还将继续。主要产品光缆增长较快, 同比增长68.85%, 发电设备同比增长13.16%, 交流电机同比下降6.47%。

电工电器行业占全行业的21%, 是我省第二大子行业。2015年, 伴随着新能源和核电装备的适度增长, 以及因电网重点工程启动带来的输变电设备需求扩大, 整个行业有望维持平稳运行的主基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偏紧、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 行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机械工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并低于产销增幅。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2014年4月起, 我省机械行业利润累计增幅开始低于产销, 到12月底低于销售收入5.43个百分点。14个子行业利润总额增幅有12个低于销售收入增幅, 有9个在两位数之下。这虽是转型升级的阵痛, 但也是行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二是产品价格指数仍在低位。受需求不足的影响, 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到2014年12月机械产品累计价格指数已连续35个月低于100%。三是应收账款持续增加, 企业资金更加紧张。由于国内承兑汇票的泛滥和三角债的蔓延使部分行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紧张状况加剧。2014年应收账款持续高位并逐月增加, 到年底已高达2822.19亿元。

(三) 当前面临的形势

1、从国际上看, 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我国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步伐加快。在新一轮发展中, 美、英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如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英国发布了《工业2050战略》等。发达国家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 并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 而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 是制造业的升级和以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 其目的是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二是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印度推出了“印度制造”战略, 宣布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 并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 简化审批程序, 意图利用本国的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 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 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英国提出制造业数字化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德国提出“工业4.0”, 其目的都是在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前夜,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 重塑制造业竞争力;通过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虚拟制造信息技术与实体制造技术融合, 实现智能制造。

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在未来一个时期, 围绕市场、技术、资本、产业转移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国际贸易摩擦频发,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这都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变。同时,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 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协同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演进,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也为加快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临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发展形势,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但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是国内宏观环境向好。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创业创新等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相继出台, 更加宽松公平、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

二是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具备了独特的国际比较优势, 产品门类齐全, 加工制造能力巨大, 并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今年国家一批新重大项目的启动和加快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 必将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三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成为全社会共识, 马上出台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将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年内开工建设的济青高铁、菏泽至日照城际铁路和济青高速扩容等项目和石济铁路客运专线、青连铁路大莱龙铁路改造等8条在建项目, 也为我省机械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总之, 我们既要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和困难问题, 又要看到宏观政策环境带来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 努力做到对形势动态把得准, 对问题不足理得透, 对前景方向看得清。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信心, 迎接挑战。

二、2015年行业重点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为“十三五”起步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经信工作会议、中机联四届二次会员大会精神, 科学认识新常态下机械工业新特征, 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 继续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全力做好行业10项重点工作, 促进全省机械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产销增长10%左右, 利润增长与产销同步, 出口增长8%左右。

(一)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全力稳增长

去年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都结合我省, 特别是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实际, 对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 实现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王瑞祥会长在中机联四届二次会员大会上结合全国机械工业发展情况, 对新常态下机械工业主要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 贯彻落实好上级一系列会议精神, 对于指导今年的行业工作意义重大。

1、要科学认识新常态的表现形式。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为, 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 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这种新常态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趋势性变化, 同时也是引领行业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2、要理性看待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从增长速度看, 全国机械工业已由“十五”、“十一五”期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变为目前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山东机械工业已由“十五”、“十一五”期间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变为目前13%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行业运行进入中高速增长期, 同时, 市场需求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也面临新的课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是我们思考谋划行业和企业发展不能偏离的大原则大逻辑, 要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 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 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科学判断上来。

3、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的调整换挡, 全力稳增长。新常态给我们的普遍感受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 给行业的直接感受是机械工业各子行业之间、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化正在加剧。我们要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这种变化, 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 做好调查研究,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困难行业和企业, 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摸清真实情况, 把握动态, 同时针对新常态下行业的市场需求、存在现实问题等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对策和工作建议。今年, 协会将在继续扩大网上直报企业范围的基础上, 建立各子行业排头兵企业动态管理大数据库, 以加强对全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 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稳增长措施的决策依据。

(二) 继续实施创新驱动,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去年, 我们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助推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行业工作总要求, 突出强化了“三个创新”, “三个突破”。在坚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 今年, 我们将按照新常态下出现的新特点新要求, 赋予新的行业指导工作新内容。

1、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新常态下,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在新的发展时期, 全行业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实现由“跟随模仿”到“赶超跨越”的转变, 努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创新驱动”转变。要持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力争在培养创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协同创新、扩大覆盖面等方面有新的进步。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基础制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努力提高标准化水平。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实施协同创新, 建立创新联盟, 搭建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能力。加强行业人才智力支撑, 加快培养和引进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 充分发挥机械教育集团的作用, 加强校企联合, 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2、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中机联会议上指出, 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挡, 本质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能否实现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和发展模式转型,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势下, 要坚持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从国家层面上, 要通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政策措施、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五条措施, 助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今年, 我省机械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是:按照“一行业一对策”的工作思路, 全面落实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努力把转型升级对接到项目、企业和具体措施上。围绕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加强与财税、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的衔接配合, 深入落实省经信委确定的2015年技术改造导向计划, 加快凝练实施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广泛开展行业对标挖潜专项行动, 指导帮助企业收集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 对照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 加快缩小与标杆企业的差距。要大力推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通过总结典型经验、查找差距、加强咨询和推广服务等渠道, 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升。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进展和成效, 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做好节能环保产业及产品推广等相关工作, 做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积极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信息, 创造条件。

(三)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我国的两化融合与德国的工业4.0是世界上两个制造业大国提出的具有可比性的两大战略, 都是一脉相通的, 两化融合是中国版的工业4.0, 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转型升级。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 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 使装备成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一部分;在经营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纵向和横向的集成, 实现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 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在生产制造方面实现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提高生产的柔性, 提高资源的利用。向物联网、智慧企业、智慧产业迈进。工信部苗圩部长指出, “德国工业4.0战略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 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协会专门成立了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两化融合推进中心。中心将按照省经信委的工作部署, 深入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工作任务, 着力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机械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服务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机械行业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的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组织力量联合攻关, 解决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开展企业信息化技术诊断、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为企业 (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提供信息化总体方案的制定, 并指导实施;组织全行业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 构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协作平台。

(四) 持续推进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

要主动对标国家和政府部门新一轮的工作任务, 依托高端制造等专项行动部署, 针对重大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基础装备、军工装备等国家重大专项, 调整着力点, 确定目标方向, 整合资源, 协同研发, 力争取得关键领域的实质性突破。要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零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应用, 夯实产业基础;要着眼于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配套协调发展为重点, 瞄准替代进口的基础技术及产品, 集中力量进行攻关, 实现重点突破。

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已被赋予新的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企业管理创新, 已经在降低企业成本、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改善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行业内广大企业, 在建立并切实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 一定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突破。要大力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信用评价与品牌推进战略, 促进机械产品质量品牌不断上水平。

(五) 全力做好行业10项重点工作

1、加强调查研究, 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提高经济运行分析水平。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困难行业和企业, 要进行深入调研, 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和信息沟通, 适时提出引导性的思路意见。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分析,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 提出建议,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统计工作, 特别是要继续扩大行业重点企业直报统计范围, 也希望各相关企业予以支持和配合, 以利于建立快捷的行业统计样本数据库, 为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提供支持。

2、组织开展全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全省机械行业“金蓝领”培训工作, 举办全省机械行业基层管理人员 (车间主任、班组长) 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班, 为行业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开拓视野、展示才能的平台, 在全行业营造重视职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引导广大职工提高钻研技能、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3、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工作, 培育区域、行业和企业品牌。积极参与做好山东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组织推荐我省企业参加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质量效益先进企业、用户满意产品、全国机械工业杰出质量人评选工作;组织开展2015年全省“质量月”活动;承接省质监局有关地方性强制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继续组织做好山东省机械制造业基地的考察认定, 引导相关工业项目向制造业基地集中,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业集聚度, 发挥经济集约效应, 打造区域品牌。

4、组织开展机械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示范工程、信用等级评价等工作, 向中机企协推荐“现代化管理企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信用等级企业”等行业典型, 不断提升行业企业管理水平。

5、适时组织召开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工作、科技与信息化、宣传工作等相关专业会议。做好山东省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山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等专业协会的换届工作。

6、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充分总结“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 统筹考虑机械工业新常态的特点和趋势, 瞄准先进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针对行业的主要矛盾和亟需突破的问题, 编制好我省机械工业“十三五”规划。规划要集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途径, 使之成为今后五年行业工作引导性的发展蓝图。

7、组织好“2015第十届中国 (山东) 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今年恰逢山东装备博览会10周年, 组委会在认真听取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已经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安排, 争取在招展方式、服务水平、组织用户和经销商到会采购及业务洽谈等方面都将有新的提升和突破。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网上平台建设正在进行, 建好后, 还要认真做好有关企业的网上展示工作, 让装备博览会在线上线下同放异彩。

8、认真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工作任务, 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和管理体系贯标实施工作, 把两化融合工作真正推向深入。

9、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瞄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扎实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产能转移。推动企业探索创新“借船出海”、“联合出海”等商业新模式, 加强行业间的协同合作, 为企业引资引技引智牵线搭桥、开展咨询。组织行业内有关单位赴欧洲、东盟等区域开展项目洽谈、技术合作、对标学习等相关工作;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际性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开拓海外市场空间。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提纲 篇4

省经委巡视员

刘送保 2008年10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比较明显,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这两天听了各市州、各行办及部分重点企业的发言以后,我感触很深,同时也很受鼓舞。今年我省工业经济在面临年初冰冻灾害及主要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的不利形势下,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这里,我代表省经委,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所有经济运行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大家辛苦了!下面,我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及下阶段工作重点,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今年来全省工业经济在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先后遭遇了历史罕见冰冻灾害及煤电油运等主要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的持续影响,加之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偏紧,经济运行形势一度严峻。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工交战线不畏艰难、沉着应对,我省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形势比预期的要好,但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均低于去

— 1 — 年同期水平。

一是工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9月,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60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小幅波动。年初冰冻灾害以后,工业经济自3月份开始加速增长,5月份达到单月最高增速22.6%,此后受电力供应紧张、重点行业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单月生产增速开始放缓。6月较5月回落0.4个百分点;7月较6月回落0.7个百分点;8月较7月再回落0.5个百分点。9月份增速略有加快,当月增速达到21.5%,但仍低于去年同期5.0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截至8月底,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889户,比1-6月增加293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478户。非公经济态势良好。据调度,1-9月,全省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30.8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205.5亿元,同比增长17.8%。

二是企业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经济效益同比大幅回落。今年以来,受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增加。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8.94亿元,同比增长32.9%,而主营业务成本达5426.87亿元,同比增长34.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1.8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继续减少,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收益15.61亿元,同比下降30.3%。企业利润大幅下滑。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35.62亿元,同比减少14.8%,较去年同期回落101.9个百分点。

— 2 — 三是工业投资继续稳定增长,但工业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8月,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053.7亿元,同比增长38.1%,分别比全国、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10.7个和10.3个百分点。全省技术改造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调度,1-9月,全省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009.8亿元,同比增长47.1%,前三季度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7%,比上年同期完成进度加快19.4个百分点。工业出口增幅回落。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359.39亿元,同比增长24.4%,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

四是大部分市州实现增长,但部分市州增速出现较大回落。1-9月,全省14个市州除郴州市以外,其余13个市州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但有12个市州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其中,自治州、株洲、邵阳、娄底、衡阳、张家界增速回落幅度在5.0个百分点以上。自治州前三季度仅增长6.3%,较去年同期回落28.6个百分点;郴州市前三季度生产同比下降2.68%,较去年同期回落18.8个百分点。

五是主要生产要素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前三季度,因年初冰灾、骨干水库来水偏少等因素影响,我省煤、电供应出现持续紧张,全省先后3次被迫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助下,通过多策并举、调煤保电,基本保证了迎峰度夏电力需求。目前,我省电煤库存达到272万吨,比7月份多存180多万吨。油、气供应和运输局部时段偏紧,但总

— 3 — 体保障平衡。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加之国家对地震灾区和京津唐地区的重点保障,我省成品油和天然气调运出现一定时段紧张局面。进入三季度后,铁路运输得到缓解,企业运输需求特别是电煤运输得到较好满足,1-9月,全省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4313.5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虽然前三个季度我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逊色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应该特别强调的是,今年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在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中取得的,是广大经济运行战线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慰问。

二、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着较多不利因素。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放缓的态势已经日渐明显,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正在向全球扩散。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逐渐放缓。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9月2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 “全球成长的风险”讨论会上预测,我国经济增速将由一季度的10.6%、二季度的10.1%放缓至9%-9.5%左右。未来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1-8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

— 4 — 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3%。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1-8月份累计分别上涨8.2%和12.2%。工业企业普遍感到成本上升较快,企业增效压力加大,生产积极性下降。

二是主要市场拉动作用下降。突出表现在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与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9.1%,为近年以来最低增幅。房地产行业的降温对建材、冶金、机械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下降。与此同时,前些年投资过快增长的钢铁、汽车、铁合金、水泥等产业产能过剩愈加明显。此外,奥运经济的回落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疲软,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也将逐步体现。

三是能源供应紧张情况加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日益加剧,加之国际石油资源控制,全国性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屡屡出现。今年由于国内煤炭产量下降,全国性“电荒”随之出现。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节能减排,但大成效暂时并未体现,能源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软肋”,短期内很难得到完全解决。

四是资金和土地紧缩压力较大。近两年,国家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变,采取了严把土地与资金“闸门”的政策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为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制约,特别是对像我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市的制约效应更加明显。

— 5 — 从当前我省工业经济自身运行情况来看,也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业发展速度不快,企业增效形势堪忧。从前三季度运行态势来看,虽然我省工业经济延续了自冰冻灾害以来的逐步回暖态势,但累计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而且运行质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在全国排第15位,比上年同期后退5位,在中部六省列倒数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累计实现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14.8%,减幅较1-6月扩大6.7个百分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总体在放缓,我省重点行业的盈利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电力、石油行业大幅亏损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要顺利实现年初确定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0%”的目标,形势相当严峻。

但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当前国家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变化,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不变。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在密集调研的基础上,将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突出位置。国家也随之出台了相对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调整了出口退税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我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二是调整了金融信贷政策。央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性银行调增10%。同时,央行在9月份还连

— 6 — 续两次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推动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对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来看,虽然未来国际国内形势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但应该看到,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国家正在为稳定国家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国内经济总体形势依然良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省工业经济仍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工业经济形势仍将朝着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切实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工业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今年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非常重要的一年,全面、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责任重大,意义非凡。下阶段,大家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勇于应对挑战。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大灾之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摆到突出位置,努力协调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与问题,确保全省工业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 7 —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增加值增长15%,力争达到1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力争达到20%”的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下阶段经济运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确保做到全年总体目标不变、任务不减。二是要狠抓责任分解与落实。四季度是工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四季度工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下阶段,各市州要按照我们下达的四季度工业生产任务分解表,加强工业生产目标衔接,切实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前阶段工业增速较慢的市州,要力争提速发展;发展势头较好的市州要努力将良好态势保持好,力争为全省工业增长多做贡献。三是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与服务。要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努力协调好重点企业生产要素的供应,切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确保重点企业正常生产不受影响。

(二)进一步强化综合协调与服务,确保主要生产要素平稳供应不受影响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电煤的组织与调运。我省即将进入枯水季节,煤电运行时段性、季节性供应紧张可能会再次出现。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督促落实调煤保电任务,确保省内电煤供应。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市州要充分调动企业节电积极性,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要切实做好四季度特别是线路冰改期间的有序用电和应急准备工作,保障四季度居民生活用电和工农业正常生产用电不受影响。三是要进一步抓好铁路运力协调。要

— 8 — 突出抓好年底重点物资特别是电煤运输协调。要针对当前铁路货源不足问题,协调各大型企业加大能源、原材料的调入力度,为冬季生产做好储备。四是积极为明年生产要素供应做准备。要切实加强对明年能源及运力情况的预测与分析,积极为2009年煤炭订货、发电计划等工作做准备,确保2009年要素供应协调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扶持,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加强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下阶段,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序开展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各市州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铅锌冶炼行业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7】2881号)的要求,积极组织本地相关企业开展铅锌冶炼行业准入申报,确保铅锌冶炼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要进一步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各市州要重点抓好煤炭、水泥、纺织、造纸及有色冶炼等产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同时,切实遏制高能耗、高排放和落后产能行业的盲目发展态势。三是要进一步扶持壮大优势产业。要重点抓好对省内配套额较高的汽车、工程机械企业的奖励工作。前阶段,在各市州的配合下,我们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一批新增配套额比较大的汽车和工程机械整车企业,准备予以奖励。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下阶段,各市州要积极加强对受奖企业的跟踪与调度,促进受奖企业进一步扩大省内配套,提高本省配套率。同时,要积极为即将举办的整车(主

— 9 — 机)企业与配套企业的交流对接活动做准备,推进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全面对接。

(四)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系统,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监测与分析水平

通过前段的共同努力,我委“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和“重点企业数据报送系统”目前已经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从前段运行情况来看,两个运行调度系统较好的发挥了其功用,为我们及时调度掌握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分析预测未来经济走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保障。但在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上,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阶段,各市州、各行办以及重点企业在系统的运用上,要重点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确保上报材料的时效性。我们建立两个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捷、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如果相关材料不能按时报送,不仅会影响系统完整报表的生成,更会对有关领导及部门掌握动态、科学决策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希望各单位以后上报材料时,务必严格按照我们有关通知的要求,确保材料上报的时效性。二要确保上报材料的完整性。从前阶段上报材料的情况看,上报材料均不同程度存在相关项目漏报、缺报现象,这使得我们系统最后生成的完整报表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特别是部分市州、行业甚至就是报几个数字,文字分析材料的质量严重欠缺,部分市州、行业甚至连简单的分析材料都没有,这让我们在分析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时,显得素材缺乏。希望各单位在上报材料时切实

— 10 — 注意其完整性,我们也将根据上报的情况严格考核打分。三要确保数字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不同报表计量单位的标准,对于“万元”、“千元”这样的计量单位一定要看清楚,看仔细,切实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希望各市州分管经济运行工作的负责同志,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认识,在各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

(五)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

近期,国内重特大事故不时发生,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四季度历来是工业生产的高峰期,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做好这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下阶段,各地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抓实抓好。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各市州要积极督促有关重点企业要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企业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开展好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与隐患排查。各市州经委、行办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及同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本市州、本行业的监管力量,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要

— 11 — 积极组织开展系统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促进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

(六)着眼大局,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狠抓节能减排,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并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调度分析,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强化企业节能管理。要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建立和完善节能项目库,充分发挥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围绕推进工业燃煤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工业余热余压利用、星级酒店空调节能和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筛选一批节能项目按节能量实行奖励。

二是要加强重点投入,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后劲。要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抓好规划过百亿元企业项目的直接调度,加强协调服务,努力帮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达产达效。要进一步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围绕50个省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要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抓好创业催生工作,推动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小巨人”计划企业搞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规模壮大和素质提升,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三是要谋划长远,积极为明年的经济运行工作做准备。2009年将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新型工业

— 12 — 化进程深入推进的一年。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里,各市州、行办一方面要切实组织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工业生产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着手做好明年工业生产预测工作,努力为实现明年工业经济的“开门红”做准备。大家也一定要多想想明年经济运行工作的思路,要把明年经济运行工作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想足、想透,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明年经济运行预期调控目标。

同志们,全面、扎实做好当前经济运行工作,确保全年工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大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无畏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为推进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5

副市长

张康明

(2010年10月26日)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三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是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措施,安排部署四季度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

前面,市统计局兴平同志通报分析了前三季度工业运行、工业节能降耗情况,市经委通报了1—9月全市重点企业运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和企业进规情况,旺苍县、朝天区、广元经济开发区作了交流发言,庆润同志就几个具体问题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准确把握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的特点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快速增长。1-9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比一季度提升6位,比二季度提升5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5%,增速比全省高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比一季度提升10位,比二季度提升6位,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发展势头,这得益于海螺水泥、长虹科技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投产的拉动。二是总量提升。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基本达到目标进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4.2亿元,比去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61.39亿元还多;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4.65亿元,和去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76亿元基本持平,四季度实现的就是在去年基础上的增量了。三是效益提高。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9.11%,比去年提升29.9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2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02亿元,增长48.33%,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达到7.73亿元和13.7亿元,分别增长60.16%和46.71%,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四是后劲增强。共实施工业项目335个,其中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75个,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总投资82.45亿元,同比增长32.59%,增速排全省第六位;完成技改投资52.26亿元,同比增长33.79%,增速排全省第十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8.43亿元,同比增长53.81%,开发面积达到15.8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52.43%。单晶硅、泡沫铝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即可形成产能,必将拉动明年工业快速增长。五是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实现。近来我们在这方面采取的工作措施已见到成效,9月份全市能耗总量明显下降。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全年工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就能够完成。

二、高度重视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前三季度全市工业运行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进度与预期有差距,县区发展不平衡。从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看,前三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少于预期目标76到77亿元,欠点进度。从县区来看,朝天区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目标,但广元经济开发区、剑阁县、苍溪县欠目标进度。二是横向比较利润不理想,县区之间不平衡。从全省来比较,我市工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不高,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低于增加值所占的比重,总额比甘孜、阿坝还低;成本费用利润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个多百分点,不及雅安的50%。市内各县区发展也不平衡,旺苍县增加值是利州区的2.81倍,而利润总额仅为利州区的47.33%;剑阁县、青川县利润占收入的比例不到1.5%;开发区、剑阁县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影响地区总体效益提升。三是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横向比较靠后。我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资产负债率高,利润总额少,对提高工业效益综合指数影响很大。目前该项指标在全省各市州处于倒数第三的位置。市经委要组织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四是部分指标衔接不好。开发区的产销率很低,收入与产值相差13亿元,很不正常,要认真查找原因,尽快解决。五是农产品加工板块增速偏低。前9个月农产品加工板块产值仅增长24%,增加值仅增长18%。这个板块占全市工业近四分之一,与全市工业产值增速水平相差近30个百分点,与全市整个工业发展形势很不吻合。市经委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六是工业园区成为制约工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各地普遍存在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的问题,有了项目不能入园,加快园区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紧迫。

三、关于广元工业形势分析及研判(略)

四、切实抓好四季度工业经济各项工作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6

(2015年4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在南康召开全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推进现场会,目的是组织大家现场学习交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动员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推动全省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抓手,不断迈出发展升级新步伐。上午,大家参观学习了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全产业链的发展经验。下午的会上,对上台阶工业产业集群进行了集中授牌,5个地方作了典型发言。刚才,心社省长就推进全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大家对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都感到有启示、有教育、有收获、有帮助。我也有四点感受:一是抓住关键环节。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比较好的路子,主要是抓住了三个关键,即下力气培育和壮大家具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家具生产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经营体系与时俱进。二是注重科技创新。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如果不转型升级就必然成为落后产能。虽然南康家具产业是传统产业,但是他们善于运用新技术,通过设立喷涂中心、烘干中心等提升了生产方式,改变了过去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排放、增加了效益,获得了多赢的效果。还有南康家具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马上就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给我的启示是,无论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还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定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实践,形成生产力。南康提出要把“南康制造”变成“南康创造”,全省产业集群都应该有这个目标、有这个气魄。三是敢于创造条件。南康家具产业同义乌小商品市场类似,都是无中生有。过去南康并没有这方面的雄厚基础,地理位置上也没有优势。但是20多年来,他们一届接着一届、一任接着一任,通过不断的努力,占据了家具产业领先位置,抓住了发展先机。我感到,发展一个产业集群需要一定条件,但最主要的是主观努力。四是始终真抓实干。我1月份来的时候,南康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型,有些还在建设中。这次来,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成型,而且运行模式基本成熟。短短3个月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让我感触很深,南康的同志做到了敢想、会干、能成事。首先是敢想。一般情况下,在内陆地区设立进境木材口岸是很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南康打好苏区牌,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把这个难事办成了。其次会干,以最快的速度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用三个月时间建成了口岸平台;第一次在家具行业运用中科院纳米喷涂技术;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国第五个、中部唯

一、全国第一个落户县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商贸物流城也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的。这种速度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干劲,最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产业集群确实需要长时间去培育壮大,但是也要只争朝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去年3月,全省规划了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在这个基础上又选择了20个工业重点产业示范集群,同时还规划了75个农业重点产业集群,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16个现代物流重点产业集群。一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98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由2013年的24.9%提高到29.8%,达到全省工业总量的近1/3。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增加到35个,接近集群总数的六成。其中,超200亿元产业集群11个,南康家具、新余钢铁2个产业集群突破600亿元。二是集聚效应显现。产业链条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延伸,相关 1 企业围绕产业链条逐步集聚。2014年,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新增企业1779户,集聚相关企业11866户;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239家,集聚各类服务机构517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3个。这反映出,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三是带动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的裂变扩张,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力。2014年,工业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同比增长24.3%和36.3%,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分别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2.5和22.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6%和50.9%。新增就业人口7.5万人,带动社会就业105.7万人,贡献了工业园区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可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对江西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工业战线同志们苦干实干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我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还处于企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无论是产业集群总量还是单个体量都还偏小,全省没有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最低的只有20亿元;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联系不紧密,具有核心专利的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不多;产业链条不长,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全国性、区域性专业市场不多,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加快我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这里,我就贯彻落实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提升我省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升级,讲三点意见。

第一,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推进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动力

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发展升级,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工业升级,工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就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94个工业园区为主阵地的工业经济迅速扩张,为全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工业产业经过一段时期快速发展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出现增速持续减缓迹象,对工业增长起关键作用的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逐渐减弱。这意味着我省工业发展发生了趋势性变化,面临既要保持工业良好发展势头、又要不断提升发展层次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在新常态下,工业发展已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不能再走过去单一化、粗放式的道路,必须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经济新常态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一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现在有的同志只关注第一个特征,对第二个特征关注不够。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以产业集群发展为支撑,下力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首先,发展升级要求深入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发展升级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包括产业升级、开放升级、创新升级、区域升级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与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升级都离不开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比如产业升级,省委反复强调,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工业产业升级。全省规划了工业、农业、旅游、现代物流四个方面186个重点产业集群,其中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数量占1/3,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则分别超过集群总量的2/

3、3/4,对促进全省产业升 2 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如开放升级,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所在工业园区去年开工投产投资过亿元项目663个、吸引省外投资3633.5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园区总量的63.9%、75%。可以说,开放的程度决定产业项目集聚的速度,产业项目集聚的速度又影响开放的程度。又如创新升级,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每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平均集聚相关企业184家,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力。再如区域升级,全省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有40个集中在南昌、九江、宜春、吉安和赣州等市,产业集群的分布与区域发展实力大体相当。可见,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其次,小康提速要求深入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五年决战全面同步小康”,发展是根本支撑。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壮大经济实力,才有条件更好地改善民生,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多致富机会。从我省来说,虽然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工业发展不足是一个软肋。加快发展首先就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产业集群。实践证明,工业产业集群最具爆发力和含金量,有时

一、两个大项目的上马,就可以使一个地方的经济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九江市依托九江石化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在浔阳区、彭泽县规划建设1000亿元产值石化产业园,集聚吸引了九江石化、齐鑫化工等20多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不仅直接提升了一县一区投资环境和经济实力,也为九江工业突破1万亿元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产业集群上带一产,下促三产,产业链最长,最具拉动力,也是富民就业的重要途径。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拥有7000多家企业,直接带动15个配套产业集聚,解决了30多万人员就业,成为南康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成功实践。

其三,绿色崛起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书记要求我们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去年11月,国家批准我省为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省份。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绿色崛起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更要实践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屡屡出现。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生产方式问题。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重塑工业增长动力,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真正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投入、最低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发展升级之要、小康提速之基、绿色崛起之需,是推进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举措,以做大规模、增强实力为目标,以优化结构、集聚发展为路径,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动力,不断推动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第二,牢牢把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环节

产业集群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企业扎堆,而是相关企业、服务机构围绕产业链条在特定区域集聚形成的经济载体。它是一个立体的产业生态系统,由“点、线、面、体”四个环节构成。“点”就是龙头企业,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主导力量;“线”就是产业链条,是连接产业集群的核心纽带;“面”就是工业园区,是承载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体”就是市场体系,是壮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推进我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这四个关键环节,坚 3 持“抓点、连线、扩面、健体”,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效果。

一要“抓点”。就是做强龙头企业。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的带动。这个龙头企业,不仅是看规模,关键要看带动能力,看产业影响力,看市场话语权,必须是技术、品牌、质量、管理“四提升”的领头羊。可以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中之重。小蓝经开区依托龙头企业江铃,按照“整车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车”的思路,以江铃30万辆整车基地投产为引爆点,先后上马江铃股份、江铃控股等6个整车项目,集聚129个零部件项目,成为江西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齐全、最集中的区域。南昌高新区依托龙头企业洪都集团,以全系列教练机专业制造和大飞机配套为主,大力发展航空产业,K8飞机出口占全球中高级教练机市场份额的70%,并且成为C919前机身、中后机身的唯一供应商,提升了行业地位和发展起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靠引、二靠育。“引”就是招大引强,瞄准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旗舰型企业,紧紧扭住不放,以真诚感动人,以发展前景吸引人,想方设法引进来,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共青城引进的汉能薄膜光伏产业,就可以带动很多下游产业发展。“育”就是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瞄准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优势企业,采取超常规的措施进行扶持,推动优势资源向其集中,促进裂变式的扩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迅速打造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

二要“连线”。就是提升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不是同类企业的简单聚合,而应是纵向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关联性企业的有序链接。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以家具加工制造为引领,强化合理分工、细分市场、完善配套,形成了3000多家成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配套工厂和1000多家辅料工厂的产业规模,带动了油漆化工、五金配件、木工机械、包装印刷等15个配套行业发展。各地要学习南康经验,围绕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哪里缺失就补哪里,哪里薄弱就加强哪里,使产业链条更完善、功能更齐备。在产业内部,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供销关系为纽带,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鼓励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网络,形成企业信息互通、创新互促、产品互补、制造协同的集群优势,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发展格局。在产业之间,围绕产业链关键产品、环节和项目,加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加强省内外产业集群合作对接,催生建立一批延链、补链、壮链的大型产业项目和配套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南康家具产业链条一开始也不是完整的,他们抓住薄弱环节,补原料供应链,补生产加工链,补物流服务链,形成九大公共服务平台,进而促使整个产业集群迅速发展。

三要“扩面”。就是做强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也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市县已有工业园区94个,其中15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21个重点省级工业园区,集聚企业近万家,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绝大多数集中在工业园区和县域之内。要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园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统筹推进。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每个园区确定1—2个主导产业,实施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要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强化效益导向,鼓励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建立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推动由“用地”为主向“用房”为主转变,提高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配套力。南康采取按揭模式建设标准厂房,吸引企业进入,一举多得,值得学习。要深化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园区“二次创业”,向发达地区学习,实施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推进管理标准化、服务企业化和去行政化,不断激活园区发展活力。

四要“健体”。就是健全市场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推手。浙江、广东等地经验说明,促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一大亮点就是产业与市场紧密相连,家具市场面积位居全国第四,产品销售网点6000多家,开设家具专卖店4800多家,而且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内外贸一体化、“买全球”与“卖全球”同步推进。要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着力建设专业性强、功能完备、交易活跃的特色市场,重点培育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中心,推动“生产+销售”、“产品+市场”、“制造+流通”的融合发展,努力形成以产业建市场、以市场兴产业的良好格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电子商务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在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电商产业园,培育一批超百亿元规模的电商平台,促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融合。同时,积极开辟专业性会展,培育具有产业集群特色的会展品牌。

第三,为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做“明白人”,明白主要做什么、怎么做,绝不能认为仅仅是批个地、招个商那么简单,而是要把重点放到明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强服务、优化环境上来。

一是要完善服务平台。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是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思路,加强信息、技术、金融、中介、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生活配套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平台建设。南康的9大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家具产业集群加速发展。要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多层次担保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企业上市平台,促进多元共赢的资本集聚。要加快物流平台建设,整合各方物流资源,建立区域性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机制。要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提升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信息等实际问题。这次会议之后,各地以及各园区的负责同志,特别是承担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重任的同志,要召集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讨论研究,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要提供创新支撑。创新是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把创新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省级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建立创新基地,优先设立省级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要加强产学研用对接,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突破关键领域、重要环节,抢占细分市场技术领域制高点。要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围绕核心技术持续研发攻关,力争每个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有核心专利权的拳头产品。要完善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加快创建一批“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创建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环境,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是要优化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环境好,就会形成“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如果环境差或社会风气不正,不仅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本地投资者也会“离家出走”。要结合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切实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在优化环境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强法治江西建设,5 着力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贯穿于服务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努力打造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能更高的江西环境品牌。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见效。今天发言的5个地方,十几年如一日扭住主导产业不放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和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效应。反观我省有的地方,由于政绩观的偏差,朝令夕改,换一任领导就换一个产业,至今也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保持发展定力,谋实事、重实干、求实效,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工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刚才,心社同志简要通报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了下一步经济工作。总的来看,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尤其是GDP增长8.8%,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在全国经济继续下行的大环境下,我们保持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临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不振、财政金融风险增多等困难。全省上下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铆住重点、精准发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千方百计稳增长,积极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确保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 也是我省散装水泥扎实推进的关键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省工信委的直接领导下, 全行业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 以全省“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为主线, 以服务“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宗旨, 以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为手段,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 全省散装水泥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发展基础愈加坚实, 发展模式更加优化, 实现了“十二五”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开门红。

一是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自2010年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供应量双双突破千万吨和千万立方米大关后, 2011年各项指标再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中:散装水泥供应量1750.44万吨, 比上年增加386.88万吨, 增长28.37%;水泥散装率达到41.54%, 比上年增长2.66个百分点;实现预拌混凝土供应2512.49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40%;预拌砂浆42万吨, 比上年增加28万吨, 增长2倍。

2011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 分别为834.2万吨、230万吨、149万吨。

2011年全省水泥散装率排名前三位的是:大庆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 分别为81.16%、77.09%、66.49%。

2011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长最快的前三位是:哈尔滨市、大庆市、黑河市, 分别提高了208万吨、78万吨、47万吨。

2011年全省水泥散装率增长最快的前三位是:七台河市、大兴安岭行署、伊春市, 分别为67%、43%、31.6%。

值得说明的是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摆脱了水泥工业兼并重组对原有散装水泥供应渠道的冲击, 实现了散装水泥恢复性增长, 扭转了“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零供应的尴尬局面。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填补大兴安岭、七台河地区散装水泥供应空白的规划目标。

二是成功召开和举办了《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宣贯会议、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十二五”是加快我省散装水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做好“十二五”散装水泥发展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条例》, 省政府又一次召开了全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宣贯会议)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孙珅同志代表全省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总结了“十一五”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工作, 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发展重点工作。时任副省长徐广国出席会议并代表省政府作重要讲话。2011年9月21日~22日, 商务部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暨推广预拌砂浆现场会。这既是对我省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的肯定, 也为我省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商务部、国家住建部、国家工信部、铁道部和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及散装水泥办公室, 省会城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同志约150位代表参加会议。在这两个会议期间, 哈尔滨市散办组织开展了预拌砂浆机械化施工的演示。《条例》宣贯会议和全国散装水泥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和举办, 对扩大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社会影响力意义重大, 对我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更好更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是开展了“十一五”散装水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工作。为总结经验, 鼓励先进, 树立典型, 推动全省“十二五”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和进一步贯彻落实省领导和省工信委孙珅主任在《全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精神, 省工信委对“十一五”期间, 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省工信委方安儒副主任和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等领导到会并讲话。这次活动的开展, 既表彰了先进, 激发广大散装水泥工作者的热情, 同时体现了省政府对发展散装水泥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四是开展全省散装水泥大检查工作。一部法规的立法目的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执行。立法上的每一次进步, 都是对执法者的一次全新的挑战。为进一步落实《条例》, 促进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 自2011年10月11日起,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散装水泥综合大检查工作。通过开展全省散装水泥综合性大检查, 总结经验, 查找问题, 督促改进, 规范发展。

五是认真履行职责, 促进散装水泥发展。一年来, 全省各级散办充分发挥《条例》作用, 积极履行职责, 强化机制、制度和组织保障, 为全省散装水泥取得开门红, 发挥了作用。

———2011年省散办移送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90件, 标的额900万元。下达行政督办件22件, 协助牡丹江、绥化、伊春、鹤岗、大兴安岭等强制执行案件109件, 标的额214余万元。

———哈尔滨市全年实现散装水泥供应835万吨, 占全省散装水泥总量的50%以上;预拌混凝土供应1890万立方米, 占全省预拌混凝土总量的70%以上;干混砂浆42万吨, 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另外, 哈尔滨市散办在行业管理、城建重点工程材料供应、预拌混凝土行业信用评价、GPS智能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齐齐哈尔市散办在政策完善和组织保障工作中成绩显著。2011年初即完成了市政府令的修订, 目前已上报市政府法制办;编制了《齐齐哈尔市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 以散装水泥领导小组名义发文, 督办县级散装水泥机构设置, 并建议统一归口管理。齐齐哈尔市散办经常性开展宣传的做法值得同行们学习, 仅2011年在专业媒体刊发文章10多篇;在本系统网站发布宣传信息180篇;办工作简报19期;向有关部门赠阅报刊、杂志和工作简报共计4千余份。

———牡丹江市散办连续两年从省外聘请专家, 积极组织本地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专用车辆驾驶人员进行培训,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预拌混凝土产品合格率和泵送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散装水泥办公室是《条例》发布实施后才成立的行业散装水泥组织机构, 尽管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 但他们发扬北大荒精神, 从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学起, 抓培训、抓征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另外, 大庆市散办完成了本地区县级组织机构建设, 为今后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佳木斯市散办强化了预拌混凝土建站工作, 在做好城市预拌混凝土“禁现”工作的同时, 县级预拌混凝土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绥化市成立了散装水泥协会, 拓宽了本地区散装水泥发展渠道。黑河市、鸡西市及密山市散装率增长非常快, 对拉动全省散装率增长意义重大。鹤岗市散办在为重点工程服务方面成绩斐然, 为确保重点工程按时完工, 跨地区协调优质散装水泥服务重点工程项目, 受到政府表彰。双鸭山市散办在协调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工作中有突破, 在保证经费支出的同时, 稳定了队伍。七台河市注重内部管理, 引进了管理人才, 强化全员培训, 改善办公环境, 促进了工作开展。伊春市积极开展散装水泥监督检查工作, 由散办挑头, 法制、安监配合, 对违反散装水泥案件,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绝不手软。大兴安岭行署十分重视推散工作, 副专员亲自出面协调引进预拌混凝土项目。

在全省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散装水泥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 散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地市散装率下滑明显;专项资金征收率较低, 导致投资乏力, 对散装水泥发展的拉动效果不够明显;预拌砂浆“禁现”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干混砂浆普及工作有待加强;农村推散措施需要进一步提高, 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建设主体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限, 也有政策方面因素导致, 如果全省散装水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核拨, 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当然,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认清散装水泥发展新形势, 正确把握散装水泥发展新趋势

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复杂的发展周期, 前几年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拉动了包括水泥在内的原材料消耗的增长, 为散装水泥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 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回落以及我省重大基础性工程的陆续完工, 今后几年水泥消费会逐步恢复理性增长, 这给“十二五”我省散装水泥发展增添了一定的变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发展新形势, 适应散装水泥发展的新变化, 把握散装水泥发展新趋势,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办法、措施。

第一, 加强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为加快发展提供保障。加强行业基层组织建设, 对于加快我省散装水泥发展至关重要, 是落实《条例》相关规定的具体措施。只有建立健全全省散装水泥组织机构, 才能保证散装水泥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在这项工作中走在了市地前列, 完善了组织机构建设,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 机构健全了, 事业有抓手。有些市地受专项资金所困, 对县级散办设置积极性不高, 导致监管不到位, 工作有漏洞。有个别地区县级专项资金长期没人收, 究其原因就是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造成的。所以, 我们要加快散装水泥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加快形成散装水泥工作的三级管理。

第二, 加快职能转变, 逐步加大行政管理力度。长期以来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偏重专项资金征收, 轻视行政管理, 这个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我省散装水泥工作的大问题。从今年起, 各级散办要转变职能, 重点解决市场管理缺位、管理机制不适应散装水泥市场建设问题。一方面要对行业管理方式进行创新, 发挥市级散装水泥管理部门承上启下的作用。市级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由过去的一线推散, 向规划、监督、考核和指导转变。要做好管理目标的分解和考核, 把行业管理更目标化、更具体和责任化。另一方面县散办要加强配合, 主动汇报工作, 征求意见, 按照上贯下通、逐级管理的目标责任开展工作。

市、县散办要加强相互配合, 积极开展联合检查, 联合执法工作, 强化行政监督检查带动行政征收工作开展, 统筹安排年度监督检查方案, 创新行政执法模式, 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第三, 加快农村散装水泥发展, 提高农村应用水平。我省是农业大省, 近几年农村、农业和农民水泥需求有较大增长, 特别是小城镇建设, 泥草房改造, 新农村建设等, 散装水泥发展空间很大, 做好农村推散工作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 工作重点, 工作着眼点要向农村转移。有些同志一提到农村推散就不知所措, 不知道从哪下手, 或多或少产生一些为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科学谋划、破解难题, 迎接挑战。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是我省现代农业、天保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 也是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核心力量, 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垦区、重点森工林区在实施小城镇建设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 加大对散装水泥发展的资金投入, 加强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提高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水平。市、县散办要积极开展散装水泥示范县、区的试点工作和农村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 扩大使用量。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大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力度, 适应农村推散形势需求。

第四, 加快散装水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促进散装水泥流通方式的变革。多年来, 我省散装水泥物流方式大多依靠水泥生产企业运营, 随着企业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终结, 散装水泥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悄然兴起, 散装水泥中转、配送体系建设问题要逐步摆上议事日程。要总结大庆油田散办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 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推广哈尔滨市散办为保障重点工程材料所需, 开展的低成本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第五,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参与散装水泥发展的作用。发展散装水泥涉及水泥生产、流通、运输、中转和使用等诸多领域,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以及中介机构开展散装水泥宣传、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促进散装水泥应用、推广和发展”。自国务院明确了散装水泥“从使用环节入手”以来, 散装水泥市场化发展模式凸显, 协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包括加强企业、行业、政府间的沟通和联系, 反映企业、行业诉求, 促进行业自律等, 需要中介机构介入, 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其实, 行业协会参与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已是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普遍做法。我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已经走在了前列。实践证明, 但凡成立散装水泥协会的地区, 其散装水泥市场化推进工作都有明显的变化。因此, 各市地要加强行业协会工作衔接, 指导、扶持、帮助协会参与散装水泥发展, 促进协会在推散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因全省三年公路决战已经完成, 因此, 水泥需求将会有所回落, 如何保证水泥与散装水泥增幅同步, 是全省今年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此, 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 确定了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推进全省散装水泥考核机制建设, 加强行业目标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全省行业考核机制, 是“十二五”全省加强散装水泥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省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散装水泥重点工作。所以, 各级散办要建立考核机制, 完善工作制度, 下达分解年度计划, 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会后, 市地要分解省散办下达的年度计划, 与县 (市) 、区签订目标责任合同。对完成目标责任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省散办将严格按照《目标责任方案》和签订的责任状进行考核。对完不成目标责任的单位要限期整改。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二是继续做好《条例》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 做好相关政策配套工作。一年来, 省工信委代表省政府发布了《“十二五”全省水泥散装率和散装水泥使用率》《散装水泥发展“十二五”指导意见》;与省财政厅发布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 这还不够, 有些相关的配套政策还要逐步完善。一要继续修订和完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二要尽快发布实施我省散装水泥表彰奖励办法;三要制定符合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管理办法, 包括示范县标准等。

三是重点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发展。各级散办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本地区农村散装水泥发展。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是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生力军, 要从做好农村散装水泥试点示范项目入手, 明确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任务和目标。其他市县也要加大对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的资金投入, 加强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络和体系建设, 结合建材产品下乡的惠农政策, 鼓励散装水泥下乡并做好相应的设备配套准备工作。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全省贯彻落实《条例》的监督检查工作。去年是《条例》贯彻落实年, 所以, 监督检查只在行业内部开展。从今年起, 要将监督检查延伸各行各业。包括生产、流通、中转和使用环节, 将《条例》条款落到实处。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一经查实, 坚决处理。尽管今年的监督检查是去年工作的延续, 但这项工作各级散办必须要予以配合, 提高散装水泥社会认知度。

五是提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管理水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政府性基金, 是国家为发展散装水泥而出台的财政政策, 各级散办要严格执行政府性基金的征收和使用政策, 提高政府性基金管理水平。今后, 各级散办要严格查处和逐级上报随意减征、免征、缓征、停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行为, 保证国家征收政策和法规的严肃性, 做到应收尽收。

六是做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协会的组建工作。散装水泥的发展涉及的行业众多, 部门间横向交叉广。为此, 成立黑龙江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发展协会时机已经成熟, 条件基本具备, 故我办拟牵头成立黑龙江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协会。这项工作是全省各级散办的共同责任, 下一步无论涉及到谁家都要无条件承担担子。

上一篇:用生命做代价的教育下一篇:建筑装饰公司工程部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