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通用9篇)
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 篇1
×××人民医院
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卫计局:
根据潍坊市卫生局、环保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迅速组织了专项检查小组,按照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对全院各科室开展了重点检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对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并与集中处置单位签署处置合同。
二、在本单位设置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设置了明显的医疗废物标志,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定期消毒和清洁,并由专人管理。
三、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了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
四、医疗废物暂存处,有专人负责,认真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帐物相符,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搞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工作。
五、各科室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分别置入包装袋,利器盒内,及时转移到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六、定期组织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做好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对专管人员定期查体。
进一步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抓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培训。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禁止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二〇一七年五月三日
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县级及县级以上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的污水应按规定执行排放。永嘉县430家医疗机构中有25家医疗机构属于上述选择对象,其中公立县级二级以上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11家,民营医院10家。
1.2方法
由县院感质控中心联合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永嘉县医疗结构污水处理情况调查表》,对25家医院污水的处置、排放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医院基本情况、病床数、是否配备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转情况、处置方式、污水处置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证、是否具有监测报告、是否获得排污许可证等等,同时对能正常运行医疗机构的污水进行采样检测。
1.3采样与检验
用已灭菌的500 ml广口玻璃瓶取消毒处置后的医院污水,在2小时内密闭送检。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进行检测并评价,以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均符合为合格。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此次接受调查的全县具有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25家,曾配置污水处理设备有15家,占60.0%;能正常运转只有9家,正常运转率36.0%;能按规范监测并具有监测报告只有3家,占12.0%;污水处理人员具有上岗证仅有1家,持证上岗率仅占4.0%;能排入市政管网有10家,占40.0%;有排污许可证3家,占12.0%。见表1。
2.2医院污水排放卫生质量检测结果
对能正常运行9家医院的污水排放卫生质量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其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均合格的样本5份,合格率为55.6%。污水总余氯不合格4份,粪大肠菌群超标2份。见表2。
3 讨论
3.1医疗污水消毒设施现状亟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医疗污水中含药物、消毒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细菌、寄生虫卵、病毒等各种微生物。这些细菌、寄生虫卵和病毒在常温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存活率和适应性,在污水中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如任其排放,必然会引起水源污染、疾病传播,甚至引起传染病暴发,故必须将这些污水进行消毒处置并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执行排放,但是永嘉县这次调查发现25家医院中的污水处理装置能正常运转只有9家,正常运转率为36.0%,远低于胡国庆等报道的70.51%[1]。曾配置污水处理设施15家中目前没有运行有6家,占40.0%。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对污水危害性认识不够,一些设备严重老化,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医院即使设施、设备功能全好,却认为污水处置费用过高,而不愿意正常运行,形同虚设。25家中还没有配置污水处置设施就有10家,占40%,主要是中心卫生院和民营医院,这些医院大多由于营业场所为租赁性质或老房子,故不愿投入资金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这种“前门看病,后门放毒”的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和环保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执法,对新改扩建的医疗机构,在设置阶段严格按照GB18466-2005《医疗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争取在污水处置系统和主体工程达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现有医疗机构污水处置设备不符合要求及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未安装污水处置设备或污水处置设备形同虚设的医院,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甚至在校验期暂缓校验。
3.2加强医疗污水处置管理人员理论和实践能力
医疗污水处置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及低,一般多由不识字门卫工人或清洁工兼着做。本次调查的25家医疗机构获得污水处置上岗证的仅有1家,持证上岗率仅为4.0%,远低于李伟霞等[2]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2013年调查(92.68%)报道。调查发现,大部分处置人员对污水处置设施结构、原理、药物的浓度配比、监测、设备维护等知识均不懂,仅凭着别人的转述或者自己摸索来进行处理,这是医疗污水处置工作中的一大隐患。建议医院领导重视医疗污水处置工作,安排人员参加培训后专职做这项工作。建议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定期举办或委托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医疗污水处置知识和操作培训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污水处置人员的总体水平。
3.3环保部门应加强排污许可的监督力度
调查结果发现,25家医院有排污许可证的只有3家,仅占12.0%,能排入市政管网有10家,占40.0%;能按规范监测并具有监测报告只有3家,仅占12.0%,与顾水林,葛朝珍等[3]报道一致,这些排放标准不合格的污水进入环境中,将对永嘉县的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美丽永嘉的建设,还可能引起传染病暴发。环保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督监测的力度,对造成危害严重应追究法律责任。
3.4医疗机构污水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较低
对能正常运行的9家医院的污水排放卫生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医疗机构污水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为55.6%,低于乔玉林等[4]2011-2012年正阳县医疗污水检测报道。总余氯合格率为55.6%,粪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7.8%,与倪朝荣、余向华[5]温州市2009年调查基本持平,但明显低于其他地区2012年和2013年报道[4.6],各级医院领导要重视对医院污水处置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污水各环节的自我监测,保证相关产品的质量和消毒效果。通过此次调查和检测,发现永嘉县医疗污水处置存在着诸多问题。门诊医疗机构几乎没有考虑到污水处置问题,更谈不上有污水处置设施和消毒效果监测。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永嘉县卫生行政和环保监督部门今后应重点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在为有住院医疗机构管理基础上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以门诊为主医疗机构医疗污水消毒工作管理和技术指导。医院领导和有关业务人员要提高对污水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污水处理站的各项日常监测管理,加大自检力度,重视污水处置各个环节,加大对设备的检测、保管和维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贯彻全县“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共同搞好污水处置这一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 了解永嘉县医疗机构医院污水处置现状、排放卫生质量和存在问题。方法 对全县具有20张床位以上的25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并对能正常运行的9家医疗机构污水排放卫生质量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25家医疗机构中,公立二级以上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11家,民营医院10家;有配置污水处置设备15家,占60.0%;能正常运行只有9家,正常运转率仅占36.0%;能按规范监测并具有监测报告仅有3家,占12.5%;污水处理人员具有上岗证仅有1家,持证上岗率仅占4.0%;能正常运行的9家医院中污水排放卫生质量均合格只有5家,合格率为55.6%。结论 永嘉县医疗机构污水处置存在诸多问题,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污水处置,排放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国庆,汤永康,张峰,等.浙江省医院污水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0,12(1):20-21.
[2]李伟霞,申惠国,席韵.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21-322.
[3]顾水林,葛朝珍,章晓玲,等.杭州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置现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l):47-48.
[4]乔玉林,宋重阳.2011-2012年正阳县医疗机构排放污水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7):669-670.
[5]倪朝荣,余向华,陈岚,等.温州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置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6):651-652.
2016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 篇3
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几年来,我院在卫计局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加强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管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治理,现就2016年我院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根据xxx市医疗废物收费文件,我院委托xxx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双方经协商后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协议所称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院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转运制度等。加强治理,专人负责,保洁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的日常运作;各临床科室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垃圾的治理工作。并对所有制度在全院加强学习,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认真执行。
二、设置了医疗废物的监控管理部门。由护理部、院感科监督,依照国家《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制定医院医疗废物治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垃圾分类,明确人员职责;完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建立应急组织;建立健全收集及运送废物的有关交接、登记的手续,每天由产生医疗垃圾的科室相关人员与保洁人员共同登记医疗垃圾产生的数量或重量并记录到台账,送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并认真登记到转移联单,保证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三、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运送人员的知识培训。在全院进行了医疗废物相关法律知识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学习,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重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防护和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流程及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上报流程知识的学习使医疗垃圾能更加规范的在院内运送,保障了人员的身体健康,保护了环境。
四、加强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交接管理。全院新购进了医疗废物收集袋和利器盒,医疗垃圾均用黄色桶装,利器进入利器盒。所有医疗垃圾按要求分类包装运送并标识清楚,每日下午四点半至五点由科室交院内暂存点处交接登记。
五、加强了医疗废物暂存点的管理。我院对医疗废物暂存点进行了区域内标识,各种制度上墙,均参照要求执行。每次医疗垃圾运出后对暂存点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暂存点外标识清楚,明显。
六、我院医疗垃圾全部使用专用转运箱密封,转运箱内容物不超过箱内容量的3/4,不含血水及污水,箱口盖严无泄漏。
七、医院禁止外来人员到各科室或垃圾点收、买、挑、捡各
种垃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杜绝任何人私留、私卖垃圾。
2016年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均送至xxxx进行集中处置,有效的保证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来年我院将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医疗机构执业情况效验总结 篇4
本校验期执业情况总结
我院在本校验期内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申报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医,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按规定办理及定期核查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执业证等各种执业证书,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医护人员合法执业。对所有的临床、医技人员按照有关的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执业注册工作,对新进的医生、护士实行规范的轮转培训,在考取执业资格并注册后才准予独立上岗。不聘用非专业人员从事医疗业务工作,不安排未取得相应执业证书的医护人员单独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使用的设备、药品、试剂、医用卫生材料符合要求,无过期或劣质物品。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有健全的管理体系,院领导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行日清月结制度。各项收费工作确保规范化,有完善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和药品、主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价格以及各种检查项目、医疗服务收费的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诊疗服务中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三、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医疗管理组织,明确管理目标和保障措施,严明各项制度并认真落实。严格贯彻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认真落实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医疗工作制度,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业务工作计划,努力完成各项医疗业务工作指标,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诊治质量。
综上所述,本院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执业活动符合执业校验标准。但是,由于医院各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将继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责任观,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懈努力。
双龙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
二0一四年六月十七日
医疗机构执业情况校验期总结
双龙镇中心卫生院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 篇5
工作情况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一直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治本措施来抓。2012年全乡共计开展了12次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全乡发生矛盾纠纷26起,成功调处24起,调处成功率92.3%。受理来信来访1件,办结1件,办结率100%。保证了全乡社会政治稳定。我乡为了加强抓好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三级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加大调解员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各村委会调解主任在调解时的专业素质与技巧,还为全乡调解员进行了一次简易的业务培训。本次培训当中没有一个调解员缺席,使培训面达100%。
一、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建设、管理方式、居住环境、居民的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引发出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
1、随着全乡建设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而引发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3、随着农村人口成份日趋复杂,大量流动的人口,打破了乡村网络格局。加之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自我维权意识提高,有问题讨要“说法”的群众越来越多。
二、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我们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确保全乡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乡党委、政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主任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同时成立了乡调解委员会,各基层村委会都成立了调委会,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目标,定期检查、考核。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全乡都建立健全了定期排查、情况报告、案件协调和督查追究等制度。基层村委会坚持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乡每月召开一次综治例会,使全乡的各类矛盾纠纷能及时排查上报、梳理汇总、包案调处、信息反馈。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乡党委、政府将工作重心下移,调解工作按“六统一”的标准积极落实各项任务,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实行村委会包案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村委会辖区内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村委会都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了协调会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由乡党委、政府牵头与有关单位进行协调;三是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整合综治、-2-
纪检、司法、信访、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力量,建立联合型工作平台,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了一般矛盾不出乡。
(三)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矛盾的化解工作
乡党委、政府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疑难纠纷,列出清单,派驻工作组集中调处。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关心的旧村改造、征地补偿、低保社保等重点问题,乡党委责成人大、纪检、综治、土地、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基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并积极作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有效地调处了大量矛盾纠纷,保证了工作和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监督,完善检查监督工作机制
一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案不公,为政不廉,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都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我乡从严治党,从严治政,要求干部坚决贯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执法、执纪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我乡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半年和年终综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村委会治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绩效。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
新闻媒介的职能作用,大力宣扬人民满意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不断总结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好经验、好做法。
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 篇6
一、基本情况
##镇面积114.xxxx公里,辖1xxxx村,xxxx居委会,人口4.xxxx。今年参合农民达3.xxxx人,参合率为90.4xxxx,比去年提高了1xxxx百分点。
根据国家和我省目前的筹资政策和标准,我镇可筹集资金195.xxxx元(其中包括自筹资金和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
元月份至6月份,累计受益农民160xxxx,发放补偿医药费85458xxxx,其中补偿金额超过300xxxx的有2xxxx,焦桥村一沈姓村民得到1411xxxx的最高补偿。免费健康体检621xxxx次,及时帮助80xxxx名患者发现了病情隐患。申请重疾门诊补助患者共有10xxxx,全部由镇合管办帮助患者到市合管中心办理。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大大减轻了农民医药费负担,挽救了许多贫病交加的家庭,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率达10xxxx。
二、工作成效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是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镇合管办坚持为患大病的参合农民送报销款上门,真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三赢局面。
(二)农民群众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焦桥村参合农民沈某因患肝病住院得到报销款1411xxxx,他感慨地说“为了治好父亲的病,家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亏参加了合作医疗,交了1xxxx钱就给报销了上万元,合作医疗帮了我的大忙了!感谢政府,感谢党。”“真没想到去医院看病,医生服务态度会那么好,也没想到住院补偿那么快就可以拿到手。政府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是为农民实实在在地减负,也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事,我们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经过实践,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经办机构动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筹资机制,形成了分类指导、家庭帐户、门诊报销和大病统筹为主要补偿模式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健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刺激了农民的医疗消费,原来没钱看病、看不起病或放弃治疗的农民能看得起病了,小病及时看,防止进一步发展恶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恶性循环。据调查,我镇农民的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五)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投资意识进一步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共济、风险共担和健康投资意识,有的村打出了“每天节省3分钱,看病吃药管一年”,“每天少抽一根烟,大病报销两万元”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群众参加合作医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感慨地说,“以前到村里收提留,没少挨冷眼,没想到现在收合作医疗款这么轻松,农民还高兴”。
(六)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加强,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镇卫生院改制成功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不断增长的农民医疗消费需求刺激了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明显提高。
(七)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把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作为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结合我镇实际,制订了《##镇村卫生室基本标准》,并提出了规范村卫生室服务“六统一”标准。全镇所有卫生室都在进行新一轮标准化改造,预计年底即可完成改造任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措施得力。实行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镇村干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制,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牢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要求,力保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
(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体系。镇合管办设主任、会计各一名,镇卫生院委派一名骨干负责此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卫生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管理体系。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加强了对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力度。
(三)科学规划,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我市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的目标原则、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筹资标准、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医疗服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市财政局、卫生局先后出台了基金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民从交钱参加合作医疗到就医、报销的全过程以及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履行职责的行为都有章可循,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运行。
(四)广泛动员,宣传到位。有关部门和单位利用召开动员大会、受益群众现身说法、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印发明白纸、制作宣传单、开办宣传专栏、刷写长久性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集中宣传发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特点、重要性、筹资方式、补偿范围、管理办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互助共济意识,转变消费观念,积极参与到新型合作医疗中来。
(五)规范运作,安全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机构、监督机构、经办机构等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章程》的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加强信息联络和沟通,形成协调一致、顺畅运作的工作格局,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办模式落到实处。在坚持已有监督约束措施的同时,建立费用公开、专项审计等监督制度。所有资金筹集、使用等情况都定期向社会公示,保证参合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六)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一体化管理,设立了专门服务器,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微机审核、网上清算。实现了补偿结算的瞬时化,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管理水平,缩短了参合农民报销时间,减少了报销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障了基金安全,杜绝了人情报销和虚假报销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参合农民的信心。
(七)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改革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推动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大力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多措施并举,提高了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今年我镇在开展创建规范化镇卫生院活动中进行了“七抓”:一是抓班子,强化责任;二是抓整合,盘活资源;三是抓管理,规范行为;四是抓人才,提高水平;五是抓投入,提升档次;六是抓卫生,改善环境;七是抓服务,树立形象。现已取得了显着成效,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卫生服务功能薄弱。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与农民群众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设备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等,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村卫生室作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由于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没有任何补偿,导致村级预防队伍不稳定。
(二)参合农民保障水平不高。目前,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平均补偿只有2xxxx左右,一旦农民得了大病,需要自付的费用太高,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值得推敲。
(三)管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随着合作医疗的推进,管理资源短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四)监督力度不够,政策执行存在不规范行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注重了制度化建设,但执行中一些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关键是监督缺位和违规成本过低。
(五)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尽管合作医疗的各种管理规定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供方的行为,但少数医疗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想尽办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了一些不良对策,影响了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五、打算和建议
(一)“五个到位”,即领导重视到位、机构设置到位、政策保障到位、财政支持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坚持“五个强化、五个确保”,即强化宣传引导,确保群众认识到位;强化资金筹措,确保基金筹措到位;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发挥到位;强化基础建设,确保服务水平提升到位;强化市场准入,确保药品购销监管到位。
(二)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修订分级别的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推广单病种限价收费,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三)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外部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积极推进相关改革,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作医疗的运行效果。
一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力度,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切实改善农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状况,提高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以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
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制定基层卫生人员优惠政策,落实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质量。
三是推进农村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体制等相关改革,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方面的效果。
四是政府应加大医疗救助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和推进以合作医疗制度为基础,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协调、配合使用各类资金,最大限度地缓解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的问题。
五是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并落到实处。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卫生支农长效机制,既要人员帮扶、设备帮扶、资金帮扶,又要着力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帮助开展卫生诊疗新技术。
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 篇7
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药械市场秩序,保证产品使用安全有效,按照市局《关于下达2012年全市医疗器械抽样计划的通知》(X食药监发〔2012〕XX号)要求,我局结合本县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实际,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器械抽样工作。
一、精心组织,明确任务
及时召开抽验工作落实会议,安排部署抽样工作任务,明确抽样工作重点,确保抽样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在抽样工作中,加大对往年产品检测不合格单位的监督抽样力度,兼顾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分别组织开展抽样,并注意内在联系,避免重复抽样,提高工作效率。
二、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坚持以抽样为手段、规范经营为目的,做到现场监督检查和抽样工作相结合。在对被抽验单位进行抽样的同时,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管理、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索证索票、使用后销毁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共分配我局5批次器械抽检任务,实际完成抽样5批次。其中,医疗机构抽取一次性使用输静脉输液器1批次批次,医用外科口罩1批次,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3批次。顺利完成了医疗器械抽样任务。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是合理确定医疗器械抽检数量。药品经营企业和一般的医疗机构器械购进数量较小,品种也少。由于抽检数量较大,各单位器械购进量或实际存量无法满足检验数量要求,造成抽检困难。
二是建立合格检品退还机制。将检测合格的包装完整的检品退还被抽验单位,减少被抽验单位损失。探索医疗器械抽验预先购买样品工作机制,减少器械抽验难度,也可避免检品浪费。
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条例 篇8
第十五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置:
(一)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及时组织医院专家会诊,将会诊意见告知患者或者其家属,并按照规定报卫生行政部门,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二)在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照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病历或者病历复制件;
(三)告知患者或者其家属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方法和程序,答复患者或者其家属的咨询和疑问;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尸体应当在二小时内移送殡仪馆或者太平间;
(五)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按照规定进行尸检;
(六)索赔金额一万元以下的,由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其家属在医疗机构设立的专门接待场所协商解决。患者家属来院人数在五人以上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名;
(七)处置完毕后,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处置情况。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报告后,应当指导、协调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法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必要时,派人现场指导,稳妥化解矛盾。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接到医疗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医疗秩序;
(三)依法有效处置现场发生的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四)对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其家属拒绝将尸体移放殡仪馆或者太平间,经劝说无效的,公安机关有权责令其家属将尸体移送殡仪馆或者太平间,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章 调解与理赔
第十八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协商或者调解解决:
(一)索赔金额一万元以下的,医疗机构可以与患者或者其家属协商解决;
(二)索赔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患者或者其家属自行协商解决。
医患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就医疗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对医患双方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调解申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接到调解申请之日起三日内予以受理。医患双方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再受理其调解申请。
第二十条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受理后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医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过程中,应当分别向医患双方当事人询问医疗纠纷的事实,了解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及其理由,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一条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医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主持人提出回避要求且有正当理由的,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予以调换;
(二)召集医患双方当事人到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三)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调解。
第二十二条 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鉴定以明确医疗责任的,经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委托有法定资质的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鉴定费用由医患双方当事人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第二十三条 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可以委派理赔人员参加医疗纠纷调解。
第二十四条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调解结束。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期二十个工作日。调解期限届满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按照医患双方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遵守并履行调解协议。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应当依据调解协议确定的赔偿数额予以理赔。
第二十六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如实向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提供医疗纠纷的有关情况,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调查核实。
第二十七条 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和保险理赔人员需要查阅病历资料,或者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咨询、核实有关资料和情况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配合和协助。
第二十八条 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应当依据医患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协议书、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并及时支付赔偿金。
第五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或者其家属有权复印或者复制该患者的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体温单、医嘱单、住院志(入院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理报告、检验报告等辅助检查报告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病历资料。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第三十条 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和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其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第三十一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按照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医务人员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或者违法干预协商、调解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未制定医疗纠纷处置预案的,由其执业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规定的;
(二)因不负责任,给患者造成损害的;
(三)隐匿、擅自销毁或者拒绝提供与医疗纠纷有关病历及有关资料的;
(四)伪造、涂改与医疗纠纷有关病历及有关资料的;
(五)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六条 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场所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二)在医疗场所设置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悬挂横幅、堵塞大门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医疗秩序的;
(三)在医疗机构的病房、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场所及医疗机构的公共开放区域违规停放尸体,影响医疗秩序,经劝说、警告无效的;
(四)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五)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的;
(六)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
(七)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针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以受他人委托处理医疗纠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拖延赔付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在医疗纠纷协商、调解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医疗纠纷处置工作规则的,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驻津部队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 篇9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应当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鼓励调解优先,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领导,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协调机制,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医疗纠纷与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医疗机构所在地、患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置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置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和医疗卫生常识教育,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医疗风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理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制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协议、规则等制度,并加强对医调委业务工作的指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保险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医疗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情况,并正确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第七条 患者的健康生命权、公平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服务选择权、隐私保护权、求偿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
患方应当尊重医务人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医疗纠纷,不得扰乱、破坏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第八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组织,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
各市和县(市)、区应当依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开展工作。
第二章 预 防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规范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纠纷报告机制,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作为评级基础。医疗机构应当按规定定期报告医疗纠纷,不得缓报、隐瞒、谎报。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院务公开、医疗质量监控、考核评价、责任追究、风险评估等制度,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医调委备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患方投诉服务接待室、工作窗口,公布投诉电话、公示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纠纷处置、调解程序,接受患方咨询、投诉和医疗纠纷协商调解,做好医疗纠纷源头防范和调处工作。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与辖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信息共享和接处警快速反应对接工作机制,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公安部门在医院设立警务室,并为设立警务室提供办公场所及相关设施。
第十二条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对病施治,合理医疗,提高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四)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以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可以告知其近亲属。
(五)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应当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或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近亲属意见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执业范围实施医疗行为;
(二)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三)隐瞒、误导、夸大患者病情或者虚假宣传、夸大疗效;
(四)使用与病情不相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五)篡改、隐匿、伪造、损毁病历资料;
(六)收受患者及其近亲属财物;
(七)收受医疗器械、药品等生产、经营企业人员给予的回扣、提成。第十四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医疗机构相关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医疗秩序;
(二)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实施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对医疗行为有异议或争议的,通过合法渠道和正常途径表达意见或诉求。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一)停尸闹丧或者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的;
(二)故意损坏、窃取或抢夺医疗机构财产、设备和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三)妨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医疗秩序行为的。
第三章 处 置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置:
(一)及时组织医院专家会诊,将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应当按照预案规定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二)告知患方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办法和程序,回答患方的咨询和疑问,引导患方依法解决纠纷;
(三)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封存或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
(四)医患双方当事人未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字的,医疗机构可以邀请医调委、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人员签字见证。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
(五)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在2小时内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医疗机构没有设置太平间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尸体移送殡仪馆。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由医疗机构通知殡仪馆,殡仪馆应当及时到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接收、运送尸体。
未按规定逾期未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处理。
尸体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处理。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在殡仪馆的保存费用由医患双方按照责任比例依法承担。
(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协商且索赔金额不超过3万元的,可以在医疗机构设立的专用接待场所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应推举代表进行协商,各方的代表人数均不超过3名;
(七)医疗纠纷处置完毕后,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疗纠纷的发生经过及调查、处理情况。
(八)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医调委等部门和机构做好调查取证工作。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处置:
(一)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派人赶赴现场;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疏导等工作,引导医患双方选择适当方式解决纠纷。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接到关于医疗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三)依法处置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及现场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九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委书面申请调解;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章 调解
第二十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医疗纠纷医患双方的调解申请,履行调解处理职责,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采取说服、教育、疏导等方法,促使医患双方当事人消除隔阂,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收取费用,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医疗纠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医患双方的意愿;
(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妥善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按要求制作规范的书面调解协议书;
(四)总结、分析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纠纷防范意见和建议;
(五)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情况;
(六)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纠纷调解咨询服务。
第二十一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由相关医学、药学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咨询。
第二十二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应当及时进行审核,3日内答复是否予以受理。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要终止调解:
(一)当事人一方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拒绝医调委调解的;
(三)经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后,一方当事人再次申请调解的;
(四)非法行医而引发的纠纷。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应由1名以上人民调解员作为调解主持人,医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理由充分的,应当予以回避;
(二)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或者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委托人应当向医调委提交授权委托书;
(三)调解应当在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
(四)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时,应当做好调解笔录。
第二十五条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结,不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间;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适当延期,但自受理之日起不超过60个工作日;到期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医调委印章后生效。
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自愿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医疗机构向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投保涉及医务人员职业责任、公众责任等各类保险。
第二十八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合理厘定保险费率,并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历年医疗纠纷赔偿情况实施费率浮动制度。
第二十九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应当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
第三十条 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其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支出,从医疗机构业务费中列支,按照规定计入医疗成本。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疗机构,保险费用由财政列支。
医疗机构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医疗收费标准或者变相增加患方的负担。
第三十一条 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依据保险合同,及时理赔并足额支付赔款。
第三十二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依照《保险法》相关规定以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向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报案,并如实向承保公司提供医疗纠纷的有关情况,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调查核实。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的调解协议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调解书或判决书,应当作为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依据,被保险人据此申请赔偿保险金额,保险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第三十三条 实行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的市、县(市、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医疗责任风险金,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自愿缴纳医疗责任风险金。
前款所称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为分散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风险,保障因遭受医疗损害的患者获得及时赔偿而建立的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十四条 医疗责任风险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原则,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医疗机构缴纳的医疗责任风险金,从医疗机构业务费中列支,计入医疗机构成本。
医疗纠纷发生后,需要支付医疗责任赔偿金的,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机构应当将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的协议、医调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作为支付赔偿款的依据,及时予以支付。
第三十五条 医疗风险责任金缴纳、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建立医疗风险责任金制度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处置医疗纠纷过程中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分或处罚、刑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患方或其他人员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造成诊疗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构成治安管理行为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九条人民调解员以及医调委工作人员违反人民调解有关工作制度和规范,不经调查核实、作出不公正调解意见,或者徇私舞弊,收受财物,损害一方利益的,由有权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医疗责任保险承保与理赔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弄虚作假、收受或者索取保险费回扣以及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或者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就检查、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患方,包括患者、患者亲属以及其他与医疗纠纷相关的人员。
【医疗纠纷处置情况总结】推荐阅读:
医院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置工作总结05-31
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07-10
医疗纠纷情况说明范文10-22
医疗纠纷总结会议记录08-27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总结09-11
医疗纠纷及投诉处理总结09-01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06-16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合同08-08
医疗纠纷鉴定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