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共10篇)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篇1
《陋室铭》练习题
一、词语解释:
名: 灵: 斯: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丝竹: 案牍: 劳: 形: 乱:
二、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比兴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5、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2 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2、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 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1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爱莲说》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亵(xiè)
噫(yī)
二、解释下面词语。
蕃:
染:
益:
植:
濯:
妖:
亵玩:
隐逸:
蔓:
枝:
君子:
鲜:
宜:
三、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都是疑问代词)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都是可以)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独、只)
D.之:水陆草木之花(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独)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3)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很多人了。
四、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0)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11)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
(12)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
(13)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五、文章内容理解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4、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5、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
《黔之驴》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慭慭()然
虎大骇()
噬()
窥之(荡倚()
跳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船:
至:
庞然:
蔽: 慭慭然:
噬:
往来:
狎:
㘎:
稍:
胜:
远遁: 蹄:
计之曰: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5)因跳踉大口阚.。)
四、归纳文言字词。
1、识记通假字
技止此耳
“止”同“
”,解释为
2、区分一词多义
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
以为神
()
然
庞然大物
()
然往来视之()
之
黔之驴
()放之山下()
计之曰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意思。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
(3)稍近益狎
()
(4)尽其肉
()
五、下列语句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放之山下
B.稍出近之
C.然往来视之
D.虎因喜,计之曰
五.D(D项“之”是代词,代指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项“之”都是代词,代指驴。)
3、(1)名词作状语
用船
(2)名词作动词
用蹄踢
(3)形容词作动词
靠近,接近(4)副词作动词
吃尽,吃完
六、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带有“虎”字的成8 语(至少四个)。
本文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带“虎”字的成语:狐假虎威
虎视眈眈
虎头蛇尾
龙腾虎跃„„
七、这是一则寓言,寓意深刻。请你分别从驴和老虎这两个角度谈谈对本文寓意的理解。
闲话陋室和《陋室铭》 篇2
安徽和县是一座有着两千余年的古县城,堪为人文荟萃之地,惜因历朝历代时有发生的战火兵燹所扰,而使原本甚多的文化遗存累遭毁损。回首历数,保存至今的(当需数度修缮)尚有陋室、孔庙、霸王祠、镇淮楼、文昌塔、西梁山、鸡笼山和香泉等处名胜古迹。言及此,不由地顺势提上一句,1980年初冬,在和县龙潭洞考古时掘出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后,此处即被定名为和县猿人遗址,199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和县猿人”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此一发现,确实为研究南北方古人类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探索长江流域广袤地区的文明进化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千百年来,源于陋室而有一篇自古流传至今的《陋室铭》,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然《陋室铭》中所提及的陋室位于何地?现状又是如何?且如今世传之言又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安徽和县、河北定州和湖南常德之说,对此,恐非尽人皆知。另则,举凡读过《陋室铭》者,认为这是唐代思想家著名诗人刘禹锡(772—842)的名篇,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说提出了质疑,且其考证言之凿凿,有根有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意见相左的情况。缘于此,不才笔者亦意欲忝列己之浅见而泚笔作书,以作聆听这场讨论的入场券。至于为何将题目言之为“闲话”,乃因史料短缺、辨别乏力、考证不足而难以加以肯定判断是也。既然如此,撰写此文只求在引用几家之言后再附上几句不成熟的感言而已,故以如是之题而力求为之。
先说陋室。据史料所载,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坐落在安徽省和县城东的半边街,坐北朝南。当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二次遭贬领任和州刺史之时,当地官绅极力要为刘禹锡兴建豪华官邸,然被其断然谢绝,并赋诗一首以作警励:“比屋茕嫠辈,连年水旱并。遐思当后已,下令必先庚。”嗣后,只在官署后圃小山脚下建一简陋之室,自谦为“陋室”,以作起居、议事乃至行文论道之用。
因有“陋室”,继而有《陋室铭》这篇千古绝唱的文字问世,并于存世后不久,即唐文宗宝历年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因情所致而书之并勒石成碑,尔后惜因兵燹废圮,陋室及其碑文遂而无存。明正德十年(1515),时任知州黄公标扩建陋室,补书《陋室铭》碑文,并在园内建有多处小型亭阁,诸如“半月池”、“舞鹤轩”、“迎熏亭”、“万花谷”等,蔚为大观。后随岁月流逝而遗存下来的,则是清乾隆年间时任知州宋思仁重建的陋室三幢九间室。再后至民国六年亦即1917年,和州知事金梓材重修陋室,岭南金保福又在东侧建一碑亭,补书《陋室铭》碑文一方,后虽断但犹存。此外据传,刘禹锡在和州任内,不但撰写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而且还留下了《历阳书事七十四韵》的长篇韵文。
在笔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中,当时的陋室未见开放,家乡百姓也就无缘前往瞻仰。日伪时期,陋室成了日寇的兵营;民国时期,陋室成为县党部所在地;而在解放后,和县公安局长期设在这里,直至改革开放初始之时方迁出。1985年,当地政府接受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议案,而由省、县拨款按原貌再度修葺陋室,以纪念刘禹锡这位旷世贤才的唐代清吏。至此,业经历朝历代多次修缮而保留至今的陋室,现已开辟为刘禹锡纪念馆,其主室正门门楣上的“陋室”两个大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写的。迎面照壁上刻写的则是“政擢贤良,学通经史,颉韦颃白,卓哉刺史”十六个大字,其中的“韦”系指韦应物,“白”系指白居易,以此概括表达了后人对刘禹锡的崇高敬仰之情。主室正中塑有刘禹锡立像一尊,庄重肃穆,上悬一横匾,亦书有“政擢贤良”四个大字。1986年,和县陋室即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说《陋室铭》。一旦提起这篇脍炙人口的铭文,不得不对过往历史作出一点简要回顾。唐顺宗永贞年间,时任户部侍郎的王叔文及其搭档王伾,联合了时称“刘柳”的刘禹锡(时任监察御史)和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等八人,在刚刚继位的唐顺宗的大力支持下,对政治启动变革,即针对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即史称的“永贞革新”,颇得民心。然而可悲的是,历史上举凡力主改革变法者,如用现今的话语来说,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到一百五十天的“永贞革新”之举,终因唐顺宗逊位而夭折了。至此,王叔文被赐死,王伾亦在遭贬后染疾身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同样遭贬而到边远地区担任司马,成为“逐臣”。这就是史称的、广为人知的“二王八司马事件”。随后二十年间,刘禹锡几经辗转,在多处担任刺史之类的官职,再无昔日的辉煌。如前所述,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刘禹锡出任和州刺史,世上遂有如此这般的陋室,以及随之而问世的千古绝唱《陋室铭》。
理应思忖的是,面对亦诗亦画的陋室,岂能没有文字加以优美赞许而让后人到此访古时为之探幽欤?于是乎,陋室主人刘禹锡撰写了《陋室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这篇格调清新、明快简约、超凡脱俗、意境深远之华章。试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句,难道不是主人钟情于陋室而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对于这篇简短的散文,后人一致认为,此文乃系作者以借物明志的表现手法,从而表达他那不追名逐利和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怀,以及不求闻达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调为其旨趣的。
但是,《陋室铭》是否出自刘禹锡之手?溯千年而至今,却另有一说。
所谓陋室之谓,一般地说,不是专指而是泛称,任何时何地,即便是豪宅,主人亦可谦称为陋室。如若由此着眼,称之为陋室者可谓多矣哉。缘于此,有心之人当从古籍中仔细稽考对比后,势必会提出一个问题:刘禹锡建于安徽和县的“陋室”是否就是《陋室铭》中所描述的“陋室”?或者说,《陋室铭》是否为刘禹锡亲撰抑或他人之作?前文已提到,千百年来,当民间将刘禹锡和《陋室铭》早已联系在一起之时,学术界有识之士却能对此定论提出质疑以期谋求真相。应该说,这是彰显学术自由争论的一个可喜现象,理当值得称道的。
由此,笔者即饶有兴趣地研读了几篇针对《陋室铭》作者提出质疑的文章,同时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一经综合后而深感将所接触到某些少量而又散见的不同看法加以罗列归纳,尽管涉及面不大,亦恐不失为一件有意义之事耳。有鉴于此,故而为之。
其一,北宋真宗年间高僧释智圆,生前曾有专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于生后仁宗年间刊行而存世。在论及《陋室铭》时,著者认为,以仙、龙自比,有狂妄之嫌,不符刘禹锡行文风范,故而谓之曰:“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如此一说,恐系对《陋室铭》作者提出质疑的最早声音。对此论断,笔者因缺乏相应史籍资讯而难以佐证,当姑妄信之。不过有一点,举凡读过《陋室铭》者,似乎看不出作者在文中隐含自比仙、龙之喻。诚然,愚此一谫陋之议,亦恐谬误之言。
其二,经查阅得知,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文苑英华》、清嘉庆十三年(1808)开始辑纂的《全唐文》,以及清同治年间朱澄《结一庐剩余丛书·刘宾客文集》等著名相关史籍,确实均未收录《陋室铭》。但有研究者就此著文称,当刘禹锡为母守丧返居洛阳时其婿崔生索文,曾取其四分之一为集略,时有可能未将《陋室铭》选入;旋即又称,《刘梦得文集》原三十卷,《外集》十卷,宋初散失十卷(顺便插上一句,宋刊本《刘梦得文集》仅存的第一卷至第四卷共四卷,现藏北京图书馆),源于此,当不排除《陋室铭》在散佚之列的可能性。
其三,多少年来,不管是教科书抑或评述文章,但凡提及《陋室铭》时,无不认为这是刘禹锡的一篇传世佳作,对此,无需一一列举。然代代相传的古籍中载有《陋室铭》者,却仅见于《古文观止》,其他重印的相关古籍(包括《刘梦得文集》)亦从未见其收录。但据笔者所知,也有例外,比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配画古文名篇赏析》一书,在其收录《陋室铭》一文的简介中,其首句则以肯定的口吻写道:“选自《刘梦得文集》。”这是此书编者的笔误抑或经考证而得到的认定,笔者就不得而知了。顺便说一句,简介中还说刘禹锡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那就显然有误了。
其四,笔者最早接触质疑《陋室铭》作者的是初中同窗呼安泰写于十年前的一篇文章,题为《刘禹锡与〈陋室铭〉》,文中某段曾作如是阐述:“首先,《陋室铭》这篇散文,千余年来,仅见于《古文观止》,连刘禹锡自编的《刘梦得文集》中也未选入;再者,刘多次召集‘和州父老’于‘陋室’议事堂,共商抗灾大计,岂能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句呢?作为立志革新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刘禹锡,其一贯思想表现与《陋室铭》中所流露的消极、颓废情绪,毫无相同之处。”当时笔者读到此段时,觉得呼兄之言颇具参考价值,但存有两则疑点,一是《刘梦得文集》或称《刘宾客文集》及其“外集”虽未收录《陋室铭》,但不能仅凭这一点而否定刘是该文的作者,似应作进一步征信印证,以求确凿无误才是;二是不管《刘梦得文集》是刘的自编抑或后人编纂传世,一时疏漏亦乃自古至今在所难免之现象。三是呼文所说的《陋室铭》流露出来的只是“消极、颓废情绪”的看法,而这样独具别意的看法,似乎与学界的共识大相径庭。
其五,南京一位专门研究刘禹锡的大学教授曾对《陋室铭》一文本身进行剖析,认为通篇缺乏逻辑,拼凑成文。这位资深学者以《陋室铭》开篇两句作为例举,认为违反常理,岂有仙居矮山龙游浅水之理?一经比对,此议则与释智圆之说如出一辙。仅此一点,足以表明了这位专家否定了刘禹锡是《陋室铭》作者之说。然众之所识,其开篇两句,乃行文时常用的排比法,即乃一种形象的比喻,放在文首,颇具点龙画睛之效。这位学者仅从生活常理出发而予以否定,恐有失之偏颇之嫌。
其六,青年学者段塔丽在《〈陋室铭〉作者辨析》(《文史知识》1996年第六期)一文中曾侃侃言道:“由于《古文观止》选编者审核不精,漏收或误收古人作品,以及所收文章与作者名不副实等情况更是不乏其例,而将《陋室铭》一文题名刘禹锡所作,就是其中一典型例证。”为了印证此一结论,作者在此文中列出三大理由。如将其简略,则可概括为:一是当刘禹锡贬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曾撰《竹枝词》十余篇,《旧唐书》本传中有所提及,但并未提及《陋室铭》,而《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则称朗州风俗陋甚,这就与《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之“陋”的含义大相径庭。二是遭贬后的刘禹锡常靠文字来渲泄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与郁闷,这是他在朗州写下十多篇《竹枝词》的主要原因和动机之所在,而这与《陋室铭》一文中所抒发的豁达乐观的高雅情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三是遭贬之官不得不有所顾忌,不可能纵情地与鸿儒“谈笑”而与当地官吏随意“往来”,焉能有《陋室铭》这样的文字问世呢?既然否定了刘禹锡是《陋室铭》的作者,故在文章结尾,段君经仔细研读两《唐书》后而认定《陋室铭》的作者乃是唐文学史上不见经传的崔沔。纵观段君此篇佳作全文,可谓依之有据,言之有理,但其出发点则是将所谓的“陋室”认定在朗州了(有湘籍作家专文对此论证,此处就不引用了)。殊不知,刘禹锡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先贬连州后又贬任朗州司马。回京一段时日后又二度遭贬,当赴任和州刺史时,已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相隔十八年,处境有所变化。如果朗州不是“陋室”的所在地,那么辨析《陋室铭》是否为刘禹锡之作则要从另一个方向去探索论证了。
其七,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在《〈陋室铭〉作者质疑》(《文学遗产》1996年第六期)一文中写道:“据《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传》,谓《陋室铭》乃崔沔所作。今按《崔沔传》篇末云:‘沔俭约自持,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该文随后又云,“崔之生平及作《陋室铭》事,始见于颜真卿所撰《崔孝公陋室铭记》……接下来便细写崔氏撰《陋室铭》及刻石经过:‘为常侍时,著《陋室铭》以自慰。……。’”经查阅,1921年商务版《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的崔沔小传(亦源自《新唐书》)对此采信而有同样记载。吴老在该文中又接着写道:“我们说此《铭》为刘禹锡所作固无确据,即使说是崔沔所作,亦不免有启人疑窦之处也。”且又认为:“总之,鄙意以为,今所见《陋室铭》实不类唐人作品。如确信其为唐人手笔,则宁信其作者为崔沔,亦不宜属之刘禹锡。”此一结语,展现了吴老治学严谨的风范。对此,窃以为,既然《崔沔传》与《崔孝公陋室铭记》均提及了崔沔撰写《陋室铭》,那么仅仅八十一字的全文理当顺势引用并予以评介才是。据崔沔、刘禹锡年谱,崔早刘九十九年,果能如此,一经引用,《陋室铭》到底为何人所撰之问就有定论而不会引发歧义了。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篇3
一、翻译句子(11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
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
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
㈡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2、衣冠()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4、徒见金()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参考答案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
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2)灵异
(3)品德高尚
(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二)1、(1)多
(2)洗涤
(3)沾染(污秽)
(4)美丽而不端庄(5)更加
(6)立
(7)很少
(8)应当
2、(1)的(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这件事
(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陋室铭练习题 篇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馨:(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1、(1)著名(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 指读书人
(6)平民(7)调弄(8)使----劳累 形体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2、1)(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2)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到,往(4)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
2)(1)扰乱(2)战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家
(填人名),他的字是。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1)全唐文 唐 文学 哲学 刘禹锡梦得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4)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B)。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
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
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1)类比,引出中心、(2)类比陋室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3)暗喻惟吾德馨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后一问略。
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陋室铭阅读答案 篇5
陋室铭
一、作者及相关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此间。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上。/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弹奏。/阅金经:这里指佛经。/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形体,身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骄子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句式,突出主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
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示例: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示例: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换负。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示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诗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原文: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篇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4)惟:
(5)吾:(6)馨:(7)上:(8)入:(9)鸿:(10)儒:(11)白丁:(12)调:(13)素琴:(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18)劳形:劳 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 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 ”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10)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A.陋室简陋
B.陋室不陋
C.陋室不好
D.陋室很陋
8、《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练习题
1、解释下列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淤()泥
洗濯()
清涟()隐逸()
亵()玩
鲜()有闻 3.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3)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不敢侮的句子是。(4)《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对莲的品质高度概括的句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8)文章的主旨句是
(9)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10)《爱莲说》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作者写莲表白自己 的生活态度,写菊表明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世人 的生活态度。
(11)“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
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6.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7、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11、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12、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菊与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17、孔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篇7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
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陋室铭》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
(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2)
(3)
(二)《爱莲说》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②益:③植:④鲜:⑤宜:
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
四、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五、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一)
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
(二)1、(1)美丽而不端庄(2)更加(3)立(4)很少(5)应当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篇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茶的通 称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⑤仄:同“侧”,旁边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
答案
1. (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
2.(4分)
(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和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理解 篇9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1】(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1】B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D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选项A中,有仙则名 的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B中宜乎众矣 的宜的意思为应当,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选项C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独、之、而、染、乱、劳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入题了。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陋室铭教案 篇10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
1、听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铭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第二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闲
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热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考。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师:他照样名扬天下。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 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学生齐答:不会。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该怎么读? 生:响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响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
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托
物
言
志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下)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07-30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之陋室铭08-17
《陋室铭》练习题09-09
爱莲说陋室铭练习整理09-04
《陋室铭》问题与答案12-04
《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07-03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09-25
《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08-09
《陋室铭》与《孔子家语》比较阅读及答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