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11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精选7篇)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1

XX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12年3月)

尊敬的X主任,考核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正当我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X次党代会、州第X次党代会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之际,州医改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辞辛苦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年来对洱源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县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下辖X镇X乡,XX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XX万人,有XX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素有 “梅果之乡”、等美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县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仍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县份,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之一。近年来,XX县委、县人民

—1—

政府紧紧坚持“一手抓环保、一手抓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2009年6月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XX亿元,财政总收入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目前,XX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XX个,其中,X个镇乡卫生院、X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XX个卫生事业单位总编制XX人,现有在职职工XX人,其中卫技人员XX人。全县有村卫生室XX个,民营医院X家,个体诊所X所,乡村医生XX人,其中防保员、妇保员、血防员共 180 人。卫生系统现有房屋建筑面积41519.87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35634.87平方米,床位56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1.97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2人。2011年,县级医疗机构诊疗125464人次,出院8738人次,病床使用率85.32%,病床周转率31.21次,平均住院日9.95天,业务收入3207.32万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257641人,出院10655人,病床使用率84.75%,病床周转率38.33次,平均住院日7.13天,业务收入2433万元。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州的部署和要求,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强基层、保基本、促发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有效性,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药卫生体系 —2—

规范有效运转。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药监等14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督促、指导、协调全县医改工作。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医改工作,并制定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洱源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洱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经费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指导依据。同时,认真对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医改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分解任务,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为全县医改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医保全覆盖

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2011年末,城镇职工医保参保11126人,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54652人,参合率95.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013人,参保率81%;基本实现城乡医疗保障覆盖全县人民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7年的50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2011年共有808253人次从新农合中受益,共减免补偿4268.35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从2007年的8000元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成年人

—3—

312元/年、未成年人212元/年。2011年共有8003人次从城镇居民医保中受益,补偿医疗费用28.26万元。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2011年对958人次贫困患者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172.1万元。将新农合报销补偿政策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有机结合,实现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积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切实降低患病职工负担。

(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2010年3月1日起,全县9个镇乡卫生院、90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网上统一集中采购,实行省级定价、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县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35%,县级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以上。2011年6月1日,全县镇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及时下达了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补助资金169.15万元和2011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省级补助资金330.40万元,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群众用药更加安全实惠。

(三)基础设施设备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我县积极争取资金政策,不断 —4—

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村卫生室建设方面,2008年至今已对全县XX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镇乡卫生院建设方面,2008年分别投入129.83万元和70.3万元、完成869.79平方米的XX中心卫生院业务楼和653.6平方米的XX中心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设;2009年投入132万元,完成928.54平方米的XX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设。2011年投入103万元、完成763.79平方米的XX卫生院住院楼建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分别投入443.09万元和308.54万元,完成2513.98平方米的县医院业务楼和750.93平方米的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启动实施总投资3342.06万元、建筑面积为9700平方米的县医院住院楼扩建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洁净手术室、院内绿化、中心供氧、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建设,预计今年6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初设建筑面积2149.15平方米,先后完成可研、征地、地勘等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初设审查。县妇幼保健院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已下达资金300万元,正进行施工图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预计今年3月底开工建设。启动实施2011年卫生系统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该项目概算投资674.3万元、建筑面积4434.5平方米、总套数为90套,已先后完成选址、可行性论证、立项、地勘等相关工作,正进行桩基础施工。同时,储备上报了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县中医院项目政府已批准征地50亩。

—5—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中短期轮训、骨干进修和全员岗位技能大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2008年的XX人增加至2011年的XX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2008年的XX人发展到现在178人,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床由XX张增加至XX 张。2008年至今,共选派外科、妇产科、儿科和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岗位的医护骨干43人到省、州医疗卫生单位进修深造,培养学科带头人3名,业务骨干15名。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4项,学术交流活动 13期次,培训7231人次。32名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在职教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3项课题荣获XX州新技术、新项目奖。全县已形成以县级医院为中心、镇(乡)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覆盖全县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县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绝大部分急难重症可在县内得到及时救治,较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近年来,我县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共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资金XX万元(含上级补助),新建和改扩建卫生基础设施项目20个,新建和改扩建业务用房15245平方米,引进了3台彩超、1台CT机、1台DR机、6辆救护车和500毫安X光机、血气分析仪、母婴监护仪、净化工作台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增病床35张,新增1千元以上医疗设备112 台 —6—

(套),新增医疗设备总值624万元,全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值从2006年的3621.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6946.43万元。为全县9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消毒锅、冰箱等价值60万元的医疗设备。

(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扎实开展,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我县从2009年11月起全面实施三类九项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工作会议,专门部署医改相关工作,不定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培训,截至2011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5期,培训1079人次。二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截至2011年末,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5927份,建档率达52.4%,完成电子建档87700份,电子建档率为30.5%。三是开展健康教育。在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设置了健康宣传栏108块并及时更新,制作了健康教育光碟、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等活动。四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工作。全县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65岁以上乡村老年人管理率等指标均达到省州要求。五是积极做好慢性病人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全县已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8492人,占州下达任务数7780人的109.15%。已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管理的Ⅱ

—7—

型糖尿病患者2840人,占州下达任务数2845人的99.82%。发现重症精神病患者454人,已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服务规范要求100%进行管理,占州下达任务数140人的324.29%。六是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22763剂次,补种率99.3%。为3032名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七是组织实施“健康快车”白内障复明工程和农村改厕项目。已免费为88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完成31013座农村卫生改厕任务。八是严格考核评估,及时兑现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截止2011年年底,共下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688.05万元,经考核兑现补助到卫生院、村卫生室400.04万元。九是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在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成了覆盖县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镇乡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在深入调研、认真核算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经费补偿暂行办法》,并以政府文件下发执行,按照核定收支、弥补不足、实现平衡、全额拨款、一年 —8—

一定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进行经费补偿,完善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财政补偿机制。二是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探索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和控制,着重提升住院医师的服务能力,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推行处方点评制度,控制治疗费用。三是解决了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狭小、难以发展的问题,在县医院毗邻征地XX亩作为发展用地,积极优化拓展现有卫生资源,改扩建县人民医院。四是实施县妇幼保健院与茈碧湖卫生院联合办医,实现两个卫生院医疗资源整合、卫生资源共享。五是继续推进县级医院托管镇乡卫生院试点工作。调整充实了县人民医院托管凤羽镇卫生院工作组,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不断推进试点工作。六是积极探索实施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了《XX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乡村两级考核指标和任务。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七是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工作。根据《XX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补偿办法,对镇乡卫生院的补偿从确保基本支出、实施绩效考核、以奖代补三方面予以保障。对乡村医生补偿办法采取定额补助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两个方面

—9—

予以补偿。八是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各医疗单位优化诊疗程序、简化就医手续、完善便民措施,规范检查、诊断、治疗、用药等行为;县级医院探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抓实作风建设、细化医德考评措施,不断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县中医院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县保健院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业务用房和住院病床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一般卫生院尚未完成标准化建设,大部分村卫生室投入少、建设标准低。总的来说,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基础设施、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低。

(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不足,卫技人员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根据《XX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等要求,我县XX万人的人口,按照相关标准应配置卫生人员XX人。目前,全县卫生系统编制为XX人,在职职工XX人,其中卫技人员仅为XX人。近年来,医疗机构业务量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量 —10—

倍增,而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不足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整个卫生系统的人员编制及实有人员变化不大,卫技人员严重不足,多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正常休息得不到保证,常年在超负荷、高强度的状态下工作,存在较大医疗安全隐患。加之,基层卫生院定编、定岗政策不配套,严重影响改革进程。

(三)各级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不尽合理,财政投入仍然不足,以药养医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到底解决,这种情况不利于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医生待遇差和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村卫生室医疗技术和设备相对差,医疗风险大。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收入水平、养老保险、职称晋升仍然得不到保障,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

(五)省级药品采购配套平台不科学,县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监管。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点击难、配送慢,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用药;基本药物配送成本高,配送企业存在更换规格、剂型、生产厂家等问题,县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监管。

(六)医患纠纷多,医疗纠纷处置机制不健全。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演变为“医闹”,而处理医疗纠纷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进

—11—

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抓好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切实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医改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医改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切实强化宣传引导。继续坚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大力宣传医改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营造氛围,使医改深入基层、深入民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医保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四)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 —12—

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绩效分配制度。按照政府补助资金来购买式服务的原则,绩效分配重点向基层倾斜、向医疗 骨干倾斜,有效引进、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六)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预工作,加快健康档案电子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群众得实惠。

(七)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大胆探索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综合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的运用;通过推进改革和加强能力建设,力争在5年内使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五、请求解决的事项

(一)请求加大对XX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支持力度。2012年及今后几年,在大力挖掘现有潜力的基础上,全

—13—

面加快县、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设施设备条件,不断满足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请求州级各有关部门对洱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一般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帮助洱源县争取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和XX、XX、XX、XX等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省和国家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盘子”,进一步改善洱源的医疗条件。

(二)请求帮助协调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请求考核组帮助我们向州医改领导组、州人民政府反映和协调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并根据《XX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等标准,科学核定并逐年增加洱源县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尤其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多渠道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三)请求帮助协调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和养老保险问题。乡村医生执业条件差、风险高,他们的收入过去主要靠药品收入,取消药品零差价后,收入急剧下降,乡村医生队伍思想不稳,工作消极,乡村医生待遇亟待提高。请求州级帮助协调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出台相应政策,将乡村医生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

尊敬的X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离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以 —14—

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此次检查指导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分析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15—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改革创新,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 着力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统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卫生信息化、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巩固已有成果,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二、工作任务

(一)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职工医保)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合) 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 城乡居民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以上和75%左右, 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 适当提高门诊医疗保障待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 分别负责为各部门分别牵头, 下同)

2.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贯彻落实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改社会[2012]2605号) , 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各类保障制度间的衔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保监会负责)

3.积极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3]15号) , 制定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有关文件以及需紧急救治的急重危伤病的标准和急救规范。指导各地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 制定实施方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 (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4.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人头付费, 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 防止简单分解额度指标的做法, 防止分解医疗服务、推诿病人、降低服务质量。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

5.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统一规划,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提高医保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总结实践经验, 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 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 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负责)

6.继续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保监会负责)

7.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职责, 做好整合期间工作衔接, 确保制度平稳运行。 (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二)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 要求, 2013年年底前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推动基层医改不断深化, 以促进改革、巩固成果、扩大成效。

8.实施2 0 1 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严格规范地方增补药品。引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识培训, 将其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2013年年底前要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基本药物储备制度。汇总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供应短缺的药品信息, 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 重点做好传染病治疗药品和急救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 (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负责)

9.继续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10.创新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引入第三方考核, 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 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各地要从实际出发, 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财政部负责)

11.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款专用, 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发挥医保支付的补偿作用。 (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12.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启动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试点。继续实施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继续支持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基地建设。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中医药局负责)

13.加大乡村医生补偿政策落实力度。明确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工和资金分配比例, 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充分发挥新农合对村卫生室的补偿作用。中央财政已建立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机制, 地方各级财政要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给予专项补助。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 (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14.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化解工作, 坚决制止发生新债。 (财政部、卫生计生委负责)

(三)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5.全面总结评估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 (含中医医院, 下同)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 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要在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以及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开展探索。 (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16.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以提升重大疾病医疗救治能力为重点, 完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 力争多数重大疾病能够在县级医院诊治。提升县级医院对部分复杂病种初诊能力, 做好与三级医院的转诊工作。指导县级医院按照规定设置特设岗位, 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 继续实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为县级医院培训不少于6000名骨干人才 (含中医临床技术骨干) 。加强临床专业科室能力建设。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17.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 以补偿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 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积极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督促落实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强化成本管理, 将医院成本和费用控制纳入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在收入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 (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资委、中医药局负责)

18.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推行预约诊疗。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 加强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研究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和机制, 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和协调性。探索便民可行的诊疗付费举措。 (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负责)

(四) 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9.积极稳妥推进社会办医。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 减少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 有序扩大境外资本独资举办医疗机构的试点范围。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继续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 (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 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 鼓励发展非营利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在准入、土地、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社会资本办医优惠政策。健全完善监管机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逐步增加。 (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负责)

20.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 创新政府定价形式和方法, 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办法, 确保药品质量, 合理降低药品费用, 推动医药生产与流通产业健康发展。选取临床使用量较大的部分药品, 参考主导企业成本, 以及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和零售药店销售价格等市场交易价格制定政府指导价格, 并根据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坚决查处药品购销中的暗扣行为。 (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

21.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 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各项任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5%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7000万和2000万以上, 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研究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

2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 强化妇幼健康管理,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长效机制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支持农村急救体系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和饮用水监测工作。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3.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加快制定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期间人员管理、培养标准等政策。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实施全科医生特岗项目。加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稳步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研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保监会、中医药局负责)

24.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各地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研究制定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盲目扩张的政策措施, 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鼓励整合辖区内检查检验资源, 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 优先改善儿童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 重点支持基层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卫生事业。鼓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医药局负责)

25.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和远程医疗工作。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 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保监会、中医药局负责)

26.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完善病人出入院标准和技术规范。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售药和违规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 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教育,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责任制。

强化各省 (区、市) 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医改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各省 (区、市) 要细化分解任务,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地要充实医改工作队伍, 发挥医改办统筹协调作用, 提高推进改革的协调力和执行力。

(二) 落实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 将年度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在向政府汇报预决算草案时要就卫生投入情况进行专门说明, 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政府医改投入力度和强度高于2009-2011年医改投入的目标。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将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绩效作为医改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 加强绩效考核。

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对医改实施进展情况的监测和效果评估, 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加强定期督导,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督促地方进行整改。鼓励地方加强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并及时将好的经验上升为政策。

(四) 强化宣传引导。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3

我省今年将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根据《安排》,2014年河南将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

同时,我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将扩大到所有省辖市,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并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4

——2010年12月13日在益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 曾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汇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自去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成立机构,认真做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2009年5月8日省医改工作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胡衡华市长任组长、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和黄东红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发改委。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扎实推进医改工作。

1、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5月24日,市医改办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作了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2010年4月20日,市医改办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黄东红副市长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对我市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及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市医改办组织各主要职能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近期重点实施初步方案,今年4月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以益发[2010]6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市医改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益阳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暂行)》和《益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医改配套文件,用以指导当前我市医改工作;今年8月底,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增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我市下发了《关于公布益阳市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益卫发[2010]81号)。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改顺利进行。财政部门按照《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湘财社[2009]24号)等文件的要求,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落实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所需资金。

4、认真制定了2010年医改工作要点。市医改办根据全省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医改的指导精神,从我市的市情出发,牵头起草了全市医改工作201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总体要求、七项重点工作和五项保障措施。

5、加强了宣传和信息工作。市医改办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会议报道、政策问答、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了医改宣传工作。今年5月份,益阳电视台《第一访谈》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黄东红副市长带领发改、卫生、财政、劳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访谈并现场解答有关医改的政策问题,收效显著。另外,市医改办还及时完成了省医改办布置的各项信息、数据上报和有关调研工作,同时及时了解各地医改实施进度和有关信息,以更好地促进我市医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积极务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我市医改近期实施方案(益发[2010]6号),2009-2011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医改决策精神,明确各自职责,认真务实地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截至今年11月30日止,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0.5万人,参保率为95.8%;居民医保参保数为84万人,参保率为91%。今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3%,参合对象医疗报销比率较上年提高10%。同时,今年对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延长一年医保补贴期,对国有困难企业4050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部分给予60%的社保补助,继续对军转干部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给予社保补贴;困难人员参保面显著扩大,新增参保2466人,续保11547人,按照益劳社发〔2009〕99号文件的规定,为945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接续医保关系,为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6.2万余名办理了续保手续。二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85%以上实现本地医院定时结算,积极控制住院费用有效地遏制了次均住院费用无序增长的态势,完善“一事两岗两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审核稽查堵塞基金“跑冒滴漏”;四是积极开展了统筹城乡医保的相关调研工作。

2、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努力推进首批试点工作。在赫山区、桃江县两区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实施前下降了47.12%。二是督导沅江市做好启动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厅等六部门联合行文的湘卫办发[2010]42号文件要求,确保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是组织了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品种不足的矛盾。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局牵头组织,严格执行目录推荐申请、系统归类遴选、专家评审、上报上级备案等规定程序,确定了我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90个,其中西药品种55个,中药品种35个,报省卫生厅备案后下发试点区县统一组织询价采购和临床应用,目前试点区县正在按要求和程序实施询价采购工作。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注重发挥部门职能,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在中央没有新增投入的前提下,我市医疗卫生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投资达9000多万元,我市六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纳入了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医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二是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巩固和完善省内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4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971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05人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市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了乙肝疫苗。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3379人。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2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调整公立医疗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分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赫山区(含高新区)、桃江县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胡衡华市长联系赫山区(含高新区),周再华常务副市长联系桃江县,分别指导协调两个试点区县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实施以后,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下降50%,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8%,预计两县区全年可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5000多万元左右。目前,两个试点区县上下思想统一,运行有序,老百姓普遍拥护,社会反响良好。

1、试点工作组织有序、平稳推进。一是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两县区均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试点指导、信息沟通、总结交流等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指导试点。二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两县区有效整合审计、财政、卫生、物价、人事、编办、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严密组织、扎实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改革试点氛围浓厚。两县区借助媒体和门户网站解读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传达精神,利用出专栏、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手段普及知识,形成了普通群众人人知晓政策、医务人员个个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四是管理办法同步出台。两县区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办法和行政问责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并强化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分院、诊所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职责,各分院、诊所必须在院本部统筹安排下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试点实施监管到位、运行规范。一是基本药物坚持集中订购、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务院统一制定和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药物在网上订购后,由中标的一至三家药业公司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物销售价格坚持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没有出现乘机涨价的行为。药物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8%,医院药房药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各试点医院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规定的药物,切实纠正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临床医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告别了开大处方、拿高回扣等不良职业行为,从根本上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三是及时完善了医保“三张网”对基本药物的补偿政策。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目录药品的补偿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的报销范围。赫山区已发文明确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八个百分点,桃江县也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广大患者再次感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四是县区级财政均已拿出一定资金对试点医院进行补偿。两县区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统筹上级补偿资金,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补偿。两县区均已将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践,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基本药物推广有一定难度。患者认识不一致,看病以开药为目的,不愿接受医疗检查,不愿意住院,担心基本药物的疗效不如意,过分相信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和所谓的“特效药”,结果导致药费的提高。

2、基层医院发展比较困难。各基层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据统计,下降幅度超过30%,医院正常运转难以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少,新特药物不能使用,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科目与范围。由于资金的制约,医院无法进行设备更新,无力承担医疗风险,不能大力拓展、大胆开展医疗业务;由于待遇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3、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难度较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必须同时启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而综合配套改革的最大难点是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医卫系统超编现象非常严重,临聘人员比重较大,而临聘人员承担着医院大部分业务工作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因此,这种现状给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4、市县财政压力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初步设想

近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市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医改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五项重点改革的基础上,下阶段将进一步分析把握改革的重点,立足益阳市情,科学务实地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我市医改工作取得实效,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1、继续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对第一批实施基本药物试点的赫山区和桃江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夯实基础,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督促第二批试点的沅江市做好做实试点前期工作,摸清底子,认真制定初步实施方案,确保按照省里要求在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与自身发展机制,建立与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湖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湘人社工字[2010]131号)文件精神,在认真做好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

2、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一是强化措施,确保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稳定参保率达到85%以上,新农合稳定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完善政策,确保2010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水平分别达到78%和52%以上,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服务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困难群众参保,落实关闭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补贴,确保明年城镇低保户免费参保;四是加大征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保大病患者的住院报销水平,扩大门特病种范围,降低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自负水平,适时开展大病补助试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急诊留观费用纳入统筹管理的试点 工作;五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3、加强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将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支持7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区县(市)都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二要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社区)三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打破户籍、身份、部门界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经办机构、服务流程、政策体系、网络平台“四统一”。三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以及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采取函授、临床进修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医技人员;制定农村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问题,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完善城市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制度,建立市中心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镇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

4、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将积极指导和督促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先行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完成全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摸底测算工作,制定初步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出台正式方案全面部署实施。同时,将继续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州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和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依法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等。

5、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在我市各级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考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含 新农合)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等,千方百计确保我市医改各项投入及时筹措到位,以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5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闽政„2009‟1号)和《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莆政综„2009‟33号)等文件下发后,区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确定目标、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将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确保医改方案如期出台

2009年4月30日,分管副区长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作《抢抓机遇,勇于进取,努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报告,拉开我区的新医改工作的序幕。5月18日,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城厢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府办牵头,多次召开区卫生、发改、财政、劳动、物价等部门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我区三年医改工作实施方案,于11月2日完成《城厢区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区委书记、区长十分重视医改方案的制定,分别在《征求意见》上做了批示。领导重视,部门协作,为确保我区医改目标如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区卫生局正大力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新医改做法与成效,为医改方安的出台营造良好氛围。

(二)积极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工作

1.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参保等有关制度及时推进。一是我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当年农村出生的新生儿(婴儿)随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的制度。在今年7月1日起实施凡父母已经参加新农合的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自动纳入新农合保障,当无需缴纳个人参合费用。期间,新生儿发生的医疗费用补偿与其母亲合并计算,母子可获得最高补偿达4万元。

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推进。截止10月31日,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参保18462人,参保范围全面覆盖各镇街、中小学校和各个年龄层及低保重残人员。目前,已征缴医保基金373.25万元,其中08年161.22万元,09年310.49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已预拨453万元,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困难人群个人缴费补助都由财政补助,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自2009年9月1日起,莆田学院所有在册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2009年9月至12月及2010年医保费共50元由学校代征后上交区医保中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截止目前,已登记参保13133人,其中困难大学生2402人,已缴纳参保医保费536550元。2.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参合率稳步提高。在去年我区新农合工作取得佳绩下,我区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参合率又上一个新台阶。今年,全区农业人口242028人,参合人口241367人,参合率达99.73%。人均筹资水平100元,共收缴农民个人参合资金440万元,计生民政资助资金42.75万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849.3万元(其中省级1342万元、市级218万元、区级289.3万元),筹资总额2339万元,各级资金到位率达100%。

3.全面实现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今年,为配合完成全省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异地结算功能的实现,我区新农合管理机构在新农合管理系统转换工作中,做为先行单位,克服诸多困难,以良好的业务素质,出色地完成任务,为全省全面铺开探索出一条捷径。为提高补偿时效,我区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自筹资金2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脑微机管理系统,对医疗收费、药品使用、病案管理等施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管理层次,并做好医院管理系统与新农合专用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转换,报帐程序更加简化,农民住院补偿现已全面实现当天出院当天领取补偿款。

4.创新补偿机制,新农合基金有效使用。我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筹资水平的提高,及时补充和调整新农合有关规定:提高住院补偿封顶线(农民一次或多次住院实际补偿金额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门诊特殊病种补偿范围从6种扩大到10种,降低起付线(零起付);制定落实10种我市无法诊治的特大病种到上级医疗机构住院参照区级补偿比例的补偿政策;开展新生儿参合补偿工作;特别是年初,根据上一基金结余情况,我区在全市率先对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实施了二次补偿制度和追溯补偿举措,全区共有782位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二次及追溯补偿,累计发放补偿金472万余元,人均补偿达6035元,在农民群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有力地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并使新农合惠民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而且为全省即将出台的大病补充补偿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参考作用。

(三)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华亭卫生院病房楼及灵川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中央增投项目建设。两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66万元。我区认真执行列入2009年全省建设规划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华亭卫生院病房楼项目建设已完成封顶并进入初步验收阶段,已争取资金322万元(其中,第一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5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8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省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资金30万元,区财政国债资金122万元);灵川中心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建设也已完成封顶并进入初步验收阶段,已争取资金220万元(其中,第一、二、三批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共15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区财政国债资金50万元)。二是确保D级危房建设项目明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列入省级预算内投资D级危房建设项目3个,即灵川中心卫生院医技楼改造、华亭卫生院病房楼改扩建及常太卫生院医技楼改造等三个项目。三个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60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90万元,区财政国债资金66万元,单位自筹4万元。截止目前,危房改造已经完成立项、设计等前期手续,并于9月30日前完成旧房拆除工作。

三是努力做好城厢区医院新址建设、霞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及城厢区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建设等四个2010年中央扩大内需及省预算内补助资金项目的前期工作。四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7900万元,拟向上争取资金1500万元。截止目前,区医院新址建设已完成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手续,建筑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已委托厦门陆原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现已完成初设方案;两个中心综合楼建设均已进入征地阶段;区疾控中心业务大楼建设已装修完工并即将投入使用。

(四)逐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我区列入全省十二家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区之一,目前,已委托凤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全面进行动员部署,确保年底全区农民完成家庭健康档案9万多人,建档率达30%以上。

2、开展乙肝疫苗免费补种活动。按照《福建省2009-2010年乙肝疫苗补种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2009年11月10日至2010年5月20日期间,我区将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儿童约25万人实施乙肝疫苗补种活动。截止目前,召开全区动员会议1次,派出督导员12人,宣传报道2次,培训区、镇街、村居三级专业技术人员461人次;至今年11月17日止,乙肝疫苗免费补种的第一针已全部接种完毕,接种率达到100%。

3、开展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活动。自今年9月份起,将对全区农村育龄妇女开展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补服叶酸活动。截止目前,该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已行文下发,并于10月21日向区政府申请下拨活动经费,现正进入摸底造册阶段。

4、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我局积极上报手术定点医院,抓紧进行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确认工作,认真做好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检查及手术。2009年,全区计划完成任务数20例,截止目前已完成19例,完成率达95%。

(五)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制度

1、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我区积极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对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制度。今年,全区卫生院卫技人员每年人均3600元的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常太镇卫生院列入全额核拨事业单位;灵川镇中心卫生院、华亭镇卫生院专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及院领导的工资享受全额拨款待遇。

2、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今年起,我区建立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山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上浮2档工资,退休时保留此待遇的有关引进人才等措施,解决农村医疗技术人员紧缺的的问题。目前,通过几轮的公开招聘方式,共引进 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尚未完善,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尚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医院虽已搬迁至原文献大酒店,就医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基础设施建设、仪器配备及人员结构组成等各项建设仍离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差距甚大。

二是全区卫生技术人才缺乏,人才断层严重,检验、临床医学等科人才急需引进,亟待补充。

三是财政投入仍然不足,基层医疗设施更新步伐较慢,暂未建立起以财政为主导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机制,制约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围绕《城厢区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将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运作,统筹安排,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2009年重点抓好区医院新址建设前期各项手续的办理,并力争中央新增投资专项补助1100万元,预计于2010年初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通过新址建设,以充分发挥区级医院在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充分整合资源。2010年,完成龙桥及霞林街道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大楼建设。到2011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省级规范化社区标准。

3.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根据《福建省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基本诊疗设备装备等标准化建设。至2009年年底,完成我区三家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建设、列入省级基本诊疗设备装备建设及灵川镇中心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建设(莆田市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市区财政按1:1配备,各50万元)。至2010年年底,完成三家乡镇卫生院D级危房改造项目建设。

4.加快区疾控中心续建工项目。力争把该项目列入中央增投项目,预计再投入资金160万元用于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其中完成实验室装修投资60万元,仪器设备配臵投资100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0%以上;二是巩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三是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四是基本解决医改后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五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企业职工、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六是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当年农村出生的新生儿(婴儿)随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

2.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是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50%以上;二是根据“保当期”及基金结余情况,适时调整现行政策,组织开展二次补偿工作;三是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现行的“个人账户管门诊”转为实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四是新农合筹资水平到2011年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门诊统筹补偿病种从10种扩大到15种。

3.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二是逐步完善异地安臵、异地工作、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机制;三是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五是建立与医疗保障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配臵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服务网络。4.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大额费用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解决的机制;四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五是建立专项医疗救助制度。

5.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一是基本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管理制度;三是合理控制新农合统筹基金结余;四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

(三)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继续为全区约25万8-15岁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费补种活动;二是对全区农村育龄妇女开展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免费补服叶酸活动;三是继续组织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四是大力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3.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2010年完成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2011年完成实验室资质认证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等工作;二是加强乡镇卫生监督工作,实行卫生监督员派驻制度;三是加强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在区医院增添儿科床位,充实儿科、儿童保健科卫技人员。4.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完善卫生部门牵头,宣传、广电等部门协调合作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利用各种渠道普及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启动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传播健康教育知识项目,组织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巡讲活动。

5.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将从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的工资、发展建设、公用和业务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并实行全额拨款,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009年按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四)进一步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完成省市下达的7名临床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招聘任务,经2-3年规范化培训后充实到三家乡镇卫生院;委托三级医院培训经过二年全科医师见习的医师,为我区乡镇卫生院储备人才;2009年起连续三年,由财政出资委托莆田学院定向委培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9名(每年3名),其毕业后分配至乡镇卫生院;继续完成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任务。

2.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实施社区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完成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

3.开展网络继续医学教育。依托《莆田卫生信息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现代远程医学教育,利用网络提供教学、远程学术讨论咨询。4.引进急需人才。在编制范围内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含学士学位),可以由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业务考核后录用。

5.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并按床位数核定卫技人员数。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比例,逐渐减少后勤行政人员编制比例。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配臵要达到一级医院标准。

(五)进一步落实农村医疗卫生经费保障制度

1.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在核编定岗基础上,对常太镇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核拨;灵川镇中心卫生院和华亭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实施乡镇卫生院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其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区财政预算安排。我区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后,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乡镇卫生院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支付;未纳入参保的继续由区财政安排。现有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按财务体制负担,即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的人员由财政负担,其它人员由单位负担。现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纳入区财政预算。

2.实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资补助制度。省财政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岗的编制内人员和离休人员按人均3600元/年的标准、退休人员按退休前岗位所对应的在职卫技人员补助标准的70%给予补助,除省级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负担。

3.建立农村边远地区卫技人员激励机制。落实闽人发[2009]59号文件精神,对乡镇卫生院的大中专毕业生,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级。

某县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的要求,稳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以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医改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一)医改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医改办设在发展改革部门,大多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医改办主任。二是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要负责对公立医院资产、财务、人事、薪酬、绩效、管理目标、改革投入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和监督,强化政府的办医责任。三是注重总体设计。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到医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参观培训,同时分批在全市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摸清掌握全市情况。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庄稼汉、市长林宝金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医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今年6月18日,经省医改办同意,印发了《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南委【2015】10号),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的医改目标任务、措施办法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规划。四是深入宣传指导。由分管副市长率队分赴10个县(市、区)对我市医改政策进行解读。闽北日报、电视台开设专版、专栏,宣传医改政策,解读各项政策措施。五是狠抓督查落实。建立市、县医改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各部门分工包县,定期开展督查和指导。六是认真抓好试点。我市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在抓好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县(市、区)的基础情况,突出重点,确定了各县市区的试点项目,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在市第一医院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建瓯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选拔制度和医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在XX市开展乡村医生养老和退出机制的改革;在建阳开展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和基层发展特色专科;在邵武探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延平探索建立市、区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政和探索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试点;在松溪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机制试点等等。

(二)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朝着“医院收入不降低、医保(新农合)可承受、财政可持续、群众负担有所减轻”的目标迈进,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初步实现了从“以药养医”逐步向“以技养医”的机制转换。

1、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全面落实。在全省,除先期试点的XX市外,我市2014年12月29日零时起,在全省率先启动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市、县二级33家公立医院同时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改革,拉开了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序幕。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减少的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和医院分担等三个方面进行补偿。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82%,财政补偿15%,医院分担3%;市级公立医院通过价格调整补偿85%,财政补偿10%,医院分担5%。10个县(市、区)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后财政共补助资金共需约2378万元,年可减轻患者负担2300多万元。通过几个月来医院运行数据分析,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有明显变化,医疗费用结构正逐步由药品主导向技术和服务主导转变,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前的22.05%上升到26.13%;药占比下降明显,医院药品费降幅为11.07%,其中住院费用中的药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手术内项目开展较多,技术劳务性费用有较大幅度提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回归。

2、制订院长选拔任用考核制度。根据省上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办法》、《XX市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细则》,11月13日,市医改领导小组在建阳区召集建阳、邵武、建瓯、浦城等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及医院的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将于近期印发。XX市制定了《XX市立医院院长公开招聘工作方案》,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出XX市立医院院长,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制订了公立医院控费办法。为全面推进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院收支结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办法》,将各项控费标准分解为22项指标,考核各公立医院控费运行情况,即将印发实施。

4、医院收入稳中有升。市级公立医院上半年总收入约5.0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88亿元增加0.14亿元增长2.87%。药品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3亿元减少收入0.24亿元,下降11.82%;县级公立医院上半年医药总收入9.7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54亿元增加0.25亿元,增长2.62%。药品收入3.6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95亿元减少收入0.3亿元,下降7.6%,从监测分析显示,市、县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调整优化,药占比下降幅度明显,耗材占比略有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步上升。市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5.73%,较2014年的41.77%下降6.04个百分点;市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11.59%,较2014年的11.72%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80%,较2014年的23.26%上升3.54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药占比为36.50%,较2014年的41.50%下降5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耗材占比为8.37%,较2014年的8.55%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26.13%,较2014年的22.05%上升4.08个百分点。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得到提升

1、乡镇卫生院二次改革陆续推进。邵武、建瓯两市认真落实 “一归口、三下放”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激动基层活力。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使用、考核、调配和交流由卫生局统一管理并将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基层医疗机构;XX市建立“两创一立”创新财政管理模式,提出在财政补贴不变的基础上,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保障经费进行“绩效考评供给制”,等等。

2、分级诊疗制度开始起步。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基层首诊,由于绝大多数地方不具备强制推行基层首诊的条件,我市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规划调整、医保支付、财政投入、人事薪酬、职称评聘、差别价格、绩效考核等综合措施,促进医疗资源流向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建立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我市各县级医院已下派50名医生及选派40名特岗医生帮扶50所乡镇卫生院,XX市第一医院作为三级医院派出12名医师帮扶2所县级医院,XX市人民医院作为三级中医医院派出8名中医师帮扶2所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省上下达的帮扶任务。二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在全面实施社区全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将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事项写入《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并确定今年将积极推进各县(市、区)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科医生团队94支。优先与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5.99万户家庭(19.68万人)签订了服务协议;78所乡镇卫生院、878所村卫生所,成立服务团队481支,与服务对象签订了服务协议达12.53万户家庭,签约人数达44.12万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上意见制定下发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四)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1、建立横向纵向医联体。结合南平实际,以市第一医院为龙头,整合市第二医院、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和闽北卫校等市级公立医院、单位,建立武夷总医院;林宝金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武夷总医院改革有关工作。武夷山以市立医院为主体,将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纳入一体化,组建武夷山公立总医院;XX市、XX县、XX县也分别组建了市级医疗机构的横向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采取“大手牵小手”方式,通过医院托管、项目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在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基层帮扶。如XX县医院委托XX市第一医院管理。市第一医院派出了多名管理和业务骨干帮扶XX县医院,提高了XX县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培训了医疗卫生队伍,新建了重点科室,开展了新技术,为提升XX县医院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基础。XX县正在积极推进托管工作。许多县级医院也与乡镇卫生院开展联手、托管等活动。

2、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在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对卫生加大投入及新医改契机的同时,筹集3000多万元用于全市信息化建设,2014年建成了XX市第一朵“云”——“健康云”。2014年年初,XX市区域卫生云计算服务平台(即“健康云”平台)建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我市1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使用XX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服务、妇幼卫生和公共卫生三大模块)。XX市投入500余万元,XX县投入720万元,建阳区投入160万元对医院网络的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光泽、松溪、政和、顺昌4家县级综合医院完成院内平台建设转入相关科室实施,XX市立医院、XX县医院正着手实施电子病历前软硬件环境准备工作。

3、全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从2010年末的10083张增加到2014年末的15536张,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10年末的3.16张增加到2014年末为5.93张,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全市总诊疗人次1203.21万人次、住院48.67万人次,比2010年分别增加285.36万人次、12.83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7%、7.95%。由于床位增加,医院病床使用率维持在80%左右,2014年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5432.23元,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120.8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394元和109.45元,次均费用绝对值水平多年保持在全省最低和次低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五)医保、医药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1、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已制定了实施“一体化”的《意见》送审稿,将在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尽快出台,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标准,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结算办法,同时结合XX市实际,城乡居民先统一执行新农合“三目录”,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全面实行大病保险制度。

2、改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首先是全面推进总额控制,深化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实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挂钩办法,不断提升管理绩效。其次是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优先选择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技术成熟、治愈率高且费用稳定的常见病、多发病种作为付费病种,2015年全市将选择不少于20个病种进行单病种付费结算试点,并不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关联性分组(drgs)付费方式。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结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南人综〔2015〕86号),严格控制统筹基金支出增长幅度。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核定医保经费实行“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机制转变。第四是加强对医保支付的集合监管,加强对医保支付的智能化集合监管,以规范医保支付平台。

3、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招标方式改革。按省级药品采购目录和基准代表品的限价,以“阳光操作、公开竞价”为原则,由市药品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购的方式进行议价和竞价采购。采取先评商务标、后评经济技术标的“双信封”评审方法。严格执行中标药品“一品一厂家”的规定。遴选优质生产厂家的常用低价药品,直接挂网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企业配送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本辖区的药品配送企业中遴选7家配送非基本药物,提高药品配送的集中度和配送到位率,降低配送成本。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利用闽北卫生学校的教学资源,定向培养三年制农村医学中专班,充实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医疗卫生队伍,目前,共召收学员四批,共计254人,2015年毕业84人。延平、浦城、顺昌、松溪乡村医生毕业后定向村卫生室工作。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乡村医生。促进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确定XX市为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和退出机制试点。XX市制订了《XX市乡村医生养老制度实施方案》。

2、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加强全科医师培训的组织领导,将全科医学各项培训任务指标分解下发各县(市、区),并督促各地抓好宣传发动和报名工作。全市共培训全科医师560人,其中全科医师岗位335人,并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合格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91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93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人,全科医师提高班33人。为推动在岗乡村医生免费开展培训和拓展培训,统一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县(市)开展“基层慢病管理公益巡讲”活动,目前,已深入松溪、浦城、武夷山三个县(市),受训基层医务人员达400余人,有效地提高基层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省上定向培养本土化本科临床医学人才政策,做好规划,用足名额,妥善解决定向委培生学费问题;加大定向委培生招生宣传,鼓励引导有意愿到县级医院工作的考生报考定向委培生。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市第一医院、九二医院、XX市立医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制定《XX市公立医院紧缺急需人引进中长期(2015—2020)指导目录》、《XX市卫生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延平、建阳、浦城、松溪等县(市)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纳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简化招聘程序,按县(市)、乡不同层次专业的不同需求适当放宽学历条件;对紧缺急需人才,由公立医院、卫计部门和人社部门一同现场招聘,直接入编。市本级利用国家下拨的试点医改补助资金2000万元,建立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安排用于引进和培养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对具有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双证持有者,实行月津贴补助;对聘用的省内高层次人才发放津补贴,享受与省外引进人才相同的待遇政策。预计今年全市可招收各类医学人才200余人。

(七)社会资本办医有新进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非基本医疗项目合作,扩充优质医疗资源,重点鼓励兴办医养中心、医疗旅游、健康园区等健康产业及符合区域规划的特色专科医院。上半年,全市医院总床位数15536张,社会办医床位数1049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数的6.7%。各县(市、区)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壮大,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阳区作为发展民营医院的试点.今年先后引进社会资本1.4亿元创办了美亚健康慈铭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民营医疗机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破除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障碍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尚未突破现有政策框架。目前各地公立医院改革大多停留在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上,对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和减少过度医疗效果不明显,部分改革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形成。

(二)医保、新农合基金支付压力大。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供养比”逐年降低,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1.4:1(全省最低),近几年,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收支均为赤字;部分县(市)新农合基金当年出险。随着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调整后医疗服务价格难以完全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

(三)医技人才十分紧缺。随着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人才的问题日渐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级医院卫生人员紧缺,人才招聘、引进困难。由于业务拓展和业务量的增加,人员的增补远不及床位数增加所要配置的人力资源数。二是医学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医院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卫技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区医疗单位的卫技人员技术水平比农村基层卫技人员要高;农村乡镇卫生院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多。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培训,但因人员紧张难以安排参训,加之培训提高需要过程,导致农村基层卫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相对缓慢。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服务水平偏低。

(四)县域就诊率提高难。当前,大医院名医效应以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就医习惯仍然长期存在,群众更倾向于三级医院就诊。因此,即使公立医院改革能给就医群众带来实惠,但是对群众的吸引力依然不足,要达到“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全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的完成,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已转入第二阶段,即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控制公立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尽快出台相关控费政策。二是扎实推进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核心作用;三是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对部分价格偏高或者价格倒挂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调整;四是加快推进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试点工作任务分工,为下一阶段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做好第九批药品机制招标采购工作。

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深化改革探讨 篇7

关键词: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逐步推行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上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也开始了包括环卫保洁在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1992年, 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 这标志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实施环卫市场化改革以来, 我国在城市环境卫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环卫市场化改革引发的如政府责任缺失、监督机制缺失、效率失衡等诸多问题, 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关注。

一、目前我国城市坏境卫生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市场化的改革, 要实行环卫作业私营化, 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 由私人部分通过市场提供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免费搭车者”, 从而导致休谟所指出的“公共的悲剧”, 难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这也就引起了城市环卫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 环卫改革市场化中政府责任缺失

我国环卫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是主要是政府财政压力过重, 改革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 这造成了政府责任的市场化, 有些政府甚至把市场化当作是政府“甩包袱”的时机, 把“掌舵”的任务也推向是市场。

(二) 环卫改革市场化中监督机制缺失

我国的法制化还不健全,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备严密的监督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管措施, 监督机制的缺失会带来腐败、成本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等各种问题。

(三) 环卫改革市场化中的社会参与意识缺失

城市的环境卫生是面向全体公民的, 城市坏境卫生质量的好坏需要市民来参与评论与监督。

(四) 环卫改革市场化中的效率失衡

政府引入环卫市场化的本意是提高服务效率, 节省服务成本然而市场的趋利性使私营企业只有在满足了自己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才会对顾客负责, 如果达不到预期的利润, 企业很容易产生服务质量下降、降低雇员人数和待遇等事情。

二、以竞争机制为核心进行市场化深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 不应仅仅是分担政府的负担, 更应该充分引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坏境卫生的质量和效率。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 它具有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 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出现的弊端在于政府没有加大竞争力度, 市场化改革, 并不只意味着将公共任务转变为私有化, 这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竞争, 只能说是初步的市场化改革, 只有引入“真正的”竞争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做到政府和私人企业紧密合作, 优势互补, 双方共赢。

三、深化改革的保障机制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 从而使市场机制难以在一切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 此外,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 私人不能有效提供也会造成其供给不足, 这就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出面弥补这种“市场缺陷”, 提供保障机制。

(一) 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确保环卫市场化的公平竞争

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要求服务的提供和生产由政府单一主体发展为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私人机构以及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竞争性的主体体系。这需要培育各种社会组织, 确保环卫市场化的参与、合作。每个主体都应当享有平等的竞争规则和制度。这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公平的规章制度。

(二) 加强市场化监管, 成立监管中心

为了防止服务不公平和腐败问题, 政府部门应该做好自己的监督职责, 对投标过程和承包者的质量、数量、价格进行严格监督, 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成立监管中心, 保证公众表达, 实现政府监督与公众监督互相结合。

(三)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立法先行

至今为止, 在环保市场化改革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和法规, 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实际上是解决环卫市场化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规则性问题。一个良好的法律规则环境, 能够使市场化改革过程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从而创造一个公平, 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

四、结论

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环卫市场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要民营化, 更要市场化, 这就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所以, 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 要根据国情、市情,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 让城市环卫市场化朝着成熟的阶段发展, 让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礼琼.中美公共服务市场化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7) .

[3]李雪.浅析北京市海淀区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市场化[J].环境卫生工程, 2010, (10) .

上一篇: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下一篇:4位成功人士的职场初体验助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