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2024-05-12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精选11篇)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1

关于办理职工第二期限价商品房按揭贷款的补充通知

各处(室)、系(部)、工会、中心、电大分校、图书馆及离退休职工: 现将办理职工第二期限价商品房项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补充事宜通知如下:

1、所有需要贷款的职工,务必于10月22日当天到指定地点办理面签手续。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面签的,请于10月20日之前将姓名及不能面签的原因告知党政办都希,以便提前上报银行,另行安排面签。

2、离退休人员不予办理贷款,但可以根据鄂住(2010)13号文件第7条“离退休职工分配住房时,可以将住房按照直系子女名义办理相关手续。”的规定,以儿女名义办理贷款。办理时,需离退休人员本人和子女持所需资料共同面签,并提供公证部门出具的确认父(母)子(女)关系的公证书。

3、银行工作人员:王慧***

韩雪峰***

单位联系人:陶文辉 ***

杨 梅 ***

都 希 ***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2011年10月17日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2

一、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

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二、关于递延所得的处理

企业按原税法规定已作递延所得确认的项目,其余额可在原规定的递延期间的剩余期间内继续均匀计入各纳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关于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

新税法实施前已按其他方式计入当期收入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在新税法实施后,凡与按合同约定支付时间确认的收入额发生变化的,应将该收入额减去以前年度已按照其他方式确认的收入额后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入。

四、关于以前年度职工福利费余额的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的规定,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年度使用。企业2008年以前节余的职工福利费,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五、关于以前年度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处理

对于在2008年以前已经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新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先从余额中冲减。仍有余额的,留在以后年度继续使用。

六、关于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储备基金的处理

原执行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在2008年1月1日以前已按规定提取,但因未实际发放而未在税前扣除的工资储备基金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实际发放时,可在实际发放年度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七、关于以前年度未扣除的广告费的处理

企业在2008年以前按照原政策规定已发生但尚未扣除的广告费,2008年实行新税法后,其尚未扣除的余额,加上当年度新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后,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比例计算扣除。

八、关于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形成的亏损的处理

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九、关于开(筹)办费的处理

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年度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关于岁末除尘注意事项的通知 篇3

在年度爱机大除尘活动中,由于误操作或其他方面原因,经常出现桌面图标遗失的情况。现根据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情况1:应用程序桌面图标遗失

处理办法:

打开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录,找到相应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情况2:系统类图标(如:我的电脑、我的文件、网上邻居、IE、回收站等)遗失

处理办法:鼠标右键单击桌面空白处,选择“属性”,在“显示属性”窗口的“桌面”标签页单击“自定义桌面”按钮,在弹出的“桌面项目”窗口中,切换到“常规”标签页,勾选遗失的桌面系统类图标,依次单击“应用”→“确定”按钮。

关于本办法的补充说明:如果鼠标无法起作用和打不开“开始”菜单,一般是由于explorer进程出错。请按下“ctrl+Alt+Delete”组合键打开任务管理器,在“进程”选项卡中结束“explorer.exe”进程,在“应用程序”选项卡中点“新任务”,输入“explorer”并按下回车键。

快速启动栏图标遗失的处理意见

快速启动栏图标也是年度爱机除尘活动中容易遗失的物品之一,现根据不同情况给出处理意见。

情况1:应用程序快速启动栏图标遗失

处理办法:打开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录,将相应程序图标发送为桌面快捷方式,然后将其拖到快速启动栏。

情况2:“显示桌面”图标遗失

处理办法打开“记事本”程序,在其中输入如下内容:

[Shell]

Command=2

IconFile=exDlorer.exe.3

[Taskbar]

Command=ToggleDesktop

将该文件保存为“显示桌面,scf”,然后把保存的文件复制到“C:\Documents and Settlngs\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Quick Launch”目录下,或将其拖到快速启动栏中。

语言栏图标遗失处理的参考建议

语言栏图标遗失,将对文字输入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应尽快解决,给出参考建议如下。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4

各位同学:

根据学院最新要求,结合我系学生实际,我系于昨天召开了2009级国贸与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动员大会。现将会议内容通知如下:

1、实习的形式:本次实习分为单独实习和集体实习两种,学院本着学生自主自愿同时不违背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要求学生参加集体实习。

2、本次实习是一次正常的、必须的教学实践活动,有20个学分。是每个人必须参加的同时也是需要遵守严格规范的教学行为。学院规定:所有优秀实习生的产生均来自集体实习学生,优秀毕业生中80%来自优秀实习生。学院将在实习对单独实习的学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与实习不符的情况则不予成绩,推迟一年毕业。

3、可以进行单独实习的情况:(1)已经就业的。已经与用人单位明确了就业意向,可以签订就业合同的。需提供的材料:就业协议(合同)、安全事故责任书、个人申请书(家长签字)。(2)考研学生。凡是已经报名参加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单独实习,考试后需提供考试成绩。需提供的材料:个人申请书(注明考研意向,家长签字)、安全事故责任书。

4、关于个人申请书的书写要求:在申请书中首先要注明单独实习的理由,已经就业的注明就业单位情况,考研的注明考研意向。在结尾处必须注明“本人承诺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要求在单位实习,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习任务,不私自更改实习单位,确保实习的成效性,否则后果自负。”。同时必须要求家长签名和联系方式。

5、集体实习的地点。学院将根据学生人数确定实习地点,原则上是规模较大的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6、请大家在今明两天内重新登记实习意向表。各班班长于明天(17日)下午17:00前交给我。

南岳学院经济与法律系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5

2014-06-17

近日,为了促进公司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公司债券实施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风险警示通知》”)及《关于修改<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的通知》(以下简称“《适当性修改通知》”)。上交所有关方面负责人就相关通知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两个通知的出台背景

答:近年来,上交所公司债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债券挂牌只数及存量累创新高。与此同时,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日益受到市场及监管层重视,相关各方正在积极探索并完善防范信用风险的相关监管措施。为维护债券市场正常秩序,防范公司债券信用风险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扩散,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制定了《风险警示通知》,拟对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的公司债券实施风险警示。

近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标准券折算率(值)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第六条第(七)项规定下调了部分公司债券的标准券折扣系数。上交所始终高度重视公司债券质押情况所反映的债券风险状况,为防范相关风险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扩散,上交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暂行办法》对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公司债券的范围进行了重新规范,以更好地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质押券的相关规定进行衔接。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相关通知的主要内容。

答:《风险警示通知》共十五条,主要明确了风险警示债券的划定标准,风险警示的具体措施,实施风险警示的相应流程,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义务,会员单位的相关职责,交易所的监管举措,撤销风险警示的条件,以及违反《风险警示通知》相关规定的惩戒措施等。

《适当性修改通知》仅修改了《暂行办法》的第六条,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对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的公司债券范围进行了进一步限定。

问:《风险警示通知》发布后会对二级市场有何影响?

答:《风险警示通知》是对现有上交所债券交易机制安排的补充。从上交所现有存量债券的情况来看,按照《风险警示通知》的标准,风险警示涉及的债券数量十分有限。因此,风险警示措施的实施对债市影响有限。从长远看,相关制度的制定及施行,对保障个人投资者权益,维护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为尽量减小通知发布对市场的影响,《风险警示通知》已经明确了具体实施时间,并非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而且,《风险警示通知》第一条列示的相关情形并不溯及既往。就是说,公司债券如在《风险警示通知》实施前发生相应情形的,暂不对其实施风险警示。

问:《风险警示通知》第一条第(一)项中的资信评级如何理解?

答:这里提出的资信评级是指债券的债项评级,不包含债券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债项评级达不到AA的在竞价交易系统交易的公司债券,则将实施风险警示。

问:相关通知中都出现了关于评级的描述,对存在双评级的债券将如何判定?

答:如相关债券存在双评级,则在同一时点,以较低的债项评级或主体评级为准。

问:《风险警示通知》第一条第(二)项的起算时点如何计算?

答:简单地说,从“今年”看,“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是指“去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前一年度”是指“前年”。此项情形是指“前年”已经亏损,“今年”发布的“去年”财务报告的预告也显示亏损。关于起算时点,则按照“‘前年’不早于公司债券上市日后第一次披露的年报年度”的原则把握。

示例:

公司债券A于2014年2月上市,于2014年4月第一次披露2013年报并显示亏损,则“前年”就是从2013年起算。如2015年1月发布了2014年度财务报告预告,预告也显示亏损,则2015年发布预告后公司债券实施风险警示。

公司债券B于2014年5月上市,则第一次披露年报应在2015年,披露的年报年度应为2014年,“前年”的起算年份应为2014年,因此判断是否实施风险警示需要在2016年年初进行。

问:上述两个通知中具体措施的落实对会员单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风险警示通知》中风险警示的主要措施均由会员单位予以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员单位需要根据《风险警示通知》要求进行必要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包括客户资产核实及风险揭示书的签署等;

2、会员单位需要完成相关技术准备,以限制不符合《风险警示通知》要求的投资者继续买入风险警示债券;

3、会员单位需要对于符合条件并存在继续买入风险警示债券意愿的投资者,进行充分、全面的风险提示,建立、维护投资者数据及相关档案体系,比照债券专业投资者信息报备的方式与途径,通过上交所网站及时报备、更新相关投资者名单及账户等信息;

4、会员单位需要通过营业部现场、公司网站及网上交易系统等渠道,做好本通知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向投资者提示公司债券风险警示的相关安排和风险警示债券的投资风险等。

《适当性修改通知》在现有《暂行办法》的要求上针对债券普通投资者可买入的公司债券范围进行了进一步限定,具体的落实也由会员单位负责。

作为会员单位进行适当性管理及风险警示债券买入控制的参考,届时上交所将发送或公布相关适当性管理及风险警示公司债券名单,并发布相应的数据接口,以便会员单位做好技术系统衔接。

问:《风险警示通知》中风险警示措施何时终止或撤销?

答: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债券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警示措施自动终止。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债券因《风险警示通知》第一条规定情形消除的,发行人可以申请撤销风险警示,上交所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撤销风险警示。

问:非上市公司或企业发行的债券是否适用《风险警示通知》?

答:上市公司及其他公司制法人发行的公司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适用本《风险警示通知》;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不适用本《风险警示通知》;非公司制法人发行的企业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参照本《风险警示通知》执行。关于对公司债券实施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通知 2014-06-17

上证发〔2014〕39号

各市场参与人:

为促进债券市场规范发展,防范公司债券风险,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等相关规定,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现就对公司债券实施风险警示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通过本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上市交易的公司债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本所可以对其实施风险警示:

(一)债券最近一次资信评级为AA-级以下(含);

(二)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前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业绩预告或更正业绩预告显示为亏损;

(三)发行人发生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者合同约定的行为,或者被证券监管部门立案调查,严重影响其偿债能力;

(四)发行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影响其偿债能力;

(五)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本所在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债券(以下简称“风险警示债券”)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公司债券。

三、公司债券被本所实施风险警示之日起,本所会员应当设置风险警示债券买入权限,除符合本条规定条件之外的个人投资者不得买入风险警示债券。

个人投资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所会员可以为其开通风险警示债券买入权限:

(一)名下各类证券账户、资金账户、资产管理账户中金融资产价值合计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二)签署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

四、本所会员可以通过营业部现场、公司网站以及网上交易系统等渠道,要求需要买入风险警示债券的个人投资者以书面或电子方式签署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风险揭示书中应当对投资风险警示债券的风险进行充分、全面的提示。

个人投资者之前已经在其他本所会员处签署风险揭示书的,本所会员应当要求个人投资者重新签署风险揭示书,否则不得开通买入风险警示债券的权限。

本所会员应当将已经签署风险揭示书的个人投资者名单提交本所,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同时妥善保存个人投资者风险揭示书签署材料,以备核查。

五、公司债券发行人应当在收到资信评级机构正式评级报告后及时公布债券评级报告。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前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的公司债券发行人,应当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一个月内进行业绩预告,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六、公司债券发生本通知第一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发行人应当在公布债券评级报告或业绩预告的前一交易日向本所报告,同时申请公司债券于公布债券评级报告或业绩预告之日停牌一天。

公司债券发行人发生本通知第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同时申请公司债券于次一交易日停牌一天。

公司债券发行人应当于公司债券停牌当日发布停牌公告及风险警示公告。公司债券于停牌日的次一交易日复牌,本所自公司债券复牌日起对其实施风险警示。

七、发行人发布的风险警示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债券的种类、简称、证券代码以及实施风险警示的起始日;

(二)实施风险警示的主要原因;

(三)实施风险警示期间公司接受投资者咨询的主要方式;

(四)中国证监会及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八、发行人、资信评级机构和知悉风险警示事宜的相关人员应当做好相关公告正式披露前的信息保密工作。如存在信息提前泄漏等情形的,本所将对相关公告披露前的交易进行核查,发现存在内幕交易嫌疑的,将上报中国证监会查处。

九、发行人未按照本通知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履行相关职责的,本所在获悉并核实相关情况后,可以对相关公司债券予以停牌,并督促发行人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发行人未按要求发布风险警示公告的,本所可以对市场发布风险警示通知。公司债券于发行人风险警示公告或本所风险警示通知发布后的次一交易日复牌,并自复牌日起实施风险警示。

十、因第一条第(一)项规定情形,公司债券被实施风险警示后,经资信评级机构最近一次评定,风险警示债券的资信评级上调至AA级以上(含)的,发行人可以在评级报告公告后向本所申请撤销公司债券风险警示。

因第一条第(二)项规定情形,公司债券被实施风险警示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盈利的,可以在财务报告公告后向本所申请撤销公司债券风险警示。

因第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公司债券被实施风险警示,相关情形消除的,可以向本所申请撤销公司债券风险警示。

十一、本所收到发行人提交的撤销风险警示申请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撤销风险警示。

十二、本所决定撤销风险警示的,发行人应当按照本所要求在撤销风险警示的前一交易日披露相关公告。

公司债券于撤销风险警示公告日停牌一天,本所自次一交易日起对风险警示债券撤销风险警示。

十三、会员应当通过营业部现场、公司网站及网上交易系统等渠道,做好本通知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向投资者提示公司债券风险警示的相关安排和风险警示债券的投资风险。

十四、发行人和本所会员违反本通知或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的,本所将视情况实施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十五、本通知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本所此前发布业务规则的相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本通知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所其他业务规则的相关规定。

特此通知。

附件: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一四年六月十七日

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一、【总则】风险警示债券投资具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暂停上市风险、终止上市风险、放大交易风险、标准券欠库风险、政策风险及其他各类风险。

二、【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参与风险警示债券交易。个人投资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会员单位才可以为其开通风险警示债券买入权限:

(一)名下各类证券账户、资金账户、资产管理账户中金融资产价值合计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二)签署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

三、【信用风险】风险警示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如果投资者购买或持有资信评级较低的信用债,将面临显著的信用风险。

四、【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环境或供求关系等因素导致的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价格买入或卖出债券,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六、【暂停上市风险】风险警示债券因发行人连续两年亏损等原因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七、【终止上市风险】风险警示债券根据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的规定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八、【放大交易风险】投资人利用现券和回购两个品种进行债券投资的放大操作,从而放大投资损失的风险。

九、【标准券欠库风险】投资者在回购期间需要保证回购标准券足额。如果回购期间债券价格下跌,标准券折算率相应下调,融资方面临标准券欠库风险。融资方需要及时补充质押券避免标准券不足。

十、【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交易所规则的变化、修改等原因,可能会对投资者的交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风险揭示书》应以醒目的文字载明:

本风险揭示书的揭示事项仅为列举性质,未能详尽列明风险警示债券交易的所有风险。投资者在参与风险警示债券交易前,应认真阅读债券上市说明书以及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并做好风险评估与财务安排,确定自身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并自行承担参与交易的相应风险,避免因参与风险警示债券交易而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注:除以上列举的各项风险外,会员单位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本公司制订的《风险警示债券风险揭示书》中对风险警示债券交易存在的风险做进一步列举。

关于修改《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的通知 2014-06-17

上证发〔2014〕40号

各会员单位及其他市场参与人:

为了进一步规范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债券投资,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条文如下:

“第六条 专业投资者可以参与本所下列债券产品的交易:

(一)国债;

(二)地方政府债;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分离债”);

(五)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下同);

(六)债券质押式回购的融资及融券交易;

(七)本所认可的其他债券交易品种。

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本所下列债券产品的交易:

(一)国债;

(二)地方政府债;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分离债;

(五)符合本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第2.2条规定,且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的公司债券,但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A而展望为负面的,或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标准券折算率(值)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第六条第(七)项规定下调公司债券的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的,以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除外;

(六)债券质押式回购的融券交易;

(七)本所认可的其他债券交易品种。

对于普通投资者不能参与交易的前款第(五)项规定中的公司债券,普通投资者已经持有的可以卖出,但不能买入。

本所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调整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债券产品的范围。”

修改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全文重新发布,并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本所于2011年12月23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上证债字[2011]244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一四年六月十七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债券交易,促进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交易规则》、《公司债券上市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及其他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指对不同特征和风险特性的债券交易品种做出分类,并区别不同产品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引导其参与相应类型债券交易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 会员应当了解和评估客户对债券产品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建立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客户管理和服务制度,选择适当的投资者参与相应类型的债券交易,切实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职责。

第四条 投资者参与本所债券市场交易,应当全面评估自身的经济实力、产品认知能力、风险控制与承受能力,审慎参与债券市场交易。

第二章 债券市场投资者分类管理

第五条 债券市场投资者按照产品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

第六条 专业投资者可以参与本所下列债券产品的交易:

(一)国债;

(二)地方政府债;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分离债”);

(五)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下同);

(六)债券质押式回购的融资及融券交易;

(七)本所认可的其他债券交易品种。

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本所下列债券产品的交易:

(一)国债;

(二)地方政府债;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四)分离债;

(五)符合本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第2.2条规定,且发行人主体评级不低于AA的公司债券,但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A而展望为负面的,或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标准券折算率(值)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第六条第(七)项规定下调公司债券的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的,以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除外;

(六)债券质押式回购的融券交易;

(七)本所认可的其他债券交易品种。

对于普通投资者不能参与交易的前款第(五)项规定中的公司债券,普通投资者已经持有的可以卖出,但不能买入。

本所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调整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债券产品的范围。

第七条 拥有或租用在本所开设的交易业务单元的投资者,自动成为专业投资者。

第八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可以申请成为专业投资者:

(一)证券账户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二)具备债券投资基础知识,并通过相关测试;

(三)最近3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债券交易成交记录;

(四)与会员书面签署《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作出相关承诺;

(五)不存在严重不良诚信记录。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申请成为专业投资者:

(一)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二)证券账户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三)相关业务人员具备债券投资基础知识,并通过相关测试;

(四)最近3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债券成交记录;

(五)与会员书面签署《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作出相关承诺;

(六)不存在严重不良诚信记录。

第三章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实施

第十条 会员应当建立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服务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熟悉本所债券市场的产品及相关规则,提示参与债券交易可能面临的风险。

第十一条 会员应当制定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并报本所备案。

会员应当建立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档案,记载客户开户时间、资产规模、信用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债券市场的认知程度等信息。

第十二条 会员应当谨慎审核专业投资者资格申请,制定《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债券交易风险。

《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应由投资者本人签署;对于非个人投资者,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 会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普通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债券产品范围作出限定。

第十四条 会员应当根据本所相关规则对客户的债券交易活动进行督导,发现存在异常交易行为和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及时制止,并及时向本所报告。

第十五条 会员应当配合本所对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 本所对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会员,将依据相关规定采取书面警示、要求整改、约见谈话或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暂停或者限制交易等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第十七条 投资者应当配合会员的适当性管理,不得采用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规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第十八条 投资者应当遵守“买卖自负”的原则,不得以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标准为由拒绝承担交易履约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本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附件: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附件

债券市场专业投资者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

一、【总则】债券投资具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放大交易风险、标准券欠库风险、政策风险及其他各类风险。

二、【投资者适当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内部制度(若为机构),审慎决定参与债券交易。

三、【信用风险】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如果投资者购买或持有资信评级较低的信用债,将面临显著的信用风险。

四、【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环境或供求关系等因素导致的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价格买入或卖出债券,从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六、【放大交易风险】投资人利用现券和回购两个品种进行债券投资的放大操作,从而放大投资损失的风险。

七、【标准券欠库风险】投资者在回购期间需要保证回购标准券足额。如果回购期间债券价格下跌,标准券折算率相应下调,融资方面临标准券欠库风险。融资方需要及时补充质押券避免标准券不足。

八、【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交易所规则的变化、修改等原因,可能会对投资者的交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风险揭示书》应以醒目的文字载明:

本风险揭示书的揭示事项仅为列举性质,未能详尽列明债券交易的所有风险。投资者在参与债券交易前,应认真阅读债券上市说明书以及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并做好风险评估与财务安排,确定自身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避免因参与债券交易而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6

事项的通知

2013届毕业生:

首先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

为能及时退还您校园卡中余额,根据学校有关本届毕业生工作的时间安排,定于6月16日晚停用毕业生的校园卡,校园卡余额数据上传并处理完毕后,于6月21-22日集中退还。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没有领取勤工助学酬金、助学金等补助的毕业生,务必于6月16日前到触摸屏处领取,以便将补助金额转入校园卡中。6月16日全校停止触摸屏领取补助服务,6月23日后开通。

2、因各种原因推迟毕业、调整专业但尚未到校园卡管理中心办理调整手续的同学请持相关证明手续于6月16日前到校园卡管理中心办理调整手续,否则将按正常毕业生情况进行处理。

3、毕业生以班为单位退还校园卡余额。请毕业班班长收齐本班同学的校园卡(须收回)到校园卡管理中心领取(其他学生不得代领校园卡余额款项)。班长须带本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或学生证)以及辅导员签字和学院盖章的委托证明。

4、鉴于研究生较为分散,为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毕业生正常离校,请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到校园卡管理中心集中代为领取,不对研究生个人退款。

5、为集中办理毕业生数据处理相关业务,6月14日起,不再办理毕业生校园卡补卡业务。

6、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零钱找备,如果校园卡余额较小,建议毕业生在6月16日前将卡内余额消费完毕。

7、6月21-22日集中办理毕业生退余额工作,暂停其他校园卡办理业务。校园卡管理中心地址:新体育场南一区与南二区之间

联系电话:3987153

财务处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积极顺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趋势新要求, 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 经国务院同意, 现提出以下意见。

1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1.1 分类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 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省联社要加快淡出行政管理, 强化服务功能, 优化协调指导, 整合放大服务“三农”的能力。研究制定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 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 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 补充资本金, 建立健全治理结构, 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大中型银行根据农村市场需求变化, 优化发展战略, 加强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探索商业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 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 开展面向“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各涉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 切实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银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1.2 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

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 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接入征信系统, 完善管理政策。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农业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1.3 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 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积极稳妥组织试点, 抓紧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条件的地方, 可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2 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2.1 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

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网点, 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按照强化支农、总量控制原则, 对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进行调整, 重点向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加快在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支持其在乡镇布设网点。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2.2 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合理补偿成本风险的基础上, 继续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 开展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 采取定时定点服务、自助服务终端, 以及深化助农取款、汇款、转账服务和手机支付等多种形式, 提供简易便民金融服务。 (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六)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 切实改进对农民工、农村妇女、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全面做好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金融服务工作。 (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 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

3.1 拓展资金来源

优化支农再贷款投放机制, 向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发放支小再贷款, 主要用于支持“三农”和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用于“三农”的金融债。开展涉农资产证券化试点。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2 强化政策引导

切实落实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探索建立商业银行新设县域分支机构信贷投放承诺制度。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持续提高存贷比。 (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3 完善信贷机制

在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鼓励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 下放贷款审批权限,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推行尽职免责制度, 调动“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 (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4.1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 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加快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微贷技术。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创新和推广专营机构、信贷工厂等服务模式。鼓励开展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金融租赁业务。 (银监会、人民银行、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4.2 创新农村抵 (质) 押担保方式

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办法, 在经批准的地区开展试点。慎重稳妥地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登记系统,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 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 探索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4.3 改进服务方式

进一步简化金融服务手续, 推行通俗易懂的合同文本, 优化审批流程, 规范服务收费, 严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和额外费用,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 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5.1 支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在部分地区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 进一步满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民扩大再生产、消费升级和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银监会、人民银行、农业部、证监会、保监会、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2 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对耕地整理、农田水利、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种养业良种生产等经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和高科技农业项目。 (银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3 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

支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 (银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4 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促进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人民银行、银监会、农业部、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5 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创新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 重点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稳步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 着力做好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6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6.1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重点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 (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6.2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

稳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猪和蔬菜价格保险试点, 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创新研发天气指数、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 (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林业局、银监会、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6.3 完善保费补贴政策

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 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的县级保费补贴。 (财政部、保监会、农业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6.4 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

财政部、保监会、农业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5.5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7 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7.1 大力发展农村直接融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鼓励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逐步扩大涉农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行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工具。 (证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7.2 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

积极推动农产品期货新品种开发, 拓展农产品期货业务。完善商品期货交易机制, 加强信息服务, 推动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参与期货交易, 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证监会负责)

7.3 谨慎稳妥地发展农村地区证券期货服务

根据农村地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升证券期货机构的专业能力, 探索建立农村地区证券期货服务模式, 支持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进行风险管理, 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和风险管理培训, 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负责)

8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8.1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继续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创建活动, 加强征信宣传教育, 坚决打击骗贷、骗保和恶意逃债行为。 (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公安部、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8.2 发展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

在严格遵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国发[2011]38号) 的前提下, 探索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培育土地评估、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 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证监会、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8.3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 稳步推广农村移动便捷支付, 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水平。 (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8.4 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

畅通农村金融消费者诉求渠道, 妥善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入社区、进校园活动, 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增强广大农民风险识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公安部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 加大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

9.1 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完善政策协调机制, 加快建立导向明确、激励有效、约束严格、协调配套的长期化、制度化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为金融机构开展“三农”业务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 (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税务总局、证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 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 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业种植业养殖业贷款、大宗农产品保险, 以及银行卡助农取款、汇款、转账等支农惠农政策性支付业务。按照“鼓励增量, 兼顾存量”原则, 完善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制度。优化农村金融税收政策, 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涉农贷款占比高的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实行弹性存贷比, 优先支持开展“三农”金融产品创新。 (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3 完善涉农贷款统计制度

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贷款、农村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农民合作社贷款情况, 依据涉农贷款统计的多维口径制定金融政策和差别化监管措施, 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4 开展政策效果评估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更好地引导带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 (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农业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5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金融监管, 着力做好风险识别、监测、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 进一步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不断健全新形势下的风险处置机制, 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制度, 完善风险管理。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监管规则和要求, 切实担负起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监管责任, 层层落实突发金融风险事件处置的组织职责, 制定完善风险应对预案, 守住底线。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9.6加强督促检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 增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 抓紧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年度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 于次年1月底前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精心组织,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银监会要牵头做好督促检查和各地区工作情况的汇总工作, 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统计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改进和完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规范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口径、范围,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

二00八年二月一日

附件: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一、目的和作用

(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准确反映林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指导和信息发布,促进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增进国际对比与交流,建立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准确、全面、系统地界定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不仅可以规范林业行业统计行为,也为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可能。本分类为我国林业建设、行业管理、国际交流和林业统计提供科学、统一的范围与定义。

二、范围

(一)本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林业及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规定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是指依托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地资源,以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也包括部分自产自用)林产品、湿地产品、沙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三)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

1、森林的培育与采伐活动;

2、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活动;

3、林业生产辅助服务;

4、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5、林业生态服务;

6、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7、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8、木材加工及木制产品制造;

9、以木(竹、苇)为原料的浆、纸产品加工制造;

10、以竹、藤、棕、苇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1、野生动物产品的加工制造;

12、以其他非木材林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3、林业其他相关活动。

三、分类原则

(一)同质性原则,同时兼顾林业部门管理的需要。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采用林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产业类别,即每一个产业类别的经济活动都按照其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料消耗和用途。或者劳务的服务对象、功能和服务方式的同一性或相近性进行归类。同时在产业层次划分时,要考虑林业部门管理的需要。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为基础。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的小类行业为基本单元,根据林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小类行业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不同的林业及相关产业类别。所以,本分类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补充分类。

四、分类方法

(一)本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将林业及相关产业划分为四层。

第一层根据林业活动对象与林业资源的直接关联程度,分为林业生产、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林业生产辅助服务和林业相关活动4个部分,用汉字数字一、二、三、四表示。

第二层根据林业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特点。分为13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三层依照林业活动性质的相近性、产业链和上下层分类的关系分为37个中类,用阿拉伯数字l、2、……表示。

第四层共有112个小类,它是第三层所包括的行业类别层。也是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具体活动类别。该层不设顺序号,每一小类的代码为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二)为了科学、完整、准确地反映分类的林业活动,本分类对部分内容作了特殊处理:

1、第四层有部分小类(行业类别)的活动只是部分属于林业或相关活动,在相应小类(行业类别)下设置了延伸层,共95个类别,即该类别中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内容。延伸层不设代码和顺序号,在相应的类别前用横线“一”表示:

2、在第四层中,对于只有部分活动属于林业或相关活动的小类(行业类别),在相应类别备注栏中用字母“p”表示,并在说明栏中对这些行业中所包含的林业活动做了进一步界定和解释。

五、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表

注:1、备注栏中的“P”表示该行业类别仅有部分活动属于林业相关产业;

2、类别前加横线“一’’表示行业小类的延伸层,即该小类中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内容;

3、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一部分属于第一产业,第四部分属于第二产业,第二、三部分属于第三产业。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编制说明

一、《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制定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200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报告,这些决策的做出和施行,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林业一系列的重大使命。林业活动领域由传统的森林资源培育、管理与利用,拓展到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以森林培育和木材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林业旅游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和以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野生动物驯养,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以及林业绿色化学产品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而且,这些产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个产业中的经济活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经营形式和规模多样化:现行的林业统计中的产业分类难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准确和全面的反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林业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涉及林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比较随之增加,这更需要一个既能准确、全面、系统反映我国现阶段林业及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状况,又能与国际分类相衔接的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制定,为界定、规范我国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完善我国林业统计制度和开展林业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与编制过程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研究与编制,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统计局参加,并得到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部分省、自治区林业厅(森工集团),北京林业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

2005年课题立项,国家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究;2006年提出《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初稿,召开了由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参加的3次座谈会,并到内蒙古、浙江、湖北等地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由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甘肃省林业厅、福建省林业厅、山西省林业厅等7个单位的征求意见会,并按新分类选择案例县进行统计。2007年,与国家统计局就《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沟通与讨论,对《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2007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大学等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召开评审会,通过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评委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在林业统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对于完善我国林业统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编制方法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林业的界定,结合我国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将林业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依托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地资源,以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也包括部分自产自用)林产品、湿地产品、沙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为林业生产、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林业管理和林业相关活动4个部分,共13个大类、37个中类和112个小类,其中小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行业小类相一致,实现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衔接。

林业生产

(一)森林的培育与采伐活动;

(二)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活动;

(三)林业生产辅助服务;

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

(四)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五)林业生态服务;

林业管理

(六)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七)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林业相关活动

(八)木材加工及木制产品制造;

(九)以木(竹、苇)为原料的浆、纸产品加

工制造:

(十)以竹、藤、棕、苇为原料的产品加工

制造:

(十一)野生动物产品的加工制造;

(十二)以其他非木材林产品为原料的

产品加工制造:

(十三)林业其他相关活动。

四、有关技术难点问题说明

(一)关于“林业相关活动”的范围确定

为了从产业链的角度观察林业活动,并进一步观察林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设置了“林业相关活动”分层。林业相关活动主要包括:林业产品加工制造活动、泥炭采掘与人工湿地建造活动。从产业链的角度确定林业产品加工制造活动的范围,依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成本显著性标准”,即对于一种产品加工活动,若其产品生产成本中林业产品原料价值超过50%,则可认为该产品具有显著的林业产品属性,其生产活动属于林业相关活动;二是“原料的不可替代性标准”,即对于一种产品加工活动,尽管加工产品的原料构成中,林业产品原料的含量和价值不是主要的,但林业产品原料作为关键性原料,而且不可替代,则可认为该产品加工活动属于林业相关活动。

(二)关于行业小类的处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按照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但从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角度观察,有些行业小类不是纯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为了在统计和管理中准确区分不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我们在《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中对不是纯林业活动的小类行业进行了标记,在相应的小类行业的备注栏中用字母“p”表示。在说明栏中对这些行业中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做了进一步解释,并在这些行业小类下增设了延伸层,用以反映需单独观察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

(三)关于林业生态服务的确定

森林具有游憩休闲、固碳、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确定林业及相关产业时。有关方面提出森林的生态服务全面纳入林业及相关产业。我们认为,上述森林生态服务,一类是已形成产业活动,如森林游憩、保持水土、固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我们已纳入分类并分别在相应产业中单独反映;另一类是还没有形成产业活动。也不具备进行统计的条件,但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将其纳入分类,但不单独反映,而是整体并入其他自然保护小类下的延伸层(其他林业生态服务与自然保护)中。

(四)关于统计与核算问题的处理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9

为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健康长远发展,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决定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以下简称标的股票)范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扩大标的股票范围以优先保留现有标的股票为基本原则,对符合《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本所上市A股,按照加权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排序选取275只股票作为新增标的股票,扩大范围后本所标的股票数量为800只(具体名单见附件)。

加权评价指标的计算方式为:加权评价指标=2×(一定期间内该股票平均流通市值/一定期间内沪市A股平均流通市值)+(一定期间内该股票平均成交金额/一定期间内沪市A股平均成交金额)。

二、本所现有43只标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范围维持不变(具体名单见附件)。

三、各会员单位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此次扩大标的股票范围的相关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安全运行。

四、各会员单位应进一步优化自身风险监控指标,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合规运营情况及市场交易情形等相关信息,加强对标的证券的风险识别及差异化管理,并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严控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五、科创板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不适用本通知规定。

六、本通知自2019年8月19日起施行。本所2019年7月5日发布的《关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2019年第二季度定期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证发〔2019〕75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件: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名单(不含科创板证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10

为切实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五部门关于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政办〔2010〕204 号)、《关于印发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闽卫科教〔2010〕59号)和《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闽卫科教〔2010〕60号)等文件有关规定,保证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开展,针对前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单位选送的培训对象范围

2010年起,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新招聘(含在编和非在编聘用)人员(以下简称“单位人”)均属单位选送的培训对象,在培期间享受所属医院同类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补贴和社会保障等待遇。“单位人”在参加报名培训时应如实填报所属单位,培训基地所在医院招生时必须对其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如与原单位签订的送出培训协议、原单位出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介绍信等),按“单位人”或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培训对象(以下简称“社会人”)明确

划分,并在培训对象进入培训时与其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

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将“单位人”按“社会人”的身份送出培训,使其享受所属医院同类人员待遇的同时获得财政及培训基地按“社会人”标准给予的生活补助。一经发现,按照已领取财政补助的五倍数额退还。

二、确保“单位人”返回原单位工作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送单位在送出“单位人”参加培训时应与其签订相关协议,要求其培训结束后必须返回原单位工作。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单位人”培训结束后返回原单位:

(一)“单位人”如在培期间与原单位解约并继续培训者,其生活补助标准仍按“单位人”标准发放。如被其所在培训基地聘用,立即终止其培训资格,并取消其自终止之日起两年内的参加培训报名资格,再次参加培训不享受财政给予的生活补助。选送单位应及时将与其解约的“单位人”名单报省卫生厅科教处备案。

(二)在培期间及培训结束后三年内,培训基地所在医院不得聘用(含在编和非在编聘用)在本院参

加培训的外单位送出的“单位人”,否则取消该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

(三)“社会人”所取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由培训基地医院转发给个人;“单位人”所取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由培训基地医院转发给选送单位。

三、外省及海外生源来闽培训应具备的条件 外省生源为省外(或海外)全日制普通高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非福建省户籍的中国大陆公民;海外生源为取得教育部认可的中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及外籍人员。外省生源和海外生源分别满足以下条件的可参加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海外生源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并在我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业,可以“单位人”身份报名参加培训。

(二)外省生源的“单位人”按选送单位培训学科要求可直接报名参加相应学科培训。

(三)外省生源的“社会人”须参加由福建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名资格考试(每年8月举行,在福建省住院医师/专科医

师培训网站通知及报名),考试合格者取得报名参加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

四、“专升本”学历人员参加培训条件

2010年起参加工作,最高学历为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历培训对象只能以“单位人”身份报名参加培训。

五、毕业研究生培训轮转管理

(一)培训年限认定

毕业研究生培训年限继续按《关于印发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执行,部分特殊情况认定如下:

1.已取得研究生学历未取得学位者参照同学历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训年限进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2.2010年1月之前曾在三级医院培训、工作累计满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可直接申请参加《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考试和结业综合考核。

(二)加强毕业研究生的临床轮转

培训期限为一年的毕业研究生不再在其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专业(亚专科)内轮转;培训期限为二年的毕业研究生在其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专业轮转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六、报考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审查要求

(一)2009年及以前进入我省1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按《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全国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闽卫人函〔2011〕68号)执行。

(二)2010年起新招聘进入我省二、三级医疗机构(含民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报考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须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且报考专业所属普通专科应与培训学科一致。

(三)具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医师可先行报名参加临床、口腔类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在报考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必须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关于按揭贷款相关事项的通知 篇11

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现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调整如下: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省级农发机构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批复,并及时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 备案。国家农发办不再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审核和文件核准。对备案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将告知相关省级农发机构补正有关材料。

从2016年起,各省不再编制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度滚动计划。

二、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均可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取消企业所需原材料的70% 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 银行信用等级、 “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的规定。

经有权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

三、单个财政补助项目的财政资金申请额度不高于自筹资金额度,单个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1亿元人民币。申请额度下限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四、各类资金投入比例,具体包括财政补助与贷款贴息的比例、财政补助中用于龙头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比例、两类试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的比例、贷款贴息中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与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比例等,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五、鼓励各省实行财政补助项目资金 “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实行 “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的项目,应坚持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项目立项批复后先实施、后报账,待项目全部完工、经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报账。报账凭证的日期可以追溯到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正式行文上报日 ( 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除外) 。拟实行财政资金 “先建后补”管理方式的省份,须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六、有条件的省份,可积极探索采取财政股权投资基金等投入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拟实行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方式的省份,须报经国家农发办批准后实施。

七、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 “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有的股份,其持股、 分红和退出方式等具体政策,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八、鼓励各省实行产业化经营项目县级竞争选项制度。取消对上市公司申请财政资金扶持的限制,鼓励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等到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投资建设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对于在异地建设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允许在项目所在地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

九、关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招标政策,根据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年第3号令) 的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国有资金投资不控股或不占主导地位的,可不进行招标。

上一篇:微污染水源水ClO2消毒中ClO-2的来源与控制技术下一篇:浅议管理尺度与管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