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精选8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1
重庆市黔江区教育委员会文件
黔江教发„2011‟36号
黔江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黔江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
装备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电大(师范、进修校)、职教中心:
为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渝委发[2010]36号)文件精神,根据区教委2011年工作计划,为切实做好今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发展速度,现将•黔江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校根据工作要点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本学校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黔江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要点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信息技术 工作要点 通知 抄送: 市教委办公室、基教处、市技装中心 黔江区教育委员办公室 2011年1月19日印
(共10份)
黔江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
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教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教育中心工作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资源共享,优化服务,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和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强化教育技术管理,狠抓教育技术有效应用,加强教育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搞好自身能力建设,努力以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使全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做好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规划工作,引领科学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决定精神。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黔江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渝委发[2010]36号)文件精神;三是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2009‟159号)、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渝教科„2009‟27号)、市教委•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渝教基„2010‟9号)和•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57号)精神,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教育信息化与装备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科学制定、完善全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3.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根据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制定的•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渝教科„2009‟27号)要求,总结沙坝中心校等四所学校2010年实施“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经验,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继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按•黔江区2010—2015年“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做好黔江中学校、新华中学校、民族中学校、人民中学校、濯水中学校、实验小学校、民族 小学校、人民小学校、舟白中心校 “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积极做好“数字校园”建设合格学校确认工作。
4.进一步完善城域网功能。迁建城域网中心机房至新办公楼。在抓好城域网数据统计、学籍管理、电子图书服务阅读管理的基础上,启用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功能,教委至学校双向视频会议功能,更新教委和中心的门户网站,充实教育城域网资源库内容。认真维护校安信息数据建设工作,确保区校与国家、市校安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和校安数据的准确、完整、无误。加快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教育信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整合,科学利用资源。
5.大力推进 “班班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争取年内全区中心校60%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今年重点解决黔江中学校、人民中学校、舟白中学校、黑溪中学校、官渡中学校、马喇中学校、人民小学校、民族小学校、新华小学校、舟白中心校、城南中心校、水田中心校、金溪中心校、中塘中心校、马喇中心校等学校“班班通”建设。
6.抓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一是加快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争取全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覆盖率达到60%;二是加大中小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力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三是加快教师备课室、多媒体 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步伐,新增交互式电子白板10块;四是继续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011年,力争全区中小学校配备计算机生机比达到高中10:
1、初中12:
1、小学15:1。
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更新2005年农远项目接收设备。
二、扎实抓好中小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8.稳步推进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为黔江中学校、舟白中学校、冯家中学校、城西中心校、实验小学、人民小学校、冯家中心校、马喇中心校、水田中心校、中塘中心校、金溪中心校等学校,改造、新建标准化实验室或科学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理科教学仪器和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器材;二是做好黔江中学校、新华中学校、民族中学校高中实施新课标实验的设备装备工作,试点建设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三是做好中小学课桌凳更新、教学黑板更新改造项目工作。
9.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认真贯彻•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加快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改造步伐,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师生阅览室标准化建设,注重图书配备结构和质量,在已建的基础上,再 建3—5个乡镇学校图书中心,改造黔江中学校、人民小学校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
10.认真做好国家、市上项目实施工作。一是做好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器材配备标准化项目;二是认真做好国家实施的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建设工程项目。
11.做好4月在黔江区召开的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场会各项筹备工作。
三、深化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着力提高师生应用水平
12.进一步规范、强化全区中小学教学设备的管理。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设备管理做到帐卡齐全,管理科学规范。
13.认真抓好实验教学。把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纳入平时督导检查的必查项目,促进学校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视。
14.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指导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运用考试系统,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期末水平测验范畴。
15.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工作。一是抓好远程教育实验区工作,更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机三用”模式应用研究,巩固已有应用研究成果,创新农远 资源应用模式,做好实验课题结题总结工作;二是做好我区“十一五”期间全国及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三是引导学校做好 “十二五”教育技术课题选题、申报工作;四是做好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创新教室、创新教师、创新学生项目工作;五是做好英特尔移动多媒体教室项目工作;六是认真抓好学校图书阅读指导课教学研究,在有条件的中小学中广泛开展阅读指导课和“书香校园”形式多样的读书比赛活动。
16.搞好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工作。采取集中或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对学校信息技术与装备教研、图书、实验、网络管理、远程教育技术等人员的培训和教师专项技术培训,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参加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或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聘请国内教育技术资深专家,开展教育技术学术讲座。
17.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区第二届教育技术设备资源应用月活动、科技周活动等区级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活动等国家、市级有关教育技术赛事活动以及成果征集、评审活动。
18.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优秀教育资源征集和评选活动。完善黔江区中小学信息与资源 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开展业务交流活动。
19.进一步做好远程教育技术支持服务。进一步建立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技术支持服务实施方案,落实技术服务人员,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服务学校的能力。
四、加强应用管理,提高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水平20.加大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应用管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使技术资源管理、应用、研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
21.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评估办法。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制定•黔江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目标考核评估细则‣,采取平时检查指导考评与年终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对学校技装工作开展情况及交办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实行量化打分,提高考评结果的针对性、有效性。
22.加强机构自身建设。切实搞好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硬件装备及队伍建设,创建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机构建设合格区县;注重对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战线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不定期地考评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开展情况。
23.做好统计工作。积极做好全区2011年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统计工作;认真编制2011年全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 备工作事业发展报告。
五、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教育技术发展形象
24.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一是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要完成区教委交办的会议、活动的新闻拍摄、宣传报道、教育视频新闻的上网宣传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服务工作;二是完成市技装中心下达的24条教育电视新闻拍摄任务和教育信息报送任务,完成市教师研修网新闻、资料上传任务;三是充分利用黔江教育城域网、黔江区教育电视新闻网、•黔江教育技术‣月刊等,做好全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宣传、成果展示,及时更新内容。
25.制作教学片。加强教学片、教育电视教材制作,提高选题针对性和制作水平。
26.做好发行组稿工作。按要求完成•电教世界‣、•信息教研周刊‣发行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向•电教世界‣、•中国电化教育‣、•信息教研周刊‣和•实验与教学‣等刊物投稿,大力宣传我区教育新成就,推动我区教育技术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技术人员服务能力 27.做好信息设备及网络运维工作。制定网络、网络设备、各应用系统的应急预案,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保障设备及各应用系统平稳安全高效运行;加强对网络及网络设备定期巡检工作,保障设备的低故障率、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 加强教育网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工作,保障网络健康运行;做好教育视频会议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28.服务学校装备建设。积极关注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有关工作,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29.稳定教育技术队伍。各校要根据有关规定,配备教育技术(实验、电教、图书、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等)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30.增强爱岗责任意识。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管理能力,自觉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配合教师实践课教学,认真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2
新西兰一直注重通过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改革来保障幼儿教育质量。政府在2004年的年度经费预算报告中规定:从2004年1月起,所有3~4岁幼儿都可以在社区型幼教机构中接受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其间所产生的费用由新西兰政府以补贴的方式直接拨付给幼教机构。
2005年,新西兰开始实施新的幼儿教育经费体系,首次提出补助资金率(Funding Rates),即把经费补助与幼教机构的成本花费动因相联系, 根据不同幼教机构的服务而确定不同标准的资金率。[1]
2007年7月,政府开始实施“免费幼儿教育20小时计划”(the Fre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0Hours Programme),其规定:所有以教师为主导的幼教机构(Teacher-led services)1中,3~4岁幼儿都可以接受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2009年1月,政府将该计划更名为“20小时幼儿教育计划”(20 Hour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me,以下简称20Hours ECE),它是由新西兰政府出资,为3~5岁(6岁之前)幼儿提供每天6小时,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计划。从2010年7月1日起,该计划的服务对象扩大到5岁幼儿,之前未包含在内的语言所2和游戏中心3的幼儿也可以接受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由此,20Hours ECE计划不仅减少了家庭开支,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还延长了幼儿接受教育的时间。[2]
二、20 Hours ECE 计划的服务对象
(一)幼儿层面
新西兰初等教育的法定入学年龄是6岁,20Hours ECE计划规定幼教机构中的3~5岁幼儿从入学到升入小学之前都能接受每天6小时、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无论幼儿家长的收入、种族、工作、移民、家庭状况如何,即使是非新西兰公民也可以申请获得该项计划所提供的服务。对于缺席的幼儿,只要缺席时间不超过3周,幼教机构可以继续为其提供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但会按标准收取一定费用来保留空缺席位。但是临时就读的幼儿不能参与该项计划。只要每周不超过20小时,幼儿可以在一所或多所幼教机构接受免费的幼儿教育;但如果不足20小时,则不能享受该计划提供的免费教育。[3]
(二)幼教机构层面
2010年7月1日起,凡一学期内每周连续开放2.5个小时,并符合20 Hours ECE计划规定的注册幼教机构,包括游戏中心和语言所都可以提供该项服务。为了使幼儿的选择面更广,政府允许满足相关的许可要求和资助条例的私立和公立幼教机构都加入服务行列。新西兰教育部不会干涉上述幼教机构的招生政策,但会要求其制定包含入学和投诉在内的管理规定,而幼教机构无需为该项计划更改现有的入学标准。同时,幼儿入学前,幼教机构有义务给家长解读入学规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从而确保政策的公平性。[4]
(三)家长层面
幼儿入学前,家长需事先确认该幼教机构是否提供每周20小时免费教育服务。在每天不超过6小时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将“20小时”分配在不同幼教机构。年底结算时,幼教机构会将所有幼儿的免费教育时数汇总。20 Hours ECE计划实施前,新西兰政府已经为所有学龄前幼儿提供了每周30小时的幼儿教育补助,并对低收入家庭提供每周50小时看护补助(Childcare Subsidy)。20 Hours ECE计划实施后,低收入家庭仍可以获得这些补助,但需要减去已获得的免费20小时教育时间。例如:在接受每周20小时免费教育的前提下,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还可以获得额外30小时的看护补助。[5]
三、20 Hours ECE 计划的经费内容
(一)政府拨付给幼教机构的经费
1.20小时幼儿教育经费 (20 Hours ECEFunding)
20小时幼儿教育经费直接由政府每四个月一次拨付给幼教机构。有意向申请该项经费的幼教机构可以填写预先过渡表格 (the Transition AdvanceForm),并在每年3、7或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提交给教育部。为保证幼教机构的正常运营,政府会预先支付未来四个月的经费成本给幼教机构。四个月后,教育部会根据实际成本对预拨资金进行结算。如果预拨资金比实际花费多, 则顺延到接下来的四个月里;如果比实际花费少,教育部则会补偿支付多余部分。[6]此外,因为20小时经费的补助资金率已经充分考虑到产生的附加费用,所以幼儿在周末和节假日接受的20小时教育也是免费的。补助资金率根据幼教机构的支出情况发放,政府会在经费预算中对补助资金率进行评估,并在每年的7月1日根据幼教机构运营成本对其进行调整。由于运营成本不同,不同类型幼教机构的补助资金率也有所不同。各幼教机构2013年最新的补助资金率较去年都有所增长。[7]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Appendix one: Funding rates[EB/OL].http://www.lead.ece.govt.nz /Lead Home/Management Information/Funding/Funding Handbook/Glossary/Appendix One Funding Rates.aspx.)
2.20 小时幼儿教育加 10 经费(Plus 10 ECE)
加10经费是20小时幼儿教育经费的补充。幼教机构除了提供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外,还提供额外10个小时的免费教育。其与20Hours ECE计划实施前,新西兰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补助(ECEFunding Subsidy) 的金额是一样的,之所以名称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小时数计算方法有所差别。幼儿教育补助是发放给所有每天在幼教机构接受6小时教育的幼儿,而加10费用是发放给已经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还额外接受10小时免费教育的幼儿。具体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20 Hours ECE计划实际上为幼儿提供了每天6小时,每周30小时的免费教育,对于那些在校(园)时间较长的幼儿,加10经费可以帮助其家庭减少幼儿教育成本。[8]
(资料来源:4-2 Funding conditions[EB/OL].http://www.lead.ece.govt .nz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Funding/ Funding Handbook / Chapter4 /4-2Funding Conditions.aspx.)
同时,20 Hours ECE计划中的小时数还可以分配在不同的幼教机构中使用,家长可以按照表3所示来分配在学小时数。
(资料来源:4-2 Funding conditions[EB/OL].http://www.lead.ece.govt.nz/Management Information/Funding/Funding Handbook/Chapter4/42Funding Conditions.aspx.)
(二)家长选择性支付的费用
新西兰教育部规定:在20小时范围内,幼教机构不能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但家长可以根据家庭情况,选择性的支付以下三种类型的费用,即可选择性费用、一般性费用和捐款。
1.可选择性费用(Optional Charges)
20小时幼儿教育经费并不能满足幼教机构的运营成本,并且部分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获得额外的教育。为此,从2011年2月1日起,教育部规定拥有注册教师4比在80%以上的幼教机构可以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收取20小时范围内的可选择性费用,即家长有权选择他们是否愿意为额外的项目(食物、防晒霜、太阳帽等)和活动(去动物园游玩、专业舞蹈或音乐教学等)付费。2012年7月起,教育部每四个月对收取可选择性费用的幼教机构进行一次评估,一旦出现幼教机构中注册教师比低于80%、可选择性费用与费用手册中所描述的详细标准不相符或者家长在不同意支付可选择性费用的情况下被强制要求缴费等情况,教育部就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9]
2.一般性费用和捐款
无论是已经接受20小时免费教育的幼儿,还是中途转入的幼儿都需要支付一次性的入学费用,即一般性费用。对于那些家庭困难,不能缴纳入学费用的幼儿,幼教机构必须保证其能接受每周20小时免费教育。[10]
四、20 Hours ECE 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入学率提高
近几年,除了人口方面的因素,20 Hours ECE计划的实施让新西兰3~5岁幼儿都有机会接受免费的幼儿教育,从而促进了入学率的提高。从2004~2013年间,保育中心的入学率增长了53%,以家长为主导的幼教机构增长了90%。据统计,2013年新西兰注册幼教机构入学人数为200922人,同比增长2.2%;入学率达到95.7%,同比增长0.7%。其中参与20 Hours ECE计划的幼儿有109231人,占2013年所有3~5岁入学人数的91%。此外,20 Hours ECE计划还旨在支持毛利人、太平洋岛屿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幼儿接受幼儿教育。在2013年新增的入学幼儿中,有96%的幼儿来自以上群体,其中毛利人入学率增长最多,比2012年增长了6.5%。[11]
(二)每周平均在校(园)时间增加
相关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新西兰幼儿教育入学率较高,但幼儿每周在校(园)时间较短。据统计,2007年以前新西兰幼儿每周平均在校(园)时间仅为9小时。20 Hours ECE计划实施后,3~5岁幼儿每周平均在校(园)时间显著增加,从2012年的21.1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21.7小时,增加了36分钟。54%的幼儿每周在校(园) 时间都超过了18小时。2004~2013年,所有幼教机构中,每周平均在校(园)时间增加最多的是保育中心和幼儿园,增幅分别为26%和33%。此外,每周平均在校(园)时间增加最多的是3~4岁幼儿,从2004年的6.1小时增加到2013年的6.8小时,其他年龄段幼儿的在校(园)时间也有所增加。[12]
(三)注册幼教机构数量增加
自2011年新西兰幼教机构许可规定变更之后,许多幼教机构都通过合并转变为多种形式办学。据统计,2013年新西兰幼教机构共5100所,同比减少1.1%;但其中注册幼教机构有4255所,同比增长2.2%,较2004年增长16.6%。2013年有3662所幼教机构参与了20 Hours ECE计划,占注册幼教机构总数的85%。在所有注册幼教机构中,保育中心数量占55%;2013年新增的155所幼教机构中,也有119所是保育中心。20 Hours ECE计划实施后,大部分幼教机构都由之前的非全日制转变为全日制,全日制幼教机构占所有注册幼教机构的比例从2004年的9%提高到93%。[13]
(四)教师质量提高
2013年,新西兰以教师为主导的幼教机构中教师人数为22200人,同比增长3.4%,其中70%的是全职教师,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屿族裔教师人数也分别增长了6.2%和4.3%。2012年,49%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幼教机构有至少80%的注册教师,注册资格教师人数同比增长800人。[14]幼儿教育资格和注册教师比例也持续增长,2013年教师总人数中有76%为资格教师,75%为注册教师,分别比2005年增长52%和54%。2013年,所有幼教机构中,资格教学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的有1866所,比2012年增加了101所,资格教学人员比例低于50%的幼教机构有102所,比2012年减少了37所。
20 Hours ECE计划为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我国应致力于解决“入园难”等新时期学前教育公平问题的“短板”,关注弱势群体,在经费分配过程中应保证经费投入的教育性和公平性,注意采取加大投入和补偿弱势群体相结合的分配原则[15]。各级政府还应建立经费划拨与资格教师人数挂钩的管理体制,出台激励性政策,制定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师资格评定标准。
摘要:本世纪初,新西兰幼儿教育围绕财政公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20小时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对所涉及的服务对象、经费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在入学率、在校(园)时间、幼教机构数量和教师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西兰,幼儿教育,20小时幼儿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李慧.新西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7.
[2]20 Hours ECE General[EB/OL].http://www.minedu.govt.nz/Parents/Early Years/How ECEWorks/20 Hours ECE/Info Guide4Parents/General.aspx,2010-08-11.
[3]How it works for ECE services[EB/OL].http://www.lead.ece.govt.nz/Management Information/Funding/20 Hours ECE/20 Hours ECEInfo And Guidance/How It Works.aspx?p=2,2010-12-25.
[4]20 Hour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B/OL].http://www.lead.ece.govt.nz/~/media/Educate/Files/Reference%20Downloads/Lead/Files/Funding/Funding Handbook/Chapter420 Hours ECE.pdf,2010-07-01.[5]
[10]How it works for parents[EB/OL].http://www.minedu.govt.nz/Parents/Early Years/How ECEWorks/20 Hours ECE/Info Guide4Parents/How It Works For Parents.aspx,2010-08-11.
[6]葛榴红.新西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2:26.
[7]Appendix one:Funding rates[EB/OL].http://www.lead.ece.govt.nz/Lead Home/Management Information/Funding/Funding Handbook/Glossary/Appendix One Funding Rates.aspx,2014-03-20.
[8]4-2 Funding conditions[EB/OL].http://www.lead.ece.govt.nz/Management Information/Funding/Funding Handbook/Chapter4/4-2Funding Conditions.aspx,2010-07-01.
[9]Optional charges and donations[EB/OL].http://www.minedu.govt.nz/Parents/Early Years/How ECEWorks/20 Hours ECE/Info Guide4Parents/Optional Charges And Donations.aspx,2010-08-11.[11]
[12][13][14]Annual ECE Census Summary Report 2013[EB/OL].http://www.educationcounts.govt.nz/statistics/ece2/annual-ecesummary-reports,2013-12-01.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3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试图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发展特征 过去 未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7-0014-03
1989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从1993年着手建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000年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开始教育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教育政务“三网一库”。a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信息技术发展已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育事业作为科教兴国的核心,其信息化普及和建设的程度至关重要。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己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我国政府同样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
2.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来说,它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6月底,中国CN域名数量为1190万个,同比增长93.5%,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470万台,2008年上半年增加了670万台,半年增长率为8.6%,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493729Mbps,年增长率为58.1%。
3.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大量研究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1989年至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历经二十个年头,按照篇名检索方式,以主题词“教育信息化”为检索点,我们发现1989年至2008年,中国期刊网共计收录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论文2569篇(2008年10月18日检索)。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当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随之开展和加深。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20年来的发展特点
如果从1989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算起,时至今日,正好20年。在这二十年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期间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快、使用效率比较低、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分散、信息化人才队伍与优质资源比较短缺。
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之一——快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计世资讯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8%,从教育信息化投资结构来看,硬件投资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份额在68.0%,CERNET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座城市,联网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超过1800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各校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
2.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之二——低
(1)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虽然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发展近20年历史,但由于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和校级之间的差异较大,我国很多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教学生基本操作功能,而没有将信息技术操作规程与各学科整合起来,没有使信息化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这些现象说明,我国教育信息化还处在较低层次。
(2)教育信息化投资利用效率低。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和优秀教育技术教师不足,致使有限的教育信息化投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部分学校自行开发了一些教育信息资源,国内有些企业开发出一些商品化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数量不足,学校有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图书情报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研成果信息、教学信息、教育统计信息、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等,真正能够符合课程改革理念、满足课堂教学需要、适合网络特点的教育信息资源很少;再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常规的幻灯演示、单机课件和电子邮件等,未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使多数校园网络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而能运用硬件普及性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较少,教育信息化的有限投资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率和效益。
3.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之三——散
(1)CERNET与INTERNET自成体系,互访困难,资源分散。目前中国教育系统使用的都是CERNET,而学校场所之外的网民主要使用INTERNET,然而CERNET与INTERNET之间互访困难,这是国内造成网络之间相互隔离,优质资源不能共享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学信息化平台自成体系,管理分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内部的信息化平台,特别是高校内部,各平台一般有学校师生自行设计,自行维护和使用,平台之间编码、技术、用户不一,数据结构不同,造成数据无法实现共享,系统平台之间无法实现对接;二是企业生产的信息化软件没有统一的教育技术标准,软件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相互独立。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学校内部各教育信息化平台之间相对分散,各自独立,难以共享。
4.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之四——缺
(1)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素,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一是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人才;二是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三是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应用人才,无论是哪一类人才,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所急缺的,尤其是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信息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但培养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就目前来讲,培养一大批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乃是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2)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将教育资源的建设列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远程教育学校和中小学校自行开发了许多教育资源,但这些教育资源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尽人意。能够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适合学生主体化学习的教育资源更是严重匮乏。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照欧美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教学信息资源进一步整合、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标准趋于统一、社会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1.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整
(1)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资源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形式将越来越规范,质量也越来越高。例如:香港理工大学于2001年9月建立了网上课程开发部,负责开发、维护网络课程,推进网上教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网上教学管理平台推出之后,到2006年已有750余门课程利用网上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进行网上讨论、辅导、测验,以至呈交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和分发笔记,大大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过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材的整合等已经全面展开,今后必然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热点。
(2)教育信息化平台之间的整合。信息化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资源共享,国内教育信息化平台之间相互独立、信息孤岛现象将逐渐消失。例如:从微观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促进校园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数字化系统覆盖了学校的主要管理部门,包括人事、招生、注册、成绩、考试、贷款、财务、学生事务、科研信息等等,数字化管理几乎延伸到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教学信息全部集成共享;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所有学校都将在CERNET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CERNET与INTERNET完全互访,国内教育资源与国外教育资源的完全共享,逐渐构建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2.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二——统
(1)统一管理标准。教育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以标准化保障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此带动相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有了统一的规范标准,才能有效地避免因为信息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过程中的障碍。为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并作为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仍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
(2)统一规划信息资源。统一规划是从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省教育系统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学校将会根据全国和各区域的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信息化设施和应用系统。对于已经建成并较为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库交换中心等多种形式,实现数据之间的共享和交换,以符合国家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3.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三——高
(1)提高全社会学习者的信息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也更趋完善,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能自如运用信息工具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即技能方面),同时还包括态度、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要求。所以,笔者认为,随着网络的延伸,更多的学习者都将通过教育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利用有用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提高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无论是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还是管理信息化,都离不开数据丰富、分类齐全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如教育部的精品课程库、精品教材库、教学名师库、多媒体资源库等的建设,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必将满足更多网络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现学科与教学思想、内容、体系、方法、手段的全面创新,全面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将开发出来的教育信息资源用于全社会,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4.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四——评
教育信息化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信息化评价能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检查教育信息化的实行情况,以确保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但基本认可“微机化加外文化”的基础评价标准,对于“微机化”的评价,主要在计算机使用技术和网络技术两项指标上予以较高要求。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依据克林顿政府所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四大支柱(连通;硬件;数字化内容;专业发展)开发出著名StaR(School Technology and Readiness)评估量表,已经被美国一些州和学校所采纳,成为衡量该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标尺。美国的EDUCASE公司与AACRAO和NACAC合作推出了一套评估体系The Student Guide to Evalu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ampus,主要为美国中学生选择大学提供参考。2000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组织各界对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状况进行评价。国内相关的研究较晚,在实际的评价体系操作方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曾在2002年在中国高校首次进行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以此可看出,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关于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相信未来20年,国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和研究工作将会有较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日趋科学完善,也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亮点。?筅
参考文献:
[1]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J].上海信息化,2006(5).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3]反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李宗璞.透视地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J].教育与职业,2006(2).
[5]孙德梅.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7(21).
[6]Wachter,Renee M.;Gupta,Jatinder N.D.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e use of computers as instructional tools for systems development projects: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t systems.Computers&EducationVolume:29,Issue:1August, 1997.
农村小学20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篇4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教育规划》精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认真贯切落实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做好合格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2、行政班子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3、常规管理科学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
3、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家校合力育人。
5、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系列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加强毕业年级教学管理,提高20xx年小考成绩;注重教学全学段一起抓,提高20xx年非毕业年级的成绩。
7、加强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
8、关爱流动留守儿童,营造温馨家园。9、组建好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素养。
三、工作思路
1、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家校合力育人。
2、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系列活动,开展教师教学练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依照市、县教育局有关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提高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4、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着力提高师资整体水平,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切实解决本校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5、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调研,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争取在抽测、学年考试质量要达到学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6、狠抓教学教研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以点带面,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工作措施及内容
1、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懂管理的领导集体。
(1)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办好学校的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政治意识、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总结经验,要认真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领导成为教师的领头人、合作者、服务者,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2)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帮助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努力学习,率先垂范,力争做到:坚持原则、坚持制度、坚持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只讲索取,反对工作平庸,反对老好人作风;提倡严格管理,提倡大胆负责,提倡令行禁止,提倡服从大局,提倡创优争先。
(3)要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要逐步成为教学业务的骨干,学校管理的能手。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5
第一部分:2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教育工会能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教职工素质建设为核心,以党政工共建五好“教工之家”为载体,不断提高教育工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当好“基石”,打好“基础”,为深化教育强区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能够把学习贯彻的过程作为振奋精神、凝聚意志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作为推动工作、真抓实干的过程,全面开创工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一是创新师德建设载体,组织各中小学开展了“师德演讲比赛,积极推动“三育人”的制度设计,把“三育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良好的师德观,努力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二是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三育人”标兵和各类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教师良好形象,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校园中形成唯德是尚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入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活动,开展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活动。为广大教职工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增强教书育人本领搭建平台。
四是积极开展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活动与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开展了“新星杯”、“风采杯“大赛,激发广大教职工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五是开展了“师徒结对子、名师带高徒、送教下乡活动
五月份,我们组织8所学校,多学科22名市区骨干教师,实施“智力扶贫”,送教下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素质。
三、坚持以人为本指导方针,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满腔热忱地关心和帮助困难教职工,每年两次组织开展病困教职工情况调查,建立病困教职工档案,走访慰问病困教职工154人次,发放困难补助3万余元,组织动员全区教职工本系统一名重病教师捐款7万多元。为本系统蚁力神受害职工送去慰问金4000元。
实施“心灵绿荫工程”,组织心理辅导讲座,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教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为40个基层工会送去了《教师健康手册》、《中华传统文化》等书籍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以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完善“建家”工作评选机制,严格执行《基层工会换届改选的规定》,推行中小学工会主席直选制度,完成了工会换届选举工作。
积极开展3a等级五好工会创建活动,并对基层工会创建活动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率达到100%。完成了局领导赋予的组织、宣传、纪检等方面的工作。第二部分:2009年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
2009年的教育工会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教职工素质建设为核心,以创建3a级工会为载体,不断提高教育工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团结、带领全区广大教职工,当好“基石”,打好“基础”,为深化教育强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1、深化“三权工程”,落实教代会的制度
2、深化“青蓝工程”,提高教工基本素质
3、深化“温暖工程”,保护教工身心健康
4、深化“基建工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三、措施和办法
(一)强化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确保教职工享有学校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对学校行政领导干部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抓好代表评议意见的反馈、落实。
(二)开展“三育人”活动、“群体师德创优”职业道德教育,达标课比赛、新星杯、希望杯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业务交流活动,通过“拜师结对”、“青篮工程”等活动,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完善困难教工档案,建立帮扶基金,为教工多办实事、好事,广泛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6
一、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党总支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工作计划,大家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明确责任。开展自评、互评。
为发挥好党总支的战斗性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做到计划落实,专题明确,内容有序,记录完备,考勤落实,参学率高。真正做到党风廉政制度健全,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开展热烈,述职述廉真实,民主评议公开,制度健全有效。党总支和主要处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进一步规范党员行为提供保障。
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学校班子及成员无一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党内保密制度,有专人负责收发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指示,对上级批转件能按时
办结。
在各部门、年级、教研组长等位置,绝大多数由党员同志担任,他们以身作则,舍得付出,在教育教学岗位业绩突出:高中的数学老师李新兰带病坚持,晕倒课堂坚持上课;初中的数学老师陈惠,常年坚持再来晚归,为学生加班加点,为年轻教师指导教法,解决难题,所带班级参加乌市统考十多名学生满分;小学低段的于芬老师考虑同年级老师孩子面临高考,主动担负起班主任的工作,甘于琐碎,对每个孩子负责,学生养成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整体进步,深得家长好评。义教支部的侯新津书记被评为米东区“身边的好人”并接受米东电视台采访。党员教师在本部门、年级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四个“领先”,即:思想觉悟领先,工作作风领先,业务能力领先,岗位业绩领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创新思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支部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按照“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教职工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教育;努力形成了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把班子建成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广大群众满意的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领导班子。总支委们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信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从未发生过一例上访,无重大师生矛盾发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学校党总支创建学习型组织,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建立学习和考勤制度,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专人负责,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全年学习超过10次。按照师党委部署,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认真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新疆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等。认真做到:
一、健全学习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为搞好教育活动做好组织领导保证。
二、搞好调查摸底,为开展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习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四是根据师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日程安排,确保教育活动有计划进行。
今年八月,学校组织组长以上教师到乌市开发区实验学校观摩交流,座谈研讨,回来后写反思收获,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党总支还结合学校的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一帮一的帮带活动,包括关心生活、指导业务、互动学习、按期总结。
党总支做到有计划地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按年度计划,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按照标准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组织充实新鲜血液,做实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1、上党课时,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和有上进心的教师参加,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继续推行党员联系挂钩制度。
3、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和程序,严格考察,慎重发展,确
保党员质量。有数位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自八月十日,师党委、教育局宣布新的领导班子的任命,四中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学校环境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领导一班人首先从转变管理理念做起,学校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无缝链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弘扬兵团精神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四中精神、四中之教师观、学生观等,尤其是新的校徽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学校的文化积淀,并以此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内容,成为“建工师四中校本培训材料之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内涵,继续出台校本培训的续集,如制度建设,理论专题等。
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为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效力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新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发展做了重新规划,以达到校园整体坏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拆除了建于五十年代末的两栋危旧房,拔掉了校园水泥电杆布成预埋线,架起了校园路灯;增设了LED电子显示屏;建起了60多米长的文化墙;栽种了新的树木;重新平整硬化原来东西落差达80厘米的校园地面6000平方米,保障师生活动安全;新建升旗台,竖起了国旗、校旗和荣誉旗。
遵照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主题,在行政楼、义教楼和新建的高中楼各功能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设计,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大厅、走廊、楼梯、教室、办公室进行的文化布置,让每一面说话,努力打造“书香式”校园,力争突出特色,各班级设计符合学生发展个性的班花、班徽和班歌。地面两层的新食堂已经封顶,即将竣工。
在文化建设上,除了做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结合,还注重动态和静态文化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出台了《建工师四中教育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试行稿)》及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定期更换校园主体展版达三十多块,机动展版多块,及时向《天山建设报》报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向,在年级和班级中以各种形式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团、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主体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十月份,邀请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那种心感恩教育校园万里行活动的讲师,在校内组织开展《感恩我们在行动》的大型演讲活动,学生家长和老师共计三千多人参加。学校以部门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出了优秀年级组、文明(先进)个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各类、各级荣誉。今年有四名同志被选为师级工会积极分子,一名同志选为女工先进。一名教师上报米东区“身边的好人”被米东电视台采访报道。
学校努力建成“师资强,校风良,质量高,特色明的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七月份申报兵团文明示范学校已工师通过,对此,我和全校师生只有一个心愿:感谢师党委对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
结合上级的要求,积极完成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建工师《天山
建设报》等地发稿60余篇,报道40余篇,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思想动态,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兵团和师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学校重视党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订阅《天山建设报》60份,确保每位党员人手一份;订阅《兵团工运》、《兵团建设》和《兵团日报》等重要报刊,结合学校工作需要还征订了其他数十种报刊。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反对民族分裂
2011年5月,在第29个民族团结月活动中,结合新疆各地民族团结教育的热潮,学校的活动主题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组织党校、团校学生开展“民族团结遍天山”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坚定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创建和谐美好家园的信念。
五、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
每年初学校都要和各部处层层签订安全(消防)责任状,以责任书的形式,把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创建工作的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级,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实行校领导24小时轮流带班制,及时解决突发事件。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
容,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平安建设的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师生及家长及周边群众的充分认可。
六、以党建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群团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雅安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作风民主,共同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体制管理和创新设想、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重大决策和工作活动方案。能民主决议,从大局出发,客观公正地作出决定。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向全校教职工全面公开学校党建、财务、基建、职评、评先、考核等整个工作情况,征询全校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设。保证了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心系教育事业,关注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和谐进取、共谋发展的群众基础。
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活动:“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少先队故事比赛,组织团员师生 “抒爱国情 铸今日志,纪念12.9活动”演讲比赛,参与活动壹千多名师生。团员教师签字承诺,支部的主题学习,多名高中学生参加的“与屯垦戍边共奋进”演讲比赛,“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兵团精神”演讲比赛,“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征文比赛,“放飞梦想,歌唱青春”第二节校园歌手大赛等。加大对教职工的关心和关怀力度,营造和谐文化。组织大家健身,师生共同参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落实“五必访”。八月份,组织教职工到乌市空军医院体检;校领导在中
秋节和住校学生四百多人共度佳节;到乌市肿瘤医院看望那达平校长,突出人文关怀,做好定期为学生服糖丸的工作,切实做好师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
关心女教职工的生活和专业成长(女教职工居多):有计划地安排女教职工的育婴计划,组织育龄女教师学习健康母亲的知识。关爱育龄妇女,确保了我校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实现了五个百分之一百,即:育龄妇女妇科病查治率100%;孕情跟踪服务率100%;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100%; 实行计划生育率100%;晚婚晚育率100%;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率100%。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中小学大课间操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参加兵团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佳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各级各类奖项数十人。
2011年,我校中、高考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届高考上线率99%,艺、体上线率100%;高
一、高二学生参加自治区学业水平测试,一次通过率为98%。2011年,学校通过了兵团级文明单位的验收。
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扎实有序,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意义深远、生动活泼的各类工作和活动,有规范的计划、详实的过程记录和具体的汇报总结。
团、少年党校开展爱国主义、爱党爱团教育活动,组织组织团、队“祭奠英烈,重温誓言”烈士祭扫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组织团员、志愿者开展“志愿同行,爱心传承”社区敬老院志愿服务;为高中业
余党校开班仪式做“树立远大理想,走好高中第一步”主题教育。团校开班仪式做“领巾在胸前,责任在肩上”的主题教育。
目前,学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挑战,我们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再接再厉,通过创新管理机制,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让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在乌市有较高声誉的学校。
建工师四中
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 篇7
部际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任务分工中有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相关内容,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部际协调小组采取不定期召开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的形式推进工作。会议由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召集并主持,由部际协调小组联络员会议负责筹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延觉为部际协调小组联络员会议召集人。部际协调小组办事机构设在教育部,具体工作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承担。
G20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 篇8
AMIS成员包括FAO、OECD、WB、WTO、WFP等10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AMIS主要由秘书处、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组和快速反应论坛三部分组成。秘书处成员由10个国际组织构成,负责根据成员国提供的信息分析世界粮食市场前景,并及时发布粮食市场展望。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组由成员国的粮食市场相关专家组成,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主要负责提供各国生产、库存、贸易、消费等信息,并研讨相关技术性问题。快速反应论坛由成员国政府官员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负责促进信息沟通,加强政策协调与对话,讨论防范和应对危机之策。
作为G20成员国,中国积极参加AMIS工作。在农业部市场司统一领导与组织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作为AMIS中国工作业务承担单位积极发挥业务对接作用,到目前,共参加了4次AMIS快速反应论坛会议、5次AMIS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组会议。农业部组织专家建立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4种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并从2014年2月起向AMIS提供月度供需预测展望报告。积极开展AMIS监测预警技术交流合作工作,选派专家参与并承担AMIS能力建设项目任务,组织翻译AMIS全球粮食市场监测月度报告。目前,按照AMIS的方法体系,迫切需要我国实时公布粮食库存数据、推进粮食消费数据调查、规范农业统计信息采集与发布,以更好地发挥我国在AMIS中的作用、提升我国话语权。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20】推荐阅读: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11-07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11-23
顺德启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10-14
五亩乡中心学校2014——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07-09
篆角乡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10-22
学校招生计划2011-27
小学学校年度工作计划2008-24
学校安全工作简报(2014.2.20)09-03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总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