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暗访技巧

2024-08-18

记者的暗访技巧(精选4篇)

记者的暗访技巧 篇1

新闻暗访是一种非常规范的采访方式。记者隐藏身份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来进行新闻素材的采集, 使暗访对于深挖新闻线索、还原事实真相, 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对有非法行为的新闻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挥着常规采访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暗访都是在记者隐藏身份、未经采访对象同意等条件下进行的, 遇到道德、法律方面的问题无法避免。为了使暗访更加规范化、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 有必要对电视新闻暗访中记者的定位进行分析研究。

1暗访记者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暗访可以说是新闻调查的 “双刃剑”。它既可以在特殊条件下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获得事件背后真相;又有可能因为运用不当而违背道德、 违反法律法规。因此, 对暗访中电视记者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只有坚持清醒的认识, 才能在暗访目标完成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一些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事件进行新闻调查时, 一般无法以常规采访的方式获得信息并了解事实真相, 这时暗访的作用就会凸显。但是暗访这种采访方式的运用必须慎之又慎, 这也是由暗访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 暗访活动中的记者必须明白, 自己是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新闻人, 暗访的目的是保护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于试图通过暗访获得轰动效果或者满足个人利益需求的暗访活动, 要严格禁止。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 而且有可能演变成违法行为。

其次, 电视新闻记者的暗访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暗访和偷拍的方式对于采访对象的隐私权是一个严重挑战, 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制获知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因此, 在处理时一定要非常谨慎, 表现在采访中就是记者必须尊重事实真相, 既不能主观的夸大或者隐藏事实, 也不可对采访对象进行丑化或者美化处理, 在报道中也要做到基本还原事实。

第三, 在进行暗访时, 电视新闻记者不可以参与到违法事件中, 只能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记录并取证。如果处理不慎, 记者在暗访活动中的行为也会构成违法, 得不偿失。一些电视台的记者为了获取丰富的新闻素材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 以卧底的方式打入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团伙内部来进行现场暗访。 虽然这样的暗访活动通常都能得到新闻价值极大的信息, 但是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不仅会面临被人识破, 个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 还有可能在暗访中做出违法行为, 从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 有的电视台记者在暗访时打入贩毒团伙内部进行调查, 为了采集贩毒团伙的犯罪证据而参与贩毒的活动, 虽然完成了暗访任务, 达到了打击犯罪的目的, 但记者却参与了贩毒活动, 构成了犯罪, 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外, 记者暗访时不能进行性质类似于新闻策划的活动, 也就是说, 记者只能旁观事件的发生, 不能因为记者的行为而对犯罪活动产生催化作用, 避免催生出犯罪行为。而目前记者在暗访中对犯罪活动的诱导并不少见。例如, 为了暗访办假证件的犯罪行为, 记者就找这些人办假证并购买假证。这样的做法应该坚决予以禁止, 因此带来的负面效果往往也是极大的, 可以参考之前出现过的“钓鱼执法”现象产生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 电视新闻记者只有采访权, 即对新闻事件进行记录等的权利, 而没有裁决、处理新闻事件的权利。 所以,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能冒充国家公务人员采访取证, 只能配合公安等执法部门的行动, 记录报道事件的真相。

2暗访记者的视角定位

新闻采访的具体操作中, 电视新闻记者进行隐性采访的视角主要分为旁观式的隐性采访和参与式的隐性采访这两种。其中旁观式的暗访中, 记者的身份是作为旁观者出现的, 以一种不为人所察觉的方式对新闻事件的真相进行客观的记录报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焦点访谈》就经常运用旁观式的暗访方法。 在旁观式的暗访中, 记者一般利用长焦镜头或者是微型摄像机来记录新闻事件。 例如, 当年影响极大的冠生园月饼事件就是通过使用微型摄像机揭露出来的。

另一种参与式的暗访方法更加复杂, 也更加危险。记者要以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对新闻事件进行暗访, 参与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去, 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由于需要暗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是见不得光的违法犯罪事件, 记者代表的广大群众的利益与采访对象的利益有着激烈冲突, 记者身份一旦被识破, 就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且这类采访活动还有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在进行参与式暗访时, 一定要讲究参与式的视角定位, 把握参与事件的尺度, 处理好新闻价值、个人安全以及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3暗访活动的题材定位

由于暗访活动的高风险性, 对于何种新闻事件采用何种暗访的采访形式,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所以对暗访活动的题材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可以暗访的新闻事件的类型, 即暗访的题材的选择必须结合公共利益的原则来进行考虑。这个原则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可以采用暗访的方式。 在这类的新闻事件中, 暗访记者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必须站在保证公共利益的立场来进行新闻调查和报道, 促进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 电视新闻暗访的题材一般有着以下几种定位。

首先, 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或者有违公共利益的不良现象和不道德行为的新闻采访。它是属于揭露与批评报道的类型, 其新闻素材用公开采访的方式无法获得, 电视新闻记者只能采取暗访的手段去发现事实真相, 进行新闻报道。这种揭露或者批评性报道是最主要的暗访题材, 暗访进行的数量也最多。

其次, 在一些类似于公众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需要采集公共场所新闻素材时, 可以利用暗访的手段。例如, 对运动会、晚会等现场图像的采集和报道就可以不征得个人同意进行拍摄。在对公众任务的采访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暗访的手段。当然, 暗访手段应当在公众人物进行公开活动时进行, 而不能对其私人活动有所干涉。

另外, 暗访的方法在正面报道的题材中也不是不能使用。例如在报道先进工作者的工作事迹时, 也可以通过暗访的方式, 对其在平常的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观察, 保证报道的真实性, 也让正面宣传报道更加可信, 这会对新闻受众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

4结语

新闻事件形式多变、内容复杂, 要想采集新闻素材、挖掘事实真相, 就必须采取非常规的采访手段, 暗访的方式应运而生。暗访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巨大作用不可否认, 但是其潜藏的危险性、 复杂性也不可忽视。因此, 在暗访活动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明确定位, 时刻坚持新闻职业道德, 始终记得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谨慎行事, 避免因暗访而产生负面影响, 担负起作为新闻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摘要:暗访, 即隐性采访, 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 因其隐蔽性的采访手段而在道德、法律方面广受争议。作为隐性采访主体的记者, 在具体的暗访行动中如何避免侵权并完成采访目标, 需要对暗访中的记者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本文从记者在暗访中的角色、视角以及暗访活动的题材三个方面对暗访记者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希望能为记者的暗访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暗访,记者,定位

参考文献

[1]莫静.论记者暗访的职业道德底线[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8) .

[2]宋宏伟.浅析隐性采访记者介入的限度[J].新闻知识, 2014 (2) .

[3]戴苗苗.记者暗访时的角色扮演要有度[J].新闻传播, 2013 (8) .

记者的暗访技巧 篇2

施暴者称不怕坐牢

欢迎加入2014年池州事业单位群: 248612016

原标题:记者暗访村官儿子庆生宴被打 施暴者称不怕坐牢施暴者扬言,“你信不信,老子就是进去几年,今天也要把你搞了”;武汉警方已介入调查

昨日中午,湖北一都市报记者暗访当地村官为儿子大摆庆生宴遭群殴。新京报记者刚刚获悉,武汉市纪委和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据新京报记者多方了解,遭遇群殴的记者是湖北楚天都市报机动部记者满达。

据介绍,5月17日晚,满达值夜班,接新闻热线,有人举报洪山区青菱街石咀村一钟姓村长,中午在该村一农庄大摆酒席,为儿子庆贺10岁生日。

“读者举报其铺张浪费、借机敛财,”满达事后在实名微博上回忆,本着对线索和读者负责的态度,部门派其前去核实事情真伪。

5月18日中午12时许,满达乘公交车转“麻木”(当地的三轮车)后抵达被举报的农庄。在核实期间,起先被当地男子钳住脖子。

满达出示印有国徽的新闻记者证后,随身的采访包被夺走,当地五六个身份不明的男子冲上前,“挥着巴掌抽我,用拳头打我,将我撂倒在地踩我”。

期间,据满达回忆,施暴男子曾扬言,“你信不信,老子就是进去几年,今天也要把你搞了”。

据满达的实名微博,打完后,一条纹T恤男将其推入一麻将室,又是一番轮殴、践踩。整个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直到被警方解救。

被殴记者后被送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检查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右手疑似骨折。同事在电话里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满达脖子上的淤青仍可见。

新京报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获悉,洪山区警方已于昨天下午介入调查,多名涉嫌殴打记者的男子被警方控制。但截至发稿,警方尚未就此事发布通稿。当地随团的记者刚刚证实,武汉市纪委已派工作组进驻洪山区。

记者暗访马悦凌“诊所” 篇3

按照一位患者提供的地址,记者对马悦凌的暂时居住地进行了探访。

7月7日,记者来到国瑞城小区。要找的7号楼X室,需要绕着花园的左侧往前走再右拐。进入楼内,记者发现,红色的木门上,只有具体的门牌号,跟正常居家没有大的差别。于是敲门,然而,半个小时过去了,一直没人开门,并且在这30分钟内,没有一个人从门内出来。

向物业服务中心进行咨询,一位男性负责人表示,他们只能查到买房人的姓名,租房人的信息查不到。

记者在该小区的一家房产中介处了解到,提到的某房间,面向南边,有170多平米,属于3.5居,多了一个保姆间。这里租金高,不过面积大,也有住户经营公司,但都是偷偷地进行。

一位协管员告诉记者,某号楼并没有一位叫马悦凌的用户信息,而X房间所办理的暂住证上的用户姓名也不姓马。他给分析,要找的人,很有可能不是用自己的姓名登记的,是用亲戚或者员工的名字,这样就很难查到信息。

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查

南京市卫生局7日向媒体通报,一位“渐冻人”病人的丈夫在接受南京市卫生局调查时表示其妻子在“马悦凌治疗室”接受过注射当归液等治疗。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护士条例》的规定,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无有效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通过向省、市有关护士执业登记机构核查,目前已没有马悦凌(原名马秋红)的相关注册信息。

南京市卫生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对网络和媒体上刊登的自称经马悦凌治疗过的11例“渐冻人”病例进行分析调查,多数未留下联系办法或身份证明,只有3例留有联系电话。南京市卫生监督所调查人员拨打了这3部联系电话,其中,1例多次拨打机主始终未接听;1例接听后说打错了;只有1例接通并承认其妻子曾经在北京“马悦凌治疗室”接受过注射当归液等治疗。调查人员多次试图联系马悦凌本人,也在“马悦凌健康养生网”发帖和其微博留言,敦促其本人接受调查,至今未果。

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卫生监督机构将继续跟踪了解马悦凌所开展的健康养生活动,如在南京地区发现其有涉嫌非法行医活动,将依法严肃查处;也欢迎患者及家属及时举报接受过马悦凌诊疗行为的线索,并已经将马悦凌相关情况函告北京市卫生局。

5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4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图书目录,其中包括: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罗大伦的《这才是中医》和《阴阳一调百病消》,曲黎敏的《把健康彻底说清楚》和《从头到脚说健康》,以及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此外上榜的图书还有,单桂敏的《单桂敏灸除百病》,武国忠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李智的《小穴位、大健康》等。在去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曾下发《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这次对50种养生保健类畅销图书的首次检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48%。

地方纪委暗访有技巧 篇4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上面的暗访故事发生在中国的诸多县、市、省中。暗访等手段越来越被各地纪委重视,暗访组陆续在各地成立,他们开始使用针孔摄像机、突击检查、北斗卫星定位等特别举措。暗访甚至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去年年中,《汉中日报》刊发了一篇日记。日记记录了一位陕西汉中市民两个月来,在工商、房管、税务等部门办理各种执照的亲身体验以及这些窗口单位的办事作风与工作效率。日记作者并非普通市民,而是一位纪检监察部门的年轻干部。类似的暗访组,在各地涌现。江西抚州两级纪委组织了70余个检查组,采取类似汉中的保密原则。山东新泰纪检部门则组织了一支社会监督员队伍,早中晚不间断进行暗访。

在各地纪委的“暗访竞赛”中,湖南省郴州市紀委也许最引人注目。去年3月,郴州市纪委拍摄了一组暗访视频,视频中,一名郴州市乡纪委官员抱着电脑狂奔,电脑里是黄色网站的浏览记录。参与拍摄的暗访组人员,在当地并不为人所知,他们是郴州市纪委会特意选拔的年轻同时在当地关系网不复杂的人员,暗访组成员每次出发前,均会把原有手机关机,换上纪委临时统一下发的新电话卡。

如此严密的选拔,并非郴州首创。2005年,《南方周末》曾报道在江苏省赣榆县,出现了纪委招聘监督员、利用针孔摄像机偷拍官员的故事。但赣榆也并非纪委暗访行动的创始者。赣榆县纪委的一位常委说:“黑龙江省早就这样做了,他们的领导还把片子拿到中央电视台去播放呢。”

上一篇:实际经济下一篇:WCF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