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

2024-09-20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精选10篇)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 篇1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

一、文章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语音

馨(xin)鸿儒(rú)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文言文 陋室铭教案 篇2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诵读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能够背诵课文,能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气追求。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当堂背诵此篇古文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领会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教学流程

一自我介绍和快乐分享

二 读一读

对于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会读它--读准字音。1.指一名同学读课文,纠错

师:还有一些易读错字,要注意: 馨xīn

吾wú

痕hén

葛gě

调tiáo 2.对于文言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能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老师读书的情景,每句最后一个字要读出延长音。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节奏。3.学习铭这种文体。

师: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吧?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看题目——这是一篇“铭”文,指名读注释9——押韵,生划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8个字。

此外,本文以双句为主,绝大多数是对偶句。所以有一种音乐美。

4.齐读全文。要求:①读出节奏 ②韵脚稍慢,清晰些。③读出音韵美,读出古文味。

三、读懂课文

师:文言文要舒缓一点,一定能读出一些韵味来。其实学习文言文,读好只是第一步,还应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发现问题,你在读中对一些实词、虚词理解上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生对照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质疑解答。1.名:出名(名作动)

遂以名楼:命名。

2.上: 长到

动词 将静景写活,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 入: 映入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案牍之劳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劳形:使……劳累

猜读:劳其筋骨:使筋骨劳累

四、理解文章

1.析题,陋室——简陋的居室

到底有多简陋呢?

惟吾德馨:点明不陋的原因

(翻译句子)是:判断动词。是马也:这。3.作者具体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德馨,找文中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不俗

每找一处都先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学生分析师板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高雅

①环境别致幽雅,宛若“世外桃源”

②“知其友必知其人”:交往的都是有德有才之士,主人也必是一位高雅之士。

“往来无白丁”→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已”的儒家交友之道 ③朋友走了以后,主人自己干什么?

想象一下: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参悟人生哲理,悠闲自在。

不用被丝竹打扰了耳根清静,不用被案牍劳形伤神。5.读出感情。

师:文章通过室主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交往的人不俗、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德馨。其中充满了对居室环境的喜爱。对交友不俗的得意,对高雅情趣乐在其中,颇有一番自得其乐。因此读此处,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来读? 指男、女生分别齐读,读出感情。

6.师:清贫的生活,不但不以此为憾,反而引以为悦,你觉得陋室的主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生答,师板书

师:是啊,被贬偏远,又遭当地知县百般刁难,委身于陋室,却能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节操可见一斑。有时物质上简陋,反而使精神上更充实。这正是“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华”,贵在德馨。

五、熟读成诵。

短短81个字,却能流传千年而不衰,并对中国文人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浸润作用,我们有必要熟读成诵,使之成为影响我们修养的一部分。生自由背诵,看谁掌握的快。

指名背,齐背

七、总结全文。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能说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但文章带给我们的感悟还没有停止,美文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入到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情操。

进入初二的文言文学习,更要注重积累和背诵,对古人一些优秀的篇目要能熟读成诵,养成沉思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作者所要表达抒发的情感要去感悟,以至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其次我认为这个时期要培养我们自主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语文是个厚积而薄发过程,积累便是“登堂入室”的一把钥匙。初二同步辅导课程的简介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唯,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得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鸿儒:博学的人(3)白丁:平民(4)调素琴:这里指弹琴(5)金经:指的是佛经

(6)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7)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8)案牍:官府的公文。

(9)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练习题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初中文言文《陋室铭》教学设计 篇3

一、作家作品简介。

1. 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3. 关于“铭”

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二、朗读课文,正字音。

lòu xīn tái hóng rú tiáo dú

陋 室 馨 苔 痕 鸿 儒 调 素琴 案 牍

gě shǔ

诸 葛 西 蜀

三、掌握重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著名、出名。在:在于。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只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 鸿:大。鸿儒:博学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四、翻译课文。

特殊句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正常语序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何陋之有?”

“何陋”是“有”的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理解课文内容。

1. 根据教学设计>文章的内容,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 即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声名远播。

二、(4—7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

三、(8—9句):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了什么?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8.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明确: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 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人。

小结:

1. 教学设计>文章在哪些方面体现出陋室不陋?

明确:直接表现:环境:清幽淡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朋友:谈风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安闲清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阅读答案 篇4

陋室铭

一、作者及相关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此间。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上。/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弹奏。/阅金经:这里指佛经。/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形体,身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法,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作批注。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天之骄子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反问句式,突出主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

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示例: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示例: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换负。

10、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示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诗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

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啊,这像鸟窝。”

原文:

《陋室铭》阅读理解答案 篇5

一.

1.123//4567//89

2.唐刘禹锡一种文体

3.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B

5.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宝中生活安贫乐道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陋室道德高尚的人8.C9.只是我的.品德高尚。10.267311.C

12.⑴有名(出名、闻名)⑵大⑶干扰(扰乱、使……乱)⑷形体(身体)

13.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⑵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A

二.1.D(宜:应当)2。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3.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陋室铭》《爱莲说》之教学总结 篇6

《陋室铭》和《爱莲说》就是类似的文章。两篇都是古文,现在的学生原本排斥古文,虽然它们短小,但意蕴深刻,都涉及个人修身养性的为人处世哲学,涉及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念问题,不是普通的初中生所能轻易领会得来的。况且中考出题人最喜欢考它们了!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除了介绍写作背景之外,还适当补充生活实例,让学生对文章主旨内涵先有了个感性认识,然后,结合课文深入理解作者与世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倾向。

《陋室铭》涉及到“人生在世应追求什么才对”的问题,也是今人必须关注的“是重物质享受还是重精神追求”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

疏通文意之后,我让学生选择:4500元的高级手表和60元的.手表,你买哪一个?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不透水的4500元,而有的人明明口袋里不缺钱,可他偏偏要买60元的呢?这里蕴含一个重要的消费理念的问题,而消费理念就折射出价值观的问题了。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一个道理,买4500元的人首先要有钱,其次是爱慕虚荣,看重名牌。而有钱还买60元的手表,反映了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也许他省下的钱还可以花在其他方面。他不觉得便宜的手表就不好。节俭可以培养人的品德,这叫“俭以养德”。接着,我继续问学生:同理,豪宅和陋室,你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刘禹锡住在陋室里,却不觉得简陋呢?反映了他怎样的生活追求和人生理想呢?

为了让学生明白,当时刘禹锡写此文是带着跟县令贬他住陋室赌气的性质,我让学生看了一段资料介绍,学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刘禹锡是个大才子,他对联写得好,诗歌也不错,都是出口成章的`,而那个妒贤嫉能的县令嫉妒他比自己才高,所以给他穿小鞋,不断迫害他,将他的官职越降越低。对此,刘禹锡心里不服气,却勉励自己要比过去过得更潇洒更豪迈!反映了刘禹锡清高傲岸的精神追求,他不为物质享受的减损而惆怅忧怀!

继续挖掘,不难发现,若不是刘禹锡重精神不重物质,他也是不可能写出《陋室铭》的。他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住在哪里同样可以开心满足。

《爱莲说》是语文中考的热门课文,就因为此文赞美莲的品格,歌颂了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君子精神境界,近千年来令众多骨气人士顶礼膜拜。此文高妙之处在于由外到内刻画了莲的形象。为了衬托,作者还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主题鲜明,旨趣深远,耐人寻味。此文跟《陋室铭》最大的不同点是作者极其睥睨世俗的不良风气,勇敢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誓言。文章涉及到重大的生存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那么,人们就不会遇到失败就怨天尤人,也不会嫉贤妒能,更不会把不好结局的责任都推给身边的环境了!今人若明白关键在内心的话,就能过好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就不会肆意攀比他人了!

为了让学生理解莲的高洁,我补充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有个班级的班风很不好,上课学生闹哄哄的,但其中有个同学安静读自己的书,后来,他考上了清华大学。于是,好理解了。师生获得一个共识:凡事只跟自己有关,成功与环境虽然有点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逆境中同样可以成才。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陋室铭》 篇7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19、解释加点字(7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名(        )     劳形(       )   鸿儒(        )

20、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23、用甲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2分)

参考答案:

19、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

20、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1、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2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23、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 篇8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陋室铭教案 篇9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

1、听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铭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第二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闲

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热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考。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师:他照样名扬天下。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 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学生齐答:不会。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该怎么读? 生:响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响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

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陋室铭》教案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视频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

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通内容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根据大家问题及答案整理成板书。

设喻引题

陋室

上一篇:三年级关于月亮的作文250字下一篇:农业技术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