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2024-09-30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精选8篇)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篇1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娃哈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新疆儿歌,学生较为熟悉,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曲式结构使得歌曲旋律朗朗上口。设计理念: 本课采取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通过舞蹈动作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这三者结合给歌曲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演能力。2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与表演,感受新疆音乐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能大胆参与音乐活动,从中获得合作的愉悦体验。2、过程与方法:运用声势为音乐伴奏,学习维族舞蹈基本动作,为音乐伴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知识与技能:歌曲学习过程中,通过视、听、唱、演等形式的锻炼,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表现音乐的能力。3重点难点

1、学生能用声势节奏为音乐伴奏。

2、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歌曲表演。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随音乐《娃哈哈》进入教室

教师身穿维族服装,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其轻松愉快的音乐色彩。】

2、教师随《娃哈哈》表演维族舞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教师的舞蹈表演,通过视听感受辨别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音乐。】

3、介绍新疆风土人情

新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其中维吾尔族人数最多,他们能歌善舞,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同学们知道新疆有哪些特产吗?(哈密瓜、葡萄)

4、学习节奏型“X XX X X”

教师与学生一起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声势游戏,练习本课中常见的带有新疆舞蹈风格特色的节奏型“X XX X X”。

用哈密瓜、葡萄代入节奏型拍读。2/4 哈 蜜瓜 葡 萄︱哈 蜜瓜 哟‖

【设计意图:有趣地把水果代入节奏型中,学习新疆音乐常见节奏型,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解决歌曲《哇哈哈》的节奏难点,为学习歌曲和学习新疆舞蹈动作、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

1、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分句用钢琴弹奏及范唱旋律。

学生一边拍打节奏型“X XX X X”,一边用“lu”模唱旋律。

2、学唱歌曲歌词。

把歌词请上旋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要求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唱出歌曲活泼热情的节奏韵律,注意乐谱的强弱标记。演唱歌词“娃哈哈”时需面带笑容,突出唱出第一个字“娃”,“哈哈”两个字要唱出有弹性的跳跃感。演唱时先放慢速度,熟练后逐渐加快,表现出越来越快乐的情感。

3、利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声势谱如下: 1=F 2/4 我 们的 祖 国︱是 花 园,︱花 园里 花 朵︱真 鲜 艳。︱ 拍手:0 X X 0 X ︱0 XX 0 X ︱0 X X 0 X ︱0 XX 0 X ︱ 跺脚:X X ︱X X ︱X X ︱X X ︱

和 暖的 阳 光︱照 耀着 我 们,︱每 个人 脸 上都︱笑 开 颜。‖ 拍手:0 X X 0 X ︱0 X X 0 X ︱0 X X 0 X ︱0 XX 0 X‖ 跺脚:X X ︱X X ︱X X ︱X X ‖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一组跺脚,边演唱歌曲边伴奏。过程中,提醒学生控制音量,聆听他人声音,拍手可用右手指尖击打左手手掌心,跺脚可以强调脚尖的踩踏动作,体现二拍子强弱交替的节拍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二声部声势为音乐伴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活动3【活动】拓展

1、学习新疆舞蹈基本动作,为音乐创编舞蹈

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点步、拍手、扭脖子,玩手腕等。结合前面的二声部声势节奏,利用点步、拍手为歌曲伴奏。组合基本动作创编舞蹈。

2、分组配合表演(演唱,声势伴奏,舞蹈)活动4【练习】小结

1、简单小结

2、跟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篇2

舞剧《小刀会》是上海市高中《艺术》(试用本)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的内容。鉴于当前不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淡漠和忽视,我便想以此为契合点,结合并拓展教材中本舞剧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舞剧的特点及其不可缺少的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艺术形态的综合认识,感悟中国民族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经过高一年级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基本风格和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舞剧《小刀会》是进入高二所赏析的一部大型民族舞剧作品,本案例是第二课时。依照教材要求和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引导学生将高一时所掌握的舞蹈知识和第一课时所学知识运用在本课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感受舞剧的风格特征和情感寓意,并利用校园网络,搭建综合艺术学习平台,通过交流与分享、欣赏与体验、拓展与探究等实践和网络交互活动,体会这部舞剧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古典舞“圆”的审美特征,感悟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发挥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简述

为体现上海二期课改与“两纲”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交流与分享、欣赏与体验、拓展与探究等多种形式开展。

片段一: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教学以课间循环播放的《花香鼓舞》的背景音乐作为导入,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紧接着的交流与分享环节,以“舞剧《小刀会》小组学习与交流”学生作业展示开展。学生们选择了各种的探究方式进行研究,并将成果上传到了我校艺术论坛。有的学生参观走访了豫园并拍摄了照片,有的学生上网查找了小刀会的历史资料,有的学生分析了作品的画面特征和音乐特征。各小组之间交流分享着彼此的探究成果,聆听后给予肯定或补充,知识在交互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之后的教学环节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片段二:欣赏与体验的平台

赏析《弓舞》片段是本案例中的教学重点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片段中记忆深刻的舞蹈动作,并运用第一课时中所学的古典舞基本手位的知识加以分析。接下来,教师将几个基本动作编成了一个短小的组合,指导学生实践学习中国古典舞简单的基本动作。由于学生是初次尝试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所以显得生疏、害羞和扭捏。此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动作的不足,然后结合《弓舞》片段的再次欣赏,教师指出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的要领,示范并带领学生们再次实践感受。这一遍,学生们全情投入,动作更到位,更精神。与此同时,大家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典舞的核心特征。

在这一欣赏与体验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教师的示范、指导,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要领,并在互动体验和层层追问的过程中,感悟综合艺术元素在《弓舞》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逐渐体会到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征和审美情趣。

片段三:拓展与探究的平台

本案例最后设计的拓展与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以《小刀会》中的中国古典舞的动作韵律和审美情趣作为依据,利用这节课中所学知识和校园网络论坛这一平台,深入思考,发挥联想,列举体现“圆满和谐、形神兼备、刚柔并济”的中国民族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或形态。学生分组探究,每个小组配有一台电脑,在课堂中联网搜索和查找资料,并即时将探究成果上传到校园网的“光明艺术论坛”上。与此同时,教师在一旁积极引导和指点,适当补充,拓展学生综合艺术视野。学生们的探究成果通过网络立刻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这种形式建构出了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交互的综合学习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交流,相互点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中国民族艺术作品的方法,感悟了中国民族气概和精神,更提升了对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反思

1. 在清晰直观的教学设备中感知民族精神

本案例的课件制作精练直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功能。另外,光明校园网一直是我校艺术教育展示和积累的良好平台。其中的“光明艺术论坛”,无论在课中,还是课后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和展示的平台。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搜索、筛选、提炼和总结。

2. 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中体会民族精神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结合上海本土文化和我校距离豫园很近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入挖掘舞剧《小刀会》中历史、人文、艺术等背景特征。其次,作为综合性、人文性极强的艺术课,应在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合理整合、适当拓展,使艺术课真正能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和育人价值。所以,课程最后的网络互动环节,感悟以中国古典舞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形态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用学生更熟悉、易接受,同时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来反映同一种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体会这种内涵与精神的永恒。

3. 在亦静亦动的教学过程中感悟民族精神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交流与分享、欣赏与体验、拓展与探究等多样化教学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感悟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所蕴涵的精神力量。

课程的导入和尾声全都利用校园网络“光明艺术论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网发帖进行网络互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开放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在综合欣赏、互动实践与网络交互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古典舞及其他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另外,赏析舞剧《小刀会》中的《弓舞》片段为本课时的主要线索,在欣赏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姿态,结合实践、逐步追问、层层深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动作,感悟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对民族文化艺术产生了兴趣,提升对其内涵的理解。

4. 在互动民主的教学评价中完善学习成果

本案例的教学评价,始终以师生、生生互评的组织形式开展,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例如,在小组探究活动后的师生及时补充与点评。又如在“指导学生学跳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时,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学习,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互评。在师生共同评价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不断完善和优化学习成果,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专家点评

本案例是将上海市高中《艺术》(试用本)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材中《小刀会》的教学内容与黄浦区区域文化结合,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其关注生活中的民族文化,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对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产生强烈的冲击,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较为淡漠和忽视,于是,教师构建了艺术课堂与社会课堂互动育人的模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精心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成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生力军。

本案例的另一个亮点在于探寻现代教学技术与艺术育人的联动。教师充分了发挥艺术学科与校园网“光明艺术论坛”的关联优势,建立了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交互的综合学习平台,拓展了学生综合艺术视野。在开放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是探索了活用艺术教材、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网络优势育人的新途径。※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音乐素质;复合型教学;市场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38

当今,歌舞组合作为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而风靡于世,观众也被这种集唱跳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追随之声日起。无论从表演的商业化,还是教学的系统化上看,歌舞组合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对我们来说都是年轻的,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门学问。

一、参与歌舞组合教学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加全面的音乐素质

顾名思义,所谓歌舞组合,需要演员兼顾唱和跳两种技能,且歌且舞,歌舞并重。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单单进行声乐训练是不够的,系统的形体训练,特别是迎合流行音乐的现代舞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歌舞组合的组建之初应考虑学生唱、跳两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完成这种相对复杂的表演形式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歌舞组合教学应借助艺术中专个体声乐教学的特点,为组合成员的声乐教学打好基础

中专歌舞组合教学的成员是从不同年级的声乐专业学生中挑选而来,由于每位成员都会跟随自己的专业课老师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自己在声乐方面的专业课学习。因此,每位成员小课中声乐的训练便为组合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是组合团队教学中的一员。组合教学中,个体出现难以解决的声音问题时,小课教师能够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声乐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组合中的演唱部分。这样,使得组合教学中,个体声乐训练部分得到保障,同时在组合训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也使成员本身得到了超出非组合成员的舞台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个体表演的素质,为个体声乐训练提供了捷径,达到双赢。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歌舞组合教学的不二选择

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要求其与传统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不同,首先,这种口语化的音乐形式需要与扩音器相结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话筒地合理运用就得到了彰显,而流行音乐中歌舞组合的教学势必会让每一位组合成员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话筒,并使其与声音作最高质量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首作品。由此,歌舞组合的教学需要更大的空间,面向演出,提供舞台训练。通过舞台的实践训练,使声音配合的默契度达到最好,肢体的协作体现最美的表演。归根到底歌舞组合教学的成果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歌舞组合这一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呈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成为了组合声乐训练的必经之路。

四、歌舞组合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复合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歌舞组合不仅是人员的数量增加了,声音更加饱满了,更重要的是听众能够欣赏到区别于单一旋律线条的声线,那么,和声训练就成为歌舞组合声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声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使听众能够欣赏到更加立体的旋律线条。另外,和声部分运用合理能够与独唱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但丰富了作品形式,也为突出个体的人物个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和声课程的开设,对于组合的声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歌舞组合中,舞蹈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肢体部分本身就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增光添彩,使得声乐部分的表现更加丰富,也极大地加强了这种表演形式的观赏性。因此,一个成熟的组合成员能够驾驭与其声乐作品相匹配的舞蹈肢体语言是非常必要的。在组合的训练中,涉及不同音乐风格的舞蹈编排部分就需要专业的舞蹈教师来完成。那么,除了传统舞蹈教学的训练课程外,现代舞的教学,例如JAZZ、HIOHOP等,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组合成员的必修课。

从宏观看,如果一个音乐作品在体现一份规模宏大的内心感受,那么歌舞组合这种表演形式也可以被看做是浓缩了的小型音乐剧,它的表演载歌载舞,通过几分钟的呈现,表现了唱、跳、表演、舞美、道具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歌舞组合需要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来丰富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开设影视表演课就显得非常必要,教学中影视表演课的教师教授表演技巧,使影视表演、话剧台词课与声乐表演课相结合,丰富了组合成员的内心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为歌曲整体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基础。

五、歌舞组合教学将会以面向市场为发展方向

提起歌舞组合这种演唱形式,大家首先反映到韩国的很多知名组合,例如少女时代、super junior、东方神起等等,韩国的造星公司自然有一套严格可循的造星之路,并通过这种形式捧红了大量优秀的艺人。歌舞组合这种形式目前在中国看来还是处于襁褓中的状态,虽然也有国内的娱乐公司开始了对这方面的关注,但不管在业内还是业外并未引起重大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与运作模式的不成熟,没有好的作品的推出来承载这种表演形式,大众接受这种推星形式的能力不足等有关。正是由于歌舞组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中等艺术院校的歌舞组合教学与市场的接轨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发展方向。

首先,这种表演形式要求年龄低龄化,中专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2到16岁之间,正好符合了歌舞组合从培养到推出新作的年龄阶段。

其次,艺术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也为娱乐公司后期的造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人才的对接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供了快速的方式。

另外,流行音乐发展的本身要素就是要求它与市场接轨。被大众喜爱,作品得到传唱,才能体现其表演的真正价值。学校部分的基础训练如果能够与娱乐公司有机结合,拿到适合组合的歌曲,进行合理包装,那么一经推出,影响应该是轰动的。

因此,歌舞组合教学作为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其前景应该面向市场,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使这种艺术形式找到其应有的位置而大放异彩。

以上观点是我对中等专业艺术院校歌舞组合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我相信,歌舞组合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作为流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将会以其具备的复合型和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在国内众多院校中更多地被运用和实践,同时也期待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走向更多听众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曾美英.高职高专声乐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07(11)

[2] 牛青春.浅谈培养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及情绪[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5).

[3] 董丽.言传身授 注重主体参与——谈职业教育舞蹈教学的课堂环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歌舞 《娃哈哈》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1湖南文艺出版社,第41页《哇哈哈》。

1、学唱歌曲《娃哈哈》。

2、为歌曲进行歌舞表演。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娃哈哈》;

2、通过歌声和舞蹈动作,培养学生领悟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自由组合创编。

教学难点: 新疆歌曲的特点及节奏。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机、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学生随音乐的节拍随意舞进教室坐好。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体验新疆风景

师: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之后看看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地方是哪里?(播放新疆风景视频)生:新疆。

师:你真棒!对!是新疆。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居住着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人民,他们也是我们中华儿女,我们要热爱她们,和他们紧紧地团结一起。

师:新疆的风景美不美? 生:美。

师:新疆不仅风景美,那里的人们还很热情呢!大家看叔叔阿姨给咱们准备了很多礼物。

生:葡萄,哈密瓜,大饼。师:小朋友是不是现在就想去阿姨家做客啊?但是送礼物的阿姨说:“你们要利用这三种礼物学会歌曲《娃哈哈》的唱﹑跳﹑奏,我们这的小朋友能歌善舞,等着和你们一起唱歌舞蹈呢。”

三、唱歌 ①初听歌曲,体会旋律的优美。

②学习节奏 葡萄 XX 哈密瓜X×× 哈密瓜 葡萄 ∣ 葡萄 哈密瓜 || X×× XX ∣ XX X×× || ③学习旋律 师:我现在把旋律请上去,你们用lu哼唱。生:哼唱(旋律的哼唱是对歌曲演唱的铺垫,能使他们唱的时候更容易和准确。)④分组唱。

四、表演环节

1、师:同学们唱得即准确又好听,但是舞蹈怎么办呢?(老师放音乐,自己表现)

师:新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能歌善舞,我们班的同学聪明伶俐,老师教你们一段和他们比一比,好不好?

2、播放《娃哈哈》歌曲,老师教学生学,邀请一部分学生在台上表演。(学生在边舞边听歌曲中,即愉悦了心情,培养了音乐兴趣,协调了身体与音律的配合,还能在反复听、动中学会了歌曲。所以到后来学生是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场面是载歌载舞。)

五、演奏环节

师:阿姨的葡萄和哈密瓜我们已经用上了,那么阿姨给我们的饼可以干什么?

师: 出示铃鼓图片,用铃鼓给《娃哈哈》伴奏。指出不足进行加强练习。(培养学生协作、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和新疆的小朋友一样能歌善舞,那么我们就和新疆的小朋友一起想跳的就跳,想唱的就唱,想奏的就奏吧。(培养学生敢于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在游乐活动的同时爱上音乐。)

六、小结 师:看见大家在《娃哈哈》的学习中快乐地展现了那么多的才艺,希望你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也幸福快乐的茁壮成长。教学反思: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没有什么音乐基础,但是非常喜欢音乐课,通过上学期的简单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音乐感觉。但是,在这节课上,一年级小同学在合拍的演唱还不是很好,唱歌的时候速度不一,所以合唱的时候总是不是很整齐。这是本学期第一次的音乐活动课,因为考虑到这首歌曲有点熟悉,所以把它作为第一次的音乐活动,并且进行整齐合唱训练的教材,我觉得应该是合理的。

但是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在表演上,获得了一些音乐带个他们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快乐的情绪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融入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中。让我收获最多是:

1.同学们进一步熟悉了歌曲《娃哈哈》,能清楚并熟练地演唱此歌曲。原先有些小同学会唱此歌曲,但是对歌词有些含糊不清,大部分同学本来不会唱此歌曲。通过教学,小朋友全部都能熟练地此歌曲了,而且明白了歌词的意思,因此更好地帮助他们记住了歌词的内容。

2.更好地掌握了前奏的含义。原先,我们也一直教同学给前奏部分拍手打节奏,但是他们拍起来总是七零八落的,而且开始唱的时候也不是很整齐,这次的教学,我们发现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拍出前奏,而且在歌曲开始的时候整齐地进行演唱。说明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已经得到提高。

3.小朋友对节拍的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而且节奏感非常强,尤其是节拍很明显,所以通过此歌曲的学习有益于训练幼儿的节拍感。在演唱的时候,我们果然看到小朋友唱得特别整齐,而且节拍也很明显。

《秧歌舞》教学设计 篇5

黑龙江省明水县滨泉凤亭小学

执教者:史蕾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秧歌舞》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学习简单的秧歌舞,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并把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

2、掌握并会敲击锣鼓等乐器典型节奏,学生之间可以准确配合。

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锣、鼓、镲、丝绸等

五、教学过程

导 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秧歌舞》音乐,请同学们跟老师活动起来。(师生活动,共扭秧歌舞)

师:刚才我们跳的这个舞叫什么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这也是我们汉族人所喜欢的一种歌舞形式。(简介:秧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一首具有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歌曲《秧歌舞》。新课教学: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师:听一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高兴地、热烈的。

师:要求要和音乐合拍(复听)歌词中唱到了什么?仔细听听他们在敲些什么? 生:敲锣打鼓!

师:东北的秧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听起来很热闹,非常的欢快、热烈。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1、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你能跟着老师的鼓点,读一读歌词吗?来试试。

师: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感受歌词表现的热烈情绪。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尤其注意讲解小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提示:在歌曲中间的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一个八分音符要指导学生唱准,不仅要把节奏唱好,还要把音符时值唱准。)

2、用“da”随琴进行模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但是个别地方需要注意,(这时候学生基本可以演唱歌曲的旋律了,重点指导学生演唱附点的节奏,讲解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再完整来一遍。引导学生找出相同节奏型,介绍东北秧歌特有节奏型,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击打。

3、填词完整演唱歌曲

播放《秧歌舞》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教师指导:激发学生感受歌词的情绪,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学习秧歌的锣鼓节奏(多媒体出示)练习击打节奏型。师生合作。师:在秧歌中,为了渲染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人们常用锣鼓来助威,下面我们就学习一小段锣鼓经。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试试,你们合作得真棒。(找表现好的给他打)

5、学习秧歌舞“十字步”。(课件出示“十字步”的图示,教师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师:东北秧歌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叫十字步,我们一起学一学。跟老师一起左上、右上、左退、右退。老师做,系上红绸让学生进行歌表演。教师指导:指导学生练习十字步,师生跟着音乐,共同做出秧歌的简单律动。

师:这首歌曲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那么让我们]扭起秧歌唱起歌。(全体载歌载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拓展学习

师:大家的表演真热闹啊,其实除了我们跳的东北大秧歌,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歌舞也非常的著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介东北秧歌(形式: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打花棍、高跷等)

师:其实呀,不仅是东北人喜欢扭秧歌,我们国家其他地区的人们也很喜欢扭秧歌。全国各地有自己不同风格的秧歌。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扭秧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不仅跳了欢快、热烈的东北秧歌舞,了解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下学习一些舞蹈的知识或是舞步,把你学会的舞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其他地区的秧歌。

《秧歌舞》 音乐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的第二课时。

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表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娃哈哈与秋林格瓦斯之战 篇7

尽管在东北早已名声在外, 但长江以南的消费者对格瓦斯“茫然未知”。2013年, 随着娃哈哈的介入, 格瓦斯一改盘踞北方之态, 大举南进, 在饮料市场混战中横插一脚。

娃哈哈发掘了一个细分的蓝海?可惜, 秋林不答应。

鲨鱼进了游泳池

热播节目《我是歌手》前奏在电视电脑屏幕上响起时, 远在天津宝坻的秋林人就分外郁闷。原因无他, 《我是歌手》节目中无处不在的“娃哈哈格瓦斯”六个大字, 让所有粉丝发现了格瓦斯, 更被“催眠”认定了———格瓦斯是娃哈哈的。这让秋林这家拥有正宗“俄罗斯血统”, 以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情何以堪?

2013年之前的格瓦斯市场, 秋林很惬意。1900年, 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在哈尔滨建立秋林洋行, 将格瓦斯正式带入中国, 这款略带啤酒味的发酵饮料很快就赢得了哈尔滨人的喜爱。而秋林这个明显带着俄国风情烙印的企业, 也成为消费者心中最正宗的格瓦斯生产厂。

此后百余年, 秋林携正统之威, 精耕东北市场, 终成“一号人物”———2009年, 秋林格瓦斯单年产量达5000吨, 抢占东三省近90%的市场份额, 将亿唐、华义等对手远甩脑后;2011年, 秋林格瓦斯逐渐感到自己在哈尔滨发展受厂区基地、生产机械等外界条件限制, 在固守东三省这个“大本营”之余, 将厂迁到天津宝坻, 意图将天津打造为秋林进军京津塘以及全国市场的“桥头堡”。

初到天津的秋林很快就打响了第一枪。2012年3月, 当第一批格瓦斯饮料“诞生”后, 秋林广邀天津市区各大小经销商现场品尝。尽管天津当地很少有人听说过格瓦斯, 但早已厌倦碳酸饮料和果汁等传统饮料的经销商们, 看到秋林产品后兴奋不已。迁厂第一年时间, 秋林格瓦斯销量就达2万吨。

秋林总经理张中军信心十足地为秋林定下发展计划:立足天津, 辐射周边区域, 在3年内建设三期厂房工程, 最终达到年产量10万吨, 以图谋全国市场。

然而, 一条“鲨鱼”的闯入, 却打乱了张中军的节奏。

2012年底, 娃哈哈正式宣布进军格瓦斯市场。通常而言, 一个企业在进入全新市场后, 为了增加知名度, 往往会掷重金砸广告, 更何况是娃哈哈这种饮品巨头。果然, 随着《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当红节目的热播, 以及随处可见的三个金发碧眼风情万种的俄罗斯美女广告, 娃哈哈格瓦斯的知名度呈几何级倍增, 几乎要成为格瓦斯的代名词。

娃哈哈凶猛背后, 也有苦衷。尽管霸占着饮品龙头位置, 但近年娃哈哈却少有热销新品问世。啤儿茶爽后继乏力, 启力落败红牛。娃哈哈急需一款产品来启动盈利引擎, 而参与者少、竞争力弱的格瓦斯市场自然成为第一选择。

谁主正宗

自恃百年深厚底蕴, 秋林看不上半路出家的对手。而财大气粗的娃哈哈根本就没想过以“后来者”的姿态亮相。要让秋林这个“先驱”成为“先烈”, 最好的方法, 无疑是取代其"正宗"之位。

娃哈哈出招甚奇, “时间”上做文章。

在宣布进军格瓦斯时, 娃哈哈在包装上做了耐人寻味的改动:将格瓦斯进入中国时间改成了20世纪末, 并在全国的宣传推广活动中, 喊出自己是正宗格瓦斯的口号。

“对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格瓦斯是1900年进入中国的, 娃哈哈‘砍去’百年时间, 明显篡改历史!”娃哈哈包装的“小动作”如同揉进张中军眼中的一粒沙子———娃哈哈希望“篡改”的并非只是发展史, 更是希望借助这种方式, 与秋林拉近历史地位, 抹去“新生儿”标签。

秋林对此却无可奈何。格瓦斯是品类, 非品牌, 进入时间本没有权威记载, 秋林想投诉都无从下手。

更关键的, 消费者对时间不了解。如果按照娃哈哈如此高频率的广告, 在经过无数次轰炸后, 消费者很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将格瓦斯进入中国时间理解为娃哈哈所“制定”的20世纪末。

为了正名, 秋林格瓦斯的防御措施很快制定出来:瓶身包装将1900的字放大, 把秋林格瓦斯的发展时间节点印在包装上, 以彰显百年底蕴。在推广方案中, 着重强调和格瓦斯的百年渊源。

仅防御还不够, 秋林酝酿反攻, 矛头直指娃哈哈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

在格瓦斯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 最为主流的制作方法当属面包屑发酵, 通常是用俄式大面包为原料, 打碎后得到的面包屑, 再辅助大米、酒花等, 用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多种益生菌发酵酿造而成。秋林的优势在于掌控面包屑发酵技术。技术人员出身的张中军, 还开发出独有的技术来使面包屑发酵成功率提升, 并萃取纯度更高的发酵物。

所以秋林有底气打出“最正宗制作方式”旗帜。在面向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推广介绍上, 针对娃哈哈的以麦芽发酵这种“非传统”方式, 秋林不忘暗示, 任何“改良”都失去本色。

娃哈哈深知无法在这方面与秋林叫板, 但一点不松口:格瓦斯并没有规定只能用面包屑发酵, 就算在俄罗斯, 也有不少工厂用麦芽汁以及其他原材料发酵制作的先例。

另外, 2012年, 秋林格瓦斯出了一次因二次发酵引发消费者上吐下泻的意外事件, 成为娃哈哈力推“改良”的理由。“麦芽汁发酵很少出现二次发酵情况, 是真正的安全饮料。”

很快, 娃哈哈就在广告中标榜自己是以俄罗斯高加索长寿村特有的麦芽汁酿造而成。这一招巧妙地避开了原材料的纠结, 突出“长寿”的噱头, 将饮料本质从原材料“转移”到身体机能, 为自己树立了更安全健康的形象。

包夹围剿

谁都知道, 秋林和娃哈哈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秋林虽扛着百年历史底蕴的大旗在地方市场风生水起, 但终究仅仅是一个哈尔滨地方知名品牌, 向来只是在东三省发展, 难以跨入长江以南半步。娃哈哈格瓦斯自诞生起, 就盯在了秋林大本营———哈尔滨。

在敌人地盘将其打败, 岂不快哉?

2012年, 娃哈哈借用自己成熟的KA渠道, 开始在哈尔滨几个卖场定点铺货, 开始迈出蚕食秋林市场的第一步。

然而, 令娃哈哈始料未及的是, 当地消费者只认本地品牌。网上很快出现关于娃哈哈口感的质疑帖, 比如说不正宗, 比如质疑这只是“啤儿茶爽”换了个包装, 甚至还有号召抵制娃哈哈“伪货”。

哈尔滨作为格瓦斯“发源地”, 已有七八家格瓦斯生产商, 本已激烈的市场岂容一外来户“横行”?

强龙难压地头蛇, 娃哈哈在坚持了数月时间后, 不得不撤离哈尔滨。

初战吃暗亏, 娃哈哈掉头发挥自身优势, 不仅在全国范围大打广告, 还在各省份集中快速突击。每到一地就组织经销商洽谈细则, 声称返点提高, 额外赠送其他饮料。此外, 团战实力强大的娃哈哈还组建了促销队伍开展每月50场以上的促销活动。

仅在2013年春节前, 娃哈哈就完成私人超市整箱批零80%铺货, 终端60%以上铺货率。

张中军怎会看不出娃哈哈的战略布局?这是在“包饺子”———就算秋林在东三省发展势头再好, 相对全国市场也属于一隅, 娃哈哈前期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 转而先占领全国其他城市, 等时机成熟后, 再将秋林牢牢困在东北三省这一亩三分地, 以细嚼慢咽。

秋林若不突围, 一旦娃哈哈腾出手来, 必然是死路一条。

攘外必先安内。突围之前, 秋林要在大本营高筑墙、广积粮:与东三省以及天津地区部分超市签订排他性协议。例如在天津宝坻的一家大型超市中, 饮料区的秋林格瓦斯占据着最为显眼的3处位置, 而娃哈哈格瓦斯却不见踪影。

娃哈哈格瓦斯声势浩大, 秋林反而“借势”进军全国。一开始秋林采取跟随战略, 在天津、山东等几个重点城市里, 秋林选择娃哈哈广告间歇期时出现, 大打“最正宗”格瓦斯旗号。秋林颇有因祸得福的意思。

当然, 相对娃哈哈成熟的生产工业线, 每年近百万吨的庞大产能, 秋林产能仅为每年几万吨。如果盲目跟风娃哈哈的速度, 最终很可能因为战线拉得过长, 各环节管理不到位而被自己打败。

只是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 容不得张中军犹豫, 唯有全力一搏。

重回核心

千头万绪中, 张中军认为与巨人博弈的关键点, 还是得回归产品本身。

在格瓦斯发展的百年时间中, 之所以一直无法在全国区域推广,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口感。南方人口味偏甜淡, 对这个略带一丝糊味的饮料提不起兴趣。而娃哈哈之所以能在全国市场热销, 除了疯狂的广告攻势外, 其产品本色的口感也是因素之一。秋林改良口感, 势在必行。

2013年, 秋林开始研发一款口感更为清爽的全新格瓦斯, 将“糊味”削弱, 加上蜂蜜和木糖醇, 保证恬淡清爽中又不失本色。

与此同时, 秋林开始在包装上动心思。格瓦斯源于俄罗斯, 包装绝对不能太过精致小气。与娃哈哈为了贴合“想享受女人般温暖”的亮点, 博取女性喜爱而设计出细长柔美的瓶身不同, 秋林所设计的瓶身显得粗犷不少, 瓶身裹着墨绿色的包装, 很有一丝俄罗斯式豪爽味道。

做足产品工作的秋林, 没忘进军全国的另外一把尖刀:价格。

在终端价格上, 秋林将格瓦斯统一为3.5元, 娃哈哈的3元。为了避免消费者对几毛钱售价差距的敏感, 秋林在容量做功夫。娃哈哈采用小瓶330ml以及大瓶1.35L的容量, 秋林的小瓶420ml, 大瓶1.5L。与娃哈哈比较起来, 尽管要贵0.5元, 却多出90ml, 秋林一举将价格天平掰得倾向自己。

广告大战也不可少。娃哈哈集中火力启动地毯式广告策略。不仅买断了湖南卫视当红节目《我是歌手》的独家饮料使用权, 又出手赞助江苏卫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组织众多俄罗斯美女身着旗袍全国促销;推行娃哈哈格瓦斯“寻找城市最强音”、“大地飞歌”等选秀节目。除电视以外, 户外、电梯等主流广告位, 都可以看到娃哈哈格瓦斯的影子……可谓海陆空配合, 力求无营销死角。

回报也立竿见影, 据媒体估算, 娃哈哈格瓦斯推出不到一个月, 全国经销商的订单已经超过了200万箱, 极有可能完成最初所制定的10亿箱年销售任务目标。

张中军对此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砸钱做广告这块, 秋林肯定抗衡不过娃哈哈, 对方太有钱了, 我们建厂以及扩产的钱, 或许还没娃哈哈一年投入到市场的广告费多。”

但钱少也有钱少的花法。说到底, 秋林还是围绕“正宗”这个基本点, 发散思维打怀旧的套路。

早在20世纪80年代, 秋林格瓦斯曾遭遇一次危机:由于包装技术的限制, 市面上的格瓦斯大多为玻璃瓶包装, 而发酵饮料在瓶中常出现胀瓶爆瓶等情况, 导致格瓦斯一度在东三省消失。转机来自2009年, 网友们纷纷发帖搜寻有哈尔滨特色的饮料, 而格瓦斯毫无意外地成为网友最多提及的产品, 格瓦斯才得以重出江湖。

为了迎合这股怀旧风, 秋林无论是口感还是包装, 乃至宣传海报, 都刻意再现了老式风格。如今, 再重打怀旧牌, 秋林可谓驾轻就熟。

针对娃哈哈更贴切时尚的推广, 秋林来了招差异化, 主打健康概念:2012年7月, 首批奥运会官方火炬原模型登陆中国, 秋林掷重金拿下特许经销权;2012年12月, 2012~2013年度全国单板双板追逐赛, 秋林全程冠名赞助……此举, 秋林不断强调:我们不仅正宗, 而且健康。

娃哈哈:错位博弈 篇8

2007年,中国市场上第一场并购与反并购的“国际影片”正在上演,“电影”主角就是法国达能集团董事长弗兰克?李布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达能与娃哈哈从合作到反目,中间整整跨越了十年时间。一家是世界领先的饮料集团而另一家则是中国市场领先的饮料集团,当初二者的联姻曾使不少人为之欢欣雀跃,期待着一桩技术换市场、利润换管理的跨国婚姻能够带给中国饮料行业以新的生机。

但是十年过去之后,两个曾经彼此寄予厚望的合作伙伴却反目成仇,一方以法律诉讼为矛,另一方则以民族情结、国家利益为盾,互相毫不留情地进行攻击对抗,这实在让人感慨不已。

从暗战到对决:达能与娃哈哈的十年之痒

1996年,娃哈哈集团陷入经营困境。在百富勤的协助下,娃哈哈进行股权重组,由达能控股的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公司经营大权则仍由创始人宗庆后完全掌控。娃哈哈、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达能与百富勤合占51%。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使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很显然,当时娃哈哈看中的是达能的钱和技术,而且还能获得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达能看中的是娃哈哈在国内饮料市场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前提。也正是这一条款,后来的强行收购风波埋下了伏笔。

合同签订后几年中,娃哈哈集团在西部、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等地投资了多个相关产业公司,到2006年,这些公司的总资产达56亿元,当年利润10.4亿元。

据媒体报道,这些公司之所以没有引入达能合资是双方在战略发展上产生分歧。而几年后,达能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家公司。因为达能不能容忍的是合资公司2006年销售额200亿元,利润仅20亿元,而非合资公司总资产才56亿元,销售规模也小得多,但利润高达10.4亿元。

计划不如变化,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面前,再海誓山盟的契约也是不堪一击的,达能与娃哈哈从合作走向决裂,似乎在多年前就已埋下了种子。

宗氏的博奕策略

在中国商业市场爬摸滚打几十年的宗庆后,不可能没有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只是这一天到来的时间太快了,快到超过宗庆后的一切计划之中。

这一桩外表看似完美的姻缘背后,其实是双方的同床异梦。达能在与娃哈哈合作之后,又不断发力,接连收购了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乐百氏和正广和,并参股光明和蒙牛集团等公司,大大拓展了其在中国饮料市场的版图。

为了获得更多与达能博奕的势力,宗庆后也先后成立多家与合资业务直接竞争的企业,这些公司使用的是娃哈哈商标,但股东主要是宗庆后本人及妻子和女儿,在股权关系上基本上与合资公司或达能无关。随着娃哈哈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其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双方矛盾开始升级。

当达能忽然出手,祭出法律的武器向娃哈哈进行威胁利诱时,宗庆后毫不示弱,坚决地给予回应。他同时又知道,如果单纯从法律的框架下去与达能对抗,娃哈哈是凶多吉少,所以娃哈哈必须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回应达能的挑衅——于是宗庆后举起了保护民族产业、民族情结的大旗,并广泛启动媒体舆论的势能,从工会、职工代表、销售代表、经销商、学者、网民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连续发表声明,大有把达能葬送在“人民舆论”的汪洋大海之势。

双方博奕策略似乎进入了一种错位的状态:一方是坚持以法律、条例的国际准则来行事,另一方则以民族感情、民族利益为盾来回应。这是一种不同文化体系、不同思维模式的博奕战,而双方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支持,逼使对方屈服。

而从双方对决的结果看,宗氏的博奕策略显然在民间层面赢得了更多支持。这既是由于宗庆后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娃哈哈在长期发展中,品牌已经拥有了坚实的民众基础,所以宗庆后祭起民族旗帜后立即赢得了许多民间舆论的支持,在民心争取上已经略胜一筹——虽然在官方及业界,更多人是以客观及冷静的态度看待事件,并没有轻易为宗氏的民族情结所煽动。

双虎相争,双败结果?

双虎相斗,结局如何?娃哈哈和法国达能,都是优秀的企业,中国的消费者需要这样优秀的企业继续留在中国,需要娃哈哈这个出色的品牌,也是中国企业优秀代表分。如果双方的纠纷,最后是两败俱伤,甚至导致娃哈哈这个品牌的悄然消亡,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看着娃哈哈与达能今天的对决,再看看蒙牛与达能的合作,我们不得不佩服蒙牛在这方面的远见。在与达能合作方面,蒙牛始终坚持两点原则:第一,蒙牛在与外资合作中始终保持着51%的绝对控股权;第二,达能与蒙牛不会是“娃哈哈式”纯粹资本方面的合作,或是普通的代理关系,而是谋求在管理、技术上全方位的合作。蒙牛人士坦承:“资本是没有感情的,蒙牛和达能都很清楚,双方不合作就会成为竞争对手。”蒙牛的远见恰恰是娃哈哈当年的短视与缺陷。

从市场发展的情况看,对于达能与娃哈哈的博奕结果,可能会有三种结局:

可能一之乐百氏版:达能强势清洗现有管理层,乐百氏的戏剧在娃哈哈中再次上演。宗庆后家族所控股的公司将不能使用娃哈哈商标,其本人及其亲信将被迫离开娃哈哈的核心管理团队,达能另聘职业经理人管理娃哈哈。

可能二之蒙牛版:宗庆后另起炉灶,学习牛根生离开伊利,成立新公司与之对抗。宗庆后此次向达能挑战时,就公开表示有放弃娃哈哈商标的打算,显示这种可能性并不小。

可能三之回购版:宗庆后回购达能股权。如果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斡旋下,宗庆后出巨资回购达能在公司51%的控股权部分或全部也未必没有可能。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从短期来看,双方的对抗大战没有赢家,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在媒体和公众的聚焦下,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娃哈哈、宗庆后和达能良好的公众形象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上一篇:书香校园活动主题下一篇:个税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