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2024-10-03

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通用11篇)

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篇1

疫情无情,师者有爱。线上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直播讲解,课程推送,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备课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电子备课,教参等都是我们的好助手,当然,现代信息化教学少不了多媒体,视频的参与,所以在课堂中除了精美课件外,还会加些小视频,既增加趣味性,又学习了知识。

上课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参与率很重要,每节课的签到点名就成了课前必备餐,对于未按时上课的同学及时电话、微信沟通。课堂上注重调动全体学生,有抢答、必答,尽量减少上课分心。下午容易犯困的时间还会增加一些韵律操。

作业篇

“作业”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联系纽带,是学生最能切身体会教师教育的实体凭借,即使网络教学背景下也是如此。网课开展以来,线上批改作业已成为老师们必做的功课。批改时,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时,会感慨学生认真程度的巨变;有时,会为作业早早交齐而欣……总之,学生是用心的,我们就是幸福的。

课外活动篇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孩子们对居家生活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有的孩子进行诗朗诵,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家校共育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监督,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所以按照中心完小要求,每周一次班会与家长会的召开,就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为孩子成长而共同努力!

疫情虽然阻挡了学生们上学的脚步,却阻挡不了孩子们进取的步伐!有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有详细的学习计划,有优秀的教育资源,让这个特殊的时期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待到疫情散去,春花烂漫时,我们满载归校园!

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篇2

●加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 确保NOC活动有序开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努力, 依托一定的软硬件基础。学校抓住两条主线, 创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环境, 同时也为开展NOC活动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1.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以信息技术教研组为主, 另吸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组成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队伍, 以校长为组长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

2.加大信息化环境的硬件投入。建成网络教室, 通过“两网”实现校园的互联互通;“新三机一幕”进所有的教室, 实现“班班通”;以学校服务器为中心, 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站、各种应用平台, 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为构建数字化校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整合、优化课程设置, 落实NOC活动内容

学校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实际, 将NOC活动为三类。基础类: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文输入、网络基础。网络类:网络中文、网络数学竞赛等。多媒体类:各种视听类作品制作, 主要以平面绘画为主, 重点教学Photo Shop。

在培训活动中, 学校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到“三有”、“五落实”: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落实学生、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教师、落实教学内容。

活动课程的整合优化、培训的落实, 进一步明确了NOC活动的内容, 使活动具体可操作、过程可控制。

●重视师生信息化培训, 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决定学校NOC活动的水平, 也决定学生各项活动的水平。学校信息技术组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提高班”的培训, 内容有Flash中级进阶、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Dreamweaver网页制作、精通Photo Shop等。同时还引导教师从网络学习, 提高自身技能。另外, 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教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NOC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学校还采用教师带学生的形式, 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活动课程的设置, 开设计算机小报制作兴趣班、Photo Shop绘画班、中文输入高手训练班, 让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并以此带动学校NOC活动的开展。

●以竞赛进一步促进NOC活动的培训

学校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及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 狠抓以NOC为中心的各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竞赛,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开展了中文输入、计算机绘画、计算机小报等单项竞赛, 在全校营造一个人人关注NOC、个个参与NOC活动的氛围, 以全面推进NOC活动的开展。并让在学校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 给他们创造更大的空间, 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NOC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 为学校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学校将不断总结, 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篇3

——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2018年11月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党中央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这是一次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一次可以写入历史、进入人心、改变生活、开创未来的大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围绕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更为紧迫的要求。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部署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解决好“培养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靠谁培养人”的问题,根本上要靠我们的广大教师。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是全国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代表,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权威专家,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战略力量。作为国家层面研究、咨询、指导、推动本科教育的最高专家组织,教指委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各位教指委委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关于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蕙青同志还要做专门部署。这里,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讲几点意见。

一、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抓出成效

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打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攻坚战,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办成几件石破天惊、轰轰烈烈的大事,打开工作局面。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采取了系列举措,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召开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握住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普遍的心理期盼,确定了本科教育基本方针、发展路径、重要举措,是一次可以写入中国教育史的大会。二是出台系列政策。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卓越工程、法治、农林、医学、新闻传播、教师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我们称其为“新时代高教40条”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三是开展本科教学秩序大整顿。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狠抓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深入开展科教学秩序大整顿。各地各高校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暑期读书班、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严管严抓本科教学秩序。总的看来,聚焦人才培养、全面振兴本科,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汇聚了强大合力,呈现出良好开局。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全面振兴本科面临的历史惯性很大、需求变化很大、社会环境很复杂,任务难度非常大,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提升仍在艰难爬坡中。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战略任务持之以恒抓下去,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要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人民群众期待、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要充分认识到,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人民群众对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需求越来越多样、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相比,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还不相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前列还有相当距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后期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间节点上,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类型结构、舞台坐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在教育观念、体制机制、评价标准、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新变化。要充分认识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引领带动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认真分析需求、完善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实招硬招,以本科教育的全面振兴带动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要从坚持和推进“四个回归”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也是我们振兴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当前的重点是坚持推进、狠抓落实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真正实现回归、真正实现让学生刻苦读书学习、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让高校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三要从落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出发,谋划和推动本科教育振兴。我在今年的本科教育会上提出了“三个不合格”和“八个首先”的要求,“三个不合格”是说,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八个首先”是指,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有同志说它是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今天,我们要让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心里深根发芽,成为高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和办学要求,成为高校各级干部和教职员工的行为自觉和工作习惯,成为振兴本科的强大制度保障。

总的讲,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必须以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二、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全面振兴本科的第一要务

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树人首先要立德,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必须把德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见实效。要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是要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上有突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群体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在“新时代高教40条”中,我们提出要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各教指委要结合本专业特点,统筹谋划,率先垂范,大力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三是要在教育途径和模式上有创新。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紧密跟踪社会变化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四堂大课”,探索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一堂“理论大课”,组织开展了“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1500余名校长、书记、院士走上讲台,3000多万学生参与学习。一堂“国情大课”,70万大学生走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创新创业成果助力精准扶贫,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一堂“形势与政策大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新变化,紧扣学生思想实际,抓好教学要点的研究制定工作,提升教学效果。一堂“创新大课”,265万大学生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的精神风貌。我们还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途径,扩大范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推动立德树人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牢牢抓住“教”这个核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讲了五个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之一,可见分量之重、要求之高。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根本上要靠教师。今年5月2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一是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育人者先要育己,要把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强化师德考评,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要做到业务能力精湛。“名师出高徒”,老师的能力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要提高教师掌握教育规律的能力,鼓励教师努力掌握运用各自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鼓励教师深耕专业领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打造深厚的学术功底,锻造立德树人的高超能力和素质,打牢育人基础。

三是要做到育人水平高超。好的教师要有“五术”,也就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高超的育人水平就体现在这“五术”上。要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要引导广大教师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以爱为核心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将师爱贯穿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过程中,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要做到方法技术娴熟。要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准确理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要加强教师新技术运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能力,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

四、紧紧抓好“学”这个根本,教育学生刻苦读书学习

总书记指出,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非学无以广才,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当前,要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是狠抓学生刻苦学习。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教育引导学生肯下苦功夫,求真学问。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成为有用之才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大学时光也绝不能轻轻松松渡过。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深厚的学养、过硬的本领都只能通过刻苦地学习获得。第二要解决好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我们的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会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打得牢不牢、专业本领和技能练得强不强,既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前沿进展,结合各专业特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第三要解决好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按照社会需求塑造学生能力,加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创新创业、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要解决好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在抓好德育、智育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结合大学生特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强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爱拼敢赢的意志品质和过硬本领。

二是要狠抓学习资源建设。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学分,而是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首先要建强专业,抓好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没有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的支撑,“双一流”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双一流”高校必须率先建成一流本科、一流专业。第二要建好课程,抓好课程“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第三要抓好资源配置,各地各高校要按照有关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优质资源向本科教育倾斜。

三是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目前各地各高校正在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本科教学秩序整顿工作。要以对学生负责、对高等教育质量负责、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负责的态度,以坚强的意志、铁的纪律,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严格学习过程管理,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要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有责任感。

五、切实抓住“创”这个关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总书记强调,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首先要加快完善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第二要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制定出台有效的教学激励和管理办法,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进程。第三要加快完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自律、自查、自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国家专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形成专业质量认证的制度框架。

二是着力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这里,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各高校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要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很多高校都在重奖本科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我们要宣传好这些典型,发挥好优秀教师引领发展的“头雁领航”效应。

三是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教”和“学”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必备环节,“管”是“润滑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要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系统梳理、修订完善在校大学生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兴趣,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最后,我就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谈点希望。

一是要增强荣誉感。教指委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最权威的专家组织,这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部党组和高教战线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多谋划、多贡献好点子。

二是要增强使命感。大家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历史担当,团结汇聚广大教师,迎难而上、锐意破解振兴本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共同努力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

三是要增强方位感。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都要转到新时代的频道上来,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去思考、去推动振兴本科各项工作。

四是要增强紧迫感。未来五年,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5年,也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5年。大家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行动起来,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取得成效。

同志们,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凝心聚力,努力实现本科教育全面振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2学校工作总结汇报 篇4

一、做好后勤服务和宣传。一是组织编写《后勤信息》,展现后勤工作实绩,突出重点工作,加强内部交流,力求全面展示后勤人积极向上,努力勤奋踏实的精神风貌和形象。按照后勤处要求,以“打造精品期刊”为目标,本年度完成八期,撰写并编辑信息85篇、近15万字的文章。内容包括逸夫科研楼交接及运行准备、锅炉房改扩建临时工程、推进电增容外电源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体检及考核、学生公寓改造装修、新食堂建设运行、校园节能、运行监管、人员管理及各部门暑假迎新工作、暑假工程等。二是做好会议纪要。整理完成40期、近4万字的会议纪要。三是编写新闻。向学校宣传部发稿题为我校安装铁路自动售取票机、我校节能项目获住建部专项资金资助等共10余篇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四是整理后勤处20__年工作总结,编制20__年工作计划。五是整理归档文件。及时印制文件签收单,报领导签收后,尽快印发,便于各部门遵照落实。本年度共收到各级各部门文件200多份,目前全部整理归档。六是及时更新网站信息。重点打造网上后勤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了直接参与的平台,达到师生员工共建网上后勤家园的目的。更新综合新闻、后勤简报、招标公告、服务资讯、专项工作等信息550余条,编辑上传照片、图片60多张。及时反馈网上报修350余条,问题建议64余条。实现我校后勤网站日均访问量2375人次,目前校外466家单位已链接我校后勤网。

二、保障沙河校区后勤服务正常运行。一是组织沙河校区接收工作。完成动力设施、教室及宿舍装备、食堂设备、校园设施等接收。做好水、电、通信合同手续变更及产权过户。签署供用水合同及水费结算协议,清缴水费。归档文件图纸20余类。二是全面梳理沙河校区运行存在的问题,制订应对性措施,实施抢救性修缮。维修改造水电设施,检查及更换照明设施。维修上下水系统。实施5/6/7号公寓及综合楼地下室防水处理工程,协商维修锅炉设施,签定完善沙河校区供暖、自来水中水及5/6/7楼宇等问题的补充协议。三是认真做好沙河校区临管期运行保障。组建工作队伍,建立管理制度。设立沙河校区后勤服务临时指挥中心,开展餐饮、公寓、物业、校园环境治理工作,修缮水电暖设施,编制管理办法,采取临时供暖措施,保证正常供餐;签订物业管理外包合同,维护校区动力设施、维保、绿地养护、保洁工作。四是研究制定沙河校区装修改造计划。分别从校园道路建设,屋面防水,完善绿化,补办水、电、气手续,改造食堂、宿舍、浴室、教室,建立校医院等,共11个方面,提出维修改造计划,为学校提供校区建设的决策建议。

三、完善物资采购及后勤公房管理。严格按照后勤及资产管理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劳保用品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结合后勤实际的情况,采购各项物资。后勤处各单位物资采购包括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工具、零修工程材料及配件、保洁用品、洗涤用品、劳保用品等,由于采购种类较多,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各单位要求,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正当的方式实施采购,遵循“品种规格对路、价格合理、品质优良、数量适当、交货及时”的采购原则,严格执行采购工作程序,根据核定的价格和质量,做好采购进货。年初,普查后勤公房,理清房屋属性。

四、后勤车辆及商业网点管理。做好行车记录,严格按照后勤处的用车管理规定使用车辆,保持车辆内外的卫生,做好车辆的保养、年检和车辆的保险工作,力求做到车辆无故障上路。全年出车共计390次,加油30多次。商业网点共计6家,为了商业网点的安全,定期赴各网点检查占位和用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排人员按合同规定按时催缴租金。

五、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多次与设计方商讨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案,并分别赴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调研信息化建设情况,取长补短,积极思考推进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初步形成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2中学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是寻找一个切入点,用新学期“规范活动月”为学生定好调、起好步。首先,对初一新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军训。一开始,大家对开展军训有争议,认为其他初中开学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而我们却在搞军训,耽误学习时间不划算。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军训有利于磨练学生意志,有利于培养纪律观念、协作观念等优秀品格。我们制定了详实的军训计划,开展了规范动作训练、注意力训练、耐力训练、团体合作训练等四项心理拓展活动项目,每个班级都评选出了8名训练标兵、纪律标兵和精神文明标兵并进行了表彰。其次,开展了“塑形象、树新风,争做优秀中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发出倡议书,下发了中学生《十条行为规范》、《校园楼区管理准则》和《学生日常行为量化40条》,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坚实基矗

二是抓好两个结合点,让教师和学生、教书和育人和谐共进。第一,找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由于德育工作评价模糊以及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气候共同作用,任课教师只求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思想变化、心理成长等问题很少主动过问,更不肯耗费时间、精力和情感去耐心教育学生、转化学生,教师上完课走人,教师、学生是两条平行线。学校的重要职责,就是改变两条平行线的走向,找到结合点。第二,找准教书和育人之间的结合点。德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全员、全程、全心、全方位育人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顾明远补充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如果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没有热爱与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慢慢枯竭。抓好两个结合点,关键是运用好“师生评价”这个杠杆,疏通阻隔,撬动热情。我们制订了《教育教学督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对学生表现情况一天一公布,一周一总结,一月一通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电子档案,设立班级日志,学生日常表现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和班级考核。同时,大力加强政教队伍建设,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狠抓两个结合点,调动起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三是打造三个工作载体,师生互动,建立充满活力的德育工作体系。第一个德育载体,是学生成长导师制。组织教师和班主任认真分析班内学生,为每一个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配备了成长导师。学校下发了师生谈心记录卡,在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与学生开展谈心、交流和家访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师生心连心活动。元旦期间学校还开展了师生新年寄语贺卡制作评比等活动,从点点小事和细节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对师生谈心记录卡等活动记录,建立层层检查反馈机制,校委会成员和班主任的谈心记录卡,周一例会时由政教处收齐交给我,由我检查谈心情况;其他导师的谈心记录卡由级部主任负责检查。我也是一名导师,包靠的学生是初二的马晓航。我特地送给他一个硬皮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了这样几句话:“请把你每天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和成绩记录下来,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你能成功!”12月份学校组织质量检测,马晓航前进了14个名次,学生和家长都分别给我发信息向我报喜。我想,教育也许很复杂,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确实很简单,点滴小事,持之以恒,就能给学生巨大的前进动力。

生命: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向(上) 篇6

一、当下学校文化流弊之针砭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发生改变, 体现在学生培养上, 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学校的使命由原来的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变为向青少年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在学校的反映。目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一些共性的弊病。

1.形式化

在首届全国小学教育国际论坛上, 资深教育专家、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学校注重物质建设, 建筑富丽堂皇, 但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与师生生活产生共鸣, 缺乏教育功能;学校注重规章制度建设, 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 不能成为师生自我规范的动力;学校注重标语口号, 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 但标语只是印在册子上, 挂在墙壁上, 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

形式主义在中国由来已久。很多时候在一些地方, 做表面文章已成为一种趋势, 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其根源来自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不求实效的作风, 表现形式为“秀”与“演”:做戏给别人看。随着社会的发展, 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到学校, 形式主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显现开来。

一是运动式。学校文化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学校热衷于文化建设, 不少地方不惜物力财力, 聘请专家教授, 开展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运动”。运动的动力不是自发生成, 而是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或硬性要求, 来源于周边学校的压力。学校文化建设轰轰烈烈, 师生参与热热闹闹, 但师生在心理上并没有真正接受, 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是应景式。一些学校少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 为了适应当前情况而做事。上级领导要看什么, 家长欢迎什么, 社会流行什么, 学校就干什么。少了一种踏踏实实按教育规律办事的作风, 以至于学校文化建设就是造景给人看, 不为师生所接受, 才有了把植树当“节”过, “雷锋5号来了6号走”等场景……

2.脆性化

学校文化以人为核心, 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管理讲究刚柔相济, 学校文化建设要具备柔性, 厚实有韧度。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至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物壮则老, 是为不道, 不道早已”“柔弱胜刚强”等, 无不闪烁柔性管理的光芒。

目前, 在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中片面强调量化硬性标准, 忽视人的个性和发展水平差异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学校只热衷于制度建设, 热衷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片面强调制度的刚性, 一味采用“大棒式”管理, 似乎有了制度, 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在这样的学校里, 制度文化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校师生的言行受到学校制度的约束, 学校制度被强制到极端。这种强调刚性制度的做法只会让教师产生雇佣感, 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压抑, 学校里的生命个体性情不能得到舒张, 心灵不能得到释放, 培养出来的是玻璃心和易碎品。正是在统一的缺乏个性的评价标准下, 个性教师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收获教育事业的幸福, 形成职业倦怠, 甚至产生精神抑郁;学生在沉重的学业和精神压力下, 不能体验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甚至放弃生命。近些年来, 学生的自杀事件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 一些学生在学校不能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不能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

3.功利化

中国教育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但几乎从未摆脱过功利化和世俗化的色彩。无论是《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 还是《励学篇》里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 古代读书人一直秉承着“学以致用”的思想, 希望可以“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能凭自己的学识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从而实现自我、光耀门楣。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 学校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功利主义的烙印。

一是急功近利, 找秘诀走捷径。一所学校创办不到五年时间, 学校校长为了赢得上级领导的好评, 不进行科学规划, 不进行充分论证, 在学校硬件建设上追求大而全, 大投入, 大手笔, 结果几年下来, 学校变漂亮了, 校园开阔了, 教学楼多了, 而由于生源不足, 学生人数达不到标准, 学校没有人气, 教学质量上不去, 最后负债累累, 教师怨声载道, 学校缺乏凝聚力。

二是一味迎合社会功利要求, 违背教育规律。很多学校以中高考上线率为“指挥棒”, 旨在培养一批擅长考试的学生, 为学校争取荣誉、增加效益。“唯分数论”评价标准盛行, 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素质的培养。学校奉行的是“分数主义”, 以分为本, 盛行分数管理, 形成了比较单一狭隘的分数文化。尽管在某些方面对师生的评价实行等级制, 但最终的结果都转换为分数。分数主义使学校的教学、育人工作带有功利色彩, 利益驱动替代事业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校文化成了“分数文化”“工具文化”, 学校、教师、学生是被管控的对象。学校缺乏人文关怀, 生活在其中的生命个体不能得到尊重。

4.物质化

近些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职能部门在推进均衡教育发展中, 在危房改造、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等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校容校貌有了明显改观, 校舍越建越漂亮, 校园越来越美观, 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但这不能表明学校越来越有文化, 仅仅表明学校物质建设在进步。一些学校在建设学校文化时, 容易陷入“为了活动而搞活动、为了建设而建设”的误区, 停留在物质层面的虚假繁荣上, 缺少了精神底蕴的支撑, 最终削弱了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物质是文化的外壳,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目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一是学校不仅重自然物质建设, 甚至在文化建设中将“人”变为物, 变为客体、变为工具。一些学校为了赢取声誉, 获得效益, 将师生作为获得高分和名次的工具, 走上了一条畸形的办学之路, 催生了一批名副其实的高分、高考工厂。二是学校师生并没有与学校物质产生真正的交互关系, 他们并没有参与过这些“物”的生成、建设和变化, 师生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互不相干、彼此孤立。师生对学校之“物”熟视无睹、感情木然, 可以说是一种“物化”现象。如果这样, 学校文化就不能称为文化建设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要实现“人化”, 其作为改造学校自然形态、学校组织与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活动, 参与者同时也被改造着。

5.碎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一些地方, 百年“老路”、百年“老树”、百年“老屋”、百年“老城”的存在, 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现状, 我们多么需要百年的“老校”!育人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接力过程, 熏陶人、培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耐性,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目前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缺少整体设计、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 容易变化。一是赶时髦。不少学校今天从哪儿看到些东西感觉挺好搬过来折腾一番;明天又从哪儿看到些东西感觉挺好, 再搬过来折腾一番;学校建筑、雕塑随意推倒重建, 校训、校名随意更改;二是缺少延续性。今天这位校长是一种规划, 明天换了校长就换一种规划。为体现个人办学思想, 展现个人办学魅力, 每任校长各唱各的调, 学校文化成了校长办学理念的展示台;三是缺少系统性。学校的文化呈现碎片状, 没有主题, 没有特色, 没有一根主线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6.躯壳化

当今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 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 就应该“以文化之”, 文化应有血肉, 有内涵。目前学校文化建设步入躯壳化的误区。

一是重冠名轻内涵。一些学校无论开展什么活动, 都以文化的名义, 于是多种文化应运而生:感恩文化、雅行文化、经典文化、廉政文化、名人文化……各种文化在学校满天飞, 让人目不暇接, 但其中到底与学校底蕴和师生的价值追求有多大的关联, 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文化内涵, 谁也说不清。二是重外观轻内涵。一些学校注重学校外观, 在学校内部的布置和活动开展上少有笔墨。就如同一个人只有漂亮的外表, 而胸无笔墨。只注重外表的人是一个空洞的人, 只注重外观的学校, 不是一所生动活泼的学校。三是重制度轻文化。在一个正常社会里, 制度是躯壳, 文化是灵魂, 制度与文化是互为一体的。通过人的意志予以约定, 获得普遍的理性确认后, 形成一种社会存在的关系与秩序, 这便是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存在与交往, 必须通过制度来维系与约束。制度只有理性, 没有感性, 没有生命, 因此不可能是灵魂, 只能是躯壳。文化是活的, 是有生命的, 因此, 文化是灵魂。制度要有生机, 必须得到文化认同。反过来, 要形成稳定的社会规则与秩序, 文化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一些学校的制度漫天飞, 学校的方方面面都用制度来捍卫, 唯独看不出文化的味道, 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二、学校文化误入歧途之归因

学校文化是学校存在的载体, 具有复杂的表现形式;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思文化建设的弊端, 学校文化误入歧途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漠视生命

生命是教育的基点, 生命使教育变得有价值。生命是学校文化的根。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的。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的生命质量。在学校里, 每一个生命个体活动的过程就是基于精神重建的学校文化建设过程。在基于精神的文化重建过程中, 对学校成员每一次生命活动的关怀, 就是尊重生命, 让生命个体享受生命的过程。

现今的中国处于改革期、转型期, 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的社会矛盾, 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发展的不良现象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着。学校是社会中的学校, 社会的不良现象势必会影响教育背离生命的成长规律。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忘掉了学生的发展, 偏离了“生命”这个基点, 学校放弃让学生“为何而生”的思考, 只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 教学、育人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生命体验被排除在学校文化建设之外, 学校对于师生而言, 是一个没有人文关怀, 缺乏生命温暖的功利场所。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当将教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用教育不断润泽师生生命成长。基于对教育本真的深刻理解, 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用生命做教育, 做生命的教育, 让师生共度生命历程, 体验生命快乐, 使学校成为最美好、最幸福的生命乐园和精神家园。

2.误解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使人成为人, 使人成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常的人, 这是教育和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

作为人的存在, 一是具有学习性。学习是社会和人的自我发展要求, 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学习知识, 培养技能, 体验情感, 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营造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氛围, 建立学习型学校,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学习性应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的因素。这也是当前学校文化的薄弱环节。从物质形态看, 学校是为学习而存在的。“一切为了学习”“一切方便学习”应成为学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 非学习或较少用于学习的物质形态, 不应成为学习型校园基本建设项目。目前, 一些学校的环境建设在新、奇、亮上下功夫, 渗透学习的因素是不多的。从精神面貌看, 特别是教师的言行,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休闲中应折射出一种对新事物的渴望, 洋溢着对学习的执着及热情。一些学校中, “官本位”意识严重, 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 学校管理变成了检查。一些长期存在的管理制度, 缺乏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 使学校成为教师精神的“藩篱”。二是个体自由。自由不仅仅是肢体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 是敢想、敢说、敢问、敢探究。当下, 学校文化建设离这一至境有很远距离。表现在:属于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空间太窄, 学生成了考试奴仆, 为分数而生存。在文本面前不敢提问, 在标准面前不敢质疑, 在权威面前不敢挑战, 习惯听命于成人的指挥。在这种文化中, 学生不能自由发展, 思想禁锢了, 更不用说创造了。

3.肢解自主

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管理一向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制约, 学校自下而上的主动性被忽视。学校成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赋予的标准化教育任务的工具, 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外在监督与整齐划一的检查, 以至于学校没有自己的自主性, 学校活动不是结合学校特点和需要开展的。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 把领导的意图落实在自己的学校中, 没有结合学校实际, 没有因地制宜。在千篇一律的教育行为下, 学校文化无法拥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 出现了千校一面的标签文化。而这类文化无法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文化力”, 学校也无法彰显自己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同样, 在教师的劳动上, 教师更多的是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 学校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落实, 以至于无法体现创新性和研究性。自主性的缺乏, 无法让教师体验到职业带来的幸福。

在学生层面上, 柏拉图说过, 教师只能给予推动, 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奥古斯汀认为, 教学是对学习者自己认识的助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 教师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一切是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 使其自己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因此, 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帮助者、促进者, 点燃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树立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信心, 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而在缺乏自主性的学校中,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任务, 无法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

4.曲解文化

目前, 对文化的曲解, 表现在:一是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学校物质环境, 盲目地追求硬件建设, 而不考虑其对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意义”。于是出现了把文化建设当作是一种环境布置或活动的设计等现象。把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建设, 学校文化始终走不出“物质建设”视域的局限, 这就是为什么所谓的“文化”丰富了, 却不能带给学生快乐的根本原因。二是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口号。在一所学校的骨干教师座谈会上, 专家请教师描述一下学校文化。教师一时不能说出, 校长打破了尴尬:“我们学校文化在教学大楼上写着呢!”其实写在墙上的办学方针或口号仅仅是学校文化表征的符号之一, 如果称其为学校的文化, 它就必须对教师起着意义导向的作用, 反之不能称为学校的文化。三是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制度文本。一些学校尽管制订了一系列规则与制度, 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人去认真执行, 制度只不过是虚设的文本, 校长一人说了算。只有当学校制度成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时, 它才能说成是群体的文化。四是把学校文化等同于学校活动。以为活动开展越多, 学校文化建设越丰富。活动只是学校文化展示的一个载体, 其实学校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从环境、课程、人际交往等方面, 无一不体现出来。

2022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篇7

自从接到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的紧急部署,我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以学院党委书记侯新鸿同志为组长,统一协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承担分管工作责任;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院办、教学办、科研办、学工办等主要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大家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各司其职。

二、启动应急方案,积极投入“战斗”

20__年1月24日零时起,我市启动天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一级响应,为进一步做好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院也启动应急工作方案,从领导班子到普通一线教师,从教辅人员到行政人员,从全体教职工到每一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三、建立工作组群,周密部署安排

为便于部署安排疫情防控举措,学院建立了多项专门工作组群,包括:全体教职工的“微距离”,通报学校的通知和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统计各项基础数据;“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群”,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协调规划各部门的职责,沟通工作内容,通报进展情况;“寒假期间离津人员群”,每天统计异地老师们的动态,提醒各种防控注意事项;“化学学院退休老师群”关注退休教师情况,特别是学校家属区内老师的近况;“化学学院管理干部群”,行政管理人员全情投入,细致做好各项统计,耐心做好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工作。

四、准确及时汇报,迅速上情下达

凡是学校围绕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文件、部署通知、数据统计要求,学院都能够做到迅速上情下达,在第一时间“点对点”传达到每一位老师。每接到一项工作指令,学院都会在一小时之内转达给全院90名在职教职工,如果发现有不能及时回复或当时没有联系上的教师,人事秘书魏娜老师便会直接打电话,确认取得实际联系,保证无漏报,零死角。做到了掌握每一位教职工的一手真实信息,了解全部师生的精准动态。

五、注重分类管理,把握严防实控

2022学校工作计划 篇8

在新学期里,我校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品两德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____县县委教育工委、____县教委20____年工作意见为准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__-)》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属地党委、镇府的领导下完善学校办学机制,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返朴归真、转型超越、和谐共进”为工作原则,努力做到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办农村“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和品牌教育”。狠抓教学工作,以落实常规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内部管理,创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文明校风;落实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在新的学期里更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学校办学机制,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2、凸显学校品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学生常规管理科学规范,班风校风正,学风浓。

4、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6、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坚持“质量立校”。

7、在创建了市“平安校园”县“健康校园”的基础上争创市县“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

8、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切实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工作措施

(一)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1、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大力弘扬领导干部的学习之风,在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强化认真学习、增长才干的自觉性。要求领导班子能灵活研究新问题、大胆开拓新思路,努力适应新时代管理需要,推动管理工作上台阶、出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强化工作责任感、事业心。落实民主集中制,建设廉洁、高效、团结的领导班子,凝聚教师力量,一心一意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按照教育工委、教委关于加强村校管理的精神做好几件事:建好班子、建好管理网络、立好规矩、定好制度,积极运行逐步走上正轨。

2、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着力塑造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本学年我们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教育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廉洁从教”的师表风范。尊重、热爱学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抓好党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继续在中心校50岁以下教师中开展上“合格课”活动。学生中开展数学计算能力竞赛、作文通讯赛、一、二、三年级开展文字书写竞赛、四、五、六年级开展书法竞赛。

3、加强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打造学校“名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开发、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实现全方位、长时间的过程培养。尤其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做到“用有人才、用好人才”。

4、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要求教师努力树立“关键是意识现代化”的观念,进一步掌握现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空中课堂上好课、每位教师都要掌握上网搜索资料、处理资料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本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进一步完善。完善中心校、村校班班通工程,提升学校教育装备品质,本学期要以教委“两测试”为契机在信息技术和教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上下大力气,信息技术部门要在现有的装备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要围绕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信息技术建设的目标,有序建设和开发教育资源,统筹做好资源制作、组织应用、管理考核等工作。创建科学、有序、高效的____市“数字校园”。

(二)德育工作:抓好德育教育,强化养成训练。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制定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

②结合植树节、“三八”妇女节、青年节、劳动节、儿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以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同时通过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热情,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革命传统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少先队员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学校书香校园的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人文教育。

2、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狠抓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要以少先队组织为龙头,结合艺术节开展“唱、读、讲、传”,学校为各班添置一口书橱开设图书角,鼓励广大少年儿童积极行动起来,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让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在义学堂小学校园乃至更广阔的上空。

3、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开展以“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落实“三自”常规管理模式。在深入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三自”常规管理模式,使各个中队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明确每月常规重点及每周常规要点,以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培养各个年级段应养成的习惯,分别安排教育重点。班主任根据本班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强化训练要求。坚持列队放学制度和路队制度。

4、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贯彻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完善班主任工作细则和考核细则;二是要重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三是要加强“三结合”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协作,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促进家校和谐与社会和谐,使全社会都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四是要着力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全体班主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以研促德。

充分利用我校资源优势,合理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开展管理交流,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我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开展走出去活动组织班主任到县内外有特色的学校参观,通过借鉴提升我校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组织学习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让班主任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5、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开展专题队会活动。利用植树节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六一”艺术节开展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培养队员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主组织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学期计划开展“名师名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在第二教学楼建设名生墙、第三教学楼建设名师墙。

(三)教学工作:突出质量意识,强化教学管理,推动教育创新。

1、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我们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再上新水平。加强质量监控,强化学科目标责任制。

2、完成教研组活动从规范化到制度化的转换。

本学年,尝试做好“课改教学开放周”的活动,精心组织、积极调研、细心开展开放周的教研活动工作。通过开放周就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再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是规范性的教研活动。

3、加强学校艺、体工作,促进学校文艺、体育的健康发展。

(1)筹备“六一”文艺活动,“合格课”及“五一”教师趣味比赛。

(2)认真落实两课两操、大课间、课外活动、阳光体育、健康教育工作。

(3)加强教育,师生形成共识,建立制度,精心组织。责任分工,政教处做好值日安排,做好督查。安稳办与教务处协调加强学生的卫生知识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和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4)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各年级以写字课为阵地,一学校书法展示活动、六一艺术节为平台促进书法课的深入持久地开展。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开展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搭建良好的“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艺术教育平台,积极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观摩、演出、展览等活动。搭建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并主动发挥本校艺术资源的作用,为社区文化提供支持与服务。

4、坚持行政督导,加强常规管理。

行政督导是行政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查找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体会诊,最终达到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本学期,继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务管理的月查工作,层层签订学校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责任书,每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全程综合督导。坚持对五、六年级教学质量的月考制度。

(四)教科研工作:适应需要,提升层次,争出成果

1、加大学校教科研,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课改研讨系列活动。

(2)强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

2、夯实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作为重要工作去落实。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经常化、制度化。(具体见教研计划安排)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按照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不断创新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的新内容、新形势、新措施,切实加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学期将根据各科特点与专题举行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平台,交流、畅谈教学感悟、收获、得失,让教学研究向深层次推进。

(2)利用优势,为我校青年教师创造成长的机会。除在本校拜师学艺外,尽可能地提供参加市、县教学研究活动的机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继续利用与南门镇花林小学结对的优势,开展定期互访,名师“手拉手”、互动教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

(4)举行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3、加强课题管理与研究工作

(1)组织所有课题组成员学习科研理论,用以指导科研实践。

(2)对立项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碰头,交流实验方法,探讨疑难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

(3)对要申报的教研课题的教师进行集中辅导,开展教育科研结题培训,指导研究报告的撰写,引导好科研教师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的提炼。

(4)做好教育科研信息的传递工作。

2022上学校工作总结 篇9

自2005年建校以来,星港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园区“面向国际,争创一流”的发展特点,遵循“以人为本,以德立校,让每个星港人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精神、艺术修养和学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学校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科技特色活动全校普及,形成系统性,各班每周一次科技课外活动、每月一个科普日、每年一届科技节等,学生参与率达到100%。

学校在传统科技特色活动的基础上,聚焦科技课程改革。将科技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贯穿于一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课程外教育和育人环境之中。积极开发以航模、机器人和头脑奥林匹克为主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致力于科技活动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紧密结合,做到以科辅德、以科益智、以科健体、以科尚美、以科促劳,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经过数年的努力,星港的科技教育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张特色名片,2008年,被苏州市体育局授予“苏州市航模特色体育项目学校”,

2022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总结 篇10

我校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大力宣传了网络安全知识:

1、我校在教学楼和大门口等地方悬挂了网络安全宣传标语横幅,有效渲染了网络安全知识学习氛围。

2、通过我校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及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情况。

3、通过我校法制教育大会向全体学生讲述了网络安全知识。

4、通过我校__月__日举办的《中小学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竞赛》,让学校了解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

5、在我校网站信息技术资讯栏目发布了多篇网络安全知识相关,并及时发布有关这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记录。

6、各班级组织开展了关于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总结2022年 篇11

一、主要做的几项工作

1、调整了各班的桌椅,进行归类登记。

2、维修了几件体育器材,对一些设备刷了油。

3、对学校多处破坏桌椅、门、窗进行了及时维修,每月检查一次。

4、颁布执行《公物损坏赔偿制度》,人为损坏公物现象得到有效扼制。

5、及时维修好了学校的电路,及时维修和更换办公室、班级、走廊的照明,保证了各部位的照明及用电。

6、安排好了时间运回教师用书及学生教材,分发到各班及教师手中,保证了开学正常行课。

7、落实了林业局冬季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落实了责任。

8、强化值班值宿。

9、落实林业局财务工作,完成了固定资产的清点和财务各项报表工作。

10、安排和落实了冬季取暖工作。

11、落实了林业局下达清雪任务并进行了布置安排。

12、完成了学校各项费用的收缴工作。

13、加强了食堂、住宿生管理工作,开展了创优秀住宿生评选活动。

14、强化了门卫保卫工作。

15、购置消毒药品,按季节对班级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6、教学楼一楼、大门卫、宿舍安装了监控设备。

二、工作主要表现

1、食堂工作方面

在食堂管理方面,我们除了抓好卫生防疫外,更重视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吃饭的人数多,众口难调学生对食堂的要求高,学生的想法也是五花八门,有时很难达到个别学生的满意,为此食堂工作人员本着对师生负责的态度,不怕吃苦,力争达到饭菜多样化,卫生合格令师生满意,为学校做出了贡献。

2、住宿生方面

本学期住宿人数达120人左右,在寝室教师的安排下学生成立了自治管理委员会,管理到位,卫生环境好,寝室教师晚间经常巡视学生休息的状态、观察他们的动态,耐心的教育,精心的呵护,一学期以来没发生过事故。学生在校睡得安全,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成绩与寝室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3、取暖方面

供暖面积大约2万多平方米,既有办公楼又有家属楼,一台锅炉供热,这样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加之,初中教学楼取暖系统老化腐朽,经常出现漏水现象,煤的质量还有问题,开炉已来,工人既当司炉工又当修理工,维修了锅炉墙壁、炉门及引风机,供热期间还得到家属楼查看供热情况,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锅炉班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锅炉工作的正常运转。

4、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方面

我校的环境和基础建设在随则着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目的是为全校师生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学校领导到教职工,形成了建设花园式学校的共识,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总务处按着年初的工作计划对校园的花池、花坛全部载花美化,从而使校园更加亮丽和生机勃发。同时,对不合理的花草树木进行移植和改种,对花草进行专人养护和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加强植树修剪造型,科学防治病虫害,为师生营造了健康、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5、学校安全保障方面

(1)、学期初,配合消防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消防安全措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完善了学校的消防设施,组织师生进行了防火疏散演练。

(2)、对学校的电路、电器设备、电化教学设备经常检查维修,防范于未然。

(3)、本年度总务处对校园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破坏的围墙进行了加固,维修了体育器材,及时修复了浇冰场用井,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4)、每学期均要定期及不定期地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并认真作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加强了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物、体育器材、水、电设施等作及时彻底的维修、排除。对教学楼一楼、大门卫、宿舍安装了监控,有力监督了学生打架和破坏公共财产事件的发生,打击了盗窃行为。

(5)、配合住校民警做好保安的保卫安全工作,加强门卫的职能,继续实行外来人员来校登记,同时做到在学生离校期间对校园进行巡视检查,杜绝爬围墙进校打篮球、玩耍等不良现象。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创设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6、后勤常规管理方面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文明的象征。要树立一所学校良好的形象,反映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必须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安全、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而这些与后勤管理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实际是对学校打造“质量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的无形支持。

三、存在问题。

1、后勤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2、服务意识还有待于提高。

3、电的浪费现象有待采取措施。

上一篇: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文体特征下一篇:新教材新方向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