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2024-06-26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精选8篇)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篇1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用心孕育 以爱感化

单位: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姓名:谭汝花

【摘要】

责任心是什么?是爱。爱,才是感化的源泉。有了爱,才有认同、理解、尊重、协助!我们知道,做班主任是没有休停的日子,但是,让自己在爱中生活,也是充满快乐的。

【关键词】了解、理解、支持、尊重、协助、心、爱

孩子,孩子,我们的孩子!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才能感化,才有听话。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研究学生性格与习惯,了解孩子家庭背景,成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只有了解和理解,才能有所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而也只有了解和理解,才能得到孩子和家长的心,得到认同、理解、尊重、协助。因为只要有了解和理解,就会让对方感到,你爱孩子,他们愿意把孩子交给你,孩子也愿意一切都听你的。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要有这些做祭奠,才能顺利进行。

一、了解情况,才能心中有数

1、学生背景概况

今年又循环接一个新班!拿到名单,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低年级去了解情况。哎!看着被画的花花绿绿的成绩单,旁边注满了备注。不得不感叹,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个班有29位男生,21位女生,男女不协调早就成为这几年的正常现象。可是,作为班主任,学生的行为和家长的素质成为了关键。一个厌学而捣蛋的孩子;一个调皮捣蛋已经是出了名的孩子;一对曾经有干戈的孩子,家长甚是无法沟通;一个父母离异,母亲不准父亲探望和带走宝贝的孩子;一个长期住在补习班,父母刚离异而脾气暴躁的孩子;好几个是父母两地分居工作而只有一人带着的孩子;好几个是父母没时间,随着老人家生活的孩子。总体反映是学习心散,自觉性差,拖拉懒散。

2、学生行为情况

减去第一印象,让自己和孩子都重新开始吧。而第一个月我就倍受打击,因为散乱无比,史无前例。你说,他们说。你停,他们继续说。听不进,看不见。连“杀鸡儆猴“这一招都毫无杀伤力了。没有团结心,没有集体概念。自我!不是我的事,与我无关。一切乖巧的孩子,也在这样混乱的大环境中,失去了自我。

3、学生心理剖析

三年级的孩子处于朦胧时期,既有依赖性又追求自我。而独生子女又有冷漠、自负的心态。批评别人与我无关,不听不反省。不尊重他人,但是想要他人尊重。不重视别人,但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独立性差,却不喜欢别人管。分不清是非,控制不住自己,又好动好强。

大小姐脾气,受伤了哭得得理不饶人,伤人了却自我无错理所当然。

幸亏,好面子喜欢被表扬被肯定。小孩子,三分钟恩仇全忘重新开始。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想引人注目。喜欢与人为伴,与人为乐。开始注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在分析中懂得反省求进。

二、方法布施,按部就班

1、小组评比,牵动集体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脾气性格、行为习惯的情况进行小组分

配,绝对不能随心随意,这样反而会造成乱差的情况。班里有50名学生,因为空间局限分成7人2组和6人6组共8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安排人员:

1)学习情况

培养优等生的责任感;培养中等生有学习的榜样;让后进生

有人帮助。每个小组的分配中都有优中差三生的参合。这样能让小组讨论,小组互助中达到和谐的牵引发展。

2)管理情况

有的孩子非常顽皮,有些孩子却是他的克星。有些孩子特别内

向,外向的孩子能对其影响。于是,在组员分配中加入了管理与影响的细致安排。

3)评比管理

每节课一百分的总评价分。违反纪律一次一人次扣10分,遵守纪律被表扬加10分。这样既方便老师和班干部的管理,又能加强小组和班级的集体观念。“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孕育是要靠日积月累的。

2、感化童心,正扬错教

孩子就是孩子,乖孩子都会犯错,更何况是顽皮的孩子呢?所以,对于小孩子犯错,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引导、教导、诱导……没有止境地,直到孩子一样一样的做好。坚持不懈,永不止步!

1)精神文明建设孕育班级文化

一个班级的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内涵。我们除了班会课,更要注重结合书本教材中心思想和日常行为生活来进行教育熏化。“团结就是力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诚实是无价之宝”“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管别人”“做一个懂得讨人喜欢的人”“不要让大人担心、忧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有借口只有责任”“集体生活,不能随便、随意、随心”……这些是比较合适中年级学生理解和做到的小格言,时不时我都会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警惕。

针对现代孩子对自己无所谓,对别人追究责任的问题。我要求孩子们在写心情日记的时候,写写自己的做到的,没做到的,要做到的。写写身边的好人好事等,让孩子看清楚自己,懂得注重生活不是只有自己。针对每周举行的五星评比活动,举行班级小组讨论会,指出同学的优点和缺点,选谁担当星星。就这样,孩子们开始注重自己的行为品德了,不再无所顾忌。懂得树立自己在同学中、老师前的形象了。

2)教育五部曲,让孩子学会要面子

一侧面提醒;二点名提醒;三私下教育;四见家长;五全班公开批评处理。这是我多年来的教育三部曲,从孩子写《我的老师》的作文里,孩子的谈话里,处理效果中看出,孩子们也希望这样的方式。因为从被尊重到想别人尊重中,感受到老师的照顾。而这些也是要提前告诉学生的。“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不要自己践踏自己的自尊”“做人,要懂得把握机会”……这些小教育格言是在每次事件教育汇报中帮孩子们总结的。当大家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之前,记得看看孩子是否懂得“自尊心”了。培育孩子的自尊心,是管理孩子的好办法。当孩子有自尊心的时候,他就不愿意犯错,不愿意被批评。这个时候你一个眼神,一个手指指过去的动作都成为了尊重的提醒。孩子会非常领情地改正,而当后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下去的时候。要告诉孩子:“我的尊重,你为什么看不见呢?难道你很喜欢被批评吗?”

4)私下谈话,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教育,绝对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思想到行为,有效的教育就是持之以恒。以爱动情。黄俊贤同学低年级就是捣蛋出了名的。中年级后更加肆无忌惮了。他的名言“他的书包在我脚下的”“他都和我说话啦”“他的笔在那”……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于是,我把学校制度的《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一日常规》给他学习,只要他犯了其中一项,我就要他站在那读熟为止。让他再也找不到借口推脱自己的错误!还要让被他欺负的同学告诉他,他们的感受,喜欢还是不喜欢。让他警觉:原来人家会这样想。慢慢地,他不再去欺负别人,影响别人了。

他的顽皮捣蛋的事件几乎每天都进行着,训斥还不如指引。而且他很喜欢告状,谁谁谁做什么错事了。让你对他只有哀叹而且会筋疲力尽。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也学他,把他每天的捣蛋事件都告诉他父母。一段时间后,问他:“你喜欢老师告状吗?”“不喜欢。”“其实老师也不喜欢告状,可是,是你教我这样做的。因为你经常向我告状,所以我被你影响了。”“啊!”“不信,你不向我告状,我也不向你父母告状,如何?”“嗯……好!”慢慢地,我再也听不到他告状的声音了。同学们也因为他不再告状而不再排斥他,会和他玩了。

改变不是一早一夕,也不是一个办法就永远有效,作为教育者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力去面对孩子的顽皮捣蛋。把他们引导回到正确的路上来。

4)包容孩子,取得家长支持

教育孩子,只靠学校的单方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于社会的事件,我们可以针对着孩子倾听,周围事件结合地进行教育引导。而学校的教育更是需要与家庭相配合。与家长的沟通,成为作为师者必须掌握的要门。针对着孩子的家庭背景,孩子的学习情况反映,推测家长的思想行为。这实在是需要时间和心思的,也是难度很大很累人的一项。但是,却是管理和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在发达科技的现在,< ~ 课 件 >电话交流开始减弱。建立家长QQ群,让一切沟通不仅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也成为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了。这样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切合实际地说出孩子的实在情况,语言中要有体谅和理解,包容和无奈,爱与期待。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那么了解我的孩子,那么为我的孩子,那么爱我的孩子。

记得俊贤爸爸开始不愿意与我交流,即使妈妈愿意,但是妈妈不是能教育到孩子的行为品德的。于是,我只能想尽办法地取得爸爸的信任和支持。从厌恶老师到信任老师,从认为是学校的老师的问题,到认为孩子是顽皮的需要教育。思想的转变,从抗拒到认同,从支持到协助。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记得那天孩子发生了事情,因为找不到我,家长就发飙了。这反而是值得自己开心的事情,因为家长的信任,我取得了。在俊贤爸爸每一次的协助下,这个学期,孩子做到了“听谭老师的话。”“在谭老师面前要乖,不能把她气到累到病倒了。”……孩子的给面子,没有家长的协助,又如何可以成功。相应之下,其他孩子感受到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和协助,也会学会收敛顽皮到没有顽皮。当家长反映事情的时候,我会立刻处理。当孩子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会与家长沟通,请他们帮忙处理。孩子的乖,不是在骂中进行。即使孩子情况很多,半学期下来,孩子们真的行为品德进步很大。感谢家长和孩子给予老师的面子。“面子是自己给自己争取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要醒觉,我们也是一样的。

5)扬优点错,论出正确道路

每一天,班级故事都是那么多。针对着每一项发生的事情,表扬和批评都在进行着。对于严重的事情,老师还要做好一个演员,发脾气。虽然很累人很伤身,但是为了让孩子重视。我们就要去演好,责无旁贷!当黄俊贤很积极搞公区清洁的事情,我就给了他做清洁组长的任务。早早地来,认真地清洁。我开始担心他一离开我的视线清洁就捣蛋。当他坐好的事情,我就表扬。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缺点是需要改正的,优点是值得发扬和学习的。自己改正,帮别人改正,都是每个人要做的乐于助人的事情。

孕育正义之风,培育有爱之班。第一个学期,多少故事,多少疲惫,多少恼火,多少感动……我们的感情培育了有感情的孩子,也感化了家长。责任心是什么?是爱。爱,才是感化的源泉。有了爱,才有认同、理解、尊重、协助!我们知道,做班主任是没有休停的日子,但是,让自己在爱中生活,也是充满快乐的。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篇2

回首我们的习惯培养之路, 从前期的潜心调研到2010年9月培养工程的正式启动,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 逐渐走出了符合校情的特色之路。

一、抓规律, 找方法

2010年9月, 李静波校长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一日规范, 养成良好习惯”的口号, 并带领一年级的7个班级开始了习惯培养之旅。她提出将学生在校的时间划分为七个阶段, 即早活动阶段、课堂阶段、课间阶段、间操阶段、午放学阶段、午间阶段、晚放学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具体的环节, 如课间阶段有四个环节:收学具——摆书本——上厕所——回教室。每一个环节又有具体的步骤要求, 如收学具的步骤:整理——放入——摆放。每一个步骤又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具体的要求, 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 如整理的要求是:铃声响, 下课了, 铅笔橡皮都装好。书和本, 分好类, 小放上面大放下。她亲自带领一年级的老师进行研究, 第一个月每天放学后都要坐下来, 结合当天的实际情况反复推敲, 制订了《一年级一日规范》, 共7大阶段、33个环节、69个训练点。

二、重指导, 抓训练

习惯培养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 明理是让学生接受的必要前提, 于是教师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然后进行细心的指导。所谓“指导”, 就是教师要说清每个环节的动作, 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具体要求;教师以身示范, 确保学生的眼睛真切地看到动作的成果。明确了要求后, 教师们便开始随时对学生进行训练。如书写时对学生的要求是, 首先让学生知道动笔时必须先支好视力架, 正确执笔, 摆好写字姿势:一拳、一尺和一寸, 然后动笔。训练中, 教师将动作进行分解并发出口令:视力架直起来, 小铅笔, 拿好。此时学生右手将铅笔举起, 左手伸出两个手指比量笔尖到手指之间的距离, 确定为“一寸”, 老师逐个检查合格后允许学生动笔书写, 书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姿势, 稍有变形立刻提醒。21天初步形成习惯, 90天养成习惯, 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严格训练中, 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一年多的训练中, 我们始终坚持“心中有标准、纠正要及时、训练要反复”的基本原则, 在过程中做到奖惩结合, 逐个练习、逐个过关, 严把习惯质量关。每个月, 学校都要针对习惯训练点由班主任进行自测, 学校进行抽测, 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 帮助班主任查找问题, 调整方法。

三、树榜样, 定目标

好习惯的形成总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这也注定了在习惯的养成过程当中少不了不适应、枯燥和痛苦。然而, 最大的快乐也往往源自于最艰苦的努力。在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的班级榜样故事上, 同学们会针对自己的个人目标寻找自己进步的足迹, 把自己进步的过程讲出来, 把进步当中体验到的五谷杂陈讲出来, 既加深了对习惯的理解, 更实现了自我激励;同时, 由于所讲故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小事, 更容易触动旁听者的心灵, 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的欲望。在被同学、老师、家长认可的前提下, 学生可被认定为班级进步小榜样, 同时, 进步最大的同学可以被推荐参评年部小榜样, 在年部小榜样的认定会上, 学生家长, 全年部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倾听他们进步的故事, 为他们树立继续前行的坐标。

四、进家庭, 同携手

在把学校作为习惯培养主阵地的同时, 我们没有孤军奋战, 而是想办法把家庭融入到教育合力之中。因为, “家庭也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也是习惯的老师”。学生入学两个月后, 一年级的家长学校正式开课, 孔科长结合大量的事实为家长们介绍了养成良好习惯的益处。李校长通过展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向家长们介绍了《一年级的一日规范》, 让家长们看到经过一个多月的习惯训练, 孩子们发生的巨大变化, 同时, 她还告诉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让好习惯的培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比如,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 她建议家长每天回家和孩子面对面聊天, 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睛, 从开始的5分钟逐步延长到20分钟, 坚持一个月, 孩子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每月学校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变化。

为了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学校开展“习惯培养榜样家庭”的评比活动, 采用了家庭自主申报的方式, 条件是孩子进步明显, 必须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家长坚持不懈, 有方法有总结。评比结果出来后, 我们又一次召开年级家长会, 会上, 家长和孩子共同登台, 讲述自己在习惯培养过程中的进步故事, 学校为家庭全体成员颁发奖状, 登台的每位家长还精心地制作了PPT, 用大量的照片记录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过程和他们的点滴进步。一年一班的一位同学和她的妈妈走上讲台, 讲述了他们的家庭进步故事, 这个同学聪明可爱, 可就是不够宽容, 经常为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班主任与家长进行了沟通, 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里愿意使“小脸子”, 总是莫名奇妙地就掉眼泪, 家长也总是迁就。知道了孩子的不足, 老师和家长共同想办法, 老师在学校开导她, 家长在家里则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 绝对不给坏习惯让路。结果, 孩子终于变了, 变得开朗, 大度。一年三班的同学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 家庭成员之间开展了读书竞赛, 每天晚上要进行红旗评比……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参会的家长们大开眼界, 他们敬佩那些为孩子辛苦付出的家长,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寻求到了做一个合格家长的方法。每学期学校要进行两次的“习惯培养榜样家庭”评选活动, 当选的家庭可以把照片经验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中, 供大家学习。榜样家庭的评选将家长和孩子、学校紧紧地捆绑到一起, 使我们的习惯培养工作在扎实中向前推进。

五、用制度, 保落实

一年级习惯培养的成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我们决定以一年级为根据地, 带动二年级, 辐射三、四年级, 影响五、六年级, 全面铺开习惯培养工作。针对我校学生人数多、班额大的现实状况, 学校组建了“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教研组长”五级管理网络, 明确了“校长一把手”负责制, 在各年部特设“德育教研组长”, 从起点和终点两方面延伸和拓展了德育管理序列, 大大加强了德育实施力度。同时借助科研的的力量为习惯培养开路:成立了德育工作室, 聘请资深的德育教育专家、原甘井子区小教科的孔玉珍科长任导师, 以低中高段的三位优秀班主任老师为骨干, 共同开展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策略的研究》, 通过“点线面”三结合方式, 带动全体教师形成“问题触动、课题牵动、集体成长”的良好德育研究氛围。

然而, 习惯培养工程的实施仅靠工作方针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把方针和制度联姻, 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扎实推进。由此, 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 为习惯培养保驾护航。

1.培训制度: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培训, 每月一次班主任培训。

2.例会制度:年部内每周一次例会, 总结习惯培养的工作方法。

3.教研制度:以学校《金二小学习惯培养年度计划》为纲, 各教研组结合具体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教研计划, 每周教研一次, 将习惯训练点具体化、可操作化, 明确训练方法。

4.研究制度:三位专业室成员分别与同年段的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 共同承担课题的研究。每月活动一次, 交流课题实施的困惑与收获。

5.考核制度:将习惯培养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 每月确定一个重点, 组织专人跟踪指导, 进行量化评估, 月末进行高透明度的总结。

六、定重点, 重落实

习惯培养和我们的学科知识一样, 有层次性, 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 为此, 学校出台了《年度习惯培养计划》, 明确了不同学段的培养重点:低年段重习惯的外部塑形和巩固, 中年段重习惯的自我管控和调节, 高年段重个性化习惯建设 (班风建设) 。

同时, 围绕不同学段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 确立了与之相匹配的做人态度, 即:一年级充满自信;二年级学会诚信;三年级关爱他人;四年级学会尊重;五年级持之以恒;六年级自我约束。班级利用班队会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感人事例, 在明事理的前提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前行, 同时, 注重发现身边榜样, 相互鼓舞, 共同进步。

实现习惯的自我管控, 其核心要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行为。为此, 我们从三年级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 对自我管控习惯进行分解, 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自我管理、要管理哪些习惯以及怎样管是最有效的, 并坚持用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进步。例如四年级的自我管理习惯的重点是管理自己的事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身的体会谈清楚为什么要管理自己的事情, 并将能够自我管理的, 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事情全部呈现出来, 最后, 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达成目标, 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庭评价的方法明确自己的目标。

好习惯帮助做好班主任工作 篇3

一、首先要未雨绸缪。班主任凡事要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在动手做一件事之前,就应该先把这件事能够成功的原因尽可能都考虑到,然后再设计出有助于成功的方案。班主任要善于在没有竞争或竞争很少的时候,赶在别人之前发现机遇,同时对困难与挑战也要充分考虑。

二、 其次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班级文化是从班级发展之初就建立起来的。因此,班主任从接班起,就要有明确的长远目标:首先应该将主要任务列出清单,再为每项任务确定一至两个长远目标。在运行过程中,凡是有利于这些任务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遇到不利的事情就应当马上停下来。

三、 再次要把握好事情的主次 。班主任要善于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工作中一旦出现比最初的计划与目标更为重要的事情,应当马上进行调整,始终把握好什么是第一位的事。

四、 积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大多班主任喜欢将各级别的决策权揽在自己手中,这样做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少班主任抱怨学生不支持自己,其实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为学生创造条件。一个擅长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主任,在开始做一项新工作时,通常会征求班干部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们的建议会有助于班主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发扬学生的优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主任要善于用每个学生的长项,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互相协调中将工作做到最好。一群相互依赖、互有渴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去完成具体目标时,工作效率最高。

六、要学会倾听, 并勤于观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拥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学会倾听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意见,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同时要善于观察、记录、整理相关信息,做到既能看清班级的主流,又能及时了解班级的蛛丝马迹,以便采取断然措施,防患于未然。

七、 保持良好的状态。 班主任每天的状态势必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自己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狀态,这样就会给学生以积极的暗示。班主任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可以每周锻炼身体五六个小时,经常与学生、科任教师面对面谈心,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能使班主任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班级管理是纷繁复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琐碎的事物中要有章法,做明眼人,精于观察,精于发现,精于思考,精于判断,力求养成更多的好习惯,用自己的好习惯去影响学生,进而带动班级稳步向前发展。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篇4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从其易处细处入手。这“易”与“细”的精髓,就是用心去做事,从点点滴滴做起。

新学期开学,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退步,在努力引导学生尽快调整回归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学生身上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容忽视——做事心不在焉。

表现为:早晨进教室,本应尽快从书包里拿出所需物品,做好课前准备,将书包放到柜子里面去。XX等几个以前做事麻利的孩子,此时慢悠悠走进教室,别的学生忙着整理物品,他们要么坐在椅子上目光游离,若有所思,要么站在桌边,看着别人收拾,自己一动不动,要么不紧不慢拿出书本,翻翻这,看看那,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课堂上,同学们正在听老师讲课,目光集中在黑板上,XX等2、3人或目光游离,低头往座位里瞧,偏头往窗外看,或目光呆滞,让其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清扫时,直立着身子,挥动着手中的抹布,东一下,西一下,毫无顺序;反馈作业时,有的忘了,有的应付,课文读得如同初次见面。

通过分析,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做事不用心,敷衍了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学会用心来做事,养成好习惯呢?

我从三方面下工夫:一要帮助学生端正做事态度,认真对待,不敷衍。简单的说教,作用短暂,说多了,学生反倒麻木了。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我选择了班级有代表性的学生,比如说XX写字姿势最端正,XX上课注意力最集中,XX发言最积极,XX整理书包最麻利,XX清扫卫生最彻底。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像谁一样就是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二要交给学生做事的方法,保证质量。对于班级的学生而言,我发现光讲方法,无异于纸上谈兵。怎样做,达到什么标准,我让这几个同学一做,大家一目了然,最简单的要求:照着做,赶上,超越。课上课下及时点评、指导,表扬学得快坚持好的学生,指导不认真、做得不够的学生。三要帮助学生提高做事的效率,用最少的的时间把事情做好。比如早晨进教室,三分之二的学生一进到教室里,我就会说“5分钟计时开始”,学生要在5分钟内完成拿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将书包等放入柜子的一系列事情。比一比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前完成。表扬好的,批评指导差的。写字的时候,鼓励学生练得少,写的好。写的好的学生马上就可以在写字练习上写,写得不好的只能在田字格中写。刚开始,写得差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觉得反正自己写得快。后来我要求课上没能完成写字练习,就必须在课间或中午补,这下像XX这样习惯应付的学生,也不得不想怎样写更划算了。

近一个星期,班级学生在用心做事方面,敷衍、散漫的表现在一点点减少,认真做事的好习惯有所展现。看到好的改善,我心里有了些安慰。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篇5

班级总体情况:

本学期,来到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经过与学生们一个学期的相处,通过与他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我更了解了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结合我在本班开展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和不足之处,本学期,我制定了“继续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以更好地计划工作的开展。

教师情况:

经过了两年在中年级的教育教学经验,我非常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继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重心。本学期,邓雄银老师将继续担任本班的副班主任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搭班,我和她对学生的情况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她任教的是主科数学,也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再加上,本学期我班多加了刘光伟老师这一位有3年一年级带班经验的副班老师的加入,相信通过多与两位副班主任的沟通交流,会让本班的班风班貌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实施措施:

总结上学期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配合学校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主题,在本学期,我将从班级保洁、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间管理、午休、放学、图书管理等几个大方面加强对学生常规行为的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塑造班级的良好班风班貌。

一、班级卫生及保洁。

经过一个学期孩子在学校的劳动实践,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已经从一点家务活都不会干长大成一个会打扫班级卫生的“小能手”。所以,本学期在班级卫生的打扫和保洁方面,我将更好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性,每天安排好午休和下午放学打扫卫生的小组,并在组内设立小组长,专门负责本组的卫生保洁工作。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一节课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那是学生从动到静的一个过渡。上学期,越往学期中后期,学生对待课前准备越不认真,因此,在本学期,抓好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我班主任常规工作的重心。

从课前准备谈起,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听铃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课间操的铃声以及午休的铃声等。

二、课堂纪律。

课堂学习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行为,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身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备好我的每一节课,抓好课堂的重难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采用各种调控措施调动、调控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除了主科课,身为一名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学生在专科课堂上的纪律,因此,在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与科任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并配合科任老师进行管理,并抽空阅读更多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以为自己积累更多有效的间接经验。

三、课间管理。

在对学生的课间管理上,我以为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约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本学期,在对学生的课件管理上,我将继续多利用课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监管,同时多利用班会课、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除了老师对学生的约束,还可培养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协助老师进行课间管理。

四、午休。

午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中午有充分、良好的休息,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下午的学习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在本学期,我将继续重视对学生的午休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意识,能在指定时间吃饭、搞卫生、睡觉,使其学会更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时间。

五、放学。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课时量比其他年级的少,因此,做好学生的放学管理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加强我班的放学管理,虽然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仍然不会放松对学生放学的纪律要求,包括排队的纪律,在校等家长时的纪律,回家的作息安排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离开校园并合理地利用放学时间更好地进行学习。

六、图书管理。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本学期,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图书的爱护、选择等,并通过培养图书管理员,使班级图书得到更好的管理。

除了加强对学生常规行为管理之外,培养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本学期,我将更加注重对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通过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通过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更多地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

除此之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时必不可少的。通过联系,及时与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习惯。只有家长与老师相互的多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向更全面的放下发展。

班主任好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篇6

作为一位从教只有两年多的教师,有多少教育经验是谈不上的。但从工作的过程来看,也有许多的感触,借此机会,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些感触在这里简略谈谈:

首先,做到坚持和有耐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论是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不断地坚持和耐心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人都可能会认为年轻老师做事有激情。我想这也是有道理的。的确,年轻的老师有激情。但是有时激情也会导致另外一个不理想的结果------灰心丧气。因为自己作为老师很有激情,花很多心思在学生身上,但看看学生的表现------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师并未取得期望的效果。你作为老师看到他们的表现越在乎他们你就越生气。这时,作为年轻老师往往会很迷茫、无奈,以致出现灰心丧气的情况。所以,正确看来,教育学生是需要激情的,但更需要一种平常心态,对任何学生都要持理解的态度。不过,这种心态和理解,绝不是在教师岗位的麻木和习以为常。也就是持理解态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放手去管,想方设法去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坚持去找他们谈话,明确地表明自己作为老师的立场,严肃地说明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集体生活的原则,特别强调不允许他们的种种不良表现,同时提出针对这些同学的改正措施和希望。(举实例:见案例1、案例2)

关于做到坚持和有耐心具体的做法有:

一是坚持一早一晚到班级检查,主要检查班级的出勤与纪律情况。看看有哪些同学缺席、迟到。了解情况,了解原因,缺席是因为生病或是有急事,还是无故缺席、迟到。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缺席的普遍原因是他们意志比较薄弱,早自习时往往还赖在寝室睡懒觉。当然,也可能他们在夜晚时出外通宵上网去了。像这些情况在普通班是很常见的。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应该深入到寝室,督促他们早些起来,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就寝情况。抓典型,给予严肃的批评,但也不能单纯批评,仍要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老师自己要做到稳住阵脚。从理解的角度,对他们批评教育。这种批评教育要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不仅要要求这些迟到、缺席的同学早些起床,按时到校到教室,还要要求他们到教室之后要认真读书,大声朗读,让他们明确来到学校就是以学业为中心的。如果班主任坚持一段时间,这些现象能得到一定的遏制。整体班风会有所好转的。

针对睡懒觉的学生,他们起来之后,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我的做法是------迟到的学生围绕教学楼罚跑6圈,缺席的罚跑10圈。我想,这么冷的天,跑了几圈,也会脸红鼻子耳朵痛的,让他们长长记性。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要坚持每天早自习及晚读课来学校,到班级里检查是很累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老师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为了上好课,花时间备课,出试卷、练习等等,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白天备课、上课,只有晚上有时间出试卷试题了。这样就往往很晚才睡觉,第二天也很难早起。所以,每个星期抽出3个早自习(除值日外)到班级检查是可以做到的,不要固定时间。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能抽出3个早自习来检查,睡懒觉的现象是可以减少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直接触动学生早些起来,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二是也给学生这样一个印象:既然老师都这么早来教室,何况是做学生的呢?老师这样做可以达到以身作则的教育效果。

二是普遍老师常用的------多找学生谈话。尤其找有较多不良习惯的学生谈话。谈话时,气氛要弛张有度,讲道理时要严肃,同时举出实在的事例说明道理。谈话时,要有互动和对话,好比是一场辩论赛。师生之间把道理和问题辩清楚。说清楚之后,再讲些轻松的事例,达到和气圆满的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个效果是需要很有耐心的。做班主任以来,我由于不够耐心,曾经比较偏激地体罚学生,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开展后面的工作。由此我认识到做班主任有耐心比有激情更重要。(举实例:见案例3)

案例列举:

案例1:

原高一(20)班何青山同学,男生。高一上学期开始时不太注重仪表形象,蓄长发,还打耳钉。当时,一看到他的这种“打扮”,我感到非常的生气。心里也非常的冲动,好想狠狠骂他一通,把他赶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还是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找到他,谈了将近一节课,说了许多。谈话语气和缓而带严肃,主要意思有:作为学生要有学生的样,这种打扮太有损中学生的形象,这种超前的不良打扮也是对自己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另外,作为纯消费者,还没有经济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应该体贴父母,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好好谈了之后,他态度诚恳,到星期天时就改变了原来的打扮。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时他仍有蓄长发的毛病,也有上课开小差的习惯,但经过我耐心地劝导,他态度诚恳,基本能做到知错就改。另外,对老师也很尊敬。到了高一下学期,重新组织班委时,由于他的表现和威信以及人缘。我满怀信任地提他作为班长。果然,他认真负责,能起到带头作用,成为我在高一下学期开展班务工作的得力助手。即使有些方面做得仍不足,但经过老师的指导,他在成绩和表现都有较大的进步。

案例2:

曾惠同学,女生。从高二(原(5)班)到现在高三((10)班),都是我作为她的班主任。这位女生比较内向,心地善良,尊重老师,做事认真细致负责。但有一个问题------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理想,所以常有厌学的情绪,无心学业。有时上课会无故缺席,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开始很不高兴的,她回来之后,我也较急噪地批评她,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她的一位好朋友跟我说:“希望老师能好好鼓励曾惠。”我听了之后,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觉得要找到她来,鼓励她,耐心帮助她。作为班主任的我,与她家长的沟通,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她,鼓励她。现在,她对学习的态度有较大的改观,能主动提出一些学习问题请求老师帮助解答,人也更乐观开朗了。

案例3:

饶涛同学,男生。从高一到高三,都在我所带的班级学习,表现不是很好,上课时常常打吵,玩手机,听音乐。高一上学期就开始吸烟等等,有较多的坏习惯。科任老师和我找他了多次,劝导他,希望他诚实,好好学习。但是,有一次,上班会课时,他又随便打杈,我顿时径直走过去煽了他一巴掌。他当时也很嚣张,还到教务处告我体罚学生。当时,我刚刚做老师,的确有些偏激。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不是很好,给后面的工作留下负面影响。直到现在,这位学生表现仍然不佳。我也只有每一次找他谈话,让他收敛起来,约束自己,学老实样。

第二,树立威信和做到尊重

作为班主任,树立威信很重要。我想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只有树立威信才更具有力量去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否则道理讲得再动听也苍白无力。很多人认为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期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能做到长久的和谐是很好的。但实际上,要做到这点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在普通班。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有的也很叛逆。与学生打成一片,可能会有一时的和气,却可能会因为他们犯错给予一些批评与惩罚,他们就不高兴,翻脸了,赌气了。我想,对这种是非不分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也是很难再与他们和气的。所以,针对具体的学生,严肃地讲明是非,让他们知道是非。老师应树立起威信,宁愿让学生敬畏,敬而远之,这样更有利于开展自己的工作。因此,保持师生间的距离也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原则性。这是为学生好。我想,学生终究会长大成人的,将来会理解的。让他们在中学时代就认识到判断是非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举止文明及具有良好自制能力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老师的严肃和原则。

我觉得自己在树立威信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没有树立全面的威信。所谓“威信”,既要有威,又要有信。是“以威取信”呢,还是“以信取威”呢?作为班主任,能严格要求学生,而又因为严格与负责任,能让学生觉得你这位老师是可靠的,值得敬畏的。但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时期,对事情理解是片面的,对事情的态度是偏激的,也就是认为我们作为老师严格要求是好的,但心理却在逆反,心仍存不服,表里不一啊。所以很多老师能做到就是“以威取信”,而要让学生不逆反而真心钦佩你做老师的,达到“以信取威”,我还须要改善许多工作。

尊重,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当他们有不良表现或犯下错误时,比较合适的处理办法是单独找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好不要当众多同学的面前批评他,给他面子。在单独谈话时,既要严肃又要尊重他们,不要侮辱他们。然而要做到这点,老师是需要有较高境界的。比如在课堂上,某些学生表现太过分,老师盯了他好几眼,他却仍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有些生气的,这样就很可能当众批他一顿,否则,其他学生就会认为你这个老师太好“欺负”了。既要顾及不良表现的学生的面子,又不能自己被“欺负”,怎么办?看来当老师最好要有锐利的眼睛,像鹰一般注视大地的一举一动,发现有动静时,将其遏止在最初阶段。

做老师难啊,难怪有人说“老师这个行当,好汉不愿干,懒汉干不来”。

第三,做到因时制宜与适时而教

高中三年,学生会有许多的变化。每升一个年级,都会有些改变。从整体上看,高一的学生应该是最诚实的,刚进来,很多事情还不熟悉,对学习也还上进。毕竟,觉得时间还长,现在基础弱,有时间把它补上去。高二时,由于学校进一步的分层教学,这时普通班的学生就更多问题了。一方面是学习成绩的分化,另一方面是行为表现的分化,普通班两方面的表现都极不乐观。高二阶段普通班的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能稳住阵脚,镇住班级的歪风邪气,高三的工作就更好做了。到了高三,因为时势的缘故,很多同学会作最后的一搏,风气会有好转。但是,越临近高考,有很多学生又开始放弃,开始“绝望”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做好应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的准备,即做到因时制宜。

适时而教。当发现某位同学有不良表现时,首先要让他知道老师已经发现了他的行为。但不要急于去批评他。因为我们看到的有时并不全面,所以老师应再继续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论他是表现好还是仍有不良表现,在合适的时候都要找到他,做一次师生之间的了解及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两年多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的一些感触。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有一点可以说明的就是原来高一(20)班的学生升上高二、高三之后表现仍还好,表现很差的学生基本没有。即使有表现差的,仍在我现在带的高三(10)班(例如:饶涛等)。但从心里上来讲,感觉到自己仍做得比较失败,没有从心底上感到有多快乐或者说有多少成就感。因此,我还要不断地向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以及各位同仁学习。

-01-07

附:关于学校管理及教育的几点看法

1、采取必要的“特殊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就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当今的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针对的是芸芸众生。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应该属于凡人,并不具备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即使我们的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的名牌大学生,我们仍应该认为他们属于凡人。名牌大学生,多数是属于学习积累与良好习惯养成的结果。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人:在学生时代,有很多的不良表现,但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却做出比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更有为的成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杰出人物在学生时代却往往面临老师劝退甚至开除的情况。那么,老师对这些少数“怪人”的做法是否合理呢?我们已有的看法就是认为这种学校教育不好,方法不对。我想这种观念我们应该改变了。其实这些怪人,在当时学校里的表现就是出格,就是不良表现,至少学校无法满足他需要的条件。让他离开学校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与教训,对他来说是一次激发潜能的教育。所以,他们即使离开学校,今后的人生一样取得很高的.成就。从这点来看,学校的教育应包括“开除”和“勒令退学”。学校是针对大众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基础的行为准则。既然这些些“怪人”有常规教育无法扭转的不良行为习惯,不遵守基础的行为准则,给予开除,就是给予教育与教训。

在会昌中学校园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表现差,而且也谈不上“怪”(前面说的“怪人”只是表现有些异常,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位天才),而我们学校内的这些是破坏分子,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从里到外都不像一位学生,既不单纯也不诚实,其行为表现可以用“令人发紫”来形容。我断定,这些人到了社会之后可能会很富有,但他肯定是不诚实、不合格的公民。学校先给予常规的教育劝导,如果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开除他,坚决地开除他。既然他如此的不合群,不遵守集体生活的基础准则,给集体造成极坏的影响,开除他吧,否则学校就不像学校了。特别是一些多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更要像送瘟神一样把他送走。学校是培养有道德的公民和劳动者,既然学校用常规的方法无法扭转这些学生的不良表现,那就采取特殊教育,开除他吧。将其退回给家长,退回给社会,让家庭再重新教育他,让社会来教训他。我们必须明确学校教育不是万能,不是一切。学校教育并没有让每个学生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能力,这点我们都清楚。当然,这种做法可能有学校推卸责任的嫌疑。如果这样认为,也是不合理的。还是那句话,学校教育不是万能,仅仅是一个催化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学生越多,说明问题家长也越多;问题学生越多,也反映我们的社会问题也越多越严重。这些家长问题和社会问题对这些学生的影响太深刻了,远远超过了学校给予他们的良好影响,家庭和社会让他们染上很多很多的不良习惯。如果要让这些学生真正洗心革面,除非他们的家长得到良好的改造以及社会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否则,单靠学校来教育犹如对牛弹琴,痴人说梦!他们的家长得到良好的改造以及社会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是治疗这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药方。可是,我们作为学校开得起这个药方吗?显然,是开不起的。既然开不起这个药方,而常规的教育又无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那么学校为何不采取特殊教育呢?为了大众学生的成长利益,为了净化整个校园,为何不采取丢卒保车的做法呢?为何不把少数“毒瘤”割除,以保整体的健康呢?我想,不作为,是领导的问题。当然,这个领导包括所有的领导------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直到学校领导,换句话说凡是有权力的,都是领导。

我们开除学生的结果无非有三种:一则这些学生的确受到特殊教育的影响,接受社会教育,开始醒悟,不断反省,不断改邪归正,最后走向成功,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二则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表现平平,倒无违法犯罪的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三则他们有可能继续滑向深渊,要么犯法,要么自残。对于犯法,有监狱和警察来处理;对于自残,这种犯错而承受不起教训和挫折的学生,不自重的学生,不会成人,更不会成才。所以,他们是不值得我们同情的。

归纳起来,对于前面两种情况,我们应该庆幸学校采取的特殊教育,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不要自责。他们还没有“改邪归正”,说明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家长仍有问题;说明他们已经“病入膏肓”了。

2、教师应多执行

任何部门的决策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部门的领导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这句话在拥有众多知识分子的学校也是通用的。承认学校领导的决策未必是高明的,但做教师却不能敷衍了事,而要执行。即使决策是有很多的漏洞,我们作为老师在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之前,必须严格服从执行,而不是依据自己的主观和自己的立场发表断章取义的言论。如果对现有的决策有意见,我们必须考虑全面,考虑客观的环境,最好是要换位思考,同时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要有条有理,最好是系统化,不能没有一个所以然。

3、改变一些教育观念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天性,教育学生要顺其自然。这个说法是值得推敲的,有局限性的。社会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在的教育之所以很难执行素质教育的方针,是“素质教育”这个理念根本不符合现有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大量化,这个矛盾将长期存在。还有我们本身观念的影响,根本很难执行素质教育,尤其是落后地区。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应基于现实的考虑,否则,既素质不起来,又丢下原有好的东西,搞得不伦不类。其实,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恰恰反映我们学生的素质在下降。为什么当代中国缺乏大师,而早些时候我们是从不缺乏大师的,而早些的这些大师哪个又不是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磨练意志的教育,面对现实的教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尊重自然与尊重天性是对的。但面对客观现实,更是对自己成长的激励。

2017-01-08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7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容易养成依赖、娇气的性格,做事情往往缺乏独立性,因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行为训练。那么,如何综合开展学校里的养成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

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养成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养成习惯中时刻朝着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养成教育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养成小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建立完成个人小目标,促进总体目标的完善。

1. 明确要求,分层次教育。

明确了总体的养成目标以后,我们需要抓住学校的教育机会,在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口号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认识、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自我养成习惯的理解,为下一步养成教育行动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分层次开展养成教育,如分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各个年龄特征应培养的习惯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2. 根据实际,实事求是确立目标。

在让学生明确总体的养成习惯目标以后,应指导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个人养成小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学生应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实施,在这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素质;在下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那一方面的素质。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设想好分为几个阶段改善,哪一个阶段应该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实事求是,目标明确,确立实行。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日常活动场所、学习场所都在学校,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在平日就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1. 思想道德养成教育。

思想指导行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好坏。教育学生应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每周可利用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生学习名人名事,让他们在事例中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受到感动,受到感染,懂得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爱人民,爱集体。

2.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教育学生学习应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每天读书看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几句名人名言,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积极开动脑筋,每发现有错误不是堆积而是马上改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组织口头语言,多复述内容,多思考。

3.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对行为准则先了解再遵守,教育他们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自觉约束规范自己。

4. 体育锻炼养成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壮的体魄,做事情就容易有心无力。因此在学生当中,我们应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坚毅的性格。

5. 生活能力养成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勤做事的习惯,教育他们既要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集体卫生;既要懂得学习,又要懂得在学校热心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培养自己刻苦耐劳的品质,又要培养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勇于面对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确立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并坚决执行,分阶段进行指导评价,可每两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总结成效,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设立下一阶段的养成小目标。同时家长应积极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换了解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际,进行教育。教师在学校也应创设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同学与同学之间可建立互相评价、相互督促的养成机制。大家互相交流养成行为目标,以一个时间段为范畴,评价各自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效果,做得好的互相表扬,做得不足的互相提醒,你督促我,我督促你,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

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是不足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提示或者鼓励他们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到底怎样去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遇到问题及时反映,既给学生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醒作用。

同时,固定周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经常性的激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进取精神。如为每个学生设立良好习惯记录表,首先让学生明确每天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要做到的好习惯,能做到的在表格中奖励红花,反之在表格中打叉。这种记录表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既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养成好习惯的作用。

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推动下,保持学生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关注与重视,能更持久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通过教育、引导、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打好基础,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带给老师们惊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福建陶研, 2007, (1) :27-28.

[2]李文华.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J].班主任, 2004, (6) :24.

[3]刘海丰, 王长义, 于静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09, (4) :29.

[4]贾世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宁夏教育, 2009, (2) :70.

如何培养好习惯 篇8

前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依托于外力。一旦外部控制不存在,这个习惯就会立即消失;并且由于孩子自己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后一个孩子表面上看,他的生活似乎不太有规律,事实上他形成了自己的习惯,这个习惯使得他独立,对自己负责任。

教育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培养习惯的原则应该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这8个字。

不要在细节上和孩子纠缠。“养成”必须是件自然发生的事,家长在这方面要允许他做得不好,不过分指导和控制,让他有机会慢慢练习和调整自己。他越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越会成为他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像卢梭说的那样:儿童应该自由成长,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習惯就是没有习惯。

孩子的坏习惯中几乎都有家长的影子。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急火燎、动作麻利的家长;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喜欢一勺接一勺往孩子嘴里喂饭的家长;不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对作业和分数过分计较的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先打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坏习惯。

欲强化某个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和责罚。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暗示,也珍惜成人的赞美。他从中体会到好习惯的乐趣,好习惯就开始成为他真正的一部分了。当孩子出现错误时,给予宽容和理解。不要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被否定感,而要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

多身教,少言传。在培养孩子好习惯上,家长最有作为的办法是做个好示范,并不为此和孩子发生冲突。以杜绝垃圾食品为例,有时家长意见不统一,奶奶给买了垃圾食品,妈妈不让吃,奶奶又背后偷偷给孩子吃。这些分裂行为都会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更有可能激起他对垃圾食品的兴趣。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大法,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高宗旨。

(秋水长天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家出版社)

上一篇:农村整改检查材料下一篇:母亲的纯净水家长读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