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生命哲学

2024-06-12

尼采生命哲学(共5篇)

尼采生命哲学 篇1

一、叔本华及尼采

尼采所处的时代人们高扬理性关注物质生活, 认为理性和科学技术能给人带来终极幸福。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在遇到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后开始瓦解, 叔本华将世界本质看做是生命意志, 每个个体都被生命意志支配, 个体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整个生命受伟大的生命意志的控制, 于是摆脱生命意志枷锁唯一的出路就是结束生命。叔本华自身的学术观点不够彻底, 但是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中国清代学者王国维就以亲身经历贯彻了叔本华的思想, 他自杀了。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其整个哲学思想的基调也是悲观的, 但是他称自己的哲学是积极的虚无主义。尼采将虚无主义分为两类, 即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缥缈消极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人在否认一切价值观念之后表现出的一种无所适从和自我沉沦的状态, 一切旧传统价值遭到否认之后处于彻底的价值虚空之中, 丧失信仰无人管束做什么都可以的失控儿童。而积极的虚无主义则是指在批判一切传统价值之后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 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 在对一切旧价值感到失望之时, 身处绝境却不自暴自弃, 起身反抗从而克服虚无主义, 这种反抗精神在尼采思想中就表现为高扬生命活力的酒神精神和权利意志。其积极的虚无主义使他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质, 即能够自由运用理性思索整个宇宙的人生命却是有限的, 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之间的张力使人必须承认自身的悲剧性。但同时, 在认识到个人是被伟大的生命意志所控制之后, 应该勇敢地面对悲剧的人生, 用顽强的生命力来战胜掌控一切的生命意志, 这也就是尼采与叔本华最大的区别所在。

二、尼采对理性的批判

尼采对理性批判的靶子首先对准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强烈地批判苏格拉底以来欧洲历史上的理性主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无知即罪恶”这句话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开端, 这里知识就是理性的代表,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最终才能得出对人类有用的知识。而缺乏理性能力的人则是个缺乏善的人, 也就是罪恶的人。在此, 理性与本能被对立起来, 而且从此以后奠定了理性相对本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尼采认为理性破坏了人的生命力基础, 削弱了人的本能, 因此要解放人的生命力就必须反对理性抬高意志呼唤本能。柏拉图认为, 现实世界并非永远存在的, 而是由一个神或造物主以善的理念为指导, 以理念世界为模型, 将各种理念模式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文明而创造出来的。因此现实世界都是不完善、不完美的, 它之所以存在完全是由于对理念世界和善的世界的分有和模仿, 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在此种思想的基础之上, 他对雅典的民主和政治产生了很大反感, 于是他按照各种善的理念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 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即理想国, 在理想国中由最具有知识的哲学家来当国王。虽然柏拉图“哲学王”的理想在今天已被人当作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而且甚至他自己也不相信理想国能够真的实现, 不过柏拉图对理性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尼采看来, 柏拉图理想国以及理念世界的思想都是否定现实世界的态度, 这种态度应该遭到坚决反对。尼采将这种把希望寄托于彼岸世界的悲观态度归结于理性的罪过。由于理性对感官的绝对地位, 人所感触到的一切都不值得相信, 感觉世界背后必然存在一个不变不动的世界, 是理性构造出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对现实人生起不到任何积极或指导作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上演的种种悲剧就是由于人们看到水深火热的现世, 受到教会精神控制的广大人民只好将目光投向彼岸世界, 对此岸世界采取消极的态度, 所有希望寄托于来生和天国, 这种推到极致的消极的基督教精神正是对理性设计的彼岸世界过于信任的结果。尼采对理性的批判使得他的整个哲学导向非理性的生命哲学。人们一味向往美好的彼岸世界的生活, 于是失去了对现世生活的激情和信心, 尼采生命哲学意欲重新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人生的唯一意义就是生命, 生命应该而且必须取代理性成为人生的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颓废的现代精神应该被旺盛的生命力代替。只有高昂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才能战胜人生的悲剧性。因此尼采用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作为自己生存哲学的核心。

三、酒神精神及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脱胎于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指的是沉迷于绘画和音乐中迷狂的状态, 这种状态中包含了一种充沛的力量, 该力量产生自对艺术的陶醉和悲剧中的自我肯定。尼采的酒神精神具有本体和终极的意义。酒神精神来源于古希腊, 丰收之时农民们尽情狂欢, 四处游荡, 不顾一切道德规范和神圣法则, 放纵情欲, 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释放人的本能, 与宇宙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此摆脱理性和道德的束缚, 打破一切法则的精神贯穿了尼采的全部思想。权力意志与酒神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酒神精神要求人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本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权力意志则被尼采认为是万物的本源, 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的自然事物, 权力意志都是本质。因此二者实际上是一体的。权力意志目的在于肯定人生, 以强大的生命力来克服一切悲剧。生命的真谛在于从高于自身处吸取一种力量, 从而让自身变强大, 因此所谓强者不是只追求生命, 而是要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不只是活着而且要认真的活着, 这种向上的力量使人脱离常人变得更加强大有力, 生命力也会永不枯竭充沛丰盈。权力意志的本体论意义在于, 意志对外部事物进行支配的力量来源不仅仅在只于外部而且还在自身, 因此生命自身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生命力消退的论断不攻自破。但同时尼采也认为权利意志意味着剥削, 战胜一切比自己更为强大的东西, 使别人为自己服役, 软弱代表着没有存在的价值, 理应被征服和奴役。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人, 失去自由的意志的人就理应被奴役。他声称“凡有生命的地方都有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是完美所揭示的最终事实”上, “权力意志是感情的始基, 一切其他感情仅仅是它的扩展”, “生命本身本质上就是掠夺、伤害, 对陌生者和弱者的压迫、剥削、严酷,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认为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欲望和渴望占有一切的权力构成了人生命的本质, 因此尼采哲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纳粹思想和法西斯文化的先驱。

伟大的权力意志, 不断创造出新的生命, 同时也不断毁灭年老的生命, 生成和毁灭永恒存在, 永不疲倦永不停止。肯定并珍惜每一个独立的意志, 抓住每一次能够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的机会。独立和自由就是强大, 服从和依赖就是软弱,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强大有力, 在于其来源的高贵性和神圣性, 以及对平庸的鄙夷。

四、永恒轮回

尼采为了打破陈旧的价值观念而提出高扬生命意志的权力意志精神, 但他自己追根究底仍旧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依旧承认生命的残忍、虚伪、诱惑和无意义, 即使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短暂的人生也依旧有终结的一天。于是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学说, 试图用永恒轮回的权力意志将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灵魂联系起来。尼采并不是第一位提出永恒轮回这个命题的哲学家, 古希腊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就说过, “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 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在这里永恒的活火就是循环往复的生命力的象征, 分寸即是logos, 也就是道。赫拉克利特早早的就看破了生命的意义, 即道的精神:生生不息。但是尼采并不是简单在重复过去陈旧的思想, 对他思想的误读使人们认为他是一个机械的循环论者, 但事实上他的永恒轮回思想包含着新的内涵。永恒轮回思想的产生是为了克服虚无主义, 但是否正因为该思想的出现, 人陷入了更深的虚无主义呢?在他看来, 人生的每一次短暂或漫长的经历在过去和未来都曾经千百次地发生过, 没有新的事件发生, 有的只是重复。尼采试图让生命的循环消减短暂生命的悲剧性, 但是一次次没有新鲜事物产生的人生难道不会让人感觉无聊和厌烦吗?既然人生的轨迹早已被确定下来, 那么奋斗与否, 颓废与否还重要吗?尼采本想借永恒轮回来逃避人生的虚无性, 但却陷入了更深的虚无。他只能肯定一切虚无, 努力战胜一切软弱颓废的精神, 努力热爱无意义的人生, 在巨大的悲剧中加入一点乐观的色彩。尼采的强力意志和酒神精神本来是为了超越一切虚无和软弱, 但永恒轮回却使这种超越变得苍白无力, 永恒轮回毁灭了超越的机会, 禁锢了生命的所有可能和希望。因此尼采能做的只有承认悲剧, 面对悲剧, 热爱悲剧, 尽管无法战胜它。

尽管在尼采看来, 生命始终是带着悲剧性质的, 尽管整个社会充斥着的是一群群精神颓废萎靡不振的常人, 他们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懒懒散散毫无积极进取的精神, 只是一群庸众。但是永恒轮回依旧意味着:巨大的毁灭恐惧背后无法抹去重生的希望, 重生就是对脆弱生命的慰藉。尼采面对无法战胜的悲剧和恐惧仍然像一个斗士一样, 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超人学说正是克服虚无重塑价值的利刃, 他同时也以超人的形象试图引导颓废的现代人重建对生命的信心。

五、超人哲学

超人是尼采的梦想, 是尼采为克服虚无主义设立的目标, 在整个社会普世价值缺失的时代, 尼采不仅要解构形而上学, 而且以重建形而上学为己任。他的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都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超人就代表建立在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基础上的尼采的价值观。尼采并不相信存在一种适用于整个世界的普遍的价值, 他认为价值是由意志确立起来的。每个平凡人都应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确立自己的价值, 并且能够按照这种价值去行动。 (笔者认为此处十分类似于康德的“人为自己立法”的论断) 。这就是尼采理想中超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可惜的是这个要求没有人能够达到。超人的形象仅存在于理论中, 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族群或人向更高级别进化的结果, 而是尼采理想中的人。在尼采看来超人的形象恰好在人的内部, 潜在于每个人心中。每个常人都是未经雕琢的大理石, 借用尼采的手对其进行雕琢就可以使得超人的形象显现出来。生命的超越性是本自具足的, 只不过这种超越性在颓废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现代人身上已经看不到了, 因此尼采只能将超越颓废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超人身上。超人不被陈旧的道德体系束缚, 为自己立法, 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强大的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 勇于为自己设立远大的目标并积极实现。但超人本身并不是神, 尼采也反对将超人神化, 反对英雄主义。因为每一个英雄的存在都意味着他周围聚集着一群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群氓。尼采将这些与超人相反的群氓称做“末人”, “末人”的特征几乎遍布在每一个现代人身上, 他们胆小、猥琐、平庸而且自甘堕落, 但他们又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尼采憎恨“末人”, 他试图通过建立超人的形象来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 引导末人朝向超人的方向发展, 唤醒末人心中具有超越性和奋进心的一面。不过, 无论末人是否能够达到超人, 尼采的愿景始终激励着有志奋进的人们。

尼采既认为通过人的自我超越能够达到超人的目标, 又否认现在、过去、未来会出现超人, 超人始终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而超人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谈论人的超越性, 他敦促着人不断超越自身达到更加完善的形象。

尼采哲学具有十分强烈的批判性, 因此每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之际尼采哲学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那么在当今和平年代尼采哲学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 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波又一波地涌来,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拿文化来说, 时下流行的是价值多元化, 但是价值多元化的腐坏将导致价值虚无主义, 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国人正是处于信仰缺失、道德匮乏、对理性盲从的时期, 尼采的生命哲学刚好能够给予现代人一些启发, 呼唤人们回归意志, 激励生命, 找到生命本身的价值在于旺盛的生命力, 生命力本身就应该作为人存在的目的, 而不该仅仅作为追求其他物质性事物的手段。

摘要:尼采批判叔本华以自我毁灭为终点的哲学, 建立高扬生命活力, 倡导个体独特性和创造力的酒神精神, 权力意志与酒神精神一脉相承, 都是批判颓废和虚无主义的利刃。权力意志引出了永恒轮回, 为了能够完全满足权力意志的要求, 尼采创造了超人的概念。尼采是一个积极反驳颓废消极的旧传统价值的战士, 他强烈批判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精神对人本性的压抑, 倡导生命本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权力意志,酒神精神,永恒轮回,超人

参考文献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译林出版社, 2012年版.

[3]邓晓芒, 赵林.西方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4]王国良.反对理性解放生命——尼采哲学思想探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 .

[5]李平民.尼采、瓦格纳与纳粹文化的非理性主义[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 (5) .

[6]张庆雄.“虚无主义”和“永恒轮回”——从尼采问题意识出发的一种考察[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7]叶秀山.试释尼采之“永恒轮回”[J].浙江学刊, 2001 (1) .

尼采生命哲学 篇2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是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他说,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

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骗无知的人们。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却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换汤没换药。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试析尼采哲学的隐微教诲 篇3

关键词:尼采 权利意志 永恒复返 虚无主义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①作为尼采成熟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哲学史上一部相当奇特的作品。因为它是一部戏剧结构的哲学书。像柏拉图在《王制》中通过苏格拉底说话一样,尼采在《扎》中用扎拉图斯特拉說话。尼采自己对《扎》也相当重视,他在自传中说道:"在我的所有著作中,《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占有特别地位。"②并说《扎》完成了他"哲学使命中的肯定部分",之后"进行否定的部分就该提上日程"。(《这人·善恶》1)那么,尼采哲学的"肯定部分"到底是什么呢?他的这一"未来哲学"是否能够摆脱纠缠他一生的虚无主义呢?让我们循着扎拉图斯特拉的脚步来一探究竟吧!

一、超人

《扎》书一开篇,扎拉图斯特拉就带着自己十年悟出的"智慧"下山了,他带来的是什么"智慧"呢?是"超人"。扎拉图斯特拉下山,首先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老人,在他离开老人时,他向自己的内心如是说:"真不可想象啊!这个老年圣者悠游林下,竟然还没有听说,上帝已死!"(《扎·前言》2)接着扎拉图斯特拉来到一个紧靠着森林的市场,开始宣讲他的"智慧","我给你们教授超人。人类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超人是大地(Erde)的意义(Sinn)。让你们的意志说吧: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义!"(《扎·前言》3)

"超人"的智慧只有在"上帝死了"的背景中方能得到恰切的理解。在尼采看来,西方思想从柏拉图主义开始到基督教都是否定尘世生活的,它们都承诺在变化的现象世界之外有某种不变的"真实世界",不管它是至善、上帝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那么上帝是怎么死的呢?是启蒙哲学,近代科学和理智的诚实所杀死的。而扎拉图斯特拉在30岁前是接受关于彼岸世界或上帝的信仰的,但随着这一信仰的破灭,随即陷入虚无主义深渊。上山时所要摆脱的那个恶魔就是上帝死了及其虚无主义后果。而"超人"正是扎拉图斯特拉克服虚无主义的第一个产物,"超人"的最核心规定即大地的意义,而这个规定显然是针对上帝而言,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否认尘世生活,而现在上帝死了,尘世本身理应获得解放和肯定,而"超人"正是对尘世生活即大地的肯定。

二、权利意志

然而一个噩梦却惊醒了扎拉图斯特拉。"是啊,我懂得此梦的预兆和警示:我的教诲陷入危机,稗草要称为麦子!"(《扎·持镜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扎拉图斯特拉还没能区分智慧和生命,没能理解生命的权利意志。在《论自我克服》中,扎拉图斯特拉讲道:"我在哪里发现有生命者,就在哪里发现权力意志,而且,即便在仆从的意志里,我也发现了要当主人的意志。"(《扎·论自我克服》)在尼采看来,过去人们以为是真理的东西不过是一种真理意志,而这种求真理的意志来自于权力意志。从根本上说,权力意志是一种统治意志、当主人的意志。而有统治必然有被统治,因而权力意志也表现为被统治和服从。只有最高最强的权力意志才只统治不服从。这种权力意志即哲人的权力意志。哲人追求真理的这种求真意志之所以是一种权利意志,是因为他想要给生命赋予某种价值、目标和意义,为整个民族制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善恶法版。因而哲人的权力意志是"最精神化的权力意志"③,意味着对残酷生活的承负,也可以称之为"求真意志"。与之相对应的是民众的权力意志,民众无力承负残酷的生活,因而尽力追求谎言、追求自保,其表现为服从既定的生活方式,即服从哲人制定的价值法典、服从哲人的统治。这种意志也可以称之为"求假意志"。④在尼采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末人的社会,柏拉图主义的哲人从民众的"求假意志"出发,制造出那些彼岸、来生等等谎言,把谎言当真理,没有真正在承负残酷生活的基础上制造价值法典,却让这种"求假意志"成为哲人的本能,最高等的权力意志由此被遗忘了;因而必须重新恢复哲人的"求真意志"--最高的权力意志。总之,"权利意志意味着对自然与哲学的最后真理的发现:自然有内在的高低等级秩序,哲学位于精神等级的最高位置,具有自然正当的统治权力,哲学的本性是价值创造--为生活指明方向划定范围,其核心是道德和善恶的标准。那么如今哲学者最精神化的权力意志应该创造什么呢?面对柏拉图主义的不诚实,哲学应该诚实地意愿什么?意愿永恒复返。"⑤

三、永恒复返

在扎拉图斯特拉说出权力意志这一教诲后不久,危机再次出现了:"我看见一种巨大的悲哀向人类袭来。最优秀的人厌倦了他们的工作。一种教诲出现了,又一种信仰与之相伴:'万事皆空,一切相同,一切俱往!'(《扎·卜卦者》)扎拉图斯特拉又一次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一切相同意味着创造求新在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权力意志陷入了危机。扎拉图斯特拉为此痛苦了三天悟出了新的道理:"意志必须要求高于一切和解的东西:此即权利意志--:但怎样做的这点呢?谁教导它也要后退呢?"(《扎·论拯救》)通过主动意愿而非被动接受时间的整体循环,权力意志战胜了时间,保持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你所厌倦的人,亦即小人,他们永远轮回"。(《扎·初愈者》)也就是说权力意志要意愿永恒复返就必须克服对小人的仇恨和厌恶,转而意愿小人的永恒复返!为此危机,扎拉图斯特拉又躺了七天。最后扎拉图斯特拉终于明白:"我永远回到这相似和同一个生活,无论是最伟大之处还是最渺小之处,我将重新教授万物永远轮回的教诲--"(《扎·初愈者》)因为"对时间的整体性永恒复返的肯定与意愿,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抽象的,它意味着对生活全部痛苦(当然也包括快乐)的肯定和意愿(意愿!)。"⑥

四、结语

我们发现永恒复返是尼采的权力意志所意愿的新真理,所创造的新价值,超人的教诲也应该在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学说中来理解。因而可以说权力意志与永恒复返是尼采哲学的隐微教诲。那么这个新真理是否克服了柏拉图主义以来的虚无主义呢?有一个问题,似乎被尼采所忽视,而我们不得不反思,即权力意志自身是否纯净而不会发生腐化?权利意志与权力意志者是否同一且美好?就尼采所要求的权力意志的精神性而言,是否只是一味的自我肯定?而事实上权力意志的自我腐化是直观着的事实,权力意志与权力意志者之间存在着本体论差异,此即所谓权利悖论。⑦正是尼采对此权力意志的悖论式偶在的不意识,使其"未来哲学"并未克服虚无主义这一恶魔。

注释:

①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娄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尼采:《瞧,这个人》,刘峙译,《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③尼采:《善恶的彼岸》,宋祖良、程志民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④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页39。

⑤张文涛:《尼采六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19。

⑥张文涛:《尼采六论》,前揭,页22。

⑦参张志扬:《尼采敌基督的身位》,刘小枫主编:经典与解释丛刊2《柏拉图的哲学戏剧》,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页350-364。

参考文献:

[1]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娄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尼采:《瞧,这个人》,刘峙译,《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尼采哲学的文学意义 篇4

尼采哲学的文学意义

在尼采的学说中,酒神精神既是其哲学要点,也是其艺术核心.作为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在艺术创造中有着理性主义所不能替代的而且也是特殊的艺术功效.从古希腊艺术开始,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就是由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共同创造的.

作 者:周成平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4(1)分类号:B516.47关键词:尼采哲学 酒神精神 艺术创造

尼采哲学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哲学思想 权力意志 当代教育

19世纪的哲学殿堂群英荟萃,尼采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他的哲学观点有着很强的预知性,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从权力意志到上帝之死,再到永恒的轮回,无一不为我们当代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启迪。

1 尼采哲学思想简述

1.1 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观点是在叔本华的生的意志观点基础上发展而来。尼采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为了某种目的甚至甘愿拿自己的生命做冒险。此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生的意志,彰显了另外一种意志——权力意志。为了达成某个目标,人们需要通过权力来不断巩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尼采不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在,他更强调的是超越性,即使人生来千差万别,但都可以通过不断的超越而重获新生。尼采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叔本华否定、灭绝生命意义的悲观主义精神,并注入了创造、奋斗和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生命本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从开始就是一场悲剧,生命的价值在于人们利用权力意志,合理的提升完善自己从而让自己过得更精彩。

1.2 上帝之死

在过去的评判标准中,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上帝就是一切的最高标准。然而,权力意志已经是对过去悲情色彩的一次超越,尼采认为,在评判标准上,也应该逾越过基督教的鸿沟,颠覆神学的束缚,向往自由精神。尼采在著作《快乐的科学》中这样写道:“我每天早上提着一盏灯笼,到处寻找上帝,但是找不到他,上帝死了,上帝死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尼采的观点根本没有人相信和接受,人们不相信上帝死了,人们只相信尼采疯了。然而,尼采是正确的,在权力意志的驱动下,上帝俨然不是最高标准,上帝死了,人还活着,人才是一切价值的最高标准。上帝之死观点的提出,是对传统价值标准的一次挑战,超越与创造才是它的核心。

1.3 永恒的轮回

尼采永恒的轮回观点,是在古希腊神话《西西弗斯与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每日要重复着推石工作,石头到达山顶的一瞬间便会滚落,如此往复,无休无止。这种死循环的工作,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无谓消耗,徒劳而已。荷马评论西西弗斯的山石,既是悲惨的源泉,也是重获幸福的跳板。悲惨在于,我们往往会在重复的机械运动中迷失自我,无法寻找生活乐趣所在。重获幸福则在于,此时彼刻,西西弗斯掌握着自己的命运,面对悲痛只要不麻木,就还能发现希望,就还会拥有生的欲望,即使面对悲惨的轮回,也还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尼采永恒的轮回观点与之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尼采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一定的次序和因果在宇宙中不断轮回。正是因为永恒的轮回,我们更应该把握住每一个瞬间,把握住每一个当下,让每一个当下都成为永恒,在每一个瞬间充分发挥自我的价值。

2 尼采哲学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

2.1 权力意志与自我超越

尼采权力意志观点并不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他强调的是人们对这种差异所做出的努力,即超越。将这一观点迁移到教育中,在学生方面,学生可能已经发现了身上的不足以及与别人的差距,但发现仅仅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有机的填充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对于教师来说,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个体的差异性无法避免,尽管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教师可以在一些小的方面做出努力。例如,可以定期将对同一学科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到一起,进行论坛或者其他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使这一方面相对有天赋的同学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权力意志”,在某一方面取得更大的建树,实现自我超越。

2.2 上帝之死与创新教育

尼采“上帝之死”观点代表着一切价值的重估,将这一观点迁移到教育中,可以理解为教育的创新。现实中的教育体系是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保留下来的经典。面对经典,我们不去否认,但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创新。创新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教育体制的创新、课程设置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等等。

在教育体制创新方面,近年来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现在的中考、高考已经逐步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过去的“一考定乾坤”现象逐渐得到淡化。“会考成绩整合”、“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特长生加试”等政策也都是我国教育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教育体制创新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也更好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基础教育方面,加大了对实践课程设置的比重,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逐渐得到了重视。过去,我们过分强调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对于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强大需求量,对这些科目的重视程度也陆续加大。所谓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懂得欣赏美、认识美的灵魂同样也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天翻地覆。从过去单一的教师讲授,板书辅助,到现在的小组协作、探究式学(上接第157页)习,教室安置大屏幕、电子书包进课堂,移动设备辅助教学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教学模式方面的伟大变革。近年来的“翻转课堂”、“跨越式课堂”等崭新的教学模式,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尝试,对探究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永恒的轮回与终身教育

将尼采“永恒的轮回”观点迁移到教育中,使人不禁联想到终身教育,教育也在轮回。我们小时候从老师长辈那里接受教育,等我们成年,我们开始教育我们的后辈,如此循环,生生不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接受的教育。近年来,为了实现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践行终身教育的行动广泛展开。无论是开放大学教育还是教育门户网站的建设,都为终身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便是对这句古训的最好印证。除了学校教育,生活中的教育更是无处不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面对所发生的事情,综合做出评判和选择,这是一种学习。每一个瞬间,我们超越自我,勇于面对挑战,这是一种追求。正是这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交织成了整个生命长河,在这个长河中不断履新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追求,将各种知识不断扩充到我们的认知体系中,用它来教育后辈,用它来规范自己,用它来指导生活,用它来学习工作,通过身体力行的践行终身教育,收获终身教育所带给我们的种种益处。

3 结束语

尼采是德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很多哲学观点在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不仅仅是尼采,很多哲学家的观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哲学的价值不仅仅是思辨人生,更多的是用来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命的长河生生不息,哲学指导教育,教育践行哲学,在哲学与教育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会更好的认清自己,认真坚定的在生活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劳伦斯·吉恩.视读尼采[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2]张贵银.尼采哲学的当代意义[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114(2):103-104.

[3]刘俊华.回归与超越——尼采哲学中生命意義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4):15-17.

[4]王维东,李虎.上帝万岁!上帝死了!——尼采信仰哲学的现实性意义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3(4):74-76.

上一篇:清洁灌肠论文下一篇:综合性能检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