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2024-08-20

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共8篇)

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篇1

信息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建设情况、项目建设基本成效、项目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和拟解决方案等方面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2016年5月获批特色专业建设试点,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主要是四大块:

(一)教学改革,(二)师资队伍建设,(三)校企合作,(四)产学研。目前项目已经开展工作一年多时间,现将我院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完成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情况:

(一)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上述核心要素关系进行处理,做到了“四个契合”,即: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契合;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与课程设置相契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通过以下五个途径进行调研:

(1)了解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岗位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贴近的相关企业、行业的现状及他们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2)与同类院校深入交流。

赴同类国家示范技术院校进行专业调研。调研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生实习就业、如何突出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和交流。

(3)深入了解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工作情况。通过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就业情况及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了解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要求。

(4)参加学术交流会。

通过参加全国品牌及特色专业的学术交流会,学习同类高职院校的优秀办学经验。

(5)麦可思数据反馈。

以2014届、2015届学生为调查区间,通过毕业生回访座谈、电话访谈、借助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调研,主要在教学满意度、离职率、月收入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

2、课程与教材建设(1)课程建设方面

针对2016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开发小组;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划分课程模块。根据调研情况及时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逐步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录制微课视频。目前已经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全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已经完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正在不断补充更新中。

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库应用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并即将出版;同时也已经完成了全书知识点的录制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后期制作即将于3月底上传到爱课程网。

(2)教材建设方面

把教材建设作为深化以行动教育法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开展“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组织高水平师资积极参与构建科学教材体系,引导教师将教材作为体现教学意志、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每年自编立体化教材1-2本,各专业选定专业教材全部来自“百佳出版社”,学生对教材满意度全部都在90%以上。

3、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制定、修订教学大纲,保证所有教学活动依据大纲进行。每学期在开学、期中、期末时对本专业教师及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统一检查,包括教师备课情况、授课计划、教学进度、教案、作业和实验报告批改等,其余时间采用不定期不定人抽查的方式进行,并有相应记录,以保证教学准备的科学与完备。同时,配合院系做好教师的教学监督及巡查工作,抓好“课堂”、“机房”两个重点教学场所。

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互评,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与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随时随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并根据反馈信息,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增设符合现代企业科技水平和实用性较强的选修课。此外,还通过校友返校座谈等形式了解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工作。

对麦可思评测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查找专业不足,及时弥补。

4、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建设

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各专业在原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专业创新团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逐步形成阶梯形技术传帮代,建立起一届带一届的培养格局,保证专业技术创新团队运转的连续性,同时也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

在2016年第十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中获奖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和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中参赛的主要队员均为本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且在这几项比赛中,均获得省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8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5名同学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参加世赛的这5名同学经过郑州市赛的选拔已经全部出线,进入到了省赛环节。

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我系各专业积级组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参与的主要作品有:《路酪社交文化平台》、《复合式互联网推广项目》、《微营销系统搭建》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团队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配备了较强的教学团队,具备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锐意进取、融创新和传承于一体的教学团队。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培育和构建学术梯队;以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带动学术团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2)采取兼职教授方法,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3)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并按“老带新”模式结对,积极做好了“传、帮、带”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指导。

(4)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师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学习、就业紧密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计应15级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于2016-2017第二学期正式进入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已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斥资逾千万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基本完工,不久之后就将投入使用,基地建成以后,除用作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为社会企业、个体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培训场地、电商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地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培育出相关对口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iOS平台、Andriod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完成了2017年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的申报。

(四)加快产学研建设

借助我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加强以信息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和专门技能培训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寻求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发项目,不断提高综合技术服务能力。2016本专业开发项目达到两项,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并已经交付企业使用,获得好评,打造了良好的专业服务品牌。2017年申报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项,院级立体化教材两本。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在近三年取得较大成绩,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教师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3种;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8项,科研成果获奖2项。同时2017年12月,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我院就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项目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签订框架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范围,为学院职业教育优势专业和特色品牌建设提供助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此次与大能手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合作,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引入学院,突出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提升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学层次与水平。

二、项目建设基本成效

1、课程建设

全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已经完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案例库、习题库正在不断补充更新中。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库应用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配套教材的编写并即将出版;同时也全书知识点的录制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后期制作即将于3月底上传到课程网。2门立体化教材《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完成初稿,微课录制正在进行,6月底将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作为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课已完成课程概述、授课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的编写,课程视频的录制即将完成,4月初即将上线。

2、技能大赛

在2016年第十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河南选拔赛中获奖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和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中参赛的主要队员均为本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且在这几项比赛中,均获得省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8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5名同学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参加世赛的这5名同学经过郑州市赛的选拔已经全部出线,进入到了省赛环节。

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斥资逾千万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基本完工,不久之后就将投入使用,基地建成以后,除用作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为社会企业、个体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培训场地、电商网络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地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培育出相关对口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iOS平台、Andriod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完成了2017年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的申报。

4、校企合作

与洛阳-惠普签署“订单班”协议,计应15级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于2016-2017第二学期正式进入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已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四、存在问题和拟解决方案

(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依然不足,校企合作方式仅限于专业论证、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解决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我院位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位置郑州市,紧靠郑州航空港区。航空港区的建设为软件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遇。继续坚持与优秀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专业技术讲座、订单培养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相应岗位开设“订单班”。

(2)各专业已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但青年教师缺乏软(硬)件开发工作经历。此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特色专业建设有利政策及资金支持,对本专业教师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专业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为职称结构优化打下基础。

(3)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解决方案:利用本专业优秀师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成员、先进实训室等优势与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术能手参加技能大赛。提高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类考试和鉴定服务的通过率,增强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4)课程资源建设开展不够全面。目前仅把本专业的几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精品资源在线课程及立体化教材的开发,还有很多专业课程也需要进行全方位资源开发。

解决方案:加快课程资源网站建设,推广网络资源的应用,让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帮助。

(5)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形成学校、用人单位、专业认证考试机构的三方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6)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教育”时代的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和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上学)的移动云教学方式已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潮流。让移动云教学成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手段,通过云教学APP的应用,使课程达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状态,使教育真正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知识的灌装式传授转变为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变成多种学习方式并用。

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3月27日

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篇2

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湖南省花明楼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近几年的建设,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很多农村学校, 其推进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课题就是选择花明楼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进行调查, 对区域教育资源信息化推进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本阶段的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1.进一步熟悉、了解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调查并分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剖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际困难和可行性。

3.初步建立一个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资源库, 从中分析并了解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的影响,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初步构建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 建立适合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施方案。

5.构建加快花明楼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的实施方案。

6.建立大力开展各种网络应用与维护的实施方案。

7.构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实施方案;初步解决教师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困惑。

8.通过研究活动, 让教师更新观念, 拥有新的教育信息化教学理念, 并积极探索创新, 大胆实践, 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合作者。

●本阶段研究内容及情况

1.课题组各成员积极熟悉、了解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但各成员掌握程度差别较大。

2.课题组成员大多能按计划按要求分头行动, 如, 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花明楼地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处, 收集花明楼地区各学校的相关信息;实地调查、了解花明楼地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际困难和可行性。

3.进行适合花明楼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设计探索, 期盼构建一种农村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 但目前还不大成熟。

4.根据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的实施方案, 正在设计制作一些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课件, 但共享的不多。

5.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交流, 绝大多数课题组成员相互讨论热烈, 得出了阶段性结论, 但个别成员工作被动, 没有很好的收获与体会。

●本阶段研究措施

1.课题组从实际出发, 以“先吸收, 再培养”为宗旨, 吸收了学校优秀的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现在课题组教师基本上有先进的理念、厚实的理论修养、优秀的业务水平。

2.规范制度, 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抓研究机构的完善、抓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工作、抓调研报告的书写质量、抓各环节的管理。

3.加强学习, 提高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 (1) 强化理论学习。课题组通过订阅、邮购等方式购置了一些教育专著、信息教育杂志等供教师借阅;组织教师外出培训, 更新教师的观念, 开阔了教师的眼界;邀请专家、上级领导来校作讲座, 把国内外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新动态, 特别是区域推进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时让教师了解;鼓励课题组成员上网查阅资料, 学习国内外教育资源信息化理论和经验。 (2) 组织各类培训。要求并落实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县校各类培训和课题研究活动。

●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成绩

1.2007年4月~9月, 以谢延昭老师为主, 进行了“对花明楼教育资源利用现状的个案调查及思考”, 认为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安装远程教育设备之后, 用与不用没有制约机制, 存在大量设备资源“浪费”问题;一些学校教室里没有计算机;不根据实际情况配置软件或者根本就不配置;生源减少, 义务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减少, 设备老化落后, 却没有经费维修, 更没有经费扩充新设备, 即使维修, 实质性维修也不多;教师设计并制作课件主要是为了参加竞赛, 而不是为了日常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水平参差不齐, 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太少, 虽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 但不能真正利用教育资源, 相当多的大龄教师和偏远农村教师不能正常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还得依靠信息技术教师;撤销乡镇联校以后,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缺乏具体管理主体;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的制度不健全, 学校内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少, 不同学校的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基本上不存在共享;领导重视不如从前, 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督促。

2.2007年4月~9月, 以刘畅老师为主, 对花明楼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初步分析了花明楼希望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花明楼希望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后, 我们认为:农村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要从关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 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从关注农村短期行为, 转向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避免教育信息化的短期行为, 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并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采购器材和装配维修, 要让学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 自主面向市场决定, 而不是老走计划经济的划拨之路;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国家出大头、集体出一部分、学生 (家长) 也出点的资金筹集方式, 还可以引进社会资金投入, 采用租赁的方式合作有偿开发。

3.2007年9月~2008年6月, 以谢延昭老师为主, 对花明楼农村中小学调查统计后提出了花明楼教育资源信息化推进策略:农村教育信息化, 是实现农村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 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目标, 必须根据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积极探索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

4.2007年9月~2008年7月, 课题组对花明楼教育资源信息化现状研究后, 开始了运用博客模式开发、共享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尝试, 并选择了“研究性学习”来做研究:学校3000多名学生申请课题、开题论证, 进行理科实验和文科调查;190多位教师适时辅导, 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教育资源信息化的问题, 特别是方法指导和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组织答辩、进行评估等;研究打破了以往的教室授课制, 实施了博客化模式, 借助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学校还设立了对照班, 在学校内确定了若干个班级为实验教学班, 确定了一批教师为实验教师, 进行自然常态下的教学实验。

●下阶段研究计划

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中期自评估,报告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0-01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水系属长江汉江丹江银花河和长江汉江金钱河。为了配合上级全面掌握规划建设项目进展、质量、管理和效果,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本期规划后期实施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对下一步规划编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现将山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自评估做如下汇报:

1、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1 基本口粮田规划情况

原《山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08年~2015年)》的规划中,关于基本口粮田内容的规划目标是:建设基本口粮田19.0342万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5万亩,改造提高8.2609万亩,田间配套3.1万亩,土壤改善培肥2.6733万亩;规划投资23390.7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1420.53万元,地方配套4269.0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701.18万元。

2012年7月25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陕改农经[2012]1061号文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2012年8月16日商洛市发改委以商发改发[2012]527号文进行了转发,2012年9月3日山阳县发改局以山政发改发[2012]367号文又转发到县水务局,核定总投资1920万元,其中建安费用1727.63万元,其它费用192.37万元。涉及西照川镇等5个镇,涉及西川村等22个行政村。口粮田建设面积16000亩,其中新建口粮田面积4000亩,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面积4500亩,田间设施配套3500亩,土壤改良4000亩。

1.2 2012年度计划下达、实施方案批复、项目进展情况

山阳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于2012年11月20日,由商洛市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以商发改发[2012]933号文下达给山阳县。口粮田建设面积13300亩,其中新建口粮田面积3600亩,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面积2500亩,田间设施配套4000亩,土壤改良3200亩。2012年中央投资798万元。目前正在编制施工设计,计划2013年6月上旬启动建设,10月下旬建成并投入使用。

1.3 2008-2011年度累计完成任务情况

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专项规划,自2008年开始实施以来已5年,其中前4年已经竣工验收。前4年累计完成投资13512.2万元,占总规划投资23390.79万元的57.8%;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281万元,占总规划任务11420.53万元的55%;共完成基本口粮田面积10.4688万亩,占总规划任务19.0342万亩的55%;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2.21万亩,占总规划任务5万亩的44.2%;改造提高4.0205万亩,占总规划任务8.2609万亩的48.7%;配套田间设施1.6998万亩,占总规划任务3.1万亩的54.8%;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2.5385万亩,占总规划任务2.6733万亩的95%。

2、建设效益情况

2.1、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按照实施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土地所获得增产价值,主要包括新修基本口粮田、配套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高基本口粮田、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措施所实现的增产价值。2008-2011年度4年累计完成基本口粮田面积10.4688万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2.21万亩,改造提高4.0205万亩,配套田间设施1.6998万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2.5385万亩。经计算工程建起后,项目区各项措施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

2.2、拦泥蓄水效益

基本口粮田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①蓄水效益:由于涵养水源使得生态系统中水供给改善,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创造了条件,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年增加保水效益80万m3。②保土效益:拦截泥沙、控制土壤侵蚀、减轻下游江河湖泊清淤负担,保护和改善下游安全与通行,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年增加保土效益8万m3。③土壤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坡改梯、改造提高等工程措施可以减少土地养分的流失,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肥力、微生物量、土壤渗透性、抗蚀性都会增加,进而也可防止土地沙化和石化。④拦截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减少山洪危害,使降水资源得以调节和有效利用。

2.3、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以后,将会明显提高基本口粮田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显著提高基本口粮田的产量,有效解决退耕区群众粮食需求,减少陡坡开荒的压力,为巩固全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奠定了基础。基本口粮田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另外,部分农产品产量增加也为粗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社会就业机会。基本口粮田建设,为调整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口生存压力,以及协调区域经济体系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条件,可以促进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

3、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口粮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1、项目补助标准低,新修一亩口粮田国家补助600元,加上市县配套总共1200元亩,而我县新修一亩河滩地需资金3000元,坡耕地(石坎梯田)每亩需资金5000元,加工提高每亩需资金2000元,按国家现行补助标准,很难完成建设任务。

3.2、口粮田前期费用及管理费用按实施办法应由市县配套资金解决,因我县财政困难,市县配套难以落实,口粮田设计费、招标费及管理费无着落,给口粮田建设带来困难。

3.3、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大沟深,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受洪水影响大,一遇洪水容易成灾,要修地必须先修河堤,以保护耕地永续发挥效益,修河堤费用无着落。

4、经验教训和今后打算

随着口粮田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为下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生态建设规划提供经验教训: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部门协调配合是搞好项目实施的组织保障,实行班子领导分片包点责任制,对重点水利工程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定安全、定奖惩”的“六定”制度;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科学规划,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三是适应形势,创新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动力;四是政府引导,民主决策,利益驱动是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有效手段;五是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搞好舆论宣传是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措施。另外再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建议提高基本口粮田建设国家补助标准。(2)、建议国家补助标准内安排设计费、招标费及管理费。(3)、建议减少市县配套比例。(4)、建议配套设施中增加新修河堤措施。

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报告 篇4

“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报告

今年4月以来,我公司按照集团关于《组织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明确“六五”期间普法总体目标,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努力,干部职工用法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得到强化。按照《青岛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标准》的要求,我公司对今年来本单位开展“六五”普法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到位,为普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普法工作有规划

我公司根据集团审计法务部对普法工作的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编制并印发了《2013年青岛交通置业有限公司“六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使普法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序地进行。

(二)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

进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公司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具体抓,各部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负责抓本部门的普法工作。

(三)普法工作有安排意见和或者总结

公司综合管理部传达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对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和部门。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总结并按时上报集团。

二、措施扎实,特点鲜明,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

(一)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培训

1.认真抓好学法。我公司十分重视抓好宪法、业务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宣传,深化 “法律进单位”活动,通过会议部署、集中学习、组织活动、个人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宣传。重点学习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公司法》、《个人所得税法》、《物权法》、《招投标法》等基本法律法规,职工参学率达到100%。

2.积极征订普法教材。要求做到每年人手一册以上。此外,还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订阅房地产相关法制资料。

(二)领导干部认真学法

我公司建立了普法小组领导小组集体学法制度,在下达小组法律理论学习计划时,把当的“六五”普法内容列入重要学习内容,并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将领导干部学法用

法工作情况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每年至少集体学法一次。

三、依法治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管理能力

(一)制度完善,实施到位

我公司依法治理工作一直规范有序地推进,建立健全各项办公制度,并抓好实施,做到了依法管理。

(二)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阶段性的普法学习实践,我们做到了:领导干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丰富,无违法违纪行为。

四、其他各项工作

按时报送集团审计法务部所需的各类报表、文字材料等资料。

交通置业有限公司

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报告 篇5

2011年“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区食药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大局,持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初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顺利通过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创建,率先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完善工作责任。

局党组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始终强调要以普法为契机促进队伍建设、推动执法工作。成立“六五普法”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稽查大队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层负责人积极落实的齐抓共管的良好领导机制。结合实际出台了《北仑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落实食品药品宣传专项经费,每年制定全局普法依法治理学习计划,年内开展自查自纠,年末深刻总结,检查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普法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机关干部法制教育。结合中心组、支部理论学习,将全年学法重点贯穿其中。建立了“干部讲坛”学习制度,全局同志轮流上讲台开展宣讲,成为方针政策的“解读人”和业务知识的“解惑人”。科室负责人带头,全局人员集中进行研讨,答疑解难,通过讲解、研讨、分析,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的监管实际,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直面热点难点,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一步健全并落实了有关学法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食品安全法》、《浙江省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机构改革后执法范围扩大、新进人员对药品医疗器械法律不够了解等特点,专门邀请市局法规处处长全面系统讲解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局内业务处室同志讲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区食安办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学习讨论会,形成案件移送的共识和机制,局内各个科室、监管所也相应地开展科室(所)小组讨论学习。2011年派3人到国家局培训中心学习药械法律法规业务知识;2人到厦门大学参加法律审核、纪检监察等专题培训,2012年派2人参加省局培训中心组织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学习,1人参加国家局培训中心组织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1人赴温州市局、贵州省局参加依法行政专题培训,1人赴重庆参加纪检监察专题培训,另有多名同志参加了执法证考试。不断完善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区普法办下发的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要求,对学习成绩进行严格考核,每次考核的成绩予以统计和公布,并记入档案,对考试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不合格的进行严厉批评。2011年以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参考率、公务员学法用法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公务员人均学法45学时以上。

二是抓好普法宣传队伍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加强食品药品协管员、专管员、监督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就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安全知识的相关法律、业务知识和协管员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协管员队伍更好地掌握有关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配合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工作。2012年2月份成立药学服务志愿队,遍及北仑区的九个街道(乡镇),由局综合科科长任队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科长和具有丰富志愿者活动经验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任副队长,成员主要由区药品经营企业中具有良好专业技术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药师组成。成立以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全区群众提供不间断的专业服务共计32次,累计273.5小时,广受群众好评,成为我区宣教惠民的新名片。餐饮食品监管方面: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网格监管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入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宣讲,组织片区内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一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每月一次入村(社区)进行现场办公,接受群众投诉、咨询、许可预约登记等。组建一支由社区居民、村民组成的协管队伍,每季度组织协管员、群众代表对网格内餐饮单位、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组织网格内餐饮单位开展一次厨房开放日活动,每年组织网格内餐饮单位参加一次道德讲堂活动。

三、抓好依法行政,凸显法治建设实效。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借助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局网站、局官方微博、局刊物《北仑食品药品安全》等平台主动公开监管动态,向公众发布消费警示,全面展示我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参与度;及时通报专项整治、打假治劣、监督抽检等信息,提高公众知晓度;突出抓好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介绍、企业诚信建设等重点专题宣传,有效增强公众满意度。及时公布行政许可的种类、依据、条件、流程、开办验收标准和工作时限,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012年全新改版局网站,新增“办事大厅”、“公共服务”、“检测公告”等内容,公开主观故意的行政处罚案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创建“网络执法、虚拟服务”,开拓食品药品监管思路,2012年8月正式开通官方微博,力行“织博为民”,发布餐饮服务许可释疑、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南、用药科普、饮食科普等微话题系列信息,圆满处理乐佰客生产日期“早产”、学校食堂废弃油脂去向、阿育王寺发现众多死猪等问题,分类定责处理微博投诉举报30余起,落实我区食品安全有奖举报2起。2013年03月开通官方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建立餐饮服务现场许可新模式,接受关于餐饮许可厨房布局,场地选址,硬件设施的全天候咨询受理。2012年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开通了96317安排举报投诉电话,安排了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2013年专门印发文件,进一步细化奖励条件、简化奖励程序、强化工作机制,着力破解举报难、奖励难问题。

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主动提升审批效率,其中我局小港所“一个窗口、一份指南、一张联络卡”的便民服务模式得到了中国医药报的报道关注。以“区‘核心窗口’全面服务,街道‘二级窗口’定期现场办公,社区‘基层窗口’稳步推进“为导向,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式集餐饮药械审批咨询与一体的行政服务网络。目前,已形成一个核心窗口——区行政中心服务窗口,两个二级窗口——小港和戚家山街道行政中心咨询服务窗口,八个基层窗口——红联、东升、竺山等社区便民中心咨询窗口。依托北仑职工学校,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建成了国内首个食药监系统食品从业人员电子化培训考试中心,争取市级财政补贴50万元。2013年03月开通官方微信平台@北仑食品药品,接受辖区内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业主负责人关于餐饮许可厨房布局,场地选址,硬件设施的全天候咨询受理,避免了以往由于现场许可的时间错峰,许可预约的滞后性等种种弊端,并有效的节约了行政开支成本。

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监督抽检、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各类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行政执法考评制度》、《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督查回访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使全局重点部位的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并针对机构改革后新增的餐饮保化监管新职能,相继出台完善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制度》、《案审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统一规范餐饮、保健品、化妆品、药械的行政处罚,制定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规范》,职能移交以来已完成国际女排大奖赛、美食节等16起重大活动保障工作;针对食品安全分段监管、职能交叉、边界不清的现状,2012年联合区法制办率先全市出台了《北仑区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明确落实各部门监管职责,截至目前共协调处理了4起监管职责有争议的举报投诉案件,督查了40起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案件。严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细化餐饮保化类行政处罚标准,将餐饮处罚案件按照处罚金额大小实行分级合议、集中审核、相互监督的审批模式,探讨细化餐饮处罚自由裁量范围,努力做到行政处罚上的公平公正;规范执法流程,成立案审小组,做到案审分离;坚持监管科室之间的互查互评的内查模式与邀请区法院、区法制办或市局法规处领导对我局行政处罚案卷进行点评的外联模式相结合,坚持查案卷质量与从线索受理、调查笔录、执行强制措施等各个办案环节中查找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相结合,并通过OA系统加强行政执法监察。2012年我局被评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行政执法案卷连续五年获区十佳案卷。

四、推进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一是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以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和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为契机,结合“浙江法治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间段做好食品安全“一法两规”、《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餐饮相关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工作。2012年利用食品安全法颁布三周年之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区食药安办广场宣传咨询活动结合街道(乡镇)同步组织相关部门和当地主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举行食品安全广场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街道(乡镇)、各部门通过开设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短信提示、组织参加知识竞赛、举办科普展览、悬挂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利用LED电子宣传屏等形式,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教育;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根据环节监管实际,分别组织、动员、指导本领域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教育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结合“小手牵大手”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在淮河小学举办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构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信息平台,全区建立大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等重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队伍;利用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民营个体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乡村医生会议的机会,进行药品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六五普法中期自查报告2013 篇6

自“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站按照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明确普法总体目标,调整工作节奏,扎实改进完善,全面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通过努力,全体干部职工行政执法水平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得到强化,成效良好。根据“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做好全省文化系统‘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站立即着手进行“六五”普法工作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基本方针。为巩固“五五”普法成果,切实做好“六五”期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我站党支部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自今年“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站根据省文化厅对普法工作的部署,结合文化系统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六五”普法工作规划,明确了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使普法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序地进行。并且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负总责,副站长具体抓,各室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具体承担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六五”普法进行明确分工,并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普法工作和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摆在全站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

1、认真抓好学法。我站十分重视抓好宪法、业务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宣传,着重强化干部职工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尤其是今年全国“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站通过会议部署、集中学习、组织活动、个人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宣传。结合我站工作实际,重点学习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等。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我站干部职工的文物保护意识。

2、积极参加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每年在各地举办的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学习中,我站均积极选派业务人员参加,学习最新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通知、条例等,与全国其他同行探讨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执法、规范工作流程起到积极作用。例如,今年四月在我省黄山市举办的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我站选派业务部副主任张耕以及年轻的业务部骨干王蓉参加,在培训过程中先后学习了省内外文物保护专家关于文物行政执法现状与思考、执法实践与文物保护法、文物行政执法经验介绍等课程,并且还观看了文物行政执法案例资料片,完成模拟案例作业等,圆满完成此次执法培训班的学习。参加培训班的业务人员回到单位后,我站又专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内外先进做法,为进一步规范我站文物司法鉴定工作流程打下基础。

3、将普法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普法宣传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把普法宣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我站日常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项:文物进出境审核、馆藏文物鉴定、涉案文物鉴定,另外,还会适时的开展鉴宝江淮行、全国文化遗产日专题活动这样的义务为民鉴定活动,在诸多工作开展的同时,时刻不忘教育职工以文物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规范工作流程,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另外,在我站业务人员外出进行涉案文物鉴定或者义务为民鉴定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经常性学习完善工作流程,针对某一典型案例反复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站领导也非常重视普法宣传和日常工作的结合,经常组织开会学习省内外相关案例,以避免我站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类似失误。目前为止,我站未发生一起因违背相关法律法规而给国家或个人造成损失的事件。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老百姓对文物以及艺术品收藏表现出持续高涨的热情,目前在我国文物收藏热的大环境下,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文博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文物在保管、收藏、进出境展览或者被私人收藏的一系列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问题,它涉及到国家、个人以及收藏单位的保管者、鉴定单位的鉴定人员等多个群体的直接利益。要想全面提升我国老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仅仅针对文物鉴定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面、多渠道做好文物保护的相关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下一步工作:首先,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普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完善行政执法工作。再次、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利用中心组会议学习、报纸、板报等多种手段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第四、进一步把普法教育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研究 篇7

关于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学术界有两种认识,一种是中期报告是提供一个特定期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与年报一样,区别是报告频率的提高。在这种认识下,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着眼于过去,着重如何真实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的是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可靠性;另一种认识认为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其预测企业年度内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应着眼于未来,着重如何有助于信息需求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分析,强调的是相关性和提供预测信息。基于这两种认识产生了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独立观和一体观。

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中期终了,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其会计估计、成本费用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基本采用与编制年度报告相一致的原则和标准,不对有关费用进行均衡化。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倾向于独立观。这种观点是与上述对中期财务报告目的的第一种认识相联系的。以这种方法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其所反映的企业业绩资料较具可靠性,不容易被操控;缺点是容易导致中期收入与费用的不合理配比,影响对企业业绩的正确评价和预测,误导投资决策和股价表现。一体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会计年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会计估计、成本费用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须考虑对全年经营成果所作判断的影响,年度经营费用需基于年度预测值进行估计并以适当的标准和方式分配给各个中期。以这种方法编制中报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划小会计期间而导致的年度内各期间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使收入与费用得到合理配比,提高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在预测、决策方面的有用性;缺点是这种对中期收益的平滑化,容易导致对收益的操纵,影响信息的可靠性。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方面

前文所述的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两种基本理论独立观和一体观各有利弊,各国(地区)在制定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时,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地区)的实际情况,侧重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作为其制定准则的理论基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选择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独立论;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一体论。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采取的是独立观,“企业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采用与其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的会计政策”,但又明确“企业报告的频率(年报、半年报或季报)不应影响年报结果的计量。实现这个目标,中期财务报告的计量应以年初至今为基础”。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方面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中期财务报告的组成、格式采用的是简化报表,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项基本报表和有关辅助资料。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包括简化资产负债表、简化利润表、反映权益变动或业主的资本交易和给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以外的权益变动的简明报表、简化现金流量表,以及选择的说明性附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中期财务报告的最基本内容界定为简化的财务报表和选择的说明性附注,主要考虑了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但该准则同时表明决不阻拦企业提供完整报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对那些中期财务报告需审计的公司,还需编制现金流量表,并规定应编制、披露、报送完整的中期财务报告。

(三)中期财务报告期间的规定方面

国际会计准则对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期间未作强制规定,但又鼓励上市公司至少提供截至财务年度前半年末的中期财务报告。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规定,上市公司应公告季度报告。加拿大、巴西、法国等国的准则也是要求按季度编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则选择按半年编报。我国上市公司编制的中期财务报告是通常所称的半年报。

三、主要国家中期财务报告差异原因分析

各个国家(地区)中期财务报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环境。一方面是社会宏观环境,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另一方面是与上市公司密切相关的微观环境。我国的上市公司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西方国家的公司发展起步较早,资本市场较发达,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发展较早也比较完善;相比之下我国的上市公司起步较晚,资本市场不完善,中期财务报告发展也较缓慢。从上市公司的股份分布状况看,美英等国家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公众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唯一途径是财务报告。基于这种要求,及时、充分披露成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要求。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大多为国有股,资本比较集中,上市公司并不很重视对公众提供十分及时的内部信息,财务报告揭示程度显然就比较有限。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差异存在客观必然的一面。

四、修订完善我国现行中期财务报告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稳步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国家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与实务经验,完善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

(一)简化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应当进一步简化中期报告形式,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把中期财务报告的重点放在对中期收益数据的揭示上,重点反映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费用非常项目、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及净收益;基本每股收益(EPS)和稀释的每股收益;季节性收入、成本或费用;中期现金流量等。其他重大事件可采用临时公告的形式,以减少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压力,集中反映和提供信息需求者最关键的信息。此外建议中期财务报告应该分别提供两种财务报告形式,有所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一种是符合国家财务报告规范要求的详细信息,满足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另一种是提供一套简明扼要的信息,该信息主要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及报表的有关分析资料。

(二)提高中期财务报告及时性

政府监管机构应当加大对中期财务报告监管和惩罚力度。证监会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引导上市公司高度重视中期财务报告,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间向信息需求者披露会计信息。对于不及时公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利用滞后信息获取额外收益的公司,监管部门应执行严厉的惩罚措施,从制度安排上增加上市公司不及时披露中期财务报告的成本,促使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中期财务报告。

(三)关于中期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方式

我国目前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办法是按年计征,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也就是说企业准确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只有在年度所得出来后才能得到。考虑到年度所得是企业在全年逐步赚取的,既然在中期财务报告日需要计算收益,为达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在中期财务报告日就应当确认所得税费用,以如实反映企业在中期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本文建议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准则要求企业在中期末应当合理确认所得税。关于如何计量所得税,国际通行的做法一般都是首先预计年度所得税费用和全年税前收益或亏损,计算出全年有效税率,然后据以计算中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等金额,即在中期所得税的计量上必须考虑全年预计的情况,将中期视为整个会计年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上述中期所得税的计量方法较为合理,但由于需要预计全年有效税率,所以需应用相当多的估计,主观性较强,并且计算过程烦琐,计算的所得税金额不一定真实可靠。目前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纳税影响会计法,本文认为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也应当按照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递延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递延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债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所得税。同时,在具体计量各中期所得税时,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包括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判断也都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数据为基础,不考虑全年预计发生的情况。譬如对于前述需要根据年度结果计算确定的纳税扣除项目,在中期财务报告中,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年初至本中期末或者中期末的数据(如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营业收入、中期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基础,来确定允许在税前抵扣的金额。按照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一方面,在会计政策上保证了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另一方面,所计算的中期所得税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一种比较可取而有效的方法。

(四)逐步推进对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

目前,中期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投资决策受中期财务报告业绩影响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对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审计的制度,逐步推进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在这个制度中,要明确上年度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和上年度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同时鼓励对其他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规定未经审计的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由负责其年度财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后方能对外披露。

摘要:中期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来源。文章首先阐述了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随后对世界上部分国家(地区)的中期财务报告进行了比较并深入分析其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中期财务报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

专业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篇8

[关键词] 中期财务报告独立观一体观编制

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而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市场效率提高,股票市场正逐步走向规范和理性化,投资者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独立观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观”,另一种是“一体观”。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一致,其中所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也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而一体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年度会计期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年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各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必须考虑到全年将要发生的情况,即需要顾及会计年度剩余期间的经营结果,所以,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成本与费用、需要以年度预计活动水平为基础,分配各个中期。从目前国际惯例来看,世界上除了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家或地区采用中期財务报告的一体观以外,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采用的都是独立观。我国中期财务报告的会计准则采用独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

1.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准则第十二条规定:对于季节性、周期性或偶然性取得的收入,除了在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之外,企业都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计或者递延。第十三条对会计年度中均匀发生的费用也有类似的规定。

2.体现了充分披露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是指财务报告应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包括完整性和重要性两方面的内容。完整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尽可能包括与使用者相关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全面的反映;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来说应该是重要的,其重要程度甚至影响使用者的决策。中期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2)经营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特征;(3)企业分部信息及非常项目;(4)或有事项等等。尤为强调:当企业在提供有关关联方交易,以及分部收入与分部利润(亏损)信息时,应当同时提供本期(本期末)和本年度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数据,以及上年度与本中期(或者期末)和年初至本中期可比数据。

3.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指投资者能根据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以确定优劣,对同一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经营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比较,以测定其发展趋势。因此,投资者能更好地预测未来,有助于中报决策用途的实现。准则第七条就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规定在中期报告中,企业应当提供以下比较会计报表:(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一年度年初至本中期末可比的现金流量表。

二、中期财务报告采取独立观的实际意义

应用独立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由于中期报告采用了与年度报告相同的会计原则与方法,便于实务的操作;其要素采用了与年度报告相同的定义,易于理解,从而使中期报告编制的综合成本较低。具体表现如下:

1.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一般认为,采用独立观更为合理,即应采用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在年报中,资产、负债的确认应符合要素定义,即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负债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此外,它们的确认还应符合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4条标准。在中报中,资产、负债的确认也应符合要素定义,以及上述4条确认标准。

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总体上也应采用独立观为宜,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采用与年报相同的权责发生制和收入实现原则。因为收入实现原则能确保收入信息的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和可比性,收入的确认标准包括4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为编制财务报告做决策。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要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所运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也应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各期间会计只在各项交易和事项发生时做记录,费用的确认不能够随着各期间的收入变化而变化。应用独立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已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其优点是中期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相对真实、可靠。

三、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采用哪一种方法编制中期报告很大程度上与其编制目的和所在环境有关。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发达,会计造假行为层出不穷,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势在必行。因而我国中期报告更强调可靠性,采用独立观能更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1.适当简化中期财务报告形式。充分披露会计报表信息虽然能有效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足问题,但是为了保证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缩短编制时间,“小而全”的信息披露方式并非最好。笔者认为中期报告应突出信息披露的重心,如重点披露中期销售收入、中期收益、中期现金流量等,建议对其他重大事件可采用临时公告的形式,以减少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压力。

2.重视对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减少虚假财务信息。有必要扩大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范围,以减少虚假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提高中期财务报告的质量。要加大对上年度审计报告为非无保留意见和上年度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工作力度。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应负责其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方能对外披露.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会计师对年报的审计时间,改善会计师事务所一年中工作量严重失衡的状况。

3.对于经营具有高度季节性的企业,由于季节性行业的收入、费用发生很不均匀,以前的信息对推测未来尤其重要。如农牧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旅游企业、供暖企业、某些商业零售企业等,经常会发生季节性收入,按照独立观的做法,应按收入实现原则在收入发生时予以确认。按照一体观的做法,应预计年收入并分配到中期。显然“预计收入”很不恰当,前者更为妥当,但同时它存在的问题是可能会对年度内收入或利润的预测产生误导。这就要求该行业提供时间更长的比较会计报表,以提高中报信息有用性。

4.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增加报表附注的信息量。由于附注方式的灵活性,使其不仅可以揭示数量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揭示作为报表主体的表格所无法揭示的非数量化信息。因此,可以使一些中期财务报告所固有的特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可考虑在报表附注中完善期后事项的披露及要求提供那些有助于投资者预测的。在报表主体中无法反映的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作为对传统财务报表的自然拓展。

综上所述,中报的编制不应局限于独立观或一体观中的一种,应是二者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较为合理的编制方法应是侧重于独立观,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总体上采用年报一致的会计政策,但对其中一些特殊项目应特别加以注意。其中季节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处理还是应该坚持独立观,但对于年度内不均匀发生的费用似乎采用一体观更为合理。此外对于资产减值产生的损失的确认,独立观与一体观也是同中有异,其中一体观的做法也较为合理。

上一篇:青少儿口才、主持、表演授课材料四级班第17-18学时下一篇:写给女朋的友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