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赏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全家来到园林社区,准备赏桐花。
一走入社区中,整条桐花大道呈现眼前。一株株翠绿的油桐树,开满了白色的油桐花,一阵风吹来,朵朵桐花随风飘落,就像下雪一样,真是漂亮极了!难怪桐花会有“五月雪”的美名。我和哥哥心血来潮,把地上飘落的花朵收集在一起,做成一颗爱心的形状,请爸爸妈妈一起来拍照。爸爸说:“这颗白色的爱心真特别。”妈妈也说:”白色爱心代表温馨幸福,真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幸福久久!”
想不到这里也有这么美的`桐花可以欣赏,往后我每年都要来!
赏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2
1.师:第一次见面, 送大家一件礼物:
(课件出示)
2.师:这是四个字, 不过都是同一个字。知道是什么字吗?
生:雨。
师:对, 这就是甲骨文的———雨。看, 老师还搜索了“雨”字的系列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3.师:在现实生活中, 你见过哪种雨?
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小雨……
师:有一种雨, 你们肯定没有见过——— (板书:桂花雨)
4.师:这节课, 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 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请同学们打开书, 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拼读几次, 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 感受花香
1.自由读文, 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诉同学, 刚才, 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桂花, 尤其喜欢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读书, 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不过, 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
3. (课件出示) 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 (齐读) 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
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
生:桂花园。
师:是的, 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这座小山, 名叫———满觉陇。 (出示课件:满觉陇的桂花)
师: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 每到花开季节, 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 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4.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 可是桂花的香气, 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4)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师:认真读一读这四句话, 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说出理由。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让我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因为句子中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那一定很香很香了。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第四句最能说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看, “全年”、“整个村子”、“浸”, 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师:知道抓住词语来品读句子, 你真会读书!
师:多数孩子都赞成第四句, 那我们就好好地研究研究第四句, 看看是不是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6. (课件出示)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 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生:我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就是整年, 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师:去掉“全年”, 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哇!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用朗朗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
师生合作朗读:
(每一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个月)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时每刻, 每分每秒)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我会把目光锁定在“浸”字上。因为这个“浸”字更能体现桂花的香。
师:“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泡、迷、醉、飘、凝聚、笼罩。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原句, 想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生:还是“浸”字最好, 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整个村子。因为整个村子的人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里。
师:除了整个村子的人, 还有———
生:还有村子里的每一种小动物, 鸡、鸭、鹅等家禽, 马、牛、羊等家畜, 还有村里的一草一木, 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块土地。
师:同学们都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句子, 真了不起!可是, 读着读着, 我就有问题了:按理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年只开一次, 每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 闻到花香的时候也只是花开的日子, 可为什么说“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生: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 每天喝茶时, 就可以浸在桂花香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 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 收在铁盒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 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你知道找读原文中的句子来解决问题, 真聪明!
生:桂花除了泡茶, 做糕饼, 还可以做其它食品, 比如烧稀饭时, 放几朵桂花, 桂花粥吃在嘴里, 香在心里。
师:哦!听同学们这么一说, 我知道了:
泡上一杯桂花茶, 花香沁人心脾, 令人难忘。把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 再读一读———“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逢年过节时, 尝一口糯糯、香香、甜甜的桂花糕时, 花香唇齿留芳, 弥久不散。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样的香———“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当桂花盛开时, 花香随风飘逸, 整个村子都被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来陶醉一下———“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四句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此时此刻, 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
生: (异口同声) 全年,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7.老师有幸读了《桂花雨》的原文, 在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桂花, 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儿, 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吗?
生:桂花的香令作者魂牵梦萦。
三、品摇花乐, 赏花雨美
1.师: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生:还有摇花乐和桂花雨令作者难忘。
(课件出示:于是, 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师: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请到文中找出读一读。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师:在摇花之前, 作者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缠”的味不够浓, 摇花的愿望不够迫切, 再来一次, 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 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母亲说———
生:还早呢, 花开得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
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 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日盼夜盼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我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呀!同学们, 现在, 你就是作者, 快点去摇花, 尽情地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品读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句子。)
师:现在,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范读:这下, 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3.师:能告诉大家, 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是呀, 这纷纷摇落的桂花承载着你的欢乐和童年的梦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落叶一样, 从树上飘落下来, 落在了我的头上、脖子上、身上, 还有草地上。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雪花一样, 从空中纷纷扬扬、飘然而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小雨点似的, 调皮地从空中跳下来。
生: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心也醉了。
师:同学们,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这难忘的瞬间,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啊摇, 摇啊摇。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似的、像夏天里翩然起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的精灵———小雪花似的, 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落到我的头上, 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 像披了一条———金色的头巾, 又像———无数金黄色的———小发卡;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 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 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 就像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 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厚厚的———金丝毯。
师:此情此景, 真是令人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 (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
4.师:沐浴着这场桂花雨, 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 感受着这种快乐的还有谁?
生:作者的哥哥, 父亲, 母亲, 乡亲们, 还有院子里的家禽 (孩子们很善于观察) 。
师:是呀, 感受着这份快乐的还有作者的母亲, 只见她洗净双手, 撮一点桂花放进水晶盘中, 父亲则点上檀香, 桂花香夹杂着炉香,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 父亲诗兴大发, 作诗一首, 想读吗?
课件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摇桂花是童年最快乐的事, 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 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四、透过花雨, 感悟思乡
1.师: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 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童年的乐趣。
生:摇出了欢乐的心情。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生:摇出了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食品。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眷恋。
生:摇出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2.师:每年中秋前后, 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 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还有母亲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难道, 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 全是桂花树, 花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盛开时, 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母亲为什么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亲眼看到满觉陇的桂花, 因为每次作者带回的是一大袋桂花。
生:或许是长在树上的桂花比摘下来的香。
生:或许是家乡的桂花树与母亲如此的亲近, 可以摇, 可以抱, 可以攀爬, 可以触摸, 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只可远观欣赏却不可亲近。
生:因为家乡的桂花寄托着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师: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 收获着桂花, 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 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的桂花, 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 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 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 母亲深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也轻轻地对自己说:“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师:一生漂泊的琦君, 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 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 象花木草树似的, 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 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 忘掉童年, 忘掉故乡, 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下笔, 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 这怎么可能呢?
赏花二年级作文优秀400字 篇3
今天,我在二姨家看花,二姨家的花有好几种呢!有太阳乐、兰花、君子兰、鸿运当头、吊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吊兰和太阳乐。
先说吊兰吧,吊兰的颜色可有趣啦!叶的外皮是深绿色的,中间是黄色的,里面是浅绿色的。它不仅颜色好还环保,生活课上王老师给我们讲过,家里刚装修时,就会有一些有害气体,但只要家里养了吊兰以后,空气就会变得清新啦!
再说太阳乐,叶的颜色是紫红色的,有三个瓣,太阳出来时,三瓣叶就会张开,好像是张嘴乐呢!太阳落山时三瓣花叶就会合拢,像睡觉的蝴蝶一样美丽。二姨告诉我,每种花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比如,金虎能抗辐射,芦荟能抗菌、消炎、美容。。。。。。我想:“人和花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赏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4
当黑色夜幕悄悄降临的时候,四面八方的.灯便接二连三地竞相亮了,像是在与天上的繁星比美。放眼瞭望,一片群灯灿烂。美丽的灯光星罗棋布,组成一个个硕大无比的灯图,把夜晚照得一片辉煌,如同白昼。路灯好像仙女撒下无数晶莹的珍珠,把路道打扮成光辉闪耀的银河。
星光固然迷人,却不如灯光活跃。这里灯光有的璀璨得像明媚的阳光,有的柔和得像皎洁的月光,有的忽明忽暗地眨着神奇的眼睛,有的忽断忽续地好像存在无限诗情画意。灯会里“二人转”节目表演,在灯光的映衬下,精彩纷呈,博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我望着这些引人入胜的美景,不禁心醉神怡了。
回家的路上,我回头望着纷繁的灯光,嘴中不禁说道:“灯光,灯光,愿你天天发光,夜夜明亮。你把我们家乡打扮得异常美丽,我非常喜爱你!”
四年级语文《赏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学生在上课后闭着眼睛从走进教室。
2、导语:刚才大家是闭着眼睛离开教室的,能谈谈当时的感受吗?学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想法;教师小结——是呀,刚才大家仅仅这么短的时间看不见周围的世界,就会觉得紧张、害怕,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你想过没有,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一生都看不见光明,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那他们又会遇到多少问题和困难呢?
3、揭示课题:今天就有一队盲人走出家门,他们要去郊游了。盲人去郊游,那他们能看到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同去《赏花》。板书、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为学习文本铺垫情感基础。】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分钟)
指名读学习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扎实基础(10分钟)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叫写本课的一组词语,对子同学互相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组长组织交流,进行“错字盘点”,教师随机点拨。
2、组长组织交流预习单第二题,提出没有解决的词语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从字词、读书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尝试探究,整体感知(10分钟)
1、组长组织交流课前预习中探究问题的答案(探究问题详见学案);
2、我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确定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单中的探究问题,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同时加强合作意识。】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0分钟)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悟理,拓展提升(5分钟)
当堂完成“作业单”第三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对所学用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复述课文方法的变式练习】
七、点拨归纳,盘点收获(2分钟)
1、教师点拨:“提取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注意事项。(如没有出现具体时间等)
2、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点拨归纳,强调学习重点;学生盘点收获,养成整理习惯。】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
1、结束语:(略)
2、作业:
A、完成作业单;
赏花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种基本属性: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 进一步阐明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强调“实践性”则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 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就能获得的, 而是须依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文雅而质韧, 色温而彩华。其花梨兮?其君子兮!在这样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下, 结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延伸语文学习范围, 提升交流与表达、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情操, 不失为一种有意义深刻的实践教学, 也是值得本地校本教材挖掘的良好范本。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知识与能力目标。东方—花梨之乡, 在这种背景下, 作为东方人, 更有必要了解地方文化, 走进大自然, 陶冶良好的情怀, 融合语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表达需要, 提升学习能力和品质, 同时为语文正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开辟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价值,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以及学生家乡黄花梨种植地理优势, 形成四个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准备阶段———展示阶段———形成阶段———成果展示。步步推进, 层层相接, 运用多种方式, 达到学习效果。后期把学生形成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展示到学校的橱窗上, 把成果加以推广, 引起更多同学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情若花梨, 感恩生活。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接近自然, 接受实际锻炼。激发孩子们的自信,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也学会感恩, 学会承担, 能把花木之美化成文字, 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创作, 提高学生写作审美情趣。
三、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与拓展;二是写作与交流, 总学时为16 学时。
1.多种形式合作探究, 展示对黄花梨的认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按照教学环节, 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2.召开主题报告会, 把花木之美化为文字。
(1) 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成相应的几个小组, 由组内选出各组长, 各自选定好写作体裁, 最好是以诗歌、散文、古诗歌、议论文、记叙文来安排不同小组, 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创作。展示学生的灵性, 又可以全面锻炼学生写作, 取长补短, 达到成效。
(2) 召开开题报告会, 学生自由组合成5 个小组, 选出小组长, 确定对黄花梨写作的体裁, 同时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素材。由老师和骨干班干组织, 亲自到江边山间去观察花梨木, 并且学习参考本市花梨木家具市场, 掌握第一手材料,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 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 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 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欣赏名篇佳作, 在欣赏模仿基础上, 在积累情感程度上, 进行写作。写和讲结合, 让学生畅谈活动过程中对其黄花梨感受内涵的理解, 充分体现个性理解, 在思维的碰撞中, 擦出灵感的火花, 感恩生活, 提升领悟。
3.妙笔绘景, 图文并茂, 形成成果。
四、活动步骤
1.第一周:准备阶段。搜集黄花梨相应的文献资料, 从古至今, 分别用四个文档编排, 整理关于黄花梨的诗文篇章, 并附上个人的评点解说感受, 要求真实第一, 不限字数、不限体裁, 自由发挥。
2.第二周:展示阶段。以图片、绘画、文字、影集、短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陈述对黄花梨的认知, 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合作学习, 共享资源, 取长补短, 运用多种方式, 在探究中学习, 在想象中品味。
3.第三周:形成阶段。召开开题报告会,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5 个小组, 选出小组长, 确定对海南黄花梨写作的体裁, 同时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素材, 由老师一起前行, 到本市港务中学, 如条件允许, 去到东河镇, 被称作是花梨乡镇, 身临其境感受东方这种民俗风情中蕴含的花梨情结, 既是倡导对生态环境的低碳保护, 又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心灵回归的一种感恩行动。
4.第四周:成果展示。“三个一”———写一篇诗文;画一幅心中画;举行一次主题演讲。旨在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黄花梨神韵, 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写作的成功的快乐, 感受与他们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五、实践活动时间安排
在课堂上用16 个课时时间从写作角度融合对植物的审美, 以期中为分水岭, 期中期末, 分别展示成果, 课外延续2个星期。
六、研究成员分工
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分成相应的几个小组, 由组内选出各组长, 各自安排相应的收集资料写作目标的任务, 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文学与人文结合的魅力。
七、预期成果展示
小组内推荐优秀佳作, 全班汇总公布, 每个人写下自己的评语, 课外延续一二天, 课内赏析一个课时。选出最佳立意、最美文章、最感人文章等等形式的好文章, 从立意、结构、内容、语言、情感角度评选, 届时优秀选手举行一场展示成果的演讲。
最后全校通过橱窗、文化专题展示等多种形式, 展示优秀成果, 扩大影响力。
八、教师指导意见
1.结合课堂, 检验和巩固准备阶段成果, 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 运用多种方式, 提升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
2.结合活动的开放性和主体性特点, 激发学生的活动和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3.要有具体的分工、各司其责,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配合好, 流程清, 节奏好, 气氛好, 轻轻松松地在学习。
4.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投入课堂的活动, 珍惜宝贵的时间, 切不可走马观花, 粗枝大叶。
九、研究结果
1.在展示解说中融入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和写作这两大板块, 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动手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2.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 沟通课堂内外, 引导学生注意从前人经验作品入手, 能用文字来展示学习成果, 把蕴结的感情和写作结合, 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在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为语文正名, 凡花也有春天, 深藏山间寂寞的花梨木也有发现者, 花梨飘香, 感恩生活。在活动中, 快乐学习, 乐于交流、勇敢表达。
4.将写作范本和演讲等系列活动成果张贴在班级橱窗, 把成果加以推广, 引起更多同学的关注。
十、研究活动收获和喜悦
我坚持向他们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通过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 走进文学殿堂, 感悟人间真善美。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课, 让他们感觉“语文是一场游戏, 语文是一种情趣, 语文是一种智慧, 语文是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 消除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和厌倦。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接近自然,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发表看法, 从中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经验, 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提供了源源的活水。
十一、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反思
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 我就一直在想, 能不能找到一条适合的途径来让语文的学习摒弃功利的心态变得真正的涵养生命的成长。后来就想到从身边素材出发, 想到美丽的黄花梨, 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 自然蕴含着广博的语文学习信息。再到最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实施, 才忽然恍然大悟, 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是一条路, 或者是一个出口, 可以让我更好的做到, 生活和语文有着生命深处生生不息的联系, 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提高了写作审美情趣, 树立了积极阳光的价值观, 在精神上引领了自己的未来。
我有一个朴实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 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 在精神的世界里留下更多的美好的种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 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以满足其终身发展需要。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教育大厦之“基”, “人文性”是语文教育大厦之“本”, 那么“综合性与实践性”, 则为我们指明了通向这座教育殿堂的正确有效的路径。开发校本教材, 巧借综合实践活动平台,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提高写作审美情趣, 回归人们内心深处至真、至善和至美的人性。
赏花 篇7
我的家乡双鸭山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四面环山。当然了美丽的景色更多,在这里有美丽的益寿山,雄伟的七星峰,秀丽的北秀公园……但我最爱的还是那宛如人间仙境的紫云岭。
紫云岭,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美。记的那是去年的5月1日,我们全体师生来到了这个童话般的世界赏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连成串似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看!在两旁直立的树木就是她的卫士,不分昼夜地保护着这些紫色的公主们。山路虽难走,但在这里更像是一块炼金石,在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半途而废就看不见之后美丽的景色,但如果我们坚持走了下去,又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个崎岖难走的山路后是一个美丽的天堂。绿树成荫,粉色的杜鹃花随风飘动,那匀称的花瓣,一捧高高挺起的花蕊,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向你微笑呢。看到这里,你就会感觉一切疲劳也随风飘散了。在紫云岭上,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你看!那蜜蜂、蝴蝶也都出来了在杜鹃花的上空久久不肯离去,又为这美丽的地方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你闻!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你的烦恼随风散去,紫云岭真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呀!站在紫云岭上四方台的大小景物尽收眼底,高高的楼房,商场和平房也和谐的在一起,宁静而安详。每到4月末5月初,人们总是会放下家中大小事情到紫云岭来游玩观赏,可见紫云岭的魅力呀!在这样美不胜收的环境中,我们举起校旗,在鲜花丛中,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紫云岭是一个紫色的天堂,是你使四方台这样一个小地方也能变得如此名声远扬。我爱你美丽的紫云岭,我爱你美丽的家乡——双鸭山。
赏花作文 篇8
在我们教学楼的走廊上,种着小小的杜鹃花,那些杜鹃花好像没有季节之分,一年四季里,总能在走廊上看到那红紫的杜鹃。冬天,本应是花儿凋谢之时,但是当我每每走到走廊上,总能望见对面教学楼上深红的杜鹃花。可能是气候关系,这里的冬天似乎不太冷,因此那些杜鹃花才能盛开在严寒的冬天吧。对面教学楼上是应届快要毕业的学生,他们正在埋头苦干。而那一簇簇红得发紫的杜鹃花像是替他们加油打气般盛情开放在走廊上,使他们在疲倦时,能抬头望一眼,放松一下,解除点点疲劳……
到了春天,盛开了整个冬天的杜鹃花们,开始慢慢凋谢,像是舍不得那些奋斗的学生般,一点一点的零谢掉。而在我们这边的教学楼上,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杜鹃花终于破茧而出,盛放在走廊上。那颜色与对面的不同,这是淡淡的紫,显得生机勃勃,映衬着我们这些稍微轻松一点而充满活力的学生们。
夏天,是暴风雨光顾的季节。在这个时候,两栋相对而立的教学楼上的杜鹃花愈发愈美艳。那深沉、红紫,那活泼、淡紫由绿叶衬托的杜鹃花们,不再是一边有,一边无的对立状态,而是融合在了一起,任凭风吹雨打,他们仍盛情奔放,像学生们在努力,在为末考冲刺奋斗一般;像在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在紧要关头拼死一搏的学生们一般。那盛放在走廊上的杜鹃花,不再仅仅是供人欣赏,它,还是在激励着我们……
元宵赏花灯作文 篇9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事物纪原》说:汉代两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许执吾金驰禁,前后各一日,允许士民踏月观灯。这就是元宵节时许多地方写有“金吾不禁”的由来。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赏花优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元宵节赏花灯优秀作文06-08
赏花灯作文10-11
赏花的心情句子07-06
赏花灯600字作文09-03
大班美术教案《赏花灯》09-03
去赏花踏青的好句子06-26
吼山赏花的小学生写景作文05-15
元宵节赏花灯的祝福短信06-11
钱王祠赏花记三年级作文07-13
语文优秀教学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