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2024-05-31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精选9篇)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1

关于贯彻落实《“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保监发〔2012〕50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以下简称《医改“十二五”规划》)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医改“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医改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医改“十二五”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到2015年,要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 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医改“十 二五”规划》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对保险业尤其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改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民的光辉事业。保险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 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保险业的要求和带来的机遇,积极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把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融入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中去。

二、深刻领会《医改“十二五”规划》对保险业尤其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作用

在《医改意见》的基础上,《医改“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和更大发展空间。

在全民医保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统筹协调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政策,加快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把发挥商业保险作用作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医保管理服务能力,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问题的重要实现方式。

在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支持方面,《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健康保险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制定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在推动健康保险参与医保体系建设方面,《医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等险种,满足多样化 健康需求;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 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业尤其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和助推作用。

三、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医改“十二五”规划》

各保监局、保险公司要把学习、贯彻《医改“十二五”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和民生健康保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认真组织学习《医改“十二五”规划》有关精神和近期国务院医改办、保监会等有关健康保险发展文件要求,并联系实际贯彻落实。

各保监局要加强对辖区内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的指导与监督,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发挥地方医改领导小组等平台的作用,积极宣 传和介绍保险业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支持保险业积极参与服务地方医改工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各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医改“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意义,抓住国家实施医改“十二五”规划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把健康保险的发展融 入到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一是加快健康保险业务创新,发挥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在基 本医保之外提供优质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简化理赔手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及服务需求。二是积极稳妥参与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不 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丰富经办服务内容,切实保护参保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和完善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和各类补充保险,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参保群众保障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重特大疾病保险,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缓解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四是积极探索发展长期护理保 险,鼓励将护理保险和护理服务相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保障需求。五是加强健康保险信息系统建设,逐步统一健康保险数据标准和信息系统接口,争取与医疗机构和社保部门实现互联互通。认真开展数据积累和分析工作,提升健康保险风险管控能力,夯实健康保险发展基础。六是探索保险公司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延长健康保险产业链。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要开拓视野、创新思路,不断探索保险业参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方式、新途径,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要将学习、贯彻《医改“十二五”规划》,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新做法、新成效及时向保监会报告。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2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目标,满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疾病、晚生疾病”的基本健康保障需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以持续巩固新农合制度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桥梁,以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抓手,逐步规范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十二五”卫生工作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在全区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

(一)健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的项目,在完成县级医院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二)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巩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按照国家新农合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实行门诊统筹,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健康。

三、保障措施

(一)抓实项目建设。

一是利用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乡村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资金,抓实标准化建设目标,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采取填平补齐的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诊疗仪器设备。三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培训。

利用中央给予的学历教育和培训项目补助,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农村医学学历教育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乡村医生、村级保健员的培训任务,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术

水平。

一是实施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教育培训,在“十二五”期间大专以上学历达40%以上,消除无学历人员。

二是开展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妇女儿童保健、五官科、急诊医学、护理、中医等业务科室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用3年时间完成约500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人才、15000名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

三是采取专业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县级各类卫生机构相关业务人员的能力培训,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

四是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活动”,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到乡、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到乡到村,开展卫生技术扶贫、卫生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提高农村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业务水平。

五是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及时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完善保障制度。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落实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巩固新农合覆盖面,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及时调整补偿方案,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全面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完善门诊统筹制度,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

步加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工作,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强化与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区“一卡通”,提高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规范服务行为。

1.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实行农村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诊疗收费标准,推进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减轻参合农民疾病经济负担。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基本医疗需求,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2.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预防接种服务,建立免疫屏障,预防和控制疫苗可免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对农村0-6岁儿童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及时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等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为农村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孕妇进行健康评估,并对个人卫生、营养保健进行指导,提高婴儿出生质量;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提

供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其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延长寿命;对农村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免费提供随访服务和健康检查;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控制病情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及时报告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防疫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及时发现传染病、职业病、学校卫生等卫生安全隐患,减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实现“少生疾病、晚生疾病”的基本健康保障,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3.规范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方案,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五)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扶贫、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在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协作机制,负责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

2.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局之中,统筹谋划、安排、部署。要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农村卫生经费投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等,列入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3

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规财发„201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预算管理单位,卫生部扶贫开发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导各地卫生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卫生扶贫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十二五”期间卫生扶贫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努力完成中央确定的卫生扶贫工作任务,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现对“十二五”时期卫生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纲要》的总体部署,以保障扶贫对象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政策、资金、智力支持为抓手,以提高能力水平为重点,加大卫生扶贫工作力度,拓宽工作范围,构建长效机制,推进贫困地区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1— 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维护健康。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实现扶贫对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卫生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遵循公益性原则,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二)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穿于卫生扶贫工作始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将各类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和优惠政策重点向贫困地区、向贫困群体倾斜,努力构建覆盖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贫困地区群众更加均等地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分类指导,协调发展。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因地制宜制订卫生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别的扶持措施。注重加强对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特殊群体的扶贫力度,实现与本省(区、市)乃至全国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四)强化硬件,提高能力。强调卫生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医疗设备配置,着力提高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同时,更加注重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对口帮扶等有效形式,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扶贫地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将卫生扶贫与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卫生援藏、卫生援疆、卫生援青等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多方协作、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卫生扶贫工作格局。

三、目标范围

(一)目标。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2— 使扶贫对象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健康水平接近本省(区、市)平均水平,为实现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

(二)范围。新一轮卫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包括:以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同时,继续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卫生扶贫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参合覆盖面,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中央和省级财政继续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适当扩大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大力做好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使参合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到2015年,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

(二)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县级急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将危房多、条件差、房屋面积缺口大、不达标的医疗卫生机构列为优先支持的建设重点。到2015年,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

—3—

(三)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0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口腔疾病的防治。着力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针对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工作,基本实现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实行免费婚检补助政策,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建设,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防治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大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不断扩大监测覆盖率。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扩大监督监测服务范围。加强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保证血液供应和安全。到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40元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效,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长效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助、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补助等多渠道统筹解决,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完善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收入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完

—4— 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到2015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五)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辐射作用,提升县域医疗水平,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有激励、有约束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医院运转效率。到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通过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和执业医师招聘等措施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师特岗计划,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配备,开展临床护士的岗位培训,提高基层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将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相结合,通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等方式,使优秀人才投入并安心于基层工作。到2015年,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

(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和指挥决策系统,逐步实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加强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风险评估、预警、风险沟通和其他风险干预能力;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到2015年,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

(八)大力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5— 建立全科医疗诊断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依托信息网络,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极探索以远程医疗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群众普遍得实惠的发展道路。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利用率显著提高。

(九)着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中医院(含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能力建设,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专科建设、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注重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扶持和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到2015年,力争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院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

(十)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措施,切实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东西部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组派城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大力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国家医疗队及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扎实做好卫生援藏、援疆、援青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卫生对口支援规划,努力实现“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统一,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卫生扶贫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卫生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6—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持卫生部统筹、省(区、市)卫生厅(局)负总责、县卫生局抓落实的卫生扶贫工作管理制度,加大省县统筹、资源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卫生部成立由陈竺部长、张茅书记任组长的部卫生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卫生扶贫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各省(区、市)卫生厅(局)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把卫生扶贫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初订计划、年中抓实施、年底做总结,切实承担起本地区卫生扶贫工作的总体责任;贫困地区所在县卫生局具体承担卫生扶贫任务的组织落实职责,要制订方案、细化任务,明确牵头人和责任人,逐项抓好卫生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支持,政策倾斜。在确定卫生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制订专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特殊情况,努力做到普遍支持的政策和项目,对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支持;先行先试的政策和项目,在贫困地区先行试点,予以优先支持;同时,结合贫困地区卫生工作实际需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卫生扶贫项目,予以特殊支持。继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项目、深化医改等工作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等优惠政策和措施。

(三)完善机制,长效管理。要结合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扶贫工作实际,落实《纲要》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手段、以人才为根本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卫生扶贫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卫生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强化工作考评,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将卫生扶贫工作纳入卫生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试点引路,整体推进。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原则,有步骤地实施卫生扶贫工作试点。注重工作

—7— 方式创新,不断拓宽试点领域,积极通过开展地方病扶贫开发等试点,探索好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全面推进各项扶贫任务和卫生事业发展。

(五)加大宣传,形成氛围。大力开展新闻宣传和健康传播工作,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深入宣传卫生扶贫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参与卫生扶贫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4

(2011年~2015年)

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网络建设,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水平,满足广大市民对医疗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促使我区的医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医疗资源利用更趋合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形成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发展的格局,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从实际出发,根据合理布局,中西并重,分级负责,激活存量,适当放大增量,兼顾公平与效益的原则,完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推行公立医院体制试点改革,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范私人诊所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规划

“十二五”期末,医院床位总数9201张,较“十一五”期末增加29.2%,卫生技术人员12500人,医师5880人,高级职称占15%,中级职称占30%,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水平居省内同级先进水平。

(一)医院。

1.公立医院。加大现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新、改(扩)建力度,积极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桂洲医院易地新建和区伍仲珮纪念医院、区中医院等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展医院级别评审工作,按照《广东省医院评审标准和评价细则(三级、二级)》要求,加强公立医院的内涵建设,在“十二五”期内,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伍仲珮纪念医院、桂洲医院达到三级综合(专科)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其他镇(街道)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和水平。

2.民营医院。加强现有民营医院的内涵建设,在“十二五”期内,广东同江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和水平,新容奇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和水平;打造一批专科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领先、辐射珠三角的专科医院,1~2间专科医院达到二级专科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并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增设高起点、高标准的专科医院2~3间。

“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新增公立和民营综合医院,“十二五”期间因城市区域变化而出现新的人口集聚区域,若新区人口在10万以下,可以由所在镇(街道)医院就近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若新区人口在20万以下,可考虑新增一间二级综合医疗机构,若新区人口超过30万,可考虑新增一间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新增综合医院由区成立的医疗机构设置专家论证委员会进行论证,决定资本引入方式。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不断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实际需求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不再新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加大政府对站点筹建的支持力度,按省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探索按定额定项和政府考核、购买服务的方式核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政府考核、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情节严重者吊销其执业资格。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服务内容。

(三)其他医疗机构。

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有关协议的安排,适量增设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置的医疗机构。

“十二五”期间不新增民营综合门诊部,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增设民营专科门诊部3 ~

4间。不再增设村卫生站。医务室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规范管理。“十二五”期间每年按比例适当增加个体诊所、中医坐堂诊所和护理服务机构数量,增加数量控制在80间以内。增设机构必须合理布点,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叠或遗漏,一般诊疗范围相同的医疗机构在顺德中心城区范围内距离应保持在300米以上,其余地区距离应保持在500米以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体系。

1.急救体系:加强“120”急救指挥系统建设,依托区第一人民医院新址,成立区“120”急救指挥中心,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医疗急救模式。在现有17间定点医院基础上,适当扩大全区“120”急救系统覆盖网络,将符合条件的民营综合、专科医院纳入“120”急救体系。加强“120”定点医院急诊急救水平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等措施,基本建成适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医疗急救救治体系。

2.传染病救治体系: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四、实施办法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5

“十一五”时期,财税运行卓有成效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要求,在收支增加、管理加强的同时,不断完善财政体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税制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公共财政发挥了以分配体系支撑国家政权体系、“以政控财,以财行政”服务全民的重要作用。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精神指导下,“十二五”的大幕即将徐徐拉开,财税改革与发展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需要按照明确方向、服务大局、整体设计、协调联动、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省以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改革,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措施,在财政层级结构“扁平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在中央、省、市县各级实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导向下,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打造地方支柱税种形成主体财源,并适当提高地方税政管理权,同时强化和优化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级财力保障制度。“十二五”期间,应使从中央到基层的三级财政框架和其中“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内洽机制大体成型。

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显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积极形成现代意义的预算制度,是我国建设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使“预算外资金”概念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建立公共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衔接的预算体系,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规范化管理和统筹协调。二是要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收支分类和支出标准体系,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健全绩效评估和支出责任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结合修订《预算法》,完善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加快预算公开化、透明化,以公众参与、公众监督促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升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水平。

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十二五”期间,亟需进一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公平税负,更好发挥税收作为依法、规范的经济手段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社会生活的功能作用。其中的重点包括:应把年下半年已在新疆启动的资源税改革向前推进,扩大其区域、品种的覆盖面,发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在资源密集地区形成主体税种的作用;应积极稳妥地在我国房地产调控中推出住房保有环节的房产税改革,在培养地方财源支柱、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强化再分配调节方面形成其正面效应;应稳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应开征环境保护税并加强已有税种的“绿化”,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还应按照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导向和低端减负、高端增负的优化再分配原则,推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以及按照提高基本社会保障统筹级次要求,实施社保筹资机制的费改税。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6

“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十一五”形成的新的科学发展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xxx国家税务局在x国税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个新”的工作目标,立足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着力提高组织收入的能力、依法治税的能力,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队伍素质基础,大力推进行政管理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了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xxx、国税收入实现稳步发展。xxx国税局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确保了“十一五”期间税收收入稳步增长。xxxxxxxxxxxx年实现税收收入xxxxxxxxxxxx万元,xxxxxxxxxx年组织税收收入xxxxxxxx万元,xxxxxxxxxx年组织税收收入xxx,xxxxxxxxxx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xxxxxxxxxx年实现组织收入xxxxxxxxxx万元,xxxxxxxxxxxx年预计税收收入xxx,xxxxxxxxxxxx万元。

xxx、依法治税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为重点,不断更新执法理念、重新划定岗责、创新流程结合,强化对

---1---

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xxxxxxxxxxxx年至xxxxxxxxxx年,执法考核过错行为x条,追究过错责任人xxx人次,经济惩戒金额xxxxxxxxxx元。不断加大规范和整治税收秩序力度,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税收专项检查力度,引导了纳税人税法遵从。xxxxxxxxxxxx年至xxxxxxxxxx年,共实现查补收入 xxxxxx万元。以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和“五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同时积极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估,落实相应的激励和监控措施,推进税收诚信机制建设,积极营造了依法治税和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

xxx、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切实加强税源税基管理,探索建立和初步实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税源管理的税收管理互动机制,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的稳步提高。制定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了分级分类管理。同时,重点做好xxx户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使基础税源管理由分户式管理逐步向链条式监管转变。进一步明确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规范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标准。实现税收管理员信息系统通过与综合征管系统的链接,初步达到了为管理员减负增效和加强管理的作用。坚持行业评估为主、专项评估为辅的纳税评估模式。五年内部共完成纳税评估xxx

户,其中有问题xxx户,补缴税款xxxxxxxxxxxxxxxx.xxxxxx元,滞纳金 xxxxxxxxxxxx.xxxxxx元,评估后的行业税负率有不

---2---

同程度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开展日常评估、重点行业评估和专项评估,有效堵塞了征管漏洞,提高了征管质效。

xxx、纳税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健全了首问责任、服务承诺、文明办税公开、预约服务、导税服务等工作规范;积极推行便民措施、公布投诉电话、设臵意见箱、意见簿,主动接受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张贴公告事项,对纳税申报、资料报送、优惠政策等项目事先提醒告知,开展提醒服务。大厅在发票领购环节通过电话约谈等形式,实行“一窗式”服务,电话预约购票,实行预约服务。实行限时服务,缩短办事时间,减少纳税人等候时间。通过电话约谈等形式减少办税周折,实现了沟通服务。强化监督,对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工作状况实时掌握和监控。

xxx、干部队伍建设再上台阶。严格落实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突出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会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章的学习教育,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征求意见、大力落实整改,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xxxxxxxxxxxx年全县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国税行风群众满意率达到了xxxxxxxxx%,在执法单位中名列第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获得三年免评。持之以恒地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干部学习教育机制,干部业务素质普遍增强。截止目前,全体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xxxx%,获得省级业务能手称号的人数达到了xxx人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省级“文

---3---

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巩固率达xxxxxxxxx%。xxxxxxxxxxxx年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税务总局命名为“青年文明号”,xxxxxxxxxx年xxxxxx月,被x县妇联命名为“巾帼建功示范岗”。

xxx、加强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应用平台。先后成功上线运行了纳税评估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税库银联系统、纪检监察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等应用系统。网络监控设备成功运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纳税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系统运行维护机制,为各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和信息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

x、基层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在省局、x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干部办公、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十一五”期间,xxx局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xxxxxxxxxx年对办公楼进行装修,极大的改善了干部职工工作环境,在办公楼安装了饮用水净化装臵,提高了饮用水质量。加强庭院的环境整治,实施亮化、美化、绿化“三化”工程,营造了环境优美、干净整齐的工作环境。并加强“五小”建设,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x、内部管理日趋规范。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规范了办文、办会流程;通过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厅等途径,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围绕税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加大了调查研究力度,有效解决了税收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

---4---

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注重加强廉政宣传教育、行业作风建设等,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节约资源的考核机制,提高全员节约意识,积极探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确保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了实效。

(三)存在的不足及对问题的分析

“十一五”期间,xxx国税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持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强。xxx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税源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电力行业为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十二五”超规模的新增税源并不突显,为此,在新起点上保持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强。二是干部素质与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干部职工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目前的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需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优化征管业务流程,提高税法遵从度和征收率。

(四)几点体会

总结“十五”期间的国税工作,我们的体会和经验是:一是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是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对税收工

---5---

作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是税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二是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以改革的思路推动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机构改革、征管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干部创业热情,实现了国税工作的持续发展。三是科学管理是实现发展的基本途径。强化科学管理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四是以人为本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根本要求。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激发人的创造力,努力使广大国税干部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业主体,是实现国税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二、”十二五”工作规划

xxx国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x国税事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x国税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工作宗旨,以依法治税为灵魂、发展为第一要务、改革为主线、创新为动力、文化建设为载体,在新的起点上实现x国税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xxx、在收入总量上取得新突破。要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征管,强化措施,力争国税收入持续增长。

---6---

xxx、在税收征管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具有网上办理各税种申报、增值税发票远程认证、网上抄报税、网上缴税等涉税事项的为一体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符合x国税实际的税源管理新模式。

xxx、在依法治税上取得新突破。依法治税向纵深发展,征管基础更加牢固,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税收环境更加优化,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国税行风的满意度。

xxx、在纳税服务上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报税、网上服务等现代服务平台;建立符合现代税收特征和具有xxx国税特色的纳税服务体系。

 xxx、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x国税干部队伍。“十二五”时期末,力争全体干部都能胜任本职岗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x国税工作要紧扣一个主题,树立五种理念,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始终把握“管理”的主题。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更新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手段,不断规范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二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大局理念、发展理念、法治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五种理念。紧紧围绕x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国税工作,依法治税,从严带队,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服务社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三是坚持不懈地实

---7---

施依法治税、人才兴税、科技管税、管理强税、服务增税五项工程。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为抓手,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以教育培训为手段,不断提高国税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信息化为支撑,积极稳妥地推进网上办税,方便纳税人办税办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发税收管理员的活力。以经济税收观为指针,促进经济和税收的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

xxx、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科学分析和预测税收收入,准确把握税源变化情况,有效防止组织收入的大起大落;着力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堵塞了税收流失,及时将税源转化成税收,使税收增长由可能变为现实。

xxx、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手段,规范执法行为。要认真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强税收政策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要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和重大案件审理工作;积极探索税收执法责任制制度体系与考核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尤其是建立税收政策、综合征管软件与考核系统之间的同步调整机制;继续加强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税收环境,规范税收秩序。

---8---

xxx、以健全有效机制为突破口,夯实征管基础。要通过税收分析宏观预警,纳税评估具体落实,实现税源监控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纳税遵从风险防范和控管机制,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以申报纳税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风险管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促进遵从的税收征管模式;要在总结落实“两个范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规范征管流程和办税流程;逐步推广具有网上办理各税种申报、增值税发票远程认证、网上抄报税、网上缴税等涉税事项的为一体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要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探索建立符合x国税实际的税源管理新模式。

xxx、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切入点,服务经济发展。要始终确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尊重纳税人,方便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纳税服务,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推行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人遵从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报税、网上服务等现代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机制,建立符合现代税收特征和具有x国税特色的纳税服务体系;要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助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xxx、以抓好班子建设为根本,强化干部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领导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健全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机制,强

---9---

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培训作为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能力建设为主线,提升专业化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干部思想教育,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国税文化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地税工作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国税干部队伍。

xxx、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加强基层建设。要立足基层打牢管理基础,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狠抓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建设水平,推动基层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继续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创造舒适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率和成本意识,优化资源配臵,行成职责明确、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精干高效的行政效能建设体系。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7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林资发[2009]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中国林科院,中国国有林场开发公司:

“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将于2010年执行期满,2011-2015年将开始执行“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做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以下简称“十二五”编限)工作,现随文印发《“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十二五”编限工作既关系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和进一步深化,也关系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现代林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向本级人民政府汇报,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组织、指导、协调和审核工作。要成立以厅(局)领导为组长的编限领导小组,充分保障“十二五”编限工作条件和所需经费。对非林业系统的“十二五”编限工作,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督促、主动指导,确保编限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要结合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学合理确定编限单位。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广大林农和非林业系统编制单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提供技术服务,做好指导、沟通、协调工作。

三、认真执行《方案》。各地可结合实际,细化《方案》,严格审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测算参数、测算方法,确保“十二五”编限工作规范、合理、科学。

附件:“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案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多年实践证明,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为保障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增长、质量提高以及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对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做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资源合理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调整森林结构为主线,以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实施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协调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持续经营、采育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经营,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和生态

区位,科学确定年采伐限额总量和分项限额。

(二)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森林经营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区域分别确定采伐方式、年龄和强度,合理测算年采伐量。

(三)坚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原则。对依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原则上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核定森林采伐限额。

(四)坚持总量控制,分项管理的原则。在设置总量限额的同时,设置森林类别和采伐类型分项限额。不按消耗结构设置分项限额。

森林类别分项限额分为商品林限额和公益林限额。

商品林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限额;公益林采伐类型分为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限额。其他采伐限额包括低产(效)林改造,以及因特殊原因进行的采伐。

三、编制范围

凡采伐胸径5厘米(含5厘米)以上的林木,必须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采伐的森林和林木,农村居民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农民因种植结构调整在耕地上种植的林木不编制采伐限额。

四、编制单位

(一)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采育场)为单位编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团为单位编制;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含区、市、旗,下同)为单位编制,达到一定规模的森林经营主体,可以单独编制采伐限额。“一定规模”的标准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二)铁路、公路、城建、水利、部队、农场、厂矿、股份公司等编限单位的确定,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商有关省级主管部门共

同确定。

(三)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要分别编限单位单列。

五、测算数据要求

(一)2006年(含2006年,下同)以后完成“二类调查”的,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定,其数据可直接用于“十二五”期间合理年采伐量测算。

(二)2001-2005年期间进行“二类调查”的经营单位,必须做补充调查,根据历年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将资源数据更新到2008年底。

(三)2001年以后未进行过“二类调查”的重点林业县、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等,必须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使用最新的森林资源数据测算合理年采伐量。

(四)其他少林单位,要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后,可采用数据更新的办法将资源数据更新到2008年底。

(五)经营单位“二类调查”、补充资源调查及更新资源数据等,必须执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

六、有关技术参数

(一)采伐年龄

1、公益林更新采伐年龄,按照大于《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的用材林主伐年龄1-2个龄级执行。其中,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年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2、用材林主伐年龄,国有林严格按照《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的各树种主伐年龄执行,非国有林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具体规定。

(二)出材率

国有林必须依据近五年的实际出材水平测算,非国有林由编限单位自主测算。

(三)其他参数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七、合理年采伐量测算

(一)测算方法

使用森林经营方案确定合理年采伐量。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且经理期包含“十二五”的编限单位,可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

使用模拟测算法确定合理年采伐量。其他编限单位,应使用“二类调查”资源数据或更新后的资源数据,统一采用模拟测算法测算。

(二)测算要求

伐区准备作业用材,根据“十一五”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测算,纳入采伐限额。

长江、黄河中上游以及东北、内蒙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分起源测算采伐限额。

测算合理年采伐量的有关技术参数确定必须科学合理,必要时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论证后方可使用;所测算的合理年采伐量必须经编限单位同意,自下而上汇总平衡后上报。

八、建议指标

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经营方案测算,确定编限单位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分析本区域森林资源状况基础上,对编限单位测算年合理采伐量进行宏观指导,测算数据汇总后,必须组织论证。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本省合理年采伐量控制数,对于编限单位采伐量汇总数超过控制数的,要向国家林业局说明理由。

九、编报程序

编限单位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须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汇总、平衡,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上报国务院审核批准,并抄送国家林业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限单位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负责汇总、平衡,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核后上报国务院审核批准,并抄送国家林业局。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编限单位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由其省级森工(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平衡,国家林业局驻在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提出初审意见,报经国家林业局审核后,上报国务院审核批准。

十、编制成果

(一)“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和资源统计表,一式5份和电子数据磁盘。

(二)“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报告,包括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合理年采伐量、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十二五”期间加强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8

县财政局

结合财政职能,就财政对接省“十二五”规划和近期与省市财政部门对接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关于对接省“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思路。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财税金融体制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同时,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六大重点改革任务之首。今后一个时期,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财政体制特别是转移支付制度,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制度,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政策改革都将进一步深化。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出现的调整和变化,财政部门将积极主动加强调研和分析研究,做到围绕中心、立足本地、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工作,积极谋划对策措施,真正为县委县政府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当好助手。

1.在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上。余干作为国定贫困县,同时又是中央首长的家乡,一直以来,中央和省厅都在转移支付补助上给予关心关爱。随着国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要求,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转移支付人为因素影响不断下降,但仍存有一定的弹性和争取空间。当前,要充分利用多年累积下来的人脉资源优势,加强与省财政的汇报沟通,全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重点是要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吃准吃透,在上报相关数据时,特别是在财政决算中,要认真填报相关数据,对财政 1

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年末财政供养人口、可用财力、工资水平等重要指标的上报尤其要慎重考虑。

2.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上。去年,我们已经着手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吃准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大营业税基数。今后还将积极主动开展试点前期调研工作,摸清全县应将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情况,会同税务部门分析、测算相关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收收入的增减情况以及对县本级财政收入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财政收支的增减因素,认真做好财政收入预测分析工作。

3.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密切关注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改革试点工作。财政部门将积极与省厅和税务部门加强沟通,全力做好这项费改税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确保我县目前既得利益不减的同时获取更多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二、近期对接省厅的有关情况。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围绕自身工作及职责,积极与省厅保持对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⑴积极对接提高津补贴财政补助经费。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安排4亿元用于困难县(市、区)基层行政人员津补贴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补助。前期我们积极与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进行汇报和沟通,对我县目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和我县财力困难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力争省厅在该项资金分配中能给予余干更多的考虑和倾斜。

⑵积极对接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补助。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

安排2亿元用于财政困难县(市、区)民生工程支出。我们在吃准吃透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民生工程项目县级配套情况进行梳理,力争取得国定贫困县更多的财力性补助份额。

⑶积极对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安排1.8亿元用于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是用于增加村支书和主任的工资以及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补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⑷积极对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工作。据悉,中央前期对江西上报粮食产量等相关信息存有异议,可能对我省粮食产量水分进行压缩直至对粮食奖励资金产生影响。我局高度重视,主动与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进行沟通对接,并于4月份邀请了省厅经建处同志来余干进行专题调研和座谈。听取我县粮食产量情况工作汇报并实地进行了解,力争不压缩余干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⑸积极对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据悉,中央和省厅今年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我们密切关注该项工作进展,并积极对接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全力利用好我县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的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

⑹积极对接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化解工作。按照中央和省综改办的部署,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乡村垫交两税债务化解工作。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前期工作,并在3月份,邀请省综改办同志来余干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债务情况,省里制定乡村债务化解方案时吸纳了我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便我县在乡村两

税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中赢得主动。

⑺积极对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资金项目。据了解,中央和省厅今年将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我们抓住近两年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资金项目顺利通过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验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省厅的沟通,力争今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将有望获得更大份额。

三、全力做好部门项目资金配合工作。一是主动与省厅对接,大力配合项目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与上级财政提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政策信息,需要走出去的抓紧走出去,需要配合的及时搞好配合。全力为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当好参谋和助手,避免有些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盲目性。二是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优质财政服务。特别是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篇9

人民日报:解读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湖北国考湖北交流2群:175194131

国务院日前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

规划指出,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

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切实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需求,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肿瘤、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医疗、中医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规划指出,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规划指出,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提高乡、村卫生机构设备配备水平。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到2015年,努力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或3万至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协作密切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规划指出,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2015年,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做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待遇水平的衔接,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明显缩小与实际支付比例的差距。

继续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建立长期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保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差距,为实现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奠定基础。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到2015年,实现普通门诊统筹全覆盖。扩大大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继续开展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肺癌等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并适当扩大病种,提高补偿水平。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规划指出,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减轻参保(合)人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统筹协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有效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基本医保基金监管,健全管理经办机构。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和疾病临床路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鼓励优先使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建立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慢性病防控策略

规划指出,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预防性干预工作,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基层综合防控,在各级医疗机构推行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制度,在80%以上的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血糖测定服务。支持贫困地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60%。加强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在癌症高发区开展重点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报告制度,加强管理治疗,使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紧急救助。到2015年,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70%,治疗率达到60%。逐步完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规划指出,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2015年建档率达到75%以上。向群众提供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列服务,方便居民参与个人健康管理。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以省为单位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药卫生信息化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上一篇:心灵记事本下一篇:客服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