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

2024-10-03

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

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 篇1

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我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资中府办发„2011‟80号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重要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核心目标,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监管监察,落实安全责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展重大灾害防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职业健康水平,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改善,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职业危害防治得到加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煤矿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均比2010年下降2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55以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重大灾害治理

有效防范煤矿瓦斯、水灾、火灾等重特大事故。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综合防突,推进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实现煤矿瓦斯抽采规模化和产业化,到2015年基本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强化水灾、火灾防控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控、预测、预警、防治技术体系。重点对老空区、奥灰水、资源整合矿井实施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影响安全开采的水害地质因素;重点治理火灾隐患,做好煤层自然发火监测、采空区灌浆和注氮等工作,综合防治火灾事故。

(二)强化煤矿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提高煤矿安全准入门槛,强化设计、建设、生产、技改等全过程各环节安全监管。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承揽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施工、监理业务,必须具有相同类型项目的施工、监理业绩;煤矿设计、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及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深入推进煤矿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严把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关。鼓励小煤矿参与资源整合重组,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改造瓦斯灾害、冲击地压和水害等灾害严重的国有煤矿,个别灾害十分严重的大中型矿井逐步退出生产。

(三)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

完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审查制度,提高地质勘探精度和安全基础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将安全保障能力纳入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规模,严禁超设计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生产区域定员标准等;加快煤矿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领导者、管理者、从业者安全培训,扎实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安全诚信建设。

(四)严格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和责任追究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监察工作。建立隐患分级监管,对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进行挂牌督办和公告;强化煤矿安全属地管理,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监管监察机制;实行严格的安全核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发生重特大事故、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煤矿企业。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建设行为,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的“三超”行为。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煤矿企业未制定和执行矿级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要责令改正并给予经济处罚。

(五)提升煤矿安全科技水平

以重大事故预防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煤矿安全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加快煤矿重大事故预测、预警、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煤矿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煤矿生产、地质条件发展趋势,加强深部矿井、资源整合矿井开采条件下的瓦斯、水害和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控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计划、应用研究计划、成果转化计划之间的联动和协调,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

(六)建设规范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推动煤矿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建立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与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一批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救援能力强,关键时刻能“拉得出、靠得住、打得赢”的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整合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依托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先期建设大同、开滦、平顶山、淮南、鹤岗、靖远和芙蓉7个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伍。建设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七)提高煤矿职业健康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认真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落实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建设,开展职业危害调查摸底,严格职业危害申报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加大对患尘肺病职工检查治疗力度,全面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到2015年,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煤矿职业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五、重大工程

(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

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及中央企业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全部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全国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切实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工程

继续抓好以瓦斯、水灾、火灾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的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工程。在瓦斯治理方面,全面落实煤矿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坚持“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瓦斯抽采基本原则,实现“不抽不采”、“抽采不达标不采”和“抽、采、掘”综合平衡,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在水灾治理方面,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着力强化煤矿防治水基础工作,加大重大水患排查治理力度,进一步落实防治水措施。重点对老空区、奥灰水、资源整合矿井实施水害补充勘探,查清影响安全开采的水害地质因素,实施重大水害治理工程。

在火灾治理方面,围绕防灭火、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及综合防灭火措施,排查火灾事故隐患。

(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工程

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严格淘汰落后和禁止使用的技术装备与工艺,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加强煤矿信息化建设,建立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煤矿信息反馈速度和事故处理能力。

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全面强化“采、掘、机、运、通”各专业现场管理,实施矿井通风、顶板支护、瓦斯抽采、排水、供电、防灭火、煤尘防治等系统改造,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对资源整合和改扩建矿井,要加强矿区地质构造补充勘探和老窑排查,做好小煤矿开采资料的移交,切实解决小煤矿私采滥挖导致地质资料不清的突出问题。

(四)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煤矿安全监管及执法机构,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执法职责和程序。

建设专业化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人员选拔、培养、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实施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区域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领导异地交流任职,执法人员交叉执法机制,健全监察执法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完善监察执法工作条件。加大投入,推进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监察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建设燕郊、长沙2个国家安全生产综合实训基地;对现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办公业务用房进行维修、加固和改造,更新补充执法监察设备;实施“金安”二期工程,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装备和技术水平。

(五)煤矿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煤矿安全科学研究。加强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瓦斯灾害防治等基础理论研究,高精度煤矿地质探测等技术研究,实施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科技攻关、煤矿重大事故预测、预警、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建立煤矿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推广先进适用工艺与装备。以瓦斯、水害防治为重点,加快推进煤矿井下安全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步伐;加快各地小煤矿机械化建设步伐,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尽快提升小煤矿安全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

培育发展煤矿安全产业。制定煤矿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煤矿安全装备制造业,将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等安全设备列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范畴;着力发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安全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业。

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促进其规范运作。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行为的处理力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分类监管制度,按不同的机构类型(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鼓励政策。

(六)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工程

建设国家、区域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演练基地,全面开展各级应急协调指挥人员及各级煤矿救援队伍指战员的培训与演练。依托国有大型矿山企业和有关单位,首批建设大同、开滦、平顶山、淮南、鹤岗、靖远和芙蓉7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并建设14支区域矿山救援队,1个实训演练基地,110支矿山应急救援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要求,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各级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煤炭工业总体布局和规划之中,在发展中落实安全,在安全中促进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不断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体系,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抓紧修订和完善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点做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事故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政府逐级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和煤矿负责人责任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打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强化煤矿安全科技保障作用

推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突出安全科技对煤矿安全的有力保障作用。积极将煤矿安全技术项目纳入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扶持发展煤矿安全科技产业,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及时淘汰不具备安全保障的设备和工艺,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材料、工艺;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决策运行系统等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推进实施煤矿安全人才战略

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完善煤炭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中的骨干作用,鼓励煤炭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逐年扩大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煤矿生产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培育壮大煤矿安全人才队伍,更好服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五)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推进煤矿安全相关经济政策创新,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煤矿安全多方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对煤矿安全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更多支持,重点安排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重大灾害治理、安全技术改造、整顿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重大课题项目研究等专项资金;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矿井减免税收。在煤炭行业探索实行安全生产全员风险抵押,将商业保险机制引入煤矿安全领域,积极稳妥推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根据煤矿灾害程度和安全风险合理提高安全费用提取的下限标准,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费用足额提取、规范使用,强力支撑煤矿安全生产,大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上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赏析下一篇: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