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2024-10-04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2篇)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1

一、计划目标

(一)在学院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积极作思想宣传。从全局出发,综合采写和报道我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点放在对我校的发展,改革评优工作及社团活动、学生的业余生活的报道上。让领导、老师能把握学生的动态与需求,使学生洞悉学院发展的情况。

(二)立足本团

1、提升素质:狠抓新闻写作,提高成员的写作能力及水平。

(1)组织成员阅读报纸刊物,大力挖掘新闻点,让成员进行新闻视角的选择,加强新闻敏感度;

(2)不定期开展新闻培训课程,邀请老师或校外新闻工作者到我校讲学;

(3)建立团内“漂流”书架,收集富有人文底蕴的书籍,形成资源共享,加强成员的文字功底。

2、团内协作:塑造良好的“家”形象,营造氛围,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

(1)布置好团内办公室,定期对办公室进行全面的卫生清理,时刻保持办公室的清洁,为团友提供一个舒适的写作学习环境;

(2)制作团内历史、团规、团章,收集成员信息,制作成员档案,并在办公室内墙壁上粘贴团内的活动剪影和励志名言、座右铭等,开设和完善“心灵沟通”专栏,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丰富团内文化;

(3)不定期举行聚餐、球类比赛、趣味竞技等集体活动,增进团友间感情,加强团内凝聚力,此外,发扬我团的优良传统,互帮互助,夜晚下班的时候,等齐所有值班人员再一下走,加大安全性;

(4)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起好领导作用,积极为团内着想,关心团友,各部门做好沟通,分部不分家;

(5)干部加强与成员间的交流,鼓励成员多关关注国内外新闻,虚心接受成员的建议。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2

新闻记者是一种以及时, 真实, 有效, 客观, 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的职业。记者是一个深受广泛尊敬, 又负有重大责任的职业。正是因为记者这种工作的特殊性,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 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1.1 政治理论修养

众所周知, 新闻是国家和人民的喉舌, 它一方面体现国家政治政策的方向;一方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而有人将其形容为最靠近政治的行业。如此看来, 当代记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 这对其工作和生活都是具有很大意义的问题。如果新闻记者没有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就不能对新闻现象准确的定位和评判, 不能让人民读懂新闻, 甚至会造成人民对国家政治和事件的消极反映。新闻关乎政治, 而政治往往很敏感, 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社会的秩序。“十八大”中提出要完善人民民主政治, 需要人民积极参政议政。而人民要参政议政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政治和党务,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的传播。可想而知, 新闻记者的政治理论修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 每个新闻记者都重视并努力学习政治理论。

1.2 专业修养

记者的专业修养, 就是要熟悉新闻业务, 掌握采、写、编的本领。新闻记者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采访任务,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一份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使我们的报道能够形象、生动、真实, 所以,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必须要具备专业方面的修养。新闻记者必须熟练掌握采访的技巧, 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 能够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除了要有采访的业务修养, 还要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记者要研究新闻写作的规律, 熟练掌握各种新闻体裁, 消息、通讯、调查报告、工作研究、采访札记、评论、报告文学等会十八般武艺都要会。

1.3 优秀的思维模式

优秀的思维模式是新闻记者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组成。新闻记者要有善于分析和总结, 并善于将各种事件进行比较的优秀思维。对记者职业而言, 在信息采写过程中纯熟地运用比较, 可以帮助其正确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中记者应注重对自身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断拓展自身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使思维模式逐渐独立化、灵活化、个性化。当然, 新闻记者思维模式的培养需要其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与运用。

1.4 职业道德操守

在日常的职业活动中,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 它是对所实践职业的高度理解和深刻认识。新闻记者的社会价值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 这表现在信息报道以及通过这些报道对社会所产生的舆论和影响上。真实、公平、客观等正是其职业道德的体现。

2 党务学习对新闻记者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当今, 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空前传播的时代, 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展、各种媒体空前繁荣、信息咨询传播空前迅速, 加之信息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而当前记者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伴随这种对信息的巨大需求, 新闻记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水平, 对国家和日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都具有极大的影响。由此, 在烦乱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新闻记者通过学习党务以深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 传播正确的政治新闻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新闻记者而言, 从采集新闻线索, 到判断新闻价值, 再到明确报道主题等环节, 其中无一不需要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引导。简言之, 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记者的新闻采集, 有助于对信息的判断和审视, 避免因为对政治和党务的不了解而报道一些错误的政治性新闻引起社会矛盾的爆发, 由此影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降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新闻记者对党务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 以便以准确、敏锐、客观的观察判断力来传播新闻。

“十八大”报告体现的是中央的声音, 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展望了祖国发展的未来。总书记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思想和方针。新闻记者只有通过对政治理论和党务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个人素质, 才能完全准确、全面的理解“十八大”的内容和我国的政治体制及党的使命、宗旨、方针等, 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党和国家制度、政策, 才能正确引导人民的政治观、价值观, 让人民群众对当有更深厚的了解, 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威望。

新闻记者要深入学习党务知识, 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明确认识我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断汲取和学习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素质, 以便准确掌握时代动向和事物本质, 把握报道整体的高度, 增强职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传递出有深度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刘汉勇.新闻记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青年记者, 2009 (20) [1]刘汉勇.新闻记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青年记者, 2009 (20)

探讨记者工作的书 篇3

记者工作——或者说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如用事实说话,高潮摆在前面,倒立金字塔式的叙述,记者必须有新闻敏感等等,这些,无论中国或外国,都是通用的。但是,作为革命工作一个组成部分的我国新闻工作,又有它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一般的、共同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规律。戴邦的《对新华社传统作风的初步探讨》,也是探讨我国的、革命的新闻工作究竟有哪些特殊规律,以及这些规律是怎样历史地形成的。中国的事情终归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象冯健的《谈谈经济报道思想的三个问题》,就是讲我国当前情况的。李普的《关于针对性》,也是谈如何针对国内、国外的思想实际进行报道。当记者工作同中国的情况,又同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之后,它也就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原则和方法。喻权域的《记者的调查研究》,李峰的《提炼主题的几个问题》,以及穆青、李耐因谈采写先进人物,正是就这些特殊的规律、特殊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论述的。

按说,《经验谈》是谈怎样做的,而这本书里谈的,却不只限于“怎样做”,许多专题都涉及到“怎样看”。就是说,不只讲方法,而且讲观点。不只有方法论,还有认识论。《经验谈》是什么看法?总的应当说,这是辩证唯物论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也是中国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条件下形成的一套看法。

《经验谈》一书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有了几十年的记者生涯。

这是栉风沐雨的一代。是有过过失,同时也堪称典范和表率的一代。不少人既有战斗的经历,又有坎坷的遭遇,并写下过传世名篇,但是我们也看到,他们的经验谈中最主要的东西,不是缅怀过去,而着眼于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情况、新经验。正如有人把新闻学说成是时代的科学,这些经验之谈所拨动的,也正是时代的竖琴,时代的主旋律。确如有人说的:新闻一一是时代的动态画。

由于这是一篇篇专题报告,为了便于讲,便于记,条理分明,但叙述流入刻板。当然,书中不乏引人入胜的章节,而总的看来,太偏重于工作总结式,或讲大课式。记者工作是迷人的工作。在这里,记者的经验谈却没有使那些不做记者工作的人也入迷。《经验谈》中,有思想,有逻辑,却缺少一点激情,一点诗意。实际上记者是不缺少这些东西的。记者要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原则性,或严肃性,但记者也总是谈笑风生,富有创造性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

如果说有不足之处,我认为这本《经验谈》还缺少对历史教训的总结。过去的历史教训,一些人的文章中涉及到一点,如戴邦的文章中就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对革命事业也起过不好的甚至很坏的作用……。”杜导正、李峰、喻权域等人的文章,对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新闻报道中犯过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提及到,问题是缺少系统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概括。教训在什么地方?今后遇有相同的条件,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既然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应对此作出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回答。

记者团个人总结 篇4

相聚离开,有些东西让人念念不忘,记者团也正因为更替,才愈发让人怀念和珍惜。想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11级团内成员的离开或许正是记者团的需要,而不单单是我们的不舍。

在这里,我不想先说出自己的一些感想及工作体会,只想说一下,这两年来工作中的一点小经验及失误弊病。这样更能促进记者团的内部交流,使其更好地发挥学院及学生宣传工作,同时能真正有利于记者团的发展和宣传能力的提高。

纵观个人两年来,大一上学期很不起眼,干的事较少,只是源于兴趣爱好,写稿较少,但受例会学姐学长讲解的影响,同时受他们作品的耳濡目染,后来尝试拿起笔,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稿件有些陆陆续续在院网、校网等多处发表,记得那时熬夜紧急接任务,在寝室熄灯的情况下,一个人在自习室(南6)奋笔疾书的场景,那些曾经写过的通讯稿及文字原稿,每每想起,总会历历在目,赏心悦目的同时,我想它更多地见证了我在江大的成长,我在物信记者团做过的点点滴滴。

其实,说起以上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辅导员能真正将媒体人一样的写作精神让已加入团内的学生甚至还有明年、后年等即将进入记者团的学生领悟,那就是有时候活动频繁,有人任务重,这时不要抱怨,因为那是我们自我提高的动力,而这份动力同时源于记者团及辅导员给你的压力。

我们是江大的一面镜子,虽然没有国内知名期刊声名卓著,但我们在服务学院宣传、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每当有人滥竽充数、不学无术时,总会抱怨自己收获甚少,可是冷静细想,你自己又付出多少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想起自己做PPT、iebook等,我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其实,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有条不紊地写出来,以下这些建议,闲暇之余,细细想来,大致有以下内容:

1做一件事一定要有目标感。每年总有一批陌生的面孔加入我们,怀着好奇抑或向往,但我想说的是,记者团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是展现我们课余生活挖掘兴趣培养能力的平台,每个人都是我们志同道合切磋技术的朋友,它是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能力的交流渠道。这是我们在一起的原因,贯穿始终,对于正在记者团工作的同学,坚信在这里通过努力,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你一定可以学到想学的东西,不管是为了今后的就业、生活,它是受益无穷的。

2明确责任奖惩机制,对于曾经为记者团做过不懈努力和贡献的同学给予鼓励支持,记得我们当年的记者证,荣誉证书等。那是对付出者的回馈和肯定,希望辅导员一如既往像对我们一样,每届团内富有工作热情的同学给予支持奖励。同时,依我个人之见,每年应明确招新人数,择优录取,而不实行淘汰机制。理由有二,其一,有些人怀着新鲜,只有三分激情,没有具体方向感的人应及时剔除,不仅影响的活力,更使整个队伍毫无发展和裨益。其二,给其他同学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养成事不关己,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陋习。正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招新很关键,是每年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其成败直接关乎记者团是三年的发展。辅导员在提高关注的同时,每年会有新的方案,当然也可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这点上,我不解的人多力量大。其实从其他方面我理解往届每年招新人很多的做法,但形成团队的效果很不理想。也许从一开始招新人数很多,通过平时长久的发现、挖掘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那为何不如只找那些意志坚定、兴趣使然的主力呢。这就需要提前的准备工作。

3对于每届人数,个人觉得8-12个足矣。既能满足人员调度的需要,又可避免鱼龙混杂、管理失控,甚至开个会参差不齐,使人顿觉一盘散沙。其具体安排大致依据物信记者图章程行事。具体职责有:组织安排调度(2-3人)文字采编(3-4人)图像处理影音编辑(3-4人),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个人任务制度。

4简化会议流程和内容。工作期间,总会有人抱怨会议时间过长,关键是有些人不能投入其中,一言不发,枯燥的时间让人无聊和没有集体意识。对于现行一周一个idea,时间紧,任务量大,而且每次总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课余时间能合理完整地做下来实属不易。况且,会出现有新闻点却苦于写作而无亮点的情况。我觉得人少的情况下,文字部每人都写,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同图片处理,影音编辑,后期制作一样,辅导员及老团内学生应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每周或每月不定期布置相关任务,一些具体图片处理、影音编辑、后期制作的任务,譬如给定一本图书馆的一本教材(photoshop),要求交出课本或网站上的图片文字效果等等。这样明确目标,防止自学无趣、如其不学的做法,同时也营造了整个团队比学赶超、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5对于即将卸下记者团职务抑或退去的同学,在离任之际,应有责任及意识地留下一份工作成果,可以选时适当展现一下在记者团的学习成果,同时单独成册地留下每年每届活动的照片,美化处理,通过文字或电子档的方式保存。正如辅导员当前所做一样,做的一些优秀宣传片。对于作品内容,新颖独特,数量越多越好。其实一直以来,这也是我的一个愿望吧,虽然苦于多种理由,或者是借口吧,总是没有完成亦或是不是很理想,功亏一篑,也算是永久的遗憾了。要是可能,今年寒假,一定得补上。辅导员在管理年级、学院事务的同时,劳累之余,也应及时关注记者团的工作动态,及时点拨提醒,防患于未然。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提前安排通知,未雨绸缪,使工作的要求和数量都精益求精。

6人少也有一个好处,交流沟通无障碍。经常组织课外交流活动。一起出去吃饭唱歌,春游秋游。至于活动经费,大家AA制,从大学学生生活满意度来说,以上这些活动的频率是与其学习激情、团队热情成正比的。增进感情的同时,大家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在这里,我小小地提出我的一些观点,我想说,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比较满意。可是,专业知识学的不是很好。只是花的时间不多,兴趣不浓厚而已吗,我想,可能更多的是没有在那方面付出的努力不多而已吧。因此,像辅导员说的话一样,一定要沉着冷静搞好学习,不求优秀,但求能满足今后求职就业、考研高升的需要。这对于记者团的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希望记者团的人不仅是大神,更是享誉全院的学霸。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回首间,一年的记者团生活匆匆消逝。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个人感受颇多。首先,感谢学院领导对学生记者团的肯定,这一年,在老师及各位学长、学姐的帮助下,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努力工作,知道了什么是以大局为重、知道了什么是团队精神、知道了什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我将2015—2016年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上:开学之初,经过面试,我正式成为了记者团办公室的一员。我深知办公室在整个记者团的作用至关重要。办公室起着桥梁作用,发挥着中枢机构的职能,是主席团与各部各站交流的纽带,维系着主席团与各部各站的沟通和交流。办公室与各部各站及时交流,能够将各部各站的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反映给主席团,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是一项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的关键。所以,在对待工作上,不敢有半点马虎。我们办公室负责每次活动前各部各站的考勤,每次会议的安排、会议内容的记录、档案管理、资料整理、根据团内举办活动的需求调配和安排活动人员、主持召开团内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团内其他部门以及各站的工作等等,此项工作一直做的比较好。

这一年,记者团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活动,办公室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记者团举办了第一场大型活动—记者节晚会,办公室是承办方之一,并负责整场晚会的节目催场任务,我认真努力的做着每一件事。最后,记者节晚会在大家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随后,办公室主办了硬笔书法大赛、爱心义卖等活动,我们细心准备,努力完成;在此之外,闲暇之余我积极主动的完善记者团的微信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上:我积极努力的学习,争取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并系统全面的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并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参加学院及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和行为上,时刻检查自己。遇事沉着冷静,并将自己好的这一面带到了工作中。

态度上: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我知道,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遵守纪律,按时签到,坚守岗位,值好每一班岗。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虽然学到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的到位,其中由于一些细节的疏忽,导致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

记者个人工作总结计划 篇6

四天里,脚上手上都是蚊子的光辉战绩。四天里,我们几乎没有享受到电风扇。四天里,我们和学生一起体验什么叫做“乡村生活”。我的家乡也是一个小乡村。我喜欢乡村,宁静、自然、温暖、原生态。。。同样,我也喜欢城市,热情、高速度、追求、青春。。。

我喜欢靠在窗前听鸟语闻花香,我喜欢在原本静寂的夜里“夜阑卧听风雨声”,我喜欢青山绿水、袅袅炊烟。那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丽风光,常常使我忘记了一切,静静地融为大自然的一员。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成为一棵树、一朵花、甚至一棵小草。嘻嘻,讲远了。

刚到晓坑第一个中午,我到各个寝室探访,看看孩子们是否都适应。一见到她们,我的童心就蹦出来了。跟她们开玩笑,玩游戏,讲笑话,她们给我出脑筋急转弯,我笨得可以,脑子居然那么难转。呵呵。后来,还跟她们赛起歌儿来。可起劲儿了~大中午的,其实我希望她们好好睡一觉,因为下午有活动。她们不肯~只好陪她们玩了。(后来我回想起这事的时候,觉得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该干嘛干嘛。在午休的时间就要好好休息,怎么能这么玩呢!但是,我一想到这是出来玩,就不忍心压制她们爱玩的心了。再说,她们实在是很可爱。)后来,两寝室为了老师呆在哪个寝室而吵了起来,我很惊讶。但当时只是劝她们要和睦,然后要她们回各自的寝室。过了十来分钟,我听说学生Y生气了,还哭了,正躺在床上。我赶紧来到她房间,与同学们一起劝说。她一直用被子蒙住头,不与我们说话。她说,从来没有人这么凶过她,就刚刚那个跟她吵架的人凶她,她咽不下这口气等等。看来是真的闹脾气~20分钟后,这个机灵的Y居然坐起来了,打着哈欠,还装作一头雾水地问:“你们干嘛?为什么要围在我床边啊?发生什么事情了么?”哈哈,她就用这种方式来原谅他人的啊。我打心底里喜欢孩子的这种难能可贵的气度。

下午包饺子。大部分孩子在家里没亲手做过饺子,这便是一次很好的动手机会。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一个个伸着小手拼命揉揉捏捏,有些脸上还有白白的粉呢~整个食堂“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看着孩子们的成果,我哭笑不得,虽然有我们老师在一旁指导,但是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的很搞笑。有的甚至胀破“肚皮”,有的瘦不拉几的只有一张皮。还有的被揉成一个大馒头,大概是馅儿不够导致的~呵呵,这就是孩子们的杰作啊。待到饺子出锅,孩子们很守秩序,毕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坐在位置上等。自己做的东西就是胃口好。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就连一个小时前说自己不喜欢吃饺子的孩子也吃了好几小碗。哈哈。

晚上联欢晚会的时候,我们做了好多游戏。孩子们用头顶气球从原先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锐不可当,真是一有个质的飞跃。有几个孩子表现特别棒,一直占着擂主的头衔。到后来,总决赛的时候,高手对高手,精彩极了。有几个球真是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希望,我们看得那个替他们着急啊。呵呵。他们汗流满面,红扑扑的脸蛋告诉我们他们很开心也很尽兴。游戏“做鬼脸”的时候,硬币贴在孩子的鼻尖,有的因为汗液怎么挤、怎么做鬼脸都挤不下来,可着急了。看着他们躺在椅子上拼命做鬼脸,我们被逗乐了。游戏“齐脚并进”的时候,他们5人一队,坚持练习。比赛的时候,有的孩子脚都被绳子勒肿了。肩并肩,一起前进。为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摔倒了,爬起来;疼了,队员们互相鼓励;输了,他们会说:没关系,尽力就好;胜利了,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深深地被这一幕幕感动了。感谢上帝,孩子们一定可以从这个游戏中受益的,或多或少都会有,至少我感受到了。还有“三元五角”的游戏,孩子们拉来扯去的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真的太有意思了。跟孩子在一起好快乐!

在赠送礼物给晓坑的孩子的时候,孩子们的赠言以及赠送理由是那么成熟,那么真诚,那么可爱。它们一次次叩击我的心灵,使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艺。在寻宝环节,我们设置了才艺展示的项目。孩子可喜欢表演了。双簧、舞蹈、相声、笑花、唱歌、谜语、脑筋急转弯、英语故事、现场书画展示、朗诵。。。我真的很佩服他们。我也一定要好好学习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才有能的人!

王老师在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很热,于是夹着矿泉水,拿着自己的水壶,一人一口地给孩子们喂水。这个画面我深深地记得。我想这就是师爱!这无微不至的爱呵!

叶老师是校长,他也特别有威严。他发话的时候学生都不敢出声,因为他秉承“抓个别,整集体”的方针,加之平时不苟言笑,所以学生很怕他。他们吵闹时,说句“叶老师来了”,他们会马上安静下来。我们都知道,叶老师很爱这些孩子的。

我们几个老师聚在一起吃饭、总结经验的时候,谈到些问题。也谈到本次活动的可喜之处: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发现了很多好苗子、看到未来的希望。其实,孩子只需要给一个表现的机会就能让他乐个大半天了。如有个孩子,在老师宣布班长换成他之后,他立即打电话回家:“妈妈妈妈!老师让我当班长了也!”呵呵,孩子就是这么容易满足,这么容易快乐,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孩子,需要的是舞台,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关爱”。

陈老师在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的时候说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把老板的事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用心做;真诚地为他人着想,别人一定能领会的。

我深深地为小记者站的孩子们感到开心,因为他们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拥有一群优秀的教师,他们也即将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高职院校学生记者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记者,管理

一、前言

随着高职院校深入发展, 不少在校学生除了学好本专业知识之外, 还兼学别样, 积极从事社会实践, 这不仅使他们开拓了视野, 扩大了知识面, 而且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为顺利就业增加了筹码。尤其目前出现了在校学生对新闻写作知识学习热的现象。如何把学生对新闻的热爱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呢?

二、社会需要, 具有新闻写作能力的毕业生受欢迎

笔者跟踪调查, 永城职业学院的07、08级毕业生80人, 他们都是理工类学生, 分别在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洛阳华煤集团有限公司、名硕电脑 (苏州) 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其中, 有10人曾在校园记者站接受过培训。虽然他们同样是理工类学生, 但是具有一定的新闻写作能力, 在校期间有效地提高了文字理解能力和与人交际水平, 因此相对于其他理工类学生来讲, 具有了文科类学生的部分优势, 相对而言, 在各自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好。在这80人的网络会议上, 笔者惊喜的发现, 学生们都认同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都认为同样是理科学生出身, 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进一步地深入调查, 可发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新闻写作知识颇感兴趣。这一现象的出现, 与社会的发展、目前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各单位在引进人才时, 很注重选择那些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新闻写作能力的人才。凡是在学校既掌握了专业知识, 又学会新闻写作、新闻采访, 掌握信息传播技能的毕业生, 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甚至成为人才交流市场上的抢手货。

三、找准依托, 充分发挥校园媒介的自身优势

校园记者站的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角, 是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能力提高的重要责任。在校园记者站得到怎样的培养将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就业, 如果培养的好, 可能会给学生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在工作晋升方面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为学校的培养目标负责的。其中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 校园记者站既与社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又存在不同。它们在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上可以说的异曲同工, 不同也许就是校园记者站的严肃性。校园记者站往往是隶属于学校宣传部门, 在培养学生写作和新闻敏感方面有着较突出的优势。那么如何做好校园记者站的管理工作, 进而培养具有实用型、应用型能力的学生呢?笔者以为, 就要找好依托点。校园记者站的依托应该放在校报、网络和广播这些校园媒介上。

校报等校园媒介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因为它们无论从它所承担的政治任务来看, 还是从它的业务范围来分析, 承担学生记者的培训任务, 都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这也是做好校园宣传的需要。要做好校园宣传工作, 就要建立一支有写作能力和有较高写作水平的骨干队伍, 这支队伍, 既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 也包括学生记者队伍。一般高职院校, 受编制限制, 教师专业队伍人数较少, 而且大部分是兼职。也正是这一原因, 各高职院校一直都很重视对在校学生记者的培训工作。

四、加强管理, 担当起培养学生的任务

1、加强学生内部管理,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由于专科院校的学制是三年, 大三的学生基本是忙于实习、找工作, 因此真正在记者站中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两年, 而大一新生不管是写作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不高, 但积极性、进取心却是最高的, 大二学生有了较好的能力与经验, 但相对也具有了一定的惰性。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 在社员聘用上, 大一新社员首先是以通讯员的身份加入通讯社, 经过一到两个月的考察期, 择优聘为记者, 表现不好的不再继续留用;在职位的安排上, 大一学生在参加记者站工作的第二学期有机会被提为副社长, 到了大二再择优升为站长, 而前任的站长这时已经是大三, 正好将工作移交给新任的站长, 老站长协助指导老师参与记者站的指导工作, 大三学生除了骨干力量如前任的社长、副社长等之外一般都让他们离开通讯社的工作岗位, 但仍保留成员的身份, 可参与记者站的外出活动。这样, 在结构上大二学生是记者站的主力军, 记者站的主要工作通过他们来完成, 而大一新生是生力军, 他们协助大二学生开展工作, 大三学生作为指导, 起帮扶的作用。这种安排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各阶段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不能成为主力大二记者因为有着师兄、师姐的身份, 肩上挑着帮扶师弟、师妹的任务, 同样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与责任感, 所以一直会保持较好的工作的热情, 整个记者站也具有了较强的凝聚力。

2、创造机会, 重视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多数理工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但是对于新闻写作的认识明显不足, 因此新闻写作的专题讲座必须成为他们进入记者站之后的第一课。主讲者可以是外校的专家、教授, 可以是新闻机构的记者、编辑, 也可以是记者站的指导老师, 还可以是较有经验的站长、副站长。同时, 不同层次的讲座可以穿插进行, 这样对于新生的入门有很大的帮助。接着, 便是在采访中的帮与带, 将大一新生与大二成员结成互助对子, 每次采访、报道都由大二成员带着大一新生一起完成任务, 稿件写好之后由指导老师修改并有选择性地给大一新生做针对性的讲评, 这对于提高新手的写作水平非常有用;再次, 每月召开一次写作交流会, 由指导老师或站长主持, 除了对月份工作进行总结之外, 重点是成员们写作经验的交流与讨论, 通过对成功帮扶例子的经验介绍、讨论、分析, 或者是对反面例子的剖析、总结, 使全体成员写作水平得到阶段性提高;另外, 与兄弟院校记者站的交流也是很好的提高方式, 通过不定期与同类院校记者站的交流, 既让成员们开阔了视野, 学到了好的经验, 改掉了自身不足, 还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优点、长处, 更加增强了自信心。

以校园媒介为习作园地, 给学生创造写作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在学中练、练中学, 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学生记者们的写作水平, 增长其才干, 激发学生记者去努力掌握新闻写作知识、技巧的热情, 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刻苦学习新闻写作知识, 大胆地从事新闻写作实践, 从而使他们一步一步地步入新闻写作之路。

3、以人为本, 关心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成才

记者站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短短一两年的时间, 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做到以环境影响人, 以活动锻炼人, 使他们在记者站能够学技能、学实践、学做人、学交际, 寓教于活动之中。

记者站内部应积极开展读书比赛、写作大赛和内部交流活动, 激励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自主成长。在活动中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 自觉以优秀同学为榜样, 为学生提供评定自我行为、品质与人格的标准和依据, 使之自我调整、规范行为、美化人格, 在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记者站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 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在平时, 尽管编辑人员与他们只是在新闻写作上的业务往来, 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但在研究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应彼此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作为一位编辑老师, 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同时, 利用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 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 促使他们茁壮成长, 这也是编辑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潘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好模式[N], 中国教育报, 2006-8-15 (3) .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8

当下,媒体变革成为很多媒体工作朋友们的焦点话题之一,传统纸媒江河日下,移动媒体迅速发展,业界环境让众多局内人不得不思考当下的困境和突破,有牢骚也有相关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合媒体工作坊也想通过彼此交流和经验分享找到一些答案。在工作坊中,李强和其他导师对当下国内报道摄影环境和职业困境形成哪些共识?与学员之间进行了哪些交流?学员们又有哪些收获?下面,我们就和李强聊聊这个工作坊,也聊聊工作坊导师眼中的报道摄影职业困境与突破。

为什么要创办一合媒体工作坊?与现在摄影记者面临的环境有关吗?

我开始做的时候,只是想试一试,也确实想跟别人交流一下我理解中的中国摄影记者和他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因为我了解摄影记者这个行业,而且在跟很多国外媒体人接触后,觉得国内的报道摄影师无论从业环境,还是自身职业发展,离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大家都在谈,目前纸质媒体,特别时报纸萎缩得特别厉害,似乎没有什么前景,抱怨声很多。就我最了解的都市报来说,在2003年左右发展到了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到2008年以后,问题就越来越多。具体到摄影报道这一块,很多记者感觉比较困惑,一是因为考核机制,必须在完成工作量后才能去拍自己想拍的内容,这样对于自己有想法的记者,要和报社的日常采访脱离一点,有时就完不成任务;“黄金时代”的都市报的摄影记者很忙,那时候,一天甚至需要完成七八个拍摄任务。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没有那么多活干,报纸没有那么多版面,也没有那么多人报料了。另外,报社摄影记者很多,给他们规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版面却不够。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摄影记者群体遇到问题和困惑主要有哪些?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自身懒惰和过于依赖文字记者。我们原来跑社会新闻时,文字和摄影是很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把工作做好。但是,现在不少摄影记者跟我说,他们要每天接送文字记者,请文字记者吃饭,才会有活干。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改变思维,重视图片,但有几家媒体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情况可能与报社的编辑方针有关,更与摄影记者自身能力有关。在很多媒体,摄影记者都是在新闻现场拍两张照片,感觉能发稿了,就走了,文字也不会写,或者写得很差,几百字的总说明都写不出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之前,我们帮大家投稿荷赛等世界性摄影比赛,能收到100多家媒体的稿件,但是绝大部分是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就是图片说明写得不行。

在中国,摄影记者这一行一直没有确立很明晰的职业准则,从业者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造成很多困惑。比如,第一期工作坊有一名贵州学员,就职于当地一家报纸。入行的时候,领导就告诉他,你去拍照片时,如果环境或对象“不出效果”,只要按照想要的效果摆布一下再拍,就可以发稿了。一直以来,大家都习惯摆拍或者是说人为干涉现场,而且不觉违反职业操守,只要可以发稿就好。我一直觉得,虽然未来肯定是以自由摄影师为主体,但是中国摄影记者和自由报道摄影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来自环境,而是自身。

那你觉得主要问题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会觉得每天要先对付考核,没有时间去拍想要拍的选题,但我觉得这是借口,好的摄影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完成拍摄目标。不过很多国内报道摄影师贪大,非要去西藏、新疆,认为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完成好的报道,反而忽略了身边事。

第二个问题是,摄影记者们普遍没有危机感,还处在抱怨的阶段,实际上摄影记者的专业水平还是有待提升的。这次工作坊开课前,学员会给我发一组照片,从收上来的照片中我发现,他们只是在强调照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而不是首先从影像语言判断优劣,这是文字记者的思路。如此一来,一张照片要用一千字来说明内容,这不是摄影记者该干的事。既然是摄影,应该“一图胜千言”,先看到照片,再看到标题,最后通过图片说明补充信息。

比如第三个问题是,大部分摄影记者不会包装自己,连个人网站也没有,其实是可以把自己最优秀的照片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实力的。

最后,摄影记者大多很难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有时候拿出照片,就直接问:“我能不能获奖?”虽然这样说很诚实,可是摄影记者不是以拿奖作为基本工作内容的。

这两次工作坊的学员背景都是怎样的?

我们每期招收8名学员,第一期因为个人原因有两名学员临时未能成行。其中,有报社、网站的摄影记者、NGO(非政府组织)的摄影师、高校的摄影老师,也有摄影专业的在校学生。不同人具体需求有差异,但都希望通过工作坊的交流对报道摄影师职业发展有所了解。

工作坊是收费的,但并不是报名就可以来。之前有人跟我说,我就是想参加比赛,想学习怎么才能获奖,他们就不适合来参加这个班。我要看报名者的照片,给他们打电话,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问几个关于学习目的、图片编辑和自我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每个人需要提供30张左右的照片,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单张,但一定是体现自己最强实力的照片,要让导师看出来你在做什么。

交流中,学员反映出的问题是否和你刚才介绍的一样呢?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有哪些?

基本上是一致的。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图片编辑和摄影师之间交流少,大多数图片编辑不能给摄影师指导,每天只是负责审稿和上版,很少一起讨论选题。这样造成的局面是,摄影记者认为编辑不会选照片,而图片编辑又感觉很累,受夹板气。

针对这些困惑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工作坊的导师们看法是否一致?讲课内容都有哪些?

导师们的看法是一致的。我在第一天讲课,会讲图片编辑,还有如何选题、切入选题、编辑图片故事等。法新社摄影部主任Goh Chai Hin会结合案例讲什么样的照片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怎样完成一个新闻报道,外国的记者对中国的关注点都有哪些,以及外国摄影师和中国摄影师关注点有什么不同等内容。他还发现中国摄影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去管理自己的照片,有时一年前的照片因为存储的问题就找不到了。Panos图片社摄影师Adam Dean会分享他成为自由摄影师的故事,怎样去包装自己,怎样接到活,他会拿出自己的所有照片,包括刚入行时候的照片,分析哪些照片拍得好,哪些不好,以及以自己获得荷赛一等奖的作品为案例分享经验。他还会拿出300多张在缅甸拍的照片,放到桌子上,让学员们分成两组讨论。另外还会讲新闻的伦理。最后,是实际拍摄,导师会给予具体指导,也通过拍摄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工作坊第一期把拍摄环节安排在宜家商场,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上课地点离宜家比较近,二是因为宜家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从形形色色的人身上,都能挖出故事,比如有很多人会带孩子去商场里睡觉。

工作坊结束后,能感受到学员对报道摄影的理解有哪些明显变化吗?

我来举几个例子。有个在党报的摄影记者,平时完成工作量很容易,但是他感觉每天拍摄的模式是一样的,不满足于现状,经过学习之后,他会更多考虑影像的形式和选择技巧,既让照片有意思,又能发稿。还有一个已经出了几本摄影画册的学员,拍新疆很多年,觉得新意不够了,因为他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要呈现什么样的新疆。到一个城市拿着相机拍两天有意思的画面就够了,还是从拍摄开始就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怎样取舍,怎样准备和策划?从全局考虑选题,而不是以单张照片集合成组照。学习后,他在这方面有很大变化。第三,学员们更了解新闻摄影的职业操守,比如说在宜家商场拍摄时不能够移动手推车、不能改变现场的任何东西,这样的观念已经确立。

你认为,对于摄影记者来说,职业和非职业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主要区别在于明晰和遵循职业准则,对于非职业摄影师来说没有要求,但职业摄影记者,就必须按照行业标准做事,最起码要保证每一张照片是真实可靠的,是可以信赖的。

记者个人年终工作总结400字 篇9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记者个人年终工作总结4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对于本人来说,又积累了一年的经验。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上级、报社和部门领导,各位同行同事以及亲友的帮助,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本人在稿件撰写、新闻摄影、政治敏锐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提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2019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而时习之,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在2019年的一年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本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部门、报社保持一致,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和市的各项中心工作,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本人重视理论学习,利用工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温习新闻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拓展知识和认知面,时刻关注世界和中国传媒界的信息,真正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二、吃得苦中苦,爱岗敬业

电视台记者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篇10

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各级政府与广大群众的纽带,同时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既感到光荣,同时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了使自己能够胜任这一岗位,我时刻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平时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熟练掌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时刻保证采访工作的正确方向。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新闻采访理论水平。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新闻采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领导的政务活动占据了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台里的一名骨干记者,我参与此类活动的机会也就非常多。我认为,每一次新闻报道,都是传达贯彻领导意图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参加政务活动采访,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大意。也就是说要时刻做到:脑勤、腿勤、耳勤。对领导的思路要了然于心,这样才不会出错。去年以来,由于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领导政务活动的采访任务也就特别繁重。一年来,自己参加的政务采访多达200余次,在镜头的拍摄采集和稿件的撰写上做到了万无一失,工作受到了局台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份耕耘伴随的是一份收获。几年来,我的多篇稿件先后在省台播发。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11

4月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第二、三类文物拍卖企业申报增加第一类文物经营资质评审专家会,对6省(市)24家第二、三类文物拍卖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了集中审核。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拟批准16家拍卖企业的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近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与社会文物司张建新副司长就我国文物拍卖企业整体状况、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企业评审标准、开展该评审工作的意义,以及今后有关安排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记者:对大部分读者来说。有关文物拍卖企业资质的话题可能还比较陌生,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此次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审批工作的背景,以及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整体状况。

张建新:目前,文物拍卖经营范围按品种分为以下三类:(一)陶瓷、玉、石、金属器等;(二)书画、古籍、邮品、手稿及文献资料等;(三)竹、漆、木器、家具、纺织品等。为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拍卖经营活动,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2003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对申领和颁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活动必须依法申领和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同时,根据文物市场现状,为保护古遗址、古墓葬等不受破坏,我国实行文物拍卖资质分类管理,将出土文物较多的陶瓷、玉、石、金属器列为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范围,实行从严控制。对首次申领许可证的拍卖企业暂只批准其经营第二、三类文物或第二类文物。对申请从事第一类文物拍卖的企业设定了严格的审批标准,即:取得第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3年以上;依法成立、连续正常经营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拥有与其申请变更的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同时,对所有文物拍卖企业资质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年审制度暂停或撤消不合格企业的文物拍卖资质。2009年末,全国拥有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共有225家,其中有一类文物拍卖企业77家。此次审核同意16家文物拍卖企业增加第一类文物经营资质,则拥有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达到了93家。这次审批,既是我们实施文物拍卖企业资质管理的正常业务活动,也是对过去几年工作成果的检验。

记者:今年共有多少家企业申报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同往年相比,今年有哪些变化?

张建新:2010年共有6省(市)的24家文物拍卖企业按时申请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为确保评审的权威性,国家文物局邀请到了文物系统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部分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评审专家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对文物事业负责,对拍卖企业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坚持评审标准的一致性,对每家企业的申报材料作出公正评判。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认真审核,最终确定有16家企业符合各项规定条件,批准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

同以往两次评审工作相比,此次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的集中评审工作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申报企业和获准企业数量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比如,2008年共有23家企业提出申请,其中有7家获准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2009年,有18家企业提出申请,其中有10家获准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而2010年有24家企业提出申请,其中有16家获准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二是参评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不仅申报材料更为规范,而且多数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三是评审标准更加严格。在评审过程中,我们编制了每家申报企业的审核表,并要求评审专家对每一家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详细审查。同时,我们将按有关要求继续在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及《中国文物报》上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公众的评判和检验。在此过程中,如发现公示名单中的企业存在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其资格。

记者:通过总结3次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评审工作,您认为这一评审工作有何作用和意义?

张建新:我国文物拍卖仅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既面临着令人期待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不少问题,如文物拍卖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我们在以往的市场管理中,也发现并查处了一些第二、三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甚至无文物拍卖资质企业与第一类文物拍卖企业违规联合拍卖的情况。去年,北京市工商局对北京三希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违规拍卖第一类文物也进行了行政处罚。

文物拍卖企业对于从事第一类文物经营有着强烈的愿望,国家文物局依据《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对申领和颁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连续3年开展了申报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集中评审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文物拍卖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同时为文物拍卖企业开启了正常、有序、合法的增加一类资质的通道,也为文物拍卖企业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开展此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文物拍卖企业自身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获得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有利于鼓励拍卖企业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和文物保护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其次,极大促进文物拍卖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文物拍卖资质的分类管理和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的集中审批,对文物拍卖企业的专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促进文物拍卖企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完善文物拍卖资质管理制度,促进文物拍卖市场规范发展。开展一类审批,对合法经营、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力量的企业授予一类文物拍卖资质,有助于引导拍卖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开展一类文物的经营,引导和维护合理、正常的文物流通秩序,实现文物拍卖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有8家企业巾报第-类文物拍卖资质并未获得通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文物拍卖企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家文物局在规范文物拍卖市场管理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张建新:本次评审未获得通过的有8家企业。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存在违规经营行为,未按规定聘用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取得第二、三类文物拍卖资质不满3年以及申报材料不全等。

记者团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12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记者,自我认知,工作

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促进了新媒体的广泛发展。处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中,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经受一定的冲击。基于新媒体环境, 电视记者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1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电视记者自我认知情况

1.1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的主要变化特征

处在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记者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主要是集中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电视记者需要朝着全能化的方向转型。在传统媒体形式下, 电视记者的工作模式都是出镜记者和新闻采访摄影师充分结合的模式,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记者全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电视记者需要积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不仅需要进行撰稿编辑, 还要进行视频采编、撰写网络软文等。第二, 电视记者逐渐转向自媒体。新媒体环境中, 传播方式更加广泛, 以微博和微信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现代社会, 人们传播新闻、焦点的方式更加简便, 电视记者向着自媒体的趋势逐渐转变, 能够独自一人就完成新闻采编、撰稿及控制视频画面, 并随时发布新闻消息等。

1.2 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记者开展综合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现阶段的各种栏目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给电视记者的实际采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记者开展综合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全面进行自我认知。首先, 电视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 缺乏较高的现场应变能力, 新闻事件的采访是没有彩排和重新剪辑的, 电视记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捕捉到更为全面的信息, 跟踪报道现场的各项情况。在一些即兴采访的活动中, 电视记者需要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现场掌控能力。其次, 电视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容易和受访对象缺少相应的交流, 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忽略了采访对象的思想、情感交流, 容易导致电视节目效果缺乏良好的灵动性, 降低了节目质量。

2 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记者的有效工作策略

处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下, 电视记者开展各项工作, 需要充分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注重体会观众的需求, 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策略。

2.1 有效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

电视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 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 提升自身的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电视记者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 首先, 需要积极掌握新媒体的发展动态, 不断提升自身运用各种新媒体的能力, 保证能够充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相应的视频, 开展文字撰稿工作。其次, 电视记者需要紧紧把握受众的实际需求, 从受众的各项要求出发, 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 全面挖掘更深层次的新闻素材和报道内容[1]。

2.2 电视记者需要强化自身的各项学习能力

电视记者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新媒体社交化传播特点逐渐改变了受众接触媒介的形式, 因而电视记者在发布各项新闻信息的过程中, 也需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模式。电视记者可以在征得工作单位同意的前提下, 积极应用自身的微博和微信, 使其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和联系广大受众的重要渠道。将微博和微信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辅助渠道, 便利自身的工作。同时, 电视记者还需要积极学习多项新型技术, 如电视技术。新媒体环境下, 带给电视记者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电视技术, 电视记者需要积极应用和掌握电视图像采集和传输的相关技术[2]。

2.3 积极发挥深度报道的作用和优势

电视记者需要充分了解到当前新闻报道的发展情况, 积极转变自身的工作态度, 使用深度报道的形式, 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电视记者需要坚持群众路线, 深入走访和挖掘社会新闻的本质话题, 全面理解人们生活的环境、习惯和思想变化, 提升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3]。

3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记者需要积极开展自我认知工作, 全面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下电视记者的主要变化特征和开展综合业务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基于全面的自我认知, 电视记者还需要有效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 不断强化自身的各项学习能力, 并积极发挥深度报道的作用和优势,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给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杨志伟.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变化特征与创新工作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6) .

[2]邓理峰, 涂胜彬.青年学生的核电认知、态度及核电科普偏好——基于广州大学城的调查[J].科普研究, 2016, 11 (1) .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12级)下一篇:体育课考勤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