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2024-07-05

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精选8篇)

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篇1

XX乡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我乡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四大战略、四化工程、六大支撑体系”的发展思路,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服务中心,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我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及重点

1、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党委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 — 1 —

和决策权,实现乡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切实提升重点人群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二是加强公务员和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三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四是加强个体私营户等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五是积极开展对村“两委”干部的法制教育轮训活动,提高村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4、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为把我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主要抓好六项工作:(1)成立一个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召开一次动员大会;(3)培训一批法制宣传员;(4)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5)在新农村建设点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6)针对社会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次依法专项治理活动。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活动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2年底,共分3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至4月)。成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乡、村要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总结和借鉴其他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全乡各村、各部门的建设工作。

(三)考评汇报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底)。对全乡各村、各部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和评比排位,并对我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认真加以总结。

四、具体措施

(一)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把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各部门一是要重视法治行政全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的法治政府。二是提高行政机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确保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明主决策、公正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和“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载体,不断夯实法治乡细胞工程。

(三)强化司法公正,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优化司法职权配臵,做到权责明确。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在司法机关人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强化基层自治,着力促进民主建设

各村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以村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效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依法保障村民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家庭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五)强化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村、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责任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增强维稳工作实效。积极配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和不稳定隐患,依法妥善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

(六)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

加强对各村、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政府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问责。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七)加强舆论宣传

乡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村村通”广播工程优势,加大创建法治政府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乡营造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XX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篇2

一、当前基层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特权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特权思想,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为了追求部门利益、眼前利益,规避法律甚至突破法律的界限。个别领导习惯按个人意志、个人喜好办事,忽视法律规定。

二是行政执法不规范。基层执法主要问题有:执法乱作为,行政执法重实体轻程序,侵犯老百姓权利,粗暴执法、违法办案等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不作为,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标准随意性较大;执法无效,对城市管理顽疾执法有效性不强,惯性地将“执法”等同于“执罚”。这些问题导致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不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是行政执法不衔接。基层政府还存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及执法机关之间不能有效协调等问题。事实上大多数执法过程中会涉及各部门之间执法环节的相互衔接,一些部门存在本位主义,就容易发生部门间的相互扯皮推诿,造成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真空”地带。

二、浅析基层依法行政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基层政府缺乏法治思维。一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对推进依法行政重视不够,体现出推进依法行政就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甚至有唯利是图的倾向。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欠缺。一些领导“官本位”观念突出,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甚至有的领导不懂法、不知法。

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有的法是“残缺法”。有对违法情形的表述,却没有作出处罚和惩戒的规定。有的法是“滞后法”。一些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已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却得不到及时修改、完善。还有部分“冲突法”。即,存在部门法交叉冲突问题。很多行政法规是由部门立法,部门职能色彩较浓,因而造成部门间执法中的各自为政、不衔接。

三是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当前对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还没有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因此,造成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内驱动力不足,依法行政的理念尚未完全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同时,行政监督制度不落实,领导干部违法行政没有及时问责等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加快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

一是提高法治思维,弘扬法治行政文化。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重点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建构和弘扬法治行政文化,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的法治观念,包括:宪法法律至高无上观念;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天职的观念;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观念等。

二是明晰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建设法治政府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科学合理设置政府职能。要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把法定职责明确下来,让基层的领导干部明确自身的权力和责任。同时,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制度化。要科学设计,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事权,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的事项,全部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三是健全决策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行政管理方式加以改进。坚持“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按照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的要求,所有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如,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对重大行政决策要遵循五项基本法定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还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同时,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取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要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四是健全考核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提高基层政府和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关键是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机关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积极探索“法治GDP”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法治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对违法行政实施严厉问责。政府权力行使往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对此,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制度建设。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等五项具体政务公开。

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当前基层政府是依法行政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行政决策不透明、行政执法不规范、不衔接等问题。为此,基层政府要强化法治思维,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关键词: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参考文献

[1]李吉斌.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N].法制日报,2013.

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篇3

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本刊为您梳理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新鲜提法。

关键词:依宪治国

【公报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解读】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褚宸舸:如能够激活宪法监督,某部法律法规违反宪法,可以通过宪法监督或宪法解释,宣布其全部或部分无效,宪法对立法监督乃至对政治的规范性就可以加强,宪法的生命力就焕发出来了。

关键词:法治政府

【公报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解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公报首次提出了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这是党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治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也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完善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

关键词: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公报摘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与法律同步才能避免冲突。

关键词:扩大地方立法权

【公报摘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设区的市全部赋予地方立法的权力,更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更有利于其行使权利,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积极的意义。立法权往地方扩大,可以大大加大立法速度和数量。

关键词:重大决策终身追责

【公报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解读】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这项制度对反腐败也能发挥作用,比如问题官员落马后,可以进行倒查,这让官员不会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侥幸心态,选人用人也会更加谨慎。

关键词:独立公正司法

【公报摘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建立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使得任何一个领导干预司法的时候都心有余悸,不能、不敢。

关键词:法治思维

【公报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教授马怀德:这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最重要的一项制度。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能否晋升,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键词:跨区划法院检察院

【公报摘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解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是触及司法体制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司法地方化的治本做法。按照司法规律进行重组,各类案件的审判将变得更为独立,极大地促进法院的公正审判。

关键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公报摘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立法工作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并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实践经验,优秀的律师和法学专家符合这两项条件,还会丰富立法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促进我国立法更加成熟完善、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深化基层治理

【公报摘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读】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公报强调了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或组织章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很多社会问题的治理,靠党委政府来包揽一切是难以实现的。让出一部分空间,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未来需要大发展的领域。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是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按市跑办统一部署及时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公布工作。截止年底,我局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共计37个,其中,行政许可事项33个,其它行政权力事项4个。二是梳理调整办事指南。根据市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的部署,多次按不同版本梳理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办事指南,目前按全省八统一要求的第五版本办事指南正在梳理调整,对申报材料中没有法律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材料”等模糊性表述、兜底条款等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并办求精简。三是做好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根据市编办的要求,对我局权力事项清单与全省三级目录进行比对,对因法律法规调整、国务院取消资格认定、单位职能调整等引起的权力事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并在省政务网工作平台上同步调整更新。四是梳理容缺受理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按《XX市行政服务容缺受理制度(试行)》的精神,对审批服务事项及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容缺受理事项名单及容缺材料目录,并在便民中心窗口摆放的办事指南中予以公布。

二、加强内部管理,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

一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和清理。按照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要求,做好《XX市农业局 XX市财政局关于20xx年全市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通知》和《XX市农业局关于印发XX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信用联合奖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两个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手续办理工作。并在20xx年清理的基础上,对我局20xx年6月30日之前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公布清理结果。二是充分发挥已聘法律顾问协助解决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涉法事务的作用。20xx年聘用法律顾问共参与我局相关行政管理工作5项,协助处理了合同审查、行政文书审查、涉嫌违法行政行为认定等多项事务的审核把关,并提出相关法律建议,促进我局更好地履行依法行政职责。三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今年我局按规定做好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加强普法学法,强化法治能力建设

一是制定普法学法工作计划。3月份,制定印发了《20xx年XX市农业普法工作计划》(绍市农局办发〔20xx〕10号),部署全市农业系统普法工作的年度工作任务,并提出市局年度学法计划,明确需要学习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内容。二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月份,根据全省农业系统法治宣传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法治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了四项法治学习教育活动,5月8日局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5月9日机关干部职工集体学习《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和《农药管理条例》;5月10日开展了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知识竞赛;5月11-12日开展了送农业法律进企业服务活动。6月份,局农机站组织开展了“6.16”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如以《致市拖拉机驾驶员的一封信》、《拖拉机安全常识》、《农机安全生产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农业机械促进条例》等,广泛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知识。三是组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5月份,我局质监处结合“三品一标”管理工作,举办了第八期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邀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家就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定认证的法律法规、生产技术规范及品牌农产品的监管等问题进行讲解。9月份,我局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共青团XX市委举办了20xx年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培训班,重点对《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现场操作进行了解读和实践操作培训。四是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定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局机关干部学法计划,结合周一夜学开展局领导带头学法和局机关干部系统学法活动,学习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农药管理条例》、《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民法总则》等多个法律法规,并按要求组织参加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全部以高分通过。

四、加强执法检查,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篇5

2015年xx镇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镇工作,一以贯之地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基本方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xx镇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依法文明行政、多样普法教育、狠抓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效推进法治城镇建设

紧密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全年法治宣传计划,做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贯穿全年不间断。扎实做到强基础、创提高、抓落实、出亮点,实实在在地开展法治教育工作。

(一)全面铺开,扩大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各种集会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3.5”学雷峰日、浙江法治宣传月、大型图片宣传展、“6.26”禁毒日等各类活动具体情况,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制宣传教育,共计发放《“三改一拆”法治宣传手册》、《“五水共治”法治宣传手册》、《新居民法律知识问答》、《农村法律知识问答》、《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禁毒法》等宣传资料20万余份,宣传人次达10万余人,在白象中学、磐石中学、xx镇第一小学等各中小学校、各社区及金龙电子有限公司、加西亚有限公司多家企业开展专题法制宣传讲座12次,宣传人次5万余人,在全镇掀起了学法用法新高潮。

(二)统筹协调,握紧法治资源优势合力出拳。逐步树立整合法治资源,以发动早、机构全、责任实、培训多为抓点,握紧法治资源优势合力出拳。一是抓宣传发动。召集全镇党员干部参加“六五”普法动员大会,并刊出黑板报,开辟宣传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组织法制电教片展播。二是抓机构健全。建立普法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由分管领导负责日常性工作。三是抓责任落实。制订《xx镇2015年普法宣传计划》,并列入考核,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四是抓普法培训。先后聘请政法部门的同志,为全镇机关干部、村委骨干成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题讲授宪法、《行政处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

(三)形式多样,开拓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内容。一是突出五类教育重点对象。结合镇、村(居)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外来人口等五类对象特色重点加强宣传服务。二是搞好四个结合。集中面授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普法与法律知识竞赛相结合;法治与各种社会活动相结合;普法与法治村建设相结合,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同时,努力在全镇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的基础上,创高星级村居,抓住契机,深化创建,认真准备,争取xx镇更多村居创建成星级民主法治村。

二、始终坚持文明执法,树立法治建设长效品牌

伴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我镇坚持从党委会、三套班子会议重大事项决策等入手,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镇党委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制度,切实做到执法有依据,坚决杜绝违法侵权行为。

(一)推行政务公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将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通过会议、文件、媒体、公示栏、网络、干部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深化“三公”管理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三公”网络监管平台要求进行管理,所有公务用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并接受社会监督,并做好节假日公车使用报备工作;规范公务接待制度,一律在食堂安排工作餐,严格执行工作餐标准,做到先审批、后接待。

(二)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开展整风肃纪专项行动,强化落实镇机关考核工作制度,实行每周考勤通报,通过查签到、查去向、查工作成效,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诉电话,开通正风肃纪投诉信箱,开展办公电脑全面检查,进一步加大对不良作风和不落实行为的监督和督查力度。

(三)实施“阳光人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坚决杜绝突击提拔干部、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三、秉承法治规范管理,夯实巩固民主法治基础

(一)完善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村级民主自治制度,支持群众自治组织开展自治活动,规范有序地建立三级民主决策制度、民主议事程序,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二)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以创建“民主法治村”、“诚信守法企业”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重点,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抓手,并将该项工作列入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范围,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三)推进和谐村居建设。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律师进村居和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努力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最大程度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我镇已有113个村居建立法律援助联络员,基本落实各村居、社区聘用农村法律顾问,定期免费为村民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

四、健全稳控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平安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综治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把所有村居、企事业单位都纳入网格化管理,坚持“快办快结”原则,通过“三位一体”机制,及时有效处理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法律咨询等问题,推动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上水平。

二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按照“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各村(居)、部门单位均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形成信息员、村(居)委会、联调中心、镇四级预警网络。预警信息员平时每半月开展一次纠纷排查,在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视情随时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重大纠纷和上访苗头,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处,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三是建立健全联动调解机制。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构建出一套“分类治理、以外调外、链式延伸、网格覆盖、联动联调”的多元化调解机制,以调解“五化”为契机,网络化调解组织、科学化调解机制、职责化调解任务、专业化调解队伍、规范化调解场所,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xx镇联调中心。坚持分工负责和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做到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2015年1月至今,全镇各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00起,涉及协议款金额计人民1500万元,其中疑难重大纠纷22起,调解率达100%,无一例民转刑,民转信访案件。

五、2016年法治建设工作思路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法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在明年的法治建设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法治建设工作力度,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推动我镇法治镇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常态化宣传教育,制定2016年全镇依法行政及重要法律知识学习培训计划,并定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活动。注重先进典型作用,充分发挥执法典型的模范指导作用,推动全镇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学法制度,致力行政行为规范化,切实转变机关职能,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普法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面向全社会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和解答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法律素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法治政府建设总结 篇6

xxxx年,在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x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x.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x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研究制定《x.市人民政府xx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集体学法、会前学法、法治考核等制度,将法治专题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全年开展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xx次,组织《民法典》《环境保护法》等专题学法活动xx次,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xx人次、宪法宣誓xx人次。

(二)强化示范引领。以示范试点为契机,坚持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xxxx年,我市入选x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县,成为全省xx个、x仅有的x个试点县之一,被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被评为“x市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优秀单位”“全市网络理政工作先进集体”。

(三)强化防疫救灾法治保障。针对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成立x个法治专业小组,梳理汇编法律风险点xx个并印发各部门、镇街;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x个方面xx条政策措施,扎实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推动复工复产、稳产满产。结合防灾减灾,梳理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依据xx条,发布《x.市人民政府关于防汛减灾依法避险的通告》《x.市人民政府关于依法防控森林火灾的通告》等x份文件,依法引导群众防灾避险。

二、全面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打造营商环境x.版本。坚持法治护航营商环境建设,组织律师、法律专家全程参与改革事项评估,以关注度最高、改革难度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突破口,通过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打造确定性全国最高、审批速度全国最快、服务方式全国最优的审批服务体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确定性改革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xxxx年x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区(市)县十佳创新案例。

(二)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xxx项。打造“崃就办”政务服务品牌,依托省、x市一体化综合办事平台,实现高频服务事项x.市“全域通办”,全面营造“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熟人”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一事一次办”改革省级试点,提供便捷高效审批服务,全年共办理服务事项xxxxx件次。

(三)推进开放透明网络理政。对群众诉求建立工单办理、督察考核、报告会商、舆情预警等机制,全面推行首办责任制和“x个工作日”办结制,确保每个诉求按时限按要求办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年共收到并办结市民诉求xxxxx件,办结率xxx%。

三、依法科学决策,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福祉和公共安全的决策事项,严格落实决策启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和集体讨论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保证决策效率。《x.市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被评选为x市“xxxx年重大行政决策入围案例”。

(二)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制定《x.市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积极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法律顾问为补充、司法行政机关托底的“三级”合法性审查机制,全年出具法律意见书xxx份,审办招商引资合同xxx份。

(三)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落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的“三统一”制度,保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全年依法向x市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x件,无被撤销或要求整改的情况,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x次。

四、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主动公开执法信息,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确保重大执法决定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从执法权力来源、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三个关键环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编制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一般投资经营行为实施包容审慎柔性监管。

(二)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制定《x.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构建“x+x”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推行跨部门跨领域行政执法。实施重点领域风险分级监管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执法监管力度,全年开展重点领域双随机定向抽查xx余次。严把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关,全年审验执法证xxx人,新增执法人员xx人。

五、妥善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托x市人民调解“一体化”改革示范试点创建,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接收、移交、处理、执行“一体化”的化解模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x.模式”被新华社、法治日报、司法部等官方媒体先后报道,并在全省推广。

(二)扎实开展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不断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制定《x.市人民政府负责人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履行应诉职责,xxxx年市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xxx%。公正高效办理行政复议,全年受理行政复议xx件,办结率xxx%,纠正违法行政行为x件,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三)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升级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xx小时自助法律服务终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提供法律咨询xxxx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xxx件、公证案件xxxx件。坚持“互联网+普法”,创新普法宣传方式,xxxx年共发布普法短视频、普法案例xxx余期,浏览量突破x.x亿,“法治x.”抖音号进入全国政法系统抖音司法榜前十,圆满完成“七五”普法验收。

六、强化监督制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自觉接受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xxx件,满意率xxx%。主动配合监察、检察机关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尊重并执行生效裁判。坚持以评查促进提高,抽查行政执法卷宗xx件。登记备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xx件,行政执法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执法案件xx件。

(二)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发布“三审”制度,优化公开工作流程,开展全市信息公开工作培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xxxx年主动公开群众关切的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xxxx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xxx条,主动发布网上信息xxxxxx条,依法及时办理依申请公开xx件。

从负面清单看“法治”政府建设 篇7

2014年7月1日, 上海市政府发布《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 (2014年修订) 》。与2013版相比, 新版负面清单开放度更高, 特别管理措施总数由190条缩减为139条, 减少51条;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无具体限制条件的管理措施由55条缩减为25条, 并明确部分无具体限制条件管理措施的条件。临近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周年之际颁布新的负面清单, 既是彰显自贸区在改革探索中取得的突破和成绩, 更是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一个政府与市场权力格局变化、制度环境转变以及政府“法治”理念确立的全新节点。

负面清单是中国推进政府管理改革以及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作的一次尝试。在上海自贸区这样一个独特的区域内实验负面清单, 并在机会成熟时向全国推开。一方面, 负面清单为市场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体现政府与市场关系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另一方面, 负面清单大幅度收缩政府审批范围, 条款相对清晰, 有助于实质性推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减少自由裁量权和相应的寻租空间, 其积极意义和长远影响无需置辩。

固然, 由于上海自贸区的示范效应, 一时之间, 各地政府依旧没有摆脱“政策跟风、宣传政绩”的老套路, 各种“清单”层出不穷, 负面清单成为各地政府之间GDP考核弱化后又一竞赛指标。正如一些学者担忧的:好似“一放就乱”的故事重演, “一刀切”的日子貌似近在眼前。在前景堪忧的招商引资背后, 越来越短的“负面清单”刺激民间长期被压抑的逐利之心, 各地投机行为一时也是此起彼伏, 政策隐患的担忧自然随之产生。不过, 与其视之为“乱象”, 不如看做是考验。我国的改革进程之中, 并非都是顺风顺水, 市场需要有序放开, 但微观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如何在“负面清单”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政府权力维持秩序, 既能够让市场开放的需求和公众需要得到满足, 又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中运用权力引导、控制和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各种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发挥市场作用才是负面清单的长久效应。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对市场主体, 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 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治前提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是在权力下放后, 市场在法治背景下的有效运行。这其中会产生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转变理念, 不仅仅限于运用权力或是发号施令来管理市场, 而是要转变角色, 运用法律对市场进行适度控制和引导,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协调市场变化, 回应公众需求, 形成国家治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这样国家的权力才会逐步向社会回归, 国家与社会, 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就会有良好合作, 政府和市场之辩最终会指向“还政于民”的初衷。

透视法治政府建设三大走向 篇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举行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立规矩 法无授权不可为

“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语掷地有声。

于法有据的对立面自然是法外设权。以名牌评选为例,一些地方是由质监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虽然名牌产品的评定表彰,对于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事实上这种评定并无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因此,在一些地方就频频出现“花钱买名牌”“名牌漫天飞”现象。

代表委员认为,发生在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身上的权力“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权力运行偏离了法治轨道。今年国家提出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是切实迈向“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有力措施。

浙江是全国最早公布权力清单的省份之一。制定清单时,省政府要求各部门一个月内上报所有的行政权力,逾期不报一律作废,结果57个省级行政部门合计上报各项权力1.2333万项,远远超出原先七八千项的预期。

经过半年时间清理,去年浙江正式公布的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里,权力从1.2333万项减少到4236项。此外,浙江还推出了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构成了浙江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的主抓手。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说,审批制度改革错综复杂,政府部门很难割自己的肉。有的部门减的都是次要的或次重要的审批事项;即使明令削减的,也会通过备案制、承诺制等多种形式“复辟”。“只有完全依据法律法规来划定权力界线,把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权力的整体改革结合起来,审批制度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并真正起到撬动政府自身改革的作用。”

真转型 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宁可项目早批半年,也不要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扶持。”记者在基层调研时,许多企业家对政府部门审批难、审批慢的意见最为集中。

许多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中央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简政”只是“放权”的第一步,权力是否切实下放,关键还要看政府行政能否由以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成功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政府效能。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担心,“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会阻碍简政放权的实际效果。所谓“最先一公里”是指简政放权仍不到位,例如目前国家部委仅关于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审批事项仍高达700多项。“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含金量不高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政策措施落实存在“中梗阻”,改革措施被层层过滤,“滤一次就减少许多,真正能落实到民营企业的已是少之又少了”。

政府真转型,首先要放真权。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金笛说,要放就真放,不能放了这项权力,还有其他权力来制约你。例如,电力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了,但规划权还在上面,项目没在规划里地方照样审批不了。

政府真转型,还要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说,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办事人员跑一趟就能把过去跑几趟才能办完的事情办好,电子政务系统里还有最晚办结时间警告来督促,这些都是有效提高政府效能的好办法。

政府真转型,还要把精简的权力转好。身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说,现在不少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老百姓提供养老、慈善、物业维修等公共服务,效果都很好。“我觉得政府放权不能一放了之,还要把权力交给可以信赖的中介组织,并加强监督。”

强监督 扎住制度围栏打掉寻租空间

“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引起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东部某省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需要由政府部门审批的项目占到90%,省政府40个工作部门中只有办公厅、国资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法制办和研究室等5个单位没有审批职能。

过于集中的权力若失去监管,小则人浮于事,热衷审批轻视监管;大则成为腐败高发地、重灾区。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大案往往发生在公权力大的部门和岗位,正是因为这些官员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扎住制度围栏,打掉寻租空间,必须有体制机制保障。辽宁省阜新市近年来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等“风险点”制定重点监督的制度措施,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价格、重点项目招商合作等领域实行决策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说:“政府管好自己分内的事是最重要的,不要留恋所谓的权力。权力减少了,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小了。”

代表委员建议,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现在还要重点整治“中介机构”的隐性腐败。有的中介机构是政府审批部门指定的,存在一定的利益输送,企业没有选择权;有的中介服务耗时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限要求,严重影响审批进度;有的中介机构收费偏高,动辄几十万元,“盖章收费”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办事态度不好、办事效率较低。这些问题都要切实引起重视,拿出解决方案。

上一篇:工作计划写作要点下一篇:豆中爱献给我的母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