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思维训练

2024-08-17

辩论思维训练(精选9篇)

辩论思维训练 篇1

在辩论场上,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辩手引用名人的话,来佐证己方观点。由于对于权威言论的忌讳,对方一般不会对这些言论作反驳。以下是应对名人言论的两个小技巧,仅供参考。

第一,细析名人身份。

外行的言论,在行业中是没有权威性的。如果在对方举出某位名人的名言时,你能想到这位名人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就可以知道他在本行业中到底是不是权威。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军事家以一个文学家的描绘,去制定作战方案,这样的战争是不是很荒.唐?

这里引用我们学院的一场“美是客观存在/主观感觉”为例,正方提出毛主席说过“美是客观存在”,令反方措手不及。但如果细析名人的身份,就可以发现毛主席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却不是一位美学家,所以他的言论只是一个外行随口说说而已,不足为据。

第二,注意名言出处及其环境。

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因为对方所讲的名言,你不一定会知道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讲出来的。不过辩论场上常有瞎猫碰死耗子的事情,不妨也讲一下吧。一个名人,在讲出一句话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会对这句话有极大的影响。如果你能够把这句话的语境提出来,说明这句话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算不得是什么有理的话,这样就够了。

比方说一个遭了车祸的诗人,他或许会发出“全世界都是一片黑色”的感慨,但实际上全世界是不真的一片黑呢?他所面临的环境正是我们所可以利用的,毕竟辩论场上对细节的把握是很严格的。只要你能找出环境给名人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么名人的言论就是你可以利用的。

辩论思维训练 篇2

第二天, 数学老师与全班同学共同分析试题, 发现学生对此题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解答一:

(1) 假设都是大船, 那么就有5×10=50 (人) , 这样就多出50-44=6 (人)

(2) 一条大船比一条小船多坐5-4=1 (人) , 也就是有6÷1=6 (条) 小船。

(3) 大船有10-6=4 (条)

5×10=50 (人)

50-44=6 (人)

5-4=1 (人)

6÷1=6 (条) 小船

10-6=4 (条) 大船

或用方程解, 设大船x条, 则小船为 (10-x) 条。

5x+4× (10-x) =44解得x=4

10-x=10-4

=6 (条)

解答二:

(1) 假设都是大船, 那么就有5×10=50 (人) , 这样就多出50-43=7 (人)

(2) 一条大船比一条小船多坐5-4=1 (人) , 也就是有7÷1=7 (条) 小船。

(3) 大船有10-7=3 (条)

5×10=50 (人)

50-43=7 (人)

5-4=1 (人)

7÷1=7 (条) 小船

10-7=3 (条) 大船

或用方程解, 设大船x条, 则小船为 (10-x) 条。

5x+4× (10-x) =43解得x=3

10-x=10-7

=3 (条)

两种相同的方法却得到了两个不一样的答案, 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带队老师要不要参加划船?”成了争论问题的焦点。双方各执己见便有了下面一场激情的辩论:

生1:老师与学生一起划船, 当然是44人了。

生2:老师是成年人, 一定划过多次船了, 不能算在内。

生3:成年人也要划船的, 上次我和爸爸妈妈还划过船呢。

生4:老师是组织者, 他在岸上组织和策划, 只有43人。

生5:老师会游泳, 游泳过去了!

学生忍不住笑起来, 老师心中却窝着一团火 (心想:你们太瞧不起数学老师了, 我在你们眼里就那么一文不值!) 想发泄, 但最后还是强忍住了。

生6:老师带领43名同学, 一共乘坐10条船, 是指老师和学生都乘了船。

通过双方的激情辩论, 大家终于明白了“一共乘坐10条船”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都参与了, 双方也就终止了争议。

用辩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辩论;有效培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63-04

课堂教学应拒绝过多的“平和”、“顺畅”,唯“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把课堂推向高潮,才能为学生搭建广阔的思维平台,开辟自由的表达空间。要想达到以上效果,组织学生辩论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辩论时,围绕着辩论的问题,学生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思维呈发散型;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往往需要使出“浑身解数”, 反应要灵敏,思路要清晰,辩词要有根有据、有条有理;为反驳对方的观点,角度要新颖,论据要直指要害。这个阐述和辩驳的过程,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品质都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一、在突出重点时辩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通常都是采用“猜想→验证→结论”这样的方法探究新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当学生通过以上步骤初步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后,我有意识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质疑辩论的平台,一方面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另一方面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回放】

我拿起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沿着底边上的高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接着抛出问题:“每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思考后学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另一种则认为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组:认为“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的为正方,认为“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为反方。由于观点针锋相对,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方:(举起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反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正方:把18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

反方:每份是90°。

(辩论一开始,反方就两次同意自己的观点,这让正方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正方:刚才老师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两个小三角形,也就是把大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占其中的一份,所以,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90°。

(反方一个同学站起来走向讲台,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顶点对折,用粉笔画出底边上的高与底边所形成的两个直角,然后展开,指着小三角形中间的一个直角,说)

反方:这个角是不是小三角形的一个内角?

正方:是。

反方:可它是原来大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吗?

正方:不是。

反方:也就是说,老师把大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只是小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而不是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所以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不是大三角形内角和的一半。

反方:你们可以把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后拼起来,看看它是多少度?

(在反方同学的启发下,正方同学进行撕角验证活动。)

正方:确实是180度。

反方:当然了,小三角形也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也应该是180°。

正方:我们刚才一直忽视了小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错误地把小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看作是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现在我们明白了:三角形无论是大还是小,内角和都是180°。

……

辩论是思维活动的好形式。在以上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倾听对方发言的要点,还要及时发表支持或反对的见解,从而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谬误。这样,学生变成了知识的主动追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好,不仅纠正了偏见及错误,深刻理解了知识,而且开放了思维,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

二、在突破难点时辩论,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内容点,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成为学习活动的严重障碍。教学时能否突破教学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执教者必须认真思考,寻找适合学习对象的有效手段加以突破。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学生在刚接触分数时,受思维片面化、简单化的制约,往往把“分”和“平均分”混淆,产生“只要分了,分的结果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的错误认识。所以,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强调“平均分”这一难点。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另辟蹊径,巧设辩点:“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通过展开辩论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课堂回放】

吴老师顺手拿出一张圆纸片说:“这张纸可以折,也可以撕。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下面请正方代表和反方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静静地倾听,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正方:(先把圆从中间对折)“这一半是不是■?

反方:点头同意。

正方:既然你们都承认是,为什么不给老师画钩?”

反方:(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这个圆是不是分成了两部分?”

正方:“是。”

反方:“那这两部分都是圆的■吗?”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呢?”

正方:“我怎么就得到了呢?”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吴老师对着下面坐着的学生说:“同学们,请发表你们的意见。”

生1:“这个圆可以折成■,也可以不折成■。”

生2:“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里说分成两份,没有说平均分,所以怎么分都行。”

……

最后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一定”上,如果一定是■的话,前面应该加上“平均”这个词。而这也正是对分数意义本质的认识。

以上辩论过程,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辩论时学生各抒己见,探新求异,增强了周密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学生的认知建构不断完善,认识不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实现了由表面到本质的转变。同时,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思维训练落到了实处,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在辩论过程中得到了锤炼和提升。

三、在发生错误时辩论,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

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当属常事。当课堂中出现看法不一、结论不同时,教师切不要轻易定夺,而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完善认知,发展思维。

“轴对称图形”(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在“试一试”环节,安排了以下题目,旨在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正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异议,但对于平行四边形则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另一部分学生则持反对意见。面对两种观点,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

【课堂回放】

正方:我们沿着对角线折过以后分开来,然后调个头,发现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是可以重合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所以,我们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

反方:平行四边形,我们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还有沿对角线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只是部分重合。所以,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对方同学,关于轴对称图形,是不是只要满足“对折”和“完全重合”这两个条件就行了?

反方:是的。

正方:你们看清了我们刚才的操作吗?平行四边形难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吗?

反方:对方同学听清了:轴对称图形只要对折后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只需一个动作——“对折”,然后观察两边能否完全重合就行了。而平行四边形在对折后,还要“分开掉个头”才能完全重合。你们的操作中,多了两个动作——“分开”和“掉个头”。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说的有道理。

……

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面对课堂上的两种对立观点,我没有即刻做出孰对孰错的判定,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争辩、反驳的过程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全程思考。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独特的想法,也能够暴露自己最真实的问题。而当每一个学生都亲历了争辩、反驳的思维交锋之后,他们的探究和交流就会形成认知的共识、思维的共振。这样一来,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思维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的提升。

四、在出现意外时辩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数学课堂上的意外,很多都是学生别具一格思维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之所以会出现意外,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们的思维角度与教材、教师预设的角度不一样。比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时,让学生借助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34-8,即先从30里借1个10来与个位上的4合成14,然后用14减8得6,再和20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是26。课堂如我预设的那样,十分顺畅。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时,意外发生了,一位学生举起了小手说:“我的算法更简单,我是先从34里面借一个10来减去8得2,然后再用2加上刚才剩下的24得26。”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我并没有因为它打乱了原先的教学预设而置之不理,相反却抓住这个机会,把“意外”当作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这种算法更简单吗?”

【课堂回放】

生1:我觉得书上的解法更简单,他的解法有点麻烦。

生2: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它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下子就变成了10减几,非常不错,挺简单的。

生3:在幼儿园里我们就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了,现在还要回到10减几,这是倒退的表现!

生4:这两种解法其实是一样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先拿十位上的1来减去减数,然后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的。所以,我认为两种方法都行。

生5:我认为还可以把减数8分成4和4,先算34-4,等于30,再用30-4,也等于26。

……

让学生展开以上辩论,不是为了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是要在多维视角下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答案,展现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亮点。学生在辩论中相互启迪,催发灵感,不但得到了34-8的多种计算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学会倾听、接纳与欣赏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经验得以分享;在补充中,书本知识得以拓展;在辩论中,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得以提升。事实上,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和取舍,积极地去面对,组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百家争鸣”,那么,数学课堂将因此变得更加精彩,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辩论赛训练一 篇4

(一)时间

全场总计用时30分钟:

1、陈词共12分钟

(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2分钟

(2)正、反方二辩发言各2分钟

2、盘问阶段共4分钟

(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

(2)各队累计用时2分钟

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4分钟,每方用时2分钟

(二)辩论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放弃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4、比赛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辩手发言。

评分标准

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

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辩论技巧。

(1).注意不要出现过激辩友;

(2).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3).集中内容,不要太看重形势;

(4).避免硬伤,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

(5).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

七.内容。破题立论要确立空间,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辩有意义的部分。

八.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6).准备要充分!!知识积累是取得辩论赛胜利的必备条件,但是不懂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辩论赛技巧主要有:

1、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4、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5、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象好多: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6、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7、避免硬伤(1、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2、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辩论技巧:如何进行自由辩论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2-提问。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同时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3-回答。回答对方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证明本方

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其次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最后,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当然,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但是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得失的,最后胜利才是关键。4-找错。揪出对方的漏洞,可能是辩论员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乐趣无穷,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彩。但是,一双敏锐的耳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还需要不断练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逻辑错误:对方的论证过程不严密,前后矛盾,这就属于根本性错误了,揪出来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对方选手之间彼此矛盾。常识错误:对方犯了常识性错误,这就一定不能放过了。

第一礼貌不可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在出席任何活动时都会做的温文而雅,来展现我们教养的一面。辩论赛当然也是一样,礼貌的用语也是增加分数的一大法宝。

例如 开始陈词时我们可以讲“尊敬的主席、个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对方辩友,在坐的个位同学,大家##好”之类的话语。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手式,切忌不可以以手指指人。我就曾在辩论中犯过这样的错误。

第二自信最重要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美?当然就是自信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坐好,坐直。微笑要永远挂在脸上,无论什么时刻,即使是自己哑口无言时。当然,在紧张的时候可以作深呼吸,但幅度一定要小,切不可让对方看见。

当我们自信时,原本不记得的内容可能突然想起,同样原本没有的灵感也有可能瞬间迸发。嘿嘿...第三创新一定要有

一场比赛要是干巴巴的,有谁会提起兴趣呢?所以适当的创新定会成为一大亮点。

还记得在辩“真爱能否天长地久”时,我在场上就唱起了《神话》,然后在抒发一句“哎,如果世界上没有真爱,又怎会有如此动人的歌曲?”在辩“是学历更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时,为了证明能力更重要,在没办法之下,我突然起身,以一种很绅士的姿态做了一系列的社交动作,“......请问对方辩友,我的这种能力,你可以开出来一本学历来证明我有这种能力吗?”

第四细节问题

说话的语速不能太快

千万不能冷场,没有话也得找话讲

表现的要有善,要主动要求与对方辩友握手

死抓对方弱点不放,就以此攻击

时刻注意对方有没有偏题

辩论思维训练 篇5

三辩一定要思维敏捷语速较快有气势。到了场上简短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快速抛出自己的问题不要被对方带着走了。如果碰到有什么问题不会回答就绕过去比如说“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而不是„„”或者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了„„” 等„„ 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这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5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要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7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8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某些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9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10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11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要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12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篇6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中最重要能力素质。所以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训练,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应该重视的。

可喜的是,作为指挥棒的高考,正在做有关的改革尝试。一方面是在试卷的标准答案中说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给满分”,另一方面是已经出现了考查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高考题。

有这样一道高考题:在列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的新的科学事实之后,要求学生“结合米勒的实验,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实验的结论。”

米勒的实验是学生学过的,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是学生知道的。因此,这个题目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好题,也是我们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的好素材。

这个题也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已有的科学研究结论也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过于迷信、盲目崇拜就会束缚自己的思想,阻碍科学的进步。

在平时解题时,让学生提出多种解题方法,也是在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训练。

有这样一个题:一细胞的基因型为YyRr,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其中一对基因显性纯合(YY或RR)时,在大于8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若由该细胞发育成的植株,其自交后代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能正常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

在讲评这个题的解法时,我使用了遗传图解法。之后,我让学生想一下能否通过计算得出答案。第二天去上课时,刘君同学说她找到了计算求解的方法。她的解法是: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Yy×Yy →子代中Yy、yy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能生存的占3/4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9/16

Rr×Rr →子代中Rr、r r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能生存的占3/4

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时,能生存的占3/4×3/4为9/16

我看了之后,就让她在班上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当众表扬她有创见。

辩论思维训练 篇7

关键词:Moodle环境,批判性思维,辩论式学习,活动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如识破误导的广告、衡量竞争双方的证据、看出辩论中的假设或谬误等[1]。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产生、更新和传播的周期极大缩短,对批判性思维的需求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学习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两大并列技能。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能否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显得更加重要,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就会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因此,在教育中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受到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在Moodle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Moodle环境下的辩论活动能有效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开展实时同步辩论,也能够进行异步辩论;能够增加参与辩论小组成员的数量;课程资源高度共享、小组协作学习、以及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等。此外,在Moodle环境下开展辩论活动,还具有管理方式灵活、学习活动多样、支持分数制和等级制评价方式。Moodle为网络环境下辩论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虚拟环境,让辩论活动的资源多样化、开放化、活动评价可视化和多元化成为现实。在Moodle网络环境下设计辩论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协作,按照他们所支持的观点搜索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既可以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又可以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一种有效的深度学习方式,同时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Moodle国学经典》是基于Moodle平台环境,以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尤其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和革新能力为导向的经典诵读网络课程。国学经典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是古代圣贤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在当前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热”、“复古潮”中,如果不对国学精华和糟粕进行系统区分,将会不加甄别地推广和传播,将导致简单崇扬的弊病。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和重复,而是传统文化的更新和重构。基于上述思考,《Moodle国学经典》在内容设计上采用“经典阅读、质疑反思、知识重构、文化传承”模式,对经典诵读教学过程进行细化设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案例分析、分享反思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及当代文化语境的融合,在演进中体现海纳百川、融会新知的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批判继承的世界观,辩证、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在该过程中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Moodle 国学经典》辩论式学习活动流程设计

辩论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2,3]。学生在参与辩论式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研究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自由争论和思维交流碰撞中深化思维品质,在互助互学中提高对社会充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4]。因此,辩论式学习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在形成多种观点和意见过程中,发展学生形成对新观点和意见的支持能力。对于辩论式学习的实践过程,唐士梅认为应包含“导读——提问——分析——辩论——总结”等环节[5]。该模式对于思考和设计辩论式学习过程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在《Moodle国学经典》课程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同时辨别其中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的糟粕,采用辩论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辩论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个包括“四环节十阶段”辩论教学流程模式,分别是准备环节、辩论环节、评判环节和反思环节。在准备环节,学生要确定选题、进行分组,并准备辩论材料。在辩论环节,学生需要经历陈词阶段、攻辩阶段、自由辩论阶段和总结陈词阶段。在评判环节,主要进行投票统计,以确定胜负。反思环节主要帮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以升华对国学经典的认识。《Moodle国学经典》辩论式学习活动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Moodle网络学习平台易于创建学习活动的特点,根据图1所示的辩论式学习活动流程,创建了《Moodle国学经典》课程辩论式学习模块,让学生在辩论式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共同完成辩论式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辩论式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够享受学习快乐,也可以在学习中锻炼并提升问题汇聚、观点分享、资料整理、沟通协作、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Moodle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教师针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因为话语霸权而淹没了自己的声音。在Moodle学习平台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异步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与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交流和碰撞,在该过程中可以迸发智慧花火。同少数人霸据话语权的传统课堂相比,Moodle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从事问题思考和解答的更大优势,因此,学生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高。

Moodle为学生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在学校课堂中学习,也可以在家中开展学习。因此学习空间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拓展。在Moodle环境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根本转变,即从内容传授者变为引领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从事辨别、质疑和反思信息真伪活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发展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名人探究之纪昀》专题模块学习中,学生在浏览了关于纪昀的信息后,围绕“了解了纪昀其人其事,你能客观公正地评论一下他吗?他的传奇人生对你有什么启发?”问题开展思考和讨论。曾经的热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人物到底有多真实?网上查阅的纪昀其人其事是真的吗?语文书上纪昀的作品《河中石兽》能发现人物的信息吗?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同该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辨认、筛选,得出这样的认识:“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纪昀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代才华渊博的才子,只肤浅的认为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但后来通过进一步的理解、查阅与辩论,让我知道了一个不一样的纪昀 ------ 让纪昀在我心中的模样更加的坚定,让曾经的纪昀显得更可贵与真实。这就是我眼中的纪昀,一个神秘而又真实的纪昀。”

这是一个学生对纪晓岚认识的转变和深化过程,从开始受到现代大众传媒的影响而产生的认识,经过获取资料,对比分析后形成对纪昀的认识。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可以提供相关反馈,鼓励或表扬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所做的贡献。学生在Moodle环境中对主题、观点的深化认识,有利于他们开展辩论式学习。因为辩论式学习是基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并能够提炼立场和观点。实践也表明,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问题分析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为了支持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会收集相关证据,利用证据对观点和看法提供支持,并增强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自信心。

三、案例分析

“诚信”是国学经典课程的重要内容。在Moodle环境下开展“诚信知礼”模块辩论式学习时,根据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要求,设计了“诚信主要依靠自律还是他律”专题。主要通过如下步骤对在Moodle平台上开展辩论式学习活动进行设计:

(一)呈现选题

通过论坛功能将辩论选题的内容贴出来,以便让学生选择正方或反方阵营,确定选题。

(二)建立分组

建立正反方辩论小组。在学生正反方阵营中也可以再继续分出2 ~ 3个小组,方便他们开展合作性学习。

(三)生成辩论稿

辩论小组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并将小组讨论的内容,包括小组观点上传至正反方观点区。借助网络优势,学生对通过网络搜索和查找的相关资源,经过小组讨论、筛选、辨别、质疑等环节进行分析甄别,形成小组观点并形成文字上传至讨论组。正反方准备的辩论稿具有旁征博引、条理清晰特点。辩论小组成员在阅读分享辩论稿之后,会选出正反阵营的4个辩手,参加辩论。

(四)辩论

辩论过程在教室中面对面展开。正反双方辩手经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个阶段,唇枪舌战、妙语连珠,不遗余力地为维护己方观点做出努力。

(五)投票统计

辩论结束,学生观众要登录到Moodle平台的投票区进行投票。Moodle的投票统计功能会即时作出统计,并最终确定辩论胜负方。

(五)总结与反思

辩论完成后,每位学生都要针对本专题辩论式学习过程,撰写体验、感悟和心得,并上传至Moodle的经验共享区进行交流和分享。

从上述辩论活动过程可以得出,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学经典课程辩论式学习活动设计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根据Moodle平台强大的教学活动功能,为学生创建展示各种能力的平台,如筛选信息、讨论组讨论、投票区投票等,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每个人的观点都能与其他同学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辩论活动相比,Moodle环境下的辩论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较大提高。二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信息甄别筛选、深度思考、讨论评价,形成了思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批判性地继承国学经典。

四、结论

国学经典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辨析历史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华和糟粕,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国学经典诸多学习方法和途径中,采用Moodle平台支持国学经典学习,并通过辩论式学习活动设计,对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过程的灵活性、实现国学经典的深度学习等方面,能够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所探讨的辩论式学习活动流程,能够在Moodle学习环境中设计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整合了面对面课堂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两种学习环境互相补充。面对面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参与,网络学习平台成为资料交流、呈现、展示和共享空间。教师角色在辩论式学习中同传统教学相比得到较大改变,学生则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

辩论思维训练 篇8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判断性思维;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在我国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高考等成绩,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显著提升,灵活应用英语更是进入外企或大型企业的一块“敲门砖”。但不难发现,我国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面窄、分析能力差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对学生缺乏系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实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将其明确定义,外国学者大致认为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个体对事物的思索过程;二是个体对相关事物的判断能力。而我国学者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某种过程,并且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知识累积、个人思维能力等。就目前来看,虽然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提升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英语演讲与辩论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从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心理方面着手

在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该题目或观点产生质疑,如此才能使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当前的演讲题目是“禁烟火令的实施是否合理”,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并让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几种理由明确地讲出来,或是合理或是不合理,毕竟既合理又不合理的这种方式不适合出现在演讲中。而当学生选择合理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找出不合理的理由,如此则是对该选择提出了质疑,反复将合理与不合理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辩论环节提出质疑观点也非常重要,在对方提出相应观点后应立即对其提出质疑,并针对质疑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并进行有力的反驳,经过反复实践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从培养洞察力方面着手

洞察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演讲或是在辩论中,都能发挥直观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量的累积;二是分析能力。拥有极强的洞察力可以使选手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比其他选手获得更多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于选手自身知识的累积使其可以透过题目联想到更多内容,而强有力的分析能力也可以使其通过题目的描述,想到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义。在进行辩论时洞察力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优势,如对方提出某个观点,该选手则可以利用自身洞察力的优势将对方观点进行全面剖析,再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对其进行有力的反驳,甚至可以提出很多令对手无法辩驳的观点。因此,教师今后也应将重点放在培养洞察力方面,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累积,并利用课余时间或班会时间积极组织各种辩论或演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既能丰富课间生活,又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从培养逻辑能力方面着手

在演讲或者辩论的过程中,质疑力和洞察力无论多强大都离不开逻辑能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选手所掌握的知识和观点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并将自己观点的弊端很好地隐藏起来,因此,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逻辑能力培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向学生介绍有关逻辑能力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内容;二,根据逻辑能力培养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三,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四,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到英语演讲和辩论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通过演讲和辩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提升,也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洞察力、逻辑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不够重视这一手段,在今后的英语教育中可以多多开展辩论赛和演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无论对学生升学,还是今后参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志伟.公共英语演讲之逻辑特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及效用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6):111-112.

[2] 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数学思维训练 篇9

1、爬楼梯遇到的层次问题,主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从底楼起,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即:楼数=楼梯层数+1

楼梯层数=楼数-1

2、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

即: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3、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主要明白敲的次数比钟声之间的间隔多1。即:次数=间隔数+1

间隔数=次数-1 解决这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1、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

分析与解答:聪聪住在五楼,从底楼走到五楼其实走了5-1=4(层)楼梯。每层楼梯20级,要求从底楼走到五楼的台阶数,其实就是求4个20是多少。

(1)

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层楼梯?

(2)

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级楼梯?

答:聪聪每次回家要走

级台阶才能到自己住的那一层。试一试1:冬冬住在11楼,他他发现第8层到第9层有25级台阶,从底楼到冬冬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2、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从底楼到六楼其实爬了6-1=5(层)楼梯,小红从底楼到二楼用了1分钟,即走一层楼梯要用1分钟,所以从底楼到六楼要用1×5=5(分)。

(1)

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层楼梯?

(2)

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分钟?

答: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

分钟。

试一试2:许亮家住五楼,他从四楼到五楼需要30秒,他从底楼走到五楼要多少秒?

例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要把木料锯成5段,其实只需要锯5-1=4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就是求4个3分钟是多少?(1)

把木料锯成5段,要锯几次?

(2)

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答:一共要用

分钟。

试一试3:把一根16米长的钢管锯成4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例4: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 分析与解答:时钟敲3下,中间有2个间隔,2个间隔用了6秒,由此可知每个间隔用了

6÷2=3秒;时钟敲6下,中间有6-1=5个间隔,所用时间就是5个3秒。

(1)

敲3下钟声之间有几个间隔?

(2)

每个间隔用多少秒?

(3)

敲6下钟声之间有几个间隔?

(4)

敲6下钟声用了多少时间?

答:

秒钟敲完。

试一试4:时钟12秒钟敲了7下,敲11下需要几秒?

例5: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参加队列表演,有32人参加,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解:(1)可以站几行?

(2)有多少个间隔?

(3)队列有多长?

答:这个队列全长

米。

试一试5:学校组织同学去看电影,三(2)班40个同学排成两路纵队,前后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1米。三(2)班的队伍长多少米?

例6: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解:(1)每侧有多少面彩旗?

(2)每侧有多少个间隔?

(3)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答: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

试一试6:在学校一条长24米的走廊两边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共摆了18盆,相邻两盆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盆之间相距多少米? 练习:

1、乐乐家住四楼,每次回家要走72级台阶,如果每层台阶一样多,每个楼层有多少个台阶?

2、王阿姨到一幢十层大楼的第八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她从一楼走到四楼用了48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8楼,需要多少秒?

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5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5分钟,这根钢管锯成了几段?

4、时钟4点钟敲4下,9秒钟敲完,8点钟敲8下,几秒钟敲完?

5、同学们在两幢楼房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了8棵,这两幢楼房相隔多少米?

6、李强用同样的速度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9分钟,当他走了20分钟,他应该走到第几棵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路的一边从头到尾种了50棵树,他从头到尾共需要走多少分钟?

7*、云和小亮两人比赛爬楼梯,小云跑到3楼时,小亮恰好跑到2楼,照这样计算,小云跑到9楼时,小亮跑到几楼?

试一试5:猴山上有大猴子2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4倍,中猴子有43只,三种猴子一共有多少只?

例6:强强去外婆家,如果他来回都步行要用90分钟。如果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用了58分。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答:根据来回都步行要用90分钟可以求出他去时步行用的时间,又知道他去时步行,回来时乘车一共用了58分,可以求出他回来时乘车要用多少分钟。(1)他去时步行用了多少时间?

(2)回来时乘车用多少分钟?

综合算式:

答:他回来时乘车要用

分钟。

试一试6:邮递员叔叔去某地送信,来回都骑车要用48分钟,如果他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95分钟。他回来时步行要用多少分钟? 练习:

1、在学雷锋活动,三年级同学做好事73件,五年级同学做好事的件数是三年级的3倍。两个年级共做好事多少件?

2、爸爸今年30岁,是小明年龄的5倍,爸爸今年比小明大多少岁?

3、花圃里有48盆鸡冠花,是郁金香的4倍,郁金香的盆数比月季花少18盆,花圃里有多少盆月季花?

4、书架上摆数三层图书,第一层有32本,第二层有28本,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总本数是第一层的2倍,第三层有多少本图书?

5、学校体育器材室足球84只,是排球只数的2倍,篮球有56只,三种球一共有多少只?

6、李老师上班时坐车,下班时步行,在路上共用5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要用80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只需多少分钟?

7、爸爸共买回56个鸡蛋,过了几天后,吃掉的鸡蛋是还剩的6倍,还剩多少个鸡蛋?

学 会 倒 着 想

例1: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长到4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分析与解答:由题中条件可知:每天毛毛虫的长度都是前一天的2倍,倒着想,就是前一天的长度是后一天的一半。我们就从第16天长到16厘米一天一天往前推算:

(1)第15天长到多少厘米?

(2)第14天长到多少厘米?

答:长到4厘米时要用

天。

试一试1:一条小青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要用多少天? 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0,再除以7得40,求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我们先理清题中的顺序:如下:

用倒着想的方法思考,就是从原来运算的逆运算一步一步地推想。最后是除以7得40,如果不除以7,那应该是40×7=280;如果不加上240,那应该是280-240=40;如果不减去16,那应该是16+40=56。

答:这个数是。

试一试2:一个数如果加上5,乘5,减去5,再除以5,结果还是5。这个数是多少?

例3:小丽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由于粗心,把个位上的4看作7,十位上的8看作2,结果和是306。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求正确的答案,就要知道两个正确的加数。看错的加数是27,因此得到错误的和是306。我们倒着想,根据逆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没有看错的加数是306-27=279。题中已知一个正确的加数是84,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

(1)

(2)

答: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试一试3:小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例4:一根铁丝剪去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一半,还剩14分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分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上面的线段图可以看出,剩下的14分米和余下的一半同样多。那么,原来铁丝长的一半就是14×2=28分米。所以这根铁丝原来长就是:

答:这根铁丝原来长

米。

试一试4:小华用压岁钱的一半买了一只新书包,又用余下的一半买了几本文艺书,还剩15元,小华的压岁钱一共有多少元? 例5:小红、小丽、小华三人分苹果,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个,小丽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个,小华得10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为什么小华得10个,这是因为小丽得到剩下的一半多1个,如果小丽只得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华应该得到10+1=11个,也就是剩下的另一半,这样也就说明了小丽得到了同样多的11个,我们由此可以算出小红取去后剩下的苹果数是11×2=22个。同样,如果小红得的是总数的一半,那么剩下的应该是22+1=23个。显然,总数的另一半也就是23个,那么苹果总数应该是23×2=46个。(1)如果小丽只得剩下的一半,那么小华该得多少个?

(2)小红取了后,还剩多少个苹果?

(3)如果小红只得总数的一半,应剩多少个?

(4)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答:原来有

个苹果。

试一试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10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还剩下15页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例6:三只笼子里共养24只兔子,如果从第一只笼子里取出4只放到第二只笼里,再从第二只笼里取出3只放到第三只笼里,那么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原来三只笼里各养了多少只兔子?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只、第三只笼子里的兔子只发生了一次变化,而第二只笼里的兔子只数发生了两次变化;三只笼里的兔子不管怎样移动,兔子的总只数是不变的,我们从变化的结果“三只笼里的兔子就一样多”可知,最后每只笼子的兔子都是24÷3=8只。再对照条件,把各笼里的兔子还原,就得到了原来各养了多少只。(1)三只笼子最后各有多少只兔子?

(2)第一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3)第二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4)第三只笼子原来有多少只兔子?

答:第一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第二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第三只笼子原来有 只兔子。

试一试6:小青、小白、小华都喜爱画片,如果小青给小白11张画片,小白给小华20张画片,小华给小青5张画片后,他们三人的画片张数就同样多。已知他们三人共有画片150张,他们三人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 练习:

1、有种水草每天能长一倍,8天能长满一池塘。长满半池塘要几天?

2、一个数的5倍加上6减去10再除以9,得4。这个数是多少?

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8错看成5,个位上的7错看成1,结果求出的错误的差是236。正确的差是多少?

4、某人乘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一半时开始睡觉,当他醒来时发现火车又行了睡时剩下路程的一半,这时离乙地还有1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妈妈从副食店买回一些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一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2个,第三天吃了3个,恰好吃完。妈妈买回多少个鸡蛋?

6、有甲、乙、丙、丁四篮苹果,如果从甲篮拿出10个给乙篮,从乙篮拿出12个给丙篮,从丙篮拿出20个给丁篮,从丁篮拿出14个甲篮后,四篮苹果的个数相等,已知四篮共有苹果120个。原来四篮各有多少个苹果?

加减法应用题

用数学方法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产生了通常所说的“应用题”。

应用题由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问题”两部分构成,而且给出的已知条件应能保证求出未知的问题。

这一讲主要介绍利用加、减法解答的简单应用题。

例1 小玲家养了46 只鸭子,24 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 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解: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表示为算式是:24+?=46+5。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27(只)。答:养鹅27 只。

若例1 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 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5=46。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17(只)。例2 一个筐里装着52 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 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将各种数量关系表示为下图。

有几种思考方法:

(1)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52-12)+18=58(个)。

(2)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少取12 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 个。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3)根据取走18 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 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 个苹果,这时有苹果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 个(见下图)。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由上面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得到如下三种解法。解法 1:(52-12)+18=58(个)。解法 2:52+(18-12)=58(个)。解法 3:(52+18)-12=58(个)。答:原来梨筐中有58 个梨。

例3 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 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 块。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 倍。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

分析与解: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先求出哪一种糖的块数最简便呢?我们先把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

由上图可求出,小白兔软糖块数=15+28=43(块),水果糖块数=43+15=58(块),巧克力糖块数=43×2=86(块)。糖果总数=43+58+86=187(块)。答:共买了187 块糖果。

例4 一口枯井深230 厘米,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却要向下滑70 厘米。这只蜗牛哪一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

分析与解:因蜗牛最后一个白天要向上爬110 厘米,井深230 厘米减去这110 厘米后(等于120 厘米),就是蜗牛前几天一共要向上爬的路程。因为蜗牛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又向下滑70 厘米,所以它每天向上爬110-70=40(厘米)。

由于120÷40=3,所以,120 厘米是蜗牛前3 天一共爬的。故第4 个白天蜗牛才能爬到井口。

若将例4 中枯井深改为240 厘米,其它数字不变,这只蜗牛在哪个白天才能爬出井口?(第5 个白天)练习: 1.甲、乙、丙三人原各有桃子若干个。甲给乙2 个,乙给丙3 个,丙又给甲5 个后,三人都有桃子9 个。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桃子多少个?

2.三座桥,第一座长287 米,第二座比第一座长85 米,第三座比第一座与第二座的总长短142 米。第三座桥长多少米?

3.(1)幼儿园小班有巧克力糖40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4块后,奶糖就比巧克力糖少了10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2)幼儿园中班有巧克力糖48 块,还有一些奶糖。分给小朋友奶糖26块后,奶糖就只比巧克力糖多18 块。原有奶糖多少块? 4.一桶柴油连桶称重120 千克,用去一半柴油后,连桶称还重65 千克。这桶里有多少千克柴油?空桶重多少?

5.一只蜗牛从一个枯水井底面向井口处爬,白天向上爬110 厘米,而夜晚向下滑40 厘米,第5 天白天结束时,蜗牛到达井口处。这个枯水井有多深?若第5 天白天爬到井口处,这口井至少有多少厘米深?(厘米以下的长度不计)6.在一条直线上,A 点在B 点的左边20 毫米处,C 点在D 点左边50 毫米处,D 点在B 点右边40 毫米处。写出这四点从左到右的次序。

7.(1)五个不同的数的和为172,这些数中最小的数为32,最大的数可以是多少?

上一篇:vf二级考试上机答案下一篇:五年级作文:阅读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