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课内阅读(精选7篇)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1
在我讲思维导图课之前让我们来感受一张思维导图。这是我做的一个关于世界古代史的思维导图,一共有五个分支……
这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看过这个导图后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刚才所画的这幅图,看看你对图中的内容记住了多少。
如果你认真感受了,你就不难发现,这些是很容易记忆的,即使你没有完全记住,你也已经了解了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结构。
您是否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您买了很多书,可惜很多都没有读?就是读过也掌握不了多少?
2、走进书店发现新书、想买的书层出不穷,可是总担心买回去也没有时间消化?
3、您是不是感觉学生学习教材都比较吃力,只有刻苦才能通过考试?
4、在工作中您是不是感觉学习能力不如学生时代,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感觉知识更新缓慢?
5、当您面对无限丰富的知识、智慧和技能您是不是感到力不从心?
是我们的能力不够吗?是我们的大脑不好使?NO!!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就告诉我们普通人大脑终其一生也只能用5—10%的大脑潜能。我们大脑的潜能绝大部分还在沉睡!我们的一生可能花费90%以上的学习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业务知识,也许只花了10%不到的时间学习训练学习的方法。
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思维导图!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这种道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也是这个意思。非常感谢的是大家今天能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东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大脑基金会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曾因帮助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而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约3.0亿人使用。定义概述: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脑图。
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又有效)。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
准备:没有画上线条的空白纸张。彩色水笔和铅笔。你的大脑。你的想象!绘制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绘制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清晰明白
(1)让纸张横放在桌前,从中央开始;(2)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3)不同级别主题的线条粗细合理;(4)间隔要安排合理边界要能“接受”分枝概要。突出重点
(1)一定要用中央图,次主题3-7个;(2)尽可能用色彩丰富的图形;
(3)中央图形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4)图形要有层次感,可以用 3D图;(5)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使用联想
(1)在分枝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使用箭头;(2)使用代码;
(3)使用各种相关的色彩,图示、符号; 形成个人风格
(1)布局合理,层次分明(2)条理顺序,使用数字(3)图形简洁,清楚易懂(4)夸张手法、有趣
(5)颜色搭配和谐,总体效果好 绘制
第一阶段
先拿出一张白纸和一些水彩笔。把这张纸横放过来,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水果”的图像。使用水彩笔,尽可能地任意发挥。现在,给这幅图贴上标签:“水果”。第二阶段
从“水果”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你关于“水果”的主要想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是在做练习,所以我们把分支数量限制在五根以内。
在每一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水果”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
就像你看到的一样,此时此刻,你的思维导图基本上是由线和词汇组成的。那我们怎样才能改进它呢? 第三阶段 现在,让我们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回到你绘制的思维导图上,看看你在每一个主要分支上所写的关键词。这些词是不是让你想到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会想到颜色、果汁、佛罗里达、维生素c等。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分支。分支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事物的数量也可能有无数个。但是,在这个练习当中,请画出三个分支。然后完成与第一阶段相同的工作:在这些等待填充的线上清楚地写下每个关键词。用上一级关键词来触发灵感。别忘了在这些分支上再次使用颜色和图形。
你现在已完成了你的第一幅基本思维导图。你会注意到,即便是在开始阶段,你的思维导图里也已经填满了符号、代码、线条、词汇、颜色和图像,这些都能使大脑更高效、更愉快地工作。
三、关于思维导图和知识树的区别:
第一,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录内容要求不同。
知识树记录的是课程知识或简化的内容,需要记录的信息量很大。思维导图以一个中心的主题或知识点开始,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和记录所有的与中心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的关键词,记录的语言文字相对比较少,而里面的关键词,都是与所学课程资料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一幅思维导图就能够包含整个课程的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资料。
第二,知识树在人的大脑的思维模式上,属于线性思维。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模式,它更加的符合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而且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模式。整个思维导图看起来就是整个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学习地图。通过绘制和阅读思维导图可以使人对整个知识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知识树在大脑潜能开发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思维导图是全脑开发,对大脑的潜能的开发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经常使用思维导图,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知识树的表现形式单一,无法表现出不同的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而不同的人绘制的思维导图,因为不同的人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看法的不同,所以制作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它更加的展现了不同的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一直以来,我们在做着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从点到面如何把点的知识连成面,了解整个知识结构是我们力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思维的改变就在一瞬间,你感受到了吗?
四、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从20世纪60年代创立后。就被多个国家使用,世界著名的哈佛、剑桥大学,使用思维导图是每个学生入学必须掌握技能,思维导图同时应用于各国的各大企业,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制定计划,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里我不做过多讲述,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从小学阶段学会可以应用一辈子。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应用仅有20几年的时间,广泛应用于职场,近几年才应用于教育,我国南方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良莠不齐,有些地方虽然也使用思维导图却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北方应用思维导图比较晚,用的比较少,近几年才被教育部门关注,在沈阳,有些小学开设了思维导图的课程,比如文艺二小学、育才,但是据我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今年暑假,大东区教育局全面开展思维导图的培训并大力推广,先后有二百多名初高中教师参与学习。思维导图的使用成为教育技术改革的发展趋势。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各学科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记忆工具,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工具,可以用于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课后总结,也可以用于解题、阅读和写作,可以做学习计划,也可以做反思。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思维导图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也就是说并不是运用了思维导图我们就全部否定其他的教学方式,相反,只有把各种方法融会贯通,才能把教与学发挥到极致。
我在初三课上运用导图主要是以复习为主,这只是导图的功能之一,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交给学生如何画导图,所以让学生直接去画,真的很难做到,我只能通过画导图来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达到一个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对部分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即便如此,对于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同学来说,看了我总结的导图,就可以很容易的记忆和复习,就像刚开始我们看过的导图一样,大家虽然对我们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太了解,但如果现在让你回忆的话,你是不是还能记起我刚才展示的导图的内容?而且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我们看那幅图的时候用的时间并不长,通常情况下,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看完,这对于每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所以当我们把学科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笔记,再配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按规律复习,就会节省相当多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能从初一开始训练思维导图,相信思维导图所带来的作用将远远超过在复习方面的应用。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记笔记和读书,可以增进理解力,提高阅读速度;运用思维导图复习,能够增强记忆能力,成倍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运用思维导图解题、阅读和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整体概括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反思,可以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目的,更好的发挥大脑的潜能,这才是思维导图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思维导图功效如此强大?道理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
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
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
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运用思维导图就是遵循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透过思维导图把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快速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让自己以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使自己的思维模式呈“网络化”。
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大脑,或是把信息从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养成导图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有积极的影响,勿庸置疑!
下面我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内容:
海尔的洗衣机有一次发生堵塞,维修人员去现场的时候,发现农民们用洗衣机洗土豆!但海尔没有嘲笑农民的愚昧,而是开发了一种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老师们,我们可以把自己想成那个农民,而思维导图就是我们的洗衣机,洗衣机怎么用,并不掌握在东尼·博赞博士手里,也不掌握在其他权威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谢谢大家!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2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 发展语文能力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例如,要找出图形中的关键字,需要学生去准确地分层和概括:既有整体上的分层,又有词句上的概括,既有整体上的把握,又有细处的拿捏。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根据文本和关键词,调动已有经验,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之后通过自我发现、合作交流、对比学习等方法不断修正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比死记硬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思维导图能协助学生更轻松地把握课文,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
3. 引导学习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把握”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形象地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又能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格局和作者的整体思路。通过固定的绘图程序“关键词+连线+图形+颜色”,让学生在每一步绘画中,对应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从而在长期“整体把握”的训练下,逐步“熟能生巧”,让自己的习作既“谋篇布局”,又得“心”应“手”,最终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好作品。
4. 提升课堂效率
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将文章的整体思路用自己的理解呈现在画纸上,这样,教师就可以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从而让指导有的放矢,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利用“思维导图”,既可以表现出文章的脉络,又可以展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 熟读文章,寻找“思维节点”
《海的颜色》是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颜色的描写说明富有变化的海,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进行验证,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层次清晰,作者思路明朗,非常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训练,提升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下面就以此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说明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1)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导入新课后,学生通过认读课文排除生字词的障碍后,初步感知课文。其中需要进行对字词及朗读的检查,以便掌握学情。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朗读中感知、明晰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明确中心,为绘制“中心”做好准备。
(2)概括“中心”,绘制“框架”
通过交流,让学生概括大意,逐步浓缩成一个关键词。一篇文章的中心,学生如果觉得不清楚,或者不明显,或者不能肯定的,可以用“?”(问号)或假定的中心代替。在有了中心后(包括“假定的中心”),再默读课文,找出围绕“中心节点”的其它主要节点。
例如:《海的颜色》课文开头,“海是什么颜色的?”提出这个问题,估计多数人会回答:蓝色的。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么?阅读课文可以知道:作者以“大海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为中心,那就将“海的颜色”概括为中心节点。作者围绕中心节点,描述四个地方的海来说明“海不一定是蓝色的”,据此可以将“渤海湾”“西沙群岛”“西西里岛”“摩纳哥”确定为围绕中心的四个思维节点。
学生通过默读,在默读中思考文章的主干,用关键字表示出来。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默读思考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会在一次一次的概括中、感悟中,逐步增强这种能力。
2. 理解课文,使用思维导线
(1)根据关键字,理解“思路”
概括出思维节点,学生也就逐渐明晰课文的脉络。这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阅读感受,结合文章内容,用带箭头的思维导线逐一连接节点。因为有箭头,学生会考虑到连接的箭头方向。初期,大部分的线会是“顺势”的,但是,长期的使用,会让学生想到“逆势”,甚至是“互势”的。例如《海的颜色》中,从中心节点“海的颜色”到节点“渤海湾”,就可以是顺势的箭头,但是会不会有学生想到“作者是用渤海湾海的颜色来说明海的颜色不一定是蓝色的呢?”那箭头是不是可以用“逆势”的呢?如果,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箭头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很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学习“争论”: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并通过寻找出关键语段加以证明,说服对方、证实自己。而这种学习争论不正是阅读理解所需要的吗?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更能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不仅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而且也会在无形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品析细节,明晰“框架”
通过“概括节点+思维导线”的方法,可以获得思维导图的框架。
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如《海的颜色》第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颜色”和“感受”。而“颜色”这个节点可以延伸出“草绿色”“灰蒙蒙”“黄褐色”三个节点。为了进一步了解课文,可以仔细品析“黄褐色”的四个形成原因。在这个细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分组读或播放视频、图片来加深感受,最后,让学生通过理解概括出四个节点“沙”“潮”“浪”“人”添加入“思维导线”,就完成了一条分支。继续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完善其它思维分支,“思维导图”的框架就形成了。
3. 结合内容,合理添图上色
(1)体味细节,联系实际感受加工所学,培养个性阅读
让学生自主阅读,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和喜好给每个节点加上合适的图形和颜色,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有利于他们进行交流和记忆。如渤海湾用黄褐色的“葫芦”(PPT出示渤海湾的地图形状;手绘葫芦);西沙群岛像个反写的“C”,通过阅读知道作者看到是“湛蓝色”的;西西里岛像个三角形,看到的海水是天蓝色的,游到深处是漆黑的,根据描述我们用天蓝色来画三角形的边,里面用黑色打上点;摩纳哥的形状大概是个斜放的长方形,比西西里岛的颜色要深些的蓝色。“颜色”用彩色调色盘,“感受”用红色心形,“草绿色”用黄色太阳,“灰蒙蒙”用灰色云朵,“黄褐色”用沙滩图,最小的节点就用黄色圆圈。
(2)把握部分和整体的关联
完成上面的步骤后,我们再来给导线添上颜色,一条思维分支上用同一种鲜艳的颜色。如“渤海湾”这条分支,我们可以用黄色,再给其它的添上鲜艳的颜色……
4. 回顾整体,添加背景和心得
(1)复习巩固,回味中心
通过学生的复习巩固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空白处画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背景———蓝色的海水。
(2)交流收获,完善导图
绘出背景后,用简单的字词写上阅读收获或感受。《海的颜色》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实事求是的观察思考,发现“大多数人都说海是蓝色”的命题,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写上“实事求是”(如上图)。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原则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融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语文能力训练,这是它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一面,但,我们也注意到其中“画纸”“画笔”“颜色”“形状”这些绘制元素又是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分散注意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以人为本,个性阅读
提倡个性阅读,导图不求统一。思维导图教学不是为了得到一张全班统一的彩色图片,而是借助“思维导线”的标注和节点“不同颜色形状”,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结合个人喜好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它营造的是一种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学习模式。
2. 把握“语文”本质
思维导图模式的语文课堂,追根到底就是语文课,在把握课文的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根本。教师要采用“讲授”“启发”“演示”等教学指导方式,让学生在学完微课和自主探究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3. 引导“精彩”生成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绘图给予引导,肯定学生导图中生成的精彩部分,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在中职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温州护士学校护理专业学习的二年级学生112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课内板书按传统的线性板书书写,课后作业以问答案题形式完成。实验组课内手写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书写,课后作业以思维导图形式完成。教学干预中、后期进行理论成绩测试,学生学习动机访谈和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内科护理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调查访谈实验组学生学习动机高,对教学效果肯定。实验组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的提高。结论 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在中职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内科护理的理论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内板书;课后作业;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应用
基金项目:2014年度温州市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思維导图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WJ2014014)
G712;R47-4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1]。思维导图做为学习工具和方法广泛运用在护理的临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并在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上取得很好的效果[2-6]。已有研究者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7-9],研究显示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高职护生的内科护理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中职护生由于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不平衡,情绪往往不稳定。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偏差,出现自卑、缺乏自信。由于以往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学习动机的缺乏。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尤其是内科护理知识量大,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学生毕业时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中,内科护理知识占30%以上,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过程中压力大,存在各种焦虑情绪。中职护生内科护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较少报告。本研究将思维导图板书与课后作业结合在中职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在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思维能力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在温州护士学校护理专业学习的二年级学生112名为研究对象,均为中职学生、女性,年龄16~1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将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人,对照组58人。2个班级的学生实验前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内科护理知识测试成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的教学设计、导学案、课程设置时间、PPT课件均一致。对照组课内板书按传统的线性板书书写,课后作业以问答案题形式完成。实验组课内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书写,课后作业以思维导图形式完成。教学干预实施一个学期。
3.教学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内科知识的教学,包括课前导学案、课内传统线性板书完成教学任务,课后问答案题形式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定期进行单元知识测试。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课内的小结的板书形式、课后知识巩固环节进行教学的干预。实施的主要措施为:(1)思维导图的解读2课时。教师讲解思维导图的知识,包括主题词、主干、支干、次级支干的树型结构图,各层的分级、逻辑分类和关联,文字、符号、颜色、图片的多种表现形式,如何利用联想制作属于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等。给出A4纸和彩色圆珠笔当堂进行制作的指导,每位学生结合一个主题完成一张简易思维导图,教师进行解析。学生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知识和使用方法。(2)课内手写思维导图板书的使用。教师在课内对知识总结以手写板书书写形式呈现。板书完成方式分两种,一是由教师完成整个思维导图,二是由教师给出框架,学生按要求完成部分思维导图填写、描画,标出重点内容等。(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思维导图完成课程知识点总结和梳理。(4)教师每节课对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进行分析,归纳出好的做法,与同学共勉,指出不足的部分,规范学生的思维导图。
4.教学效果评估
利用学校已有的内科护理知识题库,参考历年全国护士资格考试试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多次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理论成绩测试评估效果。1年后评估2015年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成绩。在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调查和访谈,评估学生对内科护理学习动机的变化。
二、结果
1.理论成绩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施干预前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在干预前的基线成绩无显著差异,可认为两个班级是同质的平行班。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在医院实习八个月后,参加2015年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其中实践能力的理论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结果详见表格1
2.学习动机
实施干预后2个月,利用自制调查表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兴趣高,92.6%的学生愿意花费整块的时间完成思维导图的课后总结,每份作业都具有独特性。88.9%的学生对内科课堂中充满期待。课内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互动活跃,学生在补充思维导图板书环节积极踊跃。
对照组学生46.6%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作业多而繁琐,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太多,而且容易遗忘,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总结。10.3%的学生存在相互抄写作业的情况。32.8%的学生表示对课内的板书没有特别的记忆和印象。
3.学生主观评价
在实施教学干预后2个月和4个月,随机抽取实验组不同层次的10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思维导图板书和课后思维导图作业对内科护理知识学习的效果。访谈内容包括对课内思维的板书的认可、课后制作思维导图的时间、思维导图对内科护理学习有没有帮助等。受访的学生均对教学效果进行肯定。83.7%学生认为思维导图作业很有意思,画画图、写写字,知识点就梳理好了。有的学生说:“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解剖图画得这么好。”有的学生说:“以前的作业写好了,交给老师看过就扔了。思维导图作业我保存的很好,在复习的时候很有用,一目了然,梳理重点非常好用。”有的学生说:“一张图将所以的知识点串起来,我觉得自己对内科疾病的认识更全面系统了。”
三、讨论
1.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内科护理理论成绩
内科护理知识是各临床护理的基础知识,又是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学生对内科知识掌握的程度会影响各临床护理学科的成绩,还会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和处理。因此,提高学生的内科护理知识成绩关系护生的职业基本功。我们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手写板书,简单明了,在课堂书写过程中能给学生观看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思维框架及时完成课堂笔记,掌握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按学生的能力分块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位学生又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完成自己的课后思维导图总结,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思维导图笔记和思维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验组学生干预后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可见思维导图板书与思维导图课后作业能有效提高中职护生的内科护理理论成绩。
2.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学习动机
手写思维导图板书形式多样,施教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师生合作式的,由教师给出框架,学生按要求完成部分思维导图填写、描画,标出重点内容。课前教师画出整体框架,包括主题、主干和支干,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主要的内容。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过程轻松。课内学生补充思维导图板书重难点环节,在台上学生与台下学生之间的互动中,明确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会思维导图使用的方法。有效调动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激发学习动机,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达到分层施教的目的。本研究中,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访谈调查结果中显示,愿意花时间做内科作业、喜欢上内科课的学生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可见,思维导图板书与思维导图课后作业能有效提高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科护理以解剖、生理、病理、生化、药物、健康评估等多门为基础,和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联系紧密。学好各科知识需要学生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抽象、分析、概括、比较、判断,形成自己的思维过程。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均有不同的提高。学生在做思维导图过程中,需要将内科护理中疾病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知识提炼为关键词、图形、色彩、符号,提升了思维的抽象、分析、概括、创新能力。思维导图的树型结构图、分层分级、相互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整体性逻辑能力,学会比较、归类,培养发散思维。许多学生说自己的知识不再是片段的,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串到各个疾病中。有许多学生将疾病变化的解剖图、病理变化画的非常形象直观而风趣,让教师们大为惊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实践能力这门科目,需要学生将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运用到思維逻辑能力。2015年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实践能力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结语
思维导图课内板书与课后作业在中职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内科护理的理论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少部分想偷懒的学生并不愿意花许多的时间去完成思维导图,作业完成较潦草,导致思维导图没有真正起到梳理知识的作用。需要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更深入的进行这部分潜能生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4
[2] 林郁清,袁赛霞,郑定凤等.思维导图结合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4):572-575
[3] 陈红静,张云美.思维导图在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7中旬刊):2438-2440
[4] 叶碧容,苏惠玉,王秋端等.思维导图在基础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1):823-826
[5] 许桂春,索海英,王同忠等.思维导图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5):77-78
[6] 刘玮.浅谈运用思维导图改进中职护理教学[J].全科护理,2015,13.(23):2332-2333
[7] 马俊英,张淑静.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5,20:43-44
[8] 林虹,吕一婷,林梅.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63-366
[9] 胡燕.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0:77-78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4
一、自主学习,初步绘图理清文章脉络
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感悟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体验过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 像绘制“知识树”,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导图”就是自主学习中比较好的预习方法。语文课文的阅读学习不外乎字音、字形、字义、 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写作手法等方面。如果学生依据这些方式方法对文章进行初步解读,就可以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自由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从一张纸的中心开始绘制,需要向外面伸展什么,就直接在周围的空白处自由发散。
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何为“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思维导图的图片,让学生有制作模仿的对象。
本文以文字形式进行说明,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非常清晰。课题放在中间圈起来,然后用柔和的线条从圆圈中生发出本课的重点。在图片的右侧是本课重点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并标上序号,清晰明了。即(1)字音:巢、雏、 瞅、笼、蓬、框、腻。(2)字形:葱茏、繁茂、雏儿、蓬松、流泻、细腻。 (3)字义:信赖,信任并依赖。深幽,深而幽静。细腻,本课指珍珠鸟的羽毛惊喜光滑。神气十足,本课指珍珠鸟精神饱满的样子。 在图片的左侧是对本课作者的介绍以及对珍珠鸟描写的句子。 如(1)它们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2)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伤害它就一点点挨近。(3)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最后用比较显眼的颜色标出本课的主旨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线条所走之处,还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重点和次重点之间分别比较明显。
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大体制作方法,然后用自己手中的材料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根据预习的内容和环节,学生要在阅读文章时做好“分级”准备,把文中的知识点用关键词概括出来,用作思维导图“分节点”的填空。
二、课堂教学,展示结构突出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适合一边阅读教学一边绘制思维导图,这样课堂进行到哪一个环节非常清晰。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如果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在黑板上自行绘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绘图。如果课文内容比较复杂,知识含量比较大,则可以打开电脑用软件进行制作。运用思维导图解读课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课文层次的理解也比较清晰。在绘制的知识框架图上,文章的重难点也一目了然。
如苏教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的学习,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学习时要注重赏析品读。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主题左侧的“一级节点”分别是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字义等,主题右侧节点分别为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的讲解和实例,从修辞手法的赏析,可以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解决学习目标的重点。从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可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突破难点,一张图就可以涵盖本课的所有重点内容。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快速抽出文章的主干,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听从学生的意见, 随时添改“子节点”,这样知识点无一遗漏,学生学习热情较高, 参与度广。当然,课堂现场制作思维导图,需要教师的技术操作非常娴熟,能够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撤换、合并“子节点”,添加课文上的重点内容,制作出非常完美的“思维导图”并导出。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把导出的图片打印下发每人一份,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份自己参与制作的劳动成果,更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课堂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思维导图,激活的是学生思维,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实际意义。
三、课后总结,系统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堂总结正是本节课思维导图“完工”的时刻,根据课堂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重新回顾和梳理。 课后总结则是对本阶段所学习内容的梳理,有效系统所学的知识。小学生在系统知识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都是七零八落的,在大脑中没有一个系统的网络结构。学习完一个单元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系统归纳, 这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样,学生每一课有每一课的思维导图归纳知识,每一个单元也有思维导图归纳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纵横交错的是知识网络,在运用时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可以告别机械的死记硬背,为学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有趣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有兴致。
如在学习苏教四年级上第三组的文章,学完以后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使得脉络清晰,重难点一目了然。如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复习就可以用思维导图展示,帮助学生更加系统了解单元知识。课题“第三单元复习” 仍然放在中间位置,用圆圈出来。左侧是《泉城》《九寨沟》的知识梳理,右侧是《田园诗情》《桂花雨》“综合练习三”的知识梳理。 每一篇文章的梳理包括字音、字形、课文的主题。如《田园诗情》 的“子节点”分别为:(1)字音:羊圈、牲畜、荷兰、毛毡、牛犊、顽皮、吆喝、铃铛、满载、偶尔、严肃、汽笛、寂静。(2)字形:舒缓平稳、仪态端庄、自由驰骋、绿意盎然、辽阔无垠、悠然自得。(3)主要内容: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4)文章主题:《田园诗情》 是一篇散文,描写了荷兰的田园风光,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果每一项中还有需要突出的重点,就可以在下拉“子节点”,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其他的几篇文章也要仿效这种格式梳理出来。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在课堂上完成制作。对“综合练习三”的梳理可以根据课本上的项目逐一筛选出重点,并罗列出来。如果学生能够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自己制作出类似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就非常系统。
思维导图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化,手工绘制方便快捷,学生用水彩笔就可以绘制出色彩鲜明的知识网络图;计算机软件绘制,则可以涵盖大量的知识点,而且操作比较简便,适合各种课型应用,即使在课堂进行的各个阶段也可以运用。课文预习时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教学中可以明晰重难点,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可以把所学习的内容归纳为网状结构,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自然弯曲的分支,不像直线那样枯燥呆板,有利于学生欣然接受,让学生乐于学习和制作。
摘要:思维导图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的外在展示。教师要从课文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三个方面研究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5
阅读是一种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认知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 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 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 (郭砚冰2016) 。同时, 阅读也是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生词量大。大量的生词会对阅读造成障碍, 久而久之, 部分学生产生恐惧、厌恶心理, 甚至放弃阅读。 (2) 阅读策略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归纳与综合策略, 学生在阅读时无法抓住关键信息, 造成阅读效果较差。 (3) 缺乏阅读兴趣。由于传统阅读的教学模式——“阅读文本匆匆过, 语言知识时时讲”或者“词汇一教半堂课, 文本一读就扩展” (邹建军2013) 比较单一, 学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动地阅读, 机械地寻找答案, 读过后找到答案即认为完成了任务, 没有享受到阅读的趣味, 更没有细细体会英语文字的优美, 从而无法有效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遑论热爱阅读。而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语言知识、词语掌握等, 加重了阅读课的无聊枯燥感。
图式理论认为, 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把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交互作用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王新阳2010) 。有效的阅读教学除了讲解语言知识外, 还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 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那么, 是否有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 在学生方面, 既可以调动阅读的兴趣, 又可以激活认知图式, 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在教师方面, 能方便其更好地利用阅读材料进行相关话题的有效教学呢?
二、思维导图概述
(一)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或者概念图, 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被认为是表达发散性思维, 将抽象记忆和思维具体化的一种高效图形思维工具。该概念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的观点。基于对大脑与认知的研究, 托尼·巴赞 (1998) 认为人类大脑在获取信息之后, 可以将信息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存储在大脑的记忆库当中, 而存储的信息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 当人们想到奥运会时, 大脑中将“奥运会”转为中心球体, 并自动从四周放射出如金牌、火炬、奥运村、举办国等信息, 这样, 人类在提取信息时, 才会有一连串的联想。同样, 在英语教学中, 思维导图往往是以某一主题词汇为中心向外扩张分枝的, 并且通过各个关键词将分枝串联起来, 建立起不同内容的内在关联, 从而形成立体化的思考图式。
(二) 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特点
1. 对学生而言
阅读的本质是学生脑中已有的图式与新文本信息相互匹配的过程, 匹配成功即能够理解文章。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 (伍洁萍2015) , 而抽象思维的尚未完全发育阻碍了这种匹配的过程, 造成阅读困难。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图文结合的特点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 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 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 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记忆, 比较和欣赏, 从而完善自己的阅读图式。这有助于让学习者在“以图导读”的模式下克服阅读障碍,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当中, 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强化他们的学习技巧, 培养其信息归纳与综合能力, 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
2. 对教师而言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伍洁萍2015) 。当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时, 教师就可以较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 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高效阅读。而让学生通过展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 一目了然地发现学生阅读的难点、盲点,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实例
本文所使用的案例源于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阅读文章Singapore—A Place Y ou W ill Ne ver Forget!篇幅长, 生词较多, 但整体脉络相对清晰。文章主要介绍新加坡的人文地理。
(一) 阅读前
T: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ingapor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place?
S1:I want to know the food.
S2:I am interested in the language.
S3:How about the weather there?
...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绘制主题为Singapore的思维导图, 把学生头脑风暴中所想到的所有关于新加坡的信息作为思维图的主干部分画出来 (见图1)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导入,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想了解一个地方, 我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的同时, 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想了解关于新加坡的这些内容, 文中会不会介绍到?具体又是怎样介绍的?) 。
(二) 阅读中
学生在这个图式的帮助下可以很快进入阅读的情境中。略读后, 学生就可以确定Singapore的关键词food, weather, language, location, something special, people做为主干分支。然后, 学生细读文章, 寻找每个主干分支下的重要信息, 进一步扩充思维导图。边寻找关键信息边扩充导图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促进其在一个中心主题下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图2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三) 阅读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并用英语讲解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 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理顺、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 (其中, 讲解不顺利的部分表示理解不透彻) , 又可以让小组内听的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比如weather部分, 对方说的是“The weather in Singapore is the same all year round”, 而另一名学生寻找到的信息是“The weather in Singapore is the same, so you can go there whenever you like”。这样分享答案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表达气候还有如此不同的方式。
相比于其他阅读训练———完成五个选择题、回答几个特殊提问或讲解猜测几个单词, 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 知道每一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从而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可以让学生仅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不看课本来回答教师的问题, 看看谁是预测高手, 让学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文章,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师生共同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 在重点、难点处通过继续扩展思维导图完成下一级的知识主干, 进一步加深印象。此外, 师生还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 对所读内容进行复述或背诵。背诵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 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 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 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 了解文章大意, 还可以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记忆的网络, 提高复述、背诵的速度与质量 (陈敏2005) 。
思维导图因其形象直观、图文结合、一目了然的特点, 成为了复习的法宝。教师应指导学生保留绘制的思维导图, 以便学生复习时可以以最快速度再次进入相关的情境, 对于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另外, 思维导图也是相关文体特征的清晰体现, 如文章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介绍新加坡的人文地理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那么, 在教学中若要求学生介绍北京、厦门等地时, 也可以引导他们“依样画葫芦”。这样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学以致用, 让教材发挥更大价值。
结束语
思维导图的存在为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它将枯燥无味、冗长繁琐的英语篇章转化为轻松易懂的图片, 从视觉和理解能力上更易接受,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左右脑, 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 也便于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阅读的思路进程, 便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 (1)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导图, 不能要求千篇一律, 导图可以是一朵正在绽放的鲜花, 也可以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还可以是一束美丽鲜艳的气球……只要它能表达你的观点; (2) 要规定好阅读和画图的时间, 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寻找信息, 完成导图, 如果学生感兴趣, 也可以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3) 不是所有的文本体裁都适用于思维导图, 教师在应用时应有所取舍。
摘要:阐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作用、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特点等内容着手,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阅读课为例, 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探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在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陈敏.2005.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 (1) :36-41.
郭砚冰.2016.成长风向标:厦门市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标准及解读[M].厦门:鹭江出版社, 87.
托尼·巴赞.1998.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 11.
王新阳.2010.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 , (5) :32-37.
伍洁萍.2015.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 (16) :101-102.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6
思维导图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将放射性思考方法具体化的过程。大脑思维具有呈放射性的特点, 大脑会接收到的信息和想法, 都可以作为思维发散的中心, 并通过这个中心再继续产生无数个思维分支。按照这种模式, 思维导图就是将大脑所收到的信息作为一个思考中心, 然后再将其与其他主题相互联系, 同时其他主题又可以和更多其他主题产生联系, 从而产生人类的思维习惯。从这一层面而言,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利用图像和联想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促进学生们能够掌握教学重点, 实现对学习内容从点到面的学习, 可以促进学生们从一个中心词出发, 将所学的其他知识连接成系统网络, 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与整合。其次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阅读学习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 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 进而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再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对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视, 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欲, 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推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的建议措施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需要结合不同的阅读学习模块来实现, 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推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词汇储备和运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很大,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阅读英文作品就会相对比较容易, 由此可见, 词汇在小学生阅读英语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词汇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展示,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抓住学习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汇, 然后将这一关键词对学生们进行讲解, 并以对这个关键词的讲解为发散中心, 有效将英语语段内容中的其他方面内容实现由点带面的联系起来, 进而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网络图。
2.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练习中的运用。英语会话练习是英语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语境, 在英语会话练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方法需要让学生结合一个具体的中心词组进行发散思维, 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增加会话的丰富性, 比如在进行会话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首先进行自我介绍, 引导学生在会话之前进行会话提纲的罗列, 可以让学生从name、home等简单词汇发散思维联想到habit、dream等相对有难度的词汇。同时在会话练习过程中, 还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环节, 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 由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词汇储备在纸上列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让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各组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学生们讨论焦点, 进而有效避免讨论过程的盲目性。
3.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英文写作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词汇量不是太多的小学生而言, 英语写作的难度相对较大, 并且英语写作需要具有相对清晰的思路,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的英文写作思路不够明显, 甚至有些学生难以下笔, 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种情况, 需要教师们结合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现状巧妙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写作思路的整理, 进而有效指导学生合理科学的构思英文写作文章, 同时还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体会到到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 进而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于英文写作遇到困难的现状, 改变学生们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如何写的难题。另外,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让学生们的思路构思实现集体构思、小组构思、自己构思三个过程的转变, 通过这三个过程的转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明确, 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 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从有限的英语语段和教学内容中找出学习的关键点,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慧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03) .
[2]白俊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1) .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 篇7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大型的企业中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它能够得到不断推广, 是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的, 主要有:
(一) 现代脑科学理论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有关生命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正是对大脑结构特征的研究, 使得人们获得了利用大脑结构来提升记忆、学习能力等的基础。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大脑有上万亿个脑细胞, 每个细胞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 而脑细胞个体之间的连接则如网状一样实现相互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的应用正是基于此, 它可以说是顺应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 因此正确地使用将非常有助于人们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知识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可视的图形以及图像, 将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按照人们的思维模式进行建构和传达, 使其简单可视。知识可视化的作用在于有效传播信息, 强化人们对信息的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可视化的途径更加广泛, 在教育界则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改变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方式, 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学者奥苏贝尔认为, 人类的学习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式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1) 。有意义学习的实现必须通过心理同化机制来实现, 而在客观条件方面, 则必须依赖于知识材料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适应学生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创建新的认知结构, 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 即必须让新的知识镶嵌进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序列之中。
二、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 涉及到大量的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同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思维导图的应用, 将大大提升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和范围。笔者认为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 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 头脑风暴法英语教学策略
头脑风暴法在现代企业中也被广泛应用, 主要是为了改变“群体性思维”存在的弊端, 利用的主要是人们的竞争、个人表现欲等心理。在现代教学中, 它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策略的目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 则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归纳、演绎、整理等良好习惯, 使学生能够将阅读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关联能力, 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二) 灵活选择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
思维导图运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技巧的恰当运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 主要可以分为教师的阅读和学生的阅读两个部分。教与学可以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教师的阅读思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引导, 应该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 要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文章中的词汇以及语法等知识, 同时教会学生用新学的知识进行语言的再生, 即学会造出新的句子。首先, 让学生学会选择英语阅读的材料, 必须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适当地高出学生的水平。其次, 要让学生以课本知识点为基础, 广泛涉猎不同内容的英语文章, 包括人物传记、历史传说以及民族文化或者是实事新闻等类型的文章, 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思维导图”的内容体系。最后,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 单独的个体会限制自己的思维, 双方的合作可以起到相互启示的作用, 提升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三、结语
本文重点在于对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归纳, 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05) :12-14.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推荐阅读:
《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读后感09-13
思维性阅读06-07
语文学生阅读思维10-28
学生阅读思维方法11-07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09-13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06-08
初中思维导图10-19
化学思维导图08-08
英语阅读中的隐喻思维09-22
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