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之灵魂在于 情(共9篇)
诗 之灵魂在于 情 篇1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
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
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事例 篇2
①阿基米德面对即将劈向自己的剑,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
②第欧根尼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③王尔德在海关人员询问出境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说:“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④一个少女置身闹哄哄的车厢,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地读自己的书。⑤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仍节衣缩食,来首都看画展,在名画前流连忘返。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高贵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
1、芦苇(lú)平庸(yōng)赫赫(hè)携(xié)嘈杂(cáo)沐浴(m)缅怀(miǎn)萎缩(wěi)
2、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文 篇3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差异何在。机器,是人类制造出来、能通过快速执行已知程序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它们将完成被给予的任务作为自身的使命。而人类,尽管在解决已知算法问题上的能力确实略逊机器,但人类却能做到某些机器无从为之的事情:用周国平先生的话来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所谓灵魂,就是我们拥有主动思考与运用情感的能力。
会否有一天,机器亦能主动思考并超越我们?这个问题略显飘渺,只能凭空想象,过程只是徒增恐惧。比起担忧这样我们并不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不如换个角度考虑:人类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价值?这样的问题更加实际,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对待自身。
正如帕斯卡尔所言,“人因思想而伟大”,拥有思想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当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这蓝色星球上初次登场时,我们对它尚且是一无所知;然当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演化,人类不断地用思想去探索和发现世界,如今已然成为了最熟悉世界也最善于改造世界的生命体。机器缺少思想,自然也就缺少了发掘未知和改造已知的能力,建立文明便更无从谈起。
“思想”之外,拥有“情感”是我们的另一大优势。因为拥有情感,我们拥有了感动、怜悯的能力,也拥有了或喜或悲的心情。这些能力使我们有了精神上的沟通,于是我们互相依靠、共同生存;这些心情使我们拥有了规则之外的潜力,于是我们拥有了突破自身的可能。一台机器若是运作不佳,绝不会有另一台机器怜悯并前来协助;一台机器若是用尽了能量,也绝不会因受到鼓舞而再次发动。机器缺少情感,也就缺少了互动沟通和突破极限的可能性。
在这快速涌动的时代洪流中,要站住我们的脚跟或许并不容易。看如今思想与创新常被放入比赛话题中呼吁、看如今爱与善心常被放进公开活动中大力展示,俗话说我们越爱彰显什么就越是缺少什么――或许我们正在丢失身为人类最重要也最独特的东西。我们热烈地预测人类与机器的战败关系,多少也有出于对自身能力的动摇和不自信。当脱去这争执热闹的外衣,是否有人在内里留下自省,终于想起,我们是时候该召回自己的灵魂?
我们都担心自己将被机器打败,但未来的结果究竟如何,现在任何人都无从知晓。实际上我以为它并不重要――无论太阳是否会燃尽、或者无论它将何时燃尽,它的燃烧已为银河系奉献了最独特和重要的光与热,于是我们记得它、宇宙记得它、时光也记得它。人类作为一种高等生命,只要我们依旧秉持思想的能力、我们的爱与怜悯之心,宇宙记得我们、时光记得我们、上帝也记得我们。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篇4
犁川镇中 陈晋龙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作品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情于一体,闪着诗性的光华,透着哲学的智慧。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既有理的梳理,又有情的熏陶,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作品中贯穿着的内涵能够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世界上什么光线最明亮、最令人难忘?有人说是正午的阳光,有人说是钻戒的折光,有人说是诺贝尔奖章的闪光,也有人说,当你披一袭暮色从远方归来,你家窗口射出的那一束微黄的灯光最明亮、最难忘。因为那灯光不仅意味着你疲惫的身躯将得到憩息,还意味着你的心灵,也将抵达一个安全可靠、可以得到抚慰的港湾。
周国平先生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引用了几个事例,很有说服力。他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所举事例:①、面对即将辟向自己的剑,阿基米德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②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第欧根尼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⑤一群青年画家节衣缩食到北京看画展,1 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这是一篇立论深刻、论证有力、语言准确概括的说理文章。学生阅读后把握文章的内容论点不难,了解文章的结构要点在前面学习了几篇议论文的基础上也很容易把握,而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这篇文章虽是议论文,语言的韵味也很值得咀嚼。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芦苇脆弱,易断,犹如生命,会在一瞬间消亡,比喻恰当,读者心领神会,可即便如此,人的灵魂依然高贵。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论点的不可动摇。
“不要踩坏我的圆!”“不要挡住我的阳光!”铮铮硬骨,坦荡胸怀,穿越历史的时空,再现在我们眼前。在贤哲眼里,肉身和身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即使生命将被别人夺取,有高贵灵魂的伟人,是那样的珍惜精神世界。阿基米德、第欧根尼,他们是两座丰碑,昭示着人们追求真理,誓死不回。
“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王尔德口中的“才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才能,它已经内化为寄托自己灵魂的精神财富,这是他骄傲的根本所在,也是他的“财富”宣言,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携带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象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
这是一段很动情的抒写,那个少女,虽然不知道姓名,但在那平庸的背景下显示出来的“灵魂生活的迹象”却使“我”心中充满着感动。为什2 么?因为她使“我”想起“我”的少年时代,猛然发觉,当年纯正追求的“我”已经不由自主地被世俗同化。出书与读书,虽然前者辉煌,但后者的“忘记一切”更令人神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多么圣洁的一幅画。那个少女,是“我”心中所爱,她不亚于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军人,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世俗是一张大网,像恶魔一样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少女的执着是千百个固守精神家园的代表,她的形象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这“光辉”是高贵的灵魂由内心而散发的,这“光辉”是青春纯正追求的彩虹。
“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出很动人的光彩。”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门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者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作者洞察世事,人情练达,给我们勾画了一个可悲的现状。人不可能脱离物质而生活,但未老先衰,不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悲哀。反面论证更使人觉得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有的哲学家,把人的生存分为生理(即肉体)生存、社会生存、心灵生存三个层面,也就是说,只有三个层面的生活都健全时,人的生存才真正与动物生存拉开了距离,其中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只有人类存在心灵生活追求。心灵追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家园”。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在物质生活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心灵建设需求的同步行进,3 而心灵的建设,恰是常被人们忽略的“软件”。人可以而且应该切切实实地寻求一个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结合点。在基本生活条件有所保障时,更为注重发展自身的素质,提升对真、善、美的感受理解水平。
苏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3 篇5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学习目标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二、教学设想
1、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3、准确理解“灵魂”的内涵。
4、课前了解并搜集一些感动自己的人或事。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 交流预习情况。
1、芦苇(lú)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2、平庸:寻常而不突出;
平凡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二) 导课:
1、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三)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文章提出怎样的观点?
(2)理出文章的思路。
2、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
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四) 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学生讨论、交流:
(1)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选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
(3)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3、.总结: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 合作探究,能力迁移。
1、学完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那里?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讨论交流: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 有思想 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 篇6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通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学习散文式说理的方法。
2.情感目标:对照作者所讲的内容,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尝试实践课本所讲的人生
哲理并能终身遵循。
【重点和难点】
掌握散文式说理的方法。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借助导学案了解议论文和说理性散文的不同,掌握散文式说理的方法。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
周国平,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尼采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说理性散文不同于议论文,它是在散文中分析问题,讲明道理,进行论证的文章,它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说理性散文既具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又对一个或几个观点进行分析探究,它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一、自主学习。
1.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他是通过哪几个例子来说明的?
2.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层次,并写出每个段落所讲的主要内容。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3.在文章所举的几个例子中,主人公分别把什么看得最重要?他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主要体现在哪里?你能举几个课文以外的实例加以补充论证吗?
2.课文中说:“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说你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阅读课后周国平的另一篇文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谈谈现阶段你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四、课堂小结
五、学后反思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的灵魂在于创新 篇7
当前,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行动纲领,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中国家谋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更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础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这显示出国家对上述三大产业的重视。
工业革命2来,一些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一些国家正在工业化中期。60多年前计算机诞生,而比较普遍应用也就20多年历史。因为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装备日新月异,应用不断深化,所以,信息化在不断推进。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化也仅处于发展的早期。
刺激政策将显深远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马名杰博士认为,应对国内外新经济形势,十大产业规划的出台较好地体现了产业间相互关联的特点,有助于形成一整套刺激政策,
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和渗透性强的特点,汽车、装备制造和造船业等都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用户。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高度依赖于这些下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而汽车、装备制造和造船业等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直接刺激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可以说,十大振兴规划较好地反映了产业间的相互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产业链条中关键环节的发展。
中国在尚未完成市场化、工业化情况下,同时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但目前“两化”融合大体上还是典型经验,比如说信息化对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宝钢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第一个新型大钢厂,在建设之初就提出,项目开工相应的信息化项目必须同时上线。目前信息化已经演变成企业的创新能力,演变成企业战略决策内在的核心环节。然而,整体上“两化”融合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核心基础产业薄弱已成为制约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为此,振兴规划中确定了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任务。要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等。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说课稿 篇8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中的第四篇课文,学习这篇文章,要在理解内容、揣摩语言基础上,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或理,受到有益的启示,并学习议论文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课标》中在阅读部分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在教学建议第三条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概括事实论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举例论证的。
教学难点
与学生探讨出灵魂的真正含义。
二、说学情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②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一语文在现代文阅读中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教给学生记叙文的分析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初二北京版语文课本把议论文引入重点教学内容,在记叙文教学基础上,学习议论文文体,让学生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训练学生概括事实论据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正确导向,引导学生要保持纯正的追求。
(二)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④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⑤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
① 学写读后感。
② 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由本课中心论点引入,提出本课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作者是如何举例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
2、解决重点的过程
①引导学生研究2———6段的内容,(点拨)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快速阅读,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作者为了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观点,选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用纸条写出)
② 展示学生答案。
③然后屏幕展示:
A、阿基米德在剑向他劈来时依然专心研究“圆”。
B、第欧根尼不顾显赫人物亚历山大的询问继续他在阳光下的沉思。
C、王尔德在外国旅行中只带内在的精神财富。
D、一个少女在嘈杂的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的读书。
E、青年学生自备学费赶到北京欣赏世界名画。
④教师点拨: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的高贵都在于灵魂。
⑤教师总结:先哲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也正是选择了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论据来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中心论点”的。
3、突破难点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文选取了5个人物的事例证明论点,想来,大家对“灵魂”一词已有了解,那么,大家开动脑筋再继续沉思:灵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要根据5个人物的事例作答。用下列模式回答:
阿基米德追求—————————————————(科学)
第欧根尼追求—————————————————(思想)
王尔德 追求—————————————————(才华)
少女 追求—————————————————(知识)
青年画家追求——————————————————(艺术)
4、拓展提高
课文中说:“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
5、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论述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举了5个例子,深入浅出,说理严密,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个道理。
6、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册中文段,训练学生概括事件。
诗 之灵魂在于 情 篇9
昨天,我分享了对“微信读书”的一些感想。
我的老领导邓姨,在我公号里留言:多读书,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像董卿一样由内而外散发知性的美!
请允许我必须先感谢下邓姨!
因为是她持续的关注,每篇文章后的留言,对我的肯定,让我还在这条路上走着。
更要感谢这条路上陪着我的朋友们,训练营的老师们,较正编辑的老师们,互相扶持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我相信,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些人,推着我们向前。
不管是看得起的也好,瞧不上的也罢,都会督促我们走下去。因为这条路并不简单!多年以后,我们一定会感谢在这里的坚持和努力,因为我们经过了一次灵魂的洗涤!
但如董卿那样,由内而外的发光,这辈子我是做不到了。只能期望,在年老的时候,能优雅一点,知性一些。
若能顶着一头卷卷的白发,轻描淡化,身穿一袭长裙,面朝夕阳,浅唱低吟,那也是极好。
若真想这是未来的自己,如今只有不断的学习,补上以往落下的功课,才有可能实现。
因为内秀需要时间的堆积。
我开始喜欢董卿,缘于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这档电视节目。相对于春晚中的“台柱子”,诗词里的她,更加灵动和诱人。
对于四十不惑的女人而言,这份灵动,足以盖过年轻貌美散发的光彩。就如观众对她的评价: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不败美人。
在另一档节目《朗读者》中,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讲到他翻译的第一首诗,只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而露出可爱的笑容时,我不禁也笑了起来。
好可爱的动机,朦胧的情愫全部溶于了诗中。这不就是情感的宣泄吗?
96岁的高龄,依然记得翻译的第一首诗,喜欢的那位女同学。这份记忆,不都是文学在牵引吗?
在朗诵林徽因的《别丢掉》时,他热泪盈眶,仿佛要哭出声来的脸却又使我动容。这哪里是林微因对徐志摩地悼念,不正是他心底的诉说吗?是对他的曾经悼念,有他不能丢弃的思念。
这些能引起心底的共鸣,带来过往的记忆,唤起内心的感动,不都是文学的力量吗?
“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句话,是一位初中男同学告诉我的。
当时我不明白,美丽与可爱的差别在于哪里?
如今,我似乎懂了。
美丽在于外表,可爱在于灵魂。
外表的美丽会消失于时间的长河,而灵魂的修葺,却需要文学的滋养才能永存!
当我看到董卿在台上的淡定与从容,及不时从嘴里蹦出的诗词,我是多么地羡慕。
但我知道,那份从容与淡定的背后,是她从小在诗词中的浸泡,是她不知读了多少书的沉淀,而后留下的精华。
看似信手拈来,确是厚积薄发!
女人,最好的化妆,在于灵魂的滋养!
不要任其布满荒草,任生活的琐碎让其面目可憎。
再好看的容颜,也会被灵魂出卖。好好滋养它吧,用诗书灌溉它,让它与众不同。
就如我喜欢的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 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作者: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