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精选6篇)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篇1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每年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是企业吸纳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先制定招聘标准,即确定所招聘的毕业生需具备某一教育水平(学历、专业)、某些方面的技能以及其他方面必备的条件,再参加毕业生见面会,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其招聘标准的制定,是招聘工作的关键。但近几年,部分企业在制定招聘标准时,常会走入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重高学历――专科生成为被企业忽视的群体
如果有人问:学历较高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一定比学历较低的员工好吗?凭直觉,很多人会立即回答:不一定!教育程度是否就是技能的最好衡量标准,这一点至今尚无定论,而如今专科生――高校生中学历较低的群体,却深受这个尚无定论的问题困扰,使他们的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尽管他们也是国家培养出的技术人才,近同样具备聪明才智和拳拳报国之心,在工作中同样会发挥巨大作用,也将是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
企业之所以走入这个误区,是因为企业主管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忽视了以下几点:
1、学历≠能力。一个人的学历与能力并非是“=”关系,也不一定成正比。现实生活中,一个缺乏动手能力、独立见解、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却徒有高学历和书本上知识的“书呆子”,未必适合企业的需要。
2、企业员工队伍的高素质“≠”高学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管理、科研、技术、生产、营销以及后勤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员工,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企业有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需求,所以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当然选择员工的标准也应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去制定。企业只有合理地配置高、中、初级员工,并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员工整合在一起,形成最佳组合,才能组成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高学历。员工工资与其产出之间的比率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而企业为不同学历、不同类型的员工付出的薪资是有差异的,
这就要求企业选择那些工资与产出比率最小的员工。
误区二:重男轻女――女生成为被企业遗弃的群体
在现实工作中,男员工一定比女员工更优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般来说,在企业中,受作业环境、作业方式、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男员工会比女工更方便一些,这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应成为企业拒绝女生的理由。企业走入这个误区,是因为忽视了以下几点:
1、女性受其生理特点影响而给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不便的同时,还具有思维缜密,办事细致稳妥,有韧性等优势,因此,有些如检验、分析、档案管理等岗位更适合女性。
2、女性较男性更能保持其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即更忠诚于企业。这一点对劳资双方都极为有利:员工因其职业稳定而心情愉快,降低了其直接成本(因流动而直接支出的费用,如旅费,安家费等),机会成本(放弃原来已有的利益,如资历的损失,已掌握的某些技能、技巧的失效等),心理成本(因远离亲友及过去所熟悉的工作环境所造成的不适);企业则尽可放心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从而节约了人工成本(所支付的培训费尤其是特殊培训费,以及企业重新培训新员工在一定时期里承担新员工劳动生产率低的成本)。
3、企业要创造最佳经济效益,除了要合理地配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员工,还要科学地保持员工队伍中的男、女比例,企业的员工队伍不能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或娘子军。
由此可见,企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本企业现状与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招聘标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制定招聘标准时,建议参考以下因素:
1、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客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反应的机敏程度。
3、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生产习惯。
4、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承受压力的能力。
5、操作技能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6、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
7、人格魅力及影响他人的能力。
8、团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9、诚实自信及勇担责任的品质。
10、进取心及竞争意识。
11、挑战意识及创新能力。
12、保持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及进入企业的预期是否现实。
13、人工成本及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企业依据客观科学的招聘标准,结合毕业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自荐材料(专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等)及校方的综合评定,通过面试或采用情境模拟法和行为模拟法(如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框、工作样本、角色扮演,小组互动测验等技术),以及心理测试法,对应聘者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同时向应聘者发出真实的信息,如:提供真实的企业现状与前景、有关未来工作的岗位描述与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薪资待遇、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培训与晋升机会、企业文化等。通过这种招聘方式,相信企业一定会选择出更适合本企业的员工,毕业生也可以获得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篇2
大学数学类毕业生是指高校里以基础数学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运筹学、概率与统计等) 为主要专业学习方向的学生, 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着数学类专业的招生、办学等关键问题。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 对数学专业的划分不尽相同, 一些数学与经济学课程结合紧密, 如厦门大学硕士授权专业中把统计学列入经济学范畴, 数学则单列为: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无论各高校如何划分专业, 数学作为理学一级学科, 在其他学科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当纯粹的数学专业毕业生在面对人才市场严格筛选时, 不禁要黯然泪下。学校这样教, 用人单位那样要求, 造成毕业生面临人才市场挑选时, 左右碰壁, 感到自己身无所属。本科层次的, 主要是做中小学数学老师或进入教辅机构, 且单位要求必须是数学师范类毕业生。硕博层次的, 主要就职于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就业渠道十分有限, 就业空间相对狭小。数学专业毕业生面临争夺有限就业岗位的两难抉择:一是本专业理论多、实际技能操作少, 进入就业市场, 基本没有符合要求的岗位, 大部分毕业生必须跨出数学专业去实现就业;二是从事其他行业, 知识储备不足, 工作技能弱化, 用人单位嗤之以鼻。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人力资源体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 造成人才需求的层次性明显, 而人才培养的模式相对滞后;高等教育培育机制中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大学生自身择业观念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数学专业就业难除受主要因素影响外, 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就业误区。
一、学数学, 当老师, 择业观念保守
(一) 数学专业就业选择空间小
建国后, 教育事业百废待兴, 教师的培养成为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师范类专业在原有的师范类高校中占据主导位置, 尤其是地方高校, 把数学专业作为主要学科加以建设。数学作为基础学科, 在中小学、大学课程安排中极为重要, 数学教师的需求量巨大, 因此形成了学数学主要是去当数学老师的传统观念。
在我国社会, 因为大学生群体长期是优势群体, 毕业生看待就业心态不平, 在很多人意识中, 还是以以往精英人才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未来工作, 忽视了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实际身份。时至今日, 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高校扩招、改建、新建本科院校后, 原有的师范专业基本保留, 并维持招生规模。数学师范生数量没有跟随学校转型而减少。城乡收入差别拉大后, 大学生“就业选择时, 更倾向于大城市, 择业观念恋‘市’情结严重, 基层意识淡薄。”【2】而基层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巨大。据统计, 2010年我国农村现有中小学30多万所, 建制村66万个, 乡镇4万个, 社会组织40余万个, 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在少数。在现今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中, “有业不就”的现象日益突出。很多毕业生立志考研、考公务员、进国家单位, 年复一年的准备考试, 宅在家里或租住在学校附近, 成为理直气壮的啃老族,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 也造成社会人力资本的流失。
(二) 数学师范岗位就业集中于城市
众所周知, 地方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名校就业相对困难, 这些院校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就业机会偏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相对向城市集中, 人口的迁移造成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 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教育资源布局, 教师岗位向中小城市集中, 造成了城市教师岗位竞争增强, 基层学校师资力量短缺,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职业稳定性与高竞争性也使得城市每年的新增数学教师岗位少, 而毕业生不愿选择基层, 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就业, “落后地区经济各方面相对落后, 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越的就业岗位条件。”【3】以上原因挤占了原本属于毕业生的许多就业岗位, 数学专业适合的岗位由于自身和社会原因流失, 造成了就业压力的骤增, 使得约三分之二的师范类毕业生要分流出去就业。坚守着学数学、当城市老师的就业观念, 势必造成毕业生毕业在激烈的教师岗位竞争中面临败北的就业困境。
二、学数学, 跨专业就业难, 创业更难
(一) 数学专业兼容性差, 跨专业较难
人力资本理论论断:专业性越强的大学生, 选择专业对口的比例越大, 否则会遭受专业人力资本的损失。数学是基础学科, 也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 兼容性相比其他专业较差, 但是不同于中文的基础性与应用性, 与其他学科关系让人匪夷所思, 看其基础性与重要性是无可取代, 看其在就业中的应用性是可有可无, 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有的学生在“专业”本身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 其本质是素质教育。部分毕业生片面的理解专业的含义, 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 因而极端强调对口。”【4】由于大学数学专业的特点, 学生学好数学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这也是造成数学毕业生只顾专业, 无暇其他, 逻辑思维好, 工作用不上, 想转行, 知识储备少, 工作技能差, 跨出学科就业很难。部分学生甚至逃避数学, 盲目蛮干与专业无关的事情。
由于大学数学课程的难度较大, 需要分配更多份额的时间与精力, 多数学生也只是勉强应付考试, 没有时间完善知识结构, 锻炼综合能力, 所以有大部分学生采取以数学课程为基础, 转向学习经济类课程, 多数学生选择考取会计证书, 以此向注会等更高层次的行业转移。经济学是热门领域, 本身就业竞争力居于各类行业之首。这样的跨专业学习, 无疑在就业方面多了许多选择的机会。然而, 鉴于大学新生在专业思想、职业目标、自我认识与人生规划等方面的不成熟, 难免在专业学习上走弯路, 结果付出了努力, 疲于应付后, 收效甚微, 没有相应的就业准备, 面临就业时依然看不到黎明的曙光。
(二) 数学专业毕业生创业热情不足
创业教育近几年在高校颇为流行, 也有许多创业成功的案例。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 成立一定的活动组织, 利用各种资源, 提供产品和服务, 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进行创业, 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皖北地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这所本科院校有国家级的创业孵化基地, 有各种措施政策配套的大学生创业园, 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创业平台, 熟知创业的全过程, 体验创业的艰辛与成就, 为以后就业多一层自我保障。创业要求的素质比较高, 创业的风险较大, 很多毕业生尚不具备条件, 因望而止步。从近几年大学生校内参与创业的统计数据来看, 体育专业, 人文专业等创业学生明显多于数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数学专业大学生思维定式较为明显, 习惯于以固有的模式思考与处理问题, 就业观念也是如此, 认为创业是纸上谈兵, 鲜少有大学生涉及创业领域。
三、数学专业就业误区的解决途径
针对数学专业就业存在的误区, 应从就业观教育、就业指导及人才培养等多途径去解决。
(一) 面向基层就业的就业观念教育是关键
1. 创新就业观念教育
长期以来, 就业观念世俗化、功利化是决定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根本原因。毕业生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的人生阅历, 他们接触社会机会有限, 就业的理想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浓厚, 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下, 依然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究其原因:传统就业观念中存在许多误区。在选择工作单位上重事业, 轻职业, 没有真正体现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强调自我的个人主义倾向, 把所谓的人生价值作为择业的唯一要素;“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情结, 无视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 找工作等、靠、要。高校中针对就业观念的教育目前也多数停留在课堂上, 应该多方位, 多部门共同参与, 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引导, 开展结合社会实践、市场空白、基层社会为主的职业感知活动, 全社会共同参与, 创建利于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就业指导模式。
2.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众所周知, 国家能够提供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作”职位是非常有限的。数学专业师范类的毕业生选择工作时, 首选公立、重点学校, 忽视基层农村中小学。教育行业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对我国基层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生动概括。在我国, 由于优势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 教师待遇普遍高于广大基层农村, 使得毕业生不愿意面向基层就业。国家推行的特岗教师计划, 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但是每年都有许多岗位流失。许多数学毕业生情愿选择在城市, 进私立学校, 进教辅机构。鉴于此高校要结合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 唤醒毕业生心底对家乡的热爱, 创业的热情, 建设家乡的激情;政府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 落实国家政策, 推行配套政策, 解决生活困难, 留住毕业生, 使他们安心在家乡、在农村工作,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发挥作用、建功立业的地方去,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稳定性好, 工资待遇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依然是大学生们的首选, 引导与分流, 不仅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措施, 更是毕业生观念的更新, 选择的慎重与坚决。近年来,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国家政策的推行, 让很多大学生对于基层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高校要抓住这个契机, 做好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
(二) 就业指导专门化
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就业信心
在四年本科阶段, 就业信心的树立是关键, 而树立就业信心的关键时期在低年级。低年级时期, 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据一份针对大一新生就业指导的调查报告分析: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 约80%的学生比较容易放松自己,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 多数认为是夸夸奇谈, 距离遥远。即使要谈也要等到大三或者大四。单方面的以就业压力大,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 并不能有助于提升就业信心。“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减少各年级在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就业信心的树立是一个持续, 渗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人生态度与职业价值观发挥着导向的作用, 专业思想与技能则是就业的敲门砖。所以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 及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 并把这些作为目标进行分解, 规划好目标的阶段性。实践证明, 类似这样的就业指导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树立就业信心。
2. 充分认识自己, 明确就业能力组成
要实现就业目标, 就要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组成:一般认为“可分为9个因素, 即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5】。这是一种全面分析的观点, 而在目前的就业指导模式中, 多数学生存在比较大的欠缺。究其原因:单纯依赖学生在大学中自我成长, 很难具备以上多种能力。同样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依靠几节课, 几场比赛, 新生入学时的宣传教育就可以解决的。结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进行结合地区实际、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特点的就业专门指导, 引导学生认识人生, 认识自己、认识专业, 认识就业市场, 有目的地锻炼职业素养, 提升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就是就业竞争力, 竞争力强大了, 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缓解。就业指导要“以培养大学生职业化素质为核心, 以促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执行为手段,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为目标。”【6】所以要重视大学辅导员的作用,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大学生与辅导员接触最多, 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明确就业能力的欠缺, 有意识地开展相关就业活动, 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就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出路之一。
(三) 结合就业市场需求, 改革数学课程配置
1. 针对目前的教师人才需求, 要保留适度规模的师范生教学
要加大师资力量, 提高准数学教师的从教素质, 应对师资类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加强师范生从教基本技能的强化培养, 如开设三字一笔一画, 普通话, 写作能力, 班主任工作, 教育技术学以及用于提升教学能力, 结合学生兴趣进行自学的选修课程。开展进中小学名师课堂, 观摩教学;重视师范生教学实习工作, 切实利用真实课堂锻炼师范生;深入高校所在地, 调研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要求, 认清地区教育发展状况, 让师范生就地区教育发展大胆规划, 合理想象, 真正从内心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开设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研究等公共课程, 结合教育实习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做好教师素质的养成教育更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动摇的方向。
2. 结合社会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开设就业热点课程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要紧跟时代需求, 开设以数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或应用学科专业课程, 培养合格人才, 提升数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以数学 (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为基本课程的非师范类数学专业, 要与经济、金融、保险、精算、证券、统计等社会就业热点相结合, 改革课程比例, 抓好数学基础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好、用好数学建模课程, 积极组织参加数学建模比赛, 提升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指导人员应结合课堂教学、专业特点, 有意识地进行外出考察, 了解信息及时汇集, 通报相关的就业信息, 如人才市场需求量、热门行业的薪酬情况、高薪职业所需要的从业条件等引导学生适应及参加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在取得从业资格后, 再与用人单位、实习单位联系, 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考以致用。相信结合专业进行就业, 毕业生再也不会有“下水摸鱼”的感觉。如某所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 结合学校、专业、学生定位, 鼓励学生及早考取与数学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证券行业就业为例, 下表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统计表: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http://www.wintalent.cn:8031/wt5/cms/web/index[EB/OL], 2012-09-30
大部分岗位都需要具有数学基础的毕业生从事数据分析等工作, 如投资顾问、期货研究、分析师岗位。我国目前有大小规模不等的证券公司114家, 近年来业绩很好。据统计,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11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2万亿元, 净资产为6943.46亿元, 净资本为4970.99亿元, 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6002.71亿元, 托管证券市值13.76万亿元, 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89万亿元。【8】由此一例, 可以预见数学专业的部分就业方向。高校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就业指导要贴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引导要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风向标, 解决数学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四、结语
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是由专业、人才市场、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就业问题的彻底解决最终要依靠毕业生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社会、国家提供的资源, 转变观念、提升能力、面向基层,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诚信的问题, 如注水简历、面试虚夸能力、伪造获奖证书、跳槽违约及不正当竞争等, 破坏学校形象, 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在强化就业指导时, 要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创新方式方法, 加强诚信教育,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完善人才招聘, 用人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全力以赴”应对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N].新华网, 2013-4-11
[2]曾雅丽等.毕业生基层就业障碍性因素与对策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9) :141-143
[3]罗峥, 方平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 2010 (1) :74-77.
[4]李璞, 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22-125
[5]中国证券业协会.行业数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12年度证券公司经营数据 (2012-01-1) [EB/OL].http://www.sac.net.cn/ljxh/xhgzdt/201301/t20130116_61293.html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篇3
各教学学院:
现将《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周活动的通知》(黔教办毕[2012]106号)转发给你们,请各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和发动本院2012届毕业生按《通知》要求踊跃参加,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各院参加本次招聘周活动情况将列入考核评估内容。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2012年3月26 附件: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黔教办毕[2012]106号)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
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周活动的通知
各市、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普通高等学校,各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搭建交流平台。经研究,我厅定于2012年4月16日至2012年4月22日举办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
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周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2年4月16日至2012年4月22日
三、招聘周活动的网络平台
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协办单位:贵州省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
五、参加网上招聘周活动的有关事项
(一)用人单位
1、参加网络招聘周活动的用人单位请登录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注册,并填写包括单位简介、发展状况、岗位需求、联络方式等信息。
2、用人单位可填写“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会单位需求毕业生信息表”(见附件)于2012年4月13日前传真或发电子邮件到我中心,由我中心统一为用人单位免费注册。
3、我中心网站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求职电子简历筛选,方便用人单位简单、快捷的找到适合本单位要求的毕业生。
4、用人单位要时常上网查阅本单位的应聘毕业生情况,以方便处理面试及签订就业协议等就业相关手续。
5、如需协助招聘,请提前与我中心联系,我中心将免费对使用单位进行指导或培训。
(二)全省各普通高等学校
1、各高校要积极组织本校的毕业生于2012年4月13日前登录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网注册完善自己的个人简历,以确保用人单位能找到适合本单位的毕业生。
2、招聘会期间各高校要有专人职守,为毕业生签约办理就业手续及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解答、指导做好准备工作。
六、其他
我厅对所有参加招聘周活动的用人单位以及广大毕业生均实行全免费服务。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路厅
联系电话:0851-6812656(传真)
通讯地址:贵阳市八鸽岩路138号(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邮编:550004
网址:
邮件地址:gzsjyzx@163.com
附件:贵州省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会单位需求毕业生信息表
春季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邀请函 篇4
尊敬的用人单位:
现特邀请贵单位参加,并相关事项函告如下:
订展条件 相关新闻:福安市全国性书画作品展邀请函范文
1.提供单位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1张;
2.招聘简章1份(请盖公章);
收费标准及优惠办法
2.参会2场免费代做招聘喷绘海报。
时间安排 相关新闻:校企合作邀请函内容范文
2.大会开幕时间:3月26日-3月27日(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4月23日-4月24日(综合人才招聘会)
温馨提示
1.请招聘单位提前办理展位预订手续以提高招聘效果,已确认的展位概不更换;
2.请招聘单位在大会当日9:00之前到会,过时恕不预留展位;
3.请招聘单位勿提前撤展或宣布职位已满,以保证求职人员的公平竞争。
联系方式 相关新闻:2011年展览会邀请函范文
联系电话(传真):
公司网址: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篇5
一、招聘计划确定
本次全市共招聘幼儿园教师500名,用人单位范围包括各种办学体制的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其中,海曙区36名,江东区31名,江北区28名,镇海区25名,北仑区35名,鄞州区85名,慈溪市77名,余姚市56名,奉化市25名,宁海县47名,象山县45名,大榭开发区2名、东钱湖旅游度假区4名,宁波国家高新区4名。
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无违纪处分及违法记录。
(二)具有与履行招聘岗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相关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三)学历要求: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
(四)身心健康,体检合格。参照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五)具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所要求的其他条件。详见各县(市)、区教育、人事部门网站招聘公告。
三、招聘基本范围(符合下列范围之一)
(一)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二)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三)宁波市生源未就业的XX年、XX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凭未就业登记证或其他能证明本人未就业的相关材料)。
(四)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年龄在28周岁以下(1981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宁波市在职非事业编制教师,研究生放宽至30周岁以下(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限报任教幼儿园所在县(市)、区的应聘岗位。
(五)专业对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的省级优秀毕业生,教育部所属师范院校全日制师范类或学前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
四、招聘原则及办法
(一)本次招聘由宁波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二)招聘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同时对部分应聘人员给予政策倾斜。
1、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应届毕业生附加3分;
2、宁波市生源未就业的XX年、XX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凭未就业登记证或其他能证明本人未就业的相关材料)附加3分;
3、宁波市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及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附加2分;
4、家境贫困的宁波大市生源户籍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附加4分(凭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家庭证书,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城乡低保家庭证书,或劳动部门出示的零就业家庭证明)。
以上各项加分不能累计。
(三)应聘人员必须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考试。业务考试形式分为笔试、面试,均采用百分制。
1、笔试:
笔试由宁波市教育局会同宁波市人事局组织实施。笔试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学前教材教法、专业综合知识等,由宁波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事部门同时组织进行。笔试成绩按卷面得分的40%计算。
各县(市)区教育局依据笔试成绩和附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按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不足计划数的,按实际人数进入面试。
2、面试
面试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会同当地人事部门制订方案并组织实施。面试包括上课或试讲,幼教专业技能测试和综合素质考察。面试占总成绩60%。面试实际成绩低于60分的直接予以淘汰。
3、面试结束后,根据考生总分即笔试成绩(含附加分)+面试成绩,按招聘岗位数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名单,因应聘人员体检不合格,按同一岗位进入面试的其他应聘人员的综合成绩,确定替补人员。根据体检结果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名单。
五、上岗培训及考核录用
(一)拟录用人员须参加为期半年的上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由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组织,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和相关幼儿园具体落实。
(二)上岗前培训分集中理论培训和见习培训两部分。师范类、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及其他已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集中理论培训1个月,到幼儿园见习培训5个月。非师范类、非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及其他未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集中理论培训3个月,到幼儿园见习培训3个月。
(三)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后,由相关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必要的业务考核,考核合格并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报当地人事局核准,可办理事业编制录用手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派遣到各种办学体制的幼儿园工作并至少服务
5年。(四)考核合格但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可先到提供岗位的幼儿园上岗并签订劳动合同,允许其在上岗后一年内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再办理事业编制录用手续。届时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岗位的幼儿园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
(五)参加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费。生活补贴费及培训费由拟招聘学校所在县(市)、区财政承担。
六、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一)本次招聘报名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采取属地报名形式。每一位应聘人员只能报某个县(市)、区的1个岗位。
1、报名时间:6月4日—6月6日,上午8:30—16:00。逾期不再受理。
2、报名地点:各县(市)、区(具体地点和联系方式见附件3)。
符合招聘范围和条件的应聘人员可从宁波教科网或各县市区教育网上下载《XX年宁波市定向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报名登记表》(见附件2),如实填写个人信息,携带相关材料(见附件1)到各报名点报名。在外地(宁波大市以外)的符合招聘范围和条件的应聘人员可委托家人及他人报名(材料要求同上)。
3、资格审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不予受理。对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报名资格。
4、考试收费标准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收费的复函》(浙财综字〔XX〕12号)规定,收取笔试考务费40元,家庭贫困考生凭证明免收考务费。
(二)应聘人员报名时需按要求提供有效证件和相关材料,并如实填写相关表格。详见附件1。
(三)领取笔试准考证时间和方式
准考证于6月12日到各县(市)、区的报名地点领取。
(四)笔试时间:6月14日,各县市区考场考点(详见准考证)。笔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
(五)笔试成绩和面试人员名单查询时间及方式
应聘人员可于6月20日起在宁波教科网、宁波教育人事网及各县(市)教育网查看笔试成绩和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六)面试时间:在公布面试人员名单时告知面试时间
七、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如有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参加考试、培训资格及录用资格。
(二)培训考核不合格,公示有异议并经核实的,不予录用。
(三)被录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并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继续聘用。
宁波市教育局
宁波市人事局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1:
1、填写好的《XX年宁波市定向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报名登记表》一式1份、近期免冠一寸白底彩照2张(其中一张粘贴在登记表上);
2、身份证、宁波生源提供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提供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
4、符合加分条件的各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 篇6
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人才需求稳定
在这次招聘会上, 既有一批像潞安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中煤九十二处等实力十分雄厚的企业, 也有焦煤集团、月山啤酒、大张·惠利佳等焦作本地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60%以上的企业招聘人数都在50人以上, 一些大型企业的招聘人数则在100人以上, 最多的有200多人。淮南矿业集团招聘人员告诉笔者:“虽然全球发生了金融危机, 但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 我们这次要招聘210人, 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金融风暴的侵袭中, 本次前来招聘的企业大部分属于煤炭行业, 受冲击较小, 在采访中部分企业的招聘人员也明确表示, 今年的招聘人数比往年确实略有下降, 但这也只是因为前几年企业已招收了大批人员、企业的需求人数下降所致, 与金融危机没有直接关系, 对于高层次人才, 企业依然十分需要。至中午休息时, 新联集团的招聘负责人高兴地对笔者说:“这次招聘会, 没想到上会的高层次人才这么多, 挑选的余地比较大, 一上午的时间, 我们计划招聘的采矿、安全工程和地质工程类的150名毕业生都已经招满,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就业名额, 作为人才储备。”
面对危机, 中心提供贴心服务
招聘会上, 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以及人事代理等服务。为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发放求职登记表, 免费在焦作人事人才网上发布求职信息, 供企业选择。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陶钧钊在现场咨询会上说:“就业形势越严峻, 我们的服务任务就越紧迫, 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把握和用好机遇, 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并希望学子们在金融危机中, 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 找准定位, 科学、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 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有效对接, 不要观望游移, 尽早抢占就业先机。”
对待人才, 企业依然高度重视
在这次招聘会中, 80%以上的企业是与矿业和建筑相关的单位, 而招聘职位最多的则是采矿、安全工程、机械制造、测绘等相关专业,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还有许多企业抢抓机遇, 纷纷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义马煤业集团开出的年薪高达4万元;甘肃窑街煤业集团对引进的采矿专业的毕业生开出月薪2800元、给予安家费4万元的条件;河南新联集团对于头三个月的实习工资定在每月1200元~1500元, 许多煤业相关职位的月薪在转正后达到3000元。焦作市的大张·惠利佳更是开出了5万至18万元的高薪聘请人才, 吸引了众多毕业生应聘。
找准定位, 毕业生纷纷调低期望值
在招聘会上, 许多毕业生放弃“高待遇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想法, 纷纷报出供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较合理的要求。应届毕业生小李说:“今年赶上金融危机, 许多企业处于艰难境地, 工作很不好找, 要面对现实, 抓住机遇, 哪怕待遇低一点, 只要能尽快就业就行。”
在对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像小李一样有这种想法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有些毕业生, 更是在招聘前纷纷在网上参考了各类企业和同行业的待遇情况, 不再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五险一金、要求住房等其他较高条件, 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基本生活保障上, 就像小李说的“现在还是要依照企业的标准定位自己, 待遇低点没关系, 等经济形势好转后还有机会, 最主要的是先有个工作做着”。
【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两个误区】推荐阅读:
高校毕业生招聘服务09-03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出台 3000教师岗位公开招聘07-11
2024年淮北市基层特定岗位招聘177名高校毕业生公告07-01
2024年淮南市基层特定岗位招聘298名高校毕业生公告08-13
2023年宿州市基层公益性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327人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