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2024-07-17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共8篇)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篇1

各位村医同志们: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全乡预防传染病工作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结合我乡实际,经研究,决定于2014年3月20日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培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时 间:2014年4月18日:8:00-5:30 地 点:桦林卫生院会议室

培训内容: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并能注重自身防护、预防和控制。并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及要求。

授 课 人:黎鹏军、任萋林 参加人员:各村卫生室村医

武山县桦林乡卫生院

2014年3月20日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篇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2015-2019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

法〔2015〕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2015-2019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4月7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人民法院工作、特别是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根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法官培训条例》、《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当前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司法能力建设为主线,持续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全面深化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高法院队伍能力素质,为顺应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1.法院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广大干警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司法能力不断提高,廉洁意识进一步增强,司法作风持续改进。重点强化领导干部、基层法官、预备法官、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等培训,规划期内确保将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和全国基层法院法官轮训一遍,基本解决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短缺问题。

2.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改革不断深化,计划生成、组织调训、跟踪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方式更加科学,培训管理更加规范,培训质量效率持续提升,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3.教育培训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统一规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网”建成并得到充分使用,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按需施教。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围绕法院队伍现状开展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重点针对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影响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突出问题开展培训,确保培训契合人民法院工作需要和干警个人成长需求。2.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在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的基础上,紧扣不同审级、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警的差异化需求,分类分级开展各具特色的培训,确保法院干警在不同岗位、不同阶段都能接受相应培训。

3.坚持改革创新、多元开放。创新教育培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不断拓展教育培训平台,丰富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4.坚持严格管理、统一规范。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以培训标准、内容的统一促进法律适用、裁判尺度的统一;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统筹管理,严肃参训纪律,从严抓好学风建设。

二、重点培训内容

(一)突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中央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综合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辅导、现场教学、集中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常态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任职培训、晋级培训、续职培训、预备法官培训和中青年法官培训等主干培训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必修内容。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培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警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突出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警学深悟透,学以致用。重点强化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警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神信仰,努力以司法审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观点的渗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本色。

(二)大力加强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司法良知教育,引导干警强化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坚守法治信仰和法治操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为基础,引导干警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恪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和业外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维护法院干警良好的职业形象。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干警保持廉洁操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抵御腐败风险的能力。

(三)坚持不懈抓好司法能力培训

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对法院队伍提出的新要求,适应司法体制改革和深化司法公开、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司法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干警司法能力和办案水平。重点围绕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以及审判执行各业务领域的新型、疑难、复杂问题开展培训,帮助干警准确理解法律、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要求,加强庭审驾驭、证据认定、裁判文书制作、司法礼仪、执行规范化等业务培训,提高审判质量和司法规范化水平;注重拓宽人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管理、舆情应对、心理调适等知识领域培训,提高干警综合素质。

(四)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结合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切实提高利用信息化加强审判管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的能力。加强信息化思维培训,引导广大干警、特别是各级法院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提高运用信息化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意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帮助和引导广大干警积极运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信息公开等信息化平台,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进司法便民、司法公开。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司法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司法人事管理等法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和措施

(一)领导干部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敢于担当、业务精通、清正廉洁、善于管理的法院领导干部队伍,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推进法院改革、加强审判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培训内容,建立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定期轮训长效机制。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领导班子成员、基层人民法院院长5年内至少参加一次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集中培训,基层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5年内至少参加一次省级以上法院组织的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主要措施:1.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每年培训800人左右,新任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任职一年内必须参加一次培训;每年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业务类别分别举办高中级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每年培训800人左右。2.各高级人民法院每年组织不少于1/5的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到省级法官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二)审判执行一线法官

着眼于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司法作风优良、执法办案水平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一线法官队伍,围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加强审判执行一线法官培训,着力提升庭审驾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

主要措施:1.法官续职培训。各级人民法院及其培训机构应围绕审判执行工作需要,综合采取集中脱产培训、网络视频教学、巡回授课、岗位练兵等方式,加强对审判执行一线法官的续职培训,确保一线法官每年接受业务培训不少于10天。要把基层法官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2016-2018年组织开展新一轮基层法官轮训,将全国基层法院法官轮训一遍,其中重点抓好对人民法庭庭长、执行局长的培训。最高人民法院对轮训做出统一部署,编发统一教学资料,各省级法官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基层法官的日常培训。2.预备法官培训和晋高培训。根据法院人事管理制度、法官遴选制度、法官职务序列等相关改革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预备法官训练制度和晋高培训制度。司法改革试点地区法院要根据相关改革进展情况,对预备法官培训的对象、内容、形式等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改革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将结合相关改革进程,及时研究制定专门文件,对改进预备法官培训和晋高培训制度作出具体部署。

(三)高层次审判人才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专业造诣精深、审判经验丰富、工作实绩优异、研究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审判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专家型法官和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梯次培养。

主要措施:1.最高人民法院继续与相关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法学博士、硕士;每年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中青年法官培训班,重点针对工作成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法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100人左右,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2.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专门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支持优秀中青年干警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3.继续开展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省级专家型法官梯次培养,2018年年底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省级专家型法官队伍总数达到3000名。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根据上述目标和本辖区法官数量,按比例开展省级专家型法官的培养、评选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开展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评选,规划期内评选产生100名左右。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原则上应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省级专家型法官中评选产生。4.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组织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和省级专家型法官承办重大疑难案件、参与重大研究课题、参与法官培训教学等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高端引领和“智库”作用。

(四)西部地区法官和民族地区双语法官

着眼于提高西部地区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办案水平,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法院的培训支援力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法官培养及培训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培训,确保完成《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前,基本解决民族地区人民法院双语法官短缺问题,各民族地区人民法院共培养出双语法官1500名”的任务目标。

主要措施:1.加大对西部地区法院培训支援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坚持开展讲师团巡回授课活动,根据相关法院工作需要和培训需求,组织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优秀法官代表等,赴西部地区开展巡回授课,巡回授课范围以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民族地区为重点;每年在各民族地区法官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对基础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民族地区法官进行重点培养,每年培训500人左右。对口支援法院要通过代为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对西部地区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2.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训。最高人民法院继续实施全国法院双语法官培训项目,委托相关高级人民法院集中开展双语法官培训;继续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相关中央单位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优质资源,合作开展双语法官培训;以民族院校、民族语言翻译出版机构专家学者及相关地区法院优秀双语法官为主体,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实现优质双语培训师资资源的互补共享;统筹指导相关地区法院加强双语培训教材和辞典编写工作,规划期内编制完成内容较为全面、体例相对统一,能够基本满足双语法官培训工作需要的系列教材和工具书。在双语法官需求量较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依托当地省级法官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2017年前力争建成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哈萨克语文、朝鲜语文、彝语文、壮语文的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建设。民族地区各级法院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工作。

(五)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

着眼于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正派、勤勉敬业的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队伍,以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为重点,抓好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培训。培训由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组织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要通过组织举办培训示范班、编制培训大纲或教材等形式,加强对培训的指导。主要措施:1.围绕法学理论、司法实务、岗位技能、信息化运用等能力,认真组织法官助理、书记员培训,每年业务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2.围绕基础理论、体能素质、警务技能、突发情况应对等内容,组织开展司法警察培训,培训的组织、内容、形式、时间、考核等应符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要求。3.围绕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岗位技能、综合管理实务等内容,广泛开展司法行政人员培训,每年业务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4.围绕法院工作职能、纪律要求、公文写作、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抓好新录用人员入职培训。入职培训应在新录用人员入职三个月内开展,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相关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应配合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结合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开展人民陪审员培训。培训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审判工作纪律和规则、司法礼仪、廉政规定等内容为重点。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编写人民陪审员培训大纲和教学资料,供各地开展培训使用。

四、深化工作机制改革

(一)健全培训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需求调研制度。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和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在制定培训计划和确定具体培训方案前,都要广泛开展需求调研,坚持不调研不做计划、不调研不培训。提高需求调研的科学性、全面性,正确处理组织需要和个人需求的关系,坚持以组织需要和岗位需求为主导,兼顾干警个性化需求。

完善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干警参训机制。提高调训计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避免多头调训、重复调训、多年不训等问题。严格调训工作纪律,将调训工作情况和干警参训情况纳入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和干警培训情况考核。大力推广自主选学、“菜单式”培训等个性化选学方式。

完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各级法官培训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对教师授课质量、学员培训效果、培训组织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评估,以评促训、提高质量。

完善培训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机制。加强对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历史、现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官培训制度的比较研究,深入总结分析法院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成功经验;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加大与法学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指导实践。

(二)深化培训方式改革

坚持推进法官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全国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案例库和现场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各级法院应积极鼓励和邀请师资库教师和其他优秀法官、法院领导干部参与培训教学,各类业务培训中法官教学的比例应不少于70%。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比重,案例教学课程在能力培训中的比例应不低于30%。以全国法院现场教学基地为基础广泛开展现场观摩、模拟审判等形式的现场教学,10天以上的培训原则上应至少安排一次现场教学。在各类培训中,要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课后答疑等,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培训效果。

促进传统培训方式与信息化培训方式的融合互补。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培训,以及其他培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知识普及型培训,原则上应采取网络或远程视频方式进行;庭审驾驭等审判实务、技能类培训应尽可能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各级法院要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通过开展优秀庭审观摩、审判实务技能竞赛、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活动,更加广泛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把丰富生动的审判实践转化为法官培训的教学资源,引导广大干警向身边人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三)从严抓好学风建设 大力弘扬勤奋好学、严肃认真、求真务实、节俭高效的学风。深入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努力营造崇尚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各级法院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从严控制培训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禁借培训名义安排旅游、参观和各种娱乐活动,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各级法官培训机构要从严抓好教学管理,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参训学员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我约束,杜绝公车伴读、相互吃请、搞“小圈子”等不良现象。

五、加强基础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立完善鼓励和激励机制,引导各级法院领导干部以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省级专家型法官等优秀法官积极参与培训教学,参与培训教学工作情况应纳入本人业绩档案,并在评先评优、业绩考核等工作中予以综合考量。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国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发挥他们在法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建立健全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师参与培训教学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考核,并以此为基础定期对师资库进行更新调整。各级法院也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选聘本地优秀法官、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师,2016年之前各省级法官培训机构要建立相对固定、专业齐全的兼职教师队伍。要通过组织研讨交流、参加高水平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探索选派优秀专职教师到审判一线锻炼,实现法官与教师队伍的良性互动。

(二)培训教材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和国家法官学院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审判执行及其他主要业务领域工作需要,分专业、分类别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或教材,规划期内形成覆盖法院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体例相对统一、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性和指导性强的培训教材体系。重点加强预备法官培训、基层法官轮训、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培训等教材编写工作,并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针对司法礼仪、庭审规程、接访规范等内容编发指导性手册。建立教材内容及时更新机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特别是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制定实施情况,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完善。国家法官学院和各省级法官培训机构要汇编出版案例教学资料,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打造特色课程品牌,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全国法院共享的精品课件库。各级法院可根据培训工作需要,编写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资料和教材。

(三)教学基地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择优入选、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便捷实用的原则,继续更新、完善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并加强对现场教学基地的动态管理,适时组织对现场教学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组织工作交流,总结推广现场教学的成功经验。国家法官学院和各级法官培训机构应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教学活动,并积极支持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各省级法官培训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与本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高等院校以及优秀法院等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促进现场教学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四)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培训资源、拓展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效率。依托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天平工程”,2015年底前建成“中国法官教育培训网”,通过遴选精品培训课程建立网上公开课等形式,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全国法院网络培训平台,实现全国法院网络培训的全覆盖。2017年底前,全国法院干警每人每年参加网络培训不低于80学时(其中,综合素质课程不少于30学时,司法能力课程不少于50学时,参加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开展的网络培训可折抵综合素质课程学时)。以法院系统内网和视频会议系统为依托,大力推广远程视频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干警培训信息数据库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全国法院干警培训信息的网上管理与跟踪,及时记录干警的学习培训情况。

(五)法官培训机构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法官学院和省级法官培训机构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各级法官培训机构要互通有无、交流沟通,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强对各级法官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奢侈浪费、违规经营等现象。

六、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对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打造高素质法院队伍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完善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法院主要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各级法院党组每年应至少听取一次教育培训工作专题汇报,协调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学习培训情况纳入法院干警考核、任用体系,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最高人民法院继续执行中央财政拨付的相关培训经费和专项经费项目,重点加强对法院领导干部、高层次审判人才、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培训的倾斜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法院要确保经费投入,教育培训经费应不低于同期法院业务经费的5%,并逐步建立正常的经费增长机制。要严格、规范做好教育培训经费的预算工作,健全培训经费管理使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培训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各级法院政治部门和法官培训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级法院教育培训规划,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要健全培训联席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对培训工作有关事项的沟通协调和统筹指导。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为做好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将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终期总结评估。各级法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每年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通知 篇3

春季是流感、流脑、流腮、麻疹、手足口病、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H7N9)及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现就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组织领导。

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强化监测管理,狠抓落实,有效防控季节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开展防控突击月活动。

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三月份卫生安全宣传月活动(3月27日前各单位将卫生宣传月活动计划、方案、过程资料、总结报局216室)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控及卫生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尤其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室等公众场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室内通风整洁卫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多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常 见病和传染病的疾病特征、流行特点和防治知识。切实做好学生、幼儿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跟踪工作。要强化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责任,对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学生要予以高度关注,做好登记和排查工作。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为聚集性不明原因疾病时,学校、幼儿园要立即上报当地卫生部门和局职能科室(电话:**)。

三、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健康促进水平。

各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广大师生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促进学生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防控意识。通过校信通、《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结核病、诺如病毒感染等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进一步提高家长的防控能力,协同学校做好防控工作。

特此通知!

**县教育局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篇4

区教发〔2012〕108号

各乡(镇)学区、区直校(园):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等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近期我区个别学校出现了水痘等传染性疾病,使我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更加重要和紧迫。为了有效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的发生和蔓延,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细化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 各学校、幼儿园要从保护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园)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二、强化措施,科学预防,全力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强化防控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科学预防,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各学校、幼儿园要尽快通过教师例会、升旗会、班会、健康教育课、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对师生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不扎堆”。同时,各学校、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要求家长关注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带领学生、幼儿赴医疗机构就诊,并将诊断结果告知学校、幼儿园。

(二)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各学校、幼儿园要扎实开展学生、幼儿晨检工作,及时做好晨检记录,记录要详细、完整、规范,易存档;要加强学生、幼儿因病缺勤随访和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幼儿病情,并做好随访记录。

(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各学校、幼儿园要每周定时对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扫,定期进行消毒,消毒记录要完整、详细。要保持教学和生活场所通风换气,及时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隐患。

(四)强化传染病报告制度。各学校、幼儿园要畅通报告渠道,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若发现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幼儿有同样症状时,视为出现聚集病例,要立即向教体局和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

(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组织落实学生长跑活动,引导学生、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幼儿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加强督查,实行问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各学校、幼儿园要安排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工作督查,确保防控措施到位。教体局将不定期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的将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庆阳市西峰区教育体育局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篇5

染病防控督查通知

卫防〔2011〕57号

关于开展2011年蚌埠市秋季学校卫生

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督查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市各类学校开学在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11〕135号)和省卫生厅、教育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学校卫生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卫监督秘〔2011〕123号)文件精神,并结合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1〕31号)》(卫监督秘〔2011〕165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转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皖教秘〔2011〕293号)文件要求,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营造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生局、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将对我市学校卫生、食堂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具体安排如下:

一、督查组人员组成:

市卫生局2-3人、市教育局1-2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2人、新闻单位(记者)等。

二、督查时间:

8月29日-9月9日开展对全市各县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抽查,具体督查单位、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

三、督查内容:

1、各县区、各校关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和工作运行情况;

2、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学校是否制定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3、各县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对学校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情况;

4、学校各项卫生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

5、学校饮食、饮水、宿舍卫生管理情况;对于学校食堂,重点检查学校食堂许可情况、食品及其

原料索证情况、食品加工环节卫生情况、餐具清洗消毒保洁情况、“三防”设施配备和使用情况以及在开学前是否全面清仓查库,彻底清除腐烂变质、过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等。

6、学校学生健康体检及相关档案资料建立及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情况;

7、学校校医院、卫生所(室)建设、资质及学校卫生设备、设施情况和校医(保健教师)配备情

况。

四、督查形式:

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随机抽查每个县(区)至少2所中学(其中必须有一所

办有食堂的农村寄宿制中心校)、1-2所小学或幼儿园,有大中专院校的县区增加抽查1家大中专院校。被检查县(区)应向市检查组提交本县(区)书面自查报告。

五、要求:

各县(区)卫生、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在9月1日前对所辖学校、幼儿园认真开展

自查自纠,并将各县区自查自纠情况提交市检查组。

市卫生局联系人:沈 洁,联系电话:3132620,邮箱:bbshjws@yahoo.com.cn 市教育局联系人:李 栋,联系电话:2056856,邮箱:Lidong0552@163.com。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人:万平安,联系电话:3015726,邮箱:bbsfda@sina.com。

附件1:学校卫生、传染病(常见病)防治督导表 附件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表

蚌埠市卫生局蚌埠市教育局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附件1:

学校卫生、传染病(常见病)防治督导表

学校名称:地址:食堂类型:□大学□高职高专□中学□小学□幼儿园 负责人:联系电话:

自查人员:检查日期:

附件2: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表

食堂名称:食堂地址:食堂类型:□大学□高职高专□中学□小学□幼儿园 负责人:联系电话:

传染病法培训通知 篇6

吉大发„2017‟77号

吉 首 大 学

关于印发《吉首大学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校部机关各单位: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加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根据有关规定和《湖南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现将《吉首大学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首大学

2017年12月11日

吉首大学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修订)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加强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根据国家、湖南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湖南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不断增强做好防控流行传染性疾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省政府、教育厅和卫生部门、疾病防控部门的要求,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指挥,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校防控工作要求,各司其责,全面防控,责任到人。各单位、各岗位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达到“说、写、做、记”一致。

2、坚持“快速反应,以快致快”的原则。一旦发现辖区出现传染性疾病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中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抓紧工作,以快致快,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3、坚持“属地管理”原则。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医学隔离和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统一指挥。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

(一)学校防控传染病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张家界校区分管副校长担任,成员为校办、张家界校区党政办、后勤管理处、张家界校区后勤与保卫处、宣传部、校团委、学工部、保卫处、各学院、校部机关、校医院主要负责人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后勤管理处。

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组织、部署学校应对各类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和监督各单位防控工作;遇到突发情况宣布启动学校应急预案。

后勤管理处负责传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校办协调防控相关事务,做好向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零报告”工作。

(二)各二级单位防控传染病疫情工作小组

校内各二级单位成立以本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传达上级部门的传染病防控文件和会议精神;制订本单位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并报学校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防控工作;开展对本单位师生员工的防控健康宣传教育,组织落实晨检、午检、缺勤人员追踪制等各项防控措施;指定专人为防控工作联系人并按要求做好本单位“零报告”等信息报送工作。

(三)职能部门防控工作职责

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传染病工作落实责任人,在学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任务做好学校及本部门各项防控工作。

1、校医院负责各类传染病防治药物的购臵、管理和储备工作;开展疫情监测,严格实施零报告制度;指导实施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杀;开展各类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负责传染病门诊的分诊工作,开展发热、腹泻等病人登记、治疗、隔离、留观等工作;负责联系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并配合做好有关防治工作。

2、后勤管理处、张家界校区后勤与保卫处负责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公共场所卫生保洁;监督落实校园卫生清洁,饮食和饮用水安全;配合医院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治疗、隔离等相关工作。

3、后勤各实体负责做好分管辖区的卫生清洁;配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检查和清洁,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饮用水安全;配合医院做好各类传染病治疗、隔离等相关工作。根据要求做好本单位晨检、午检、缺勤人员追踪及“零报告”工作。

4、保卫处、张家界校区后勤与保卫处负责加强校园管理,强化门岗管理,严格管理进出校门人员,做好进出人员的体温测量等检测和登记工作;加强校园巡逻,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和因防控需要所设立的各种场所的安全保卫事务。

5、各学院、学工部、校团委分别负责学生的防控工作;落实学校的防控措施和要求;组织做好学生晨检、午检、缺勤追踪及“零报告”工作;指导、督促各学院落实好学生的监测防控各项工作;在学生中开展防控知识和应对措施宣传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6、学校机关处室负责组织做好机关处室的防控工作;组织机关处室落实晨检、午检、缺勤追踪及“零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根据要求做好“零报告”等信息报送工作。

7、基建处负责组织做好校内各建筑工地及其工人的防控工作;落实学校的防控措施和要求;开展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根据要求做好晨检、午检、缺勤追踪及“零报告”工作。

8、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组织做好商户的防控工作;落实学校部署的防控措施和要求;开展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根据要求做好

晨检、午检、缺勤追踪及“零报告”工作。

9、张家界校区党政办、张家界校区后勤与保卫处负责张家界校区学院、机关处室的防控工作;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报学校防控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落实学校部署的防控措施和要求;开展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根据要求做好晨检、午检、缺勤追踪及“零报告”等工作。

10、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做好信息监控工作;实施防控工作重大事项新闻发布;指导各二级单位的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广大师生充分掌握各种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增强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11、校工会负责教工体检、健康知识科普、组织开展工会及分工会体育活动,增强教工体质。

三、传染病疫情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校的实际,传染病疫情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Ⅰ级)

A学校发生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特别重大

传染病疫情标准的;

B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毒种等丢失; C发生在学校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

(2)重大传染病疫情(Ⅱ级)

A学校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标准;

B学校发生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C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标准;

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

E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

(3)较大传染病疫情(Ⅲ级)

A学校发生甲类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传染病疫情标准;

B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传染病疫情标准;

C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发生在学校的,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传染病疫情。

(4)一般传染病疫情(Ⅳ级)

A学校发生传染病,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传染病疫情标准;

B发生在学校的,经区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传染病疫情。

(5)鉴于学校传染病疫情涉及学生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Ⅳ级传染病疫情标准的一般传染病疫情,均按照Ⅳ级传染病疫情进行应急反应。

四、信息报告与信息发布(1)信息报告 A、初次报告

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教育厅、教育工委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特别重大(Ⅰ级)或者重大(Ⅱ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同时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省教育厅和市政府应急处臵委员会并抄报省卫生厅。

B、进程报告

Ⅰ级和Ⅱ级传染病疫情处臵过程中,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Ⅲ级和Ⅳ级传染病疫情处臵过程中,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C、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至省政府和教育部。

(2)报告内容 A、初次报告内容

必报内容: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

B、进程报告内容

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患病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C、结案报告内容

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结案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五、应急反应

(1)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及时报请校应急领导指挥部启动本预案开展处臵工作。

(2)应急处理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接到传染病疫情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发生。

(4)Ⅰ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Ⅱ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实行集中办公和24小时值班,坚持每日报告及“零报告”制度。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传染病疫情的信息进程报告。按照省、校传染病疫情的应急与防控工作的部署,落实各项防控应急措施。

(5)Ⅱ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Ⅱ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应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传染病疫情的信息进程报告。

(6)Ⅲ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Ⅳ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对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或到医院看望患病人员,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7)Ⅳ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传

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通知校医院,对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六、善后与恢复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臵完成后,工作重点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1)对所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2)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传染病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传染病事件的再发生。

(4)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整治后的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吉首大学校长办公室

传染病培训课件 篇7

传染病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要求

一、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网络直报),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的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脊髓灰质炎、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按规定的时限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临床初步诊断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时,要马上报告传染病管理科,由传染病管理科在2小时内以电话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对乙型肝炎病原携带者,要及时报告传染病管理科,由传染病管理科每周汇总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包括水痘、恙虫病和肝吸虫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时限的计算,以本次就诊医生诊断时间为起始时间,上网录入时间为截止时间。

二、报告程序(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送交传染病管理科的疫情管理人员。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定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传报卡。

(2)订正报告

责任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型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但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时,除将“病例分类”由“临床诊断病例”改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外,无需更改其他项目。传染病订正为其他疾病或其他传染病时,要在备注中注明订正前和订正后的病名。

(3)传染病死亡报告

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

(4)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在作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再次复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且在同一内时可不再进行报告。

一、谁报告?

(1)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哪些病种需要报告?

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39种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病例。

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采供血机构艾滋病检测阳性检测结果。

需要报疫情的八种性病:梅毒、艾滋病、淋病、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

三、怎么填写? 必填项11项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属于、现住址 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 疾病名称、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 病例分类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四、如何报告? 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检查 → 核对 → 录入

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非典、人禽流感、肺炭疽、脊灰)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内上网报告。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报告及时性要求,诊断 日期与医生填卡日期必须一致,医生报卡时间与 网络报卡时间 不能超过24小时。

同一病人患有两种法定传染病需要填写 2 种传染病报告卡。

填报要求: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要求城市到门牌号,农村到村组,以能找到该病人为原则。职业要求幼托儿童、学生必须要填写学校名称和所在班级。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纸质资料的保存

传染病培训目的 篇8

一、传染病培训的目的:

掌握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了解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措施

1、传染病概念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1、传染源

概念: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染源的种类:病人、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

2、传播途径

概念: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如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如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原体 △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芽孢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特点:

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  冬春季高发  少年儿童多见

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 经水传播  饮用水污染

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 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 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可平息  经疫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 病人有疫水接触史

 发病有季节性、职业性和地区性

 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暴发或流行  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

经食物传播

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 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

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  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特点

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如性病,狂犬病

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 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畜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经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如性病,狂犬病

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 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畜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

 物制剂被污染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 围产期垂直传播

 经胎盘传播: 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如风疹、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

 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球菌

 分娩时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严重感染的孕产道时可被感染,如淋球菌、疱疹病毒 2.3人群易感性

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2、疫情出现前,针对可能暴露人群

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监测

三、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种类(略)及特点

四、我院常见传染病以及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院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乙肝、手足口病。

重温学习以上四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准确上报(略)。特别提醒一下,自从去年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门诊日志上如何写的问题明确后,今天再次强调如果患者仅为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不能写“乙肝”,直接写病毒携带者即可,也不用上报。同样检验科的登记也不能写“乙肝”。

2、医院人员流动性大,新来的人员没有及时培训,对传染病登记及上报工作认识不够,一是科室负责人要提醒,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重视传染病的宣传及网络上报工作。

3、传染病与院感工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临床科室要听从院感工作负责人的检查监督,听从领导的建议并认真做好,做好科室及标本的消毒与处理工作,避免院内感染。

上一篇:机械学院关于教学评估的报告下一篇:徒步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