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共6篇)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 篇1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教学时间] 1—2课时
[手段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课后反思:让学生面对各类线条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情景具体、丰富。
第 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课后反思:让学生面对各类线条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情景具体、丰富。
2、雄 伟 的 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课后反思: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展示各种塔的图片,激励学生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
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
感觉?(很
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
部件都是做
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
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
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
方法同学
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
己喜欢的小
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丰富,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是如此浓厚。
4、小 扇 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
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
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小钟表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制作的方法。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学生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7、百 变 团 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后反思:学生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 学习装饰方法 发现形与色的美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
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
课后反思:课件与书本范作很受学生喜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回家去自己做,可以让家长拍成数码照片带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2)难点:拓印的技巧。
[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2.蒙纸。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学会拓印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 玉云形杯(唐代)——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 杯子图形。* 简单的功能说明。* 各部分的尺寸。* 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板书设计 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课后反思: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播放各种造型奇特杯子的片段,使学生从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展示图片,(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
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
面表现了
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
面中的色
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
朋友的目
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
氛。在绘
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
画棒的特
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丰富,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是如此浓厚。
12、好吃的水果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
教具准备:水果、水果图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水果、彩笔。教学过程:
一、品水果
学生通过品尝水果的味道,回忆、联想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征,并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将不同口味的水果去皮、切小块,放在小盘中,分发给各小组,请同学们品尝。通过味觉联想水果外形。
要求:学生能够边品尝水果,边想想自己吃的水果的名字和水果的样子。(颜色、形状、特征)
二、看图片
1学生通过欣赏水果图片了解多种水果的外观 2想象、联想水果的味道。
3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情 教师将水果图片展现给学生
三、1教师边放映学生边说出水果的名字及特征(如又圆又大的西瓜)。
2通过观察联想、想象水果的滋味。
3各种不同的水果滋味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请学生做出表情
四、共分享 学生将自己带的水果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品尝。2观察同学品尝到不同味道的水果后的面部表情。3学生描述或表演
五、1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带的水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2教师要求学生在品尝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面部表情。
3组织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水果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进行描述
或表演。
4教师将相应表情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六、同欣赏
1学生欣赏书中29页的学生作品、感受作品、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
2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七、1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
2说说画中的内容想想作者想要表达什麽
总结 谈体会说收获 教师从四个教育目标分别表扬同学们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3、刷 牙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本课以一般的绘画创作为主要上课形式,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回忆和大胆地表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也可以以表现某个具体的细节为主。同时,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教学时间]1—2课时
[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花盆、一块布、吸铁石多个、手工小花园。学生用具:铅笔、勾线笔、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4.课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一幅没有,让学生找出不同,更好地理解前后遮挡关系。(板书:前后遮挡)
5.课件欣赏教师示范成品图,分4个步骤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步骤图,了解作画步骤。
6.欣赏课本中茂密的花,欣赏美得同时,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丰富知识。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生:花篮中、花瓶里、池塘里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
作业:用你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工具,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一幅“茂密”的花。
要求:画面中的花朵要有大小、高低、前后遮挡关系。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2)注意画面的饱满。(3)注意遮挡关系。
六、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师总结
七、教学总结
我们学习《茂密的花》这一课,给这幅画涂上漂亮的颜色。师对学生在本节课欣赏花美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花儿同草儿一样都是有
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2)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
(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2)画树叶中途评讲。(3)图色中途评讲。(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6、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17、动 物 乐 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2)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教学时间]1课时
[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 乐 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
(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 二 课 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
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
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节日装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9、过春节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的作品。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 篇3
第一课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昆虫。(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部分:我和昆虫。(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4.教师辅导要点:(1)构图饱满。(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5.展示、讲评作业。
课后反思:
教师的示范虽然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8.课后小结:(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课后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第三课 奇妙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课后反思:
教师的示范虽然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
第四课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
课后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第五课 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并拆开一个早巳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 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 考与研究。
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 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①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②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能举例说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展示、讲评作业
(1)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
(2)讲评:学生自评、个人评价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小组选派代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小花饰特点、用途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材料,哪个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为什么。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引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课后反思:
教师的示范虽然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
第六课 百变团花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学习材料: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作团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团花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团花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提示课题。探索学习,学做团花。欣赏分析。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3)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
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课后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第七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6.后期制作。
课后反思:
教师的示范虽然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绘画过程,把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之处,形象地提供给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空间,开拓视野。
第八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提问:
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 故事吗? 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课后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第九课 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1)分组讨论: 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 欢?(2)进一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6)展示、讲评、小结。
课后反思: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第十课 我们来跳舞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目标与内容: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 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晶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2.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感受、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过程: 1.导入。(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 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
(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
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 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
(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华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
通过课件分析〈〈新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
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运动感、速度感)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
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
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
课后反思: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的观察、体验、分析、比较,感受线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美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画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个电视节目叫《成语大会》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今天我们来个词语大会怎么样?请同学们说带线的词语,抢答开始……
生:抢答带线的词语(直线、线段、毛线……)
师:同学们知道很多多带线的词语,那谁会画这些线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个大家画一下?
(要求学生绘画线条——直线、曲线、折线、波浪线……)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能说很多带线的词语,也能画各种各样的线。老师会魔法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对老师这么有信心啊!还是眼见为实的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数数,看数到多少老师能让这些线变身成功!(学生数数,教师添画使线条变成美丽的画面)引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教学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对线的认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活动
师: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请同学们学生找一找、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线条?
生:找出身边的线条。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老师带来了生活中的线。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他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
铁轨——直线
铁架桥——直线、曲线、折线 蚊香——螺旋线 梯田——波浪线 高楼——直线 喷泉——曲线
海螺——螺旋线
彩绘瓦罐——好多线进行了装饰
教学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生活中线条的美感。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线,艺术家的笔下的线条又是怎样的呢?(课件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
师: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绘画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形象?
2、画面用了那些不同种类的线? 师:讨论好了就举手告诉老师。师:找到了那些线?种类多吗? 板书:种类
生:直线——椅子那儿。
师:椅子面上直线相互交叉,使椅子看上去想柳条制品,椅背得线条看上去像木纹。师:曲线在哪儿? 生:帽子、衣服、头发……
是:表现这些柔软的东西用曲线非常合适。
师:再看裙子这里,哪里的线条比较多?多我们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密(板书)少就是疏(板书)。有多有少就是有疏有密,有疏有密就使得裙子看起来有里面有外面,这叫层次感。师:这些线条的长短一样吗?
生:不一样。板书:长短
师:再看这幅画的线条,线条除了有很多种类,有疏有密、有长有短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线条还有粗有细。板书:变化
师这是苗族的蜡染线条流畅。
师: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用这些线条干什么了?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一说。
师:看了这么多的线,你对线条有什么感觉? 生:这些线很漂亮。师:也就是很有美感。生:这些线可以画很多东西。师:也就是可以组成丰富的画面。生:可以有很多的变化。
师:(小结)线条虽然只是一根线。但是在大师和同学们的笔下,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的流畅。有的纤细,有的粗壮……可以组成丰富的画面,也可以装饰美化各种形象。
教学意图:体验线的表现力,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四)教师范画
师:老师忍不住想用这些线条装饰美化生活,老师有个花瓶,想用各种线条装饰它,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怎么做吧!
生:画一条直线,再画折线,……
师:按学生的回答,随意绘画无序,杂乱的线条。师:同学们觉得花瓶变漂亮了吗?为什么? 生:太乱了。
师:太乱了就是没有秩序。展示教师两种对比范作。
(引导得出:在画面上,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又要有一定的秩序,才能给人以美感。)
教学意图:解决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布置作业。
师:老师给每位同学留了一个机会,请同学们试试用不同的线条为各种形象分别进行装饰。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多媒体背景音乐下多种精美线条绘画作品循环播放,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感受线条美感。
四、小结(评价学生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你自己觉得怎么样?老师觉得……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线条既有变化又有秩序的美感。
五、课后拓展。
师:(课件)我们利用多变的线条为各种形象进行了装饰,其实线条还可以与色彩相结合,使画面更美了。使用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展示瓦楞纸作品),瓦楞纸与线描相结合使画面更有层次感了。还可以为它添加背景使画面更丰富,同学们以后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使用这些线条成为绘画大师,加油吧同学们!下课!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5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会变的线条》
第二周《雄伟的塔》
第三周《捏泥巴》
第四周《小扇子》
第五周《漂亮的小钟表》
第六周《下雨了》
第七周《百变团花》
第八周《摆花样》
第九周《我们身边的痕迹》
第十周《杯子的设计》
第十一周《绘画中的节日》
第十二周《好吃的水果》
第十三周《刷牙》
第十四周《茂密的花》
第十五周《大树的故事》
第十六周《会变的小手套》
第十七周《动物乐园》
第十八周《节日的装饰》
第十九周《过春节》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手段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2、雄
伟的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
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4、小
扇
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
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
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
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
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
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小组讨论交流)1、自然界的变化。
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
(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
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
(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7、百
变
团
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
学习装饰方法
发现形与色的美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
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2)难点:拓印的技巧。
[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
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
——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
——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
玉云形杯(唐代)
——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
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第二课时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导读 篇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专门有“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明确规定:“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单元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抒情文章的能力,所选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它们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对二者作比较,“朔方的雪”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所欣赏。历史剧《雷电颂》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对散文诗的阅读,最重要的是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有些散文诗押韵,朗读时须注意韵脚;有些散文诗节奏比较分明,就要读出节奏。总之,应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有些名言警句大家不妨抄下来,并牢记在心。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四、单元导读示例——《雪》
盼雪
张炜
【课前欣赏】
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竟然也有这样的谎言。
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这个节日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雪可以搽洗世界,所以你总是可以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一只狗走向原野,小鸟在落满雪粉的枝丫上俏立。大地恬然入睡,万物陷于默想。姑娘唱歌了,红色的围巾松松地包在头发上。相信雪的下面是一片翠绿吗?紫色的地黄花将开放,墨绿的叶面上留着雪痕。一个干练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呼出了白气,那白气像他写出的一行诗。他的头发也是银白的,他的黑呢大衣多么庄重。
老人缓缓地行走,拐杖提离地面,他走过的岁月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冬天,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在雪地上,在雪松的后面,他第一次吻一个姑娘的情景。那时他们都年青,厚厚的雪使他们的脚陷了下去。
雪的世界,一个多么适合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的世界啊!浑浊的思绪被沉淀了,人心像白雪一样安静。我们流失的时光和未曾留下痕迹的一串串脉音,一起涌到眼前、耳畔。
你见过人们借助一副滑雪板飞速穿越雪地的情景吗?那有多么帅气。还有,迷人的雪雕、娃娃们的同样稚拙的雪人……这一切奇迹都被白色的调子统领、概括了。
人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有了病痛的时刻,往往被抬进医院——那里有什么特征?那里会有一群群身着白色长衣、头戴白帽的人,有白色病床、白色被子……他们以这样的颜色挽留生命,唤起对生命的记忆。白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缓解和诊治,又给了人多少安慰和信任呢?白色,活动着、沉默着的白色……它与雪的联想,就这样发生着。
下雪吧,下雪吧。
可不巧的是我们又走进了一个无雪的冬天。
大雪到哪儿去了呢?问爷爷们,他们也在摇头。大雪到底到哪儿去了呢?如果连我们这个湿润的半岛也缺雪少雨,其他大陆又怎么熬?下雪了,下雪了,下了浅浅的一层,一脚踩出泥地,可怜人。下雪吧,下雪吧。再让人骄傲地头戴翻皮帽走上一遭吧,再让真正的寒冷像过往的大雁一样降落一次吧。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太阳和地球在挺好地运转,一个接一个的明天还没有尽头。我们会信任时光、日月这一些永恒的东西,安然自如而不是匆忙慌促地干手头的事情。
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根寻底。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仰望天空,立即有一颗微尘落入眼内。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块抹布也做不到。下雪吧,下雪吧。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下雪吧。
【赏析】
张炜的散文往往通过对纯美精神家园的守望,而抵达一处精神的高地。《盼雪》可称其代表。随着一个又一个暖冬,雪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盼雪,是因为雪连着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姑娘的红围巾,老人的黑呢大衣,在雪地里该多么亮眼;雪还让人联想到雪雕、雪人、病房甚至生命。作家通过富于意味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大雪纷纷扬扬悄然曼舞,涤荡了世间一切丑恶污秽,同时也仿佛轻轻拭去了人们心上郁积已久的烦恼尘埃。人心因此变得透明纯净,世界因而有了澄澈洁白。这正是作家孜孜不倦追求寻觅的人生境界,也是审美者在他奇巧的文字中猛然惊醒的理想之梦。在作家笔端,雪是由表及里净化万物的圣洁精灵。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一些比喻生动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课文导读】
《雪》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对本文亦应着力于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其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作者希望传递的丰富内涵。学习时可先结合背景资料和注释,轻声诵读文段,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精神。
【背景资料】
《雪》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雪》写于1925年,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的飞雪,激发了战斗的豪情,萌发了创作的冲动,次年1月18日,散文诗《雪》诞生了。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一般来说,散文诗是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又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更加便于抒发感情;从语言上看,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
【字词积累】
1. 读准下列生字字音。
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朔方(shuò)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融,溶化。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主旨提炼】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而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雪》按照作者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结构全文。作品结构精巧,经过作者的感情熔铸,显得辽远、深邃。
【写作技法】
1. 想象飞腾奇丽。
面对北国的翻飞大雪,作者的神思却飞越到江南的柔情故乡。在精细描绘江南雪野的静景之后,又舒展想象的翅膀:“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使整幅江南雪景画面有静有动,景中寄情。第二段进一步联想到冬日里幼童玩雪,以生动的笔触使这幅画面生机盎然,情趣无限。第四段用一个“但是”,转入对北方大雪的讴歌。在实写动人雪景的同时,作者的想象与大雪一起飞腾,把那在阳光朗照之下,蓬勃奋飞、闪着灿烂光辉的大雪形容为“包藏火焰的大雾”,想象多么宏伟奇丽!最后由“孤独的雪”联想到“雨的精魂”,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2. 映衬自然鲜明。
写江南雪景,却从暖国的雨开篇。以暖国雨的单调,反衬江南雪花的晶莹和雪野的斑斓,在相互映衬之中自然引出江南雪景。写幼童玩雪的欢悦,也是为了对这幅柔美的雪景图作进一步渲染。精心描绘江南雪景,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在鲜明的映衬与对比中突出北国大雪的壮观——那朔方奋飞、旋转、升腾的大雪,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高潮。
3. 语言丰富多彩。
南国的雪“滋润美艳”,宝珠山茶“血红”,单瓣梅花“白中隐青”,磬口蜡梅“深黄”,杂草“冷绿”,而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这一切,精雕细琢,显出轻柔绚丽之美。再看北域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下“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这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写意画,恣肆泼洒,尽展雄浑壮阔之美。其间穿插幼童玩雪的场景,刻绘雪罗汉的形状、色泽、神态等,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活泼,美妙传神。
4. 修辞生动精妙。
用“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滋润美艳”的江南雪,形象地表现了江南雪的青春魅力和动人光泽。用“包藏火焰的大雾”来比喻朔方大雪,生动地描绘出雪被旋风卷着,映着日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壮丽图景。孩子们在雪地里玩雪,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比喻贴切,形态逼真,富有儿童情趣。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用拟人手法化静止为灵动,带来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置身于朔方昂扬、奋发的雪景中,作者内心的革命豪情也在“旋转”“升腾”,所以在末尾两段反复咏叹,那是“雨的精魂”。雨虽然“死掉”了,可“雨的精魂”——雪,仍在自由活泼地飘洒纷飞。赞美之情奔泻于笔端,战斗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加之末段精妙、诗化的排比,使全文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真挚强烈。
【问题探究】
1. 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作为诗中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它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富于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作者写散文诗,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2.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为下文赞美朔方的雪作铺垫。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3.作者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的目的是:雪罗汉形象的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连接朔雪之景的桥梁,它实现了作者感情的过渡和转折。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却很快消融。所以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与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相吻合。
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的用意是:以江南的雪来对比衬托朔方的雪,借物抒情突出主题。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多么像一位豪情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5.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可以这样理解: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这里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比起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
【延伸阅读】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撼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有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错,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摇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洁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翼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阅读提示】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首先,“染绿的声音”这个题目就很美,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想到了茂密的绿色森林里充满了神奇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描写山居的宁静和各种各样的“染绿的声音”,表达出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章语言优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它更富于文采,也增强了感染力。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的神奇魅力,也写出了“我”对“染绿的声音”的不同感受。
【思考练习】
1.作者在第一段中用“巨大”一词来修饰“宁静”,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本文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请在下边两句话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1)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全文以后,请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写指南】
1. 在浓绿的大森林中,本文作者听到的声音都是绿色的。你也有在特定环境中听出染了颜色的声音的体验吧,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习了本单元文章,你对散文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吧?让我们睁着审美的眼睛,带着炽热的情感,握着生花的妙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季节,题目是:我心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思考练习1.作者用这个句子描绘出山中充满于天地间的无边无际的宁静,这样的宁静是尘嚣中所无法体会的,让人的心灵变得澄静,轻盈,是身心从未体会过的,对作者的心灵有极大的震撼。2.(1)这个句子以鸟鸣反衬出大森林的虚静,也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中因有了鸟鸣而充满生机的意境。(2)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身心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好感受。3.①晨露滴落发出的轻柔凝重的声音;②由森林茁壮生长悟出的蓬勃的声音;③松涛咆哮发出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④由阳光变化下的森林悟出的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推荐阅读: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提线纸偶》教案08-29
二年级人美版新疆美术教案11-21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全册教案、教学反思07-09
二年级美术上册 刷牙 1教案 人美版08-02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人美版)09-01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11-09
三年级美术(人美版)第二学期期末试卷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