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2024-10-26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通用8篇)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篇1

201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

(考试时间:满分120分,其中,思想品德60分,历史60分)

第Ⅰ卷思想品德(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小军同学有一次在数学考试中过度紧张,平时一些会做的题目都出现了失误。这说明

A.人的情绪无法调控

C.情绪都是消极的B.情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D.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2.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广西壮族12岁小学生何玥,在得知自己患高度恶性肿瘤后,做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2012年12月17日何玥的双肾和肝脏成功植入三名患者体内。她的行为说明

A.关爱他人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B.只有在灾难面前,公民才需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C.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要乐于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D.承担国家、社会责任就要放弃个人的一切利益

3.近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有人将它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红绿灯前秩序大乱。“中国式过马路”

①体现了国人规则意识或者说法律意识淡薄

法不责众,法律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能和谐有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②是国人缺乏安全意识的体现③说明④启示我们,有规则并且还要人人遵守规则,社会才

4.17岁的李某在酒吧喝酒后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含酒精的饮料。为李某出售酒的酒吧违反了对未成年人的A.司法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自我保护

5.2012年12月28日电,公安部部署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假专项行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将打击矛头对准各类假冒伪劣犯罪,严厉制裁各类假冒伪劣犯罪分子。严厉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有利于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篇2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 幼儿园1年, 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 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 高中四年一般指9~12年级。对于历史学科, 不同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要求。1994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经过1996年的修订, 内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名为《拓展儿童对历史时空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让孩子对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 二是《历史学科世界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二个阶段把历史分为美国史和世界史, 并融合了其他社会学科内容, 如政治、地理、人文等。随着年级的提升,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5~6年级多为叙述性、描述性要求。7~8年级多为解释性、分析性要求, 9~12年级多为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

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讲, 在美国式思维下, 注重对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把历史问题融于现实, 并从多角度思考历史。

二、《越南战争》授课过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评价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过程中美国舆论发生的变化。

(2) 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美国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 (1) 通过阅读在美国总统约翰逊任职期间, 越南战场发生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历史的能力。

(2) 观看越南战场的新闻视频, 体验作为美国公民, 你如何看待越南战争。

(3) 采访家人等, 了解亲身经历越南战争的美国公民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4) 从当时的流行音乐中, 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美国大众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教学过程:分三个课时。 (1) 第一课时———分析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教师提供在越南战争爆发之际, 即约翰逊总统任职期间的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1964年8月7日, 美国参议院通过北部湾决议;1965年5月26日, 澳大利亚军队出发去越南;1967年达托附近的血战;1968年梅莱大屠杀。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问题, 思考美国人民是否要支持越南战争。

(2) 第二课时———搜集口述历史。学生分享经历越南战争的家人等对其的态度。分析1965~1968年美国人民对越南战争的支持率的转变。

(3) 第三课时———解释舆论。学生自主分析舆论变化及原因。

三、美国历史课堂对中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体来说, 中国历史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 虽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 由于多种原因仍达不到效果。笔者对201名商丘市三高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 27%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66%的学生认为探究性活动不错, 但有些不知所措;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倾向于教师直接讲授。这个调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探究性学习且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但是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美国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 注重情景假设, 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 100%的学生喜欢气氛活跃、生动的历史课堂。如何营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 即如何带领学生融入那个历史氛围之中, 情景假设是个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 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课堂中其实也经常出现情景假设, 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 反而使这种能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功能下降。举例来说, 一位教师在讲《1787年宪法》时, 在课堂的最后总结了美国和英国政治结构的对比, 并提出了一个历史的情景假设:“你如果在当时, 有何感想?”引导学生对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再看美国课堂, 在《越南战争》这堂课中, 美国的历史课堂也运用了情景假设, 教师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 你是否会支持越南战争”。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组成小组, 根据自己拿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说明理由。整个过程, 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情景假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 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在调查中, 67%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有用, 32%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多大用, 只有1%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用。由此可见, 教师应注意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更以史为鉴,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课堂上的第二课时中, 教师请学生搜集口述历史, 让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是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 在历史课程中, 教师应注意把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历史课堂《越南战争》的分析, 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新课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 从调查中也能发现, 学生的观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 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 历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稚勇, 周仕德, 陈德民.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 2012.

[2]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 2012.

[3]朱汉国, 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5]李江霞.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与教学, 2002-8.

[6]翟居怀.中美高中阶段考试的比较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8-4-1.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导向;自主性;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在初中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学生因对世界史的陌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们,《世界历史》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整个历史发展主线也同上所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原则来编写和排定的:历史主线和文明发展顺序遵循原始社会及氏族组织的演变————亚非欧的奴隶制文明和青铜时代————采邑制及亚非欧的封建化————古代东西方的战争及文明交融————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这一历史主线。再结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的主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找到那种熟悉感,因熟悉而破除陌生与畏难情绪,同时也明确了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主线,对学习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概念。同时,在具体的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注重精细备课,精细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抓住知识重点,做到历史课堂既欢声笑语,又知识严谨,主题突出。

第一,我们要创建问题导向型历史课堂。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优点在于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同学们集中思维重点和思考视角。比如在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学习的:“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通读一遍,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你们认为应注意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是同学们的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等同学们通读完课文后,我们来一起追寻答案,好吗?”我板书的问题是:1.人是从何而来的?2.原始人类使用什么工具?和已学过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有何异同?3.原始社会组织是如何演化的?4.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预示着什么?我们已学过的中国山东境内的大汶口人晚期墓葬所体现的贫富分化又预示了什么?他们有何异同?当学生第一遍通读完课文后,我引领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快解决了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已经陌生,回忆不起我国山东大汶口人的贫富分化状况及当时情形,我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我再请同学们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原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石器时代,氏族组织,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就要出现”等观点。在讲《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时,我亦“如法炮制”:首先给自己下任务:提问题;给同学们下任务:通读课文并拿着笔勾画圈点,通读完课文后我们一起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我提出的问题是:1、日本是哪时候进入奴隶制时代的?那时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日本是哪时进入封建时代的?通过什么变革进入的?我国又是哪时候进入封建时代的?两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3、对于阿拉伯,你们知道些什么?请列举出来。阿拉伯的兴起跟哪一宗教有关?学生们通读完课文后,基本都能确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是关于“日本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公元3世纪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仍不甚了了,我是这么做解答的:“公元220,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帝国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请问:‘公元220年处于哪一世纪’?”学生们经过思考,都答出:“公元三世纪”,并都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追问:这说明了什么,请讨论后作答。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并结合日本在公元646年经过大化改新才进入封建时代的史实,得出结论:古代中国比日本先进得多,日本是我们的学生等观点。更有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指出:“古代中国不论哪一文明形态都比日本先进得多,出现得早,日本正是借鉴和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形态后才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才得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很多文明形态,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得早,水平更高”。对于如此精绝的回答,我和其他同学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和激励。

第二,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我们还要直面中考,直面现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储备工作。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件交织发展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属于“简史”性质,有很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学习,去解决,去记忆,去掌握。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学会综合思考、归纳分类、总结整合这些知识点的话,我们自己和学生都会有一种越学越散、一盘散沙的感觉。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沙里淘金,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很多金沙中不断筛选出一个一个历史知识点,并把它们融化提炼,做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板块,归纳总结成历史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养成学生综合思考、归纳总结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比如学习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比较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法国等确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并从欧美近代民主政治体系中追根溯源,找到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子”和基因,并“倒查”追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关联。通过纵向比较,综合思考,定向分析,我们既能把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篇4

●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设计片段:

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图片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的著名《总统山》, 请学生猜猜看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老师告诉学生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开国元勋美国国父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奠定20世纪美国之基础的西奥多·罗斯福、维护统一解放黑奴的领导者林肯。其中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 诗歌中的但丁, 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 为什么对林肯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学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 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使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 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的潜意识进入学习状态, 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片段设计以图片《总统山》导入, 部分学生对美国总统比较熟悉, 争相回答但又并不完全了解, 这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营造氛围,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播放《美国废奴运动与南北战争》视频短片;然后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奴隶制的存废为题展开辩论, 一组代表资产阶级, 一组代表南方奴隶主, 争辩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例:生1 (代表资产阶级) :我们北方经过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工业化程度高, 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应该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解放黑人奴隶。

生2 (代表南方种植园主) :我们南方种植园种植棉花、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 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怎么能解放黑奴呢?

生3 (代表资产阶级) :我们北方能够自己生产工业品, 满足自己国家的需要, 不需要从英国进口, 因此应该提高关税。

生4 (代表南方种植园主) :我们南方种植园生产的棉花要向英国出口, 而且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品非常廉价, 我们要从英国进口工业品, 因此应该降低关税。

生5 (代表资产阶级) :奴隶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应该彻底废除……

师总结: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为争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 矛盾尖锐, 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中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方面还可以, 但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就比较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 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此片段设计借助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和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辩论, 让学生在这块自由的空间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对话, 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片段:

1861年4月, 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 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战争爆发后, 作战形势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战前美国情况以及南北方各自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内战中北南双方的力量对比表》)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那么, 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 但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却节节胜利, 北方人民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林肯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你是林肯, 为扭转战局, 你会如何做呢?

同学们的想法和林肯总统的做法不谋而合。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帮助, 通过人际协作, 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讨论, 互相切磋, 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由学生扮演深陷被动战局的林肯, 把学生带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样一个情境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巧用网络, 升华学生道德情感

教学设计片段:

北方战争胜利了, 领导这场战争取胜的林肯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但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 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 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 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演员刺杀。林肯纪念堂有56个台阶、36根柱子, 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如何评价林肯?

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网站。

有学生查到的林肯生平资料:

9岁的时候, 母亲去世;16岁开始自己谋生;23岁失业;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26岁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 未婚妻不幸去世;27岁得了精神衰弱症;29岁竞选州议会议长, 失败了;33岁竞选美国国会议员, 仍然没有成功;47岁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 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 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 还是失败了;没有谁像他一样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可以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直到当选为美国总统。

有学生认识到:他虽然出身贫寒, 但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生2:他关心百姓疾苦, 反对黑人奴隶制度;

生3:他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生4:他热爱祖国, 努力维护国家统一, 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网络资源的巧妙运用确实可以使它成为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源网站, 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

此片段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资源优势,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阅读的平台, 学生主动去感知林肯不平凡的充满坎坷的人生, 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 以加强自身的学习意志、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感。在学生搜集资料大有收获的时候, “大肆”表扬学生, 称赞他们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娴熟。让学生知道, 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好玩的游戏, 更为我们提供了好学的资源。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的讲与练 篇5

一、讲什么

初中历史共六本书,历史课程事件多,线索繁,复习时,应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清线索,教师要在“讲”与“练”上求得突破。

1、讲概念

对历史概念挖掘要深,概括要全面。如八年级历史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概念,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去理解和讲解:①长征的含义是什么?②怎样形成的?③说明了什么?

九年级历史课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可以这样去设计:①“体系”的含义是什么?②在什么条件下建立,实质是什么?③为什么说这一体系解体是必然的?

2、讲联系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历史的大背景中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内部必然存在着联系。例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联系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最后发展为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中总结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3、讲特征

对某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的勾勒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搞好复习关键之处,应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基本的框架和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去理解、记忆。

例:中国近代史特征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史实,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用史实概括特征。

二、怎样练

1、精选试题高效练

中考备考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所以练要有数,量要适中,练习密度和强度过大,会导致学生心理烦恼、自信心下降,不能让学生成天处于题海之中。

2、总结方法,突破练

对选择题,材料问答题分类研究,指导练习。选择题,重点培养审题意识,采用排除法,时间顺序法等方法,正确答题;对材料问答题,重点培养从客观上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力求答准答全,格式规范;对开放性试题,要联系史实,结合现在,符合历史发展,有创新的思想。

三、讲与练在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和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注意多项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横向联系,即将同一时期的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联系。

如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政策与欧洲相比,就可以认识到中国落伍的原因。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相联系,进一步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源。

纵向联系,即将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相比较寻找异同,加深理解记忆。

如讲中国近代史化过程:抗战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可清晰地看出中国近代史是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层层深入的过程,也就是:表面—深层—理性的过程。

3、乡土历史和热点相联系

熟悉本省的历史,熟悉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在复习中要善于从新角度解读历史现象,获得新知识。如“藏独”问题与唐时民族交往(文成公主入藏,长安);台湾问题与大陆解放历史形成问题,涉及国共两次合作;和谐社会与孔子的思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篇6

【关键词】历史;图片;策略

图片指的是在课文中插入各种类型的历史地图、插图以及表格,它们对增强历史课对象的直观感和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它们是教材的“第二语言”,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历史教材图片的恰当使用,为提高学生的自读 自练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图片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而且自身蕴含着丰厚的教育教学价值。历史插图从最初历史教材的编写就受到编者的重视,作为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插图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帮助师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新疆地区的历史教材在采用彩色排版后,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增加了图片的使用量,由此可见图片在现在的教材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有的初中图片教学主要就是课堂上随堂讲解,学生看一下,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把握不明确,但是对近几年乌鲁木齐市的中考统计,选用的图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相对于文字来说,图片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更加的实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题内容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九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正在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发挥图片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把九年级历史图片在课堂中的应用分为三个方面:①导入中的穿针引线;②新课中的推陈出新;③复习中的横贯东西。

一、导入中的穿针引线

导课是讲课最初的部分,也是讲好课的关键,精彩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能让教师顺利地尽入新课的讲授,用图片导入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仅仅限于图片本身的信息的提取会对图片的利用大打折扣,注意挖掘图片的功能,在导课中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1.一目了然,切入主题

课本内容是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材料,插图作为课本内容的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根据某种教学意图,分析准备让学生发掘、探索的问题。这样指向明确,内容具体,一目了然。而在导入新课时就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这节课堂的把握。

2.逐渐深入,因势利导

学生的思维活跃,但是通常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很好的给与引导,但是前提是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在问题的设计方面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回到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

九年级下册第一课《俄国的十月革命》,我在开头引用了一张图片——一战中的俄国士兵。本来最初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看到当时沙俄士兵的那种厌战的情绪,但是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给我了更多的惊喜。学生看到图片就议论纷纷,“怎么有个小孩?”“不是吧,他也能打仗啊?”“看到没有连枪都没有!”……学生们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因势利导问了他们一句:“这样的一种情形反映出俄军什么样的问题?”“缺人”“还有穷得连枪都不够……”“那沙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铺垫到了一战给沙俄带来的影响这副图片所要解决的问题。

3.承上启下,关注联系

历史本来就是一门内在联系很强的学科,事件的前因后果往往不是在一结课的内容就能讲清楚的,一副图片也许承载的不止是一件单一的历史事件。 例如《福煦车厢》这幅图片,虽然出现在九年级下第三课的引言框中,其实它和九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九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联系,我在九下第三课的导入中引用这幅图片时,有意给学生回忆了原来学过的一战的内容,并且告诉他们这节车厢的故事在二战中还将延续,很多学生就这样记住了一战和二战,记住了战争的结果。

二、新课中的推陈出新

历史图片的性质就是它包含着,传递着历史信息,教师讲课都会涉及到历史图片的使用,在常规的图片讲解之外,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注重图片的启发性,丰富历史事件

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接受的时间要比对文字的接受的时间快。一般而言,要表达清楚一个信息,通过语言描述所需时间为28秒,通过照片所需时间为9~12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掌握了大量图片时,其意义就不单纯是增加趣味性的问题,更有一个让学生在最短时间跨度内接触到最多历史信息的问题。

2.结合地图的直观性,简化教学

通过历史插图,使学生准确掌握历史事件的空间概念。我们知道,历史有两个基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历史发展的过程就处在时空的演变之中,空间则是地理环境。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上具有简明、形象、直观的特征,所以地图对学习掌握历史具有重要作用。九年级上下册有44幅地图,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很细致,但同时也过于繁琐,学生很少有耐心能认真地去看,因此讲地图难,学生看懂地图更难。

在讲述世界史的内容时,最难给学生讲清楚的是二战的战线问题,学生对于历史地图上烦琐的国名和弯弯曲曲的国界本来就头痛,再加上地名,很多的学生是学了就忘记,只能死记硬背住那么多的战役和事件,如果让他们看地图说出来根本不可能。虽然我们对地理方位的要求不高,但是能看地图说出二战的经过,对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对二战的一种全新的感受。为此,我曾经尝试在黑板上简单的写出几个国家的地理方位,用圆圈与线分别表示战场和战线,给学生口述二战的经过,达到良好的效果,原来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的女生下课后兴奋的告诉我:说二战太吸引人了

3.复习中的横贯东西

复习课一般都是容量大,知识点多,给学生单纯地讲知识点会让学生觉得无聊,而大量高强度的练习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学习。而在复习课中利用图片的直观性,把要复习的内容用图片归类,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减少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又能启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以专题为模块,归纳历史。我把它细分为以下几个专题:人物中的历史,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的领导为线索,把他们的图片放在一起精心设计好相关的提问;事件中的历史,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为主;改革中的历史,把世界史所有国家的改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科技中的历史,主要是三次科技革命;会议中的历史,把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归纳在一起。

(2)以年代为标准,细分历史。例如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沙俄和日本就可以选取书中的图片,进行横向对比。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美国和德国。通过这样的横向比较,学生会开拓视野,放开自己的思维。

(3)以国家为主题,联系历史。如果说前两种模式主要是横向的对比历史,那么这种复习就是竖向的比较了,苏联、美国、日本的历史都是九年级书中的重点,用书中的图片展示人物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美国建国以来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历程;列宁、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的图片放在一起就是一部苏联的兴衰历史。

总之,图片是直观、形象的视觉教材,在历史教科书中,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同等重要。巧用历史插图能诱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探究力,去再造历史现象,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并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教育研究方法導论》

[4]《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九年级政治历史合卷 篇7

【单元概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他们通过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等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带来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印度的章西女王和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课标要求】

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能力提升】

1.资本积累的血腥本质。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这些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罪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三角贸易”。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起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迅猛。一方面,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作为原料,英国本土不盛产棉花,印度却是一个产棉大国。英国可以利用宗主国地位,从印度进口大量的廉价棉花。但印度本国也以棉纺织业的发达著称于世,因此不愿意把大量棉花运往英国,这就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英国棉纺织商品急需寻找市场,于是英国人就把眼光瞄准了地广人多的印度。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严重冲击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使印度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这样,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印度反英大起义。

3.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持续了近500年。对于这种殖民扩张,传统的看法就是“一边倒”,认为这种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殖民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瓦解了殖民地的旧式经济,用强制的方式使世界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美化殖民扩张。

【典例解析】

例1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解析:根据“中段航程”、“横渡大西洋”、“黑色货物”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分为三段航程:首先,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其次,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最后,卖掉黑人后把金银或工业原料从美洲运往欧洲。因此,中段航程应该是到达美洲。

参考答案:c

例2在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B.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

C.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

D.地处大西洋航道的中心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掠夺,英国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有利条件,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2.1700年,美国的黑人只有2.7万人,到了1820年则达到177.2万人。黑人在美国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自然增长

C.战争中难民的流亡 D.“三角贸易”

3.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非洲得到开发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角贸易”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准备了雄厚的资金 B.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D.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5.“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英國垄断了黑奴贸易 B.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6.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黄胄驴程十发行书合卷 篇8

上个世纪六七千年代,杭州饭店是杭州最大的宾馆,外国元首来杭州,也下榻杭州饭店,后在杭州饭店旁又造了一座高楼,叫西泠宾馆,实际上是杭州饭店的一部分。西泠宾馆刚造好,法国总统蓬皮杜来杭州,准备下榻西泠宾馆,人还未到,一场大火将西泠宾馆烧掉了,现在的这幢楼是在原基础上重建的。当时杭州饭店的经理是叶勃新,叶经理为人豪爽,热情诚恳,极喜书画艺术,全国著名书画家来杭,都下榻杭州饭店,杭州饭店都热情接待不收费,费用由邀请单位支付。时间长了,叶经理与这书画家都成了好朋友,他们有什么事要叶经理办,没有办不成的。所以书画家都乐意为他写字画画,他收藏甚富。我们都是书画爱好者,他得到佳作必叫我去他办公室欣赏,同时叫我拿去装裱,他曾送我潘天寿先生书法与画,还有其他人的,我又转送他人了。有一次叶经理问我有没有黄胄的画,我说没有,他说叫黄胄给我画一幅,我说那当然好。不久黄胄寄来一幅横帔,画八只毛驴,神态各异,有坐地回首者、有前行低头者、有快步奔跑者、有回首添脚者,墨色浓淡不一,造型完美正确,线条流畅扎实。驴的骨骼肌肉,清清楚楚,画驴点睛恰到好处。题款为:叶公嘱为郁重今同志画,并请指教之,一九七三年八月,黄胄画于北京。黄胄当年到新疆体验生活,与牧民共同生活多年,对驴马等动物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观察得十分细微,所以他画的驴马犬等动物都栩栩如生。这幅画是黄胄的精心之作。

得此佳作后,与程十发先生的行书裱成手卷,程先生的行书很有趣,抄录如下:傅青主逸事甚多,有内阁老茶房,山西人,予癸未夏,夜直内阁,此茶房为予煮粥,说傅青主至今不曾死也。为言其婶母入山为尼,师傅青主云。俄王供事呼茶甚急,未竟其说。越十九岁,记于扬州絮园,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养生之诀也。即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求壁,处世之方也。忽见傅青主字,忽思此数言,羽琌山民赘字于絮园。人活百六七十岁不奇,嵇康说之。又赘。秋暮晴窗,录定庵题阳曲傅青竹(主)书跋。奉重今老兄法教,十发。

手卷裱成后,十发先生题引首“郊原散牧”四大字,并亲题签条“染黄胄画驴程十发行书合卷”,重今老兄藏,十发签。

黄胄少女放牧图

一九八○年春,应省委领导之邀请,黄胄与夫人郑闻慧,女儿梁樱一家三口来杭州,住在西湖国宾馆。那时西湖国宾馆门禁森严进出很不方便,黄胄交待省委派给他的司机,每天上午来接我去刘庄。我们或是在刘庄散步清谈,或是乘车去风景点走走,或是看他画画,他有时画各种姿态的牛,有时画各式各样的马,有时画犬,有时画鸡,有时画人,什么都画,一画就是半天。他不是创作,是在练习,画好就随便丢在地上,但没有一幅完整的,都是局部。有次我从他画稿中挑选出十个不同形状的牛头,叫裱画师傅把它接起来裱成一个横帔,拿给黄胄看,黄胄和他夫人看得都笑了,说你把废品都收起来了,我说这不是一幅很好的群牛图吗?请题字盖章如何?黄胄题曰:天天学画牛,废品一大堆,今有好事者,将此拼成图。黄胄涂鸦之作不可取。庚申四月于杭州。

有天我们准备去葛岭,西泠印社文物库房去看藏品,车至西泠桥边,碰到香港美术家杂志总编黄矛田和集古斋经理彭可兆,他们知道黄胄在杭州,特地从香港过来找他,要他画一幅大画,是集古斋经理彭可兆接的任务,十白黄胄不肯画,特地请黄矛田同来,因黄矛田与黄胄关系不一般,于是我们就不上葛岭山了,大家回西湖国宾馆午餐,下午黄胄与他们谈画的事,我陪同郑闻慧樱去灵隐寺玩。

这次黄胄来杭大约住了十天左右,画了不少画,都分送了。这幅少女养牧图,附图(50Cm × 90Cm)就是那年在杭州时为我画的几幅画之一,一个少数民族少女,手提一桶,桶内装饲料,较重,手拎着已显吃力,赤脚未穿鞋,一只小毛驴前面走,后面跟着两只毛驴,眼睛看着桶内饥饿想吃的样子,少女拎着桶快步向前,还未到倒饲料的地方,少女与毛驴的神态真是画活了。题款:重今同志嘱正。庚申梅雨天写于杭州。

黄胄猎骑图

九六八年秋天,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夏子颐先生领了一位客人来访,夏子颐向我介绍说这位是北京荣宝斋书画部经理米景扬同志,这次出差来杭州,一定要认识你,所以我们就来了。由于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交谈有共同语言,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因他排行老大,我叫他大米,他叫我老郁,我们经常交流收藏情况,我每次去北京必到荣宝斋,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从总经理侯凯、副总王士志等都很熟悉了。侯凯告诉我,米景扬从1956年就在荣宝斋工作,出生书画世家,大米的岳父是天津美协主席陈少梅,岳母是故宫博物院古画临摹大师冯忠莲,故宫的《清明上河图》临摹本即出自冯大师之手,前后花十八年时间完成。荣宝斋收藏甚富,我每次去荣宝斋,大米总给我看很多好东西,我还参观了他们的水印工厂,我看他们印制国家元首出国作为礼品用的《韩熙载夜宴图》。米景扬在退休前已是荣宝斋总经理,退休后为荣宝斋总顾问,他在工作之暇也忙于画画,他攻花鸟,很有新意,在北京、日本等地办过多次画展。由于四十多年在荣宝斋工作,见的字画多了,眼睛也练出来了,现在北京有什么鉴定会,必定有米景扬参加,前段时间上海拍卖会上,李苦禅先生的画,有米景扬题字的全部成交,未题的流标。现在有些鉴定家题得太宽,而米景扬很严格,没把握的绝对不题,这是他的为人原则,所以大家信任他。

上一篇:我家来了新客人作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滑坡稳定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