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区领导讲话

2024-10-22

依法治区领导讲话(通用8篇)

依法治区领导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年我们政治生活中有三件大事: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三是推进依法治省。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专题贯彻落实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为嘉陵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里,我讲七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依法治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省委王东明书记指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切实加强法治四川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依法治区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嘉陵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区委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法治水平稳步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的法治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嘉陵,就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更好地管理全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就要加快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秩序,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二)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需要。面对改革和转型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嘉陵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纠纷也比较多,比如涉军涉企、拆迁安置、房产开发、乡镇解聘人员等群体仍不时上访,一些新的利益诉求群体又不断出现,呈现出新老交织的复杂局面。化解这些矛盾,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规范各种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让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嘉陵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嘉陵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抓法治就是抓发展。有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在法治化轨道上规范运行,才能保证嘉陵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区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建设产城互动城乡共融宜居宜业新嘉陵”的总任务,确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总基调,明确了“四城两园一山”发展平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嘉陵改革发展任务特别繁重,我们必须全力抓好依法治区工作,努力为推动嘉陵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

二、健全依法执政体系,提高党委执政水平

依法执政,就是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要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健全党委领导和支持人大及其会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工作制度。各级党组织要注重选拔任用法治意识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问题的优秀干部,在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者相关工作经验的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和规范依法执纪工作,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制度,推行新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

(二)要加强党内法治建设。各地党组织要完善党委(党组)决策的工作程序和机制,理顺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决策权限,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支持和合法性、廉洁性审核机制,建立健全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及纠错机制,把经过法律咨询、提供法律依据、完成合法性审查作为党委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确保党委决策行为目的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在区委办设置法规股,各级党委部门也要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和人员,负责党内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完善制定和备案程序,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备案审查、考核评价、定期清理等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者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事项以外,党委的决策事务都应公开。

(三)要强化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区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代表区委领导、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政法各部门工作的职能作用,把握政治方向、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办事、创造执法环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要改进案件协调督办工作,明确和规范协调督办案件的范围、方式和程序;要创造良好执法、司法环境,完善对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报告、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进一步完善区法院、检察院党组定期向区委汇报工作制度。

依法治区领导讲话 篇2

建章立制, 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的领导干部, 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的尺度, 依法行政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 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 河西区把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作为树立法治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 在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保障制约机制上做文章。河西区于2009年3月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了《河西区领导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由区委常委会拟提拔任用为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 在任职试用期内, 必须统一进行法律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方可办理正式任职手续。通过领导干部任职“考法”这一制度的实施, 把河西区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由“软性”要求变为“刚性”约束, 把具备良好法律素质作为选任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 为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前设立了一道“防火墙”, 对于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的主动性、促进依法行政、避免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3月,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司法局又联合制定下发《河西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 对深入推进河西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周密安排, 规范领导干部任职考法程序

河西区的领导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工作由区委组织部、治区办和区司法局共同组织实施。区委组织部负责确定参加考试人员名单, 落实具体考试时间、地点等。区司法局、治区办负责考前辅导和复习资料的编印下发。每次考试前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具体考务工作, 避免出现疏漏, 保证了考试的有序进行。考试结束后, 由治区办统一阅卷并将成绩单送交区委组织部存档备查。对于因故缺考的人员, 必须提前向区委组织部请假, 并在试用期内, 由区委组织部规定时间参加补考。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 为参考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考试环境, 从而使整个考试工作做到了准各充分、组织严密、秩序井然, 使所有参考人员真正做到“四真”即:真学、真懂、真会、真考, 避免了考试流于形式。

结合实际, 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考法体系

治区办编辑整理了近500道试题, 建立了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学法重点, 不定期的进行充实完善。在命题上, 我们坚持以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法律法规制度为重点, 试题内容主要涉及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依法治国基本理论, 《宪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十余部常用法律法规。试题题型多样, 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题型, 在考察理论知识的同时, 我们适当增加部分案例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以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充分考虑应试人员的特点, 做到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相结合, 难度适中, 容量适度, 题型分值比例适当, 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考促学, 拓展领导干部学法途径

通过领导干部任职考法, 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领导干部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 促使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学法的表率、用法的楷模、守法的典范。

一是坚持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 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加强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各阶段的学法重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法活动。2012年以来,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6次, 中心组成员每人撰写学法理论文章1篇。二是规范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培训, 将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纳入每年干部培训和处级轮训计划, 除了组织区普法讲师团的成员授课外, 还适时邀请市法制办、大专院校法律专业的学者、教授就依法治国、廉洁从政、经济责任审计、房屋征收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2012年以来, 全区举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讲座10期, 参加人数达3800余人次。

学以致用, 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效果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 进一步强化了河西区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提高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 加快了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府建设步伐。2012年以来,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结合“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的开展, 深入700余家企业、重点项目和基层单位走访服务, 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420个。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全面精简、归并、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坚持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 开展区长接待日、跟踪回访等活动, 扩展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 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升。全区干群矛盾、民事纠纷、信访和行政投诉案件明显减少, 各项社会事务顺利推进。2012年以来, 全区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 没有发生进京集体上访案件, 没有发生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全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浅谈依法治区 篇3

关键词:

依法治区;依法行政;专项治理

收稿日期:2010-03-12

作者简介:张凌楠(1978-),女,河南郑州人,中共郑州市中原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的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为重点,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有力地推进全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确保全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一、狠抓普法工作,落实依法治区工作的基础

依法治理是在普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法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区工作的成败。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小学生、外来流动人口等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考试等形式广泛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作为普法的重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楷模;要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根据外来人员的工作、生活特点和文化程度,采取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管理部门、用工单位和社区要有机配合,互相协调,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

二、重点抓好依法行政,努力改善法治环境

通过艰苦的普法工作,使全民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这种法治建设中执法上的滞后现象,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学法的积极性,阻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依法行政是普法工作的深层次要求,也是依法治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切实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健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將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及其应承担的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执法机构的执法岗位上,规范执法活动,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效率。此外,还要全面落实政府的政务公开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等。我们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体制的改革,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坚决制止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现象的发生,以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三、围绕中心工作狠抓专项治理,力求依法治区工作见实效

依法治区工作的核心是治理,即运用法律的手段去管理一切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的目标。为此,必须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去开展各种专项治理,将依法治区的实效体现在各种专项治理的实践之中。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绑架、勒索等暴力犯罪,严厉打击盗窃、抢劫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坚决打击金融诈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经济犯罪活动,严肃查处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的领导干部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加大重点地区的治安集中整治力度,以维护良好的经济、治安和生活秩序。

2.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以消除各类隐患,提高群防群治的整体水平。参与规范、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减少社会乱源;其次要对全区各行业,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驻区各单位强化常规性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工作;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加大处理突发事件的力度,以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

(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城市信用体系的建设

贯彻依法治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重拳出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要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欺行霸市、合同欺诈、虚假帐目、逃避债务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决不心慈手软;同时继续加强诚信建设,在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诚信服务创名牌活动”,在农村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活动,在企业建立“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向社会公布企业失信的“黑名单”,通过整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从而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市场环境秩序。

四、实现网络化治理,提高依法治区工作的整体水平

依法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依法治国这一系统中,依法治区仅是一个子系统,而依法治区这一地方治理工作,向下辐射到基层的依法治理,同时覆盖了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只有在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抓好依法行政和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搞好基层依法治理和行业的依法治理,使依法治区工作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结构,才能切实提高依法治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切实加强基层的依法治理工作

1.突出抓好农村的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区的根基在基层,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包括农村的民主自治,农村的社会治安,农村的法制教育,农村的法律服务和组织保障五大体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规范化。要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要依法选举,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发挥农村“两会”、“两委”的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2.推进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

要以创建法治化示范社区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依法治理社区的工作。(1)建章立制,保证社区治理的有章可循,促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2)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开办永久性的法制宣传栏。(3)要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面向社区的孤寡、病残、贫困等不同层次的居民开展“多助一”等义务性服务活动,使社区逐步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新局面。

(二)积极推进行业和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各社会层面的法治化管理

行业的主管部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检查、监督、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来积极促进驻区的企、事业单位的依法管理水平。

五、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对各级职能部门来讲要把依法行政、学法用法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的内容。对司法部门和各类行政执法部门,要推行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和赔偿制度等,要发挥人大、政协、特别是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一)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逐步实现监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健立、健全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健全对区级财政预决算的监督程序,进一步完善审议、视察、执法检查、个案监督等工作制度,以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二)继续推進人民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的规范化,广泛发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参于到依法治区的工作中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视察、检查活动,以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畅通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不断完善群众举报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群众投诉反馈制度等。

六、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的开展依法治区工作

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关键在于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工作,核心在于建立起一套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的有效机制。

(一)要加强合作,保持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运作,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依法治区工作的新格局。区党委要在依法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统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区人大、政协要通过开展视察、检查等活动,积极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进行,政府要加强对直属部门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深入检查、督促和指导,以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加强对依法治区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和组织、协调。全区得各部门、各街道、各系统都要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由各单位得主要领导负责,配备专人抓好落实,形成全区依法治区工作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为了将依法治区工作落到实处,可实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依法治区工作分解为普法工作、综合治理和执法责任制等多个方面,并量化为各项数据指标,由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分别与下属各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分单位包干制,将依法治区工作的实绩与领导干部的晋职晋级、奖惩评先和经济利益挂钩,年终按检查评比结果严格兑现,这样依法治区工作就具体分解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肩上,增加了压力和动力,从而达到了强化领导的目的。

(三)组织制定依法治理规划,全方位地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都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依法治理工作的具体规划,并督促各自的执法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把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到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要从依法治村、依法治厂、依法治校等基层和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抓起,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以形成基层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地区依法治理紧密结合的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促使依法治区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四)树立创新意识,抓好亮点工程,开创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局面。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行业管理部门都要积极探索具有本地方、本行业特色的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在推进整体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本地方、本行业的亮点工程。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世纪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开创依法治区工作的新局面,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城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唐毅.依法治区再发力龙岗争当排头兵[N].南方日报,2009,12.

[2]丁山海.推进依法治区创建法制番禺[N].番禺日报,2009,12.

[3]张荣,丁友军.加强执法检查推进依法治区[N].中国产经新闻报,2008,12.

[4]冯建平.创新普法载体推进依法治区进程[N].甘肃法制报,2008,11.

依法治区办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篇4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严格管理

我局对依法行政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一是始终把依法行政工作放在全局工作首位,将依法行政工作上升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全面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局班子定期召开办公会,研究、布置依法行政工作,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具体,扎实有效;二是建立依法行政目标责任制,对行政执法的范围、内容、责任及工作目标标准明确规定,同时,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并采取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严格考核,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为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我局一是采取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除利用周二、周五下午集体学习外,号召、督促全体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选派人员到外地市参观依法行政先进做法,聘请专业人士到局机关讲授土地、矿产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三是普遍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突出对手中握有处罚、批地、发证、收费权力的重点科室、人员的警示教育。四是强化培训与注重学习效果相结合,今年以来共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市以上学习培训班12人次,自办法律法规培训两期。通过学习培训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在6月份市国土局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中,我局荣获优胜奖,在区委、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中喜夺第一名。

三、完善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在行政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办事规则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收费额度公开,真正保障办事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行行政人员文明用语、挂牌办公、亮证执法制度。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并有专人接待和记录,以确保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实行过错追究制度,建立重大案件会审制度和信访工作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四、严格执法,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训要求,立足本区实际,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查防结合、以查促防”的方针,加强动态监察和全程监督,注重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力争将国土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扩大信息来源,建立区、乡、村三级信息网络,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同时,加强部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使各类国土违法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的联系与配合,运用法律武器打击和震慑国土犯罪行为,今年元月份以来共查处国土违法案件9起,结案9起,结案率100%。

通过努力,在我局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良好风气已形成,不办人情案、不批人情地、不发人情证,严格将自己的行政行为为框定地法律法规规定范围之内,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国土管理工作沿着法制轨道健康发展。

五、存在问题

依法治区典型案例 篇5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也日益突出。乱设摊、乱停车、占道跨门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症,屡禁不止,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现状,而真新街道首创的“大联勤”城市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道,通过组织创新、队伍打通、技术引进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背景

真新街道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地处嘉定、普陀和长宁三区交界处的城郊结合部,面积5.34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1.6万,是上海早期城市建设动迁中形成的一个大型人口导入区,有着城乡结合部和速成型社区“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管理矛盾多”的典型特征。作为嘉定区唯一一个环线以内、与市区接壤的街道,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达到与之“形态相连、发展相随,管理相通、素质相配”的目标,成为真新街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2010年,适逢上海市举办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为保障世博期间社会平安稳定、和谐有序,确保后世博时期社会管理常态化、长效化,真新街道党工委意识到,必须主动应对,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需求和本地区的实际,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城市综合管理之路。在报请嘉定区委、区政府同意后,真新街道决定先行先试推出全新的城市综合管理联合勤务新体制,构建条线资源与块上力量相整合,行政执法与综合管理相支撑的“大联勤”格局。

二、主要举措与经验

所谓“大联勤”模式就是依据法律授权和行政授权,综合协调、调度地区行政机构(含委托行政单位)城市管理权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统筹地区社会化参与,依法维护城市基础功能设施,管理城市公共空间,保障城市健康运行,促进市民和谐相处的行政行为。

(一)以联勤化形成合力,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方式。“大联勤”城市综合管理模式不增加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人员经费、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通过对条线资源重新优化组合,改变各支执法队伍“各自为战”的局面。一是成立“一元化统筹领导”机构。经过区级授权,在街道层面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领衔负责,区相关条线单位分管领导为机构成员的“真新地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综管委”)这一实体化机构,赋予其指挥权、监督权和考核权。“综管委”下设办公室、联勤指挥中心和督察考核队,通过联体指挥、联队管控、联动处置、联手监督,实现了条线执法“一元化统筹领导”。二是混编执法力量,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将常年驻扎在街道街面执勤的公安民警交警、城管执法队员、社区保安队员和城管协管员等160人重新科学混编分组,按街道辖区四个网格化管理地区,以三班运转模式保证执法力量24小时上街流动巡查。与此同时,工商所、食药监分所、消防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也成立了各自的联勤应急分队,根据需要随时派队员参与联勤大队的巡逻处置。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实施执法的管理形式,实现了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了法治合力,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分散性、突击性、效率低、易反复、相互推诿等矛盾,显现了“1+1〉2”的执法效应。

(二)以社会化集聚民力,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思路。“大联勤”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在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多元主体在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市容保洁公司、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小广告整治公司、绿化养护公司等社会化服务企业组成联勤应急分队,参与联勤大队的巡逻处置。为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综管委”将“大联勤”模式向社区、企业延伸,在辖区48个小区和4家大型专业市场全部成立由平安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管理队和市场志愿者队,使区域社会管理实现了“点、线、面”全天候全覆盖:“面”上,110接处警车和巡逻车机动巡逻;“线”上,4支联勤分队24小时动态管控;“点”上,社区民警、社区管理队时刻巡查。为使联勤队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可及时进行调处,避免矛盾纠纷的深化和扩大,“大联勤”还将调解机制纳入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在辖区内成熟市场建立的矛盾调处中心,发现治安隐患和经济违法违纪事件,及时向相关执法职能单位报告;另一方面,发挥人民调解就近、及时、成本低廉之优势,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机制共享,大大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效率。

(三)以科技化提高效力,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手段。真新街道与驻街企业合作自主研发了城市综合管理数字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有效运用,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动态采集、全覆盖和联通共享,加强了信息的动态分析和综合研判,不仅解决了执法人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而且,在线、实时、高效的交互模式使上下之间、条块之间、条条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使社会管理的在线监督、相互监督成为现实,保证了指挥中心信息渠道畅通,指挥正确有力,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专业人员正在对该系统进行技术升级,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大联勤”实践一年以来,真新地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治安环境、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各界的评价反馈良好,地区社会管理的整体工作面貌呈现出崭新气象。据统计,2010年辖区内报警类110总量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5%;“两抢”案件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9%;街面盗窃三车案件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2%;辖区内入室盗窃发案数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20%。真新街道的城管执法效力,因联勤大队的组建、公安民警的协同和保障而大大提升,2009年1月-9月,区域内曾接连发生11起暴力抗拒城管执法事件,而2010年以来的记录为零。“大联勤”向社区延伸后的5月-9月,区域内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5%,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居民普遍反映生活安全感提高。部分市容环境管理的“老大难”区域得到彻底整治,区域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大联勤”模式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市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林化宾等领导先后来到真新街道调研指导城市“大联勤”综合执法工作。目前,嘉定区委、区政府已在全区范围推广“大联勤”工作模式,加快提升嘉定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狠抓“四个环节”推进依法治区 篇6

一、依法行政是基础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政务公开、接受监督,使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制约,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具体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观念。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已经在一些政府部门根深蒂固,致使一些人以权代法、情大于法、权大于法,从而导致社会上流行办事找关系、说情托熟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彻底清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推行政企分开,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把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二)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使权利的行使切实受到法律的制约,侵权行为及时受到法律的追究。要严格进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凡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改或者撤消。要增强责任意识,在强调公民责任的同时更要强调政府责任。政府要对自身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过错行为承担责任。

(三)将法治纳入干部职工的政绩考核体系。依法治区的突破口在于树立全新的政绩观,把法治作为干部遴选晋升的重要指标,激发干部职工推动法治的热情,使法治的推行由被动转为主动。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建立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科学划分不同执法环节应当承担的责任,(来源:好范文http:///)将行政执法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加强对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国土资源、卫生、城管等主要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有效防止行政执法权力的滥用。科学规范行政执法职能,合理设置执法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新构架,改变多头执法和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状况,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规范化。执法机关应破除单纯执法的观念,克服执法的简单化、粗糙化、暴力化倾向,尽量运用说服教育、调解疏导等非强制手段执法,消除执法冲突,提高执法水平。

二、公正司法是关键

公正司法必须依法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立具有公信力的司法权威。首先,坚决杜绝行政部门、权力部门、党的部门对司法权力的侵犯,使司法公正免受其它权力的影响和干涉;其次,在严厉惩治犯罪的活动中,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健全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保证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享有的各项诉讼权利;再次,妥善调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加大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强化适用执行强制制裁手段,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第五,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防止和克服部门保护主义对司法活动的干扰,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同时,要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完善司法办案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和司法赔偿制;推行公开审判和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完善司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社会评价体系,使其接受社会监督。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监督审判机关、侦查机关的司法、执法活动,依法查处司法领域中的腐败问题,确保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秉承程序和实体并重的理念,公正审理案件,避免错判案件的发生,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既符合法律制度的规定,又符合法律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从制度和价值两个方面实现法治的要求。

三、法制宣传是手段

依法治区领导讲话 篇7

一、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党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都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都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求利益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 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个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由此可知, 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具有根本一致性, 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中国, 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统治阶级即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意志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其内容是由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决定的。因此, 依法治国, 在中国, 所依之法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之法, 而不是体现个人意志之法, 是不受任何个人意志干扰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治国,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 其根本目的就是人民意志的反映, 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是人民的选择, 依法治国是依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 那么它就必然要求承认和拥护党的领导, 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 否则, 就会违背人民的意志。因此,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在本质上都是统一于为人民服务的, 都是为全体人民群众谋利益。

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者的目的都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都是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制定的, 都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反映, 都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媒介。我国所追求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依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 必须要承认和自觉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切实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否则, 就会违背人民的意愿, 背离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根本, 历史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依法治国, 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使人民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二、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

( 一)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建立之后, 党继续领导全体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 逐步在世界人民面前抬头, 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带领全体人民昂首阔步向前走, 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 都是基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政党, 基于这个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这是经得住历史和实践考验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攻坚期, 我们有可能就摸不到石头了, 这个时候就必须开大船, 要开船要驾驭一个复杂的工具和局面, 就必须按规矩来办事。因此, 当下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依法治国, 领导人民制定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 表达人民的共同意愿, 领导全体人民讲法、信法、用法, 这样我们的大船才能乘风破浪, 才能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二)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国, 所强调的是一种治国方式或治国方略, 强调的是法治, 而不是人治或者其他治理方式, 但是, 它并没有对所依之法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 它可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也可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但在中国, 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 所依之法必须是反映人民共同意志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 如果国家讲依法治国但所依之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那么它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故而在我国讲依法治国, 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保证其正确性, 才能使其为人民服务。

从法律体系的各个环节来看, 依法治国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一方面, 执政党的执政主张要具有合法性, 就必须经过人民普遍认可的法定程序, 将其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将执政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法律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实现法律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协调是关键。外部关系协调的实现, 就是要求法律的发展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发展同步进行, 互相促进; 实现内部关系协调, 则要求法律体系自身的完善、互不矛盾。显然, 若离开了执政党的领导, 这两方面的任务都是难以完成的。另一方面, 党必须领导和监督各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 行政活动也只有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排除外来的各种干扰, 实现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法律的执行不偏离立法精神, 使法的基本精神得以贯彻实施。

三、新时期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

( 一) 依法治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 特别是在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党虽说是处于领导地位,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那几十年里, 党过的“太累”。在那期间, 党主要依靠政策, 实行人治为主的领导方式, 党要领导一切国家事务, 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 还要领导社会经济, 文化事业, 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进行直接领导, 而且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变成了事实上的党的下级组织。党的集权过大、管的过宽、活的过累导致党失去了较多的生机与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党逐步转变领导方式, 提出依法治国, 特别是在新时期, 党的领导人高瞻远瞩,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将依法治国全面展开, 这有利于党集中精力办大事, 充分激发党的生机与活力, 把党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 “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把该由政府办的事交由政府办, 该由司法机关办的事交由司法机关来办。”这样, 党才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真正成为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 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没有像写报告这么简单, 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法治的各个环节诸如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方面都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去做, 而这些工作如何开展、取得何种程度的效果与党的领导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 才能顺利发展。脱离共产党的领导, 必然会导致混乱和涣散的局面,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0 年8 月18 口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谈到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所强调的那样:“我们人民的团结, 社会的安定, 民主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 都要靠党的领导”。

( 二) 依法治国有效规范和制约党的领导

在实施依法治国之前, 我们国家主要贯彻的是依靠政策治国和依人治国, 而这里的政策是党制定的政策, 治理国家的人也通常是党的领导人, 这就导致了党“大权独揽”, 包办一切、干预一切, 使得政党、国家、社会几乎是三位一体, 党处于各种权利的中心, 作为唯一的决策者, 一旦党做出的决策出现失误, 就会至整个国家于被动地位, “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例。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实行加强了对党的领导的制约与规范, 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方向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加大监督力度,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2]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受到法律的制约, 督促党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领导, 提高党领导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党章》也明确规定: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将党的领导纳入法制轨道, 受法律的支配, 依法执政, 依法领导, 这是实施依法治国和法治的最本质的含义。依法治国这里的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全体人民制定的法, 是反映人民意志的法, 党和政府依照这种性质的法治理国家就能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党的领导效能。

( 三) 依法治国有利于优化党的领导队伍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队伍是核心的核心,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步伐和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受党的领导队伍人员的影响。而当下, 许多党的领导人员为牟取私利, 铤而走险, 盗取国家财富, 贪污腐败。胡锦涛同志曾在十八大中严肃指出: 腐败问题不解决, 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如果腐败现象继续滋生下去, 党和国家将会失去生长的土壤, 失去人民的信任, 反对腐败, 纯洁党的队伍刻不容缓。党作为领导核心, 在依法治国方面也理应带头表率, 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严格要求各党员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努力确保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而人本质上都是趋利的动物, 必须走法治道路, 依靠法律来制约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才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 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对那些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干部坚决用党规国法严肃查处, 以遏制腐败, 纯洁党的队伍,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依法治国中强调党的领导, 并不是要走以党代法的邪路, 恰恰相反, 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带头守法, 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 党也要遵守法律, 在法律面前, 党的领导干部没有特权。能否保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是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一个考验; 如何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正确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 对我们这个执政党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依法治国能让国家公职人员明确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因此, 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而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政治文明建设。

新时期, 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新任务、若能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船定能在法治的航道上稳步前进、乘风破浪, 两个百年的目标也定能如期实现, 中华民族同样能实现伟大复兴。

摘要: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而要真正建设法治中国, 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科学正确地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只有厘清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明确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把握依法治国有利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建设法治中国。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星炜.关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解析——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 (1) .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14-10-29.

依法治区领导讲话 篇8

奋力开创“六五”普法新局面

在区“六五”普法启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基层依法治区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全国、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区“五五”普法工作,并对“六五”进行动员部署。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开展“五五”普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更是喜德殊荣,取得(全国……)成果,继续保持了全国先进水平。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法制宣传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法律实施的任务更加凸显,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不断增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全区各司法行政部门一定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努力推动我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结合本区实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意见。

一、充分认识“六五”普法的重大意义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是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的敏感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我们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使广大干部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使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使全体公民进一步掌握法律知识,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我们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全新课题,大力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善于通过法律调节规范社会关系和行为,从法治领域探索提高社会管

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把社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是维护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区社会大局总体平稳,但是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经济领域中的企业改制、劳资纠纷问题;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移民安置问题;社会治安中黄、赌、毒问题;部分群众激化上访矛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深入持久开展普法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权、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着力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在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二、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建设进程

依法治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首先要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按章操作。努力提高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审慎决策。抓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明晰决策范围、提高决策水平。决策前充分听取人大、政协意见,必要时听取专

家意见、同时要通盘考虑,防止短期行为。

做到规范行政,就要求行政机关每一项行政行为都应当于法有据,办事的过程中还要符合法定的程序和权限。做到透明行政。就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具体。特别要加大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公开力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高度重视群众和舆论监督。

静安的城区法治水平能否有稳定、持续的提升,除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倡导静安人“友善、包容、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使“守法”成为静安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区域内丰富的法律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司法机关、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资源的优势,多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通过公民旁听案件庭审、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用法律的眼光辨别是非、正确处理矛盾和纠纷。

三、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各部门要按照 “六五”普法规划,各司其职,合力

推进,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形成共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要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要把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的职能作用,及时细化普法工作具体举措,认真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六五”普法有序推进。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考核指标研究,适时出台我区“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验收办法,细化考核内容,引入社会评价功能,建立系统、实用、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要把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依法治区”和“平安XX”创建考核内容,不断总结提高、推广典型经验,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

要建立长效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不断拓宽普法工作覆盖面。要加强专兼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充实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作用,大力支持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发展。

同志们,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利国利民,任重道远。让

上一篇:省级重合同守信用证书下一篇:经典大学农村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