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2024-07-08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共19篇)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

下面这幅就是我们今天要修改的人像摄影作品原图:

在ps中打开这张图,

第一眼看上去,这张照片拍的颜色比较的暗,第一步我们要把画面加亮。复制一个这张图的图层。

将混和模式选成“屏幕”,不透明度按需要调节。本教程设定为45%。

把图片放大,选择柔化工具,笔刷按需要选择,压力选择的低一些,这里暂定为24%。对模特的皮肤做柔化处理,如果碰到有较大的斑点,可以用复制图章工具。 柔化是一个很讲究耐心的工作,一定要慢慢来,对不同的皮肤位置选择不同大小的笔刷,但是压力一定不要太高,我一般都是在45以下。磨皮时候注意眼睛,嘴唇,脸部轮廓等位置,要避免对这些部位做柔化。而且,柔化不应该只是对脸部,身上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应该处理。

做完柔化后的效果如此:

做完柔化后就应该调整色彩了,当然,先做这一步也一样,色彩的调整要看个人的色感如何,很多人都说调不好颜色,其实就是色感不太好。调整色彩可以用“色彩平衡”、“可选颜色”、“曲线”等等。。。我们这里先用色彩平衡做一下调整。调整参数如图所示:

调整了色彩平衡以后,发现画面还是有些偏黄。于是我们再用可选颜色,对画面的黄色部分进行调节。调节参数如图:

OK,磨皮和颜色调整完毕。接下来做一个锐化,让画面更加锐利些。将图象模式转换为Lab格式。

选择通道--明度

选择滤镜--锐化--usm锐化。锐化程度按你自己的观察选择,这里的设定如图:

将图象转回为RGB格式。好了,所有的调整都完成了,其实是不是很简单呢?最后一张图,调整前后的对比: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2

一、灾难摄影作品的间接表达美

和讴歌生活中真善美的正面报道相区别,突发新闻摄影作品是通过一幅或一组图片展现人类社会的破碎和伤痛的负面报道。通过对1995~2015年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作品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有13年的新闻作品反映的是战争或枪杀等人为灾难,有5年的新闻作品是反映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另外3年是用单幅摄影图片从正面展现危险中的积极营救。

作为负面报道的普利策突发新闻奖摄影作品的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令人痛心的灾难展现,让观者看到和自己生活的和平环境所不一样的世界。让人们看到在世界另一个地区的人们生活得水深火热,通过这些新闻摄影作品,让观者对代表“善美”的幸福与代表“丑恶”的灾难有直观分辨的能力。其次,突发新闻摄影作品给观者带来的视觉的震撼,使得观者对于自身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并采取行动或集结舆论力量帮助处于灾难中的人们改变现状。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作品新闻审美价值的间接表达,在丰富人们的审美认识和分辨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中美的追求和改变丑恶现状的使命感。

二、摄影形象的丰富美

形象是摄影艺术记录生活的特殊方式。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作品通过各种形象展现了身处灾难中人们的生活。这种形象美的展现是多角度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物作为主体的摄影作品数量比重大;二是在呈现整个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摄影记者所选择的拍摄视角多样。

首先,在近21年的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作品中,用一系列照片来反映一个主题的共有14组照片,而用单幅照片来反映主题的有7组。单幅摄影作品中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人物形象,而对于系列组图的摄影照片而言,出现人物形象的照片占到总照片数的88%。和单幅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相比,系列组图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更大,主要体现在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表达,视觉的连续性将图片凝聚为一个整体,使之更全面地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或结果。另外,摄影作品形象的丰富性在拍摄视角的选择上也有所体现。事件的发生和进展都是由作为主体的人来推动的,新闻作品更是将人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通过照片中多视角的人物形象展现,不仅可以实现突发事件人物形象的相互对照,也可以丰富报道的情感内涵,从而让观者更加客观地审视事件。

以2015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弗洛森枪击案”的系列组图为例,摄影记者在弗洛森枪击案后所拍摄的19张照片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人像。这些形象或正面,或侧面,或背对镜头,主要反映出事件的4个角度:受害者迈克尔的父母亲属等对他的哀悼、枪击案的抗议者们的行为态度、抗议者和警察的冲突、抗议者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就拍摄视角而言,19张照片中的拍摄角度共有4种:1张肖像、2张关系、2张全景和14张中景的拍摄视角。对一个事件的不同拍摄视角,可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肖像”作为对于人脸部的特写,在弗洛森枪击案的组图中,摄影记者将它应用于对受害者迈克尔的母亲和她身边安慰她的丈夫的特写。照片中,受害者母亲忧伤而又无助的表情令观者心痛。“关系”指人物交流的动作,一张是“2名抗议者朝警察长官咆哮”,另外一张是“抗议者和足球迷抢夺美国国旗”的照片,“关系”照片十分生动地记录了处于对抗中双方关系的动态美。而“全景”视角的选取,从俯视角度审视这场悲剧的发生。

普利策突发新闻奖摄影作品的系列组图不仅从多个角度凸显报道主题,而且为凸显主题中的某个形象提供了可能。在1998年“卢旺达和布隆迪战争后的难民们”这组获奖作品中,有3张都是拍摄同一个小姑娘的。第一张是这个黑人小姑娘流泪的照片(肖像),因为她的父母在种族大屠杀都被杀害了;第二张是小姑娘和另一个孩子在临时课堂的不同表情(中景),小姑娘抱着写字的小木板面无表情的沉默着,而另一个孩子则脸上洋溢着笑容地抱着自己写上了字母的小木板;第三张是收养了小姑娘的养母安慰伤心的小姑娘的照片(关系)。三张关于小姑娘的组图,既展现了灾难给小孩子带来的创伤和心理变化,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的社会美。

三、图片说明的深度美

虽然说“一图胜千言”,但没有说明的图片会变得一文不值。图片说明可以被理解为新闻产品的“试用装”,因为对于一篇报道老说,读者往往会先看引人注目的新闻图片和图片的文字说明,如果忽视了新闻图片说明的重要性,可能会直接影响观者对于其他更多新闻文字内容的阅读。

虽然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作品的配图说明一般是由3+5句话构成,甚至有些1~2句话就完成了对于图片所反映内容和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但是图片说明所提供的更多信息消除了观者对图片解码时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让受众了解更多图片背后的故事。例如,2000年高中枪杀案组图中穿着毕业服开心笑着的女生的照片,如果没有图片说明,受众可能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在众多惊恐悲伤的图片中会有一张这样欢乐的图片,但是通过图片说明,受众才了解到在这欢乐背后,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照片中阳光灿烂的花季少女已经在这场校园枪杀案中丧生。再如,1998年卢旺达和的战争中难民,有一张照片记录了一个半露胸脯伤疤的女性。图片中女性的伤疤创口很小,配合着她黑色的肌肤,几乎是不为人察觉的。如果单看图片并不能给人产生多大的震撼,但是配合图片底下的说明,就会了解到“这位40岁的女性在三年前被图西人(卢旺达与布隆迪境内的少数民族)强奸并捅伤,图片中的伤疤就是三年前的印证。除了对她的伤害外,图西人还绑架杀害了她的丈夫,并放火烧了他们的屋子和屋里的6个孩子,其中5个孩子都被烧死了,当时正在怀孕的她也流产了。后来她逃到了坦桑尼亚,并从1996年6月住在Kenebwa难民帐篷里”。图片说明让观者从一段简洁的文字了解到更多信息,就像从小小的伤口发现了人物内心的巨大伤痛。

四、结语

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作品的魅力在于对正在发生的灾难或灾难发生后的人的反应和环境变化进行瞬间性纪实捕捉,虽然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是社会生活的负面展现,但其发人深思和督促人改变现状的功能,间接表达了人们对于善美的追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通过多角度对于人的活动的记录,在呈现出一个个鲜活形象的同时,又为还原突发事件本身做了丰富美的展示。尽管摄影作品主打的是视觉冲击,但是作为新闻,仍离不开图片说明的进一步的解说。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作品美的展现,使灾难性摄影作品在展现真实的同时注重艺术美感,让观者通过图片了解社会真实的同时感受新闻作品美的意境,并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肯尼斯·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6版)[M].任悦,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45-151.

[2]季水河.新闻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6-37.

垂钓摄影作品选登 篇3

一种多功能的户外运动,静中见动,集锻炼与娱乐于一身用摄影人独特的视角观看垂钓文化,用视觉语言展现垂钓世界

全家乐 王春辉摄

这是一张抓拍的相当成功的照片,眼明、手快。人的动态、表情、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恰到好处,把一家人假日中的闲情乐逸表现得轻松、自然,淋漓尽致。

垂钓 韩春生摄

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并没什么引人之处。但作者充分的利用了夏日侧逆光中剔透的垂柳和水面的倒影与反光,使平淡无奇的画面顿然生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

晨钓 王路明摄

钓鱼讲究“静”,尤其讲究“境”。高调、淡雅的画面,水天一色;大片秋意盎然的疏枝,左下方空白处着扁舟一叶。真可谓是清虚恬淡,“静”“境”俱全, 古人意趣扑面而来。一幅成功的“秋江独钓图”。难得!

神仙钓鱼的地方 龙镇定摄

绚烂的花朵、翠竹,淡淡的晨雾,有如世外桃源,给人以亲身前往的冲动。 构图、景深、曝光的控制和影调的处理均相当到位,这是需要一些功底的。

假日垂钓 潘世国摄

假日垂钓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这幅作品正是表现了人们利用假日,享受垂钓的场面。

自然的环境,自然的场面,由近至远的层次,曲折的构图,乃至红色的点缀??为水岸添加了和谐的休闲娱乐气氛。

晨渔图 翟军摄

摄影十佳作品颁奖词 篇4

1、家园

青山绿水间,它们有如白色的音符,奏响生命的华章,摄影十佳作品颁奖词。从嗷嗷待哺到茁壮成长,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感人的瞬间。绿色的家园,是生命的摇篮。感谢生命,感谢摄影师,让我们重温了生命的珍贵和亲情的温馨。

2、中国考爷

耄耋之年,仍在向人生的终极目标冲刺。摄影师用镜头诠释人生巨大的潜能。真实的记录,真实的人生,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生命的尊严,精神的执着,在朴实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让我们以摄影的名义,向中国考爷致以崇高的敬意!

3、村里的厨娘

这是阳光下最灿烂的笑容。中国农村妇女的自信被摄影师永久定格。大红灯笼,晴朗天空,热烈喜庆,大吉大利。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寻常的点点滴滴。美在于发现,这幅作品是最生动的体现。

4、打工女人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母爱是最好的教师,范文《摄影十佳作品颁奖词》。生活的重负,压不住自信的笑容。母亲孱弱的肩膀上,孩子正在长大。生命的长度有多长,摄影师用镜头做出了回答。

5、开发区的早晨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大气雄浑,生机无限。摄影师用超广角镜头,全景式为我们展示了开发区的勃勃生机和万千气象。这是我们首次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关注广元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这也是摄影永恒魅力所在。

6、流光飞舞

夜色阑珊,高速大动脉灵动飞舞,恰似银河落地,又如旋律流淌,光与影的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工业文明所蕴含的艺术之美。科技与艺术,表现迥异,本质相同。这幅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工业题材的另类表达。

7、人生的转折

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摄影师抓住姑娘出嫁的瞬间按下快门,凝固了一个女人的幸福。画面对比强烈,年久失修的房屋,贫寒的家境,姑娘对幸福的憧憬,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时无声胜有声,用质朴的画面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摄影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8、山里娃

看到这幅作品。我们似乎有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关于童年,关于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温馨怀念。秋千荡悠悠的穿越岁月,孩子们的笑声清晰可闻。而这一切,是摄影师通过镜头的叙述传达给我们的。感谢摄影,让我们能从容的回首过往。

9、蜀道通途

光与影,黑与白。摄影师用简单而伟大的黑白两色为我们呈现出光影交融的精彩。河流的流逝,道路的曲线,构成一种流畅的富有韵律的变奏。气韵生动,在这幅作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10、油灯下的希望

摄影大赛作品征集启事 篇5

一、参赛对象:

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

二、征集时间:

9月5日-月7日

三、征集内容

1.反映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贫困户帮扶的照片;

2.反映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搬迁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的照片;

3.反映凤冈“精准扶贫”工作所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照片;

4.反映开展“精准扶贫”活动过程中涌现的新面貌、新风尚和先进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农村发生的新变化。

四、照片形式及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在凤冈拍摄的原创作品,单幅或组照皆可。内容要紧扣“精准扶贫”主题,每人参赛单幅不超过10张,组照每组不超过5张,凡超过要求数量作品,不得参与评选。

2.所有来稿体裁、风格、流派、黑白、彩色不限,但不得进行后期合成处理,改变原始拍摄场景内容。

3.展示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符合主题、鼓励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富有创新感的作品。

4.参赛作品须在照片(含组照)图片名称中,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作者真实姓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文件每幅大小不小于3MB。

5.参赛作品的肖像权、名誉权、署名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举办单位不负任何连带责任。参赛作品如发现剽窃、侵权或第三方提出权利主张的,大赛主办方有权随时撤销该作品的参赛权,收回已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并在相关媒体予以通报。

6.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所有入选及参赛作品恕不退还,所拍摄的作品均可在凤冈扶贫信息网、新华网凤冈网站发表,不再另付稿酬;所有获奖作品主办单位有权用于展览、出版,不再另付稿酬,并享有形象宣传和公益广告无偿使用权。

五、征集用途

1.举办图片展;

2.编辑画册;

3.对外宣传。

六、投稿方式

所有参赛作品,须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投稿(或拷贝至县政协大楼一楼县对外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

535835571@qq.com;投稿时请注明“精准扶贫纪实摄影大赛投稿”字样。

联系人:吴应贵

联系电话:25223311 15348608749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各800元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及获奖证书;

优秀奖10名,奖金各300元及获奖证书。

八、评审办法

纪实摄影作品征集启事 篇6

“传统节日”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征集是本次征集活动的其中一项。希望以摄影的手段关注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单位:光明网

特别支持单位:中国好网民“双微”平台、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协办单位:新华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新浪网、腾讯网、新浪微博、咪咕阅读、咪咕视讯、中青视讯

活动时间:

征集时间:9月19日至11月30日

网络评选时间:12月10日至12月31日

专家评选时间:1月1日至1月10日

参与方式:

电脑PC端:点击“我要上传”,或打开光明网图片库(pic.gmw.cn),注册摄影师账号,等待通过审核后即可上传图片,上传图片时请在“参赛分类列表”中勾选“传统节日文化摄影征集”。图片必须填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图片库账号除参与比赛外,还可以上传日常图片。

手机端:关注中国好网民、光明新闻公众号,回复“摄影 ”或在底部菜单选择“最炫中国节”——“我要投稿”,按照引导上传摄影 作品。图片数量超过10张,须使用网页上传。

征集要求:

征集的图片作品分为单幅摄影作品及图片故事组图作品,内容题材不限(风光、纪实、创意,黑白彩色均可,但要贴近主题),作品要求图像清晰(图片长和宽的尺寸原则上不低于3680x2760像素,分辨率DPI300,图片格式为jpg),图片故事作品要求同组作品图片数量不少于5张,故事逻辑清晰、要素齐全、表达流畅。

评选方式:

征集活动全部结束后,将从中挑选出无政治问题、文字流畅、立意出众、品质较高、富有创造性的50件作品进行展示和投票,并根据票选结果排名,每类产生20件优秀作品奖。优秀作品将在明年一月份进入最终的评审阶段,由专业评审团队选出金奖、银奖、铜奖作品,并给予相应奖励。

奖项设置:

金奖1名 奖励1万元及证书。

银奖2名 奖励5千元及证书。

铜奖3名 奖励2千元及证书。

优秀奖20名 奖励荣誉证书及活动背包。

(金银铜奖作品从优秀奖的20件作品中选出)

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接受任何单位及个人报名参加

2、参赛作品不能涉及反动、政治、宗教、色情、暴力题材。

3、参赛作品谢绝已商业化的作品。

4、同一参赛者允许多件作品、多项目参赛,但在任一项目中只能有一件作品入围或得奖。

5、活动主办方有权在合理范围内要求任何一位参赛者证明作品为参赛者自行制作,必要时需参赛者提供相关证据。

6、比赛设有举报机制,违反上述规则者查明属实后将不做入围考虑。

7、参赛者个人信息仅用于获奖通知,不会公开显示,请务必填写真实联系方式。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7

人们都是在全心全力地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可见的.不可见的。作品以消解了具体的物像为基础, 主要元素是以人为个体.在玻璃纸后面以片段的方式呈现, 让人们可以只通过简单的视觉感受, 忽略了具象信息.得到一组最直观的情绪传达。在消解了物像的同时, 消解的还有我们对于一些固定见解的痕迹。也许我们不需要去理解事物的真实形象.只需通过身体而使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当我们沉迷于这些在事物与我们之间游移的影像时.光线在我们的眼中以及由此也在我们的头脑中勾勒出与实际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在进入这一空间时, 意识到我们正在自己的心房里, 让我们"看见"我们一般情况下如何看也看不到的情绪。

摄影作品的“合理使用” 篇8

从立法上来讲,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及合理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即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可以不必向作者取得授权,也不用支付报酬,这类特定情况统称“合理使用”。其中包括:“为评论、说明某一问题而适当引用他人作品”。但是,在“引用”他人作品时必须要指明所引用作品的作者及出处,同时,在“引用”他人作品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一般来讲,对文学作品的引用必须简短,引文仅可摘录片断,不能整段摘抄。

我国文化部1984年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就作过较具体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1/10????;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40行或全诗的1/4,但古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1/10,但专题评论和古体诗词除外”。

对于摄影作品而言,由于不存在分割使用的情况,无法截取图片的某一部分进行正常使用,所以在认定摄影作品的“适当引用”时存在一定的争议。个人认为,在评论文章中引用他人摄影作品能否免责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摄影作品的被“引用”应该不是摄影作品的“通常使用方式”。 摄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在文章中作为插图显然不是其“通常使用方式”。比如,一位游记作家在介绍某风景名胜时使用了一些风光摄影作品作为插图,以便配合文字来给读者呈现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感性认识。在这里,读者其实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了解所介绍地的风貌,插图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离开插图,该文章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摄影评论文章中,照片也是用来更好地说明问题,也称不上“通常使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作品似乎可以被当作“合理引用”的对象。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某一艺术形式的“通常使用方式”的概念界定也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第二,对他人摄影作品的引用不得与其“正常利用”相冲突。与文字作品不同,摄影作品无法分割使用。摄影作品一旦出现在文章中,无论其尺寸大小,读者对画面内容都可以一目了然,不必再去购买大画幅的照片。而文字作品的片段被引用后,读者还需要通过原作才能了解到全文内容,不会影响到被引文章作者的版权收入。文字作品的这种“引用”不会对正常的产品销售产生影响,因此是可以被允许的。而摄影作品的被“引用”显然与其正常利用产生了冲突,应该不是摄影师想看到的结果。

第三,还要看这种“引用”是否损害到摄影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当今时代是一个读图时代,“图文并茂”已经成为人们对出版物的合理期待,大量摄影作品作为插图出现在文章中,如果把这种照片使用方式界定为“适当引用”,则会极大地损害到摄影师的合法利益,这种现象显然不是立法者所鼓励的。

以上三个条件其实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判断合理使用构成的“三步检验标准”, 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也对此有明确表述。由此可见,在文艺评论中引用他人摄影作品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不应该构成合理使用。

此外,除了“适当引用”,立法者还规定了“个人使用”的合理使用方式,即“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也不必支付稿酬”。那么何种情况下对摄影作品的使用属于“个人使用”呢?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消费者将购买的摄影作品复制若干张悬挂于自家的居室内,可以称为“个人使用”。如果学者在其个人博客中大量使用他人的摄影作品是否也能称为“合理使用”?一般来说,博客使用他人作品并不能给使用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此类使用者的主观目的往往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属于“个人使用”的范畴,但如果将博客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一概认定为“合理使用”,则不合理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因为在当今时代,摄影作品通过博客传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北京法院就曾经审理过这样的案例,将博客使用他人文字作品的行为认定为侵权,这说明我国的司法实践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态度。如果博主在其博客中引进商业广告,向广告主收取费用,此时的博客就超出了一般博客的意义,具有营利性质,这种使用作品的方式就是明显的侵权行为。

校园摄影作品展策划书 篇9

一、主题

“我的大学生活”校园摄影作品展

二、活动项目

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让同学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让我们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充分感悟学院风景的美好及摄影协会会员和广大摄影爱好者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召力。同时也为了让爱好摄影的同学能有一次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进步。

三、宣传

这里有设计现代的教学大楼和郁郁葱葱的草地,这里是我 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美丽的漯大校园。你是否想过用镜头将那瞬间的美好记录成永恒的回忆呢,你是否想过将那永恒的美丽与我们一起分享呢,校园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已经把机会摆在你面前了,来吧,加入我们吧!

三、展示形式

摄影展分为校园百态,人物风情,美丽校园三大板块。

(1)校园百态:主要记录校园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 滴滴,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人物风情:突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一些感人致深的画面,来传达一种校园和谐的景象。

(3)美丽校园:以学校的美景为主,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参观者对校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充分展示学校在校园

环境和办学设施等方面的亮点,抒发作者对现代化校园环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五、作品规则

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系列作品,或是用动漫小短片的形式来展现校园的和谐美。

六、评分标准

(1)素材< 35% >

严禁一切侵犯他人产权的作品参赛,严禁参赛者利用任何手 与本次大赛(如:抄袭、盗用、作弊等)

(2)创意< 40%>

构思新颖,符合主题。

(3)质量< 25%>

图象清晰、完整、明快。

七、评价

初赛:由本协会中层干部担任初赛评委(并采用和观众对自己满意的作品投票相结合的方法)。

复赛:有本协会会长担任评委。

决赛:有学院知名摄影专家和教授担任评委。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资金150元),二等奖两名(资金100元),三等奖三名(资金50元),分别颁发证书。

最佳摄影奖两名,颁发证书及相应精品。

前十名选手授予校园优秀摄影师称号。

注:(本次参赛不收取参赛费用,所有才赛作品以一张冲洗照片,一张电子原稿和一张后期处理过的文件的形式交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摄影协会处,凭学生证收取,另附带个人信息和简介)

九、截止日期

于5月15号之前将作品交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摄影协会。

十、承办单位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团总支摄影协会。

十一、影展前期宣传

以海报形式张贴在校园各系部信息栏。

十二、经费

奖金500元

证书8个

2009年4月18日

“美丽新疆”摄影优秀作品展 篇10

2002年从事专职摄影创作以来,相继发表摄影作品千余幅,并有上百幅摄影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入选或获奖。

其中《燃烧的牧道》组照荣获中国第九届乐凯艺术大奖赛综合组铜乐凯奖;《牧歌回响》入选2003中国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打扮春节》获“大地之春”全国百奖摄影大赛铜奖;反转片《玻璃上的风景》组照荣获2006年度全国反转片大赛十杰《冰花》组照、《喀纳斯之春》《梦幻高原》《故乡的云》等摄影作品连续4年获“捷宝”国际风光摄影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囍被诉晚情》入选2012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2003年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授予“中国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2005年出版个人摄影作品集《边关不再遥远》。2009年主编新疆军区辉煌60年大型画册。2012年11月26日被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聘为高级研究员,并授予“中华民族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赋予摄影作品更多的“魂” 篇11

毫无疑问, 相机就是摄影工作者手中的武器, 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相机的科技含量得到了空前提升, 这一方面为我们拍出更好的照片提供了技术保证。然而, 高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种种方便, 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我们的思维。相反, 科技越是发达, 手中的相机越是先进, 我们越是要开动脑筋,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为, 只有摄影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方法跟上科技的发展, 才能拍出顺乎时代发展的新闻照片。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认识工具, 它是连接摄影者与被摄场景或人物的桥梁。就摄影记者而言,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做出准确判断, 才能够将准确代表事件本质的瞬间摄入镜头。

摄影记者应掌握的五种常用思维方法。

一、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调整的、不断择优的思维活动。它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改变思维程序、思维方向, 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 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它具有流动性、择优性、建构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一是能够增强对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世界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 客观环境条件和事物内部的要素都在不断变化, 摄影工作者的思维也必须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才能较快地适应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二是能够增强选择性。摄影记者为了达到某一拍摄目的, 就必须依据变化了的场景不断分析, 从各个角度考察问题, 对各种可用场景系统分析、比较、做出优化性选择, 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三是能够开阔视野。动态思维是一种把系统和环境的关系视为一个整体, 使思维活动成为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多角度的统一整体。一张以思想内涵取胜的照片属于一位有思想的摄影记者, 他必须有开阔的视野, 才能在别人都放下相机, 不知怎么拍的时候按动快门。

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境界, 能够暴露和掌握事物内部矛盾, 并从整体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上去认识事物。辩证思维认为, 一切基本的理论思维方法都是相互结合的。这些结合主要有:归纳与演绎的结合, 分析与综合的结合,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 有助于摄影记者全面、客观、历史地认识、分析、处理眼前的一切。比如二战结束后,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一片废墟, 人们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但一位行进在废墟边上的德国妇女手捧一束或是从郊区亲手采来的, 或是用买早点的钱买来的一束鲜花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位新闻记者抓拍到这一画面, 并断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德国人民, 德国会很快再次发展起来。”确实, 把德国纳入一定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虽然走了弯路、甚至有不光彩的历史, 但一次次崛起却是事实。因此, 当绝大多数人眼中看到的只是战败国的废墟时, 这位摄影记者却能从废墟中看到德国崛起的未来, 这不得不归功于其独特的辩证思维方法。

三、系统思维。

所谓系统思维, 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掌握系统思维, 有助于摄影记者联系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 “土老破旧”几乎成为摄影报道的代名词。揭露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而成为时尚。相比较而言, 对于那些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 比如新的贫富不均、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就业、女性等生存状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新的金融危机等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关注的远远不够。一方面, 反映出我们的摄影师对脱离了现实背景的西方报道摄影缺乏理性判断, 有机械模仿的通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 这意味着我们的摄影记者把握当下社会脉搏、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的欠缺。

四、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要求摄影记者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拍别人所未拍, 勇于破旧立新, 不落俗套。现在不少新闻照片给人的印象是“似曾相识”, 而且同一幅照片加上不同的文字说明便成了不同的新闻照片。因此, 可以这么说, 创新赋予新闻照片以生命力, 而摄影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又来源于其思想高度和思维方法。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所谓新闻照片, 成为“四季歌”反复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图片的平淡无奇、波澜不惊, 照片背后反映的却是摄影者思想的老套与知识的浅薄, 以及思维方法的呆板与固化。直到今天, “怎么拍”才能够拍摄出具有“灵魂”的摄影作品, 仍然是大多数摄影记者最头痛的问题。

五、道德思维。

春游摄影作品及作文比赛方案 篇12

比赛目的:体现春游意义,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

比赛内容:

1、优秀摄影作品。

2、优秀作文。

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与春游有关。

2、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摄影作品要有主题,作品要能体现主题。相片拍摄追求美感、艺术感。

4、作文体裁自定。可以是记事、也可以是抒情、写人、写景、游记等不限。

比赛时间:4月30日之前上交作品。

奖励名额:一等奖:4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8名

奖励办法:

1、颁发奖状。

2、展示获奖作品。

3、赠送欢乐谷特色纪念品。

龙光学校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3

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发现、记录、感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的建设发展成果,增强滨海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滨海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即日起举办以“美丽滨海”为主题的手机摄影大赛。本次大赛是滨海新区第五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诚邀滨海新区市民、建设者、游客拿起手机,随手拍下滨海新区城市风光、建设场景、风土人情等场面,展示美丽滨海,彰显区域魅力,宣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

承办单位:滨海时报社

天津滨海新区先锋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主承办单位组成手机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滨海时报社。

二、作品要求

1.摄影作品主题:美丽滨海

2.手机摄影作品的内容:

(1)滨海新貌:以新区美丽风景、特色建筑、生产场景等,能体现滨海新区新城新貌,反映新区开发开放成果的作品。

(2)精彩瞬间:精彩有趣的生活、工作场景、能反映人物、事件的作品都可以。

3.本次活动手机品牌、型号不作限制,非手机拍摄或经过电脑深度加工制作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拍摄手机必须保留完整的照片信息)。

4.作品格式为JPG,提交作品数量不限。为确保后期摄影展质量,请不要人为压缩照片。

5.作品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健康。

6.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者本人原创,参赛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主办方不承担包括(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及追回奖项的权利。

7.参赛者自提交作品之日起,即同意授权大赛主办方对相关作品进行展览、展示及出版。

三、时间安排

1.即日起至9月10日征集参赛作品。

2.9月11日-9月15日进行网络投票

投票网址:www.webinhai.com。9月16日、17日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3.9月18日至9月25日,楹联协会对获奖作品题写对联。

4.颁奖:9月30日展出获奖作品、颁奖。

四、奖项设置

1.最佳人气奖20个,通过网络投票产生,奖金50元,奖励《自豪滨海人》图书1册。

2.优秀作品奖80个,由专业评委参考网络投票结果和作品质量评选产生。优秀作品将入展《“美丽滨海”手机摄影优秀作品展》,奖金100元,奖励全年《滨海时报》1份,《自豪滨海人》图书1册。

五、投稿方式

1.参赛作者请关注“美丽滨海”手机摄影大赛官方微信“微观滨海”(winguanbinhai),并通过该微信的投稿系统上传作品;还可以将参赛作品上传到503937672@qq.com邮箱。

2.提交作品时请写清楚姓名、单位、作品名称(主题)、使用手机型号、联系方式等。

3.投稿咨询电话:25209999 18622509817

大赛交流QQ群:193061578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4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理事

河南省三门峡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干部

三门峡黄河湿地, 是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区内有动物867种, 其中鸟类175种。近年来, 三门峡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格外呵护, 使湿地、林木、土地等资源环境有很大改善, 每年成千上万的白天鹅到这里过冬, 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

白天鹅是一种高贵、典雅的生灵, 也始终是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拍摄主题。我从事摄影近五年时间, 白天鹅拍摄就三年多, 只是近两年才有了一些拍摄感觉, 我愿意将此端出, 供老师们指正。

白天鹅高洁、美丽、富于生气, 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但我觉得仅拍白天鹅起飞、降落、觅食的姿态是不足以烘托白天鹅的神圣, 只能算是对现实的记录。我在拍摄过程中, 通过观察、求教, 主要的感悟有两点:首先, 三门峡的湿地环境是白天鹅越冬的主要条件, 拍摄时尽可能将白天鹅美丽的舞姿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这样的画面不仅忠实记录了白天鹅的生存环境, 而且也增加了图片的美感;其次, 充分利用和发挥照相机现代技术的各种功能的作用, 拍摄时要大胆将光影、对比、色彩等摄影艺术与白天鹅姿态结合起来, 才能提升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高品质摄影作品画廊 篇15

这样明显落后于欧美的局面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日本从事医疗事业的佐多保彦先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热爱摄影的程度相当了得。1978年9月,佐多先生前往美国公干时,经摄影之友俱乐部的财务主管罗伯特·拜尔斯先生的介绍,有机会到摄影人都十分熟悉的安塞尔·亚当斯大师家中造访。据说亚当斯先生虽然是年事已高的世界级大师,可对这位来自日本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相当热情。他们之间就摄影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间就谈到了在美国各地都有不少专门经营摄影作品的画廊,而当时在日本还没有一家摄影作品的专营画廊。

佐多先生对亚当斯大师说,自己的摄影作品前一段时间在日本以10到20美元的价格有所出售,感到非常高兴。原因是虽然经济回报有限,但感到自己的摄影作品得到了认可。亚当斯大师也为这位摄影爱好的纯粹热情而感动,并给予他极为热情的鼓励。通过与亚当斯大师的对话,佐多先生被大师那热情而开朗的为人特征所打动,抱着在日本开设一间画廊经营亚当斯大师作品的愿望踏上了回国之路。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一家专门展示高品质摄影作品的专业画廊于东京的虎之门附近开业了。画廊的名称为“Photo Gallery International(即,国际摄影画廊)”,后来摄影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它为“PGI”。

PGI从一开业就展出了世界各国及日本国内摄影家们的作品。对很多日本摄影人来说,如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哈里·卡拉汉、阿仑·西斯金德和罗伯特·亚当斯等世界顶级大师的作品就是在PGI首次见到的。日本国内的摄影家,如原直久、细江英公、今道子、久保田博二和三好耕三等人的作品,也是通过PGI与日本及世界各国收藏家、爱好者们相见的。PGI为日本的广大摄影人提供了随时可以欣赏到高水准摄影原作的机会。特别是后来他们又开创了内部通知卡《P·G·I通讯》,广泛地推介了众多的摄影家及其优秀作品。通过长年的努力,日本的摄影专业人士、摄影爱好者和收藏家们了解了摄影的真正魅力。

我与PGI的接触,是从与西丸雅之先生相识开始的。西丸先生目前担任PGI的总经理。他本人对大画幅摄影也情有独钟。他使用的相机是8×20的大画幅,我有幸欣赏过他的摄影作品,可以说是韵味十足。本来我也考虑过把西丸先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但他本人相当低调地说:“我并不是作为摄影家活跃在摄影界的,我是为摄影家们服务的。”

目前PGI每年举办10次展览,其中还有一段时间为灵活档期,专门为摄影新人举办短期的个展。PGI除了自家办展外,日本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也请他们协助办展。对这一点,西丸先生不无得意地对我说:“在日本所有美术馆展览的摄影作品都是我们帮助设计并实施装裱的。也就是我,在日本所展出的全部摄影作品,我都是在没有装玻璃的条件下认真欣赏过的。这可真称得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呀。”

PGI在日本摄影界备受尊敬,同时他们对中国的摄影也十分关注。早在1985年,PGI就举办过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吕厚民先生的摄影作品展。近年内也曾展出过中国青年摄影家的作品。西丸先生的人品在日本摄影界也深受好评。同样,他本人对中国摄影界也十分热情。前年我特别邀请西丸先生前来北京举办了工作坊,为我国的古典印相爱好者们教授铂金图片制作工艺。他那毫不保留的教学态度,在我国摄影人中传为佳话。

PGI代理的主要日本国内外摄影家:

Ansel AdamsRobert AdamsWynn BullockHarry Callahan

Linda ConnorImogen CunninghamElijah GowinEmmet Gowin

O. Winston LinkSally MannPhilippe PachePaolo Roversi

Aaron SiskindPentti SummallahtiGeorge TiceEdward Weston

原 直久细江 英公细江 贤治石元 泰博

伊藤 义彦川田 喜久治今 道子久保田 博二

三好 耕三奈良原 一高佐藤 信太郎清家 冨夫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6

当事人:

原告:赖比星,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景观气象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宝光(佛光)研究,拍摄了众多惊艳的宝光作品。被告一:中央电视台,制作了《等待佛光》的视频(下称涉案视频),涉嫌使用原告的11幅摄影作品(下称涉案作品)。被告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播放了涉案视频。

办案经过:

首先面对的就是管辖问题。原告虽然长期在长沙工作,但住所地不在长沙,所以向长沙市中院起诉的话,被告很可能会提起管辖权异议,进而导致诉讼被法院驳回。但是,我们还是想争取一下,因为综合考虑后在长沙起诉是最合适的。后经过认真准备,成功在长沙中院立案,并收到了开庭传票。可就在开庭前不久,被告向法院提出了管辖异议,认为长沙不是被告住所地,不是侵权行为实施地,更不是原告住所地,故长沙中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根据《民诉法》规定,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管辖。而《民诉法解释》进一步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其中,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基于上述规定,长沙不属于被告住所地,也不属于侵权行为实施地,也不是原告住所地,那就只能考虑长沙是否属于侵权结果发生地?然而,审判实务当中,针对网络侵权的结果发生地的认定,各地法院意见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侵权的本质特点就是公众可以在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侵权内容,只要在某个地方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侵权内容,就意味着相应侵权损害结果的发生,著作权人就已遭受了损失,因此当地法院应当具有管辖权。之所以法律规定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也正是基于该出发点。所以照此观点,长沙中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按照上述网络侵权的本质特点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无异于各地法院均有管辖权,导致管辖制度被架空。而法律之所以规定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正是鉴于网络侵权地域涉及广、侵权人难以确定等因素导致的维权难度太大的情况,为了便于权利人维权,增加侵权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作上述规定。而且,类似于网购侵权物品的管辖问题,最高院判决认为不能将收货地确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所以,照此观点,长沙中院不具有管辖权。

至于本案中,长沙中院认为自身不具有管辖权,建议我们撤诉。而我们考虑到时间成本和维权成本,选择了撤诉,直接到原告住所地起诉。后到原告住所地起诉后,我们再次补充了证据资料,特别是涉及涉案作品权属问题。

原告作为宝光领域的最富经验者,毕竟不是法律上的“最富经验者”,在摄影作品的权属保护中没有采取充分有力的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或法人为作者。本案中,原告的摄影作品大部分没有胶卷底片,或者缺乏原始数码格式,故难以从作品本身确定拍摄时间。不过,原告的作品全部在杂志或网络上发表过,且均署有原告姓名,故据此可佐证原告的权属。但原告在某些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是作为文章配图使用,署名问题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仅就图片与他人共同署名,二是作为文章作者与他人共同署名,图片只作为文章一部分,且图片部分没有单独署名。这样的署名方式,自然难以毫无疑问的证明原告的权属。但同时,除了载有涉案作品的杂志、新闻报道外,原告还对每副作品的拍摄地点、时间、方位、光线等拍摄要素做出了详细说明,以证明涉案作品是原告拍摄。在庭审时,被告认为原告的证据不能证明原告是唯一著作权人,不能单独起诉,但并未提供相反证据。因为是调解结案,所以法院对该案权属证据并没有做出定性。

就摄影作品的权属证明问题而言,属于著作权纠纷的关键事实,提前做好证明工作,对维权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就权属证明有三点建议:

1、如果是数码设备拍摄,有内存卡的,就永久保留在内存卡上,不要转移到其他存储设备上,以免丢失拍摄时间的原始记录;如果情况特殊,必须转移存储载体的,则尽量不要改变存储格式,还可以对转移过程进行细致录像。

2、一个简便做法是,把照片第一时间打印出来,装入信封邮寄给自己,因为信封上的邮戳可以证明照片最先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进而证明作品权属。

3、最稳妥最有法律效力的方式,就是申请著作权登记,作品权属直接获得法律认可。当然,除上述三种方式外,还有诸如公证、水印等方式,就看著作权人是如何选择了。

常州市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前言 篇17

常州市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前言

行楷隶篆,撇竖点划之间,彰显对依法治国的信仰;章草今草,龙蛇飞动之时,满怀对执法为民的深情;工笔写意,绝美意境之中,承载对公平正义的渴望;镜头旋转,瞬间光影之美,映照对服务大局的礼赞;妙笔丹青,挥毫泼墨之余,绘就对党的领导的颂扬。

时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之时,常州市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的举办,是法治与艺术的联姻,是文化的法治与法治的文化的融汇。参展作品的作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八岁顽童。他们或遨游笔山墨海,或徜徉摄影走廊;或寄情花鸟鱼虫,或志存高山流水;或讴歌法治英雄,或表达百姓渴望。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120余件参展作品,或端庄娟秀,或飘逸洒脱,或空灵自如,或细腻委婉,或洒脱豪放。在共和国的法治星空下,参展作品的作者共同守望者着人类心灵的美好家园,共同描绘着比太阳还要光辉的愿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她是一种情操、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理想。艺术发展需要法治的呵护,法治精神也需要文艺火炬的照亮。我们有理由相信,共和国公民的心田被法治文艺火炬普照之际,就是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共和国大地之时。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8

中国门窗幕墙行业30多年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让国内外同行叹为观止, 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经典幕墙工程。如建筑高度位列亚洲第一的上海中心大厦;被评选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的央视大楼;中国第一高塔, 形似小蛮腰的广州电视塔等, 而这一座座建筑精品, 通过摄影爱好者的镜头,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它们高大雄伟、巧夺天工, 它们惟妙惟肖、独具匠心。为了让这一件件"艺术品"将其最美丽的时光展现于人前, 传承于后世,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特别举办“墅标杯——人文·风光·建筑”摄影大赛暨门窗幕墙行业摄影展。

本次“墅标杯——人文·风光·建筑”摄影大赛暨第五届门窗幕墙行业摄影展系列活动, 由中国建筑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主办, 中国幕墙网、旭东弄影堂承办, 浙江建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墅标杯——人文·风光·建筑”摄影大赛暨第五届门窗幕墙行业摄影展自2014年12月8日开始, 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宣传和广泛征稿, 组委会共计收到2740幅 (其中组照作品1121幅, 单幅作品1619幅) 参赛作品, 并将全部有效作品公布在摄影专题中, 中国幕墙网和公众摄影爱好者平台——旭东弄影堂, 面向行业内、外广泛征集展示人文情感、自然风光、当代建筑的优秀作品, 吸引上千名读者参与投票。为了体现评选优秀获奖作品的公平、公正性, 根据本届摄影展章程的要求, 主办方于2015年3月1-5日在深圳组织国内知名摄影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选, 并结合对参赛作品的网上评选结果, 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人像摄影作品分析 篇19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审美能力;色调

1839年摄影诞生到现在已有近170年的历史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已经逐渐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从摄影美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来看:美的存在(自然美和社会美)、美的感受(拍摄者和欣赏者)、美的创造(摄影艺术美),这三部分中众多的人们都是实践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际上已经是一名“摄影师”了,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把自我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相片上的“摄影师”。提高我们的摄影技术,欣赏各类摄影作品,让人从中悟出一些如何搞好摄影创作的理念和技巧,这是提高摄影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一幅摄影作品呢,特别是如何欣赏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呢?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怎样欣赏摄影作品。

一、“决定性瞬间”(hedecisivemoment)

说到“决定性瞬间”这个词,就不得不提到法国人亨利·卡蒂·布列松(HenrCartier-Bresson,1908—2004)这位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大师。他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决定性瞬间”(hedecisivemoment)是在他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一书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先来看看这位大师的这幅作品:

图:这张题材非常生活化的照片,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为什么?请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吸引我们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的小男孩?

2.画面中最吸引注意力的是不是小男孩微微翘起的嘴角,踌躇满志的表情?3.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看到大街上的行人吗?这些主体之外的构成除了用来交代照片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外,对主体有干扰吗?4.作品的拍摄背景交代清楚了吗?

照片中的小男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娴熟的抓拍能力。而“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他几乎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二、无限丰富层次的色调

这句话出自美国《摄影小百科》对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Adams,1902年2月20日—1984年4月22日,又译作安瑟·亚当斯)作品的评论:“当你站在一张亚当斯的照片前,就无法不被他那技术上的纯粹铺张与华丽所淹没,那实质上没有粒子的照片,提供了外观无限丰富层次的色调,从纯白到漆黑。”

这位杰出的美国摄影家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系列,他是“纯摄影派”的显要人物。“完全摒弃摄影的记录功能,而使摄影成为纯粹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是这位伟大摄影师的最好诠释。

《月升》这幅作品是亚当斯于1941年10月拍摄于新墨西哥州埃尔南德兹,是亚当斯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他对这张作品是这样述说的:“这个不寻常的景色,是我在一次旅游中从查马谷返回圣大非城的途中遇到的,当时太阳正照射在西方一条迅速移动的长长的白云带上。我一面想象影像的效果,一面尽快地架起我的8×10摄影机……”。

该图中大面积的黑色天空约占了画面的五分之三,远处低空的白云带是画面的神来之笔,中景的教堂、墓地、村庄仿佛是人生的缩影,画面气势磅礴又富有神秘感。

《月亮和半圆山》与上面的月升是亚当斯最为满意的两张带有月亮的风景作品,亚当斯对拍摄月亮很有经验,他能通过区域曝光法原理预知拍摄后的效果,因此他照片中的月亮总是细节丰富,而不像普通人拍得那样一个白色的剪影而已。此外在黑、白、灰关系的处理方面形成明显的三个灰度关系:即前景和中景的阴影、中景的山崖和灰色的天空,很明显前景阴影下的半边山壁几乎为死黑色调,这是亚当斯为了保留月亮的细节而不得不放弃该部位的层次关系,因为黑白胶片所能记录的有效影调范围是很有限的。

为了等待这一宏大的景色,亚当斯足足准备了一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幅佳作。正如亚当斯所说:“我们不应该漫不经心地从它们身边走过,因为这些山石是代表着地球的心脏在对我们述说。”

欣赏摄影作品,是一种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当我们面对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幅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摄影师是用什么样的技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的;作品有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这幅作品的构图、用光、影调或者线条深深地吸引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思考如果我站在这样的摄影对象面前该如何表达,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摄影技术进步。

上一篇:注塑机年保养工作规范下一篇:艺术团队长及小助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