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

2024-06-04

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通用9篇)

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 篇1

沪江网CCTalk公开课王长喜老师主讲四六级

考神系列公开课来袭!

四、六级考神王长喜老师集十余年研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导百万考生通关四、六级的成功经验,为广大考生详细解读考前90天高效备考技巧。本系列讲座共十讲,第一、二讲主要介绍四、六级考试改革背景、方向、备考通用策略和技巧;第三、四、五、六讲重点介绍四级备考高分技巧;第七、八、九、十讲重点介绍六级备考高分技巧。每讲结束长喜老师将针对各位同学提出的个性化问题给出具体指导建议。【讲师介绍】

王长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神,四、六级考试教辅图书第一品牌“长喜英语”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著名英语教学与研究专家。

长喜老师专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教学研究,并出版编、著、译作品100余部,逾千万字。十余年来,王老师以精准的预测、详尽的讲解、高效的方法,指导百万学子成功通关四、六级,深受考生爱戴,“学英语,找长喜”在广大学子中的广为传颂。【课程大纲】

1.四、六级考试与其他类型考试的区别:

四、六级考试的功能与意义是什么? 2.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整体背景情况:为什么改?改革方向?难度变化?

3.四、六级考试改革试卷具体变化解读:新增、变形的题型和考点有哪些?变化的目的为何?

4.变化的应考策略概要:写作、听力、阅读、翻译部分的备考复习总原则是什么? 5.四、六级考试备考计划与时间安排建议: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制订高效的复习备考计划? 6.互动答疑,解开你的困惑。

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 篇2

18年前, 我上小学。遇到一个人, 平时在校园里看不到他, 在下雨的时候却总会看见他的身影。当时我们的学校处在低洼区, 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字母U的形状。一到下雨, 积水会压到我们的膝盖以上。这时就会看到一个个头不高、有些龟腰、皮肤黄黑的老头, 推着他那辆在我们看来比他个头还高的大梁自行车。一个一个把我们这些没有家长接的孩子抱上后座, 推着车运到马路对面。所以, 小学五年里, 我从来没有因为下雨学校积水而湿过裤子和鞋子。这个人姓褚, 褚庄小学的第一任校长, 今年应该是72岁。我至今仍没能去拜访他, 但愿这位寡言少语的老人还健康快乐吧, 祈盼好人一生平安!

11年前, 我上初中。当时带我的班主任兼带物理课, 是我20年学生生涯里遇到的最爱笑的老师, 他的口头禅就是:“你别老对着我笑, 我还以为我衣服穿错了。”那时我们班也和其他班不一样, 喜欢的课并不是音乐、美术课, 而是韩老师的物理。这样的快乐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发生了变化, 因为要救掉进沂河里的孩子, 老师跳进河水里, 再也没有上来, 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我们初一21班全班学生。他叫韩继山, 去世的时候31岁, 他的儿子才刚刚5岁。他的开朗、幽默和笑容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他舍身救人的瞬间选择, 把一个大写的“人”字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心里。

5年前我上大学, 遇到了一个特别酷的女教授。说她酷, 是因为她谈吐行为与众不同。面对学生, 她侃侃而谈, 优雅机智, 像一颗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面对上司, 她淡定从容, 不卑不亢, 懂得争辩, 更懂得尊重和服从, 于是她成为我们学生心目中的贴心人, 代表着真理和正义。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病, 她没有一味抱怨, 牢骚满腹, 总是淡淡一笑:“这只是目前, 或者目前的一个小概率!”, 然后你就会在她的引导下, 相信了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改变自己。

那些被离职的合资券商高管们 篇3

由于连续数年业绩惨淡,2012年11家合资券商有9家出现亏损,致使合资券商高层自2012年以来频频发生变化,那些对合资券商公司寄予无限期望的外资金融机构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合资券商陷入困境固然有大势不好的原因,但长期以来业绩都不尽如人意也是不争的事实。自1995年7月第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金公司顺利开业,合资券商在中国已经有17年历史,但大部分合资券商一直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

在现有限制条件下,合资券商能摆脱困境,寻找到新的着力点吗?

高层变动

贝多广的卸任为即将到来的春天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3年1月,贝多广正式卸任摩根大通旗下合资券商一创摩根CEO一职。不过在2013年2月22~24日黑龙江亚布力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他仍以一创摩根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身份出席。

接替贝多广CEO职位的是此前在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任职的任劲。早在2012年6月,一创摩根便正式引进任劲为副首席执行官兼投资银行部主管,全面负责一创摩根的投资银行业务。

外界猜测,贝多广的转岗原因或与“业绩不佳”有关。

2012年,瑞银证券的管理层更是来了个大换血。2012年3月,原投行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总监袁淑琴离职,市场传言袁淑琴离职或与“派系斗争”有关。紧接着瑞银证券研究部主管黄燕铭也选择离开,数月之后,两人“下家”揭晓,袁淑琴担任瑞信大中华区副主席、首席运营官,黄燕铭任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2012年下半年,瑞银证券保荐代理人(简称“保代”)流失,灵魂人物出走。2012年7月,保代乔捷、王钦刚等离职。两个月后,堪称瑞银证券投行灵魂人物的赵驹离任,从瑞银证券投行部负责人位置转而加入瑞银集团,取而代之的是保代丁晓文和李宏贵,他们被任命为瑞银证券投行部联席总监。

而更早之前,中德证券CEO王仲何无奈“被离职”,继任者来自山西证券支持的姜培兴。当时有报道称,山西证券最绝的是CEO招聘完全背着王仲何秘密进行,王仲何知道后气得够呛,却也只能黯然离开。这背后,与双方股东“利益之争”有关。

高盛一位董事对记者聊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在某次航班中,两人碰上了,王仲何笑嘻嘻地说:“我现在在给国企打工。”王仲何离开中德证券后,便投奔了在工商银行的老上级张红力。

据了解,券商这个圈子一般认派系,一旦某个核心人物离开,整条线或者团队都可能全部被调整,因此,常出现一个团队跟着某个人跳槽的情况。

亏损阴影

人事频变的背后是业绩欠佳。根据公开报道,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共有27家券商亏损,其中合资券商占据1/3。瑞信方正、海际大和、华英证券、财富里昂、中德证券、一创摩根、大摩华鑫、瑞银证券和东方花旗等9家都出现亏损。

2011年的数据也非常难看,10家合资券商中有一半亏损,大摩华鑫亏1.5亿元、一创摩根亏3759万元、华英证券亏2457万元、海际大和亏2193万元、财富里昂亏1345万元。

摩根士丹利旗下成立于2011年5月4日的大摩华鑫成绩则极为难看,在114家证券公司中再次垫底,2012年前三季度,该合资公司净利润亏损9025.15万元。

一创摩根2011年6月正式开业,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3868.37万元。2011年,一创摩根完成5个承销项目,创收2.6亿元;2012年,业绩却大幅下滑,承销项目为零,储备项目也只有5个。

瑞银证券去年更是负面缠身,除了“人事震动”,2012年前三季度,IPO为零单,2011年保荐的三家有两家(比亚迪和庞大集团)业绩大变脸,被媒体指责“忽悠股民”。

合资券商中开业8年多的海际大和,仅有2010年一年实现盈利,盈利额只有82万元。成立8年以来,总共也就做了3单IPO业务、1单公司债承销业务和1单非公开增发业务。

一直以来,高盛高华、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都是合资公司中的佼佼者,然而,随着高盛高华三年零单IPO、中金“贵族”的没落,瑞银证券的亏损,围绕在合资券商身上的光环也渐渐散去,直至陷入如今的困顿局面。

尴尬处境

根据政策规定,合资券商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33%,中方股东仍是控股股东,但双方经常因为经营理念、利益分配等问题,争夺话语权。

比如中德证券,开业当年中德证券以“黑马”杀出重围,但却很快沉寂。开业之初,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说好以德意志银行为主导,但很快由于“股东利益分歧”的原因,中资股东方山西证券随即夺回控制权。

面对合资券商生存艰难的现状,一位在合资券商工作多年的银行家对《新财经》表示,现在很多人对合资券商到底怎么走也很困惑,都在反思和思索。

上述人士表示,大摩入主中金,内部斗争一直不断,大摩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但毕竟是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者,当时谁也不知道如何运作;高盛高华则在第一时间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局面,巧妙的结构使得高盛高华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高盛手中,避免了纷争也让后来者难以复制。

合资券商的业务限制让其在市场环境不好时难以像国内券商一样获得其他收入,A股市场寒冬,让过于依赖投行业务的合资券商日子更加难熬。

根据相关政策,除了特批的中金公司与瑞银证券,以及市场上低调谨慎的第一家“全牌照”的高盛高华,绝大多数合资券商设立之初只有投资银行业务牌照,并且申请更多业务牌照须满5年,业务范围单一亦成为合资券商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原因。

2012年,债市的火爆为业绩惨淡的合资券商业务带来一抹亮色。全年一共有8家参与,使合资券商债券承销家数占到全部的11%。合资券商中的中金公司、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都表现不凡。一创摩根、大摩华鑫、瑞银方正、中德证券和华英证券也都参与了承销。

不过,国家在政策上做了一些放松,从而利好合资券商,比如2013年1月份,证监会对台资放开,将允许台资在上海、福建和深圳设立两岸证券合资公司,台资持股可达51%。

2012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放宽了中外合资券商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上限,从原来的1/3提高至49%。

证监会还修改了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的相关规定,其中子公司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的年限要求,从原来的5年降低到2年。一些符合条件的合资券商,可以申请扩大业务范围。

尽管政策限制在放开,但合资券商作为外资投行在中国的一个平台,长期亏损肯定是外方股东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此外,还存在与中方股东之间如何协调关系、发挥协同作用的难题。

目前来看,合资券商要想摆脱目前的窘境,只能期待市场逐渐好转之时。

那些曾经的老师的作文 篇4

昨天,又见到了我初中的地理老师,我的心情有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

地理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的幽默风趣,还是循循善诱。其实他最吸引我的是他练得一手好毛笔字,还出过书呢。哥哥要结婚了,大伯请他到家里来写字,于是我和他又有了一次交流,整个下午,我都呆在他的身边,看他写着各种各样关于结婚的毛笔字,我对他的崇敬又像以前一样翻涌上来,他不愧是老师。但是他虽然是老师,却没有任何老师的架子,他就像我的伯伯一样,对我和蔼可亲,他对我说了好多好多,仿佛一瞬间我又回到了初中的时光。

初中,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初中的所有老师都是这么善良,这么的亲切,这么的.让我想念,他们对我就像孩子一样,循循善诱,让我受到了很多很多教育,我感谢他们,更爱他们,也许这一辈子我都不会遇到像他们一样的老师了,他们留给我的记忆值得我一生去珍藏,去回味,我真的真的很爱他们。

对学生,在课堂上很严肃的申老师,在私底下却很和蔼,很爱笑,就像一个阿姨一样,我有时候对她真又爱又恨,他是体育老师,我的体育分化很严重,实心球轻易得满分,而跳远却怎么也不及格,课堂上的时候,扔实心球她总是对我笑,夸奖我,而一旦跳远她就会很严厉的批评我,并苦口婆心的教我,下课的时候她也不放松,也会教我,当我有了一点点进步,她总是会比我还要高兴。在课下的时候,我每次进办公事,我都能看见她如沐春风的笑容,她的笑容真的好亲切,我想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申老师,谢谢你,你除了在体育上教我,你更在做人上教了我好多,我不会忘记上高中后,我一有点问题,我都会在qq上请教你,而你总是会给我很正确的指导,因为有你,我想我才能解决那么多的问题。

对我就像孩子一样,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高度关注我的金老师,我给她当了三年的语文课代表,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深,她对我有时疼爱有加,有时又会循循善诱,对我那么的放心,语文上总是会先关注我,我真的很爱她,她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了我初中三年,上高中后,我和她的关系也没有因此疏远,我们总会在电话里联系。

那同样幽默,很会教英语,很会做班主任,总是很关心学生,总会和学生们开会的刘老师,也许你对我的影响是所有老师中最大的,如果没有你,我也许不会考上自己所理想的高中。那像爷爷一样,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校长,虽然你教我的时间很短,可是你却非常关注我,你总是会在学校里热情的和我打招呼,你是我第一位喜欢的校长,我想也会是这一辈子最喜欢的校长,我们这所很烂的学校经过你的管理,我觉得一定会更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校长。

还有那总是开我玩笑的数学老师,却总是在课堂上惹我哭,惹我哭之后又会在课上说一些安慰我的话,就会讲很多和学习无关的事,现在我想起来还总是想笑,老师,你真可爱,不管那个时候我偶尔有些讨厌你,但是我现在爱你。还有学校里最帅的生物老师,年轻,帅气,曾让我深深的着迷,让我们整个学校的女同学都爱上你,特别是当我们在做早操的时候,你穿着风衣走过我们的身边,把我们所有女同学的目光都会吸引过去,后来,你当了班主任,我很羡慕那一班的同学,可以很多很多次看见你。

感动中国的那些老师们 篇5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事迹: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考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 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学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

2003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徐本禹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2、2007感动中国人物 散尽家产培养人才:钟期荣 胡鸿烈 [树仁立德] 事迹: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

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

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颁奖辞: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3、2008感动中国人物

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 陆建芬 [烛照深山]

事迹: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9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颁奖辞: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4、2009感动中国人物 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 [心灵放歌]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她: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5、2010感动中国人物

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炽爱]

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辞: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6、2011感动中国人物

坚守藏区12年支教:胡忠、谢晓君 [高义薄云] 事迹: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兼职保姆。2011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7、2012感动中国人物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冰雪为容玉作胎] 事迹: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那些老师教会我的事 篇6

K老师个子矮矮的、瘦瘦的, 满头白发, 总是一副很和蔼的样子。他教的学科是数学, 除了正常上课之外, 他还在我们学校的数学比赛 (类似中国的“奥赛”) 队担任教练, 他是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老师。

最初, K老师只是我高二数学课的任课老师, 他发现我的数学很好, 就天天邀请我去参加学校数学比赛队的训练。因为盛情难却, 我去参加了一次, 发现比赛队其实很适合我, 于是我和K老师的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我们的数学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初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数学专业班, 所以高一时我上的必修数学已经是一般学生高四时学的内容了。此外, 从高一到高三, 我一直都在选修数学课, 所以高四时学校开设的数学课我都已经学过了, 但是我对数学的兴趣不减, 于是就跟K老师商量, 希望能学到更多的内容, 后来他答应为我“开小灶”———单独为我讲授“组合数学”的课程。因为只有我一个学生在上这门课, 所以他经常会先给我讲解某个问题, 然后让我自己琢磨、消化, 他却到教务处去做别的事情。我们学校的任课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教室, 但是很少有老师允许学生单独待在教室, 所以当时K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我很感动, 感觉我们之间不像是师生, 而像是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

K老师很热情, 也给予了我很大的信任, 但是想得到他的称赞可不容易。记得有一天上课的时候, K老师讲到了某个理论问题, 当天晚上回家, 我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编了一个Java程序来模拟这个问题。第二天早上, 我带着电脑, 得意洋洋地在课堂上演示给他看, 却被他轻描淡写的一句“好的, 准备上课吧”打发回座位了。当时挺失落的, 但以后我却因为想听他一句诚恳的表扬而越加努力。我想, 我们都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这样才能做出真正惊人的成绩。

上高中的时候与我关系最糟糕的老师是D老师。原因很简单———D老师的课是下午第一节, 刚吃过午饭, 又没有午休时间, 更何况那时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个小时, 这已经超过了我的生理极限!因此我难免在D老师的课上犯困, 每次在课堂上睡着都会被她叫醒, 再狠狠地批评几句。我天性喜欢贫嘴, 也比较叛逆, 每当这时总会顶她两句, 有一天我们还吵到了校长那里。

其实, D老师对我很好。她教的是文学, 由于课程内容的主观性, 她完全可以在给成绩的时候还我一拳, 但她却并未“公报私仇”, 吵架归吵架, 期末考试时我居然还是班里的前三名。那时我只顾自己的感受, 认为困了在课堂上睡觉是理所当然的, 被老师批评了还觉得无比委屈, 若干年之后我才明白当时D老师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天天在她上课的时候睡觉对她是多么的不尊敬。现在回想起来总有几分愧疚, 而这份愧疚总会提醒我要尊重他人, 在与别人闹别扭的时候要退一步考虑事情, 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T老师是在我上高四那一年来到我们学校的, 当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实习老师。第一学期他一直在我们的美国历史课上旁听, 第二学期开始为我们上课, 他教的第一门课是美国政治文化。T老师学识渊博, 口才又好, 讲课颇有意思, 只是他的教学“实战”经验近乎为零, 碰到调皮的学生时往往手足无措。后来他采取了一个“化敌为友”的策略, 经常在课堂上跟我们开开玩笑, 活跃一下气氛, 就好像是我们的大哥而不是老师。

然而, 调皮的学生更肆无忌惮, 别的学生对T老师的尊敬也减去了几分。有一天上课, 我们在讨论一个政治问题, T老师想让某个学生上台发表一下意见。那个学生不肯, 但T老师一直催促他, 忽然他站起来走到T老师面前, “啪”地打了他一个耳光, 说:“我不想上台!”

那记耳光如同一声惊雷, 课堂上登时鸦雀无声。所有人, 包括T老师在内, 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耳光弄得瞠目结舌, 呆呆地不知如何是好。那个学生从容不迫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T老师这才很尴尬地喝了一声:“你在干吗?!”

后来, T老师上课的时候对我们疏远了一些, 也严厉了一些, 他似乎已经摸清楚了作为一个老师恰当地处理尊严和友谊的妙方。通过这件事, 我也深刻地领悟了“过犹不及”的意思, 现在想来, 中国古人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其实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世中。

那些被遗忘的老师们 篇7

他们有的没有教师证,但他们在孩子口中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师。

他们,早已习惯了黯淡的教师节

9月10日,是专属老师们的节日,然而对骆锦强而言,这一天并不属于他,虽然他是衙门口一带外来打工子女们最喜欢的“老师”。

他没有教师资格证,他不在宽敞的校舍里教课,他没有固定的生源,甚至他连工资都没有,“骆老师”3个字仅仅是孩子们因为喜欢由内心迸发出的称呼。

骆锦强是衙门口一带最“廉价”的老师,他自费办起了城中村图书馆,主动教孩子读书,无偿带他们认识北京。衙门口一带的孩子都喜欢骆老师和那个不足200平米的简陋小院,院里的悄悄话空间、小剧场、图书室和影像空间,成了他们放学后、寒暑假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学到了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但教师节对骆锦强而言,遥远得无法触及。

同样,对于高鸣老师而言,这个教师节同样会是寂寞的——她是一名专职于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个训老师,从教5年来,她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寂寞。

高鸣毕业于专业的师范院校,在学校时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但因为她不是公立学校的在编老师,教师该有的荣誉离她很远。除了这些,她寂寞的真正原因在于,她的学生是一群聋哑儿童。对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而言,再优美的旋律、再动听的称呼,反馈在脸上的总是无奈与茫然,她也从不奢望从孩子口中说出“谢谢”二字。

对于梁华培、刘朝辉、于晓波等所有培智学校的老师而言,这个教师节他们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每年的教师节,智力不健全的残障孩子们总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也许是一幅歪歪扭扭的画作,也许只有一个简单名字的贺卡,也许只是一张描出了边儿的描红纸,抑或只有最简单的四个字“节日快乐”加上憨羞的笑脸,但在那一刻,老师们总会幸福地泪奔。

总之,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谢谢,他们是社会的聚光灯照不到的老师们。

“爱之浇灌,淡然面对幸福坚守”

与普通学校不同,培智学校的老师被打是经常的事。校长康慨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特别为老师们设置了一个奖叫“委屈奖”。

宣武培智学校是一所坐落于胡同深处的特殊教育学校,中重度智障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在这样的校园里当老师,会是怎样呢?

每天早上7 点35分,梁华培会和全体老师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这堪称培智学校的一道风景。

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智力有障碍的残疾孩子,早上的迎接其实就是手把(递)手的交接:老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有的牵着手,有的用轮椅推,接进教室。从这一刻开始,老师们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休息、吃饭,直到下午放学后,再把孩子亲自送到家长手中。

跟班体验了一天后发现,培智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全陪”。他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休息室,办公桌就在教室里,可以说除了上厕所,一天之中所有的时间都要和学生在一起,包括吃饭。

与残障孩子相处,又远非“全陪”那么简单。一个5岁重度智障的孩子刚来时每天要尿湿裤子。每一次,老师不仅要把裤子脱下来洗,还要用热水帮他冲洗下身,换上干净衣裤。为训练上厕所的能力,每节课间老师都要带他去厕所,教他解裤子、蹲坑。开始他不配合,躺在厕所的地上又哭又闹,老师要抱着他,哄着他……半年以后,这个孩子终于能自己上厕所了。

也许你会想,培智学校的老师没有统考、竞赛、升学的压力,也不用为及格率、优秀率发愁,每个班才10来个孩子, 管起来能有多大困难?

“真正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将普通学校的教材简单化在这里完全行不通。”梁华培来到宣武培智学校已整整10年的时间,但第一次上课的经历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第一次上课,梁华培参照普通学校的教材精心备了课,但到了课堂却“完全乱了套”,有的孩子一脸茫然,有的孩子不喜欢走出了座位,有的孩子情绪变得开始暴躁……好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救场才得以继续。

后来,梁华培发现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尽快摸清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出属于特殊教育的许多新鲜经验。多年来,学校教师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制定适合个体的不同目标和计划,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情感、需求等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个训、组训、分组分层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

“要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 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校长康慨伶说,目前宣武培智学校分两址办学,基础教育部涉及沟通、认知、娱乐、社会技能、劳动、运动六个领域教学,职教部则侧重家政、烹饪、编织、综合服务等专业,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过有尊严的生活做准备。

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在培智学校,老师被打也是经常的事儿。

“有几个老师没被打过?”刘朝辉,24年培智学校的任职经历,对于“被打”一事早就习以为常,至今她的胳膊上还有学生掐过的淤青。

张建伟老师额头的疤至今还很明显,那是上课时一位学生拿起笤帚突然扔过来的结果。这位老师本来可以躲过的,但他没有躲,因为,他身后还有其他的学生。

在培智学校,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多到老师们对于磕、咬、抓、掐早就习以为常了。没有一个人有过一句怨言,校长康慨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特别为老师们设置了一个特殊奖项叫“委屈奖”,希望能给予老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更感动的是,近些年国家越来越关注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教师。虽然他们在公众眼中还是被遗忘的,但内心是温暖的,他们常说“作为培智学校的老师,我们是幸福的。”

“我们从事着特殊教育,我们面对着特殊孩子,但我们的老师们都能淡然面对、欣然接受、幸福地坚守,也许,这就是责任吧!”采访最后,校长康慨伶给出了答案。

nlc202309041321

“聋儿康复,师生情只有短暂一两年。”

“我多一分努力,聋儿就会多一分张嘴说话的希望,从而改变后半生的命运。” 作为聋儿的“听力导师”,她们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6岁前回归社会。

“这是什么呀?”

“呜——咽——”

“飞——机——”老师大声地引导着发音困难的硕硕,她将手放在声带上,一边大声的发音,有意夸大了口型,一边告诉孩子感受气息和震动,因为说得太久了,她的声音是嘶哑的。

不满2岁的男孩硕硕努力地分辨着老师的声音,他尝试着模仿,可发音总是含糊不清。一遍又一遍,他的脸上显现出焦急的样子,小手开始抚弄耳朵一侧的电子耳蜗,力图让声音传递得再清楚一些。

这是北京舒耘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一节听力个训课,高鸣老师和硕硕在一间单独的教室内,通过各种玩具做着各种情景对话。

整个康复中心内,每间教室都被“咿咿呀呀”的声音笼罩着。60多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每个人的耳侧都连着一根长长的电线,康复中心主任陈淑云告诉记者那叫“电子耳蜗”,“那是他们听到这个世界的惟一通道。”

这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一岁多,大的不过五六岁。在很多父母眼里,一岁多就成了聋哑儿是过早发生的悲剧,而在老师眼里却是另外一种理解。“很多聋儿是天生的,也有药物致聋的,我希望家长送到我们这里的孩子越早越好,年龄越小,听力语言的康复效果越好,到6岁时送到正常学校上学的希望越大。”高鸣说。

语言恢复主要靠听和说。作为个训师,高老师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与聋儿交流。硕硕患有重度耳聋,刚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听力,更不会说。现在硕硕喜欢叫高老师“妈妈”,那是因为高老师最先教他发的音是“妈妈”,再加上每天相处的时间多了,小硕硕想当然地把她当成了“妈妈”。不久前,当“妈妈”二字从硕硕口中叫出时,高老师激动得哭了。她兴奋的抱着硕硕挨个教室叫给老师听,“那种感觉比自己真的当了妈妈还高兴”。毕竟,从不懂发声到清晰地说出“妈妈”二字,这一煎熬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语言康复能力就是这样,一旦突破了就容易了。如今硕硕在高老师的训练下,已经能快速分辨出各种声音了,“飞机”“摩托”“汽车”……高老师用手遮挡着口型,声音一发出,硕硕便能迅速地找到对应的玩具。

5年来,高老师已经成功康复了几百个聋儿,很多孩子在6岁时跟正常孩子一样,顺利走入了普通小学。但高鸣和这里所有的老师感慨,这一职业让她品尝到了希望和快乐,也饱尝了质疑和离别。

有家长经常质问老师:“我们都来了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在家长心目中,花钱康复就应该有效果。

也有家长这样质问老师:“上个月就能发音了,怎么这个月发音还不清楚?”在家长心目中,孩子的康复速度远比期望值慢。

还有家长看到孩子哭了,当着老师的面就扒开孩子的衣服检查孩子的身体,看有没有磕伤……

“我跟孩子的师生情分只有在一起康复的一两年时间,康复完了,孩子就走了……但我坚信这是一份重要的职业,虽然其中有酸甜苦辣,权当做是调味剂吧!”高老师说。

“靠我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代人。”

骆锦强,90后,一个普普通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因为经历过,他最能体会在北京的外地孩子们需要什么,他愿做开启外地打工子女心灵钥匙的人。

“老师,军事博物馆离天安门有多远?”

“老师,房东老给我家涨房租。”

“老师,他把我的书抢走了,这是我先拿到的。”

……

在西五环的衙门口村,一片七拐八绕的外地人聚居的平房区内,一扇红色的铁门上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社区活动中心”。

这里不通公交车,外面的人来需先给骆锦强打个电话,由他开着电动三轮车去接送。坑坑洼洼的土路很是颠簸,村子里的柏油路也没有延伸到这一僻静的角落,但就是这样一个没被宣传、也没有政府背景的小院,却成了衙门口一带外来务工子女的新乐园。

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骆锦强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孩子生在北京,但除了北京站哪也没去过,有的孩子参与活动时习惯了争抢,有的孩子喜欢偷偷摸摸地把教室里的书带回家看……骆锦强默默地观察着,他希望从细节中去改变她们,他教他们要排队,他带他们走出衙门口参观军事博物馆,他通过影像教他们从多视角来认识北京。

“因为我经历过,我知道身边的他们最需要什么!”几年来,焦虑一直困扰着骆锦强,如果毕业后不是直接从事公益事业,他担心自己会被“负能量”包围。

13年前,9岁的骆锦强随父母来到北京。骆锦强对北京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大杂院里住着几十户,整条街住着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地人。那时他以为,北京就是这个样子。

虽然生活在北京,天安门在哪儿骆锦强却全然不知,每次电视上播放天安门的镜头,他都觉得美极了,几次向父母提出想去看看,但都被拒绝了。因为,父母也从未去过,在他们的概念里,天安门距离住的地方很远很远。

在骆锦强的印象里,他们在北京的“家”就是流动的。父亲收废品,母亲是保洁工,这些年搬过多少次家,骆锦强早已记不得。惟独让他印象深刻的,他们的家越搬越偏远。

大杂院里的外地孩子都去附近一所叫做“树仁”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那时9岁的骆锦强才开始一年级学习。班里的同学都是外地孩子,最多时一个班能挤下六七十个孩子。后来的8年,骆锦强跟着打工子弟学校经历了3次“被搬家”——或是因为拆迁,或是被迫停止办学,或是租金上涨等等,再到后来,初中毕业了,9年义务教育结束了就直接走入了社会。

走入社会之后,骆锦强才有机会认识北京。而随着对北京了解的加深,他越发意识到,作为外来打工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之前他对于北京的理解、认识事物的方式是狭隘和片面的。他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比他小的外地孩子跟他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人来纠正。

2013年1月,骆锦强的心声影像工作室成立了。这是他发起的专门服务于外来打工子女的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在社区建立活动中心,通过阅读、生活陪伴等多样性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外来打工子女的认知。工作室的地点,骆锦强特意选在了离其当年的母校——树仁打工子弟学校不远的衙门口村。

工作室一成立,靠附近几个孩子的口口相传,很快就热闹了起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也知道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心声工作室目前支持的费用全部来源于骆锦强自己,为了让中心能够持久下去,骆锦强渴望得到社会的支持。目前在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支持下,工作室中有了一个属于外来打工子女的社区中心。未来,他希望这里将是外来打工人群及其子女与社会连接的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社区中也有属于他们的心灵上的“家”。

“这是一份吃苦受累不图名的工作,也是拯救一代人的工作,作为打工子女,我有责任去担当,去改变。”骆锦强说。

记者后记

请记住那些为孩子续写新生的青鸟们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种鸟,名字叫做青鸟,是专门传递信息的瑞鸟。因为“青鸟”传递关爱,而且不辞辛苦,后来,人们就把“青鸟”当作了吉祥、幸福、关爱、奉献的化身。

这次采访,从头到尾,记者记不清流过多少泪。我相信,这些战斗在特殊岗位上的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就是那些特殊孩子们的“青鸟”。

采访中,一位老师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残疾孩子是神上神。”

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岗位都有被尊敬的原因。采访中,我总在想,那些身在普通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重点学校的老师们,他们想得到荣誉并不难,想得到家长的赞誉更不难。而这些特殊岗位的老师们,尤其是那些不在公立校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的老师们,他们同样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他们在改变着下一代,他们更值得尊敬。

作为吉祥、幸福、关爱、奉献的化身,青鸟自然是辛苦的,然而,青鸟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别人的幸福,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青鸟也是幸福的。

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 篇8

申老师

个子虽然不高的申老师,却拥有着独特的魅力,眼睛中时常闪烁着精光,似乎在数学世界里遨游。

申老师在几何图形中的探索深度令我们“叹为观止”。每天上课都会握着一个圆规在黑板上飞速画圆的申老师,会将我们带入神奇的数学殿堂。当然,有人不例外会迷失其中,上课期间,昏昏欲睡,头垂下,身子前俯,爬在桌上。其中,李飞扬同学最为明显,逢声必睡,而此时,十班坐在第一排的同学会很有先见之明的堵住耳朵。这一现象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得从刚开始用圆规那节课说起。

这节课,李飞扬同学又一次睡着了,申几何无意间瞟到这一幕,不禁勃然大怒,将圆规一合,走到他面前,突然用圆规在他桌上敲了两三下,响声之大,将毫无防备的同学们吓了一跳。他迷迷糊糊地抬起头,看着申老师,而申老师也因有人打断她上课而不高兴,于是便无奈笑着说:“后面站着去!”而后,飞扬每回上课睡觉,申请就会用几何手段将他吵醒

自此,同学们有了先鉴之明---先堵耳朵。

还有申老师的一大神速——“变脸”,能堪称比京剧中的都快,当你拿上伤痕累累的试卷去找申老师的时候,看着老师笑脸相迎的时候,自以为这次老师心情好,应该没事了。但当你在这妄想的一瞬间时,你会感到身边一股暴风挂过,下一句就是“你周天都不好好做作业,说过的错误还犯!”之后就是一顿思想教育工作。

——万晨曦

涛哥

用奇葩一词来形容这个老师已经不为过。

初二,伴随着“他”的到来,也就多了一门课程。“他”的到来,也伴随着所谓“电竞大神”的到来——那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涛哥”。初二的他还是一个比较低调,很少开玩笑的老师,但他内心那颗“逗比”般的心是无法遮掩的。初三,本性暴露,就最近,有一次作业全对他给我得了一个“B”,然后我就极其郁闷地问他,而赵老师非常淡定的说了一句让我至今没有想通的话:“我今天心情不好”。“您心情不好”,满脸疑惑的我被这句话问得无言以对。还有一次,学“欧姆定律”的时候大家比较模糊,“涛哥”这样一句经典的名言,完全地解释了此现象“你们黏(rán)的跟狗屎一样”如此地道的陕西方言深深的印在我脑海。

——常博

苏苏

转眼间,初三已至,我们又多了一门新科目——化学,任课老师请假没来,所以苏老师给我们临时带了一个月的课。刚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苏老师就和我们约法三章,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课前在老师身后进班的都要罚站,因为这个,全班人在化学课上之前都疯疯癫癫的收拾一切,连老师叫都不敢去办公室。苏老师还给隔壁班初一的比作小点点小豆豆,每当他们吵吵闹闹,苏老师就拿我们和他们对比,但那样的确能让我们瞬间醒神,接着就是全班的哄堂大笑。当然,我们班也有活宝,例如熙来,苏老师叫他“大胖”。每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苏老师一声“大胖”就能把他从昏睡的边缘拉回来。还有就是苏老师每次写完一段板书后都会把手中剩下的一段粉笔“砸”向黑板,所以每当下课你都能在地上看到一堆粉笔的“尸体”。虽然清理起来有些麻烦,但心中仍有些许开心。

虽然苏老师只带了我们短短一个月,那段时光仍在我们心中久久留存。

——李蓝峰

鹏鹏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一位对我来说有着不同意义的老师——杨老师。

记得那一年,她为了让我们的成绩提高,不惜牺牲自己午休的时间去给我们补习。虽然补习最后因一些特殊原因结束了。但她为我们付出的精力我不会忘记。

还记得那一次老师的母亲重病住院。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嚎啕大哭起来。但由于还要上课,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不得不抹去眼泪,然后走进教室,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将痛苦埋进心里,独自承受。

记得那一回我做的作业几乎全错了,杨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我刚一进门,就心想:“完了,又捅娄子了,杨老师这么严厉的人,一会儿指不定要把我怎麽吃了。清蒸?醋溜?还是油炸了?”几步的距离似乎变得异常遥远,如千里之距一般。忍受着此时内心的煎熬,我苦笑了一声,怯懦地问道:“杨老师?听说你找我?”“呦,你来了,恩,你这次的作业错得好像很多啊。来,你来看这个地方。。。。。。。”老师其实在耐心的为我讲题。“好,谢谢老师。”“没什么,好了赶快去上课吧。”其实杨老师也不是那么凶嘛。

最令人值得回忆的是老师那萌哒哒的打喷嚏声:啊Q啊Q。不禁赞叹到真是太可爱,还有老师那hello.kity的杯子和项链,她曾经告诉我们,他大学的时候还在看动画,真是童心未泯。

这就是我们的杨老师,一位严厉又不失温柔的老师。

——赵一凡

“铃铃铃.....”随着一阵我们最喜欢的铃声的到来,我们的语文课也走向了尾声。而不出意料的,这样的一句话又出现在了我们的耳边“这就下课了,我还什么都没讲呢。”听到这句话,我和四周的同学但笑不语。从第一次听到这话时的全班吐槽到现在的淡然处之,我们表示:已经习惯了。没错,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一个会减作业的老师。在我的眼中,我们语文老师有很多喜好,例如,喜欢《红楼梦》,喜欢庄子......所以,不难看出,就连她的为人处世都在学道家的无为而治。可是我同桌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说了一句话:“如下无为而治,可我怎么感觉自己天天被作为。”所以说,老师你到底是有多失败。不管怎样,老师在我脑海里始终是那个长发披肩,笑容满面的文艺女青年。

其实,任老师在大多情况下,还是很温柔,善良的。比如,在我们要默写的时候,她就会给我们很多时间,让我们有充分时间去学习——尽管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因为这一点,我发现自己相比起英语早读更喜欢语文早读了,其实,每个老师都是尽心尽力地在教导我们,而在要分别时我们也对每个老师都是深深的不舍。

——瞿子雯

宝儿

下一位出场的是我们班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马宝儿。

他长相英俊,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那身高。

不管他和谁站在一起,几乎都能听到一个词“身高差”。初二时,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因没有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得马宝儿大发雷霆。而其中正好包括我们班最高的男生刘哲溪,老师一个一个叫上讲台来收拾,而马老师最喜欢打的地方就是脖子。“嘻嘻,这下有好戏看了!!!”许多同学都在下面窃笑。“刘哲溪!”马老师吼道。刘哲溪低着头走到马老师面前,马老师站在讲台上,刘哲溪站在讲台下。“哈哈哈哈……”下面的同学忍不住都笑出声来。讲台下的刘哲溪比讲台上的马老师还要高出一头来。唉,如果不是马老师火冒三丈,也许我们会捂着肚子笑一节课。

当然,最搞笑的还是属于马老师那一撮“呆毛”。当我们中午正在写题时,有几次马老师急匆匆地走到我们教室门口通知事情,而比马老师更着急的是头上那一撮引人注目的呆毛,它早已竖了起来,随风飘扬。有些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了似的,赶紧捅捅自己的同桌,然后喊道:“快看,快看!”然后两个人一起窃喜,而那撮毛却依然“任尔东西南北风”,丝毫没有倒下的意思。

——冯潇潇

大象

我第一次见项老师是在啦啦队训练的时候,当时只觉得这个老师好胖还能当体育老师......当时我们的体育还不是他带,只是光从啦啦队平日的训练里看出他是一个严格的老师。王老师,也就是项老师的老婆,生孩子了,我们进拉拉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王老师才来。之前王老师没来的时候,我们训练项老师总是搬个凳子坐在前面,但那天王老师进来了他就突然站起来把座位让给王老师。在王老师来了之后,我们总感觉项老师脸上写着“我是妻奴”这四个字......

上完第一节项老带的体育课,突然发现最轻松的课不见了......上课前跑的五圈当热身,然后男生跑五圈女生四圈最后全体再加速一圈......真是应证了那句“把女生当男生用,把男生当**使”。但从一些事情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幽默的人,一次上课前他说“我看全班早上跑操的时候都可以跑嘛,为什么体育课有那么多人见习呢,以后上体育课不能见习。”但跑的时候还是有见习的人,挺好奇就去问她们,她们说:“项老师说‘我说不能见习就不能见习吗?’”........顿时混乱了

——马妍

万老师

也许我们和她并不熟,因为她是我们仅仅3个月才来带我们的老师,正因如此短的时间我要讲她也是有原因的。

初三开学才几天,一段话正是将班里惹的哄堂大笑。“刘哲溪的同桌是谁,我知道刘哲溪长得帅,那你也不能总是面着他,嗯,你说是不是。”这一句话不只是为了提醒他,而是叫醒了全班所有已经睡着的同学。她的话语里每次都充满着机智,而混合的口音又使自己充满喜感。

一次她问作业,既学生为什么不交作业,高嘉俊说交了又给发了,是不是颜值太低,课代表不要,又是一次笑话。

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既教知识又讲道理。道理中寓意深长,即使人人都懂的东西,她却说多遍。上课的时间虽然少,她在这方面总是花一点时间,即使是她将时间少天天挂在嘴边,也会为我们灌输大道理。

一面看来说老师并不怎么老是生气,这是老师们都讨厌的假使有人用火烧你的眉毛,她也会心平气和的讲话。 时光如南飞的大雁,抓不住,消失在晚霞中。几个月过去了,作业写得不怎么好,老师一定都看在眼底,说不定哪天攒满怒气值。。。。。。

这种和蔼不是对我们的放纵,这种幽默不是独自的快乐。

——陈霈然

沪江离职的那些老师 篇9

除了学校领导喜欢光顾我们办公室之外,其它组的老师也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喜欢来我们这里坐坐,有时还保不住能从这里听到几个有趣的故事。

我们组长刘老师一贯诙谐幽默,擅长讲故事,挖苦人不带一个脏字,但让你颜面扫地,尴尬不堪,他曾经把这样一个故事安在我们学校某老师的头上,说我们学校某老师坐火车出门,在车上钱被小偷掏走了,当时尽管他感觉到了,但没敢阻止,待小偷离开之后,他越想越伤心,没钱什么事情也不能办了,于是猥猥琐琐追上人家,嗫嚅了半天说,你把钱给我吧,我的钱还有用了……从此“我的钱还有用了”这句话在学校流传了很久,人们有时候动不动就用这句话嘲讽一些吝啬不舍得花钱的人。有一次,他挖苦两个化学老师,说星期天这两位老师在街上遇见了,一个问另一个道,你干啥去呀?他回答道,我买点“氯化钠”去,另一个听了道,你菜出“氢二氧”啦,我们听后哈哈大笑。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刘老师还讲过许多,但由于时间过去较为久远,我都忘却了……

刘老师除了会讲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外,在我看来他还是个美食家。他们一家四口人,当时儿子已经结婚,女儿还在读高中,老伴在学校食堂做饭,家就住在学校的房后,距离我们办公室不足一百米。每天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的那四五十分钟时间,他都来得及回家吃饭,吃完饭之后一来到办公室,就要向我们“汇报”他家的美食,把我们几个来不及回家吃饭肚里已经饥肠辘辘的人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有时候他也经常在我们面前讲述一些美食的做法,本来美食就够让人垂涎欲滴的了,再加上他口吐莲花般的渲染,往往能把我们带入一种望梅止渴的美妙境界。

孔子曰“食色性也”,吃吃喝喝是人们生活种最基本的东西,尤其亲朋故旧,志趣相投者隔三差五聚一聚聊一聊,热闹一番是人人都喜欢的事情,但因为那时我们工资都很低,下不起饭馆,只能把这种聚会偶尔以“打平行(hang)”的形式,也就是AA制式的凑份子活动,迁移到自己的家里举办。每人一二十元钱,买点鸡蛋、猪肉,再买点煮熟的猪肘子和凉拌小菜等,当然也不能少了几瓶好酒,在星期六的中午到某一位老师家吃喝一顿,这种活动成为那个时候我们经历的最美风景。

教师的工作历来没有挪前转后之说,一直都是按部就班雷打不动的,夏天还好点,每到冬天班主任还是六点半之前就到校,这可害苦了那些年轻老师们的小孩,记得我们有个同事周老师,刚结婚不久,孩子两三岁,他们夫妇都是班主任,每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雪,早早就把还在熟睡中的孩子带到了办公室,等他给孩子取下围裹的衣物时,孩子还迷离打呼地瞌睡着,不过多亏他每天给孩子买一个很昂贵的“小当家”干吃面才得以把孩子安抚住,之后他把孩子放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就忙他班级那一大摊事务去了,直到八点多之后才再把孩子送往幼儿园。

那时的冬天,很多老师们的早点就是从家中带个馒头在炉子上烤一烤,喝上一缸子开水就交代了。记得有一位姓韩的老师,有一次大胆奢侈了一把,五毛钱买了一个北京颖松方便面,当时吃得那个香呀,以致把自己的人生观差点彻底颠覆,他一边吃一边感叹说,什么时候咱们能天天吃一个方便面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没过几年,吃个方便面就不再是什么神话了,但对一些老师似乎还有难度,有一位姓陈的老师,刚从土牧尔台调下来,他是半家户,妻子没有工作,且还在土牧尔台料理一些农田,他和两个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住宿舍,为了节省钱,他们父子三人每天早晨都不吃早点就等中午的午饭,他曾经和我说过,好多次在讲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浑身发软,眼冒金星,头上不由自主地流下大汗。到了礼拜天他想回家帮助妻子干农活儿,但却为五元的火车票钱而发愁……

那时,在冬天,学校不管是办公室还是教室都生的是火炉,在早晨,值日的老师需要去的更早一些,好把炉火早早点着,免得其他老师来了挨冻,一次,风雪漫天,我们组的一位老师正赶上值日,早晨起来他慌慌张张就骑着自行车向学校赶去,结果准备开办公室门的时候,在裤腰带上一摸没摸着钥匙,低下头一看,就穿了一条打了补丁的棉裤,外面的单裤没有穿,这还了得,让学生看见多么难堪啊,他着急又在风雪中赶回家里,等第二次来的时候,被校长以迟到的理由教训了半天。

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紧跟形势,曾经想打造“无烟学校”品牌,校长在大会上公开宣布,老师谁抽烟被逮着罚款50元,这对于我们一些老烟民可遭大灾了,平时尽力克制,实在不行就偷偷摸摸地抽吧,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把考试安顿好后,悄悄回到办公室想抽一口烟,没想到刚把烟点着,校长就把脑袋伸了进来,他板着面孔说,某某某五十元,然后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下晚自习后,我们估计校长早不在学校了,我缠着张老师说一同抽一颗烟后回家,就在我们刚点着烟,还没抽两口,校长又闯了进来,“凶神恶煞”般地对张老师就是一顿臭骂,张老师只能以呵呵的尴尬之声回应,我也早羞得无地自容,像霜打的茄子蔫到了一边了……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没有补课一说,除非高三阶段为了赶课偶尔为之,一般的星期天都是照常休息,可难免有些内容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下,怎么办?那就只能利用平时的自习课了,一些老师本来私下里关系很好,结果却为了争抢一节没有任何报酬的自习课,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从此心存芥蒂。

这就是曾经白中大院老师们日常的零星生活,寒苦却不失欢乐,贫穷却少有烦恼。

【特别说明】:文章中提到的白中老师们尽管未提及真名但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师或学生一看就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如果里面有冒犯老师们的地方,敬请谅解。同时,我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经生活过的白中大院,献给我那些可敬可爱的白中同事们......

作者:王成海

上一篇:会计审计财务毕业论文下一篇:悲哀词语相关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