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读后感

2024-09-28

尼采读后感(共10篇)

尼采读后感 篇1

(一)感受伟大

不是强大,而是对于伟大感受的持续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尼采《善恶的彼岸》

尊崇你心中对于伟大最直接的感受,但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渺小之中,即使对于强者,到处都充满了思想的诱惑。这份自发的贬低始于当我们认为自己的伟大比别人的“高级”之时。

你这感受伟大的心灵,怎么就让世俗的渺小遮蔽了你的双眼?每一次太阳从东方升起,每一次海浪拍打沙滩,每一次潮水撞击礁石,每一次微风袭过麦田,每一次雨水冲刷大地,每一次繁星布满夜空。这一切的感受,难道还不足以抚平你现实中的创伤吗?

(二)现实与科学

既然跑了那么远,何不继续跑下去?——《阿甘正传》

人类的历史已经步入了成年,我无法预测还有多久会到达晚年,也许是世界资源耗尽的时候。世界将会重新陷入混沌?毁灭还是新生?

或者是我预想到的另一个末日,当人们只需要对染色体稍作修正之后,就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者人的记忆可以随意的拼凑,我每次想起都会无比恐惧,这比人类被毁灭更可怕。

科学的目标是解放人类,但我们终将去向何处?也许是更舒适、更没有危险。但如果同时使人变得更渺小、更卑微的话。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另外,更可笑的是,现在的科学已经变得不再让人安全了。

人类是盲目的并且时常不够理智,科学创造出的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显得过于巨大和难以合理运用。我们盲目坚信科技造成的恶果,必将由更成熟的科技来弥补。这真是一次危险的赌注,赌上了子孙的生存环境甚至是生存权利。

摧毁总是比创造容易,只要这一带有现实悲剧意义的事实存在,那科学始终是危险的,并且随着它的进步,这一危险将不断增长。

阿甘的这句台词,更像是人类承认并且认可了科学崇拜的盲目性。

人是很会自我安慰的动物,越来越多由物质堆砌的符合病人趣味的艺术商品,更容易让人陷入安逸的享乐主义,而原本拥有至高地位的寻找形而上人生意义的冲动正在逐渐消失。社会需要人变得愚蠢和狭隘。

你这一生,难道想在自我安慰中度过?

(三)厌世者、思想者

有理想但找不到通往理想的道路,那么他的生活比没有理想的人更轻浮和厚颜无耻。——尼采《善恶的彼岸》

你们这些看清现实的厌世者们,你们破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怎么就在此停步了?如同以往基督教将人类的恶作为对立面来压抑自身一样,你们竟允许了让现实种种的不堪压抑自己。难道你们觉得这样做为放纵自己找到理由了?这是何等滑稽的逻辑啊?!

还有我可敬的思想者们,你们破除了善与恶的对立,是否又陷入深刻与肤浅的对立呢?何以强者必定深刻?而弱者注定肤浅呢?哲学是否也成了你们的毒品?

我希望你放眼现实,有所行动,而不是面对这巨大深渊时,一味的嘲笑蔑视,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别把你的智慧,挥霍在讽刺弱者上。

(四)悲剧人生

从生命的整体看,短暂的悲剧迟早要归入永恒生命的喜剧之中。——尼采《快乐的科学》

回到最初,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尊崇自身的感受。一切以我们的个人价值观进行评断,抛开最初被灌输的是非善恶的成见。

人生的悲剧性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具有深刻的力量。强盛并非必然伴随着痛苦,但痛苦却是强盛的炼金石。爱之深,痛之切。

(五)强盛的人类

我心中最悲壮的场景,当诸神手执神器欲将人类毁灭之际,人类挽在一起,哼着相同的曲调,面庞也许带着畏惧,但铭刻下的是坚毅。悲壮的歌声响彻大地的每个角落,这一刻,你还会在意神的力量吗?

正如恶魔是使人恐惧的一样。神,只有当人类脆弱到还需要他的启示时,才有他存在的意义。也许,人类的意志无法强盛到面对恶魔不再恐惧,但当这恐惧无法再造成进一步的退让,当人们即使恐惧也依然敢于直面他时,恶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神啊,是否连你也畏惧强盛的人类?!

(六)做自己人生的观众,与徒劳作战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人和地球缺乏意志;在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命运背后都回响着颂歌一样的一个更响亮的声音:“徒劳!”——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我要求你做自己人生的观众,你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伟大的剧情。

也许与现实的黑暗奋战不会有成果,我们将被嫉妒和诋毁淹没,如同西西弗搬动着巨石,吴刚砍伐着月桂,永无休止地重复着徒劳。

但是,我的兄弟啊,别让徒劳这个字眼阻挡了你的步伐,做自己的观众,只有你自己才懂得体会与现实、与深渊甚至是与徒劳奋战的神圣和强力!

凝视你自己,一位无所畏惧的斗士,敢于向一切发起挑战。连徒劳、渺小以及诋毁等等,在他人眼中自身下降到最低的恐惧都能克服并超越的战士,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阻挡你?!

持续你心中对于伟大的感受,只要人类尚未灭亡,他们总是会承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痛苦,却又一次次迎来胜利的黎明。

尼采读后感 篇2

——尼采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是尼采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的哲学著作, 集中了尼采主要的思想。查拉斯图拉是书中的主人公, 他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家和预言家, 尼采借用这个形象来表示对于未来时代——超人时代的预言。

尼采借查拉斯图拉之口宣布:上帝死了!是人们的怜悯和软弱杀死了他。上帝不过是人造的疯狂, 而上帝所创造的人都是萎缩的、无能的, 无能的人如何能够创造出一个万能的上帝呢?上帝的存在是对人的压抑, 因为这意味着人没有创造能力, 上帝已经把一切都预定好了, 人成为被阉割的畜群。

尼采这样质问:如果上帝存在, 人还能够创造什么呢?至于所谓彼岸世界——天堂, 则完全是非人性的, 这一学说教导人们要蔑视生命, 否定今生, 寄希望于来世, 这等于说:你要自杀。上帝其实是人类的扼杀者, 这样的上帝必须死掉, 上帝不死, 人便无自由。

建立在上帝假定之上的基督教道德是一种奴隶的道德, 它的目的是要人渺小下来, 而不是伟大起来。它否定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 认为“生命只是痛苦”, 这根本是一种厌世的学说。它强加于人的只有义务, 没有权利, 要求你“应该”这样, “应该”那样。它所谓的“善”不过是怜悯的代名词, 而怜悯即等于自我否定, 阻碍了人的发展。它把性看作肮脏的东西, 贬低人的肉体, 要人们断绝欲望, 这实质上是把污水泼到了生命的源头上, 是要人类断子绝孙。在它的谦逊道德的教化之下, 人退化了, 失去了昂扬的风貌、英雄的气概与饱满的斗志。利他与慈悲, 是弱者的意志、懒汉的愿望, 反映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愿望。平等, 实质是弱者害怕强者超过自己、害怕自己成为强者的受害者而找出的理由, 事实上, 平等才是最不可容忍的事。要讲平等, 就意味着英雄人物必须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平等也就意味着要把伟大人物拉下来。不谋私利之类的说教是虚伪的, 它不过是一块道德的遮羞布, 它是以利他的名义干着利己的事。这样的人只能是病态的人。

上帝死了, 从他的灰烬中诞生出了超人。超人就是对善良人与现代人的超越。超人是英雄, 是伟大与创造的代名词。超人是旧道德的破坏者, 专干旧道德所反对的事, 他所倡导的是新道德, 即英雄道德。如果说上帝的规则是“你应该”, 那么超人的规则是“我要”, 他要实现生命的价值, 追求最美、最强、最好的东西, 若是不给, 就去夺取, 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可能被估定”, 不能用任何其他的东西来衡量。超人把肉体看作人的本质, 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 追求欲望的最大满足。

超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他要重估一切价值。世界自身本无价值, 人生也无价值, 但人必须活下去, 因而必须给自己创造价值, 人也就成为万物的估价者, 人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值得一活的世界。超人便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估价就是创造, 而创造是无情的, 温情脉脉、顾这顾那与患得患失是不会有创造的。创造就是要打破旧的, 建立新的, 就不能不给一些人制造出痛苦来。痛苦和恶是创造的动力, 恶是善的构成部分, 人只有在恶的皮鞭下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和力量, 成为最强与最好的, 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 若是没有恶的力量的逼迫, 他是不会进行创造的。

超人是一个战士。一旦停息下来, 超人也就不是超人了。所以, 超人不但要与人斗, 而且也要与自己的懒惰斗, 一刻也不能停止。超人是永远不能停止的, 直到战死为止。他追求自由, 同时也意味着存在责任, 他决不推诿自己的责任, 绝不会依赖他人, 他是自己的主人, 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超人不需要崇拜, 不需要信徒, 信徒的崇拜便是他的死亡。所以查拉斯图拉对他的学生说:“当你们学会反对我的时候就可以毕业了。每个人都应当用他自己的头脑思考, 从而成为他自己, 而不是别人所期望他成为的人。”

尼采的这些观点展示了道德与历史的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 只要是有益于历史前进的就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但历史是无情的, 历史的前进并不照顾到每个人的情感和利益, 总要有一部分人付出代价。然而, 从道德的角度看, 任何个体都没有义务为了历史的进展而牺牲自己,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理应享有生命所应有的一切。超人所坚持的观点实际上是历史的观点。这两种角度是很难调和的。从主观愿望出发, 我们宁愿历史进展缓慢一些, 也应当少让一些人做出牺牲或少牺牲一些, 更不会为了能够让少数人威风凛凛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尼采哭泣读后感 篇3

贫僧

布鲁尔 :一个维也纳医生

贝莎 :布鲁尔的一个歇斯底里症病人

玛提尔德 :布鲁尔的漂亮妻子

尼采 :德国哲学家、古典文献学教授

路。莎乐美:一个风骚自信的俄国女人,尼采和布鲁尔都为之倾倒。

西格。弗洛伊德 :布鲁尔的学生

麦克斯 :布鲁尔的连襟,一个比较自由的犹太男人

需求是虚幻的

需求:需求(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因为它是可以变的,是虚幻(主观)的。没人可以给你的需求定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一个人的需求的发展是很难控制的。

男人的痛苦压抑来至于需求的无法满足,

贝莎和莎乐美分别代表了布鲁尔和尼采的某一类痛苦。尼采渴望一个完全理解支持他追求的女人,他把彼此的触摸和亲吻代表了灵魂上的信赖和托付(压抑的性欲望和挣扎),而他的投射的对象贝莎只想要自由和无拘无束(基于对女人婚后命运的厌恶)。

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压抑、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和这些东西的妥协和抗争成了他们的活着的全部。他们被都被一个女人强烈的吸引无法抗拒以至于神魂颠倒。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后,他们才知道他们自己、他们的爱和他们爱的对象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创造了一个父亲:上帝。幻想着他的爱,我们贪生怕死的灵魂有了寄托。

男人创造了一个女神,每天在幻想中和她云雨。

女人创造了一个英雄,每天沉浸在七彩祥云和卿卿我我。

更深的迷茫

【我曾以为这一切都是感情的寄托,是否每个人(我所知道的人多存在单相思)都必须有一个这种寄托,小说中探讨了这种情感现象的意义。我们的感情自从诞生以后,就要在精神世界里找一个土壤,不然就会死去。那个精神世界的寄主提供成长的基础,你幻想着从他那里获取爱和快乐。爱情是虚幻的,是我们的灵魂孤独的投射,这种独特的需要是无法被满足的,()那个幻想的对象提供了一部分可能,剩下的都是用想象弥补。正如布鲁尔所做的那样,贝莎是他母亲的名字,贝莎依赖他,把他当成逝去的父亲。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无法克服的孤独感

这让我想起我和父亲这么多年的隔阂,我认为他从来不理解我,他总觉得我不够努力辜负了他的期望,(他说每天坐那里学习看书有啥累的,比他干体力活幸福几万倍,竟然学不好,丢人?!)

我父亲肯定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我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我的妻子我的儿女,我的好朋友,我的同事。

他对于我的痛苦一无所知。这常常让我感到抓狂,后来我对父亲就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他每次跟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时我不再抵抗表面答应,内心却无比的厌恶甚至仇视,认为他简直要把我逼上绝路。

灵魂的孤独让我感到权利和妥协的重要,压迫无处不在妥协无处不在。孤独无处不在,任何一个有灵魂的人都无法被摆脱。

真理是荒凉的(爱情如此的不公平)

莎乐美和贝莎代表了一类女性,能够激发大多数男人欲望。这让我想起了希腊神话里的一个以勾引男子为乐女子。有些女子天生是有具魔力的,她们可以让男人为之争斗,阿芙洛狄忒就是例子。有的女子获得了更多的美丽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的男子占有了更多的财富和享受了更多的关爱。有的人更健康,有的人更聪明,有的人运气更好。

灵魂:一个人的物理身之外的全部存在。

如果人的身体可以被大概地解剖,人的灵魂应该也可以被解剖的。必须打开他的全部情感记忆并摆到台上。这些所有的记忆和情感集合就是灵魂,比如有一个比较大的欲望。有一个比较大的疼痛记忆,有一个比较大的同情。只是这个东西不能触摸不能像身高体重一样被测量。

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摆脱这种希望(渴望欲望)吗?

尼采说潘多拉魔盒里最恶毒的东西就是希望,这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小说毕竟是小说,他对于尼采的治愈是到底改变了尼采了吗?(让他去建立家庭去感受温暖和爱,去哭泣去追求另一种生活)

没有,尼采只是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存在也理解了别人的存在,他不再感到孤独和觉得自己是个另类的怪物,他可能最后宽容了莎乐美和他自己。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世界,也就是更加接近他所追求的真理,然而真理却是那么荒凉。人与人之间有些鸿沟是无法逾越的,他对于莎乐美的投射性解读是莎乐美无法理解的,莎乐美对于尼采的“关怀”和“背叛”是尼采所无法理解的。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而且必然是自恋的,都是从自身的渴求衍生出对于对方的渴望,然而这种彼此无法相互体验的生理隔阂是一切两性矛盾的根源。

尼采传读后感-评价-评论 篇4

尼采传读后感_评价_评论作者:(法)丹尼尔哈列维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时间:-1-1

原价:29.80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14.00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元

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本书成于19,距尼采去世不足,所依从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

读者对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Manaka:

惭愧,书买回来四五天了,一直没看。简单翻翻,译文还好了。另,选择的尼采侧面像乍一看上去,有点儿像爱因斯坦^_^

当当网用户落英缓缓:

翻译做的很一般

不过书的质量很好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掩上书卷,让我长长叹息的是尼采这位一代巨匠竟然目光卓著如斯,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仍萦绕在耳边,现今的世界已再掀波澜。现代社会构建的经济大厦正岌岌可危,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现实的拷问。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它们是以金钱价值为基准的理性社会,以繁复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这样的制度促使人行事以金钱为标准,享受着或为享受金钱构筑的满足而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让人心有不甘,人类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这一点,是打破旧的标准,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腾飞,但是很多方面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在发展理论更多的只是抄袭,缺少新的理论来破解旧的矛盾与问题,比如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始终未获得预先的防范与事中的`干预,更多时候是在亡羊补牢。现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让我们可以缓下来审视走过的路,是改变以创造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发展观的时候了。财富少了难以幸福,但是财富多了也未必幸福,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财富多的人。所以无论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应以为民众提供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而不是追求什么GDP!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尼采传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尼采读后感 篇5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做梦的体验,在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形象直观,我们面对的是这些直观的形象,这种状态被尼采认为是一种日神的倾向,每一个个体都做着自己的梦,尽管是虚幻的,但是我们却像是真正的体验着一样;而醉的状态则不是这样的,醉了之后人不是直面这虚幻的美好,却是一种真实的痛苦,但是每一个醉的人却很享受这个过程,那是他不再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他与周围的万物几乎融为一体,自己与自然毫无区别,没有自我意识,有的只是一些原始的冲动,生命在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小小的巅峰,在这种原始的痛中感受着生命——就算在痛苦也要直面生命。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醉”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醉和梦的状态到底哪个更消极一些。梦境相当于我们的理性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是镜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沉迷在这个花花世界之中不能或者不愿自拔,而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对生命充满了期待与憧憬,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这样的美好,这么一说你也许就发现了——做梦其实只是人们在自欺欺人罢了;而醉呢?醉了之后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别的,感觉不到生命任何美好或者是悲痛,有的是一种“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冲动,人在此时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如果生命的本质是美好的,那么他就尽情的体验着这种美好,如果生命之原始的痛苦,那么就直面这种痛苦,反正就是直面我们仅剩下的一颗赤子之心。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么在醉的状态下每个人是不是都是真正的勇士了呢?这是不是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呢?

在悲剧的诞生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日神和酒神一个不断博弈争夺主导权的过程。尼采看来,日神和酒神在古希腊的艺术中总是一一对应的,并且每一个有日神倾向的艺术也对应一个有酒神倾向的艺术形式。比如荷马史诗(日神)就与民歌(酒神)对应,荷马史诗就笼罩在理性的光环之下,而民歌则托起了人最原始的本质——痛。因为对古希腊的文化不是很了解,我在中国的古代艺术中找到了一些相似性,我们看一看“春秋三传”的内容,都是一些伦理道德,君臣关系,社会秩序的内容,再看一看《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浅吟低唱,百转千回,我们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差异,而我们也更容易被后者所感染,这种原始的呼唤就是那么能唤起人内心的涟漪,并不是因为它描写的有多么美好,而是因为他写的是人的赤子之心。这种美的体验,不是看到一个具体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的,必须是一种意志释放的渴望得到满足后的快感。其实,就这样来看,孔子和柏拉图都在日神和酒神的战争中充当了斗士的人,柏拉图鼓吹理性,孔子高举“克己复礼”的大旗,以形象的世界掩盖形而上的世界,要求人节欲,把人最原始的冲动软禁在内心的深处,并且构建理想国和大同世界企图转移人的注意力,而他们似乎又都成功了。日神的光辉普照大地,继而产生了中世纪的神学和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如日中天,以羞耻之心规制着人的行动与思想,把人最原始意志裹得严严实实。

试论尼采的自由思想 篇6

尼采说:“我要向你们指出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成骆驼, 骆驼如何变成狮子, 狮子如何最后变成小孩。”这三个形态作为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 展现了精神到达自由的超越性旅程。

在该篇中, 精神的第一个形态即骆驼, “精神有大量重负, 那强壮而负重、蕴含着敬畏的精神:精神之强壮就要求重负和至重者, 什么是重的呢?负重的精神如是问, 它像骆驼似的跪下, 意愿满驮于背”。这里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之路的第一个形态为的是达到生命本身的强大和坚强有力。

尼采认为, 那至重者便是要自贬不要高傲, 要愚蠢不要智慧, 要失败不要胜利, 要自卑不要自负。精神的强大可以在其所忍受的处境中得出它的度, 它承受能力的程度决定了它强大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 他通过使自己处于对外界完全无为状态, 并用所有的精神力量来压制自己的想要抵抗的念头, 通过与自己斗争, 通过完全承受失败的屈辱, 忍受强力意志的反噬, 从而增加精神的力量。

满载的骆驼赶向自己的沙漠, 这沙漠不仅是骆驼所生活的空间, 同时也是作为精神的骆驼的对立面———物质, 沙漠体现出价值和意义的匮乏。骆驼要将负载的准则和尊重带到物质中, 使沙漠肥沃起来。但是, 我们知道这些所谓的作为精神的准则和尊重是无法使作为物质的沙漠肥沃起来的, 骆驼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疲于奔命之外, 不会对沙漠造成任何改变。唯一改变的则是骆驼的不断增强的强力意志。

在几乎无止境的失败的过程中, 精神的力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它终于看清自己的负载中没有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一切都是虚无的, 它们改变不了荒漠, 它顿时明白之前所获得的一切价值都是虚假的。于是, 精神开始一种毁灭式地自我澄清, 它再也不愿让这种外来的虚假的权威的精神主宰自己的命运, 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强大足够打败之前的主人, 它认识到这些传统道德的标准只不过是外来意志的偏见, 它再也不愿服从这些标准而是要自己做出决定。一句话———它要求自由。

于是, “在最寂寥的沙漠中发生着第二种变形: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 精神想要夺取自由而成为自己的沙漠的主人。”

狮子象征着征服一切以获得自由的疯狂与暴力, 是重估一切价值的前提。巨龙则是传统价值体系的象征, 身上的金光昭示着这一价值体系像金子一样尊贵、威严、持久、纯正。它代表着从其对立面物质中脱离出来的精神, 它试图通过感官假象的堆积来掩盖对物质的匮乏, 但是, 一旦它的本来面目被看穿, 它借着假象登上精神之主人的宝座的欺人行径便被完全暴露出来, 它的本体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幻象, 只不过是由一群末人为了限制超人而设置的一道心理屏障, 它非但不能阻挡超人的形成, 反而促成了精神的强大。其实, 即使沙漠也是巨龙虚构的, 它是一切沙漠的沙漠之源, 在这个虚构的沙漠中, 它以自身的华丽外表虚构出它已将一切价值都收集于一身。进而宣称世界是一个不毛之地, 一切价值都集中在它身上, 它欺骗其他精神, 谎称不用到处寻找, 只需追随它便可以获得一切价值。

当然, “创造新的价值———即使狮子也还不能:但为着新的创造而为自己创造自由———这是狮子的强力所能的。为自己创造自由, 也包括一种对义务的神圣否定:兄弟们, 这是需要狮子的。”

精神在骆驼阶段是无法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基督教的道德法典和上帝的, 它对他们只有敬畏和顺从, 这一点便是为何需要狮子, 而无需那断念而敬畏的可载重的骆驼的原因。因为要对基督教的道德法典和上帝本身进行批判, 只有通过在获得了虚妄和肆意的狮子那里才有可能做到。精神看穿了它被引到错误之中之后, 它就拒绝服从并开始着手反抗了, 它明白, 巨龙只是末人为了保证精神这一无现实性的东西凌驾于物质之上以使得末人登上统治地位成为可能而被创造出来的。

当狮子消除了巨龙的强力时, 自己就被彻底解放出来, 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随着龙的消失, 沙漠也因为没有基础而消失了, 狮子在原来沙漠之上进行一种彻底的毁灭活动, 在沙漠之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白板”。而且, 在这个空间充满着“我意愿”。

当狮子完全清除了旧的道德伦理和上帝之后, 由于趋苦避乐的本性和创造价值的需要, 狮子毅然投身轮回之路。轮回之路是痛苦的, 可以说是痛苦的极致, 精神此时既作为产妇 (母亲) , 又作为被产生者 (小孩) , 也即精神必须孕育自己。

“为了使创造者本人成为新生的婴儿, 他就必须也愿意成为孕妇, 承担孕妇之苦。真的, 我曾在自己的路途中穿越千百个灵魂, 经过千百个摇篮和分娩之痛。有几次我已经道别, 我知道那令人心碎的最后时光。”

“小孩乃是天真和遗忘, 一个新开端, 一种游戏, 一个自转的轮子, 一种原初的运动, 一种神圣的肯定。的确, 兄弟们, 为着创造的游戏, 需要有一种神圣的肯定:精神现在意愿它自己的意志, 丧失世界者要赢获它自己的世界。”

狮子阶段乃是一个毁灭的阶段, 是虚无的阶段;与之相反, 小孩阶段则超越了它, 精神现在可以自由地面对它自己的愿望了, 它可以无所顾忌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它的创造, 即是它的自由的完全体现, 也可以说它创造着, 不仅自由地创造, 而且也创造着自由。

可以说, 只有在创造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创造, 便是估价, 因为“通过估价方有价值:倘若没有估价, 此在的果实就会是空洞的。”“人类为了自我保存, 首先把价值投入事物中, ———人类首先为事物创造了意义, 一种人类的意义!因此人类把自己称为‘人类’, 此即说:估价者。”

小孩在某种程度上, 就是“超人”的未完成阶段, 它既为自己创造, 也为别人创造。小孩是一个自转的轮子, 它产生于自身又回到它最初的本身, 是一种圆周运动的作为主人意志的发起点。作为神圣的肯定, 精神将自己肯定为一个有独立需求的, 有创造性的精神, 它无需依靠任何手段以获得生存的可能和自由, 它可以在完全的自由中创造一个世界, 一个完全从它自身需求出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 “它能自由地将它的善和它的恶赋予自己, 把它的意志高悬于自身之上, 就如一种律法, 它能自由的成为自己的法官以及它的法律的报复者。”经过狮子的我不意愿毁灭了过去, 小孩就这么不带任何前提和条件的开始了它由强力意志引发的不断纠缠于苦与乐边缘的自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德]A.彼珀.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M].李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尼采读后感 篇7

刘诗媛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尼采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1869年2月,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论我们机构的未来这本书》其实就是尼采先生于1872年1月至3月在巴塞尔大学所做的五篇演讲的文字版。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旁观者自居,通过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场哲人和其学生间对教育深刻的讨论,但其实了解尼采自身的教育背景过后,读者不难发现,那个刻薄冷静不时激动的哲学家其实就是尼采对自己的一种书写,而老哲学家和年轻学生之间的关于真正教育的种种唇枪舌剑其实更可以看作尼采自己内心激荡着的思想斗争。关于教育何为,尼采属于逆流而上的孤舟,在时代的浪潮里,他选择了发出不同的声音,一如他其他所有特立独行的行为。而笔者的任务并不在于挖掘尼采独特的一生,而是在于通过尼采所作的这五篇演讲,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做一些比较和探讨,希望能借此得到一些启迪。

现下中国的教育现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同时也是教育改革激荡三十年后的一种结果,当然现在这种教育改革仍在不断激荡中。“激荡”这个词在这里完完全全是一个中性词,只代表客观。高等教育的改革过程最为引人注目,动荡年代过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于是高考恢复了。而一小部分人接受了知识的武装过后,时代要求大部分人也要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大学不断的扩招中。而大学专业也逐渐细化,以前的大类学科被拆分为几个小专业,每个小专业都企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创造最高的学术成就,而非专业的知识则成为了可有可无被逐渐弱化的部分。高职教育被国家极力推广,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市学习职业技术,希望以此得到在城市扎根的契机。而在中国所有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国家都是其背后的指挥官,是大部分教育改革目标的最终指向,这与尼采书中所写当时德国的现代教育的情况十分相似——“我必须区分两种主要倾向,──两种支配着我们教育机构现状的潮流,他们表面上相反,但都具腐蚀作用,从他们的结果看终于合流:第一种是尽量扩大和普及教育的冲动,第二种是缩小和削弱教育本身内涵的冲动。基于各种理由,应该把教育送往最广泛的阶层——这是第一种倾向的主张。相反,第二种倾向则要求教育放弃其最崇高最高贵的使命,屈尊为其他某种生活形态服务,例如为国家服务。”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教育的普及也带给了我们对于教育的全新认识。好好读书吧,读个好大学吧,找个好工作吧,多赚钱吧,然后你就幸福的过日子了。笔者相信现在大多数学

生多多少少都被灌输过这样的意识,仿佛教育不再与那永恒的愉悦挂钩了。小学文凭都靠捡破烂开奥迪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能不努力赚钱吗?社会给我们这样一种错觉。“在这里,利益——更确切地说,收入,尽量多赚钱——成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按照这一倾向,教育似乎被定义成了一种眼力,一个人凭借它可以‘出人头地’,可以识别一切容易赚到钱的捷径,可以掌握人际交往和国民间交往的一切手段”,对于一部分现代中国人来说,高考考到令人满意的分数后,上大学的开始不过就是参考各大新闻媒体对于专业就业形势的评估,在一堆不好找工作的专业里挑个最好找工作的专业而已,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关,更与自己对该专业的了解无关,当然什么自身素质的提高,精神的不断修炼更不必提。笔者也是一个工科生,从来都认为自己接受的不过是名气更响的职业教育罢了,所接受的被称作“教育”的最终指向,都是在于如何找一个好工作以及如何更好地符合国家的标尺罢了!可是所有的人都努力成为国家的人才的同时,国家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给这些“国家人才”。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所有人都具有一模一样的价值的时候,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时代的浮躁气息早已荼毒了我们的大学校园了,而最可怜的则是戴着防毒面具的少部分有意识者却被人耻笑,视为异类。

就笔者的课程设置来说,基本上只学与工程类相关的课程,从基础到专业课,杂而不精是一个特色,许多课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深入。而非本专业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类,都是要为靠一些国家颁发的证书而做准备的课程,属于国家要求,其余的则数思想政治教育,毛概马原一类,所占时间最少的则反而是人文素质教育,一学期只能修一门课,不得多选。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政治觉悟高于人文素质,专业能力大于人性培养。几乎不学习任何艺术类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几乎为零,学习了那么多科学巨匠发现的自然原理,却不能认识一种大学校园中栽植的自然植物,岂非可笑。

对于教育的要求,尼采的观点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古典,这与尼采的教育背景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严格的基础训练,遵循古人的方式生活学习思考,企图达到古人的精神高度和成就,这是尼采中学时期接受的教育,也是尼采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尼采接受的是人文教育,对于实用科学,在《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这本书中他谈的十分少,但我们也依旧可以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看法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提供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习惯于严格地自我训练。现在中国大学的教育由于受到时代浮躁气息的影响,训练目的大都倾向于就业和单一化的学术科研,而不是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大多课程浅尝辄止,老师讲不深入,学生听不到位,到头来学到的只是“职业技术”。

依照尼采先生的看法,教育理应是为真正的人才服务的,而只有能培养出“天才”的教育,才能被称作真正的教育。而现代新闻媒体的发展使得其似乎对教育有了颐指气使的资格。教育本应是严谨而艰苦的跋涉,而现在,在新闻媒体的“引导”下,交易就像是生产配件的模具,被规格化标准化了,教育的实质被缩小了。我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仅限于国家要求的程度,高于国家要求的教育变成可有可无,诚如笔者前文所说,非专业要求即“不必要”。这样一来,也许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能达到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却远非“天

才”。他们或许能创造出平庸的繁荣,成为国家机器的有用“零件”,但他们却不会是创造“动力”的发电机,绝不会是人类画卷上的点睛之笔。或许在世时有一些作为,能被记住一时,可当他们逝去,便很快会被世界所遗忘。真正的教育,不是被困在“国家鸟笼”里的珍禽,它应该是为全人类服务的,假如你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教育,教育便不应该狭隘到只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而设立,不应沾上功利的气味,而是应以追求亘古不变的真理为目标,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贡献为目标,真正的教育追求这样一个作品,它擦除了主观性的痕迹,超越于时代的影响,如同一面明镜,映照事物永恒不变之本质。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往往还是以“生计机构”为主,而“生计机构”和“教育机构”在尼采的眼中是十分对立的两种存在。那么,笔者不禁想,假如尼采存在于现代中国,他是否会时时感到悲戚?而现代中国又是否能容纳他这样一匹浪漫不羁的骏马呢?

“为了生存,为了进行他的生存斗争,人必须多多学习,可是,他作为个体为这个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仍与教育毫不相干。相反,唯有在一个超越于这个窘迫、必须、生存斗争世界的大气层里,教育才开始。”在这里尼采提出了“主体”这个名词,认为人过分高估了自己“主体”的能力,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主体的扩张当中,对财产、权力、威望、名声的追求,都仅仅是“生存斗争”的一种体现,而为了这些进行的学习,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不肯让利欲熏心的个体玷污自己”。他还有一个巧妙的比喻,真正的教育是纤足的“仙女”,而把前途、利益作为目标的自称教育者,不过是一个“有智识的女仆,生计、利益、需求方面的女管家”罢了。

但是实用科学并非是无意义的挣扎,实用科学的发展的确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文艺复兴运动复兴的不仅是文艺,还有科学。科学的发展是理性扩张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与人类》对于真理的追中求,更何况科学实际上可以说是哲学的儿子,两者的联系可谓是千丝万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有建的哲学家,自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起,人类就有了对自然哲理的热烈的追求了。如果文科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中心,那么实科教育就是给予它实际存在的骨骼和肉体。只是对于科学的追求从来不该是无选择无节制的,如果对科学的追求是与自然作对的话,那么笔者恐怕很难苟同这种追求。人应该在一种与自然非常亲近,近乎私密的关系中成长起来,而不是被迫去学习如何征服自然。“由于这种新的强迫性的观察方式,丢失的不是诗意的幻想,而是依靠本能唯一真实的领悟自然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精明的计算智胜自然的能力。”核武器,转基因食品,是人类为应对生存危机所作的搏斗,可其后却对人类和自然都产生了致命的威胁,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何尝不是自食其果,而我们现在却已难再回头了。

柏拉图曾在《斐多》中描述教育,谈到了那扇翅膀的雏形,“每当灵魂为美所动,它便鼓励和承载灵魂飞升—飞向不变的、纯粹的、一切摹本所从出的事物之原型的王国”。笔者认为,对真正教育的注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真正的教育在于对亘古不变的真理、“事物原型的王国”的追求,在于培养出能做这样

尼采语录 篇8

——尼采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尼采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尼采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尼采《查特拉斯如是说》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

——尼采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尼采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尼采遗稿选》

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尼采

我们走得太快,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

——尼采

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简论尼采的道德教育观 篇9

一、道德教育的出发点:生命

(一) 作为非道德论者对基督教道德教化的批判

基督教道德教化批判是尼采道德批判的重要内容。他称自己为“第一位非道德论者”, [1]意在否定传统意义上的“高尚的人”的道德和“基督教的道德”。尼采用道德的解释论主张批判基督教道德, 认为基督教道德不过是人对世界和人生所作的一种解释、透视与虚构, 不过是为生命意义生成所作的一种行动解释, 这就是道德价值的解释性。[2]表面上看, 基督教道德取得了“道德理想的胜利”, 但事实上, 它是通过“非道德手段”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在“道德的伪造”、“非道德的暴力”和“诽谤和谎言”[1]三个方面。

尼采肯定支配人行动的道德“乃是非道德性的结果”, 是被证明为“有效的生活方式, 最后作为规律进入意识, 成了主导……这是道德成为主宰的标志”。他批判这种基于功利实用的生活逻辑的道德说教是“必然的谎话”, 其有用性就在于“对生命的功利性”, 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一种“保存原则”, 保护“工具”, 保护“平庸者”, 保护“受苦人”, 保护“低贱者”。[1]在此种意义上, 概略地说, 基督教道德必然演变为保护人安于生存命运的工具, 把保护弱者看成为保存自己的基础。因为, 正是这些弱者, 才维护了基督教统治的合法性与强势地位, 没有这些弱者, 基督教道德也就失去了生活基础和抑控生命力与生活秩序的教化意义。所以, 在尼采看来, 基督教道德实质是非道德, 是反自然、反生命的道德。

(二) 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

理性主义道德教化批判是尼采哲学批判的又一重要内容, 他认识到“理性的”是源于“逻辑的”, “逻辑的”又必然是“虚构的”, 是对逻辑的迷信。尼采批判理性主义者借助于逻辑虚构制造出了“理性世界”, 并被确认为是唯一真实的、合理性的, 这样, “现象世界”反而被认为是它的“摹本”了, 是不真实的, 靠不住的。尼采直截了当地指出:“逻辑对‘真实世界’的虚构是人类最大的谎言。”在逻辑虚构的道德体系里, 因为道德法则不是根据生命的原则而定的, 而是根据和生命原则相反的东西, 被看作“既定”了的, 所以, 道德法则成了限制生命健康发展、禁锢本能、否定意志扬升与超越的东西, 这就是“手段的类型被认为是目的的, 生命及其权力的上升被贬默为手段, ……否定生命, 竟成了生命的目的, 发展的目的!生命竟成了天大的蠢事”。[5]

尼采对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理性主义虚构是对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虚构, 整个理性世界都表现为一种价值设定, 一切价值体系作为理性世界标准, 都是逻辑的必然结果与虚构。

尼采还批判康德义务论道德。他认为, 康德哲学所谓“善良意志”的普遍有效性, 以及自觉地牺牲个体幸福、生命、利益以博得敬佩、敬畏和仰慕的道德价值, 否定了人的真实存在, 否定了生活的意义, 是反自然人性的, 必然导致生命力的衰竭。

总体上说, 在尼采看来, 传统宗教神学的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一种解释或虚构。

(三) 尼采的生命道德教育观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教育哲学观, 生命观是尼采道德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他重估一切传统道德价值, 提出以生命为基础的超越传统善恶道德价值标准的道德思想, 赋予生命以道德教育意义。

尼采尖锐地批判道德对生命的反向作用, 认识到:“道德会危害生命, 危害对生命的享受, 危害对生命的感激等;危害对生命的美化和崇敬, 危害生命的认识, 危害生命的发展。因为生命试图使自身的最高现象同自身分裂。”[1]道德对生命的全面危害, 是源于所谓的“崇高”美德脱离了生活的真实, 与生命本身相分裂。

生命应该是自然的、超越苦难而至欢愉的, 但是, 基督教道德视自然生命以罪恶之源, 追求生命的自然欢快被认为是罪恶。所以, 需要基督教道德戒律作为人们必要的操守, 成为悔过自新的行动准则。基督教传统道德迫使人们逃避生命, 为做一个“好人”, 一个“善良的人”, 将自己变为缺少生命活力的人, 离开生命的自然本性, 尼采称之为人的生命的“普遍化的零本能”。也就是说, 通过轻蔑生命和对生命的麻木、遮蔽, 让生命本身造成生命力的衰退, 尤其是价值创造力的衰弱。道德同生命相分裂, 道德造成了对生命本能的压制, 生命力慢性钝化、萎靡, 人成了有病的人, 这就是道德病。

尼采视传统道德为教化、控制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精神统治工具, 是与生命意志相悖的、迷惑人和愚弄人的异己力量, 其用心在于让人们服从统治。他认为, 在生命的意义上, 基督教道德许诺一种隔世期待, 其宗旨就是安慰人, 叫人成为肉体的蔑视者, 在现世中忘掉自己作为生命的存在, 从而变成只知献身和服从的工具。这是一种让生命枯萎的道德, 是一种侏儒的道德。因此, 受这种道德教化支配的人, 人性变得越来越怯弱、虚伪、平庸。

尼采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命为出发点, 道德教育的生命思想基础在他那里就是古希腊悲剧艺术中象征生命激情和本能的“酒神精神”与象征生命理性和自制的“日神精神”的统一精神, 意在唤醒人类对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自由创造性或超越性的尊重。他的“超人”哲学极富生命气息, 呼唤对“大地”意义的忠实, 为其生命道德教育观确立了扎根生活现实的思想旨趣。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还提出了“自爱”的道德教育思想, 视自爱为“健康的自私”。个体在自爱中生命力不断强大, 并让他人学会自爱而走向强大, 表现了“自私者”强大的生命力, 生命因自爱而创造、而强大, 是强大的自我的表现。[7]人们理当在享受、感激生命之时怀有内心真诚的崇敬, 表现出永不停歇的昂扬斗志和创造活力。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人性生成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应该成为生命本身。

二、道德教育价值生成与评价的哲学根据: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是尼采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 世界就是“权力意志”的生成过程, 是生命价值生成与评价的原则和根据。尼采把“权力意志”看作是世界和生命的本质, 认为生命在根本意义上是“权力意志”, 以“权力意志”超越善恶的价值标准, 体现了道德生命的自主性、生成性, 即生命力走向强盛的自为性、过程性。尼采说:“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人类力量感的东西、力量的意志、力量本身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力量增强、阻力被克服时的感觉。”[8]

尼采极其颂扬生命的道德自主, 自主的道德是一种“权力意志”的道德, 因其自身生命力的强大和丰盈, 它表征着生命的上升路线, 强调个体生命创造道德价值, 并以生命的丰盈给予世界。自主的道德有两个基本特征:创造和给予。创造, 也就是“重估一切价值”, 将一切已经被认定、被遵守的价值拿到生命的强力面前, 为其存在进行辩护。自主的道德作为创造的道德, 同时也是给予的道德, 是立足于自己生命力的丰盈的一种给予, 体现在给事物命名的权利, 也体现在对善恶的界定。生命力丰盈的创造者创造价值也就是给予价值。

尼采对传统道德教化的批判, 在于“对道德价值本身的价值提出疑问”, [9]确立道德教育的新价值。他把“权力意志”作为生命价值赋予、生成与评价的哲学根据, 自然成为以生命作为出发点的道德教育的价值生成与评价的根据。在生命内在激情与本能的支持下, 人的道德教育的生活才真实自然而富有创造;在生命内在激情与本能的支持下, 道德教育在自由的生存舞蹈中超越传统善恶价值标准。“权力意志”是生命道德教育价值寻求、确立与评价的根据。

三、道德教育的目的:成为你自己

“成为你自己”是尼采人性思想的核心, 在最现实的意义上, 尼采提出“成为你自己”的生命活动目的和道德教育目的。

首先, “成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必须自我肯定, 爱自己, 忠实于自己, 对自己负责, 真诚地寻求人生的意义。肯定自我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要求每一个人必须忠实于自己, 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并真诚地立足于自己的生命去寻求人生的意义。“我们必须为自身存在承担全部的责任, 我们也想扮演掌握存在的舵手, 不允许存在如同一种空洞的偶然”。[10]“成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就是要每一个人能够做生命的主人, 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

其次, “成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就是要求自我必须充分把握生命的可能性、自由的生成性, 通过自我的否定、创造和肯定, 实现生命的不断超越攀升, 展示生命自我的真实性、独立性和独特性。

因此, 尼采的道德教育哲学, 其教育价值与目标生成表现为自然的道德、自主的道德, 同时又是自我的道德。“成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目的实现过程就是生命力不断走向强盛的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过程。个体只有将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能升华为生命道德价值的创造力, 进而创造出新的道德价值, 给自己的生存赋予独特的教育意义时, 才算完成了自我超越意义上的“成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的道德教育过程就是人生境界向骆驼到狮子到孩子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过程。[11]个人在“成为你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自我确认的自我道德教育过程中, 面对现实的苦痛和生命的无意义, 必须具有超越精神。尼采一再强调, 人是要超越自己的。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 “超人”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的象征, 所强调的就是人的自我超越精神。“人是应该被超越的”, “超人是大地的意义”。[11]自我的道德教育正是以这样一种立足于大地的超越精神实现个体“成为你自己”。

四、道德教育家:人生哲学家

尼采对基督教驯化的道德教育和理性主义道德教育所造成的人的奴性化、动物化而致生命力的退化的批判, 有着深刻的思想与实践意义。

尼采批判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过是“制造一个古代哲学家的稻草人”, [13]指出道德教育应该是“把人向高处训育”, 训育“未来的地球主人———的道德”。道德教育所训育的人的“生命意志应当强化”, 而要实现这样的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者必须是“极富创造性的人”, 具有“最高等的艺术家意志”, 能够从现实的一切道德教育的反面而追求“提高人”的“一种带有相反意图的道德”。[13]

尼采提出了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个别教育”思想, 指出:“无论如何, 最大的成就既不属于试图教育每一个人, 也不属于试图教育特定的一帮人, 而只属于那首先试图教育一个并且绝不离开他的目标左顾右盼者。上个世纪之所以优于我们的世纪, 正是因为它拥有如此之多受过个别教育的个人, 以及同样多的教育者, 这些教育者把教育一个人当作他毕生工作。”尼采赞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症下药”的家庭教育方式, 强调教育者要把教育一个人当作他们的毕生工作, 在这些受过“个别教育的人”身上, 让道德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 尼采指出传统道德教育者所取得的成效相对不大的原因乃是“道德教育者的贪心”, 即道德教育者“一下子要求太多”, “野心太大”, 急于为“每一个人颁布规则”。[15]道德教育中的这种全体性是教育者的一种“贪心”, 在尼采看来无法真正地实现。

尼采强调道德教育需要典范的教育价值。传统道德教育的虚伪和欺骗性, 造成了对生命自然性的侵蚀、剥夺、平庸。理性主义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对人的非理性的压制, 道德教育成为“训育”, 缺乏针对性, 失去了精神创造, 让道德家的道德统治的全体性“贪心”和“野心”得到满足, 人们在这种教育中变得唯唯诺诺、碌碌无为。尼采感叹:“没有哪个时代更需要道德教育家, 也没有哪个时代更难找到他们。”他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做教育家”, 以“帮助人们超越时代的匮乏”, “教导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保持纯朴、诚实”, 他就是具有“诚实”、“快活”、“坚韧”的精神特征和能够克服来自“孤独”、“对真理的绝望”和“道德与智性的僵化”的危险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10]

后期, 尼采认为道德教育家的最杰出代表是查拉图斯特拉。查拉图斯特拉以他的“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学说”和“伟大的健康”, 担当教导人类诞生“超人”的教育使命, 实现道德教育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伟大创造。

摘要: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与其道德观是融合一体的, 是尼采在对基督教道德教化和理性主义道德教化的批判性考察中确立的, 其道德教育观坚持以肯定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和超越性为出发点, 以“权力意志”为道德教育价值生成评价的哲学根据, 以“成为你自己”为道德教育目的, 认为道德教育家应该是人生哲学家。

关键词:尼采,道德教育观,生命,权力意志,道德教育家

参考文献

[1][3][4][6]尼采著.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100, 570-573, 573, 638.

[2]尼采.偶像的黄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69.

[5]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8.

[7]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50.

[8]尼采.尼采文集.权力意志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5:292.

[9]尼采.道德的谱系[M].上海:三联书店, 1992:6.

[10][16]尼采著.黄燎宇译.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M].悲剧的诞生[M].南宁:漓江出版社, 2002:215, 220-235.

[11][12]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南宁:漓江出版社, 2000:18-19, 18.

[13][14]尼采著.张念东, 凌素心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513, 168.

尼采语录 篇10

1、如果阁下长时刻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2、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搞笑;人也务必学习并领悟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搞笑。

3、我属于这天和过去,但是我的一些东西,将是属于明天后天和今后的。

4、千万不好忘记:咱们飞翔得越高,咱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

5、完全不谈自我是一种甚为高贵的虚伪。——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6、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我的两条腿!不好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好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7、如果咱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咱们的议论,如果咱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咱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正因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咱们的状况下,才能容许咱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咱们超过了他们,如果咱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咱们!总之,让咱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咱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期望和期盼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尼采

8、没有真理,只有解释。——尼采

9、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我看作上帝的原因。

10、最好的作者,是那羞于成为作家的人。——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11、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12、你这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13、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就应”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职责;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此刻的一切。——尼采

14、不好停在平原,不好登上高山,从半山上看,世界显得最美。——尼采《世界的智慧》

15、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我怀有敬畏之心。——尼采《善恶的彼岸》

16、一切完美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我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刻本身就是一个圆圈——尼采

17、一个人的价值,也体此刻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

18、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正因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我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尼采《不合时宜的考察》

19、“当某一动物,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取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尼采《反基督》”

20、我感到难过,不是正因你欺骗了我,而是正因我再也不能坚信你了。——尼采

21、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留意自我不好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善恶的彼岸》

22、人是一根绳索,驾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23、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尼采

24、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应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25、人的价值惟有与他人相照,才能衡量出来。

26、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27、“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28、我是太阳!

29、致孤独者。如果咱们在咱们一个人独处时不能像咱们在大庭广众之下时那样尊重别人的荣誉,那咱们就算不上正人君子。

30、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31、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取——尼采

32、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正因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33、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尼采

34、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尼采

35、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正因他想孤独,而是正因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36、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37、强烈的期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

38、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好向人诉说,以求同情,正因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尼采《快乐的知识》

39、何为生?生就是不断地把濒临死亡的威胁从自我身边抛开。

40、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

41、一切激动的吵闹的不连贯的神经质行为都与伟大的激情毫无共同之处;伟大的激情在人心深处静静地燃烧,吸光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热,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静而冷漠……

42、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状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好忘记。咱们飞翔得越高,咱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3、要真正体验生命,务必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习并领悟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习并领悟俯视下方!

44、时刻迅疾地飞去——咱们多么期望一切事物能与它同飞。

45、你要搞清楚自我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正因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发奋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我。——尼采

46、智慧愿咱们——勇敢无忧矜高刚强,她是一个女生,永远只爱着战士。

47、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我的两条腿!不好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好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48、你这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尼采

49、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向往的是闲暇。与此相比平凡的学者却回避它,正因他不知道如何处理闲暇,而此时安慰他的是书籍。

50、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51、真正的男子渴求着不一样的两件事:危险和游戏。

52、不能服从自我者便得受令于他人!

53、看呐:这是个新的诫碑。但是那些将帮着我把它抬到山谷里去铭刻人血肉人心的我的兄弟们在哪儿呢?

54、男生骨子里坏,女生骨子里贱。——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55、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善恶的彼岸》

56、谁若孜孜于寻找,就越容易迷失自我。一切孤独皆是罪过。——尼采

57、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我。——尼采《快乐的科学》

58、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59、你务必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样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60、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

61、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62、一个人知道自我为什么而活,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63、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刻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尼采

64、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因此没有神!——尼采

65、“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务必站在生命之上。——尼采”

66、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我,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尼采

67、也许你感觉自我的发奋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一天都离顶点更进一步。这天的你离顶点还遥遥无期。但你透过这天的发奋,积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尼采

68、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尼采《尼采遗稿选》

69、无需时刻持续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貌。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尼采

70、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71、一棵树要长得更高,理解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务必更深入黑暗。(siaNdian闪点情话网)——尼采

72、许多真理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讲出来。

73、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尼采

74、自从我厌倦了寻找,便学习并领悟了找到——尼采

75、谁要学习飞翔,务必先学习站立奔跑跳跃和舞蹈:人无法从飞翔中学习并领悟飞翔。

76、充耳不闻的智慧。---如果咱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咱们的议论,如果咱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咱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正因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咱们的状况下,才能容许咱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咱们超过了他们,如果咱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咱们!总之,让咱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咱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期望和期盼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77、鄙薄自我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我。

78、“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正因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发奋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我。——尼采”

79、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尼采

80、强烈的期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

81、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82、“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尼采

83、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若从外溢的酒杯里豪饮,难免洒落许多佳酿,故不好怀疑酒的质量。

84、不能听命于自我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尼采《查特拉斯如是说》

85、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86、自从厌倦于追寻,我已学习并领悟一觅即中;自从一股逆风袭来,我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87、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此刻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88、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坚强!

89、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身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90、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尼采

91、人能够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正因感情是变化无常的。——尼采

92、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应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尼采

93、常常谈论自我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我。——尼采《善恶的彼岸》

94、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但是,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

95、我爱那些使自我的德行成为自我的目标或命定的人。

96、无选取的求知冲动,犹如无选取的性冲动一样——都是一种下贱的本能!——尼采《初期遗稿》

上一篇:牛仔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