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方案

2024-06-12

族谱方案(共9篇)

族谱方案 篇1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方案

一、漳州少数民族介绍

漳州市是少数民族分散杂居的地区。全市有高山族、畲族等33个少数民族成份,分布在11个县(市、区),人口5.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其中畲族5.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7.4%,主要分布在3个民族乡和另外的1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高山族56户288人,是大陆高山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闽台仅一衣带水相隔,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历史渊源奠定了闽台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与融合,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民族同根同源上,对台湾民众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历史上,漳州和台湾的少数民族互有迁徙,同宗同脉,互为你我。

漳州的畲族以蓝姓和钟姓为主,漳州是蓝氏畲族的祖居地,英雄辈出。目前,全市共有蓝姓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及龙海隆教等地。漳浦赤岭蓝氏自庆福祖开基赤岭以来,已历时六百余载,传世廿六代。种玉堂是漳浦蓝姓畲族的祖祠,位于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西部,也是闽南、闽东、浙东等地蓝姓畲族的发源地。种玉堂系的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三位文官武将,他们为清王朝统一、治理、开发台湾,做出卓越贡献,成为在《清史稿》上留名的历史人物。蓝理、蓝廷珍、蓝鼎元分别被誉为“平台首功”、“治台宗匠”、“筹

台宗匠”,他们亦被后人称为“蓝氏三杰”。从台湾一世祖蓝云锦(蓝鼎元长子)开始到台湾定居垦荒,根据谱牒记载,漳州府明清时期向台湾移民的98个姓氏就有钟和蓝,享有“开台一世祖”之尊,漳州市也是台湾畲族发源地。漳州蓝氏后裔迁移在外有21万多人,其中在台湾有5.6万人。现居住在台湾的赤岭蓝氏后人心系故土,不忘先祖,每年都有许多蓝氏后人在台湾蓝氏宗亲会的带领下组团回到种玉堂寻根谒祖。

姓氏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姓氏文化是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台湾为主的高山族、畲族和海峡西岸的族亲共聚一堂,对接族谱,共叙亲情,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大会举办意义

(一)大会的举办是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大会的举办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响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工作要求。

(二)大会是促进漳州经济发展的盛会。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人才毓秀,发展于世界各地,本着同根本源回报乡梓的传统观念,广邀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回漳寻根谒祖,共聚一堂。漳州乡亲送出一份浓郁的宗族亲谊,建立的是漳州招商引资的大舞台。

(三)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同根同源,本次大会举办既可密切世界各地畲族蓝氏、钟氏及高山族宗亲关系,同时也可做足

海峡两岸“五缘”之亲缘文章。畲族文化是《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所涉及七个特色文化之一,本会是增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重要举措。漳州的民族工作拥有对台影响大的独特优势,举办高规格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加快海西建设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三、具体内容

(一)名称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

(二)主题

共叙亲谊,情系祖地。

(三)指导思想

密切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关系,推动漳州民族事业发展,促进漳州经济社会进步。

(四)时间 12月8日~9日

(五)地点

漳州市区(具体待定)

(六)主办单位

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漳州市人民政府

(七)承办单位

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龙海市人民政府 漳浦县人民政府

诏安县人民政府

(八)协办单位

漳州市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会 漳浦县赤岭乡人民政府 漳浦县湖西乡人民政府 龙海市隆教乡人民政府

(九)赞助单位

(十)规模

100人(暂定,具体人数由各邀请单位于11月10日前报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汇总再确定)

(十一)主要活动

1、会议报到

时间:8日14:00之前 地点:具体待定

备注:客人的接送、接待由邀请单位负责

2、领导与嘉宾集体合影 时间:8日14:30~15:00 地点: 具体待定

3、开幕式

时间:8日15:00~15:30 地点:具体待定

4、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研讨会 时间:8日15:30~17:30 地点: 具体待定

5、招待晚宴

时间:8日18:00~20:00 地点: 具体待定

6、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奠基仪式 时间:9日9:00~9:30 地点: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工地现场

7、祖地考察分组活动(由各邀请单位组织,费用自理)时间:9日9:30~(自由安排)地点:龙海、漳浦、诏安

8、编印大会文集 时间:会后

(十二)组织建设

为了做好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筹备工作,建议由相关部门领导挂帅,成立大会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下设综合秘书组、宣传组、项目组、接待组、安保组等5个工作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秘书组:负责筹委会日常工作,并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工作;负责汇总各相关单位客人邀请情况,协助做好祖地考察分组活动;负责会务、开幕式现场布置、纪念品;承办筹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2、宣传组:负责负责相关文件,以及致辞、主持词、新闻稿的起草和论文的收集、编辑、印制;负责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对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承办筹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项目组:负责组织协调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设计效果图展示及奠基仪式;承办筹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接待组:制定接待计划;负责接送筹委会要求接送的嘉宾,并做好相应的食宿行安排,确保食宿行卫生、安全;负责安排欢迎晚宴;承办筹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5、安保组:负责协调公安、宾馆共同做好嘉宾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协调交警为嘉宾的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承办筹委会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三)礼品开发(待定)

(十四)宣传推介

我们通过新闻报道、网络通讯、媒体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的消息。编印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宣传画册,分别分发与会来宾,并建设专门宣传网站,为第二届的大会做好准备。

(十五)邀请参与

在做好邀请事宜的同时,积极利用文化联谊方式与海内外广大蓝氏、钟氏宗亲会和高山族的姓氏团体进行交流与联系,加深亲情,密切往来。通过“走出去、迎进来”及信函、传真、电话等各种方式的邀请和交流,进一步扩大恳亲会影响。

(十六)费用估算

附件一:

开幕式议程

主持人:

刘加来(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领导及嘉宾致辞:

漳州市领导

福建省民宗厅领导

漳州市高山族代表

漳州市蓝氏宗亲代表

漳州市钟氏宗亲代表

台湾高山族代表

台湾蓝氏宗亲代表

台湾钟氏宗亲代表

东南亚畲族宗亲代表

附件二:

会议议程

主持人:

刘加来(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主要议题:

1、族谱对接

(1)畲族蓝氏族谱对接

(2)畲族钟氏族谱对接

(3)高山族族谱对接

2、研讨会

(1)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历史发展总论(2)海峡西岸高山族和畲族祖居地概况(3)台湾蓝氏宗亲发展概况(4)台湾钟氏宗亲发展概况(5)东南亚蓝氏宗亲发展概况(6)台湾高山族发展概况

(7)“蓝氏三杰”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8)领导、专家发言(人数3~5人)(9)其它文章收集、编辑、印刷 备注:每人发言时间限定在5~10分钟

附件三:

欢迎晚宴

主持人:

许志雄(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致辞:

刘加来(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宴会开始……

附件四: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奠基仪式

主持人:

刘加来(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致辞:

漳州市领导

台湾代表 奠基:

漳州市领导、台湾代表、漳州少数民族代表

族谱方案 篇2

五年级“三生教育”第一章生命教育, 通过《我们在成长》一节的学习, 学生们了解了“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父母从哪里来”之后, 本着加深了解亲人情况, 融洽亲人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制作“我的家族谱”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父母从哪里来。加深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促进家庭和睦, 融洽亲人关系, 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使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培养学生立足生活, 主动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意识, 学会调查研究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时间

一学期。

四、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根据姓氏分组, 制定计划,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姓氏来源、新旧居住地、家族大事记、辈份排列、古物、墓碑、亲人、族人姓名、职业、出生或死亡时间等。整理资料, 撰写小结感受, 形成自己的家族谱。

六、活动准备

按姓氏分组培训, 明确制作意义和实施方法, 查资料, 了解家族谱。

七、调查方法

访问法、资料法、照片法。

八、实施过程

1. 培训分组、计划实施

(1) 上网查资料, 了解什么是家族谱以及家族谱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通过参观身边同学的家族谱, 了解制作家族谱的意义。

(3) 通过教师培训, 拟定提纲, 同学们大致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如何制作家族谱。

(4) 按姓氏分组, 用填表的形式制定计划, 并拟定完成时间表。

2. 调查访问, 收集资料

同学查阅自己的祖籍, 整理和编辑亲人情况, 可以采用最为直观的树状图呈现家族关系 (教材第4页, 注明家庭成员姓名) ;可以用照片记录亲人各个时期有纪念意义的家族大事, 收录家中古物, 翻拍证书;可以通过扫墓补记前人资料;还可以到老家邀请左邻右舍座谈……

周末、节假日是调查研究的最好时机:指定调查内容, 布置成书面作业, 能将调查落到实处。电话采访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调查形式。真正走入了生活, 亲自走亲访友, 到亲戚家调查更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3. 交流完善, 补充资料

每一项内容完成之后, 及时的交流展示评讲, 可大大促进完成的效果。可采用学生自我介绍, 相互推荐, 教师对比讲评的方式。越真实、越原始的资料越应得到表扬。

通过同学间相互参观、交流、展示、介绍、翻看资料册, 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相互学习, 彼此借鉴, 及时补充, 引发思考, 从而大胆创新, 不断改进, 使家族谱异彩纷呈、各有侧重。

4. 整理资料, 小结展示

活动结束, 大家交流收获和感受, 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家族谱加上自己设计的封面, 整理成册, 陈列于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投票评选出制作认真, 有特点的家族谱, 复印之后装订成《个性家族谱》, 其余选择较好的分类整理形成《家族谱荟萃》。

九、活动成果

通过制作家族谱, 除了达到本次活动的最初目的, 孩子们还能收获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有的孩子在体会中提到“制作家族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 鼓舞我们热爱生活, 奋发向上, 为祖国做贡献, 为民族争光, 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有的学生这样说“通过这次实践体验活动, 我不但了解了自己的族人情况, 在制作过程中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家族谱。”

“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它不仅弘扬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 还让我们从小树立了科技、科研意识。”

“寻根问本, 也让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家族辉煌的历史。”沈航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 并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将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归纳为:

在走访调查中加强了与亲戚的联络, 增进了与家族亲人的了解, 亲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 同学们相互学习, 借鉴, 帮助, 加强了交流, 增进了友谊, 同学友谊, 学会合作交往, 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来解决。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会了访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还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分享的能力, 人也变得勇敢了。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 使后人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族谱前言 篇3

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这里的谱指的就是族谱,族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家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我们习惯称之为族谱。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录,对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幼,别亲疏,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施行,祖国变得愈发强大,而徐坎也在跟着发生着令人可喜的巨变:道路拓宽了,高楼林立了,厂房变多了,收入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谓是欣逢盛世,政通人和,所以一部分徐坎人便热切地盼望能重新编修徐坎黄氏族谱,以记俊彦,温旧知新,弘扬祖德,启迪后人。最早盟生这一想法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的当属徐坎宗亲黄万顺老前辈,他从1992年起就开始着手收集考据资料、编写手写本徐坎族谱。一直到前几年黄万顺老前辈身体还健朗时,人们还经常见其仍穿梭于徐坎的各家各户,登记各个家庭世系的新近变化情况,只可惜最后终因种种原因,在老前辈辞世之前也未能如愿付诸于梓,这让那些热切期盼新族谱能够面世的徐坎人觉得甚是遗憾:因为出版徐坎黄氏族谱这件事可能要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2013年初,在徐坎村党支部、村委会和老年人协会的提议下,最终决定由第三十二届社众理事会负责主持重建徐坎村育俊堂的一切事宜。而本届理事会之首事正是本村宗亲黄启武,他是一位大家公认的热心社会公益,愿意为徐坎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贤达人士。一天,他在育俊堂重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育俊堂将如期在年底竣工重光,这是徐坎的一桩大好事,如果在这一大好时机下,同时也把徐坎黄氏族谱编纂出版成册,那不就好事成双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可是要选谁来负责主编呢?这可把他给难住了,因为编纂族谱是一项需要一个能够付出大量精力、且要具备一定文史学功底的人才能胜任的工作,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得了的。最终权衡再三选定由本村宗亲、在漳浦县城任教的黄协艺老师担任《漳浦徐坎黄氏族谱》主编。

黄协艺在应承担任本谱主编后,便与黄启武一道着手组建族谱编审委员会。紧接着又与其他编审委员会成员着手为编纂族谱,做了大量工作,诸如翻阅相关古籍旧谱、网上查询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考据碑文神位、询问长者智士、挨家挨户登记核实世系资料、邀请多个家族代表审核世系资料等等。

徐坎黄氏宗族支分于高山黄氏宗族,属于高山黄氏宗族的一个重要派系,故本谱在资料的选取和内容的编排上重点参考了黄玉盘、黄玉昆兄弟俩主编的《漳浦高山历史资料汇编》。另外,在编写徐坎世系资料时,还重点参考了黄万顺编写的手写本徐坎族谱。本谱除题词、序、前言、祖训和先祖及徐坎黄氏宗族有关照片外,由地方史论、渊源世系、人物春秋、民间故事、历史资料和其它共六大部分组成,对旧谱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取舍,增补了一些新内容,特别是涉及到有关徐坎行政村范围及徐坎黄氏外迁分支派系的内容给予详化和更新(如:宜隆黄氏虽不属徐坎开基祖宠公、精公、贡公的派下,但同属徐坎行政村范围,故将其世系资料详纳入谱;另外,陂仔、雉川、湖里店仔后及漳浦打石山黄氏乃徐坎黄氏分支派系,故本谱也详细记录其世系资料)。本谱的编写力求做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章目清晰、编排合理、具有历史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当然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加之编者才疏学浅,能力有限,错、漏之处再所难免,敬请见谅。同时,本谱编审委员会也恳请广大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再版时能得以修正完善。

《漳浦徐坎黄氏族谱》编审委员会

族谱发行仪式的发言 篇4

族谱发行仪式的发言

天光

今天,公元2011年2月9日,高家300人齐聚新惠,举行族谱发行仪式。上下七代同堂,堪称百年盛事!如此壮举,虽不能绝后,但绝对空前。可喜可贺。学军、全生、广斌等六位族中高贤,辛勤两度寒暑,行程何止万里,编成煌煌巨卷。大16开,精装硬皮,色作金红,沉凝庄重,蔚为大观。此谱当可流传百代矣。

激动之余,草成绝句,以襄盛事:

族谱新刊色作金,前人创业倍艰辛。

但期我辈多劬力,不使不肖辱高门。

关于族谱,我多年在外,以卖文为业,本该有所贡献,却未建尺寸之功,实感赧颜。前年也曾应凤仪弟之邀写一稿序言,终因不善而为学民叔所作取代。此事我一则以恨,一则以喜。恨者,悔也,悔自己学力、用心不够,未能为家族立功;喜者,幸也,幸亏未能见用,否则,以粗糙鄙陋面世,不惟自己出丑,且累家族才名矣。

文既不逮,其中主张却不敢自密,将其中三段在此诵读一遍,以期与族人共勉:

人云史志其用有四,日存史,日资治,日教育,日交流。族谱虽非国史,亦非方志,然则大同小异,其义一也。故,修谱续牒,乃尊祖敬宗,团结族人之大事也。

方今之世,地球亦已称“村”,族人遍及天下。然根之所在,无人敢忘,生养之地,永萦于怀。往往一谱在手,点划之际,亲情、故情、豪情,油然而生,充塞胸臆间。

昔楚子问鼎于王孙满,对日:“在德不在鼎。”极言德之重也。德高方可立身、齐家、治国。吾族中人,当假此重修族谱之际,远绍先贤,近取榜样,联络族人,增进情谊,修身修德,耀祖光宗。

藉此族人济济一堂之际,我有一项小考证报告给各位:三天前,我专门到双庙小东沟封山拜祭祖坟,因天色太晚,又因向导失误,终未能如愿,大哭而返。但我已看到封山上叫人肃然起敬的葳蕤草木和令人高山仰止的纱帽山!下得山

来,遇到一位二宅先生,他说,高家老坟巍峨壮观,方圆百里无出其右者,可惜近年两次被盗„„怅然之际,先生问我:知道高家风水被毁故事否?我答曰:但知高家此吉穴为一有道高士所选,高士为此付出双目失明的代价。后因高家背信冷落先生,先生唤来徒弟,做法破了高家风水,两人飘然远引。

二宅先生复又问道:知那徒弟何人否?我摇头。告知:翟文义。再问其他,不答,施施然而去。

侗台语族谱系分类史略 篇5

侗台语族谱系分类史略

概述了侗台语族谱系分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示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谱系图,并对每一个谱系分类的成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找出了侗台语族谱系分类的发展趋向和规律.

作 者:覃晓航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1) 分类号:H17 关键词:侗台语族   谱系分类   历史   规律  

族谱方案 篇6

一、从族谱的定义上看, 两岸客家在根源血脉上的亲族关系

族谱又叫宗谱、家传、房谱、家乘、谱牒、谱系等。是一种记录氏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宗族人物的世系、传记的记录。客家先民, 原是中原的汉民。因战乱等原因, 自西晋以来, 客家先民, 经过几次大的南迁, 在闽西、粤、赣边三角区聚集、形成、壮大。客家先民为了“溯渊源, 分疏戚, 序尊卑。”利用族谱的形式来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 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 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客家族谱,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客家,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 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客家文化是客家这个族群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这种文化的产生, 它就成了该族群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族群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宗亲指的是同宗的亲属, 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 以得姓始祖为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客家宗亲文化是客家宗亲所创造的特写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客家文化之根基、之核心、之精髓。

福建的西部, 是广大客家人的大本营之一, 为迁居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台湾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 其“人口比率约占百分之十六, 有三百多万的客家人口”事实上, 不少学者认为, 台湾客家人占总人口的比率远不止16%。“在台湾讲客家话的人口起码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再以族谱做统计, 祖先有闽西客家血缘的台湾人远远超过此数目。”又据姓氏推测, 认为“闽客各半, 即台湾人口中, 祖先是客籍或目前仍是客籍的人口约占半数”。

当前, 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 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展两岸人民交流合作, 融汇两岸同胞情感, 有效途径莫过于恢复和激发历史的血缘记忆即宗亲文化认同, 血缘脉系链接上了, 兄弟亲情就融汇起来了, 宗亲文化认同一致了, 族群意识就增强了, 同根之情就能凝聚起来, 这是两岸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大好事。

二、从族谱文化研究的意义上看, 两岸客家在历史渊源上的骨肉亲情

从以往的客家族谱研究来看, 客家族谱在客家研究中的作用是其它史料无法替代的, 是正史的重要补充。加强族谱研究, 理清各姓氏历史繁衍、迁播及发展脉络, 切实拿出具有翔实历史渊源的族谱资料供与台湾客家乡亲回乡寻根谒祖时核验考证, 并通过走出去探亲、举办族谱对接成果展等让台湾乡贤有族谱可查, 从而提升台湾客家后裔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例如, 海内外巫氏宗亲联谊总会组建了族谱研究小组, 专门研究包括台湾在内的世界各地巫氏族谱, 理顺世界巫氏脉络, 为台湾及世界巫氏进一步考证宗亲渊源提供方便, 现正策划修编世界巫氏总谱。其次还有李氏宗亲研究更进一步地证明了那份认同感和向心力。

客家族谱联结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 是海内外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依据。客家族谱, 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中必将显示其特有的作用。

三、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区位上看, 新时期修订的客家族谱, 加强文化交流推进两岸关系走向新发展

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族谱在展示血缘相亲上占有重要地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 面对台湾, 邻近港澳, 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的广大区域”, 在这个区域里, 面对海峡东岸的台湾, 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这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 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在这一方面福建“客联会”做了许多工作。2009年10月19日由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上杭县人民政府主办, 闽西客家联谊会、上杭客家联谊会协办的海峡两岸客家族谱论坛在名扬海内外的重要客家祖地——福建龙岩上杭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客家及族谱文化研究学者、客家联谊会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 共收到论文70余篇。早在2000年成立的上杭客家族谱馆, 收藏有客家131姓氏2000多部、数万册族谱, 以及部分家族文书契约、客家祖图等文物。2010年3月至4月, 两岸客家族谱文物展在台湾台北、高雄等地巡回展览, 上杭客家族谱馆送去与台湾地区有直接联系的80多个姓氏族谱。这样的族谱论坛和修订的族谱展出, 影响了台湾政坛和唤起了民众的一个中国的意识。两岸客家族谱文物展, 内容都是中国族谱, 摆明要台湾客家人‘认祖归宗’。”同时促进海峡两岸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树有根, 水有源。树高千丈、川流万里、不离根源。迁居海外的客家人, 我们的根在大陆、源自大陆。修订的客家族谱来台展出, 为我们追根溯源、寻求族谱对接提供了极好的一个平台, 意义重大。”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感情, 促进了台湾各客家族群、团体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 增强了他们的宗亲意识和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关于编修族谱的倡议书 篇7

盖闻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影,人过留名,黎民百姓,谱著名迹。为人功德,平凡实绩,留给后人,不白涉世;为人不能无姓,为姓不能无谱,为谱不能无名,为名不能不留。家谱是“皮”,平民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常人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编撰续修家谱,就是要让所有宗亲都有姓有名,流芳百世。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无本之木。我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世益弥远,族益滋大,人益滋繁。长幼尊卑,不识伦次;宗亲觌面,每多不识;同姓为婚,忽视优育;族内同名,不计其数;迁徙外地,不知所处,盖由家中无家谱所致。

家谱历史,文化深厚。此谱一续,世数相质;尊卑少长,有条不紊;族人功德,一一著录。

____氏词曰:自家历史,宝贵财富,社会关注,自家爱护;续谱修谱,兴家旺族,有家有谱,子孙万福。适时续修,族人要务,历史宝库,永垂不朽。以谱识姓,自能解读。以谱传德,行为有数。以谱传世,支系清楚。以谱结亲,科学择偶。以谱寻根,问祖归宗。以谱取名,避免重复。以谱传艺,储文积武。以谱会友,收藏交流。以谱学谱,内涵丰富。

当前,神州昌盛,社会和谐,昌明盛世,有谱续修,无谱建谱,已为我族宗亲迫切愿望。几位族人,倡议续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拟建“编撰续谱委员会”,从即日起,开始工作。

为了续好家谱,赢得宗亲支持,发此公告。希望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希望本族文人,积极参与。本家前辈和晚辈们协助支持、提供信息、出力出资、共同来完成这项光荣、艰巨工程,将自已名讳烙记在家谱之中,把珍贵的家谱续修完成,将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永不断载、代代相传。

最后祝本家人工作顺利、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特发此信,望请本家人相互告知。以上若有不到之处,多多谅解!

编撰续修家谱众倡议者

族谱方案 篇8

尊祖敬宗,为人之本,本立道生,乃是人道文明之肇端。繁衍生息,转迁流徙,分支于九州大地,为人类发展之规律。我族留侯五十二世孙鸿志公,字士含。于明崇贞年间迁于蒙山之阳,以秀峰为屏障,金线河为依托,经之营之,勤奋开发,张家庄由此兴矣!

据碑载:鸿志公性情放达,甘食天禄,乃为人开明,从善如流。农耕之余教子孙学文习武,布德于乡里。今已历数百年,垂绪十余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支系虽繁,都能互通缓急。丧则同哀,喜则共庆,蔼然和睦,秩然一堂。

但每当父老相聚,思及乃祖乃宗,怀念桑梓故土,甚有群雁失行之感!故于二千零五年九月初,立全、凤柱、凤洲等诸来上户主村寻根探源。只因年代久远,未敢造次。为慎重起见,于本年十月十六日留侯六十三世孙学斌、学芳、学忠;留侯六十五世孙清成等诸前往查询。对古碑残石及祖辈所传,详加考察论证,确认乃留侯之后裔,我族之分支。为告慰烈祖在天之灵,熏沐子孙后代,使支分而不紊,流远而不湮,乃报本追远,敬祖收族之大义。阖族欢欣,共庆复归融汇盛情之际。望族人缅怀先祖,弘扬正气,大展鸿图,发杨光大。

鸿志公后人有迁往青州及其它各地者,现无法联系,有待后续者搜集资料,填缺补漏,以臻于未来。

留侯六十五世孙子

汝洪

谨记

族谱方案 篇9

暨七修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大杨庄谷氏第19世孙士禄(2017年5月1日)

各位丰润和远道而来的宗亲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丰润大杨庄谷氏19世孙士禄,今年67岁。祖籍披霞山,80年前迁到大杨庄的。种过地、当过兵、做过工,如今已经退休。去年,我从网络上得到了丰润谷氏七修族谱的信息,感到非常兴奋,因为80年一遇不容易。自此我先把大杨庄五代族谱整理完毕,然后积极参与到七修族谱活动中。经过了解丰润谷氏家族史,得知丰润谷氏裕祖是600多年前从河南息县迁来的,同时理清了世系及支系全部状况,激动之心难以言表,自此也可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了。今年春节后,我荣幸的接受了七修筹委会的安排,并圆满完成了丰润谷氏五修族谱卷三卷四的打印校对和卷六的校对工作,撰写了五修再版前言。孝满、孝佐、守磊都让我讲讲,我谈几点感受吧。

一、赶上并参与七修族谱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大家知道,自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六世峤祖首次创修的丰润谷氏族谱,到民国27年(公元1938年)由十六世芳苓祖完成第六次续修,间隔了367年,平均每61年续修一次。十六世芳苓祖完成六次续修至今年整整过去了79年。经过这漫长的岁月,再不续修,就会发生信息丢失断档,难以准确接续的问题。庆幸的是,孝佐、孝满、守磊等后人扛起了丰润谷氏七修族谱的大旗,在

这面旗帜下,丰润谷氏后人们接过了79年来谷氏宗族繁衍生息信息的接力棒,开始了把谷氏家族发展脉络延续下去,把博大精深的谷氏家族文化传承下去的工作。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我们看到,在整个七修族谱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主动捐钱捐地、义务收集资料、义务编辑文字、义务谋划重建家庙重立祖碑、义务宣传七修族谱信息的人。丰润谷氏族人七修族谱的消息在族人的奔走相告中,在传媒辅助传播下已经传遍唐山大地,也辐射到了周边省市,这是整个丰润谷氏家族的荣耀和骄傲,也是丰润谷氏家族兴旺发达的表现。我认为,在丰润谷氏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七修族谱的任务一定会圆满完成!家庙一定会重新建起来!祖碑也一定会再次矗立起来!二、六修、五修族谱再版发行功德无量

六修族谱至今已过近80年,特别是经历过“文革”、“大地震”两次劫难,后人们很难有保存完整的版本。为弘扬我谷氏文化,让更多的族人阅读、收藏六修族谱,商务庄21世孙孝佐踏破铁鞋费尽周折,寻到了一套完整的丰润谷氏六修族谱,在丰南东河沽谷钟满和谷家套谷劲松的帮助下历时2年多,自学电脑打字排版,完成了30余万(繁体)字的丰润谷氏五修族谱的电子版打印编排工作。自此,完全拉开了丰润谷氏七修族谱的大幕。今天是二次再版发行六修谱,以成本价提供给族人们学习研究和收藏。对谷孝佐等族人这种以弘扬谷氏家族文化为己任,甘愿吃苦、义务奉献的精神我深表敬意!

寻找近80年的《丰润谷氏六修族谱》难,寻找220多年的《丰

润谷氏五修族谱》更难。巾帼不让须眉。正当筹备七修族谱的人们为寻找五修族谱一愁末展时,谷氏女性族人20世孙女雅芬被孝佐等族人们的行动所感动,主动把珍藏30余年的丰润谷氏五修族谱奉献出来,为《丰润谷氏五修族谱》的再版提供了可能。今天,丰润谷氏族谱五修再版发行,这是谷雅芬、谷孝佐、谷孝满、谷劲松、谷守磊等许多人共同努力,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从丰润谷氏五修、六修族谱中,可以追溯到我祖先之根本,我谷氏血源文化、家庭文化、谱牒文化之渊源。卷中详细记载着祖先们的出生年月、殁葬归宿。为后人寻根溯源,访古认祖,赐名排辈,了解世系状况及支系谱规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为子孙后代承前启后,不断开拓进取,贡献于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后人不间断的续谱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丰润谷氏五修、六修族谱再版发行功德无量!

三、读我族谱,践行祖训

丰润谷氏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家规祖训就是大中丞相公六世峤祖题写的庭训和霖苍公應泰祖撰写的“十不”谱训。

大中丞相公六世峤祖题写的庭训是“忠于君,孝于亲,敬于长,慈于幼,合于夫妇,信于朋友,爱于百姓,惜于物力”。(用现代语言讲:忠于领袖,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做事讲究诚信,不搞铺张浪费)

霖苍公應泰祖撰写的“十不”谱训是“一不可乱人妇女(不调戏妇女),二不可负人钱榖(借东西要还),三不可占人田地,四不可夺人玩好(不得强抢别人贵重物品),五不可望人财物(不眼热

别人的好东西),六不可责人(索取)饮食,七不可拣择便利(占别人便宜),八不可訾(zi)毀尊长(非议诋毁长辈),九不可酣饮游荡(喝大酒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十不可好胜争讼(不争强好事而引官司)”。

这些庭训、谱训,既是对我丰润谷氏族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总结和肯定,又是对我丰润谷氏族人必须遵从的道德规范。

纵观我谷氏先人600余年足迹,不乏精忠报国、心系百姓、孝亲敬长、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之人。更有礼让宅院,为后人做出榜样,至今还在丰润城内西街保留的“仁义胡同”。

上一篇:天津市残疾人专职委员下一篇:财行〔2011〕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机关软件资产管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