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2024-07-18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共11篇)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1

维护民族团结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仍拥有47个民族共2260多万群众。新疆的历史告诉我们,哪个时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交流合作,这片土地就繁荣昌盛;而每当民族之间隔绝交通、互相敌视,这片土地便满目疮痍、黯淡无光。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更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对于进入改革发展稳定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而言,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开放和发展的双重步伐之下,种种阴暗不和谐的土壤正逐渐消失。部分敌对势力对此并不甘心,近些年来,他们孤注一掷,组织策划实施多起丧心病狂的暴恐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新疆和全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给各族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了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共同敌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越是在这种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的紧要关头,我们越是要高举民族团结、和衷共济这面大旗;越是在敌对势力妄图破坏新疆各民族发展与合作良好势头的重要关口,我们越是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走好合作与发展这条康庄大道。我们做好了坚持长期作战的准备,我们更有争取最终胜利的信心。

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出真情、付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立场坚定、毫不留情。在具体途径和策略上,我们要加强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拓宽和丰富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纽带。要加大对南疆地区的援助和扶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要加强教育工作和文化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在新疆,搞民族分裂的坏人永远只是一小撮,他们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现在,我们政权在手、军队在手、民心在手,敌人胆敢跳出来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必将遭到迎头痛击,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各族人民只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才能不断排除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各种干扰破坏,万众一心、披荆斩棘、排难而进,共创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疆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确保新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事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新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

民族团结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要把所有仇恨集中到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和一小撮暴力犯罪分子身上,坚决不传谣、不信谣、不上当,自觉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2

问:牧区在国家生态、经济、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我国牧区包括内蒙古、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宁夏、山西等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 (旗、市) , 土地面积近400万km2,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2%;草原面积2.5亿hm2, 占全国草原面积的62%。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 牧区是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 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牧区矿藏、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 旅游资源丰富, 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接续地。

广大牧区多分布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

问:为什么现在提出要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答: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 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牧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 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 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于农区, 牧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迫切需求;是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 增加牧民收入的现实选择;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战略举措。

问:如何理解《意见》提出的新时期牧区发展的基本方针?

答:《意见》指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牧区发展必须树立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 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草原既是牧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 又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长期以来, 受农畜产品绝对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的影响, 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 忽视草原的生态功能, 由此造成草原长期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持续失衡, 这是导致草原生态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我们必须认识到, 只有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才能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也才能满足社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

问:如何落实上述基本方针?

答: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把牧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首先, 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以生态脆弱区为重点, 以补偿政策为引导, 以重大生态工程为支撑,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坚持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 加强草原生态综合治理, 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其次,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发展双赢;大力推进牧区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二产质量, 提高三产比重, 增强牧区经济实力。

另外,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牧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牧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 引导牧民发展家庭经营和转产转业, 使广大牧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问:国家为牧区又好又快发展采取哪些扶持政策?

答:《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重大项目, 主要涉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草原畜牧业发展、牧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牧民转产转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等八个方面。

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 国家将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并提高中央补助标准。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 (区) 全面实施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分别按照每亩每年6元、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补助奖励。

国家将启动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 支持肉牛 (羊) 标准化养殖小区 (场) 等建设;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 支持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相关农业科研经费对牧区的支持力度, 支持种畜繁育场、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落实动物防疫和疫畜扑杀补贴政策, 选择当地符合条件的人员定向培养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支持雪灾易灾县 (旗、市) 饲草料储备库和草原防火、鼠虫害、毒害草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将牧区牦牛和山羊纳入良种补贴范围, 实施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补贴, 加大牧区牧业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 对符合条件的草原畜牧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在牧民转产转业方面, 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转移就业牧民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牧区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劳务品牌培育推介, 做好外出务工牧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设立毒草治理、围栏管护、防火、鼠虫害测报等草原管护公益岗位, 组织牧民开展草原管护。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3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在人口数量上,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在人口、民族分布上,我国实行“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性。在地理位置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异于东部地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援助,将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就眼前而言,广西的北部湾的经济发展与各个民族的支持与帮助是离不开的。再放眼未来,日益前进的西部地区发展,其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众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要摆脱贫困面貌,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一起走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要以维护、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础的,需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民族和国家是相伴而生的,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渗透。纵观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屈辱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割占领土剥夺主权的痛苦和耻辱。那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民族不团结导致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频繁内战,日本一个小岛国的铁蹄竟然也踏在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身体上,后来国共合作抗日,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提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民族自治政策,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社会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正能量,让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繁荣

我国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资源优势共享,将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进步。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花草植物营养价值高,药效强,能够治疗现今人们常得的疾病;少数民族借鉴汉族的方式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从思想和内涵方面促进民族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增强民族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56个民族一起团结进步,才能把和谐社会的喜人景象展现出来。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藏独”“疆独”分子抢烧掠夺,企图分裂国家和民族,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这便是民族团结意识薄弱的后果。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团结就是力量,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成型,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五)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防巩固

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处于我国边界地区,与国外仅一墙之隔,守护着我国的国门,维护民族团结在边疆地区安定中起着甚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能够巩固我国国防,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入侵和干扰,维护国家边疆的稳定,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负希望和使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模范作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吸收、借鉴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少数民族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为中国民族团结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在实践中,为以后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云峰.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

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和对策 篇4

马洪苍

民族时报20040922第D3版

坚持不懈地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宣传教育的内容要有所侧重。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是重点,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学习列为各级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的必修课。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体,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环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是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责,也是广大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要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作为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不断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妥善处理好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核心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各民族事业,特别是民族经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逐步消除各民族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间,管理方式和投资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发展民族事业中,必须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自立自强。此外,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民族经济在社会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仍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民族事业。

抓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

在民族团结问题上,关键是党内各民族干部的团结,而党内团结的关键又在于领导班子的团结,领导班子中的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团结合作,为各族干部群众作出表率,当好群众的楷模,形成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风尚。

其次,要切实搞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各级部门历年来在此项工作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和努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意识不强,受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人才总量不足,高级人才缺乏。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科学人才紧缺;四是人才引进困难。五是民族教育基础差,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人才的成长。之所以要大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人才,是因为,少数民族干部及各类人才来自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懂得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人民群众的要求。少数民族群众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利益代表,他们不仅是密切少数民族与党和国家关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少数民族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加大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干部对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对处理好民族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落后观念,要考虑到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性,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好坚持标准与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少数民族人才的观念,实事求是地看待少数民族人才的素质,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特殊措施,把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选拔使用到适宜的岗位上来,使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与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比例相适应,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政局不稳,不少是来源于民族矛盾引起的纷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国内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纵容下,不断破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颠覆和反颠覆,渗透和反渗透,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民族和民族地区能否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和领导能力,关键在于民族地区各级领导班子是否有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是本民族的代表,其一言一行对本民族群众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各民族干部只要能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就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群众之问的团结。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广大的少数民族群众凝聚起来,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就能使我们经受住各种政治风险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措施和对策

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影响团结的人民内部矛盾。

就国内而言,民族问题已出现了四个转变,即:由个别问题向多个问题转变;局部问题向社会问题转变;简单问题向深层次问题转变;农村问题向城市问题转变。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要落实好十六大提出的目标任务,针对当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结合民族问题反映出的四个转变和昆明民族工作的实际,各级领导,特别是民族工作部门,必须坚持一个方针,突出两个重点,本着三句话,采取三种方法,按照四个要求,坚持四个维护,建立四个方面的常效机制,争取做到五个一,六个结合,七个立足于,把民族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为新昆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坚持一个方针:“团结、教育、疏层、化解”的方针,突出两个重点。

1、刑事案件处理不当引发治安案件;

2、治安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突发事件,引起民族问题。本着三句话,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上访要本着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也就是说对于突发事件,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对于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给当事人有一个明确解决的时限。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与现实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或者是有出入甚至出入很大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不能乱开口子。对群众要求领导和部门协调并调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现场交办工作。当然,凡是突发事件,群体上访,都有幕后煽动者、操纵者、组织者,都有唱红脸的、白脸的、黑脸的,对于这类人,该当场批评教育的要批评,一时不能解决的,事后要把帐记下来,调查摸底,搞清事实真相,个别教育。

采取三种办法:

l、不能把个别问题和仅凭某桩事,轻易往民族问题上拉,加大解决的难度。

2、不能把非对抗性的矛盾说成对抗性矛盾。

3、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

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

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按照四个要求: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做到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建立四个方面的常效机制:

一要建立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要在当地民族问题上负总责,在增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上下功夫,经常过问民族工作,靠前解决棘手问题,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民委制定的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级党政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联系民族工作,在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单位,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团结稳定、矛盾纠纷排查队伍。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民族工作部门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的常效机制。

二要建立严格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就当前的情况看,传统的单位制度已被打破,村和社区日益成为各民族生活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各级干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抓好民族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工作网络,在“热点”、“难点”、“重点”地区设信息员和调解员,对重点村(社)、重点街区、重点户、重点人群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县、乡(街道、办事处和镇)、村(居委会)四个层次抓民族关系协调的工作网络。

另一方面要建立市民委每半年,各县(市)区民宗局每季度,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社区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调查摸底,全方位收集掌握矛盾纠纷苗头,认真研究调处预案,明确调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增强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具体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次,对所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调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上下联系,互通情报,使之上下贯通,形成反应敏捷的信息渠道。

三要建立处理民族问题的有效机制:

1、一是定性要准确,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个别或者哪几个人的事就解决那个或那几个人的事,是哪个民族的事就解决哪个民族的问题,是刑事案的就按刑事案件处理,属民事的案件就按治安条例调处,是交通事故的按交通法规调处,不能借口民族问题放宽处罚;也不能歧视或者带某种偏见加重处罚。二是回汉之间的冲突,属民族关系问题,更不能把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肇事,说成民族问题。

2、力争做到五个一,一个矛盾纠纷,一个调处班子;一个调处方案,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调处期限进行调处。

3、要坚持六个结合

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做到:经常性与定期性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确定调处单位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相结合;疏导化解矛盾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结合;尊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处理民族问题与依靠本民族干部及宗教界人事做工作相结合。

4、要力争七个立足于

调处矛盾纠纷时,要立足于争取群众的大多数;立足于缓解矛盾;立足于防止事态扩大;立足于防止事态产生连锁反映;立足于迅速控制事态;立足于抓早抓小;立足于一次性解决问题。

5、要与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和宗教界人士交朋友,各级领导,特别是民族工作部门的同志,要经常和少数民族干部和宗教界人士交心谈心,帮助少数民族地方干些实事,要加深交往,增进情谊,把工作做在平时,那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走动,拉拉家常。总之平时关系好了,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调处起来就容易得多。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识记我国宪法对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的规定,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危害国家安全都要负法律责任。并能列举事例表明必须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从而提高对维护民族团结和损害民族团结的言行的分辨能力。最终明确法律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维护国家统一包括的内容,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难点:从法律规定到爱国情操的升华。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共同了解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它们是什么? 生:选举的权利、政治自由、批评建议权

师:很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谁都希望自己多享有一些权利,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但我们应该明白,要想更充分地享有权利,就必须自觉履行义务。那么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国公民肩负着怎样的政治义务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请同学们拿出你预习时总结的“知识框架结构图”,小组内互查并交流。

活动: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学生互相检查、交流“知识框架结构图”。教师点评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自己做的课件—“知识框架结构图”,引入课题: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说明:把预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知识框架结构图”的绘制,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合作交流,上课听讲就更有针对性。一上课老师就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点拨,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为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畅所欲言、初步阐示教材知识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请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每位同学说一个方面。活动:

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宪法的规定,包括对维护国家统一义务的规定,对维护各民族团结义务的规定,每个义务包括的内容及青少年应如何做。(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某些灵活性知识还能拿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师:对学生所讲问题进行点拨,对概括不太准确的加以纠正,纠正时老师尽量先不说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们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有独到见解的要给予表扬。

说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每位同学都对教材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互相弥补在预习中的漏洞。避免对教材知识了解不全、不到现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为答好材料分析题打好基础。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问

师:同学们能说出几个中国历史上值得中国人自豪的辉煌时期吗? 生:秦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过。师:历史上的盛世时期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有,都处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阶段。师:(引出正题)所以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那么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生: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政权统一。师:在旧中国,中国人尝尽了主权被侵犯、内政被干涉的痛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结果?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有目的地参加讨论,然后每组选个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说明: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中国的屈辱史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想维护国家主权,就必须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从而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师:一个国家在行使和保护主权的时候有没有空间限制呢? 生:有。

师:这个空间指的是什么? 生:国家的领土。

师:中国的领土包括哪些? 生:领陆、领海、领空。

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中国领土包括的范围,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中国领土所包括的领陆、领海、领空的具体范围。

师:为什么我们在维护国家统一时要强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说明:此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为此教师需要加以引导。教师出示课件——时局图(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图)并提问,一步步引出结论——列强行为使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领土的完整,主权遭到了侵犯,最终国家统一被破坏。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师:同学们画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域图,看谁画的比较准确。

活动:学生动手绘图,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出示课件——中国行政区域图。师:看图上与福建省遥遥相望的是我国哪个省? 生:台湾。

师:你知道台湾的历史吗?请讨论一下。

说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比较熟悉,讨论比较热烈,气氛活跃。然后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感。

师: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你能说出十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学生回答)

师:谁能表演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或演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活动:由学生推荐会跳舞、唱歌的同学并为大家表演。

说明: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增加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师:从宪法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样的? 生: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师:在校学生应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的义务,否则怎么样? 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法定义务,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拓展应用

师:出示课件——2005年3月14日9时23分,随着2896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按下表决器的赞成键,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的法律,以无人反对的表决结果,在万众瞩目中诞生,它是什么法?

生:《反分裂国家法》。

师:出示课件——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心愿,由此拥有了强有力的法律防线,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以及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将籍由这道防线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中国政府正以什么方式促成两岸统一?

生:“一国两制”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写出提纲,教师巡回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发言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最后由教师出示课件回答这个问题。

说明: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继香港、澳门之后,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进一步巩固教材知识,立志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国家领土完整、政权统一的历史责任,坚决同陈水扁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不是一个中国的言行作斗争。

5、重视“知识结构图”,推荐作业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再次出示课件——本节知识结构图,并找学生根据图上内容总结概括本课所学知识,用演讲的形式出现。

生: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一项义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统一,二是维护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权统一,用实际行动促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师:课下完成本课作业

利用多媒体出示作业题:公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应做些什么? 预习指导:预习公民政治义务第二项——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独立设计“知识结构图”优化本框“结构图”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6

42、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43、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44、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46、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活力。

47、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48、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

49、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0、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哈密,造福各族人民。

51、与时俱进谋发展,携手并肩奔小康。

52、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53、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祖国大。

54、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55、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6、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57、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8、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59、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7

四个高度认同指的是对祖国的高度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对中小学生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 积极构建抵御和防范“三股势力”的参透, 不断加强社会共同体的团结,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习理解“四个高度认同”, 使中小学生真正懂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的祖国、共同捍卫了伟大的祖国;我国56个民族互相依存, 和谐共处凝聚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勇敢、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都为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小学生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 是各族人民群众对自己故土家园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使中小学生懂得我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 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维护祖国的统一, 要维护祖国的主权, 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

二,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对学生进行“四个认同”教育时要让他们明白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是中华民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敌人。对此, 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高度警惕, 常备不懈, 随时随地粉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罪恶阴谋。

三,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共同文化, 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的程度越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强, 民族间的摩擦或冲突就越少。因此,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导各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 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增强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 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 即正确理解“统一的多民族”的深刻内涵。增强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 要正确理解“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民族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正确地理解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

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追求, 而其关键在于选择和坚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使中小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8

民族特色村寨是选择以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总户数不低于30户、传统特色民族不低于60%,民族风情浓郁、保护价值较高和生态环境良好的民族聚居村寨、传统村落和旅游特色村为建设对象,围绕城市周边、景区附近、交通沿线、农业观光、民俗风情进行布局。原则上每村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补助100万元、省旅游发展委补助50万元、州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并整合省住建厅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等项目资金共同投入建设。

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已成为云南省特色村庄体系中的亮点、村庄建设规划深入修编的试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示范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民族特色彰显的样板,初步形成连通城乡旅游市场的特色旅游格局,大幅提高特色旅游从业人数,实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在示范区建设和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年来,省旅发委累计投入3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200个旅游特色村,其中有138个是少数民族村寨;投入5000万的旅游发展资金建设了1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各地充分利用省级补助资金,发挥其“药引子”的作用,整合多方资金用于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累计争取到省民民族宗教委、交通、扶贫、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经贸、金融、广电、农办等多部门资金8.07亿元和社会资金26.77亿元来发展乡村旅游,1元的旅游发展资金撬动了128元的综合投入,达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带动了旅游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全省接待乡村旅游者从2009年的3342.35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6672万人次,年均增长18.2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09年的46. 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41亿元,年均增长27.73%。

维护民族团结 篇9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全局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我局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局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局党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地委宣传部的安排意见,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教育月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我局结合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活动,大力开展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白克日卡依尔学习活动,组织全局职工学习白克日?卡依尔舍身救人、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英雄事迹。局机关、科(所)、党组和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举办了“五观”教育、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3次,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联谊活动1次,局长亲自组织安排,党支部书记亲自带队,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教育月活动高潮迭起。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出版报、悬挂横幅标语,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

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我局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全局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句组长向全局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举办了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专题座谈会,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必须强化“四个高度认同”即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的深刻内涵。通过座谈,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开展了学习白克日?卡依尔、李向党和“向党工作站”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英雄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全局党员干部决心以白克日?卡依尔和李向党同志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座谈学习英雄的体会,交流各科室和个人学习英雄落实行动的具体方案,在全局机关形成了 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学习教育活动,在系统学习《宪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宪法知识考试,全局44人参加,参加率达90%。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提高了全局各族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凝聚力。我局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认真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二是与广泛开展“四认同”教育和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相结合;三是与认真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相结合;四是与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三、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

我局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深入扶贫帮困对口支援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局今年5月的扶贫周活动,根据地委的安排意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局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亲自安排,召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今年的扶贫周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自5月12日召开动员会开始,全局党员干部在局党组领导的带动下,人人捐款,个个捐物,全局50名干部职工捐款3540元,捐衣物126件。5月24日,机关党员干部在局长艾合买提?买买提,纪检组长句顺生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到定点扶贫村――拜城县黑孜尔乡卡尔尕依村开展扶贫帮困慰问活动。当35位贫困户农民从艾局长手中接过慰问金和慰问品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深切感到“共产党好、社会 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艾局长向农民介绍了当前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党的扶贫帮困政策,鼓励农民要树立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随后,我局党员和该村的党员举行了联谊活动,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两个《条例》和有关法律政策,共同畅谈学习体会,商讨该村脱贫致富的实施办法和远景规划,使广大党员看到了前进的目标,看到了自己肩负着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我局领导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捐赠了学习材料和学习用品,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局慰问组一行人还到去年扶贫项目――葡萄试验田,查看了初见成效的葡萄苗圃,看着长势良好的葡萄,艾局长表示,再资助3万元作为扶贫项目工程的葡萄和低产田改造整理费用。晚上,全村老少齐聚一堂,在村委会观看了我局为他们送去的电影,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篇10

2、自觉加强学习。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

3、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4、进取引导青少年。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职责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提高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社区职责。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篇11

关键词: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67-0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但是,中华民族是由56个不同的民族共同构成的,从1947——1965先后成立了包括内蒙古、新疆、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在内的五个民族自治区。56个民族之中有许多有着自己的文字、语言和文化,所以,其必然有着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不可能完全融入整个中华民族之中,这必然会给当今的中国政府带来一定的民族问题。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国内存在着藏独、疆独、台独等多个民族分裂组织,他们向世界和自己民族内部宣扬民族独立、民族自治,同时想尽办法破坏整个中国目前构建的和平稳定的大环境,希望以此能够为自己的分裂行动创造条件;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大国对中国使用的是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策略,所以,西方舆论很大程度上给予国内民族分裂势力支持和帮助,这就导致了我国政府面对很大的压力与阻力。中国政府面对这些情况于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先后颁布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和《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本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的白皮书。在这三个白皮书中已经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关于民族政策的方针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而其中的民族团结政策更是中国政府的重点。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当前的中国政府在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的同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压力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制度也日趋完善,但不得不承认,有些领域还需提高。目前,整个中国还存在许多的经济弊端。全国的经济分配不平衡,经济政策不一致,从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影响整个国家的建设。所以,现在的中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区域和个人的贫富差距。使全国人民都富起来。同时,整个社会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国民素质有了很大地提升与改善,中国正渐渐步入和谐社会,但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而社会进一步发展进步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作保证。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现状,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上制订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政府当前发展的中心是加强经济建设,可是如何才能是经济发展,如何才能使社会进步?毋庸置疑,民族团结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同时上层建设又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民族团结正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省一地一个民族来建设,在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之下只有凝聚整个国家的力量才能保证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现今中华民族的力量就是56族兄弟姐妹团结协作不分你我的恢弘巨力。而这股力量恰恰须要我们的民族团结才能够形成。同样,社会进步也需要以民族团结为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需要,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是要以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依托的。而如果一旦民族难以团结,必然会导致社会大格局的混乱和动荡,必然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的“3·14”事件和2009年的“7·15”事件带给整个世界的震动。两次事件中,带给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是巨大的损失和破坏。两次事件造成了大量的无辜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均破千万元,同时两次经济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国际影响,严重破坏了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团结。两次事件正是民族分裂的典型事例。用现实向我们证明了民族分裂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政府和人民当然更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和“5·12”抗震救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市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将北京市社会人民素质提升了一个台阶。同时,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初升的中国、一个潜力无限的中国,这样的展示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机遇和发展。“5·12”抗震救灾中,各族人们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心协力共抗震魔,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素养得以全面的进步。两次事件正是民族团结的典型,用事实告诉了我们民族团结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中国必须坚持民族团结政策,要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办法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切实维护民族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民族团结,使之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每天传递正能量的励志句子下一篇:团代表预备人选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