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共7篇)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1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九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第十九课教案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这些人的利益相互接近,他们都对幕府的统治不满,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力量比较大的一些大名和武士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主要力量。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府。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乌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5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金的不足。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2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让学生学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掌握十月革命酝酿、发生的过程和发生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粉碎临时政府前线最高司令叛乱;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使学生掌握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分析十月革命成功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与革命胜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重点的突出:通过分析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社会的状况,引导学生讨论归结出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以加深对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对课文内容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以及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社会和世界形势变化的比较突出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难点的突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可参照重点突出部分的分析。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可结合一定的哲学常识即事物产生、发展的曲折性、艰巨性等观点来强调、理解。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由中国革命发展引导出俄国革命。
(二)、教学组织:
1、革命爆发的条件:
——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物质前提: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在一战前已居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俄国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2)发展落后:经济上仍然是农业国;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占统治地位。农民与地主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族斗争也不断爆发。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士兵形成强大的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力量。(3)一战影响:战争给发展落后的俄国人民带来比先进国家更大的灾难,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强。(2)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正确领导。(3)广大农民的支持。
此部分内容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的状况,由此分析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体现,在结合出示的材料,从中归纳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哪些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以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
讨论材料,总结认识。
认识: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矛盾: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国外与西方列强及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再加上一战对矛盾的激化,革命势在必行。
2、革命的进程:
本部分内容通设置问题过引导学生掌握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达成目标。
——二月革命
(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蔓诺夫王朝被推翻。
(2)特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二月革命过程中,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的局面。前者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后者掌握着实际权力。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往何处去?)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1)背景: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革命向何处去,布尔什维克党应采取什么路线、方针和策略,这关系到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内容: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意义: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前进指明了方向。
——七月流血事件
(1)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直接原因是俄军在前线惨败。
(2)经过:1917年7月,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镇压。
(3)影响:临时政府开始大规模搜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
——时机的成熟:粉碎科尔尼洛夫叛变
七月事件的发生,使和平夺权已不可能。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的彼得格勒代表大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的决议。同月,临时政府前线最高司令发动叛乱,对此,临时政府束手无策,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成功粉碎了此次叛乱。彼得格勒、莫斯科等许多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转到威信大增的布尔什维克党手中。无产阶级政党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日渐成熟。
——十月革命:
(1)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口号
(2)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发生。到11月7日,起义军已占领主要经济部门、交通要塞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炮声,革命工人和士兵向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发动猛攻,并于次日凌晨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成功。(?特点:城市中心论。与中国比较,差异:国情。与二月革命比较,性质。)
——巩固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 投币机大班教案
★ 《我选我》语文教案
★ 《翠鸟》教案案例
★ 《我选我》第一课时教案
★ 我选我教案教学设计
★ 《狼和小羊》教案案例
★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机反思
★ 教案《借生日》教学案例
★ 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案案例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3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感知新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
1、图片:1945年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64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
2、图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3、图片: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人登月;中国人走向太空
4、图片:克隆技术
5、讨论: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
点拨: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6、教师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7、列举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A.速度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B.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60%,80年代已达80%(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C.影响大——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8、列举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4
课16第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
19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影响 俄国农奴制危机机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及影响 武装倒幕 ①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历 史问题的基本方法。②通过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
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比较
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讨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
件,从而理解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意义。使学生认识日本明治录像资料等,世纪中期日本现状的图片、19②引导学生观看有关 维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维新在日本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说明了改革是俄国和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①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国之路。“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对外政策的历史②通过认识日本由: 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4转变,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1861难点:
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法建议以教师启发、讲述为主,穿插学生的阅读议论。在读读、讲讲、议议中掌握知识,培
养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工业革命什么时候首先从哪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提问:世纪六七十年19教师指出: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广泛开展起来。代,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新课教学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背景: .1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沙皇亚历山大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1861二世在“诸位正如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的: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2
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年改革?1861.如何看待、评价3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1861首先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可指导学生看插图《“解放”农奴》。这幅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级性质的改革。形象地反映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的脚,接受“恩赐”的特点)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力。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1861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个重大转折点。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861同时,比当时的地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呢?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1861为什么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9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5.6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20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 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二、日本明治维新(内忧外患)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19.1 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吗?请说说其具体表现。19你能用几个字概括提问:
世纪中期,摆在日本面前的道路有哪些?他们选择了哪一条道路?19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5
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史实
【教学难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历史背景 1客观原因
⑴物质基础: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政府进行改革,推进了,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⑵发展落后:俄国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土地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20世纪初的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⑶直接原因:一战使俄国的_ ___与_
__充分暴露出来,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主观原因
俄国无产阶级有较强的革命性以及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二、过程 1二月革命
⑴爆发:1917年3月8日,_
__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⑵结果:推翻_罗曼诺夫王朝__,形成两个政权
和
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
⑴背景:
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
。⑵内容:提出实现__
_____,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__
____,退出战争; 在特定条件下,革命有“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⑶意义:成为,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3 十月革命
⑴背景:1917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即七月流血事件,打破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平夺取政权的设想。)
⑵方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
__的方针,掌握了更多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在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三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并组成新政府。2通过了《》和《》。
3到年春,苏维埃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苏维埃意即“_
___”,_
__权力统一,代表由_
___选出。_
___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政府,_
_____拥有立法权。4 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年,苏联成立。四历史意义
⑴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
__ 革命。⑵对俄国: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_
_________,开辟出__
________的道路。
⑶对世界:给各国_
___和_
______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⑷对人类历史:开创了的新模式,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知识升华】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归纳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在于它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其次在于它走的是一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发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则是由农村包围城市)。再次就是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巩固练习】
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完成1——3题
1.下列对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次沙皇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此次改革很彻底
D.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 2.下列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B俄国资本主义已经非常发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
D一战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完成4——10题 4.下列关于二月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和士兵
B.革命的结果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革命后全国只有一个政权
5.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表述错误的是()A.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
B.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拒绝实施土地改革
6.1917年4月16 日,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7.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彼得格勒起义④《四月提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9.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1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一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阅读教材第三目的内容,完成11——15题
11.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A颁布了《四月提纲》
B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颁布了《土地法令》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了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
A.俄国
B.俄罗斯 C.苏俄
D.苏联
13.(2008年高考海南)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14.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5.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
D.辛亥革命爆发 【课后练习区】|答题规范训练学习效果评估
1.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 2.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3.《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
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 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 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订策略。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
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
D.“废除警察、军队”
5.列宁著名的演说《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该演说发表的背景是()A.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 B.罗曼诺夫王朝即将被推翻
C.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俄国与同盟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
6.1917年11月7日晚,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响起了炮声,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中的场景?()
A.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俄国二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7.(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口号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下列口号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的是()A.“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B.“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 C.“和平、自由、面包”
D.“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8.小明正在学习十月革命的历史,他分不清楚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不同本质。你认为二者最根本的不同是()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 9.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之处是()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斗争主力的革命 C.都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0.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2.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
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14.以下表述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符的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B.推翻沙皇专制政权,推进了俄国民主化 C.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条件
D.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 15.《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16.“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
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9.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历史上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
B.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俄国历史上面粉业很落后
D.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月16日,列宁和他的几位助手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的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何不负责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进行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全球通史》 请回答:
材料一中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那些主张? 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完成。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 篇6
1.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 大陆会议 B. 最高法院 C. 国会 D. 总统 2.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这()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下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4.“美国人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材料中止权鼎立原则确立的自接依据是()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 5.清人徐继畲(shen)这样赞誉华盛顿:“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他主要赞誉华盛顿()
①领导赢得民族独立 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③开创美国民主政治 ④废除黑奴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6.右图为美国某地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一段铭文:“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应位于()A. 费城 B. 华盛顿 C. 列克星顿 D. 萨拉托加
7.“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是()
A. 华盛顿 B. 拿破仑 C. 林肯 D. 玻利瓦尔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寻找与此相关历史遗迹可以到()①波士顿 ②来克星顿 ③苏格兰 ④约克镇 ⑤华盛顿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9.华盛顿州位于美国西北部,以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正是华盛顿这种“功成不居,崇尚民主”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体现他这一美德的是()
A. 最早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B.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 创立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D. 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材料一 反映独立战争前夕美英关系的漫画
——《宰杀下金蛋的鹅》
材料二 “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
——托马斯·潘恩
材料三 右图中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她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的文件中有如下的内容:“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你根据材料一中漫画的名称推测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料二中“挑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自由女神左手中文件的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4)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5)美国今天在全球到处推行其“价值观”和“民主观”,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独立宣言》的精神?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体格联邦制的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由此可知,掌握立法权的是国会,所以答案选C。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可知,此内容出自《人权宣言》,B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级专政;《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美国内战的战局。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3.【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指的是一个民族推翻另一个民族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颁布的时候,英国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故A不符合题意;《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过 程中颁布的,不能体现材料观点。故B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独立宣言》发表于美国独立战争中,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C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的国家是美国,根据“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符合三权分立的原则,所以答案选D。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赞誉华盛顿”,即赞颂华盛顿的贡献。结合课本所学,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①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后,华盛顿领导颁布了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权利相互制约,防止独裁专制,开创美国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②不正确;AB两项不合题意;1861——1865年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实现了国家统一,④不正确。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提取关键信息:“战争从这儿开始”。根据所学可知,北美13州作为英属殖民地,曾长期受到英国殖民侵略。不堪忍受英国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1775年4月,英军在列克星顿与民兵交火,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C符合题意;费城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地,A不合题意;华盛顿是美国建国后成立的首都,B不合题意;萨拉托加是1777年独立战争的转折性战争发生之地,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内容描述的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抗战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位总统,在连任两届总统后放弃选举,开辟了和平转移权利的先河,符合题意。BCD项人物事迹不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来克星顿是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81年约克镇大捷;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功成不居,崇尚民主”“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在连任两届之后,拒绝继续担任总统,实行民主选举总统的规则,开启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1)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列克星顿的枪声。
(3)《独立宣言》;核心思想是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或者宣告美国独立)。
(4)1783年。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不符合。《独立宣言》倡导的是独立、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而今天美国推行“价值观”、“民主观”是美国国家利益与意志的体现,是为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服务的,是随时根椐它的利益需要而可以更改的
【解析】(1)依据漫画名称《宰杀下金蛋的鹅》可知,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残酷剥削压迫,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美人民爆发了独立运动;(2)依据所学可知,1775年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独立战争开始;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可知,自由女神左手中的文件是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是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依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篇7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2.难点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学习过程设计】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时间 性质革命任务 结果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板书设计】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标要求】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2.能力:①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难点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学习过程设计】(导入新课)
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实施的原因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
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2.主要内容 :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2.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标要求】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能力: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重点 :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国分赃的会议? a、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 “新秩序”。
b、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
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战胜国的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
c、在“福煦车厢”里发生过的“换位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的制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国实施了报复。这说明巴黎和会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d、美国一位当代历史学家说道 :“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这句话反映出《凡尔赛和约》是怎样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的?
它规定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e、巴黎和会所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什么会引发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英、法、美等列强不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而且公然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特权由日本继承,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
2、怎样区别《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运用课件演示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配合教师讲解)a、《凡尔赛和约》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集团同德国签订的条约; b、“凡尔赛体系”是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3、根据17页“动脑筋”: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根据《凡尔赛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被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他们在太平洋、东亚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所以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这次会议。
2、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3、“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板书设计】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课标: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2、要使学生认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 教 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一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战月(执行反人民政策)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 < > 灾革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 难 命(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十月革命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a.2月b.3月 c.10月 d.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4、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5、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
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
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
篇三: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一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十< 战月(执行反人民政策)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月→ < > 灾革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革< 难 命(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命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a.2月b.3月 c.10月 d.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4、建议学生.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或者借阅电影故事《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等相关作品,自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5、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
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
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
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
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练习巩固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选择题”: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d)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2、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4、建议学生结合政治科内容,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看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等等。
5、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教学目标
篇四:《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4.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
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
书上有一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口号。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二、国际联盟(板书)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
篇五: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
败的关键。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
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
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
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
施。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手段:准备本课插图.挂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的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吗?我们学习的最后一件大事是?
促使“一战”结束的两个事件是?(学生答)促使俄国退出战争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世界现代史部分的内
容。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
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本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课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容。2.讲授新课:
一.“二月革命” 1.革命前的形势
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
断爆发革命运动,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专制的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
熟。而且俄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
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2.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骑在俄国人民头上作
威作福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3.二月革命后的形势
(学生回答)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彼得格勒工
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两个政
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到底由谁来掌权?是让资产阶级掌权,还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
而废的严肃问题。4.《四月提纲》的制定
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1917年4 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报告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
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
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十月革命的胜利 1. 十月革命的经过
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学生回答)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
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占领了战略要点,攻克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
列宁为首的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世界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学生回答)①对
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
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②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
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③对人类历史的影
响: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它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
三.“退一步.进两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采取了多项措施:初步建
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苏维埃政权接管
银行.铁路,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组建
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1918年春到1920年底,在国内战争的条件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在一个落后的.小生产者占优势的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证明,这一设想是行不通的。
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采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策。实践的效果比较好。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
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学生依据小字注解讨论.回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
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当时,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迫使苏维埃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
产品。其目的是保证对军队和工人的供应。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这损害了农民的
利益。工业方面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取消一
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
力.物力,保障了军事胜利。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
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新”
在何处?(学生回答)
(1)实行的原因: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主要内容: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方面:
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
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
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
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4)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
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
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
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
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本课小结: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
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
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
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
训。
4.巩固练习 5.课后作业:
书后材料阅读及自我测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 《苏联的崛起》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
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
个人崇拜的盛行;
过程与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
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
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
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不
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学设备:
多媒体投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图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2.导入新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请同学
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
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
完成,但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
义新社会的试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3.讲授新课
一.理想与成就
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同学们阅读第8页黑体字,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 展重工业。请同学们依据黑体字中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
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
“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
务。
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6000多家大企业,建立
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形
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
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
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1929年在苏联全
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织享有土地使用权
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苏联的国防力
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人民生
活普遍改善。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1936年苏联宪法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苏联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答: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为什么说1936年苏联新宪法
的制定,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新
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
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新宪法所赋予的这些新内容表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已经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什么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我们应当怎样来评价它?它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过程中,允许同学们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要点如下。)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
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
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
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为有效抵
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国防为基础,二战期
间苏联要打退法西斯的侵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不敢想象的。
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
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样样管,统统包,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这是造成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
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
机制,这也不无打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
示。
斯大林模式对党的政治生活还发生了什么影响?(学生答:导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3.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其危害是严重破坏了党的民主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教案】推荐阅读: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07-20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06-18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10-25
八年级历史上辛亥革命08-22
关于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8-26
九年级历史教材分析08-25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10-20
九年级历史期末反思10-28
历史九年级冀人版07-02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