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2024-09-30

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共7篇)

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篇1

张春贤: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建设法治新疆

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乌举行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建设法治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张春贤作重要讲话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张春贤受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 第八次全体会议决议(2014年11月25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自治区党委委员66人、候补委员11人出席会议,自治区纪委副书记、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张春贤作重要讲话。

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张春贤同志受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过去一年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时代,迈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全疆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对党中央工作成效的深刻认识上来,统一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来,统一到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更加自觉地把新疆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

全会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稳定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视察新疆作为强大动力,把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召开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推动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规模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坚决打击暴恐活动,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干部队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国家各部委和援疆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总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法治新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全会指出,新疆区情复杂特殊,依法治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结合新疆实际,把依法治疆作为治疆基本方略,走符合新疆区情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必须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重大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平安新疆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二是紧紧围绕法治环境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三是紧紧围绕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四是坚持立足区情,提高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六是坚持公正司法,进一步增强司法公信力;七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八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九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开创依法治疆工作新局面。

全会强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任务,也是新疆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突出依法打击“三股势力”,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快制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研究制定反恐怖法律实施细则,加强“去极端化”、互联网管控、打击暴恐音视频等方面立法工作;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分裂国家、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犯罪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依法开展“三非”整治;依法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会强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竞争力。必须突出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围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做好立、改、废、释工作;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健全促进发展的法规规章;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全会强调,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必须突出建设法治社会,努力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重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功能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

全会强调,行政机关是执法的主体,负有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突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坚守公正司法底线,增强司法公信力,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会强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重大任务,必须突出增强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持之以恒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知道法律是底线,也是高压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新疆绝不允许有法外之人。要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每一项具体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学习法治、感受法治,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各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以实际行动释放以上带下的正能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最根本的保证。必须突出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疆的领导,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三统一”、“四善于”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疆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坚持依宪治疆、依法执政,高举宪法旗帜,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党委对依法治疆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符合党章要求、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基层基础。会议现场。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对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培训、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基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好思想舆论工作、抓好年底经济工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安排部署。

全会号召,全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法治旗帜,高扬奋斗精神,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

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篇2

第一,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快建设法治二商的根本保证。要把依法治企的重大任务落实到位,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不讲条件、不打折扣, 确保各项法律法规有效执行。要通过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使企业依法公平参与竞争, 积极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完善企业内部治理, 进一步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 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诚信守法的管理制度;依法维护集团自身权益, 妥善处理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 切实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 要把依法治企贯彻到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企业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强调依法合规, 强调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在推进改革过程中, 要注重履行法定程序, 依法实施法律监督, 有效防范违规操作,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快集团制度建设, 探索总结在考核评价、薪酬分配、劳动用工、经营者持股等领域的改革经验, 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企业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国有资本运作、股权多元化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工作力度, 进一步推动法治工作与改革发展任务的深度融合。

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篇3

关键词: 基层;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疆;基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如何理解基层治理法治化?首先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相对于新疆全区来说,当前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困难重重,法治宣传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宣传,但在基层的普法只是一带而过,深入到农牧区较浮浅,老百姓没有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法律意识淡薄,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是比较轻视法律的,总觉得人是大于法的、情是大于法的、权是大于法的,正因为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当中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所以现在认真研究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大问题。

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基层是依法治疆的根基,法治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基层”。对新疆全区来说,区情复杂特殊,基层人口众多,文化水平偏低,多种民族,多种宗教,文化多样、利益多元,基层法治意识淡薄,法治力量不足,尤其南疆农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近代以来,由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插手和渗透破坏,新疆情况逐步变得复杂。当前,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从一系列的暴力案件中,不难看出,其基层发生的案件不在少数,因此基层治理法治化任重而道远。因此推进基层法治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也在全区基层,只有着力做好基础性工作,把依法治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个基层组织,成为人民群众守法用法依法懂法,才能推进依法治疆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所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根本保障

“基层稳则新疆稳,新疆稳则国家安”。基层治理法治化是解决目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总开关,是破解基层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总钥匙。

首先,依照法律来办事,通过对各种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治的环境,对新疆一些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等突出问题加紧建设一些地方性法规,强化底线思维,坚持“一反两讲”(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和渗透,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不让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其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但不管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只要违法法律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同一尺度、同一标准、无例外、不搞特殊、不姑息。但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个别干部的头脑里法律还是轻飘飘的。

三是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能力。推进基层用法律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一切难题,尤其个别基层干部群众对非法宗教、正常宗教、民族风俗习惯、邪教的界限划分不清,往往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和诱惑,鼓吹、煽动、蛊惑非法宗教,扰乱和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干扰行政、司法、教育、计生等活动。把全区基层纳入法治化轨道,在长期形成有效管用的思路、措施、方法,形成全社会各族群众普遍遵守的制度化、法治化的行为准则。

三、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疆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关键所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一)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的转变

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是推进基层法治化建设的“领头羊”,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关键所在。当前,新疆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依法治疆的要求,不懂法、不守法法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基层党员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认为新疆基层情况特殊复杂,依法办事会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个别干部甚至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有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插手朝觐事务管理案件,解决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不转变,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抓好的紧迫任务。

(二)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

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基层干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突出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扎实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中,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作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目标,必须依靠人民有序参与,让人民满意,这才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标准。

(三)基层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

“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是个别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的体现。把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喊在口头上、贴在墙上,形式主义严重,只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一定要在学习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依法治疆基本方略的特殊重要意义。一定要在想问题、作决策上下功夫,不能违背依法决策的原则,遵守基本的法定程序,过去很多是“三拍干部”,叫做“拍脑袋决策、拍胸部执行、拍屁股走人”,现在走不了,叫做“吃不了兜着走”,要追究责任,而且责任认定不明确的还要倒查,最后落实是谁的责任。其凭经验和惯例决策的问题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要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基层干部要积极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中的权威和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总之,新疆情况复杂特殊,把依法治疆作为基本方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党员干部要认清基层治理法治化在新时期治疆方略中的重要性,只有厉行法治,才能切实维护好各族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只有依靠法治,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0.

[2]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新疆日报,2014.11.28.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篇4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法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我市财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地区财政法制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财政法制工作者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只是停留在文字把关、条文修改等方面,造成了法制工作与财政管理工作难以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只有喀喇沁旗等五个旗县区财政局单设了法制机构,其余七个旗县区未能成立专职机构,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三是推动方法不得力。有些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待财政法制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些地方虽然重视宣传教育,但是多停留在标语宣传及文件下发上,难以将法制工作主动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缺少对-1-

工作的统筹安排,更缺少科学的推进措施。

(二)管理力度亟待加大。随着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虽然我们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及国债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税制改革,健全非税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但是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仍旧不高,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加强财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人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其他财政管理机制比较重视,常常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完善。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职责定位不科学、监督理念有偏差、监督手段落后、内外协调不完善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具体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工作“缺位”、管理“越位”和职责“错位”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力也不强,“事前监督插不上,事中监督跟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即使有问题,也已既成事实,监督于事无补,一般只有处罚了之)。”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法治工作的建议

(一)把握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结合现阶段我市“两依”工作实际,明确推进我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信息公开的“四化一公开”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财政法治体系。二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调研,前瞻性的为财政法制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建立经济形势发展与财政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地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和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三是根据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为推进依法理财的主要切入点,修改现有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范围,完善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决定、公布、有效期和清理等配套制度,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制度“打架”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等情况发生。

(二)突破难点,强化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把财政行政执法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政执法与财政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财政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三是在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构建一种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同级监督,党的监督和其他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监督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夯实支点,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长远规划,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财政“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健全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法制机构具体抓,相关机构归口抓,全市系统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从人员、经费、协调等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实现和完成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普法联席会议和议事协调制度,切实加强与成员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财政普法工作。选择普法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地方作为“两头”,努力提高财政普法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全市财政普法工作均衡开展,形成全面开花的财政普法工作格局。三是丰富手段,创新载体。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好互联网、政府门户网、财政内部信息网、组织部门干部学习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加强财政干部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扩展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打造亮点,提高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

深化依法治区建设法治 篇5

,我区依法治区工作,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在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和“进军苏南第一方阵”目标,按照建设“法治XX”的要求,突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XX在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创建特色区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普法教育,突出社会效果,推进全民普法深入发展

1、突出重点,推进普法教育的新进展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着重抓住“四个突出”,在学法的内容上突出抓住时代需求,紧紧围绕“奋战五年,进入苏南第一方阵”目标的需求,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紧密结合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WTO”知识的学习,促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在学法的手段上突出抓住方法创新,无论是学法培训、还是知识讲座和辅导报告等课目的设置都日趋合理。教学方式更具多样化,如法制座谈会、法律知识竞赛、警示教育、学习观摩、法治网谈等,今年在组织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参加市里组织的“价格法知识网络竞赛”、全市国家公务员“四五”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均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学法的制度上突出抓住制度落实,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和法制讲座制度,认真落实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制度。今年下半年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9月8日开始至10月26日结束,分12期对全区2200多名在职在岗公务员进行6个专题的学法培训,并对除免试之外的1900多名公务员进行了学法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在学法的成效上突出抓住效果落实,既注重统一的`集中培训,又注重各部门的自身培训和学习,既注重共性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又注重部门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今年,区委党校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上先后开设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法、环境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专题课程,区有关部门组织各类学法培训达210多场2.2万多人次。

第二、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重点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培训。为促进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区劳动局专门组织全区首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经过考试,参加培训的91人中有67人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区文化局先后组织音像制品经营业主、印刷业经营业主以及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室、桑拿、录像等经营业主,进行了《江苏省音像市场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区工商局全年组织了4次企业法人代表培训班,新办企业法人代表的培训率100,并定期组织商标、广告、合同、企业法定代表人、市场管理负责人培训30余场次约1500人次。计经、财政、税务、质监、环保、安监、商贸、审计、统计、工会等其他企业相关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联合会、外地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发放宣传品、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法律素质。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强化内部学习和培训。一些国有、民营等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六一三厂、金箔集团、三龙集团、东山发动机厂以及农行、信用联、供销社等行业都很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学法工作,普遍加强了普法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浅谈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范文 篇6

法治国家,要求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公正和人民权利、自由的保障,是生产力发展所决定并服务于生产力的上层建筑。法治政府应是运用法的规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服务政府。政府如果为管理而管理,滥用公共权力,无限制地扩大对社会和市场的规制范围,就会侵蚀、践踏公民的权利,窒息社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起不到推进市场经济建立的作用,而且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崩溃。“无法律即无行政。”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用法律、法规约束政府的权力,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设置合理的边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义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规及其行政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行使职权、配备人员,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概括地说,也就是指国家行政要贯彻法治原则,行政行为于法有据,依法办事。它是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其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

依法行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为国家行政主体必须依法产生,必须在法定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法律规范,依法进行内部的管理和运行;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行政主体应当 依法受到监督,必须做到处罚有据和禁止有据。行政机关真正做到不惟权,不惟上,只惟法;消除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粗暴执法、随意处罚等腐败现象;建立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依照行政程序保障公民权利,防止违法行政,促进效率的提高,在观念、组织、人员、职权等各个方面从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转变。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强调国家行政管理必须法制化,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由于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因而国家走向法治的前提是政府首先守法,实现法治国家首先要实现政府法治。在整个政府权力中,行政权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裁量性,以及行政机关与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最经常、最密切的接触,使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成为治权治官的重点,依法行政也成为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

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机关滥用权力,超越权限和职责范围,用政策取代法律、对抗法律,无原则地规避法律。

(二)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行政权力的设定、行使不符合法治原则和具体要求,缺乏责任追究制度。有利益的争着管,没有好处的避而不及,因人设职,重复设 2 职,授权失误,用人失察现象严重,而监督不力的情形困扰着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高。许多行政领导做出重大决策和决定少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官本位”意识严重,重审批,轻服务,重权力,轻责任,而且习惯采用行政命令进行粗暴的管理,直接决定各种经济活动。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普遍存在。

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除了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反映客观规律不够,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健全外,还有政府机关行政管理的依据、权限模糊不清、职责不明;行使权力不规范;行政监督不力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等诸多原因。我国现有的条法规则中,模糊性的规定和细则较多,给政府行政留下了大量的自由裁量空间。行政管理人员基于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违背或者偏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原则,不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权力由自己行使,约束性很差过于强大的行政权力没有比较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原有的监督又未能实施到位。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受旧思想、旧体制的影响,认为政府就是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约束相对人的行为,把行使权力当作政府唯一的存在方式,忘记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甚至轻视法律的作用,在处理法律和权力的相互关系时,不是法律支配权力,而是权力支配法律,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立足当前,关乎长远的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加快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作为重点,把保护公民权利作为核心,把法律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从思想到行动,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

(一)遵循法律规范,行使行政权力

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法律,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凡法律没有授予的,行政机关就不得为之,法律禁止的,当然更不得为之,否则就是越权。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法律,否则,依法行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依据法律的授权和规定,严格执法。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对决策和立法的执行。执法过程中要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益,防止发生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以最少的剥夺权利或设定最少义务的方式达到行政执行的目的。

2.健全程序,规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是规范行政权行使过程的程序,是行政机关正确行使权力的保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养成按法定程序办事的习惯,作出行政决定要符合法定程序,执法行为要遵守法定程序。

3.行政活动中做到权责相统一。权力和责任的一致性是权力的基本特征,有权必有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要按照“谁决策、谁负 4 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相统一。行政机关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履行职责,不能失职、渎职。

(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建立法治政府,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如果缺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的约束,就会助长其行政活动的随意性,公民的权利就会被这种随意性的行政活动践踏和侵害。“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三)加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教育,努力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是依法行政的主体,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他们自觉依法行使权力是建设法治政府走向良性循环的根本,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因为,再完善的制度也会被观念的错位和水平低下所扭曲,甚至使制度失去意义,所以,必须重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强化依法行政观念,首先,要正确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法律负责,严格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其次,要实现三个转变:在人民和政府关系的认识上,注重向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转变;在法治理念上,注重向依法规范和制约行政权转变;在责任意识上,注重向强化政府责任转变。第三,必须牢牢掌握依法行政的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程序公开原则、权力监督原则和法律救济原则,真正使行政权置于法律之下,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成为每一个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高度共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要组织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以及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全考核评议和奖惩制度,强化队伍管理,严格要求按原则办事,从各个方面推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依照法律处理问题,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矛盾,以公平、正义捍卫法律的尊严。

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篇7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是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 必须高度重视, 尽早转变观念, 尽快解决存在的短板。

一、要充分认识依法治企的重大意义

领导干部是依法治企的关键, 领导干部对中央依法治国战略和国务院国资委依法治企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将直接决定法治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勇气。习总书记在今年2 月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 又特别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 把法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 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基本遵循、基本保障和基本支撑。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不仅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肩负重大责任, 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因此,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企放在国家大的战略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在认识上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 一) 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在企业的具体实践

中央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实施者和建设者, 东航作为央企的一员, 要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央企业的要求, 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中做出表率, 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为落实依法治企的战略部署, 东航集团在年初制定下发了法治建设五年规划, 确定了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任务。我们当前的依法治企工作要放在落实五年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依法促进改革发展、依法巩固改革成果、依法合规经营, 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大力培育法治文化, 为依法治国发挥好微观基础的作用。

( 二) 依法治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 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按照平等的市场规则求生存、谋发展。东航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从事的航空运输服务业和其他产业, 都是市场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 而且, 其中的航空运输服务、金融等业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际国内法律和市场规则, 不断改革, 及时调整、优化我们的资本结构、业务结构和公司管控模式, 将自身打造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不断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使我们的行为符合市场规律, 充分发挥我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 三) 依法治企是做优做强做大的内生需要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 在市场博弈中, 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才能真正的做大, 大而不强的企业是不可持续的。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做强、做优, 只能靠企业自己, 靠市场规则, 靠法治化的手段, 这就是通常说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当前, 我们在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国际化经营等领域任务繁重, 我们要做优做强做大、打造“百年老店”, 既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全力谋求效益、效率, 也必须按照法治的要求, 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盈利模式, 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强化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切实担负起依法治企的重大责任

习总书记在今年2 月份的讲话中指出,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党的大政方针, 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党纪国法的红线不可逾越。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要以身作则, 成为依法治企的示范者、引领者和推动者。习总书记将尊法放在第一位, 而敬法守法, 是指要像心中有党一样心中有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 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将中央的要求转化为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 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如腐败问题, 就是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结果。

( 一) 要树立对法律的敬畏

任何人无论其地位高低、财富多寡, 心中都要有所敬畏, 敬畏的底线就是法律, 法律是做事的最低标准。领导干部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尊崇法治权威, 才能做到“心有敬畏, 动有所虑”。切不可口中讲法, 心中无法。更不能把法律的约束看作是负担, 感觉受限制、不自在。突破法律的底线要付出沉痛的代价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法, 要带头尊法, 树立对法律、制度的敬畏之心。

( 二) 要做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才能带动广大员工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一要带头学法, 摈弃“经验比法律有效、关系比法律管用”的错误观念。无知者无畏, 只有认真学法、懂法, 才能做到不说外行话, 不做门外汉, 才能切实做到守法、用法。我们的管理人员当中说外行话、做外行事的例子不少, 甚至有在法律面前搞掩耳盗铃的情况。这与我们的行业特点有关。我们的一些领导是专业出身, 专业管理上能力都非常强, 但是对专业领域之外的问题了解还不够。大家应该清楚, 法律和合同赋予相关方的权利都是有时限的, 你不及时行使权利, 可能就要丧失相应的权利和机会。二要带头守法, 牢记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坚持依法行权履职, 不能有权就任性。三要带头用法。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依法处理, 坚持“决策先问法, 违法不决策”, 确保经营决策不踩线、不越界。尤其在国际经营中不但要合法合规, 还要善用国际规则。

( 三) 要履行法治央企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法治央企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推进本单位的法治建设, 为东航改革发展、依法治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要做好依法治企规划, 要根据国资委依法治企的要求, 在集团层面做出建设法治东航的具体安排, 制定全面推进法治东航建设的指导意见, 并将法治东航建设纳入到公司的“十三五”规划中整体部署和实施, 各单位也要拿出自己的实施细则, 抓好落实。二要建立法治建设考核制度, 把法治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 明确考核指标和权重, 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三要抓好队伍的法治能力建设。要重视提高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员工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要加强法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建设法治保障体系。法治建设是全员的事情。

三、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努力打造法治央企

要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落实国资委建设法治央企的要求, 把法治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组织实施好东航法治建设新五年规划, 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努力打造法治东航。

( 一) 要依法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模式

要依法健全各级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要确立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统领地位。各级企业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公司章程, 发挥章程作为公司内部宪章的作用。依据章程健全会议制度、议事规则、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要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履职程序。要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 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二要依法规范集团公司对子企业行使股东权, 加快完善授权委托制度, 正确处理维护出资人权益与尊重子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关系。三要切实发挥各级企业董事会在决策中的核心作用。落实董事会重大经营决策、选人用人、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权利。规范董事会决策程序和董事履职行为, 落实董事对董事会决议的法定责任。《公司法》和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应该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的事项, 必须按照程序召开会议做出决策。四要强化公司监督职能。要落实监事会职能, 加大对各级公司管理层履职行为的检查监督。

( 二) 要持续依法规范经营行为

要进一步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尤其要加强重点改革领域法律风险防范, 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一要围绕集团功能定位, 针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非航空企业转型升级、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等重大经营活动, 做好法律风险防范, 确保各项改革于法有据。要合理利用合同和公司章程设定公司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程序, 避免出现处处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二要围绕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 重点做好客货运转型、航线联营、低成本航空运营、电子商务合规性、旅客隐私权和名誉权保护、网络侵权等重大、新型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例如国际金融、国际保险、互联网经营等等。三要加强监督。重点关注安全运行、服务保障、物资采购、招投标、财务管理、反垄断、旅客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工作, 加强对各级子企业重大项目监督检查, 将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纳入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 落实问责制度, 严格责任追究。四要加强境外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范。加强海外并购、飞机项目等重大跨境项目管理, 规范境外业务授权, 严格控制境外担保。

( 三) 要持续依法合规管理

加强合规管理, 是未来一个时期法治工作应对法律规则变化、支撑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处理合规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关系上, 要始终坚持合规要求高于经济利益, 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一要建立分工负责的合规管理工作机制。法律部门作为合规管理综合部门, 相关业务部门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 齐抓共管。二要建立前期防范、过程控制及违规惩处的合规管理机制。要制定统一的合规管理规范, 明确合规管理的内容、体制、机构、职责。进一步增强航空安全、运输服务、环境资源、税务、劳动、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的合规管理。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宣贯和执行力度, 整治有规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三要提高合规审查的质量和实效, 全面落实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经济合同合规审查的要求。

( 四) 要持续加强全员法治教育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完善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明确学时和内容, 并将其执行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重要标准。二要推动全员树立法治意识。要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教育, 开展诚信建设, 强化规则意识, 倡导契约精神, 弘扬公序良俗, 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 引导全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 五) 要持续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一要完善机构、配齐人员。根据需要, 在转型发展任务重的非航空产业配备专职总法律顾问和法律机构。在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配齐专职法律人员, 在重点子企业设立法律机构, 条件成熟的配备总法律顾问。二要打造高素质团队。要自己培养人才, 更要在社会上招聘人才, 尤其要利用社会资源, 与国际顶级的律师事务所要建立起联系, 这三个路径缺一不可。三要输送人才。畅通法律人员向其他部门岗位交流的渠道, 把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选拔到相关岗位上, 将法律业务融入到经营管理中, 促进全面依法治企。

( 六) 要培育东航特色法治文化

东航是总部设在上海的为数不多的中央企业, 上海市场经济发达, 相应的配套制度完善, 社会治理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较高。我们要发挥地域优势, 在我们“员工热爱, 顾客首选, 股东满意, 社会信任”的企业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基础上, 培育出具有东航特色的法治文化。一要将法治思维融入管理和服务创新,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顾客权益投诉渠道和纠纷解决机制。把服务中发生的各种冲突和纠纷纳入程序化的解决轨道, 促使顾客理解我们的工作, 自觉维护航空秩序。二要设定法治东航建设的目标, 提出依法治企的方式方法。法治不只是一套法律规定, 更是一种文明精神, 体现着人们对社会规范和秩序的追求。中央提出依法治国, 就是要维护广大人民共同的利益和意志, 遵照大家共同认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管理国家。我们一定要沿着这个思路, 不断寻求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法治管理路径。三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弘扬公平、正义、效率等法治理念, 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参与全球竞争。当前, 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中, 既要竭力主张自身利益和权利, 同时又必须做出必要的妥协、让步, 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基础就是公平、正义、效率、秩序、理性和规则。四要在研究全球治理情景下, 研究国际法则, 特别是中央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没有一只强大的、高素质的国际法律人才队伍,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不可能的, 所以, 东航要走在央企前列。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工作能力, 善于利用规则, 在市场的竞争与妥协中做出选择。

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有利于确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也必将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和法治环境。国资委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 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央企的要求, 提出了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新的五年规划总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始终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规经营、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为公司战略转型, 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建设幸福东航”的目标而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4-10-29.

[2]黄淑和.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中打造“法治央企”[J].先锋队, 2015 (2) .

[3]郝幸田.央企要做依法治企的力行者[J].企业文明, 2012 (12) .

[4]闫然, 田志友.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的法律挑战[J].上海国资, 2014 (11) .

上一篇:妹妹过生日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礼仪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