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通用4篇)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 篇1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
班级:姓名 :
正确辨析和使用多音多义字
【方法点拨】
什么是多音多义字?即一个有多种读音的字叫多音字。如“强”有三种读音:倔强(jiàng)、强大(qiáng)、勉强(qiǎ...ng)。多音字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多音多义字,即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如“乐”字,表示高兴、愉快时读lâ;表示声乐、曲调时读yuâ。
②多音同义字,即有的字表示这个词或语素时是一种读法,表示那个词或语素时又是另一种读法,但字义没有明显差别。如“巷”在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小巷),在“巷道”一词中则读成hàng。
【单项练习】
请用多音字组词。cáng()()()()zhòng()()重 zàng()()shā()(ng()()
chuán()(()(()()称chèng()zhuàn()(chèn()()()()
dā()()dà()()diào()()调 dá()()dài()()tiáo()()
dàn()()()()的 dì()()当 tán()()de()()ng()()
()()dāng()()ě()dǒu()()
恶 è()()斗 dōu()()wù()()dòu()()
【阅读分析】
(一)陈 嘉 庚
陈嘉庚是福建省(xǐng shěng)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
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
校,著名的厦(shà xià)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
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
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
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
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
放着一个倒(dǎo dào)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
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
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bōbāo)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
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
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
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
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请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划上横线。
2、“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用“‖”给短文分段后并写在下面。
4、用一两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
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6、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两三
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二)都江堰的索桥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
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
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
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
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
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
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
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
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
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
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
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2、给下列词在文中找个近义词。
修筑-----()繁忙-----()连续-----()
3、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桥或者桥的故事?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 篇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部2003) 。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其实就是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张忻2003) 。
195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提出著名的 “教育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分为六个主要类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如下图:
(一) 知识 (Knowledge)
是指个体记忆具体的知识 (事实、信息) ;这种记忆是通过对知识的再认知和回忆获得的。
(二) 理解 (Comprehension)
是指个体把握信息意义的能力。主要有三种理解形式:转化信息、解释或者推测材料的能力。
(三) 应用 (Application)
运用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在没有任何提示说明的情况下, 把所学到的知识, 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四) 分析 (Analysis)
鉴别细节并能发现和区分某一情境或信息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是指个体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 并理清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五) 综合 (Synthesis)
将不同部分组合成整体的能力, 是指个体将所学知识的各个元素或部分加以重新组合, 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六) 评价 (Evaluation)
依据标准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它涉及到对知识领会、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所有其他行为的某种组合。
二、英语阅读训练现状分析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 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Goodman 1967) 。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两者相互影响, 只有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 (林崇德、胡卫平2010) 。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在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占了半壁江山。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处理阅读教学时, 过于关注词汇和句子结构, 只着重于对文本作表层理解, 轻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轻视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常见的做法是分析各题的答题情况, 给学生翻译全文, 核对答案, 讲解词汇或分析句型结构, 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虽然不断地做了大量的阅读练习, 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学生还是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 思维活动仍然停滞在理解和记忆的低级阶段, 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 只根据表面的文字理解文章, 或者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 而忽视作者的意图, 或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产生错误的推理判断。
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技能, 学生在解题时仍然有许多不良习惯。笔者曾对学生的答题习惯做了个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1) :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能使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学生不懂得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方法来解题, 也就是说, 学生缺乏高级思维能力, 缺乏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能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 所以解答阅读题也是举步维艰, 对文本出现的干扰信息不能正确判断或做出合理的推理, 甚至靠蒙答案, 而这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部2003) 。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深层理解能力的提高, 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教学目标, 提高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不是单一思维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只通过一种思维实现, 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此外, 一项任务所起的作用也不仅是培养单一的思维能力, 往往多种思维能力能够同时得到培养 (李杰2012) 。
三、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
各题型的考核要求如下:
1. 事实细节题:理解文中具体细节信息的能力。事实细节题是考核的重点, 事实细节题约占全卷的60%。因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是由大量的细节信息支持的, 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的内容至关重要, 这也是考核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推理判断题:要求根据文章脉络和事实, 进行逻辑推理, 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
3. 猜测词义题: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理解语篇意义是英语课标对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4. 作者意图态度题:通常, 写作目的隐含在文章之中,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整体的基础上,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5. 主旨大意题: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首段甚至首句即可推出。有时则需要通读全文进行推断, 要求学生有略读文章、领会大意以及一定的概括能力。
从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来看, 学生需要掌握略读、查读、研读等阅读策略, 通过略读了解文章主旨;通过查读找到相关的信息范围, 在相关的范围内逐句、逐词地阅读, 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 而且要结合语境;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 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 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 态度或意图。也就是说, 阅读理解题的解答需要有灵活的思维, 才能准确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 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考核的也正是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阅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阅读的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 综合的复杂思维过程。停留在字面理解的层次上, 仅理解语言的表层关系并不能完全正确地解码, 还需要调动阅读者已有的知识储备, 进行综合分析, 以便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钱红日2001) 。
以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 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高级思维能力。
(一) 引导学生注意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事实细节题时, 引导学生注意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 在文中搜索, 使用寻读技能找到题眼, 迅速锁定相关词句或信息点,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高思维的准确性。
例1: (2013年深圳一模)
26.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the sweetest mango must be the one ______.
A.on the very top of the a tree
B.hidden in the middle of a tree
C.on the tree for the longest time
D.exposed to sunlight less often
解题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读题干, 根据题干的关键词sweetest可以迅速锁定文章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句子“Mangoes which are exposed to the sun the most are the sweetest.”来进行推理判断, 只有A项“树顶上的芒果才是日照最充分的, 所以才是最甜的。”
例2: (2013年深圳一模)
43. In order to educate children well, parents should ________.
A. forbid particular behaviors in their daily life
B. know them well and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m
C. educate them with facts and expect much of them
D. know as much as as possible as their children
解题思维方法:通过读题干, 找出关键词edu- cate children well,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从这四个选项的表达来看, 选项A用了forbid (禁止) 这个动词, 选项C是expect much of them (期望要多) , 选项D是know as much as possible as their children, 这几个选项本身的逻辑表达就不正确。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能采用“禁止”的方式来阻止;对孩子的期望也要合乎实际, 不能太高;而家长也不可能了解孩子们所懂得的一切。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四个选项的回答进行分析和判断, 再根据文章中的句子provide a good example做出正确的推理, 选项B的表述才符合原文, 句子中的good也与题干中的关键词well相对应。
这类题的答案一般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 但是不可能与阅读材料一模一样, 而是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 即语意转换。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 如查找信息、转换信息、理解信息, 观察、分析、综合评价等, 学生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 引导学生分析答案选项特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综合能力
除了利用关键词快速寻找答案外, 通常四个选项的设置也会有明显的特点, 选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选项之间的正反相对性;
(2) 绝对性 (常出现only, all, always, never等词) ;
(3) 相似性;
(4) 逻辑性。
一般情况下, 正反相对性的选项是二选一, 相似性和绝对性的选项不选, 而有些选项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 学生运用逻辑常识或背景常识就可以解答, 通过引导学生对四个选项的特点进行分析, 启迪和诱导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的推理和综合能力。
例3: (2013广州二模)
33.By saying“Books are very patient objects”in paragraph 4, Tito Santana actually means_________.
A. books never know when you read them
B. books must be read very carefully
C. books can usually be read at any time
D. books can sometimes have emotions
解题思维方法:解题时引导学生从四个选项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A项出现了绝对化的词语never, 可以先排除。B项的carefully和D项的sometimes本身的表达就不符合逻辑, 可以依据逻辑判断出是错误的选项。
例4: (2015年广东高考)
33.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ish are most likely to be found _________.
A. in deep water on sunny days
B. in deep water on cloudy days
C. in shallow water under sunlight
D. in shallow water under waterside trees
解题思维方法:本题是推理题, 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四个选项, 学生很容易发现A、B和C、D是对立选项, 启发学生缩小选择范围, 根据原文“That is why fish prefer shallow wa- ter to deep water.”学生可以把选项锁定在C、D中, 再根据原文“water is usually warmer in direct sun- light than in the shade. Yet, fish don’t have any eye- lids and the sun hurts their eyes.”可知, 鱼喜欢待在阴凉处, 不喜欢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经过推理和判断, 就很容易得出D项水边树下的浅水处, 是鱼喜欢待的地方。
例5: (2014年广东高考)
35.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those in need.
B. 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of- fer it to others.
C. 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strangers they meet.
D. 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pay it back to the giver.
解题思维方法:选项A和C所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 有需要的人其中也包含了他们所遇到的陌生人。相似性的选项不选, 所以可以排除A和C选项, 再仔细分析, 可以发现选项B和D又存在对立性, B项是把所接受的善意传递给其他人, D项是给回施善者, 正反相对性的选项是二选一, 根据原文The acts of random kindness spread. If you were one of those drivers who found your fare paid, who knows what you might have been inspired to do for someone else later. 所以B选项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 句与句, 段与段, 题干与选项, 选项与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拓展思路、激发思维;在合作与交流、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变通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三) 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 (吕良环2003) 。国内外研究表明, 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 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 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笔记方法, 叫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发散思维具体化、形象化, 具有思维可视化特征, 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 就是用图表的形式把思维的过程可视化表现出来, 从而促进思维过程更全面、更系统、更高效。 例如, 笔者在阅读教学的练习中, 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提取文本的关键词, 理解各段落之间的联系, 把握文本的结构,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例6: (2013届广州一模)
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理清文章脉络, 理解文章的主旨。它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出阅读材料所描述的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 有助于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 推断出文章的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层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显化思维过程, 组织和建立其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 使新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强化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他们学习的内容, 帮助他们吸收、消化知识信息;整合新知识, 图形能够促使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将它们整合为一体;识别错误, 在一张概念图中能够反应出学生对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认知水平, 从而纠正错误。
五、结束语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字理解, 深层含义理解, 评价性理解。表层文字理解指人们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 (如文章的细节、思想、句与句之间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深层含义理解指人们对作者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的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指作者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和评价 (钟启泉2001) 。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授解题思维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高级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阅读材料, 即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方式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术村宗男 (1989, 转引自钱红日2001) 认为:阅读理解是—个含有多种技能的思维过程。要读懂一篇文章, 光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还要具有边阅读边对文章进行概括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 注重高级思维训练, 对思维的态度、能力、方法等思维要素进行系统的训练, 是提升阅读深层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杰.2012.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 (9) :7-12
林崇德, 胡卫平.2010.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29-36
吕良环.2003.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27.
(美) B.S.布卢姆等.1986.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
钱红日.2001.国外阅读理论模式对大学日语教学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FLTA) . (1) :35-38.
(英) 东尼·博赞.2011.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忻.2003.论大学外语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3) :60-62
钟启泉.2001.外语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8.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篇3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促进积极思维。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 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 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 摒弃呆板的教法, 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 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 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 强化发散思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 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 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 采用多种方法, 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 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 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 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 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 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 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 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等, 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 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课外阅读, 发展创新思维。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 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 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 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 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 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 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 篇4
一.在阅读中领悟体验, 培养情感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阅读中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作品蕴含的真挚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优美的作品正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因此, 情感教学是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特点和独特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 挖掘和剖析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让运动员学生读中悟情, 受到感化, 获得启迪, 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兴趣、意志品质、人格情操等多种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提升。
1.外部助读领悟情感
文学形式的产生、文学作品的创作总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了解这些因素, 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产生情感的共鸣。了解了苏轼贬谪黄州的经历, 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交织的悲苦和旷达、出世和入世、消沉和豪迈的复杂情绪, 领略和欣赏作者乐观开朗的胸襟、淡泊名利的品格、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不断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高尚情操。了解了梁启超生活的时代以及他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了解了“饮冰室主人”的来历、《箜篌引》、《桃花扇》以及课文所引用的诗句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 就可以水到渠成地理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 作者所景仰的任公先生不仅是政治家、大学者, 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炽热的爱国心。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的同时, 运动员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助读, 正如阿德勒所说:“助读, 特别是其他相关资料和个人经验, 不仅可帮助了解, 甚而有时是必须的, 不然即无法全部领悟。”语文文本的阅读理解,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宽泛的知识视野。竞技体校运动员学生由于从小进行专业化训练, 集训、比赛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文化学习断层很多,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且时间有限;而教材里提供给学生的相关助读材料是很少的, 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因而需要教师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助读方面的教学材料, 如选编相关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课文翻译、作品赏析与评论、原著选读和解析以及经典回顾等, 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产生共鸣。由于降低了阅读难度、提升了阅读效果, 阅读兴趣也易于随之激发而产生。
2.内部研读体验情感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不论是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还是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 或自然或社会, 无不投射了作者鲜明的态度与情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 走进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握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感受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点点滴滴……”这些通俗简朴、明白如话的词语有层次、有深浅又自然生动地描绘出作者遭受国破家亡、丧偶流离的变故后, 晚年生活愁肠百绕、茕独恓惶的景况;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对这位身世飘零的游子典型动作和神态的描绘, 字重而情急, 语浅而意深,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三个“与”字叠用营造出的是天长水远的阔大;“湖中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个数量词连用点染出的是似有若无的神韵、朦胧迷茫的空灵, 以表达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的深沉感慨!这是文章灵动的语言表达。
孙犁的《芦花荡》, 以人物的核心性格“过于自尊和自信”来生发所有的故事情节;以强烈的反差来渲染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运用让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 极富传奇色彩。叙事诗《石壕吏》中高度概括的典型环境和具体描写的家庭不幸, 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炉火纯青呈现出战祸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藏问于答的方式更艺术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这是文章巧妙的构思。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 让运动员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精准的语言表达, 巧妙的结构方式, 在深刻体验和欣赏作品所营造的强烈的情感氛围、艺术效果以及高尚的思想境界时, 于自身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积淀文化, 涵养精神, 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国际视野、竞赛品德等特殊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在阅读中梳理分析, 训练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一篇语言文字总是或直接或间接、或明白透彻或含蓄蕴藉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或观点, 表达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无不是思维的结果。因而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1.梳理文章思路, 训练思维条理
文章各有思路, 不论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 前后衔接、行文起迄总有一定的条理顺序, 或纵式, 或横式;按照一定的关系, 如主次关系、因果关系、动静关系、详略关系等。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 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注意文章思路的开展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循着文章思路的阅读, 才易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和主题, 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同时, 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也得到训练。
如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文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有名的故事。三个故事各有中心, 各具首尾, 又贯穿着矛盾, 前后呼应, 合成一个整体。蔺相如完璧归赵, 秦国并未就此罢休。出兵“伐赵”是“完璧归赵”的余波, 也是“渑池之会”的先声。“渑池之会”中赵国将相外交和军事两相配合取得胜利, 可蔺相如的再次升职、“位在廉颇之右”的结果又导致廉颇心生不服, 甚至要侮辱他。这样, 秦赵两国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又构成了将相之间矛盾的前因。但以秦赵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始终存在, 蔺相如的高瞻远瞩和廉颇的刚直勇气, 使得二人矛盾终于消解。司马迁就是在主次两种矛盾的展开中完成了他理想中典型儒家将相的形象塑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这种依照事物逻辑联系和矛盾运动规律来发展情节、安排结构的思路, 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欣赏到司马迁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学习的过程如同作者行文的章法, 波澜起伏, 曲径通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生长的过程和探究的状态。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 通过廉颇、蔺相如、李牧等人的事迹反映了赵国前后七十年间的兴亡史, 同时也反映出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蔺相如大智大勇, 且“退而让颇”;廉颇也战功赫赫, 且心系大局。然而, 他们两个还是没能遇上明主:赵王偏听偏信, 致廉颇报国无门, 李牧蒙受冤屈, 终使国破家亡。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 国家就强盛;若良莠不分、忠奸不辨, 国家就败亡的主题就这样得以体现。抓住这样的思路和主题, 还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选段到课外阅读整部经典原著, 思维训练也在更为广泛的阅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
梳理文章的思路, 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方法进行思维, 思维方法的运用也得到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精简而系统的板书, 将抽象的文章思路转化为鲜明的视觉思维,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布局谋篇的技巧等写作思维, 不仅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还可以有效提升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2.分析观察角度, 培养思维方式
文章的写作思路体现的是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分析, 解开作者写作时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 从中学习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 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 描述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 作者的观察是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的。那间山路和山坡多有不便的山中小屋, 室内又没有什么设计和装饰, 然而在作者眼中,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 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我出外, 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 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 叫幸福的阶梯, 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原来作者将现实景观与人生理想交融在了一起, 这间建筑在山上的独立的、安静的小屋便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作者是以开放自由的胸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才创造出这空灵秀逸的画面和深邃含蓄的意境的。
《赤壁赋》中苏子泛舟赤壁之下, 借江水和明月表达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从变化的角度看, 人生短暂, 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 天地与我同生, 万物与我为一, 都会无穷无尽。物各有主不可强求。作者分别从变与不变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终于排遣了苦闷, 消解了忧患, 让自己的内心在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超世之间得到了调整和统一, 从而形成了“一蓑风雨任平生”式的自适与旷达以及在困苦环境中自我完善的道德操守, 也形成了这情、理交融, 如诗如画的千古至文。
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 观察事物的感受和结果、所写文章的内容和趣味是完全不同的。竞技体校很多运动员学生从小就开始专业训练, 生活较为封闭, 社会阅历不足, 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思维方法, 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以上分别探讨了竞技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 二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对情感的领悟和体验, 离不开思维的积极参与;而积极的情感、丰富的体验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促进思维。二者有机结合, 才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 在竞技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和思维训练, 可以促进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 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探索竞技体校运动员学生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 将大为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空间, 也更有利于探索竞技体校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路径, 值得研究。
摘要:在现代社会, 情感、思维等心理素质水平成为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异运动成绩创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阅读教学对运动员学生的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和功能。在竞技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 让运动员学生在领悟、体验中培养情感;通过梳理、分析训练思维, 并将二者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可以促进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竞技体校,阅读教学,情感培养,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 1年版。
[2] .朱晓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三个转变》, 《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年第8期。
[3] .阿德勒:《读书漫谈》, 三山出版社, 1 978年版。
【预初班阅读思维训练】推荐阅读:
思维性阅读06-07
语文学生阅读思维10-28
学生阅读思维方法11-07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09-13
英语阅读中的隐喻思维09-22
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08-23
思维导图课内阅读11-03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09-27
创意思维训练05-08
创新思维训练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