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舞教学

2024-09-20

秧歌舞教学(精选12篇)

秧歌舞教学 篇1

秧歌舞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思路清晰,设计得合理,层层深入,符合学生们的认识规律。课堂上有舞蹈动律的学习,还有老师的亲自示范,形式多样,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平等交流,全班同学都能积极配合教师,学有所获。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学生的学习第一小节的三八拍与第二小节的五八拍向后转圈那个环节时,我给做了不确实具体的转位,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的学生掌握的节拍和动作能相互合拍,而有地学生则在规定的节拍内没有赚回来,出现的思维断档的现象,动作与节拍上的脱节。我想在以后得讲解当中还应该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转位定时,以帮助那些肢体运动稍微慢的学生以信心。可能是因为今天是公开课的缘故,大部分学生比较害羞,不太勇于表现自己,我想在今后,应利用舞蹈教学,让学生克服这种胆怯、被动、自卑等消极的心理因素,养成良好、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秧歌舞教学 篇2

一、体态

东北秧歌受高跷的影响, 为使重心平衡, 上身始终保持前倾;脚位分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三种, 但主要步法为踢步位。“艮”表现在踢步的“出快落稳”中, “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在做踢步位的动作要注意:出脚时, 膝关节要保持松弛且有韧性、快而又力;收回时, 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 落地快而扎实。如后踢步:面对1点方向, 双手叉腰, 正步位做好准备;行进时左腿微曲, 右腿用脚掌力量向后踢出, 重心在左;右腿很快收回, 落地成双腿正步直立, 重心移至右。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 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艮的动律风格特点。“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 是因为其速度之快, 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 那么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 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 因此“踢步”的“艮”, 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二、手巾花

手巾花是东北秧歌的典型道具。手巾花舞动带动了手、臂的动律, 成为了东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绕花是东北秧歌手巾花中最典型的动作, 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绕花是双手持巾, 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 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 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 压腕时速度要慢, 手指不要向上翘, 不能架肘, 动作要连贯, 使手巾转成立形。在绕动手巾花时, 手中花呈弧线运动。在手臂的摆动中, 手腕的绕花是带动手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以腕发力, 引导手位, 肘、臂辅随。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随着绕花而变化的, 如: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上捅花、下捅花等。东北秧歌的“浪”则体现在上身手巾花的动律。女生在绕巾时要注意把女生特有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表现出来;男生则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甩、点 (抖:手腕和小臂;捅:往上举;甩:从腋下由内往外;点:造成手位上面的手指往前的点动) , 要表现“逗哏”的情趣与洒脱、豪放的阳刚个性。

三、扭

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 它是体态、手巾花集合为一体的动作结合, 也是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扭动时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应的协调性, 以脚下的踢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 最终形成东北秧歌“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在初学东北秧歌时, 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 而这恰恰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初学的学生要协调起来, 就必须把脚下的步伐、上身的扭摆与手上的手巾花三个主要环节分析清楚, 尤其是要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 以方便记忆, 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手巾花中存在着“快、停、慢”三个过程, 绕花时, 花绕的速度要快, 刚绕完的顷刻要停止瞬间, 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慢的过程 (即花绕出去是“线”, 停顿是“点”, 回来的过程也是“线”) ;上身的扭摆是用身体沿弧线画到尽头是“点”, 来回的动作过程即是“线”;踢步也是一样, 踢出的过程是“线”, 到达位置是“点”, 回来的过程是“线”。踢步、上身的摆动、绕花是平行进行的, 即上身的摆动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 这样三者便协调起来。

例举一个动作组合, 如交替花配前踢步是手巾花与步法相结合的动作:在练习前踢步时, 首先要注意上身体态始终要保持前倾, 面对1点方向, 右脚蹭地踢出15° (保持蹲地状) , 然后收回右脚, 两脚同时微曲, 重心移至右脚;踢步要快踢快回、慢移重心, 膝关节有韧性。手上同时做交替花的动作: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 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 形成∞形状。总之, 上下身配合便构成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艮、俏、浪。

四、舞蹈教学实践

在舞蹈教学实践中, 我们首先要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和表演形式, 在此基础上从内心、动作上感受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韵律特点。如今的东北秧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现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在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时代精神, 有鲜明的时代感;在艺术上大胆吸收各种现代表现手法和技法, 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我在排练由乔良、门文元编导的女子群蹈《绢花迎春》时, 首先让学生观看舞蹈, 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东北姑娘的热情、奔放;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韵律, 酝酿舞者的情绪。学习舞蹈中的动作, 学生不是单纯地模仿动作, 而是在我的带领下感悟舞蹈内在的独特和韵味。这个舞蹈除了要求舞者对东北秧歌的动作基本要素掌握得好之外, 还要对花样繁多的手巾花运用达到“了如指掌”的地步, 因为舞蹈从头至尾, 舞者手中红、黄、绿色的手巾花都在手中旋转、翻滚, 尤其是有一舞者向外抛出一丈多远后又回到自己手里的回旋花更是精彩至极。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5.

[3]吕艺生, 朱清渊.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游开文.汉族民间舞蹈.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5]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舞蹈卷)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6]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7]裘柳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理工类高校胶州秧歌教学方向探讨 篇3

关键词:胶州秧歌;教学方向;即兴舞;现代舞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44-02

一、引言

目前,在全国各专业舞蹈院中,都已将胶州秧歌列为“中国民间舞”的必修课[1-3],其地位可见一斑。胶州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我国许多的优秀舞蹈作品如《俺从黄河来》、《扇妞》、《一片绿叶》等等,都运用了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表达了突出的舞蹈内涵,创作了一系列鲜明的舞蹈形象。

然而现今,包括胶州秧歌在内的我国民间舞的种种现实问题摆在面前,由于时代不同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民俗文化已不能唤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就连舞蹈学生,也不愿跳以民间舞旧模式编创的舞蹈,舞蹈前辈时常会感慨:“现在的学生可没咱那时跳起民间舞的那股子劲头了”。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民间舞学习兴趣,怎样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民间舞作品,是我们急待思考的问题。民间舞顺着一条老路走下去一定是行不通的,民间舞的教学要改革,民间舞创作要发展,土生土长的民间舞必须与各种艺术、各种舞蹈形式融合贯通,借鉴发展,广纳百川才能永葆青春。

在理工类胶州秧歌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胶州秧歌独特的风格为基础上进行探索、追求、创新和发展,使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二、胶州秧歌教学方向探讨

(一)胶州秧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传承

在许许多多的舞蹈作品中都运用了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来充实作品,更加完美的表达出舞蹈的内涵,突出舞蹈的形象。如舞蹈《东方红》、《俺从黄河来》等作品都采纳了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使得舞蹈形象更加突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舞蹈专业技术来讲,胶州秧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也可以概括为“碾、拧、抻、韧”,而民间艺人却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律动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些特点来进行,让胶州秧歌的魅力得以充分体现。

(二)课堂教材要善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谈到胶州秧歌的课堂教材,不得不先说说中国民间舞的教材创新问题,目前一些舞蹈工作者就民间舞的教材改革提出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间舞教材要保持“原生态”,保持原样,“珍藏版”的传统化应该原样复制;另一种观点认为,民间舞应当现代化,摒弃传统[4-6]。

我们既不能一味“现代”而失去传统,也不能只要传统而不求发展;既不能扔下祖先留给我们的原生态的宝贵遗产,也不能脱离时代一味地照搬传统。胶州秧歌应当与时代的审美同步发展,只有这样,胶州秧歌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山东秧歌的权威代表张荫松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胶州秧歌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强调继承并发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继承和保留,要深入民间,真心真意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和请教,认真学习每种流派的每个动作、每个小范儿、每个眼神,更好掌握传统胶州秧歌的本质和精髓;其次,课堂训练要在创新中突破,向不同舞种借鉴,丰富胶州秧歌的表现能力,做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在传统动作素材上进行加工,在动作的节奏、形式等方面融入时代气息;再次,在音乐的选择上也不必局限传统胶州秧歌音乐,选择一些有节奏明快的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更加积极投入。因此,将胶州秧歌的课堂教材要不断改进,使教材在保留原生态的风格韵律基础上加入符合时代特征的动作元素,使之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心理要求,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既延续历史的血脉又与时代的审美同步发展,才能使胶州秧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引入“即兴舞”的课堂训练手段

目前的舞蹈专业院校,“即兴舞”是编导课上的最常见训练手段,在民间舞的课堂上并没有这种训练形式。笔者认为“即兴舞”训练方式,可较好地把胶州秧歌的动作定势、原生态元素和舞者的内心情感、情绪有机结合,使舞者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和自由的空间。但即兴训练的必要前提是:首先在老师的规范指导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胶州秧歌舞蹈语汇和素材,在牢固掌握了胶州秧歌的风格特征、动律特点之后再开展即兴训练,以对胶州秧歌的理解为基础,发散思维,解放思想,随兴而舞,从而达到创新和再创造的目的,达到发展动作定势以及开拓个性风格的目的。再次强调的是,胶州秧歌课堂即兴训练是有原则的——绝不能脱离胶州秧歌原始动律和风格,绝不能无拘束地去发展即兴。那么就失去了胶州秧歌即兴舞训练的初衷。在即兴中一定要把握胶州秧歌的“闪”、“扭断腰”、“三道弯”的动态形式,“拧、碾、抻、韧、扭”的动律特点,“快发力和慢延伸”的节奏特点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风格。

在胶州秧歌即兴舞课堂训练中,可借鉴编导课的具体训练方式,比如,把一个单一动作作为动机,打破原来的动作空间、节奏、感情,进行变化发展。又如,根据不同角色的设定,通过角色即兴等等。即兴舞蹈的训练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参与意识,解放了学生思想,释放了学生潜能,发挥了学生能动性,也有助于学生以后创作出优秀的胶州秧歌作品,学生在即兴中可以发现自我、检验自我,调整自我。因此笔者认为,民间舞教学中,要激活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和创新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把动作技术学习和即兴训练有效结合,学生的创造力也随之提高。胶州秧歌课堂教学的即兴舞训练和教材创新,在教学上互成体系,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借鉴现代舞课堂技能训练

起源于西方的现代舞反对古典芭蕾程式化的体系,打破传统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开发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解放肢体,释放心灵,注重个性的发挥,现代舞课堂技能训练,更强调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群体中每个人的不同特质,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强调实用性技能训练,根据演员自身条件,从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一套能突出自身优势并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开发自身潜能,避免“千人一面”的状况[7,8]。然而,以胶州秧歌为例的民间舞课堂技能训练追求的是一定模式的、规则整齐的动作定势,就像古典芭蕾的程式化训练手法,抹杀了个性创造性,把舞者全部框在一个框架里。它忽略了主体意识,忽略自我掌控、自我体会、自我完善的内心感受。因此民间舞课堂上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训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堂训练效果如一潭死水。因此,将现代舞课堂技能训练融入到胶州秧歌的民间舞教学中,让学生由内而外唤醒知觉,以情带动体味身心变化,感受空间变化,体验力度变化等不同动作模式,才能使学生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

(五)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丰富胶州秧歌的表现能力

胶州秧歌的创作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博众家之长补我所短,不断开拓创新,让作品贴近观众的现代审美情趣,满足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具体的创作技法之一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如舞台特效与舞蹈的结合,道具的现代化改良。群舞《茉莉花》,舞蹈扇骨运用了荧光效果,在舞台灯光暗下的时候使茉莉花的形象从人群中一下突显出来,不难看出编者对现代化的舞蹈道具的运用做了初浅的尝试,作为当代的创作,它必须着重考虑时代审美的认同,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使创作也当代化。我们期待着更多敢于将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与舞蹈形象完美结合的胶州秧歌的作品。

正是这样使得胶州秧歌在新的意识形态、审美观中孕育出新的、有别于以往既定的胶州秧歌舞蹈作品形式的新形式,它既保留了胶州秧歌原生态的东西,又有再生态的东西,这是一种升华,是胶州秧歌这一舞种自身的特征与现代审美意识形态重新整合的结果,符合人们的审美心态。

三、结语

论文探讨了理工类高校胶州秧歌教学方向中的关键要点,既要使学生能够恰到好处地舞出胶州秧歌的动律神韵,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要强化其动作的训练,更应注重学生对胶州秧歌的内心体验的训练,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文斌,胡志蕴,高峰,蔡铁原.胶州大秧歌[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2]冯双白.宋辽金西夏舞蹈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3]张红黎.试述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J].舞蹈艺术,1992,1:173-176

[4]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9DVD)[M].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

[5]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6]吕艺生.舞蹈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卡琳娜?伐纳,郑慧慧译.舞蹈创编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课题]本文为青岛理工大学课题《理工类高校舞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程课题《东小屯村胶州秧歌保护理论研究》(2011Gx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湘教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 《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 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 词而成的新民歌。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 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 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 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 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 敬佩、热爱之情。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 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 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引导学生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秧歌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3、鼓励学生大胆愉快的学跳秧歌;能在小组创编活动中自主进行合作和交流、表演展示;

教学重点:感受秧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秧歌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绸子、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部放歌”ppt课件)

师:前面的课我们走进西部,欣赏学习了甘肃民歌和山西民歌,今

天我们继续走进西部,走进陕西。

二、音乐活动,感知体验

1、感知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点击播放视频链接)

2、感受秧歌;欣赏教师舞蹈(ppt出示教师舞蹈背景及音乐)

二、唱一唱:

1、初听歌曲(揭示课题:《拥军秧歌》课件)

2、简介歌曲

3、复听歌曲(《拥军秧歌》课件)

4、学唱新歌

(1)学习歌词,理解歌曲(2)视唱歌曲旋律(3)完整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6、完整演唱歌曲《拥军秧歌》

四、扭一扭:

1、学习体验秧歌;(ppt出示秧歌舞步、动作)(1)歌基本步的学习练习;

(2)调身体扭秧歌;(ppt课件——秧歌组图)

2、小组创编秧歌舞比赛;(点击视频连接)(1)欣赏儿童秧歌舞视频;

(2)小组创编秧歌舞比赛;(PPT出示创编要求、小熊击鼓)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秧歌舞的创编活动,要求小组活动,团结合作;动作协调优美有队形变化;表演形式多样;道具运用效果好,表演热烈。老师这里准备了扇子、手绢、绸子,小组自由选择,看哪一组最棒。

(3)展示评价(ppt出示评价苹果树)

(设计意图: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 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歌舞剧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篇5

歌舞剧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歌舞剧欣赏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学时:18

学分:

2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任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课程地位:本课程为音乐表演专业选修课。

课程作用:通过对歌剧、舞剧等内容的赏析,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感知入手,让学生们欣赏浏览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歌舞剧宝藏,了解歌舞剧的语言和古今中外歌舞剧的发展概貌。本课程旨在中外歌剧舞剧的介绍和赏析,使学生对中外歌舞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课程任务: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什么是歌舞剧?如何感受歌舞剧?古今中外音乐的发展的情况、作家和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外歌剧、中外舞剧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歌舞剧欣赏水平。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歌剧部分

(一)歌剧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歌剧的概念、西方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歌剧在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中国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的是中西方歌剧的形成发展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家,通过讲授突出重点。

2、能力培养要求

(1)了解歌剧概述;

(2)理解难点:歌剧的形成发展;

(3)重点掌握:歌剧概念,形成发展。

(二)中国歌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序曲间奏曲概念。欣赏部分中国歌剧的音乐形象、剧情大意、编剧及曲作者;

(2)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部分中国歌剧的剧情。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咏叹调、宣叙调,了解歌剧剧情大意;

(2)理解难点: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序曲间奏曲概念,歌剧的音乐形象;

(3)重点掌握:部分歌剧的剧情欣赏。

(三)外国歌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欣赏部分外国歌剧的音乐形象、剧情大意、编剧及曲作者;(2)教学要求:掌握剧情大意及内涵。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欣赏要求学生掌握剧情背景、作者、代表人物形象;(2)理解难点:歌剧的剧情思想内涵;(3)重点掌握:表演技能欣赏。舞剧部分

(一)舞剧的概念,舞剧的形成与发展,舞剧音乐的分类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舞剧的概念,舞剧音乐的分类;(2)教学要求:主要掌握舞剧的发展史及音乐分类。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学习掌握概念、形成与发展;

(2)理解难点:舞剧的分类,芭蕾音乐的形成;(3)重点掌握:舞剧的概念分类。

(二)中国舞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欣赏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2)教学要求:了解作品时代背景,人物形象,表演技巧。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欣赏要求学生掌握剧情;(2)理解难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3)重点掌握:剧情内涵,表演技巧。

(三)外国舞剧欣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有哪些,舞剧《天鹅湖》的剧情、序幕音乐,天鹅的主题;

(2)教学要求:舞剧音乐掌握,剧情掌握。

2、能力培养要求

(1)《天鹅湖》的剧情、序幕音乐,天鹅的主题;(2)理解难点: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

(3)重点掌握:掌握四小天鹅舞曲、王子和奥吉塔互诉衷情时的主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习题要求

课后习题以欣赏和相关资料查阅搜集为主,重点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舞剧本,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考试形式:考查。

课程结束进行考查课考试,考试内容以分析作品内容及音乐特点,自己对该音乐的设想和观点。

六、课程的重要参考书

1、匡 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3、赵淑云.走近音乐——音乐知识与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

七、说明

秧歌舞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二、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能够运用音乐乐器和自备乐器演奏秧歌舞的典型节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教学重点:

1.学生在学唱歌曲《秧歌舞》时,对基本的音准、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七度大跳音准。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手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弹琴师生问好,发声练习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啊?(生:国庆、六

一、春节等等)

师:春节到来的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形式来庆祝呢?(生:放鞭炮、扭秧歌、观看春节晚会)

师: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舞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跳完舞蹈提问1.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 2.伴奏主要有什么?

二、新授

师:同学们听的看的都很认真,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欢快好听的歌曲《秧歌舞》

1、初听歌曲:

听完后教师提问: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2、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再播放一遍歌曲,听完之后啊,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曲谱。

3、小组合作

歌曲播放完毕,小组为单位学习。教师各小组指导

4、自学展示

师弹琴同学跟着琴唱曲谱

正确的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根前十六分音符

5、学习歌词

学生朗读歌词,注意情绪上要欢快一些

师:歌曲中的衬词“咚锵咚锵、咚咚锵”处要唱的活泼风趣

6、填词演唱

老师弹一句学生填一句歌词,知道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三、拓展研究

1、创编舞蹈

师:歌曲我们学会了,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床边好看的秧歌舞蹈,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上前表演。

2、课外知识

播放一些外省的秧歌舞蹈视频

陕北神会秧歌舞 篇7

祭祀秧歌贯穿于每年正月灯节前后长达半月不止的一项秧歌活动。该活动的早期是由巫师 (也可称之为“端公”) 召集引领, 以驱邪、祈神为目的祭祀性秧歌活动。出于秧歌队主要成员由来自各方“许愿”、“还愿”者所组成, 因此形成“神会秧歌”人员的相对固定和在年复一年的延续之中, 促使秧歌舞技越发臻于精湛而颇受民众青睐。“神会秧歌”程式严格而复杂, 其中句括“记场”、“谒 (ye) 庙”、“沿门子”、“搭彩门”和“转九曲”等部分。“起场”是整个秧歌队在前往附近庙宇进行祭祀诸神之前, 集合于村内广场由德高望重的神会会长宣布参加者名单、分配担当角色、给“伞头”等人分发具有“法器”意义的“灯笼伞”、“拨浪鼓”、“虎撑”回等用于指挥的器具。并在喧天锣鼓敲击下进行全队的“走大场”秧歌表演、“伞头”演唱即兴填词的“拜年秧歌”和全体队员重复最后一句唱词的“接后音”, 起到了“谒庙”前该“袂歌”的最后大演习和娱乐民众的目的。活动先后分为祭拜和娱神两部分。首先秧歌队在巫师或伞头带领下进入寺庙, 并对所敬神灵唱“神歌” (针对祭祀神灵选择唱词, 被祭祀神灵无统一规定) 和队员的“接后音”随之进行祭拜。之后, 在锣鼓与鞭炮声中全队进行秧歌表演以娱乐神灵, “沿门子”即“排门”, 是秧歌队从正月初七左右至十五灯节前, 进行走村转户、挨家沿门祝贺新年的活动。

秧歌队进入每家前, 先由“报子”一人提前通告以备迎接。秧歌队到达后, 列于队首的两位“门神”首先进入院内, 边挥舞手中鞭、杖边跑遍全院各处以驱赶厉鬼, 然后全体队员进入主家院内, 由巫师或伞头在秧歌队员转动作舞的圆圈中, 通过演唱以恭喜发财、吉祥平安为主要内容的“唱秧歌”进行拜年, 再根据主家院落大小、主家所给予的礼遇及迎接规格等情况, 进行长短不一的秧歌大场表演。在结束若干天的沿门拜年后, 各村秧歌队之间, 也可进行相互间的邀请以串村表演进行拜年与交流。“搭彩门”是外村客队来本村走访拜年前, 在主队未来迎接客队和主客双方伞头相互较量水平的村口、村内宽敞路口和旷场几处分别搭建“彩门”, 以表示主队的欢迎礼仪和增添喜庆气氛。

作为“神会秧歌”中的一项“搭彩门”, 并非单指彩门建筑, 而是包括这项活动全部程序的总称。客队在赴邀当天, 由“报子”持邀请红帖先行拜见主队秧歌会会长, 以便主队能适时地在村口备好迎接形式:村口彩门前, 由官人扮相、手持扇子的“汉程官”坐于方桌上的椅中, 两旁站立四名“衙役”。客队在喧天锣鼓声中到达头道彩门前, 先要接受“汉程官”以秧歌词表示的欢迎后, 主队伞头即出面用演唱秧歌形式开始对客队伞头的种种提问:客队前来的人数、将表演秧歌的内容等。在客队一一答复而获得入村的许可后, 在锣鼓伴奏主下主客两队一起边走边舞地向第二道彩门进发。到达二道彩门后, 主客两队分站彩门两边, 主队伞头再次开始以唱秧歌形式提问囊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民俗节令、生产劳作、传说故事、猜解谜语等无所不包, 犹如发放连珠炮式的问题。这时客队伞头对每一问题必须准确、快速、无误地给予回答才可过关。若伞头一时难以对答, 则立刻由二伞头等后备队员顶替应答, 直到主队满意方可。这种互问、对答的演唱方式, 实际是对双方伞头知识、即兴编词、灵活演唱能力的一种考查, 同时也达到以唱秧歌形式教育和娱乐民众的目的。

在圆满结束相互的盘歌之后, 在鞭炮四起、乐声大作下主客两队并肩前往设在广场的第三道彩门。经过再次的互唱秧歌后, 即开始了主客两队的秧歌表演。双方基本都在“踩大场”形式中展现各队自己的看家技巧和最高水平, 然后进行不同的队形变化、组织图案等内容来进行竞赛性的“秧歌“表演。这种村村之间的互访与竞赛不但为节日增添欢乐、使广大村民饱享眼福, 同时为各村秧歌队水平的提高、交流和传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转九曲”又名“跑黄河”、“九曲秧歌”。

正月十五的灯节当晚, 近百亩的漆黑田野上三百六十五盏油灯所发出不停跳动的熠熠灯光, 犹如朗空繁星闪烁而令人叹为观止。当皓月当空时, 左近各村的秧歌队、来自远近各村成千上万的民众便各自怀着内心的祈望纷纷奔向活动场地。“转九曲”活动一旦宣布开始, 锣鼓、鞭炮立即晌彻夜空, 在伞头的率领下秧歌队队员们分列入口彩门两侧, 击鼓作舞、高唱秧歌为人们祝福来年的五谷丰登与平安吉祥后, 带领民众进入“九曲阵”。于是数以千计、万计的民众, 或全家同游、或好友相伴怀揣期盼地徊转于迷宫般的阵中, 以获得新一年的平安与昌顺。

此外, 每当正月十五晚举行传统的“转九曲”活动的同时, 在村中广场和人流往返的十字路口都会用大块煤炭垒起三至四公尺高, 象征古代“鳌山”, 陕北人俗称的“火塔塔”。火塔上面插放挂有纸钱的竹竿, 在其南面立有“土地”等神牌位:广场四周堆放象征“五方”的五堆黄土。在旧时当夜幕降临后, 巫师或伞头将带领秧歌队首先在“火塔”前高唱秧歌并向神灵祭拜并点燃“火塔”, 在震耳欲聋的铁铳和鞭炮声中秧歌队围熊熊燃起的“火塔”尽兴醪舞。之后, 络绎不绝、路经此处的人们也会对神灵与“五方”燃香、祭拜, 以祈求来年吉泰后, 奔向“转九曲”场地。也有部分年纪稍长者, 会围坐在不断发出劈啪作响的“火塔”周围, 倾听唢呐手的演奏、坐看往来秧歌队的激情舞姿直至深夜。“火塔”灼热的火焰, 在驱赶开陕北严冬的寒冷、映红他们脸庞的同时, 也带给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歌舞无国界 篇8

去年的圣诞节,我们全家还在曼谷团聚。我们所在的教区早早就组织小朋友们排练欢庆圣诞节的节目,其中之一就是这首童声合唱《普世欢腾》。海伦和一群年龄相仿饿孩子们扮作报喜天使,在演出一开始高唱这首歌。她学了以后,回到家里便由爸爸妈妈督促操练。因为这支歌节奏明快,符合儿童的性格,所以不用多久,只要我们为她放好CD,刚满两岁的海伦便乐得端端正正地把自己摆在镜子面前,自我操练,也许叫“自我陶醉”更加确切。

一旁各自忙碌的我们,都不禁被歌声里的这个小小生命全心全意、欢天喜地地向世界报告圣诞的气概所感染和鼓舞。演出那天,孩子们朝气蓬勃,让在座的家长们真切地为之感动。说来自己也会惊奇,当初一直给海伦喂奶到她两岁多的妈妈,此刻竟然怀中空空,只身一人在美国求学工作。那时真的很难想像离开女儿的日子该如何是好。但是,先生比我还清楚地意识到,让我就此放弃深造的机会是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本以为,为了家庭和女儿,就全让它作为一个美好的愿望渐渐地从心里淡出吧。现在才悟出,原来先生一直在为我惦记着;而且,我们的女儿其实也成了我努力奋斗的动力。关键的时候,恰恰是家庭帮助我一步一步梦想成真。但是,入读美国的商学院,自己从口音纯正的北京人一下颠倒为说话带口音的外国人。

地理上的分离甚至促进了女儿和妈妈在心理上的贴近。来到新天新地里的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生活对于海伦的崭新意义,体会到了圣诞歌声中,女儿发自生命深处的昂扬斗志与喜悦。逆境中的生活于是变作一种塑造。提到女儿对我潜移默化的帮助,还有一首歌儿同样功不可没。那时我已经开始准备考试,忙得有时连海伦也会忘了接。但这样的妈妈竟然没忘了要海伦巩固国语。试来试去,我发现她最喜欢看国产动画片《西游记》。女儿没有辜负我千里迢迢从祖国取来的这本“正经”。

每次我把CD放上,只等影片的主题歌《猴哥》声起,她就能凝神敛气,聚精会神地看上好半天。很快,她就能够轻声跟唱这首歌,随后便是纵情高歌。尽管年龄实在太小,换气还不利索,仍然坚持不懈,称得上精神可嘉。我在一旁读书,心中不禁暗自为女儿喝彩。爸爸下班回家,既要留心厅堂里的这位动作明星,又要在厨房里炒菜做饭。而我的考试成绩也就是在这首雄壮的家庭交响曲中出炉的。

如此这般,还拿到了奖学金,妈妈总觉得这其中必定蕴含了女儿的美意。海伦对这首歌情有独钟,让我们有时候抱着女儿便不由得自己也哼唱起《猴哥》逗她。这倒好,一发欲罢不能。因为海伦顿时紧接着气势磅礴地唱下去。外加摩拳擦掌,让爸爸妈妈觉得怀中揣不下这只“猴子”。尤其是唱到“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时,我的双臂便急忙招架,仿佛她那浑身上下洋溢着的活力真要喷薄而出。

美中不足的是,每逢这个小人唱得渐入佳境之时,便抱怨没有金箍棒助兴。等我终于托人从祖国买来了充气的塑料金箍棒时海伦总算是形神兼备,并且从此更加专心修炼,不再打扰爸爸妈妈。虽说《猴哥》里的海伦俨然是一副气壮山河的样子。但在正式场合里,她还是蛮有“淑女”味的。海伦入学的第一天,校长便郑重地告诉我,这些日子学校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骄傲之日”演出。演出定于不久之后的一个星期六,地点是泰国国家艺术剧院。届时,每一个小朋友都会上台表演。当时,我心中暗想,海伦此刻半路插班入学,到那时语言交流是否流畅还未可知,不去也罢。所以便一直按兵不动。平时我陪女儿在公寓里的儿童乐园游戏时,经常能够遇见与她同校的小朋友的妈妈们。这些各个国家的母亲们在一起闲话家常时,总会有人兴致勃勃地展望这场演出,告诉我他们家已经早早地买好了票,预定了录像带,只等着一饱眼福。然而惟有我“执迷不悟”。

直到有一天,校长把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海伦跳得最好,所以她被排在第一位。并且解释说,她扮演一朵小茉莉花。一定是这美妙的话语,携着袅袅的茉莉花香,与一个母亲的心灵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立刻就被她说服了。心中诧异着:海伦在学校里年龄最小,而且还徘徊于语言关外,怎么可能?看来,真的应了“音乐和舞蹈无国界”这句话。可是平日里小喜鹊一般叽叽喳喳的女儿,这回怎么这么沉着,回到家来,只字不提呢?我们猜想,也许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这又算得什么希奇,生活对于她来说,不就意味着“唱唱跳跳”吗?演出在一个周末进行。我们早早地就张罗起来,举家出动去看海伦表演。本以为会得着头筹,其实停车场上已经停满了车。

成人们几乎全部着正装,他们是小朋友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孩子们也穿着节日的盛装,一个个光彩照人,欢蹦乱跳。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不久,化妆完毕的小演员们由老师带领着在前排就坐。司仪宣布校长致辞。我探头张望,但此刻灯光已经暗淡,并且服装是由学校置办的,所以我也找不到我家的“小茉莉”此刻正坐在哪里。演出进行着。有泰北民族舞蹈,有中国功夫……毕竟是小孩,老师一边安排着节目,一边还得哄着他们。这不,一位老师抱着一个睡意朦胧的小朋友,像是在动员他下地表演。他的爸爸妈妈一定在台下翘首以待呢!只见这个小朋友不住地摇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这台节目的“责任编导”就站在音乐指挥的位置,比划着带领小朋友操练。演着演着,两位小男生捉对过着之际,弄假成真,旁边立刻有老师跑过来把他们拉开;还有的小朋友似乎是求胜心切,结果未及出着,先把自己撂倒在地……这些别开生面的花絮,令人捧腹。我们心目中的高潮终于到了。先生不负摄像之职,先我认出海伦。那个迈着碎步被老师定点在第一位的果然是海伦。她洁白的纱裙上点缀着朵朵茉莉花,短短的头发被老师用口者哩胶水固定成若干“朝天髻”,顿显妙趣横生。我一会儿望望远处的女儿,一会儿瞧瞧先生手中的小屏幕,专心于她的一举一动。这是她第一次遇上这么大的阵势。刚刚站定,就被屋顶旋转的镁光灯牵了眼,不由自主地跟着转了一圈。我想起彩排的那天,正赶上海伦的医生为她打预防针,所以没有“走过场”。好在女儿很快就定下神来,进入状态。音乐响起,是一首好听的泰国童谣,她的双手和身体就随着节拍自然摇动,真的起到了“示范效应”,让身后各色“花朵”也翩翩起舞。男生则扮演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虽然情节简单,并且还有一些小朋友显得不知所措,但是这对两岁多的娃娃们实在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小朋友们和老师互相配合,献上这台节目,也属难能可贵。表演完毕,司仪请观众们向这群最小的演员致以特殊的谢意,然后让他们退场。热烈的掌声中,小演员们纷纷鞠躬、下台。

秧歌舞教学 篇9

2014年2月8日,正月初九,大雪纷飞,石油东山社区的院子里一片热闹景象。

为了迎接元宵佳节,根据陈仓镇的安排,石油东山社区、宝十路社区、金陵东路社区、宝铁西社区联合组织了40人的舞蹈队,在石油东山社区舞蹈队田老师的指导下,从正月初五开始,就在紧张而有序的排练大型秧歌舞。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舞蹈队分成三组,一组人挑着红红的灯笼,衬着白白的雪花,灯笼显得格外的亮丽、喜庆;一组人手里拿着扇子,正在娴熟的舞动着;一组人拿着红手绢在手里收放自如的旋转着,使得那雪花也跟着飞舞起来,像是要跟上那灵动的舞步、轻快的节奏。田老师不时上前纠正着个别人的动作,三组人在田老师的指挥下时而各成一组,时而互相穿插,不断的变换着队形。为了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在元宵佳节呈现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节目,她们顶着严寒冒着风雪加紧排练。虽然雪越下越大,白白的雪花落在了她们的头上、身上,但是她们的动作依然是那样欢快的舞动着。舒展的身姿、优美的舞步正向人们展示她们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社区人都值得学习的。

歌舞大赛策划方案 篇10

世界是平凡的,但一个愿意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们寻找这样充满生活热情的中老年人,打造全民娱乐平台,展现幸福梦想,将勇于实现梦想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老当益壮并作为中流砥柱的幸福**人。我们旨在打造一场**市民文化交流的饕餮盛宴,树立一面全市中老年文化活动的新旗帜,开启我市中老年活动新态势,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建设,打造幸福**人的形象名片,助力**百姓健康文化氛围的形成。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市音乐家协会

**市**传媒有限公司

活动口号:

月圆**明月

梦圆大赛舞台 同饮一江**水

共谱**新篇章 一江秀水映明月

歌舞升平赞** 活动主题:

全民文艺舞台

展现百姓风采

活动宗旨:

为**百姓提供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文艺红毯和文化舞台

大赛范围:

以**区为核心,覆盖全市十县市区,在各地市设置报名点同时启动

参赛对象:

38-70岁热爱生活,拥有才艺,希望展现自己魅力的中老年人

选手参赛要求:

1、身体健康,行动方便;如在比赛期间感到身体不适,不要勉强参加比赛,否则自行负责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2、有充足时间进行彩排、参赛;能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3、所选参赛曲目题材必须健康向上,符合时代特征;海选展演时间限定在5分钟之内。

4、所有参赛团体和个人须填写报名表并同意免责声明

报名方法:

1、推广宣传点报名

2、现场报名

3、网络报名

4、各合作机构报名

报名费:

9月16日——10月16日报名收取报名费:个人80元/人;团队240元(4人或以上,4人以下按个人收费标准收取报名费)

10月17日———10月26日报名收取报名费:个人120元/人;团队320元(4人或以上,4人以下按个人收费标准收取报名费)

项目评选设置: 大赛内容

参赛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乐器、服装、道具等需自备)

A、曲艺、语言类

包含相声、小品、双簧、评书、鼓词、快板、二人转、三句半、三角班等曲艺形式

B、声乐类

包含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小组唱、大小合唱 C、舞蹈类

包含交谊舞、民族舞、拉丁舞、广场舞(仅限于团体报名参赛)、模特、旗袍走秀展示。

D、戏曲类

包含京剧、评剧、黄梅戏、采茶戏等地方戏曲

E、器乐类

包含弦乐器(二胡、吉他、提琴、竖琴等);木管铜管乐器(葫芦丝、箫、长短笛、萨克斯等)打击乐器(腰鼓、军鼓、威风大鼓等)

大赛奖项

届时将对获奖选手和团体颁发**市音乐家协会认可的获奖证书

1、团体奖

(模特队、舞蹈队、合唱队、曲艺班组、器乐乐队、要求4人以上)A、金奖团体1名:奖杯、证书、奖金(或奖品)B、银奖团体2名:奖杯、证书、奖金(或奖品)C、铜奖团体3名:奖杯、证书、奖金(或奖品)D、优秀文艺团体若干:证书、奖金(或纪念品)

2、个人奖:

根据所有参赛项目:模特、舞蹈、声乐、戏曲,评出: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A、一等奖:奖杯、证书、奖金(或奖品)B、二等奖:奖牌、证书、奖金(或奖品)C、三等奖:奖牌、证书、奖金(或奖品)D、优秀文艺个人:证书、纪念品

3、爱心企业形象代言人:

根据爱心企业特性,评选出本次活动爱心企业区域形象代言人或形象代言团体,在其后期活动中进行形象代言。才艺展示/演员选拔参赛流程:

通过各地老年大学、工会、社区、街道进行渗透,组织选手参加活动(需教育局、群艺馆、文化馆等机构部门下文)报名-初赛-复赛-决赛

活动时间节点控制

2018年7月29日方案初稿出台,可进入模拟招商与赞助商意向性接洽阶段 2018年8月1日项目正式启动,最终策划案定稿,策划部开始按计划接触媒体、场地方、确定音响、灯光、桁架、舞台、舞美设计布局、布展构思;招商部进入正式招商环节,市场部进行前期铺垫工作,市场部、行政部做好项目追踪、完成进度追踪、编制KPI考核指标并进行考核。2018年9月1日开始接受参赛选手报名为期52天 2018年10月1日起进入前期宣传造势阶段为期16天

2018年10月/17日-26日进入城市海选(初赛)阶段为期10天 2018年10月30日-11月1日进入大赛复赛阶段为期3天 2018年11月4日进行大赛决赛,决出各奖项名次为期1天

海选(初赛)及复赛地点:

**中心广场; 体育中心广场--**老牌群体活动广场,人流量大,交通疏导方便,群众认知度高,场地开阔,适合开展此类大型群体性活动。总决赛地点待定

活动亮点:

以才艺文化交流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为中老年朋友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全市十县市区联动,影响力空前,打造全新中老年优质文化品牌;

各县市区通过百家社区的宣传造势、大型公园广场的选拔比赛,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全媒体宣传造势,各类广告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启动活动宣传,推广期历时两个月之久;

树立宜春中老年文化活动新旗帜!

纽扣扭秧歌 篇11

中午我吃完饭,一边往教室走,一边解开衣服扣子透风。进教室前,我赶紧扣好衣服,因为我的将军肚可是从来不肯见人的。一进教室,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趴在桌上笑,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居然在桌上打滚。我心想:他们这些家伙在笑什么啊?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许开益来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喂,何伟,你有没有发烧啊?是故意把衣服这么弄的,想搞怪啊?是不是想让别人看到你的大肚子呀?”说完,他诡异地笑了。我忙低下头一看,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原来许开益说得一点没错,我的肚脐眼都出来透气了。不知怎么上面多了一个扣,下面少了一个洞。我正想重扣呢,只听老师说:“课文过关,继续,何伟到前面来。”我一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是时间不等我呀!我只好一手捧书,一手抓着衣襟走到前面,可是遮了上面遮不了下面,同学们笑得更欢了,有的干脆说:“何伟,你的扣子扭秧歌了!”老师一个手势,同学们才静下来。我总觉得同学们都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在掩面而笑,让我觉得无地自容,哪还有心思背书啊!慌得我一出口就出错了!这下我更羞得满脸通红。老师见了,朝我招招手,我走过去,老师只解了一个扣,我立马明白,支支吾吾地说:“我来,我来。”原来我的纽扣和纽洞串门了,都怪我一时粗心,平时又缺少动手能力,才闹出这么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结果,何伟穿衣——纽扣扭秧歌,成我们班的流行歇后语了。

看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观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的好习惯才行啊!

指导老师 吉 霞

浅谈山西伞头秧歌中的大场秧歌 篇12

一、大场秧歌的解读

“大场秧歌”简言之就是以舞蹈队形构图变化为主的秧歌表演形式。

“舞蹈构图与舞蹈节奏、舞蹈韵律都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1], 吴晓邦老师也把构图与节奏、表情三者, 列为舞蹈艺术的三大要素。可见舞蹈构图的重要性。

伞头秧歌中大场秧歌“场图”构图作为秧歌舞蹈特有的组成部分, 必然成为伞头秧歌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伞头如果不清楚所踩牌子的路线, 那场子将乱得不可收拾。伞头是领舞者, 因此又把伞头称为“挑伞的”, 只会唱秧歌而不会掏场子的伞头就不算好伞头, 所以, 除了唱“秧歌”, “踩牌子”也是衡量伞头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踩牌子” (即掏大场) 就是最好的舞蹈构图变化的实例。有秧歌唱词为证[2]:“又能圆来又能方, 变化无穷不乱章, 人如流水水翻浪, 全凭伞头领花样。”“秧歌好赖不用说, 挑上大场往烂擢, 早知咱村没把式, 会子不如不拾掇”

由伞头带领舞队在各种场子里扭出来的这些“图案”和构图变化, 是以舞蹈者在同一个场地内 (同一空间) 、同一的时间里、同一的节奏中, 依据同样的节拍, 做着相应场地的位置移动, 变换位置的过程, 使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畅的”图案, 也成就了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热爱着的伞头秧歌中的大场秧歌, 而大场秧歌构图也成就并诠释着大场秧歌, 其中构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大场秧歌追求“线性审美”的表演形式

“伞头领得准, 后面跟的紧, 距离要均匀, 步子要放稳”。

秧歌场图由伞头带领庞大的舞队不断运动, 从队首至队尾, 流畅通顺、浑然一体, 形成流动的线条, 层次清晰地变幻出各种不同样式的图案。伞头秧歌场图“五光十色, 遍地开花”, 传达着因线性美引领下的线、形、色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追求。

在掏大场的运动过程中, 秧歌队成员要走好每一个图案, 保持场图的美, 必须配合默契, 不能拥挤, 更不能断断续续, 要做到井然有序, 才能使场图线条流畅;即可由一名伞头引领, 单线构造队形图案, 也可由两名伞头并列引领, 双线构造队形图案, 但无论哪一种引领方式, 都要讲究场图路线的对称性, 随处随时体现出上下、左右、前后, 相映成趣的风格;每个扭手的步伐、身段、舞姿与音乐节奏完美协调配合, 纵横交错, 曲折蜿蜒, 川流不息, 瞬息万变, 即互相照应, 各种角色又可尽情发挥和施展各自的技艺。

好场图, 好身手, “扭”“摆”“走”, 举步轻盈地扭出如“十字梅花”、“蛇盘九颗蛋”、“小唐王乱点兵”等令人眼花缭乱、顾盼不及的各种场图图案。若从高处向下俯视, 简直像一座活动的花园, 各色艳丽的花朵竞相开放, 争奇斗艳, 壮哉美哉。加之优美悦耳的乐曲伴奏, 令人心旷神怡, 陶醉在这美的境界里。北舞民间舞专家贾美娜教授, 在形容汉族民间舞蹈的队形构图时用了“四面八方”一词, 简洁清晰地, 将其庞大的环境构图和声势, 生动形象又非常精准的充分展示出来, 恍然间有种心领神会的顿悟走到我们心底的最深处。

从美学角度看, 秧歌场图需要随圆就方, 曲直配合。从丰富多变的广场舞蹈的“平面构图”看, 我们不难发现秧歌场图的各种线条的曲伸、缠绕、往复都是直线与曲线的有机结合。临县人把曲线的图案称“圪都都”, 直线的图案称为“走直线”。简洁、明快、规整的直线和柔和、灵活、优美的曲线, 形成了整体构图的对称、和谐, 平衡、有序的特点。这也是传统民间舞蹈构图的审美特征。生活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审美理想、艺术造型和浓郁生活气息三者综合的实例:成行的庄稼和田垅, 山间小道伴着远远流淌的河流, 都幻化出农民心目中“线”性的自然生态美, 旖旎的田园风光如此贴近, 又像流动的艺术运动线, 融入到伞头秧歌当中, 着力深刻地表现着它特有的艺术风格……

每当人们置身于这般绚丽多彩的场图中, 都会被这场图所震撼和征服, 乐得用最欢快的、热烈的表达回应着场上欢快热烈的情绪, 也最能把表演的气氛推向红火、波澜的高潮。“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 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 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 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3]。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看重线性呈现、尊重时空交替更迭、强调舞蹈展示过程延续美的审美品格。

三、大场秧歌的文化内涵

田野调查时, 笔者采访过许多伞头, 搜集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场图样式。其中就有在临县县城采访著名伞头张有桂老师时, 有幸获赠张老编辑整理的《临县伞头秧歌踩牌集锦》, 书中将散落于民间的、社会上流行的扭秧歌踩牌图汇编后整理成集, 堪称伞头秧歌的场图大全。这本弥足珍贵的手稿, 为笔者在研究临县伞头秧歌“大场”的表演特色与分析场图类型的发展变化中, 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从文化学角度看, 秧歌场图反映出中国农民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概括艺术意象的智慧。伞头秧歌场图形式丰富多样, 有对庄户生活中日常现象的模仿, 也有深受祭祀活动影响的;还有来自古代军事布阵启迪的;构图更是严谨多变, 表现题材广阔, 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归纳, 笔者结合大场秧歌表演特色, 按照其名称的来源, 将大场秧歌大致归纳为三大类:

第一类场图是宗教祭祀类。这类场图有“天地牌”“八卦阵”“四门兜底”等。它与当地民众的信仰有关, 有的是对阴阳五行道教祭祀舞图“转道场”的模仿, 也有的是受佛家崇拜观念的启示。

伞头秧歌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 它从艺术形式到舞技内涵, 无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山西作为汉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省份, “天人合一”、“顺应目然”早已成为当地百姓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并且渗透在舞蹈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中。其文化特点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佛教道教文化对其的影响, 以及地域文化色彩对其的影响。源于祭祀的伞头秧歌, 蕴含着古代傩文化的遗迹, 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 在其娱神功能巳消失殆尽, 娱人的功能也退居其次, 其自娱自乐功能占了主导地位, 它整个的活动已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象征, 成了当地人民渲泄内心世界情感和表现精神风貌的最佳方式。

第二类场图是军事战阵类。此类场图来自于表现我国古代战场迎战布局的兵阵图, 它将古代战阵图形, 化为流动的线条、动的画面, 《破阵乐舞》舞蹈演练阵图, 表现古代战争队形和传授兵法, 首开先河, 成为山西舞蹈文化的一种古老遗传。伞头秧歌中, 表现阵法的图案有“小唐王点兵”“十二连城”“双十连城”“单十二连城”等。

第三类场图是社会生活类。丰富的社会生活不仅赋予民间舞蹈多彩的内容和多姿的动作, 同时还为民间舞蹈构图, 提供了大量的形式素材。这类场图内容最为广泛, 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飞禽走兽, 自然景观、彩灯花卉……都在表现之列。丰富多彩的秧歌场图常常被当地民众, 根据其外形特征分别冠以种类诸多的美好名称, 即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又突出了场图的艺术效果。笔者还发现有几种场图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生活风貌的舞蹈构图, 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如:“万众一心”、“五角星”。

大场秧歌的文化底蕴恰恰来至汉民族千年文化的传承, 汉民族对线性审美的追求可随处拈来, 绚丽多姿的伞头秧歌场子图案经历历代劳动人民艺术创作和再加工, 逐渐成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热爱与追求的一种表现, 最终成为伞头秧歌不可或缺的表演手段。

回想专访即将结束时, 张老兴致勃勃地挑起伞, 随兴编词演唱了一首秧歌送给我, 从他充满激情的表演中, 我默默地感受着老人对伞头秧歌那份深深的挚爱, 我被他质朴的歌声所打动, 被他对伞头秧歌无比热爱的精神所感染。每次翻看张老在我临行前赠给我的那本图谱时, 扉页上张老的为我的题字豁然跃入眼帘:“临县秧歌触景生情, 伞头引场震憾风云, 里四外八十二连城, 见到亲人赠送一本。”

四、结语

山西伞头秧歌大场秧歌场图, 是伞头秧歌中最具有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 它将各种线条的曲伸、缠绕、往复有机结合起来, 即随圆就方, 又曲直配合, 传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看重线性呈现、尊重时空交替更迭、强调舞蹈展示过程的延续美的审美品格, 在逐步升华的对舞蹈自然生态美的呈现中, 完成对“线”性审美的向往, 最终呈现因线性美引领下的线、形、色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大场秧歌的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追求也将随着临县伞头秧歌的发扬光大而不断地传承下去。

注释

1[1]吕艺生.舞蹈大辞典.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年6月第一版, 第18页.

2[2]郭丕汉.临县伞头秧歌.临县县志编撰委员会, 1985, 第103页.

上一篇:48号公告企业所得税下一篇:金水区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