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教育(精选12篇)
医疗纠纷教育 篇1
当前尖锐的医患矛盾与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已经严重破坏了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不仅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和医师人身安全, 而且也间接阻碍了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只有让医师学会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才能尽可能降低医疗纠纷给社会、医学科学、医疗机构和医患双方带来的危害。为了提高医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技能,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加强了对医师的医疗纠纷教育。
1 医疗纠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基于对医疗纠纷危害的深刻认识, 各医疗机构纷纷邀请医疗管理专家、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从医院管理、医学和法律方面对医师进行医疗纠纷教育。从医师的纠纷教育实践来看, 医疗纠纷教育对提高医师的医疗水平、树立规范行医意识、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和增强医师处理纠纷的能力方面效果是明显的。但在医疗纠纷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1 医德教育形式化
大医精诚, 高超的医术, 能治愈病人的躯体疾病, 高尚的医德能温暖病人的心灵。然而,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化的影响, “医学的异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专科化消解了整体性的人, 技术化忽略了人的心理, 市场化漠视人的情感”[1]。当前一些医师缺乏同情心、责任心, 把病人看作是疾病的载体, 无视病人的痛苦, 把病人当作追求经济利益的机器, 忽视病人的尊严, 从而招致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满。在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的众多因素中, 医德缺失是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提高医师的医德修养无疑是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因此, 医德教育成为医疗纠纷教育的重点。
然而, 医德教育存在的困难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大的多。一方面,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只强调医学知识和技能教育, 而忽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医德教育重知识轻实践, 理想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和医师面临的利他与利已的矛盾,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严重阻碍了从医者对自身的医德自律, 而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现状也使医疗管理机构放松了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 医德教育效果并不尽人意。
尽管医德教育在医疗纠纷教育中非常重要, 但由于医德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 在医疗纠纷教育中, 医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并没有从情感的深处去触动医师, 去提高医德修养。
1.2 医患关系的敌对化
当前, 医患之间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2]。医疗行业的市场化、患者的医疗保障不健全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 患者所经历的看病难、看病贵和所遭遇到医师的冷遇招致了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抱怨, 这种抱怨像瘟疫一样扩大至整个社会。一旦患者人财两空, 期望落空, 这种潜在的怨恨转变为现实的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患者是医疗纠纷的受害者, 同样医师也是受害者。“在医疗纠纷中, 医师同样是受害者, 他们既要承受来自患方的辱骂、殴打等身心上的伤害, 还要承受来自社会舆论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很长时间内, 他们都会受到人们的非议或不公正的待遇”[3]。经历过医疗纠纷的医师容易产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心理。医患之间的暴力与不信任现状, 使得在患者就诊过程中, 医患双方都互相成为了对方的假想敌。
在医疗纠纷教育中, 医疗纠纷教育者要面对医师群体对患者的敌对心理, 如何化解医患之间的仇恨, 成为医疗纠纷教育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但是一些医疗纠纷教育者不仅没有去化解这种仇视心理, 反而在教育过程中强化这种敌对关系, 作为激励医师学习防范与处理的动力, 从而医疗纠纷教育演变成为医生在医患战争中提高自身战斗能力的训练。这样的后果不但不利于医疗纠纷的化解, 反而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仇视。
1.3 纠纷教育目的投机化
对医师进行医疗纠纷的防范需要全面提升医师的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的能力。但一些急功近利的学习者不乏投机取巧者, 他们通过医疗纠纷教育只是想尽量逃避医疗纠纷, 或者发生医疗过错之后如何逃避责任。一些医疗纠纷教育者也顺从了这种心态, 从而使医疗纠纷教育变成了如何逃避责任追究的培训。如网络广为流传的《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门诊的诊断须谨慎, 尽量全面但模糊, 留回旋余地, 如“黄疸原因待查”等。检查应多做, 尽量让病人做决定。凡患者拒绝之检查须于病程记录中描述, 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加带“后果自负”。病情交待要重, 因为每项病情的恶化、加重的都会死人——也要患者或家属签字。他们签字越多, 你的风险越小。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 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按治疗的要求书写病案, 而不是按实际情况书写。如感染创口至少每日换药, 其余可按其是几级手术, 几级愈合分别对待, 病案须如此记载, 但实际你根本忘记了换药是另一回事。全面书写手术前谈话, 每项意外都可能导致死亡, 并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 如果把他吓着了, 不敢签字, 你宁肯不做这台手术。在这年月, 风险大的手术别做, 不讲理的人别做, 工作没做好的别急着做。最后, 时刻想着, 你眼前的这个病人可能就是下周到法庭上告你的人[4]。这种自我保护的纠纷教育虽然能够明哲保身, 但其结果只能让医患关系越走越远。医患信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医疗纠纷教育者应当让医师认识到每一位医生勇于担当修复医患信任关系的责任。
1.4 纠纷责任外在化
当前医患矛盾尖锐,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 有外在的原因如政府投入不够,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保障不完善等, 也有内在的原因, 如医疗机构管理混乱, 医师医德滑坡, 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关等。但在分析医疗纠纷原因时, 医师更多的是将医疗纠纷的原因归咎于政府角色的缺位、媒体报道的片面、患者的无理取闹, 却很少从医疗机构和医师自身去找原因。根据刘兰芬等对上海5所医院妇产科130名医师调查结果显示:医师对医疗纠纷原因认识, 所反映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中, 社会因素 (69%) 居第一位, 比如医疗费用较高、媒体炒作等, 其次为患者因素 (17%) , 如对诊疗结果期望值过高、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5]。在医师眼中, 医院和医师因素并不被认为是医疗纠纷的主因, 显然医师在推卸自身责任,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原因在医疗纠纷中的责任。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 有制度因素, 也有人的因素。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医患双方都有职责和义务去改善医患关系。但是作为医师来说,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引发医疗纠纷中的责任, 在一时无法改变国家制度、改变社会环境, 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善医患关系。
2 改进医疗纠纷教育的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医疗纠纷教育理念
提倡职业奉献, 提高人文关怀是核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不同时代的医学职业精神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崇敬生命, 忠诚患者, 敬业精业, 奉献博爱。它体现出四个层面:崇敬生命是哲学层面, 忠诚患者是道德层面, 敬业精业是能力层面, 奉献博爱是心理层面”[6]。医师职业是最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之一。人的生命与健康是无价的, 医师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事业, 医师的付出不能仅仅用物质收获 (薪水) 来体现医师的自我价值, 医师的自我价值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 如社会对医师的尊重、医师职业追求的自我实现等。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可以看到某些医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人生价值取向偏向了金钱, 这损害了医师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和信誉。发扬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是职业赋予每一个医生的责任。对病人的人格尊重、人文关爱和高度负责体现医师的人文关怀。在医疗纠纷频繁发生的今天, 更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师对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 去打破阻碍在医患之间的坚冰, 去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重新取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因此医疗纠纷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倡医师的奉献精神、需要强化医师对病人的人文关爱。
依法行医、规范行医是关键。医师直接面对的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稍有不当和过失, 便可导致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后果。医师在行医过程中, 必须依照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要求来开展医疗活动。依法行医才能减少或避免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过失,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就能尽可能地将诊疗过程中的过失降到最少, 也能最大程度地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 减少诊疗中的过失和过错。另外, 依法规范书写病历和依法处理医疗纠纷也能够防止医疗纠纷的进一步激化。
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是手段。正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 缺少共鸣 (同情) 与技术不够成熟一样, 是无能的表现。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让医师省略了沟通, 先进的医疗设备让医师忽视了沟通, 医疗服务供不应求让医师无暇沟通, 医患不信任让医师彻底拒绝沟通。然而沟通对于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疗纠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医患双方认为沟通不够是诱发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患者的58.2%和医务工作者的85.3%[7]。如果医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术, 医患双方建立了和睦、信任、尊重和信赖的医患关系, 病人就不会倾向于投诉或提起诉讼。从目前现状来看, 通过医疗纠纷教育来提高医师的沟通技能, 是减少医疗纠纷最便捷和有效的途径。
疏导纠纷、重建医患和谐是目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医师放心为患者进行诊疗, 有利于增加医师的职业成就感, 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要求医师学会化解医患双方的矛盾, 减少对立情绪, 有效阻止医疗纠纷的上升。医疗纠纷难免会发生, 医疗纠纷宜疏不宜堵, 没有顺畅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或者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采取消极方式对待往往更加激化医患矛盾。医患之间不是敌人, 医患战争后果是医患双输。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纠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始终要坚持一个理念:医患是同一条战线。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和病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2 创新教育形式、多渠道开展医疗纠纷教育
目前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纠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邀请医疗管理专家或者医疗法律专家在医疗机构开展大型的医疗纠纷讲座。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前对医疗纠纷教育的基本需求。另外, 可以结合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医疗纠纷教育, 以提高医疗纠纷的效果。
榜样现身说法:向医疗纠纷防范经验丰富者学习。在一些医师因医疗纠纷而身心疲惫或者绝望时, 却有一部分医师与患者相处的非常融洽, 他们很少发生医疗纠纷、还经常获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表扬, 他们甚至与很多患者建立了亲密的朋友关系。医疗机构可以对这部分医师进行表彰并向其他医师介绍经验。将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传授给其他医师, 这比从其他医疗机构请来的医疗管理专家或者医疗法律专家的讲座更贴近本院情况, 更容易被其他医师接受。
参加医疗纠纷协调会:向患者及其家属学习。患者及其家属是医疗纠纷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 医疗管理人员不能包办一切, 应当让当事医生参与到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由医院行政管理者主持医患双方进行沟通, 这样一方面通过双方对事实的陈述有利于医疗纠纷案件真相的调查和处理, 另一方面双方通过沟通、换位思考促使双方互相理解, 化解矛盾, 从而减少医疗纠纷。通过听取患者的投诉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这样对医务人员是一种直接而深刻的纠纷教育。
举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向社会大众学习。社会大众同样可以成为医疗纠纷的教育主体。“一些医院主动从社会上聘任监督员, 社会监督员由患者及其家属、新闻记者、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以及非医疗单位的群众等组成, 对医院医德医风进行监督,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论、报道”[8]。社会监督员是医疗机构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通过召开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 让医院听取社会大众对医疗机构的意见与建议, 让医疗机构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同时, 沟通也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与社会的理解, 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 当前医疗纠纷形势依然严峻, 需要国家、社会和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去减少医疗纠纷, 化解医患矛盾。尽管医疗纠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医疗纠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这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形式, 多渠道开展医疗纠纷教育, 以提高医疗纠纷教育的效果, 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摘要:在当前医患关系尖锐的形势下, 对医师进行医疗纠纷教育受到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纠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如医德教育形式化、医患关系敌对化、纠纷教育目的投机化、责任归因外在化等, 这需要医疗纠纷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形式, 从而提高医疗纠纷教育的效果, 以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疗纠纷教育,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26 (4) :20-24.
[2]杜治政.医患关系面临的课题:利益的冲突[J].医学与哲学, 2002, 23 (11) :4-12.
[3]马勇.医疗纠纷对医师的心理影响与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5) :440, 442.
[4]李承志.“医生自我保护31条”是医患之间的一堵墙[N].卫生与生活报, 2009-04-27 (3) .
[5]刘兰芬, 孙纽云, 许苹, 等.5所医院妇产科医师对医疗纠纷影响因素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 2011, 15 (5) :13-15.
[6]姜潮.别让功利主义侵蚀职业精神[N].健康报, 2012-08-03 (5) .
[7]王大庆, 胡海涛, 王莹, 等.从医患冲突看医患权利保障的社会环境[J].医学与哲学, 2004, 25 (9) :19-21.
[8]高桂云, 郭琦.医学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51.
医疗纠纷教育 篇2
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教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云飞蔡卫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对医疗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来医患关系时常紧张,纠纷增多。一方面,患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容易赢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帮助;另一方面,医生也时常觉得委屈,敲诈、推诿病人的不良医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医生均是热爱本职工作的,医德医风高尚的。不应该将其泛化为对整个医生群体的敌对和仇视,对医生的处理处处猜忌和怀疑。医疗工作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具体到每一个病人身上都有发病的过程、表现、以及对治疗反应的独特性,鉴于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漫长的、曲折前进的,今天的正确疗法在以后可能被科学证明是弊大于利的,故医疗本身不确定因素很多,而医学是经验科学,今天的医学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前人血的教训的总结。这些却是非医务人员的社会大众很难完全理解的。在整个舆论导向向患者倾斜的阶段,在我国尚未制定和出台医疗保险制度前,医生的执业风险要自己承担。避免医疗纠纷,就应该是从医者本人应该自觉做好的。
医学生在临床科的学习中,与患者接触,多会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愿意将理论课学到的知识实践到病人身上,而相对而言,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医疗纠纷的经过和处理,没有较多的从医经验,法律意识不强,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远的事。而他们非执业医师,《执业医师法》对他们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界定,从法律的意义上讲,他们对其医疗行为引起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的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就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必须承担的责任。
出于对妇女健康的重视,国家出台了《母婴保健法》。妇产科患者本身有着强烈的性别特点,妇产科疾病的诊治过程牵涉到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在与患者私自接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和猜疑。另外,现在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大家对独生子女的重视已经到了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以有一点点意外发生的程度。而妊娠、分娩对母胎而言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很难绝对避免发生新生儿意外情况,这也是频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目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妇产科均是医院中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的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已成为迫在眉捷,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知识方面学习的指导,提高其人文素质,提高其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医疗过程本身是一个特殊意义上的服务,患者本身是活的整体,如何与患者做好沟通,以期获得真实的病史资料,才是找出良好方案,达到治病救人目的的最基本前提。当医师是亲切、关怀、真诚和负责时,很容易取得病人的信赖,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使病人感到受到重视,亲切、有信任感。而医师的态度取决于其本人的人格特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医疗能力及其职业满意度。对医学生从医开始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及讲座,座谈等形式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高尚的人格,并在教学中加深印象,使其真正明白“以病人为中心”的含义。医学生往往喜欢典型、疑难病例,而对患者的不典型的主诉往往不予以重视,或是对一些症状轻微、无典型体征、无操作、手术可做的患者态度冷漠,针对此,要教育其理解来自患者的立场,一个医者看来的小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天大的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做的不单是简单的治病本身,还要包括医治患者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可以考虑实行模拟病人问病的训练,可以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可到沟通能力的提高。妇产科患者主诉有时有难以启齿之处,有时因其性格特点有琐碎不着边际之处,不能因此生硬地打断
他。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医学生花很长时间问完病史,而上级医生在十几分钟内就会获得额外的对诊断非常关键的信息要素,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更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明白病人可以根据需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但不能损害或高于病人本身的人格利益。而医生应该做到为病人经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真正了解病情诊断以及相主尖治疗方案的风险性,由其自己决定,自己选择,尊重患者的人身权,这正是知情自主的真正意义所在。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临床见习实习中,相 应的操作有限,过多的教学很多时候也有不尊重人权之处。故应教育学生,不能为了自己学到知识,而置患者利益于不顾,同时加强模型、标准化病人、模拟诊室、录像、多媒体的建设,多途径达到教学目的。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治病是医疗活动的最终目的,而这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生刚接触临床,总是拿临床实际与理论直接连线,时常犯孤立地对待疾病而不是对病人本身,因此常常会顾此失彼。曾有一位实习生在门诊,当带教老师上厕所时独自处理一位妊娠30周,伴有咳嗽、咳痰的孕妇,他认真问病查体,并发现孕妇右下肺有明显的湿性罗音,于是给该孕妇开了张摄X线胸片的申请单。下午,孕妇全家来到医院讨说法,因听说X线对胚胎有致畸的作用。实习同学无言以对。经带教老师耐心讲解,妊娠28周后胎儿各器官已发育,此时常规剂量X线放射对胚胎无明显不良影响,为了解法时心肺功能情况,可以摄X线已写入教材。有理有据的解说消除了患者的疑虑,也让实习同学上了一课。另一个例子是实习同学接受亲友的咨询,讲一位多年不孕的妇女,此次在未知妊娠的情况下,服用了对胚胎有害的药物,如念已明确妊娠,不知如何是好。他侃侃而谈:早期妊娠胚胎各器官在分化、在形成,对外界不良刺激很敏感,制畸危险很大。次日他转问老师,老师告诉他:受精卵着床后2周是个不敏感期,外界不良刺激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的,也就是说危害大,于是胚胎死亡、流产,无法存活。如果能存活,说明未产生不良影响。他急忙打电话回去,在人工流产的手术床上叫回了伤心欲绝的孕妇,而如今孩子已在健康成长。事情虽小,关系到一个生命的存在和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所以必须有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方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更灵活、更牢固,更多的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穿插: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等等,使之明白临床的疾病诊疗过程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并不简单的记忆,而是在理解。在教学中多提问题,调动同学的思维活动。适度开展专题讲座,并教其学会勤学勤问,多学多问,充分利用现今信息发展、传媒广泛的状况,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发扬忘我工作的精神,医学毕竟是个经验科学,经验的积累需要也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悟性、工作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在临床中明白经验的重要性,对前者的尊重和求教的精神。
近几年,因为循证医学的开展,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的经实践检验的诊疗经验,今天的医学生,就应该从学生期间,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应用,这样,不会人云亦云,相当然地处理问题,而是客观地利用全世界目前的经验为患者采用最佳的方法。
3.加强其对临床规章的学习,让其从医伊始就一切按规章办事,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国家和卫生部有较多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等等。首先要学习规章本身,使其对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卫生部门制定的有关诊疗操作常规,并应做到人手一册,因为这些操作常规的制定每一步都有着深刻的背景意义,甚至是血的教训。在临床学习中,要严格按章办事,要多请示多汇报。对于妇产科来讲,一些规章制度尤为重要,比如说男医务人员检查女病人时,一定要有一个女医务
人员在场,此时无论该患者年龄有多小哪怕是幼女,无论该患者年龄有多大哪怕是耋耄老人,无论该患者是你多亲近多熟识的朋友均应做到。对病人的检查尽可能事先予以说明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对于患者的婚姻状况、有无性生活史、孕产史一方面作为隐私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应真实完整纪录。要教育学生完善签字制度的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万一对簿公堂的证据,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临床案例的讲解将为其自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临床有纠纷的案例发生说为偶然,其实也有其必然性。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纠纷总发生在一些医务人员头上,而另一些人从来沾不上衣无人员的边。专业经验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不按章办事。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会使医学生从医伊始就对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能在从医过程中不断自省,对照自己的行为,病例的生动及现实性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教育意义。
5.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学习期间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所接触的医生正是自己的老师,一言一行均是学生的榜样。一不留心,也许自己的惯性行为将会成为另一个新医生不正规的开端。因此,为师者讲课时要充满对专业的热爱,对人生命的尊重。在临床中,举手投足间,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爱惜患者的向体,做一个沟通的表率,良好医患关系的典范,有高尚人格、高尚医德的榜样,因此获得的潜移默化的帮助将令学生终生受益。
医疗纠纷教育 篇3
互联网在线教育:
互联网教育股全通教育(300359)本周五股价涨停收于223.31元,超越贵州茅台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两市最热的风口之一,目前从事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市值近200亿,立思辰市值也接近100亿。
2014年10月份,华平股份向华师京城网络增资1.5亿元,占其30%的股份,华师京城网络专注于以区域为单位的教育云项目的研发及推广,主营业务为提供教育信息化产品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云端班班通、教育云平台、同步课堂等。华师京城网络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承诺的税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10000万、13500万,增资的估值水平仅2015年税前净利润的6.7倍。另外华平股份新设华平浩音,公司以钢琴培训与评价为突破口,通过研发智能学习机和智能钢琴解决方案,建设在线钢琴教育与交流平台。
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领域的朗玛信息在收购了39健康网后,公司股价一度突破200元,最高到223.88元,目前公司停牌,公司市值近200亿元。移动医疗领域是国际一线风投2014年投资最大的领域。
大健康产业会在5年内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华平股份作为网络交互式音视频传输技术领先厂家,以在线医疗为突破口,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将现实中碎片化的医院专家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为患者服务,从而搭建AVCON移动健康咨询平台。2014年7月,华平股份出资800万元(占80%)设立忘忧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4年7月出资800万元(占80%)设立华平祥晟(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9月5日晚间公告,华平股份以现金方式出资2000万元增资参股北京康瑞德,增资完成后,华平股份持有北京康瑞德40%的股权。
智能家居:
公司与震界投资合资设立华平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1600万元,持股80%。震界投资的外部精英团队主要来自于海尔集团智能家居团队U-home,该团队在智能家居领域经验丰富,结合公司的视音频通信技术,有望打造出一流的智能家居产品。
华平股份目前总股本3.3亿股,3月13日收盘价18.27元,总市值60亿元。截止2014年3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仅3.34%,在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后,账上货币资金为3.3亿元。公司财务状况安全,开拓的新的风口业务将有效提升公司估值,建议重点关注。
股市动态分析30回顾及评价
股市动态30指数上期收1134.57点,本期收于1168.1点,上涨2.96%,其中股票组合上涨4.06%。本期上证指数上涨4.06%,中小板指上涨4.38%,创业板指上涨6.03%。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上涨16.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5.9%。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股票组合均跑输上证指数。
广电运通(002152)披露定增预案,公司计划以17.7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7.29亿元。募集资金中的19.6亿元将用于建设全国金融外包服务平台,其余募资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控股股东广州无线电集团将认购不超过1.6亿股,运通资管计划将认购不超过5000万股,这也就意味着广电运通大股东及员工资管计划将包揽本次定向增发全部股份。
医疗纠纷教育 篇4
1 当前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许多对当前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德医风及医患沟通问题导致的。王雷等[1]对288例医疗纠纷法医鉴定进行了分析,发现:288例医疗纠纷中,因服务态度差,对待病员或家属不耐心95例,占33%;医患沟通障碍75例,占26%;办事效率低,“贻误”病情,违反操作程序、规章制度58例,占20%;收费问题44例,占15%;其他情况16例,占6%,其中因为医德医风及医患沟通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占了约60%。邱俊霖等[2]对在校医学生对医疗纠纷的原因认识的调查发现,认为因医生责任心不强而引起的占36.2%,因专业知识技术方面原因引发的占26.9%,因医生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保护自己所致的占15.4%,因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占19.8%,这个调查也充分说明多数医疗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技术方面的原因所致,而是由于医生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等医德医风问题和医学法律知识淡薄等原因所致。因而,帮助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形成健康的人格、价值观和社会态度,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依法处理医患矛盾、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缺乏
由于长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及中国国情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薄弱。邱俊霖等[2]对298名在校医学生开展对医疗纠纷认识情况的调查表明:71%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对今后行医有压力;85%的大学生对医疗纠纷不太了解;92%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医疗纠纷防范教育;93.3%的大学生认为医疗纠纷防范教育对自己以后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有帮助。可见大学生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知识。而高等医学院校防范医疗纠纷教育的情况如何呢?调查表明:只有4.7%的学校经常进行医疗纠纷教育,学生这方面的知识64.4%来自各种媒体,高等医学院校医疗纠纷教育明显不足。加强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医疗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医患沟通,提高依法行医的自觉性,以便在日后临床工作中减少差错,避免纠纷,杜绝事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患者,在当今医疗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3 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法律是当代医生正确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四大法宝[3],因而,对医学生的医疗纠纷防范教育也主要从这四方面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医学生处理好医患关系、解决医疗纠纷、提高法律意识,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相对于以课堂形式进行医疗纠纷防范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有更好的机会接触病人,确切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各个环节,从而学习在各个环节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且带教教师均为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医生,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有深切的亲身体会和经验,并在带教中言传身教,让医学生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有更深刻的领会。而不像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记忆,没有深刻的体会,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无法真正达到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目的,且在医学专业课程负荷本已经很重的情况下,增加了学习负担。作者对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措施有如下几点体会:
3.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端正职业态度,从细节上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
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换,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但目前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单一等弊端,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培养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空洞的理论内容方面,而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难以体现[4]。在临床实习中,不仅要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让医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摒弃以赚钱为目的的拜金主义思想。在对病人的诊治和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以济世救人为天职的神圣,以及在成功抢救病人或得到病人肯定和赞扬后的自豪和喜悦,增强医学生对即将步入医疗行业的热情和信心,体会医生的职业价值。强调医学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同情病人、爱护病人,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医生应具备悲天悯人、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注意对病人诊治和交流各个环节中的细节,如:注重职业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服饰整洁、语言礼貌、动作尽量轻柔、多鼓励病人、体谅病人、减轻病人痛苦,与病人细致、耐心的交流沟通,让病人感觉到医生的关爱,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在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为患者解决身体的病痛,更应该了解、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想方设法消除其心理上的痛苦。
3.2 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199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等国际性组织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3],界定了医学教育的七个基本方面, 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交流沟通技能作为七个基本要求之一而列入其内,足以显示其重要性[5]。而事实上,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医疗纠纷约占总量的2/3[6]。因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学生培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在实习中,学习如何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情感、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的方法,进行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学生对病人诚信、尊重、同情、耐心;多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多对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治疗的期望值;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刻接受事实,避免过多使用专业词汇及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及压抑对方的情绪等。
3.3 加强医学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会在医疗实践中自我保护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和医疗官司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因医生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保护自己导致医方败诉的屡见不鲜,但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对医事法律、医学伦理方面的教育较薄弱,尤其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学法律知识教育更为欠缺。在实习教学中,可结合临床实际让学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等法律法规,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在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依照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在司法审判中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证据,要认真如实书写病历、病程记录、出入院记录等相关的医疗文字记录,严格病历书写的规范性、系统性, 如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知道患者有权复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各项病历资料[6]。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诊疗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运用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4 提高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
作为医务工作者,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精益求精地提高医术也是重要的医德内容,因而学好医学专业课程也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在实习教学中,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专业诊治水平,将来当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减少医疗差错,减少医疗纠纷。
3.5 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实习教学方式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如何进行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目前仍没有规范的方案。作者在实习带教中,对此有些体会。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和体验防范医疗纠纷的必要性和技巧。通过采取“案例教学”引用临床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分析讨论导致纠纷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体会和认识。通过模仿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某种疾病“患者”与“医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有机会实际体会如何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并从教师示范的交流沟通过程中,观察比较教师和自己的行为,以利于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在实习教学中,还可采取“换位”教学法,让学生交流自己或亲人朋友生病就诊或住院时对医生诊治过程的体会,并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对医生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技巧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体会。当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现场观摩教学”。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接触到各种医患冲突、了解发生的原因、学习处理的技巧;学生也可以在现场学习中发现不足,思考改进方法,为将来的从医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法制的日益完善,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对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第一站,加强对实习医师的医疗防范教育,可以使医学生从开始就有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重视医学法律知识的学习,认识医疗高风险及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性,使他们将来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从而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摘要:从目前我国医疗环境不健康而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缺乏出发,探讨加强实习医师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疗纠纷,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雷,郭亚东,陈晓刚,等.医疗纠纷法医鉴定288例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1):15-16.
[2]邱俊霖,钟黎黎,黄慧,等.医学生对医疗纠纷认识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09-510.
[3]范延红,董辉,王海昌.从医患关系看当代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20-21.
[4]刘震雄,孙盈盈,黄裕新,等.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79-481.
[5]谭群英.从医疗纠纷现象引发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思考[J].西部医学,2007,19(4):735-736.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 篇5
一、主题
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形式
周会、科室学习、自学等
三、内容
1、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贯彻执行临床用血安全;
4、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5、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6、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
四、方式
1、每周早会,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报告。做到人人知晓医疗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2、每位医务人员都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纠纷教育 篇6
1.化解农村婚姻纠纷调解工作的原则
做好农村婚姻纠纷的调解,既要保障男女双方离婚自由,又要防止轻率离婚。现实生活中,离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封建思想、喜新厌旧或第三者插足、草率结婚致婚姻基础缺乏、个性不合、志趣不投、一方患病或有生理缺陷、一方服刑被劳教等。因此在调解时,必须针对不同离婚案件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处理工作。
1.1深入细致的做思想工作现实生活中的多数离婚纠纷中,夫妻双方是因一时冲动提出离婚的,因其情绪处于不稳定期,离婚的决定往往缺乏理性思考。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首先促使双方逐步冷静下来。所以,稳定双方情绪是矛盾化解的首要步骤。实践中,可以告知当事人,离婚涉及子女、财产等问题,要细致考虑,不宜急在一时。待当事人冷静以后,再劝解当事人,寻找自己在争执中的问题,也回忆双方结婚时的感情,寻找双方妥协的机会,并创造合适的机会和气氛让双方面对面交流,逐步和好。
1.2根据不同情况抓住矛盾根源因草率结婚引起的离婚纠纷,应教育双方慎重对待婚姻家庭问题,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不要轻易离婚。如婚后建立了一定感情又生育子女的,应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在共同生活中所发生的矛盾,树立起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的责任感,尽量做和好工作,防止草结草离。因个性不合、志趣不投引起的离婚纠纷,如婚前基础较好,婚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并育有子女的,倘若仅仅由于性格、爱好不同,互不相让而导致经常吵闹、感情逐渐恶化引起离婚纠纷的,应在调解中说服双方彼此尊重,求大同存小异。
1.3抓住时机变被动为主动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不得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更不允许违法进行调解。但由于离婚双方往往感情紧张,双方之间对话往往是破坏性的,而要将濒临破裂的婚姻拉回正确的轨道,有时就需要调解人员强有力的推动。如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因为他的离婚条件很苛刻,等冷静下来时,连他自己都觉得调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愿意接受调解。有时一方当事人并不清楚他的要求是不是苛刻,相反还觉得很合情合理,因此也不愿意接受调解。此时,如果有人主动向他讲明法律的相关规定,换句话说就是适当地“强迫”他接受调解,让对方主动地接受调解,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也许当时会有阻力,甚至不能得到理解,但最终还是能够得到谅解的。但是,主动推动调解一定要掌握适当的限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陷入不可收拾或尴尬的处境。
2.加大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和婚姻价值观教育
和谐的婚姻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婚案件增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社会危害不可低估,要在农村加强法制宣传,大力推行婚姻价值观的道德教育,倡导符合道德伦理的婚姻价值观,摒弃影响婚姻和睦的不健康因素,帮助农民树立和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控制离婚率的增长。
2.1宣传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开展婚姻法的宣传,树立和谐的婚姻家庭才是美好生活的最好开端。一个乡镇有几十个行政村,少说也有两三万人口,单单靠哪个部门去宣传教育那是不够的,要靠乡(镇)政府大力协助共同抓好婚姻法的教育。首先对于基层司法所要对乡(镇)、村两级骨干的培训每年不少于三次;其次是有这些骨干分片适时搞好人民群众的教育,对人民群众的培训依托村法制学校分批进行婚姻法的教育。
医疗纠纷教育 篇7
1 普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1 向见习护士讲解《护士条例》、《药品管理法》、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里的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刑法》里的相关条款。
1.2 讲解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过失、司法鉴定、侵权行为与犯罪、疏忽大意与渎职罪的概念。如:当患者告诉你病情时, 你没有认真地倾听, 导致患者不满, 这就侵犯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 应赔礼道歉解决等。
1.3 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文字、幻灯、书面和口头教育等不同方式对全院见习护士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
2 讨论
2.1 产生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原因
2.1.1 护理人员因素
见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细心是产生护理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1], 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必要是“注意义务”, 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输 (加) 错液;由于责任心不强, 技术不过硬, 交接班不认真, 巡视病房不及时, 对患者病情变化没有及时发现;医护人员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告知不力, 没有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生硬、解释不到位、应答不及时等。法律知识缺乏, 法律意识淡薄[2], 主要表现在侵权行为, 包括侵犯了患者的财产及人身权、生命权、隐私权、名誉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3]。
2.1.2 患者个人因素
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有的患者不遵守医院规定擅自离院, 使治疗和护理不能正常进行;还有的患者擅自回家后病情发生变化而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 引起不良后果而造成纠纷等。
2.1.3 来自社会的因素
当前社会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存在很多意见, 以及新闻媒体对卫生界不良现象的报道, 使人们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很大,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降低, 在就医时对医疗护理服务稍有不满就会引起投诉和纠纷。
3 普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第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必须严格执行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常规, 恪守医疗服务道德。”这说明医疗行为不仅是一个业务行为, 也是一个法律行为, 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从而使医护人员自觉地学习法律并以法行医, 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保障医疗安全[4]。《条例》对病历和各项医疗护理记录的书写和妥善保管做了严格具体的要求, 如第九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 从而有效禁止了侵权及其非法活动。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地告知患者, 及时解答其咨询, 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后果。”使各种医疗活动严谨、合法、科学地进行, 使医疗事故的预防有了清晰的目标。《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 造成就诊人员身体健康严重损害, 或者死亡,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确定医务人员重大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在《护士条例》中第十七条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 发现患者病情危急, 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 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 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护士的合法权益。
4 增强法律观念, 培养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4.1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 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 任何的疏忽和闪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无可挽回和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认识和责任感, 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既要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也要保护和尊重患者的权利。
4.2 增强法律观念,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普法教育, 牢固树立护士的法制观念, 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履行法律职责。同时充分认识到护理文书的法律作用, 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认真书写;用法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4.3 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服务质量
护患沟通是增加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渠道。尊重患者的权利, 耐心解答疑问。各项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应征得患者的同意, 履行签字手续。多解释、多交流, 提高患者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4.4 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不越权和感情用事, 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 不擅自盲目处理。如夜班护士为了不影响医生休息而自作处理, 一旦发生问题要追究护士的责任而不是医生的。
因此, 对见习护士进行法制教育, 有助于明确工作与法律的关系, 加强自律, 更好地从法律角度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朱婧, 陈丽君, 王素云.护理人员如何避免和正确处理法律纠纷[J].现代护理, 2002, 8 (9) :719.
[2]余晓云.护士应强化法律意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2) :87.
[3]许艳玲.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8) :499-500.
日本医疗社工及其教育浅析 篇8
日本的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可以追溯到二战刚结束的美军占领时期。发展到1987年, 社会工作者 (Social Worker) 经由日本国会通过《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 正式确立名称。“社会福祉士”与“精神保健福祉士 (Psychiatric Social Worker) ”和“介护福祉士 (Certified Care Worker) ”通称为“三福祉士”, 是日本为适应本国情况设立的国家级资格。在日本, 没有通过“三福祉士”考试资格的人, 可自称为“社会工作者 (Social Worker) ”, 但称自己为“福祉士”就属于违法。
日本的医疗社工的可理解为在医疗领域工作的社会福祉士, 它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定义。但是大部分医院在招聘担当医疗社工职位的人员时, 通常注明“如未通过社会福祉士资格考试则取消录用”, 且在2007年11月改定的《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部分修正案》中, 明确将社会福祉士同医生等医疗相关人员协调工作列为其工作内容, 可见医疗社工是社会福祉士的专向之一。根据厚生劳动省健康局提出的指针, 医疗社工的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1、帮助改善、解决治疗中心理及社会的问题 (療養中の心理的·社会的問題の解决調整援助) ;
2、辅助出院 (退院援助) ;
3、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社会復帰援助) ;
4、诊断、治病支援 (受診·受療援助) ;
5、辅助解决、调节经济问题 (问题経済的問題の解決調整援助) ;
6、参与当地社会活动 (地域活動) 。
中国的医疗改革虽已进行数年, 但至今仍是社会改革的焦点。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 医疗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 医患问题凸显, 此时医疗社工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但社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仍不对等。日本和中国医疗社工同样抱有质和量的不足问题, 面临着人才培养的困境。2005年日本关于社工的调查结果显示, 存在着国民对于社工的认知度不高、社工就业环境不完善、和学校培养出的社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虽然日本对社会工作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和法律依据, 但受原有家庭及社会体制影响, 社工的就业环境同欧美仍有区别。中国也一样, 单纯依靠通过立法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定位不明、就业环境差的问题。
2007年日本学术会议社会学委员会社会福祉学分科会关于社会福祉士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为应对社会需求, 日本各大学的社会福祉士培养的教学大纲中, 进一步着重增加实践环节。新的教学大纲中, 4年内理论学习的时长总共为780小时, 而规定的实践时长就达420小时 (见图1) , 占总共学习时间的35%。从这个角度来讲, 本科阶段增加实践的教学时间, 一方面可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增加学校同社会的互动, 了解需求, 改善培养模式并促进学生就业。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改革就有一定的启发。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 培养人才的模式和体制也必然随潮而动, 但很多大学仍然无法找到同社会的接点, 日本再这方面比我们先行一步, 值得细究。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 日本社工培养面临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虽然新教学大纲中强化了实践内容, 但对很多刚毕业的社工而言, 仍然会有面对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不安, 而且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的培养也不是很到位。尽管日本社会工作者的活跃领域不断扩大, 但很多人仍习惯的其归类为福利或慈善工作, 很多社工也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施舍, 社会整体真正理解和接受社工文化仍需要时间。可以推想, 在中国要发展社工事业、培养社工人才, 最大的困难仍在于核心理念同社会固有观念的冲击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居民在遇到生活困难时可享有的保障也越来越多。对于大众而言, 综合协调社会资源的社工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今天, 由于中国的社工资格认定刚刚起步, 社会对社工的定位仍然不明朗, 很多本应由社工从事的工作仍然由公务员在进行, 导致社工专业就业状况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意识的转变和社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 中国的社工教育应该也会进一步完善、细化, 社工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期待。
摘要:社会福祉士是社会工作融入日本社会的名称之一。日本医疗社工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医疗领域工作的社会福祉士, 医疗社工辅助协调资源可缓解就医相关问题。日本社工的人才培养同样存在质与量的问题, 2007年培养大纲改革, 增加了符合自身文化的社会实践, 但核心理念和文化培养仍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日本,医疗社工,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继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社会工作, 2012 (04) :19.
[2]白泽政和, 等.社会福祉士が活躍できる職域の拡大に向けて[R].日本社会福祉教育学校联盟、日本社会福祉士养成校协会共同研讨委员会, 2006:4-6.
[3]日本学术会议社会学委员会社会福祉学分科会.近未来の社会福祉教育のあり方について―専門職資格の再編成に向けて―.日本学术会议, 2008.
[4]熊谷忠和, 井上信次, 等.医療の教育養成に関する日米英の比较研究:その全体像と展開[J].川崎医療福祉学会誌, 2011 (2) :443.
医疗安全教育应从在校生抓起 篇9
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没有进入实习期前, 往往只是在书本上看疾病的发生、发展, 从文字中找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接触到的只是疾病的概念, 而不是真正的患者, 因此, 在沟通、交流、告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盲区。即使通过1年的临床实习, 也只是“知其表不明其里”。加之刚参加工作, 临床经验贫乏, 技术不熟练, 不注意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执业习惯, 就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医疗差错, 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近年来,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断加大教学力度的同时, 陆续筹资组建了护理专业模拟示教室、口腔实验室, 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学校毕竟不是医疗机构, 在病例数量、诊疗环境、心理承受、执业行为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条件制约, 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能是蜻蜓点水、见效甚微。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 在校内大幅度提高学生技术水平的空间很小, 因此就应另辟蹊径, 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医疗安全意识的强化力度, 坚持采取多学科渗透、保证课时数、年度考核、单科否决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加大在校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先设一道医疗服务底线——安全。
1 医疗安全意识培养渗透学科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13个专业, 每个专业包括普通课、基础课、专业课等三个课别。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个专业的不同教学课别, 尤其是专业课的授课计划中要加入医疗安全知识内容, 做到临床病例与医疗差错案例相结合、鉴别诊断与误诊后果相结合、人文教育与医护职业道德相结合、摸拟诊疗与角色互换相结合。并明确规定未增加相应内容的授课计划为不合格计划, 不列入教学进程。
按上述规定进行的授课,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还要逐步培养把看疾病转为看患者, 把单方问诊转为医患交流的执业习惯, 培养不要用知识对疾病, 而是要用医德对患者的执业意识。
2 医疗安全知识考核实行单科结业
医疗安全知识贯穿于各个专业的不同学科, 无形却有源, 也要实行考核, 采取医疗安全知识及实践与毕业考试科目同时进行单科结业。考试不设复习范围, 学生可以参考平时课堂教学内容及学习笔记, 结合对医疗安全不同程度的认识, 对考试题目进行做答。考试内容委托各医疗机构医务科负责人员进行命题, 多以临床易出现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环节为重点考核内容, 如医学告知、知情同意、病历书写、语言表述、人文关怀等方面。考试形式为分组抽签, 单人做答。考生针对抽取的题目, 包括现场摸拟、案例分析、事件点评、差错补救等不同类型, 按考官要求进行做答, 并当场进行评分。
学生毕业考试实行单科否决, 如果医疗安全知识考核成绩未达标, 将不予毕业, 需要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专项培训后再行考核通过后才能毕业。
3 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教育
学生进入实习阶段, 从学校的学习环境进入医院的实习环境, 社会角色开始转变, 这个阶段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更直观、更有效。学校以实习医院所在区域为单位, 专门派一名实习带教教师负责组织协调实习医院, 组织对实习的学生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实习医院负责对本院或本科一个时段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 说明不同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关键环节、客观因素、应对补救及教训启示。结合医院的具体临床病例, 在真正的医疗环境下, 使医疗安全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4 学生撰写有关医疗安全问题的论文
每一名毕业生都要结合本人实习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真实案例撰写一篇医疗安全事件评述论文, 详细阐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具体原因、事件分析、处理结果、内心体会、整改措施及改进建议, 并通过学校教务科或实训办审核通过后存入本人人事档案。
以上措施有些细节还需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落实和不断修正,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势必会强化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提高医疗执业水平, 多一些安全意识, 少一些医疗差错, 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的同时减少医院损失。
摘要:根据中等医学院校的具体实际, 通过坚持医疗安全意识培养渗透学科教学、医疗安全知识考核实行单科结业、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教育、学生撰写有关医疗安全问题的论文等方式, 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 为将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先设一道医疗服务底线。
医疗纠纷教育 篇10
1 面向农村社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我国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卫生人员严重不足且总体素质不高
1.1.1卫生人才资源结构失调
按照国际标准, 每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 000~3 000人。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 到2010年,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原则上要求每万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根据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测算, 仅城市就至少需全科医生11万~16万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不足4 000人, 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9‰。全科医学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1], 在广大农村社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据湘西自治州卫生局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湘西自治州每千人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3, 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32, 注册护士0.68,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72、1.56和1.02, 与长沙市 (6.15、2.59、2.05) 相比, 差距更为明显。市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拥有量远远高于农村水平, 是农村的15倍。
1.1.2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
到2006年末, 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8.5%, 无专业学历者高达21.6%。占全国总人口57.01%的乡村人口, 其执业 (助理) 医师只占全国总数的5.3%[2]。湘西自治州现有全科医师975人, 均为县市级医院的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乡镇卫生院) 取得全科医生资格的人数为0, 每千人卫生床位拥有量1.97张,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2张[3], 这说明湘西自治州卫生人力、物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这对农村社区卫生需求较高的民族地区来说, 显得极不平衡。卫生人才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且总体素质不高, 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目前全科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在职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毕业后规范化培训2种模式。从实践来看, 这2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初期, 在职人员的转型教育是一种培养准全科医生的有效方式。这种“快速充电”式的培训方式培养周期短、见效快、可操作性强, 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但因其培训起点低, 以此为基础培训的全科医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改变基层医疗人员学历层次低的状况。而且岗位培训人员是在职人员, 工作与学习在时间方面的矛盾造成学员不能保证出勤, 或因培训占用的时间严重影响其经济利益而被迫中途退出,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4]。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重点, 使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毕业后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获得全科主治医师的任职资格, 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学科骨干的高素质人才, 这是实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讲, 从长远角度看,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 我国目前多数地区还未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这一培训模式仅局限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而且在开展地区培训的规模也不大[5]。由此可见, 现行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 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这一现状的需要。因地制宜, 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途径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迫切任务。
2 适应医学社会发展, 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2.1 教学对象
湖南省开展定向免费为农村培养医学本科生试点工作, 在职乡村医生、医学高专和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普通专科毕业生均可参加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热爱祖国、品行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体检合格, 毕业后志愿回生源所在地的协议乡 (镇) 卫生院工作者即予以录取。2009年在湘西地区 (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 先进行试点, 并委托吉首大学进行培养。
2.2 改革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以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社区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能力要求为: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 提高处理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 并逐步使他们学会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 具备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 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卫生服务。
2.3 革新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将过去的那种学校教育加医院实习的培养模式改为:第1~3学期为理论课学习, 第4~5学期到经省卫生厅确认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 其中, 在校教育60周+医院实习32周+疾病控制中心学习2周+社区实践6周。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方向) 。学制:2年半。
2.4 抓好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
在全科医师的培训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在全科医师的培训实践中积极摸索, 不断完善全科医师的培训模式。我们针对学生有较成熟的心理基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主动性高、思维能力强的特点, 从他们多是在职学习, 存在年龄、学历、经验、基础等差异和承担着学生、父母、儿女、职员等多种社会角色, 面临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等实际出发, 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 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充分考虑了教学与技能实习环节的联系, 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融会贯通全科医学的新理念, 又能了解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 通过调整对基层临床意义不大的公共基础课 (如化学、英语、物理等) 和专业基础课 (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将节省出的课时用于专业课教学, 同时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与保健、康复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重点人群保健、急症与急救、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中医学等实用课程, 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质量。
2.5 改革教学内容, 增强实用性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教材建设, 改变成人医学生多沿用高校普通生教材的现状, 组织编写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和参考书, 充分反映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根据农村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 (讲义) , 删除基础课程中与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临床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 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试验等, 增设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机检查、快速末梢血糖测定、常见病的X线片拍摄等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 现行教材中相互重复的内容则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新教材 (讲义) 编写中应强调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
突出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注重对全科医师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处理好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以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等, 特别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和价值观念, 培养他们的独立、进取精神, 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确保全科医师培训教育成为他们人生的“加油站”和新起点。培养学生对全科医疗的兴趣, 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探索, 在短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迫切需要。
2.6 改革教学手段
将现行教学形式逐渐过渡到全科复合型师资完成教学, 借鉴国内兄弟省市的经验, 不脱离医学教育的特点, 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背景探索榜样学习、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录像录音、直接应诊、示范教学、模拟教学、讨论等各种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7 强调医疗实践技能
进行临床各科专业授课和实习带教, 重点培养以症状为导向的诊疗模式, 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转诊指征, 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 而不是片面地寻求医技上的高、新、尖。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诊疗思维, 避免在临床实习教育中走专科医学生培养的老路;同时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 把精力集中于在农村开展得起来的医疗卫生服务技能的学习上, 如对外科术中着重于引流、清创、骨折和关节脱位保守治疗等门诊手术和单纯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等简单手术的学习, 确保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科医生负责初级的卫生保健工作, 不要求掌握精而深的临床医学知识, 只需要具备解决农村中常见病、多发病和主要健康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突出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而这正好符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我们在全科医学的教育中, 加入一些适宜技术的内容, 尤其是中医适宜技术, 像拔罐、刮痧、针灸、按摩、理疗、穴位敷贴、中药足浴等, 既易于操作、疗效显著、费用低, 又集治疗、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身, 是乡村医生开展农村全科医疗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乡村医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尤其是让他们到临床、社区亲身体验全科医生的工作, 可以使他们熟悉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 帮助他们掌握社区病患接诊技巧, 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模式、社区病历的书写格式, 学会组织社区保健活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技巧。乡村医生一出校门, 既学习了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 又掌握了全科医生开展社区工作的具体方法。
2.8 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考试制度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织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实施全科医师培训的规范考试制度是检测和评价全科医师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是体现全科医师培训办学特色、办学方向及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内容上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在要求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理论方面应突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方面则应强调对学生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除采取常用的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等形式外, 还增加了对临床技能的考核,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提高教学质量, 搞好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全科医师培训这一新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教学管理部门, 还是授课教师, 都有必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问卷调查, 或者与他们进行交流以获得有利于搞好全科医师培训教学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进而指导下一培训计划。提高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基本保证, 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临床技能和服务质量, 构建健康和谐的社区服务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 现阶段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在现行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 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这一现状需要的情况下, 因地制宜, 勇于创新,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开展面向农村社区为主的全科医学教育, 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时间较短、人才素质较高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之路, 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这对促进我国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 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仍是普遍存在的, 全科医师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开拓,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全科医学工作是我们共同的一项事业, 全科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 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办学潜力, 为全科医学教育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剑峰.社区全科医师太少已成社区卫生发展瓶颈[N].人民日报, 2006-2-28 (11) .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EB/OL].http://www.chinacdc.net.cn/n272442/n272530/n274625/17481.html, 2007-05-09.
[3]湘西自治州卫生局.湘西州农村卫生工作情况汇报[R].2009, 3.
[4]刘冬莹.天津市359名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教育相关情况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4) :1035~1036.
子女抚养费包括教育费和医疗费吗 篇11
我和前夫因感情不合于3年前离了婚,7岁的女儿归我抚养。离婚时约定他每月支付女儿500元的抚养费。现在,女儿上学加之平时生病等,500元已远远不够。我要前夫每月再支付女儿的教育费、医疗费200元。可是他却说,他给的500元中已经包括了孩子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请问,教育费、医疗费是否包括在抚养费之内?
读者:王琴
王琴读者:
我国《婚姻法》第21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此条款中所说的子女抚养费具体应包括哪些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1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婚姻法第21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也就是说,教育费、医疗费是包括在子女抚养费之内的,因此,你对抚养费的理解有误,你前夫的理解符合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未抚养子女的一方已支付了抚养费,另一方不再要求对方支付教育费、医疗费。但是,根据《婚姻法》第37条第2款“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的规定,如果未成年子女因上学、患病等原因而产生的实际费用已超出了原来确定的数额,那么,子女或者抚养子女一方可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和对方的收入情况,要求对方增加抚养费。因此,如果你女儿因上学、患病的实际费用已经超过了原定数额,你和你女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对方增加抚养费。
广西 杨兰
医疗纠纷教育 篇12
1 健康教育基本步骤
1.1 评估
健康教育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病人的感觉和期望, 因此应在病人入院后, 收集病人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 特别是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病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 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病人对防治效果的信心如何, 实现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何, 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健康教育等。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 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 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 思维是动态的,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 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护士要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 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 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2 计划
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 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如下。
1.2.1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三大范畴,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还应有所侧重, 如糖尿病病人应注意饮食控制教育及尿糖检测训练;对患肺气肿的吸烟者, 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等。
1.2.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目标是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后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应限定病人达到目标的时间, 如一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 需要进行呼吸运动再训练, 即做呼吸体操, 其目标是:“病人在8 d内熟练地做呼吸体操。”为实现这一目标, 还必须制订各阶段的短期目标, 如第一阶段:病人2 d内能叙述其肺气肿的简单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叙述呼吸体操对改善呼吸功能的重要性。第二阶段:病人5 d内在护理人员示范下一起做呼吸体操。第三阶段:病人在8 d后独立做呼吸体操。至于具体的训练日期和时间应与病人共同讨论决定, 而不是由护理人员单方面指定。
1.2.3 选择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该法可分为3种形式, 即主动、被动和沟通:主动形式指护士根据标准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宣传;被动形式是病人提出问题, 护士针对性地给予解释;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在交谈中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图文宣传采取宣传栏、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 将教育内容交给病人自己阅读, 该方法适合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视听材料播放利用电视、幻灯、投影及广播等进行健康教育, 适合于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训练用于与操作、姿势和自护技能有关的教育内容等方面。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 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 以达到预期目的。
1.2.4 实施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 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 人在患病后的心理适应过程一般要经过4个阶段, 即:①不相信现实→②走向醒悟→③再组合→④承认自己的变化。在第三阶段即再组合阶段, 病人开始逐渐增加对别人的依赖性, 如果家庭无法接受这种依赖性, 则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进入第四阶段即承认自己的变化阶段, 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或机能丧失已经明确, 并开始寻求那些和自己患同样疾病的人的支持。一般在第三、第四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较为合适。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是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 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 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 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 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 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 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因此, 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 同时还必须重视充分发挥病人的主体作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立即做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
1.2.5 评价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 应对计划的目标进行检验。通常包括两部分的内容:①目标是否实现:从病人的言语及行为的表现中可反映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 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教育效果可分为3级, 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 据此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值得指出的是, 临床护理的预定健康教育目标有时必须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 因而对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就有一定的难度。如对肺气肿病人制定的教育目标是:“病人1个月内停止吸烟”, 而病人住院半个月出院时只是减少了吸烟量, 应该说这种行为的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效果, 尽管尚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但预定时间未到, 故难以评定。②重审教育计划:对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病人要分析其原因, 如宣教的效果是否有碍于治疗、护理与康复, 目标是否定得过高, 方式是否妥当, 一次宣教内容是否过多, 重点是否突出等。针对分析出的原因, 进行讲解或重新进入宣教过程的再循环直至达到目标。要强调护士不能只管实施, 而不管实施的效果。通过重审教育计划, 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把将来的宣教工作做得更好。
2 引起纠纷的原因
2.1 费用问题
近年来,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等医疗保障项目纷纷实行以控制费用为主要目标的制度改革, 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迅猛增长, 个人承担能力有限,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 由此出现了大量因为费用问题诱发的医疗纠纷[1]。而护士每日和病人密切接触, 言语行为稍有不慎, 就会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引起病人不满情绪的发泄。
2.2 病人原因
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医疗市场的密切关注和医疗纠纷的广泛宣传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反举证, 对医院既是一个促进作用, 又提醒人们对医院要保持警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 很多病人及家属把自己看作医疗服务的消费者, 十分注重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忽略了医院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个别素质低的病人, 得到救治后不但拒绝支付医疗费, 还堂而皇之认为医院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病好后一走了之, 或没事找事, 甚至想借住院之机敲诈一笔“纠纷”费。社会上流传“要想富, 做手术, 做完手术告大夫”就是某些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2.3 护士自身原因
护士由于文化层次偏低 (多为大专、中专文化) 且多年来一直处于医疗从属地位, 法律知识缺乏, 主动服务意识淡漠, 不能很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3 防范对策
3.1 加强媒体宣传, 改善社会对医院的认识
改善社会大环境。医院一方面要净化内环境, 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虚高的药费,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要优化外环境, 经常性地向媒体宣传、解释医院的工作性质, 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3.2 提高服务意识
“服务”是服务行业久谈不衰的话题。作为特殊服务行业的医院, 病人是特殊的消费者, 病人及家属除了要求诊断治疗疾病外, 还要享受良好的服务, 如房间、环境, 甚至护士的外表、礼仪、学识等。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沟通技巧。
3.3 学习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相对于全社会法制空气的逐渐浓厚, 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加, 我们护士也要知法、学法、懂法。积极学习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同时, 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时刻让法律作为行动的准绳, 规范护理行为。在保护病人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3.4 开展继续教育, 提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