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在于体验(通用12篇)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篇1
案例1:
在学校课堂教学比武的初赛上有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写加法算式:
师:3个4相加
生:4+4+4
师:5个10相加
生:10+10+10+10+10
师:9个8相加
生:8+8+8+8+8+8+8+8+8+8
师:写得累不累?
生:不累;和平常一样……
老师只好自己说加法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案例2:
第九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的其中一个片段:
1、写出下面各题的算式。
(1)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6.05元,10本数学书需要多少元?(6.05×10)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6.5千米,t小时行驶多少千米?(86.5×t)
(3)电视机厂每天生产a台电视机,2天生产多少台?(a×2)
(4)一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v千米, t小时飞行多少千米(v×t)?
(5)一种奶糖每千克是b元,买c千克应付多少元?(b×c)
(6)小红每天吃1个苹果,n天吃几个苹果?(1×n)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乘法式子中因数的特点分类。
6.05×10 86.5×t v×t
a×2 b×c
1×n
4、谈话出示课题:第2类和第3类还有简便的写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5、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写出第2、3类的式子。
86.5×t = 86.5t a×2 = a2 1×n=1n v×t= vt b×c= bc
86.5×t = 86.5・t a×2 = a ・2 1×n=1・n v×t= v・t b×c= b・c
a×2 = 2 a
6、问:这样简写对吗?请看书第91页。
7、看书后学生自我纠正刚才的写法,并说明理由。
a×2 = a2,因为数和字母相乘,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n=1n,1与任何字母相乘,1省略不写。
8、四人小组讨论简写的条件和规则。
9、反馈
简写的条件: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才可以简写。
简写的规则:(1)乘号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
(2)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3)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10、乘号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你更喜欢用哪种简写方法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省略不写,因为这种方法更简单,记做“・”会和小数点搞错。
反思:
数学的学习在于“悟” 篇2
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的数学悟性差。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解数学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
“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提供外部信息,而“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玩”,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数学的最佳途径。“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实践探索论文 篇3
一、创设体验情境,探索知识源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着力点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体验、探究、发现是融汇于学习过程之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体验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笔者创设了一系列让学生体验的情境:1.让学生用卷笔刀削圆柱形的铅笔,要求削到铅笔头很尖为止。2.告诉学生:没有削的一段铅笔是圆柱体,削好的笔尖部分是圆锥体。并提问:请观察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探究问题:圆锥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求圆锥的体积该从何入手呢?3.在讨论后形成共识:圆锥是圆柱的一部分,它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4.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何关系?5.做实验,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动手实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引领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学生主动实践的天地。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课前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进行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活动一:两名学生离开100米的距离,互相喊对方的名字,学生发现几乎听不到声音。活动二:在200米的操场上跑5圈,学生感觉气喘吁吁,有些累。活动三:学生走1000米,由教师来计时,看需要多少时间。经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千米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正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当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让学生具体描述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时,学生们都觉得1千米的距离是很长的了。方案有:
1、用米尺量1000次。
2、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3、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步。
4、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5圈。
5、绕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6、还可以看摩托车和汽车上的里程表来测量。这些描述的生成,对学生建构1千米的.概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知识价值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篇4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正文]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 7”, 3 . 5
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
[1] [2] [3] [4] [5] [6] 下一页
2.7 9.4 .7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 8 1
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1 3 7
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 1 3 5
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 .47, 2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C103、279+98、279+102等习题。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篇5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自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以来,我在同组老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认真上好教研课;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在改革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现在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时,设疑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
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讲《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努力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实验探索,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的“体验学习” 篇6
关键词: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老师不是“救世主”,老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老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经过体验性的“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在教学能被2、5或3整除的数中,一开始,我就请同学当一回老师,由他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5或3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难住老师。学生们举了很多数,结果都没难住我,学生心里觉得老师真了不起,太神奇了。这时我一语道破,不是老师有特异功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数学规律,从而自然而然到引出课题。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而今天却由学生考老师,通过别出心裁的“考老师”的情境的设置,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急于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这时,一种新的数学规律的学习,伴随着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由“新”而生,思维开始活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比如,学习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我事先做了模型,课上让学生动手拆开模型,看看它的变化,从而在感性认识上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的由来。这样做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做数学”需要教师放手,为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松绑”。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做数学”的活动中。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即:预习——发现——质疑——解决。上新课前,我先让学生看看要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拟定合理独到的解决办法。教师对学生的方案不要轻易地否定,要指出错误,正确诱导,精心呵护。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动的氛围,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说数学”不仅体现在“说“上,更重要的是思維展示,一个学生独特的见解或许会引发多个学生的积极思考,会引起创造性的激情,从而产生创造性的动力,带动所有学生的进步。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 篇7
一、课题研究开展过程:
本课题自2004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2年多了,现在正式结题。整个实验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04、4——04、9)
学习和研究有关实验理论资料,确定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制订具体的实验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04、10——2006、5)
1、开展实验前期调查。
调查和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咨询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意,引领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查询相关的理论依据。
2、实施阶段操作
(1)研究方法:
A、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B、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合二为一。认真开展课题开题论证活动和中期课题论证活动,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C、制定详细的学期研究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以日常课堂教学及研究课为突破口,不断创设体验性学习的成功范例及操作策略,提高课题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逐步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课堂教学特色。
(2)操作策略
A、上课前要认真设计方案,及时准备材料,明确体验的内容和目标。
B、要充分估计学生在体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必要时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启发。
C、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或争辨,当出现某些错误的结论时,要留给学生去辨析,教师不过早地作出评判。
D、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可操作的思维方法去经历、去体验,如: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
E、体验性学习的提出是对教师能力的一项挑战,它将首先促使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实现观念的转变,以有效开展新课程实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总结阶段:(06、6——06、8)
1、开展实验终结调查。
2、撰写课题报告、论文。
3、收集、整理资料。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有感 篇8
杨金晖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做了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抓落实在我党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抓落实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富于哲理,饱含深意,对于指导我们扎实、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了准确深入的学习其中的要义精髓,我研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的研读,都使我的心灵都倍受震撼、倍受启发、倍受教育。下面结合自身思想及工作实际,简单谈一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和共勉。
一、关于如何抓好落实?
关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中,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这“四个必须”,其实质是从世界观改造、精神塑造、作风改进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对我们工作抓落实提出的总体要求,其中蕴含的规律、哲理和方法,在我们各类日常工作中是普遍适用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关于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是抓落实的基本与第一要义。只有做到找准方向和定 1
位、始终践行自身使命和宗旨,我们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坚持正确的航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始终保持落实各项工作的自觉性。这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造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但对于工作抓落实来说,确是最重要、最关键且无法逾越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无法正确看待和把握组织赋予他的使命和宗旨的,自然也无法准确认知自己的价值与定位,是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偏离航向、迷失自我,把工作仅仅当做是一种困难和负担的。这种人工作起来不快乐、不顺心、不求甚解,是很难将组织赋予的职责和具体任务落实到位的。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要想把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牢固树立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和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事业而不是任务去做。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后天的重塑与培养。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砥砺品质、修身养德、勤于学习,才能志存高远,清醒的认识到组织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才能把个人的理想同组织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同客户、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从灵魂深处真正增强落实各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组织事业的各项工作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关于精神的塑造。强有力的精神引导和支撑,是抓落实的关键条件。无论对于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来说,工作的落实都需要一点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因为任何工作的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阻力。我们各项事业正是在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落实一项又一项 2
工作的过程中得以创新发展的。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中,更是将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提升到考验领导干部原则立场的高度来讲,足见这种精神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实践中能不能把这种精神融入我们的主观认识,能不能将其融入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抓落实是否得力、到位的关键。当前,总公司正经历从贸易商向全供应链整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外部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信仰什么、遵从什么、实践什么成为全公司上下一致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适时凝练出了公司核心价值理念,提出要打造有激情、重诚信、敢担当的兵工物资团队,正是对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这一精神的绝好演绎和发扬。激情是动力,诚信是基石,担当是保障,这是未来我们践行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精神,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精神法宝,是我们抓落实的核心要义。
关于作风的改进。作风体现一个组织的纪律和形象,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抓落实的主要保障。思想到位、行动不到位,光说不练嘴把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浅尝辄止,脱离群众是目前我们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作风,极大的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中,对这些不良作风提出了深刻剖析和批评:制度应用尽有,没人去落实,只能是一纸空文,造成管理无序和资源浪费;形式主义的去搞“文山会海”、“形象工程”,不仅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只会换来群众的怨声载道;不深入基层调研和了解情况,就无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3
方面,做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只提原则方向,不讲目标考核和精细化管理,只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推诿,一团和气。只有始终坚持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才是我们党各项工作在组织和群众中落实到位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在总公司的战略转型中,我们也要坚持和发扬这种优良作风,结合我们简单、务实的企业精神,将其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去,全面、深入、持续的推进我们各项工作的落实。
关于科学方法论。抓落实,光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不足够的,没有得力的措施和科学的方法,工作落实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费力不讨好。针对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监督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并把抓落实作为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对我们党多年来抓落实工作方法的科学总结,是抓落实最终着力点。这一科学方法能否得以正确的、不折不扣的运用,能否建立一个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将是决定我们今后的抓落实能否长期有效的关键所在,尤其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当前在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目前总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也有了很大改进,成为我们经营改革各项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某些工作落实不到位、善始 4
不善终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着,极大的影响着总公司整体的外部形象和内部效率。
目前影响总经办工作落实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源配臵不足,管理服务的能力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总经办作为物资公司的行政管理服务部门,综合性和事务性工作繁多,重要事项、紧急事项、大事和琐事往往夹杂在一起,对时间、精力、人员素质和经验要求较高。目前总经办人力和精力配臵略显不足,人员能力、经验和素质也参差不齐,影响了行政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提升。尤其是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受个人的精力、能力影响较大,工作落实进度和质量缺乏有效保障;二是缺乏系统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系统风险的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受人员配备、能力和经验的制约,总经办对政策法律、安全生产风险点和不可测因素的变化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把握,部分管理链条存在薄弱环节,在相关工作的落实方面尚缺乏人力和机制保障。
从主观方面看,影响自身工作落实情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一是在思想意识方面,自身存在一定的惰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由于长期性格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有时候对于领导交办的新事、难事,会有畏难情绪;以及在机关工作养成的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对于发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落实效率是不利的;二是工作作风粗犷、缺乏工作技巧和方法。有的时候出于好面子、过度自信等因素影响,在没有提前做好调研和情报工作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工作,且缺乏计划性,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与其他部门或人员沟通时,5
缺乏沟通艺术和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三是自身能力与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等方面。自己长期在机关从事综合管理工作,来物资公司之前对办公室文秘事务并不熟悉,虽然经过近1年的努力,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锻炼,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组织对我的期待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影响工作落实质量最关键的主观问题之一。
三、几点建议及承诺
为确保总经办各项工作的落实,建议:
第一,加强授权分类管理,强化办公室核心职能建设。针对总经办行政后勤事务性过多、人员精力有限的现状,按照“专业分工、授权管理”的原则,探索将办公区及会议室管理、会务、接待、绿化、行政费用报销、职工福利发放等部分事务性工作进行外包,由总经办对外包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将总经办有效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制度建设、公文处理、保密管理、安全生产、公共关系等核心职能上来,不断提升思考问题的层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考虑周全、做事专业、落实到位。
第二,完善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系统风险管理。针对目前在法律风险防控、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疏漏环节和风险点,按照“统一归口,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综合考虑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人员配备、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有重点的推进系统风险管理的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做到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必到位,从工作体系和机制方面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为确保自身本职工作的落实,我承诺:
第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新时期总经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落实、搞好协调” 的功能定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对集团公司和总公司发展战略的认知和理解,树立大局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满足于做好手头工作向超前服务转变,由被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转变,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将领导指示的重要精神和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改进作风,加强沟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按照“有激情、重诚信、敢担当”的标准,通过加强自省,以及与他人沟通、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工作本领,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的计划性,积极协助公司及部门领导处理一些急事、难事、琐事,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真正为领导分忧,为同事解难。
有效体验学习 优化数学课堂 篇9
可见,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体验”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使得体验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体验活动的要求,从而丢失了体验活动真正赋予的价值意义。因此,在实践中,我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和研究。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经验挂钩时,学生对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会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才能使他们获得有效的体验。在数学课上,结合学习的内容,我创设了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
比方说:在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说说每天是几时起床的,几时吃午饭,几时活动,几时休息。每逢国庆节,学校都放假7天,我让每个学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自己制定为期7天的活动计划。准备外出旅游的,要写出到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大约花多少经费。先去调查一下,然后整理出来。一位学生汇报说:他跟妈妈去海南岛,为了保证旅游愉快,又省钱,他们跑了市区的几个旅行社,打听了一下价格,观察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旅游线路所花费的经费,得出了先乘动车到上海,再乘飞机直达海南岛的计划——你看,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中,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知识,而且觉得数学实在太重要了,非学好不可,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二、提供活动,在探究与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一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例如,在学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习题:校总务处的林阿姨上街买了一张吹塑纸,已知它的长是110厘米,宽是70厘米,现在,教师要用它来做一些幻灯片的边框。已知边框的长是35厘米,宽是28厘米,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下,怎样剪以后,材料最省?如果用剩下的材料装饰教师黑板报,你可以拼成哪些图案?学生对这一生活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在帮老师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很多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认真设计美丽的图案,一边画,还一边说:“我们还会帮助老师呢!”画着画着,一位学生说,她妈妈是裁缝,平时很多人愿意请她做衣服,因为她做衣服很省布。今天,她明白了,这张大的吹塑纸,就像一块布料,不同的裁剪,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看来,学好了数学,将来做裁缝就简单多了。你看,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短短的几句话,可以看出学生的收获有多大。关键是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全身心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在体验这学习数学的快乐,他们所得到的关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不知要强多少倍。
三、恰当评价,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无疑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乐趣。体验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读学生在课堂学习、作业、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数学的水平、情感、态度、自信心等综合评价。比如说:很多学生在计算时非常粗心,常常抄错数字、符号,或者算式做对,在横式上又写错答案。经常的计算错误使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有的看到分数、小数、整数四则运算时,就有一种恐惧感,有的因为害怕计算,在应用题列好算式后,不进行计算。针对这些现象,我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鼓励。当看到学生计算失误时,我就笑着对他说:“看,小马虎与你做好朋友了,你喜欢它吗?”
当然,对学生的评价有时是老师一个欣赏的眼神,有时是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课堂上应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轻视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过多说教与评价,以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体验活动;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重视对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宽容的、勇敢的、坚强的等待个性品质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勇敢地对自己说:“在每一天,在我的生命里面,我都有进步!”
考研数学 记忆的关键在于重复 篇10
对于数学解题也是一样,有一些题目考查的就是反向思维力。所以数学复习过程中要打破惯性思维。看是前提,是基础,读懂书才有可能做对题目。练是关键,是目的。只有会做题,做对题目,快速做题才能应付考试,达到目的`。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思考是为了更有效的读书和做题。这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选标准教程的资料
把数学复习辅导书上总结好的知识点认真掌握住。不管什么版本的复习辅导书,全面、详细讲解的知识点,例题讲解当中总结出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推导出的公式定理等,这些都要重点记忆。考研辅导专家提心快告诉,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有知识点对应的题型,随后附了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做适量难度稍大的题,会有助于大家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难题不会慌。但这并不是说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只钻研难题,而对于容易的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不屑一顾,这样只会导致考研失败。
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做题难度要适当,题量要适当。所以,大家不要进入做题的误区,要难度适当地练习,不要死扣难题,毕竟考研考察的是基础知识,使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
★ 考研冲刺阶段复习四大注意事项
★ 考研冲刺高效复习四大定律
★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复习规划
★ 考研政治冲刺阶段复习诀窍
★ 考研英语阅读冲刺复习良策
★ 高考数学复习关键在调理
★ 考研暑期政治复习:哲学是关键
★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教你得高分
★ 考研英语 基础强化冲刺复习各不同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重要讲话,同时,学校开展了干部工作作风整顿活动,在活动动员大会上,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学习了绥阳县委以及绥阳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干部工作作风整顿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感受很深:
对于“落实”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什么是“落实”?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如理论、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付诸于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落实。古人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战国时期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直至灭亡。我们做任何事、干任何工作,如果缺少了落实的观念,不抓落实,不去真正地落实,那么,任何严格的制度、任何正确的方针政策、任何缜密的计划、任何创新的思路、任何宏伟的蓝图,都只能是一纸空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会最终成为现实。因此,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
抓落实,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无疑需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障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才能使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的动力。
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反对弄虚作假,形式主义。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落实就是一种责任。抓落实就是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恪尽职守,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办事,把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使我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小学数学课堂呼唤体验学习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97-01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主体地位予以了高度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体验式学习以学生性格特点及发展水平为依据,为其创设出轻松、生动的学习情境,达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提高与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合作交流
体验中数学活动包括合作和交流。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合作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正是利用和开发这一资源共享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如我在教学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知识,教师出示一个长为7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合作交流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求长方形周长的三种不同计算方法,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认知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可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体验“说数学”能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自主探究
数学课堂是新课标下创新教育的一块沃土。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要善于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体验再发现、“再创造”。
教师作为学生引导者,应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要大胆舍弃过细、过多铺垫,尽量少一些暗示,凡是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就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凡是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自己先讲,教师精讲或不讲。在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做法,真正发扬师生间、学生间的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想,使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动手实践
活动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先生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新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采用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其在实践操作中能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获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的体验。
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学生获得体验,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再如:学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出示: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拼好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每人準备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应该怎样解答。学生边观察、边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课改新教材中,许多概念、定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果在数学中只是一味地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则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
如:教学简便运算125-97,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7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3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3=28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再加”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30–103、130–97、 176+99、176+101等习题。这样做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理解和消化数学,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数学在于体验】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07-29
初中数学体验学习09-21
数学课堂呼唤体验学习07-22
数学体验性学习08-27
初中数学的体验式学习07-09
数学中的体验学习09-28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05-15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策略分析论文06-20
学习在于方法10-13
数学作文与数学学习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