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注音(精选10篇)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 篇1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lòu shì míng liú yǔ xī
陋 室 铭 刘 禹 锡
shān bù zài gāo ,yǒu xiān zé míng 。shuǐ bù zài shēn,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 水 不 在 深,
yǒu lóng zé líng 。sī shì lòu shì ,wéi wú dé xīn 。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táihén shàng jiē lǜ ,cǎo sè rù lián qīng 。tán xiào yǒu hóng rú ,
苔 痕 上 阶 绿 ,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wǎng lái wú bái dīng 。kě yǐ tiáo sù qín ,yuè jīn jīng。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wú sī zhú zhī luàn ěr ,wú àn dú zhī láo xíng 。
无 丝 竹 之 乱 耳,无 案 牍 之 劳 形 。
nán yáng zhū gě lú ,xī shǔ zǐ yún tíng 。kǒng zǐ yún :“hé lòu zhī yǒu ?”
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 子 云 亭。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陋室铭》课例研究及教学建议 篇2
我们该如何确定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要“根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①黄厚江老师指出“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学,四是文化。这四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而是自然的融合。”②我们认为,《陋室铭》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从读入手
从“文言”的角度看,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是学习文言,“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孤立的字词训练”③,不重视读,而只进行字词的训练和语法的识记是不可取的。
《陋室铭》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从“文章”的角度看,它有实用功能:言志载道。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中国文学优秀散文作品,融精炼的语言和考究的结构于一体,“读”是进行文义理解的重要手段。
从“文化”的角度看,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传达着我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操和志趣,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面,“读”也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
1.读对字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如“陋”、“铭”、“鸿”、“儒”、“馨”、“牍”等字音。读准句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推敲文言词句,消除文言文词句语义带来的阅读障碍,如“名”、“馨”、“案牍”、“鸿儒”、“白丁”、“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等。
2.读出节奏与韵律。“文言文注重音律,往往从音律的要求出发增删、选弃字词”④,初步感知课文,我们可以从音律入手。《陋室铭》在句式上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不等,参差并用,错落有致,在词性、句式、平仄声调上都两相对仗。《陋室铭》是一篇铭文,在声韵上押下平声“九青”韵⑤,“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逢双句押“ing”,这8个韵脚贯穿全篇,一韵到底,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且有一种回环之美。全文共有17个短句,四言句共6句,按“一三”或“二二”划分,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何陋/之有”;五言句共7句,按“二二一”或“二三”划分,如“苔痕/上阶/绿”“谈笑/有鸿儒”“南阳/诸葛庐”。三言句“阅/金经”,六言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读出层次,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结构的理解。《陋室铭》可分为三层来解读,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在读这一部分时,读完前四句可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两句,目的是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在读“苔痕”这两句环境描写时,要读出美感;交友与生活情趣这部分是虚写的文字,读的时候语气应该轻一些,有韵味一些。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在读“南阳”两句时,要读出典故的感觉,最后一句要用反问而又肯定的语气来读。
4.读出情感。这里的情感包括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感悟。在这一环节“读”之前,要明确这篇课文的基调,我们可以通过平仄来初步断定课文的基调。《陋室铭》全文押平韵,一气呵成,给人以“娓娓道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篇文章是刘禹锡被贬时写的,可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完全没有消极悲观的态度,最后引孔子的话更是完全打消了悲观情绪,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朗读时学生可以想象画面,如读“苔痕”两句时,“绿、青”二字会让人生出赏心悦目、喜悦之情;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这几句时会生出悠闲自得、怡然自乐之情,在读“南阳诸葛庐”几句时的感情应该是与圣贤仁人志趣相投的自豪之情。学生带着想象和理解,必会读出作者之情和个人感悟的。
学习文言文的核心就是“读”,教师要给学生的“读”做有效指导,不仅是听名家读,还要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不仅有齐读、自由读,还要有个别读、竞赛读、学生评读、教师评读,但不能过分追求美读。这样学生才能读对文言文的字音与句意,读出节奏与韵律,层次与情感来。
二、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法,教师句句翻译,学生句句落实,这样学习文言文让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我们并不完全否定串讲法,但是一味采用串讲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是不可取的。
1.对字词的理解
王荣生教授认为要“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⑥。对于那些注释里有的、古今意义一致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字词,比如在《陋室铭》里,如“铭”、“馨”、“名”、“劳形”“鸿儒”等,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陋”、“白丁”、“金经”、“素琴”这些历来备受争议的字词,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多种意思,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意义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中,体悟作者感情,如“陋”,除了译为“简陋”,还有“僻陋、偏陋”的意思,选择后者就更能体会出刘禹锡身居隐僻的居室,心系天下,高洁伟岸的情操。对于“上”“入”这两个词就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意义上,这两个字将静景活写,室外青苔滋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青引入到门帘也是碧绿一片,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还体现了刘禹锡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心态平和清净,人与自然合一,既有精神又有情味。教材对这类字词往往不作注释,而这些字词正是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线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炼字深入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识记和翻译。总之,教师在对待文言字词时,该放手要放手,该牵线要牵线,该深入要深入。
2.对句子的鉴赏
翻译只是学生鉴赏句子、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意象和修辞的角度鉴赏文言文语句,做到既能弄懂文字的含义,又能弄懂文章的含义。《陋室铭》一文仅有81个字,言简意赅,寓意幽远,将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会有偏颇,难免会丢失字里行间作者传达的情意。这81个字中含有大量的意象,如“山、仙、水、龙、金经、素琴”等,作者运用了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类比的手法将这些意象贯穿起来,托物言志,为作者抒情达意服务。分析好句子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句,用了对偶的手法,两句意思相互补充,相互衬托,句句用字不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和草色是有季节转换的,容易使人联想到荒凉、衰败,但一“上”一“入”,就赋予了植物动感和灵性,“苔痕上阶绿”暗喻了作者恬淡的心境,“草色入帘青”折射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考究文章的布局
《陋室铭》起首三句构成本文的第一个层面,作者紧扣一个“陋”字,用比兴的手法烘托出陋室之馨,用“山、水”为陋室增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文章的第二个层面,先写陋室外观描述,再写主人的人际交往,最后写主人的生活情趣,虽句句写陋,却处处意雅。文章的第三个层面,以南阳诸葛、西蜀子云和刘禹锡自比,以“庐、亭”和“室”自比,又以孔子的话作证,增强了文章的主题的权威性,全文紧扣“陋”字,却让我们感到“陋在何处?”全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寓意深远且含蓄。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文,考究文章的结构,我们认为也可把它看作为一篇特殊的议论文,文章开头立论,中间部分用论点证明自己的观点,结尾处得出结论,只不过这个结论让我们出乎意料却又意料之中,文章事中见理,景中显情,既赋有意韵又含有哲理。而对于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我们又可以视它为一首通过“陋室”这一意象彰显主人淡泊高雅的生活抒情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文章,通过对文章文体的不同定位,来了解文学的多样性与共性,逐步渗入到精神文化层面。
四、通过学习活动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统一
在理解字词、鉴赏句子、把握主旨后,不能认为已达到全文教学的终点,还要设计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比如设计一场小型辩论赛来讨论文章中是否含有作者的消极情绪,或者是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在当今社会是否可取等问题,通过辩论赛了解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辩论结束后,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立场写一篇小议论文,这样就把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再比如,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自主阅读刘禹锡的诗歌,进行情感对比;也可阅读陶渊明、范仲淹的文章做相关的思想类比。让学生由读“这一篇”到读“这一类”,将这一篇读“厚”,读“好”。
————————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
②③黄厚江:《文言文该怎样教》《语文学习》,2006年第5期。
④李冰燕:《从音律入手正确理解文言字词》,《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16期。
⑤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⑥王荣生:《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29期。
《陋室铭》原文及注释翻译 篇3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陋室铭原文以及翻译 篇4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陋室铭》设计及评课 篇5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出示幻灯片“铭”的解释)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是一篇韵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指名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生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二、理解情操之美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进一步明确铭文(“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师: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仿佛它们皆因主人的德馨远播而来。室中之客——儒鸿。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来的、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室内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闲地弹着“素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官府事务缠身,潜心静默地读经。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清静幽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弹琴、读经不正是古时的君子之风吗!
板书:境佳儒鸿趣雅
师: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师讲述刘禹锡当时写这篇铭的背景,以便学生理解)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议论性的句子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美好德行。(板书: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概括后,生齐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节操之美。
三、鉴赏表现之美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托物言志。本文构思新颖,托物言志,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比兴。(幻灯片出示比兴手法的意思)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二是借仙龙点睛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平凡的山水何以名?灵?靠仙龙。简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发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不正是智者所为吗?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类比。(幻灯片出示类比的意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个类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况——他胸怀雄才大略,尽管当权的保守势力把他贬谪到边郡,但他的政治抱负和文学志趣不变,或者像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那样遇贤主而出仕,或像杨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样安贫乐道,赋诗著书,不管怎样,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爱人也,这才正是仁者所为。文末引用孔子典故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作最好的定论。
四、比赛背诵全文
师提示:根据板书背诵
生齐背。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五、作业:创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当然也可用其它思路。附:
《陋室铭》公开课评课
郭生龙老师:
今天听了赵老师上的《陋室铭》一课,被赵老师创造的优美情景带入了刘禹锡的陋室,走进刘禹锡的内心,自己也当了一回“鸿儒”。
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他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一个字“新”,不仅新颖而且非常紧密地扣住以上这些主题,教学的几个板块环环相扣,衔接的非常自然。他的几个环节是:感受音韵之美,展示韵译,鉴赏表现之美,并且以“读”贯穿始终。
赵老师的教态很自然,课堂的语言组织应对能力都十分的强,对学生回答能很巧妙地引导补充,有时不乏幽默,可见其平时更是如此。他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了最高点,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对面前的这位伟人说几句话时,有些学生的表达很精彩,这不仅能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更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理念。
孙伟老师:
今天上午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听了赵新迎老师执教的《陋室铭》一课。就今上午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感想拿出来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文言文重朗读
赵老师的这节课通过感受音韵之美这一环节,把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结合老师的范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二、文言文重积累
美文的品读不仅要重视品,还要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赵老师对文本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现了学生的积累和背诵。
三、文言文重品析 知人论世,文章是了解文人品质的载体。赵老师通过理解情操之美这一环节实现了对文人品质和节操的解读。通过鉴赏表现之美,实现了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品析。
孙雪梅老师:
听了赵老师的课有深深的感触:
首先,课堂内容很充实,教学目标明确,从解题开讲,再到文本的的逐字明确,到示范朗读及朗读指导,重点品析音韵美、情操美等,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又合理。
其次,重难点突出,对文本重难点把握合理到位,讲解突出,该详的详,该略的略。
再次,整堂课,师生互动比较到位,学生发言积极,回答要点基本到位,教师对学生回答内容能及时结合课本内容评比,或补充或纠正。
不足之处,黑板板书很规范美观,但是内容相对较少,没有随着课堂进度而逐步列出板书内容。
赵老师的课作为一堂公开课仍然很成功,值得好好的学习和借鉴。赵翠翠老师:
听了赵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最大的收获是将朗读贯穿始终。从范读,到学生感受音韵之美的朗读,到理解作者情操之美的朗读,到最后的诵读,她始终将学生的诵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次课堂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同时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详略得当。再次板书漂亮,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
孙凤月老师:
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色是将朗读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范读,到学生感受音韵之美的朗读,到理解作者情操之美的朗读,到最后的诵读,我们都感受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听课的第二个感受是,赵老师的板书很漂亮,朗读抑扬顿挫,语文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我要向赵老师学习。赵老师的课第三个特色是思路清晰,以“铭”字的解读入手,接着感受韵律之美,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最后鉴赏表现之美,整堂课就是一趟寻美之旅。
马红霞老师:
《陋室铭》作品鉴赏及句子翻译 篇6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的痕迹蔓延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门帘,一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学识浅薄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 篇7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
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
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案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3、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4、作者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5、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应了惟吾德馨。
6、因为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赞自己的陋室,赞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这是类比的手法。
7、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兴的精神生活。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8、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9、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洁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所应具有的。在现今社会,为一已之私利而贪赃枉法,贪慕荣华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刘禹锡的这种不为私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
10、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形式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化主题。
11、赞同。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结交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高尚和渊博起来。所以,我选择朋友就选择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不赞同。《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所以,我交朋友的标准不在于他是“鸿儒”还是“白丁”,只要他真诚、善良,好学上进,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都会结交他。
12、(1)周敦颐《爱莲说》(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 篇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①【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②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
③④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⑤⑥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 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
9、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4分)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或谓惠子()
④搜于国中()
10、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2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2分)
A.发于南海
飞于北海
B.非练实不食
一食或进粟一石 C.无丝竹之乱耳
庄子往见之
D.有仙则名
其名为鹓雏
12、翻译(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3、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案:
9(4分)①这里指德行美好或品德高尚②使......劳累③有人④国都(各1分)10(2分)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夫/鹓雏发于南海(各1分)
11、B(2分)
12(4分)①苔藓的痕迹碧绿,一直长上了台阶,草色青青,映入了竹帘。(2分)(“上”“入”翻译不准此题得1分)
②不是梧桐树不栖息(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止”“食”翻译不准确得1分)
13(3分)相同点:他们均有不慕名利的思想。(1分)
观潮原文及翻译注音 篇9
观潮此诗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guān cháo
观 潮
sòng cháo zhōu mì
宋 朝 周 密
zhè jiāng zhī cháo , tiān xià zhī wěi guān yě 。 zì jì wàng yǐ zhì shí bā rì wéi zuì shèng 。 fāng qí yuǎn chū hǎi
浙 江 之 潮 , 天 下 之 伟 观 也 。 自 既 望 以 至 十 八 日 为 最 盛 。 方 其 远 出 海
mén , jǐn rú yín xiàn ; jì ér jiàn jìn , zé yù chéng xuě lǐng , jì tiān ér lái , dà shēng rú léi tíng , zhèn hàn jī
门 , 仅 如 银 线 ; 既 而 渐近, 则 玉 城 雪 岭 , 际 天 而 来 , 大 声 如 雷 霆 , 震 撼 激
shè , chūn tiān pai rì , shì jí xióng háo 。 yáng chéng zhāi shī yún “ hǎi yǒng yín wéi guō ,jiāng héng yù xì yāo ” zhě shì yě 。
射 , 春 天 派 日 , 势 极 雄 豪 。 杨 诚 斋 诗 云 “ 海 涌 银 为 郭 , 江 横 玉 系 腰 ” 者 是 也 。
měi suì jīng jūn chū zhè jiāng tíng jiào yuè shuǐ jūn , méng chōng shù bǎi , fēn liè liǎng àn ; jì ér jìn bēn téng fēn
每 岁 京 君 出 浙 江 亭 教 阅 水 军 , 艨 艟 数 百 , 分 列 两 岸 ; 既 而 尽 奔 腾 分
hé sān zhèn zhī shì , bìng yǒu chéng qí nòng qí biāo qiāng wǔ dāo yú shuǐ miàn zhě , rú lǚ píng dì 。 shū ěr huáng
合 三 阵 之 势 , 并 有 乘 骑 弄 旗 标 枪 舞 刀 于 水 面 者 , 如 履平地 。 倏 尔 黄
yān sì qǐ rén wù lüè bù xiāng dǔ , shuǐ bào hōng zhèn, shēng rú bēng shān 。 yān xiāo bō jìng , zé yī gě wú jì ,
烟 四 起 人 物 略 不 相 睹 , 水 爆 轰 震 , 声 如 崩 山 。 烟 消 波 静 , 则 一 舸 无 迹 ,
jǐn yǒu dí chuán wéi dà suǒ fén , suí bō ér shì 。 wú dì shàn qiú zhě shù bǎi , jiē pī fā wén shēn , shǒu
仅 有 敌 船 为 大 所 焚 , 随 波 而 逝 。 吴 地 善 泅 者 数 百 , 皆 披 发 文 身 , 手
chí shí fú dà cǎi qí ,zhēng xiān gǔ yǒng , sù yíng ér shàng , chū mò yú jīng bō wàn cūn zhōng , téng shēn bǎi biàn ,
持 十 幅 大 彩 旗 , 争 先 鼓 勇 , 溯 迎 而 上 , 出 没 于 鲸 波 万 村 中 , 腾 身 百 变,
ér qí wěi lüè bù zhān shī , yǐ cǐ kuā néng 。 jiāng gàn shàng xià shí yú lǐ jiān , zhū cuì luó qǐ yì
而 旗 尾 略 不 沾 湿 , 以 此 夸 能 。 江 干 上 下 十 余 里 间 , 珠 翠 罗 绮 溢
mù , chē mǎ sāi tú , yǐn shí bǎi wù jiē bèi qióng cháng shí , ér jiù lìn kàn mù , suī xí dì bù róng xián yě。
目 , 车 马 塞 途 , 饮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时 , 而 僦 赁 看 幕 , 虽 席 地 不 容 闲 也 。
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接着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头散发,浑身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沉浮,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几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闲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观潮的鉴赏
2.观潮原文
3.观潮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4.观潮优秀教案
5.观潮翻译及赏析
6.周密《观潮》
7.《观潮》读书有感
8.文言文《观潮》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教学反思 篇10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在清幽的古筝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
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
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因此我设计了四次读书,开篇散读,是为了使学生正确把握停顿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着一生范读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第三次读是明确本文写作目的后的齐读,是读出对作者节操的赞美之情。上课结束时还有一读(或背),是为了体会本文一直押韵,只最末一句不押韵的作用,品味文字的美感。但最后这一读,因下课铃响而导致未能实现,是一大遗憾。
5、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陋室之雅,也使学生的想象有了具体的对照,学生中有不认同者,我正好趁此机会说:“这正是文字的魅力”。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果然碰到了类似情况,因此我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雅致的动态画面配以《广陵散》等音乐,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因为语文本身与艺术是密切相通的。
【陋室铭原文及注音】推荐阅读: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05-12
《陋室铭》原文翻译和注释07-03
《陋室铭》创作背景及文言知识08-26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09-25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之陋室铭08-17
苏教版八年级(下)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07-30
《陋室铭》教学述评05-28
陋室铭备课记录07-23
陋室铭评课09-12
《陋室铭》诗歌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