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2024-09-25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共11篇)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1

医疗纠纷的普遍存在已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究其产生根源既有急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问题, 又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既有医院商业逐利行为日趋严重问题, 又有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下问题等等。本文将从医疗纠纷造成的损害结果与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纠纷日常存在形态与保险公司的商业补偿

(一) 医疗体制的欠缺。在当前医疗体制下,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 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导致部分医生多开药、滥用药、过度使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等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实施全身检查, 能使用CT检查的, 却要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等, 使得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不得实施不必要的检查”风险。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定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如医务人员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所引起的对患者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进行补偿。

(二)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发挥的缺陷。技术水平问题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根源, 据统计, 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缺陷造成误诊、误治的案例高达64%。如:结肠炎误诊为胆囊炎, 患者多项并发症诊断不全、漏诊等。此类行为引起的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诊疗义务”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当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三) 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死角。由于执行操作规程失误或违反章程办事引发医疗、护理差错导致的纠纷教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患者手术时遗落纱布在体内;错误切除患者器官附件;查对不严导致输液张冠李戴;由于交接班不仔细漏服药物等。此类常见的违反临床检查制度、手续操作制度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此类行为引发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过错责任”风险。即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伤害,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内承担医院或医生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四) 医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医方自持高深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轻视了患者病情。另一方面是患方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造成彼此之间沟通不畅和不理解。一旦医生没有做好告之义务, 而治疗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 患者便会产生敌对情绪。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说明、告知”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并取得书面同意, 如果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范围内承担医院或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此外, 为了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 保险公司还提供了附加医务人员遭受伤害保险、附加外请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附加进修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及附加医疗机构场所责任保险等多项保险责任。

二、保险公司在医患纠纷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和公共服务功能

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是一项综合、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不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而且还需要社会建立正确的舆论引导, 形成救死扶伤和尊重医学、爱护医者的良好氛围。其中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商业保险积极发挥公共服务功能,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作用。

(一) 何谓“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是指医患发生医疗纠纷后, 确认由医院或医务人员承担患者赔偿责任的, 将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医疗责任保险的开办将医疗纠纷处理从医疗机构内部转移到医疗机构外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消除了医务人员的焦虑, 让医生能够专注看病, 不被医患纠纷所骚扰。保险公司对受害者及时补偿的保障, 能够迅速弥补患者的身心损失, 提高了医患矛盾解决效率,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医院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有利于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大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做到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 保险公司及时反馈医院对做好疾病防控, 保险公司完善优化险种种类, 起到互补作用。

(二) “医疗责任险”的由来。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经历了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的演变。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 为棘手的医疗事故处理开辟了一条法律途径, 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险也应运而生, 保险公司对执业医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因执业过失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 保险公司将根据保单约定进行经济赔偿。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通过诉讼进行判决或调解达到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操作过程中, 医患双方多数不愿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诉讼判决, 随着事故处理方式的改进, 出现了协商、诉讼、裁决、调解等更多灵活方式。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使医损伤害事故中受害方的补偿金额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司法环境下患者人身权益得到了最大保障, 医疗领域的人身损害赔偿开始与其他领域一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按照侵权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比按照条例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高出100%及以上。

(三) 医患纠纷调节机制。随着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 医患纠纷赔偿处理方式开启了医患纠纷调节机制创新模式。该机制是指医患纠纷引入第三方调节机制, 该调节机构简称医调委。医调委小组成员有法院、卫生局、医院、保险公司等专家共同组成。医调委的成立, 充分保证了调解的中立性及公平性, 避免了传统医疗责任保险模式医患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被动局面。一方面, 通过医疗纠纷调节机制的建立, 实现了医疗纠纷的及时转移和快速处理, 避免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保险公司通过积极介入医疗责任事故处理, 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医疗损害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处理工作, 实现医疗责任险理赔处理的全面跟踪和管理。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通过保本微利的运作模式, 希望通过参与第三方调节机制, 来降低保险公司的查勘和理赔成本, 确保患者获益, 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但是随着法律制度的更新完善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变化, 医疗纠纷处理模式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保险公司还是面临种种被动局面。

三、医疗责任险理赔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 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发展困境的形象总结是:有好始, 无好终。保险公司一肚子委屈, 医疗机构并不买账, 公司经营亏损, 难以为继。分析目前医调委处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 各地市医调委处理模式不统一, 形式不一, 标准不一。有的医调委在医患纠纷调解处理阶段不让保险公司参与, 保险公司置身于整个调节之外, 只是起到了替医院付账的功能。在整个调节处理过程中医调委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既做医疗事故的鉴定, 又进行调解处理, 缺少医疗纠纷处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处理过程中对不做事故鉴定的案件很头疼, 医疗事故鉴定需要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做, 不是医调委和保险公司能力范围内处理的事情。患者和医院从宽从快的赔付要求和保险公司专业局限性形成矛盾, 此类业务的后续宽松处理造成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赔付率居高不下, 甚至出现利润倒挂现象。

(二) 医调委管理模式存在欠缺。保险公司在理赔核实阶段中发现, 一是有些地市医调委调解处理案件并未进行患者和执业医生的事故责任划分, 且患者理赔清单中无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项目, 仅仅有一个总的赔偿金额。二是事故处理中套用的法律依据和对应赔偿项目出现混淆使用现象。如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调解处理案件, 赔偿项目里出现了死亡补偿费项目, 实际上死亡补偿费项目是隶属于《侵权责任法》范畴。

四、医疗责任险后续发展中保险公司的改进措施

(一) 跟政府合作实现行业统保。医疗责任保险实现省、市、区统保, 扩大保险资源规模, 形成保险的“大数法则”效应。

(二) 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专业鉴定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必要程序, 先鉴定后调节使调解工作更有依据, 将专业鉴定纳入保险理赔环节, 使得保险理赔更有依据。

(三) 简化案件处理方式。区分理赔金额大小, 进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保险单中对事故免赔额进行区分处理。比如统保项目在保单约定时可与政府相关文件充分衔接, 对于1万元以下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属协商解决, 可聘请保险公司参与;1万元以上案件, 事故性质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由医调委调解。在保单里约定1万元的免赔额;在保单约定里设定在一定金额之下几次不免赔的情形。

(四) 积极参与医调委事故处理过程。在案件中充分体现过失性行为的责任程度, 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及轻微责任 (参与度及赔付比例) 。

(五) 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医疗纠纷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及提起医调委处理的案件, 保险公司依法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偿。对经调解案件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的, 可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来, 保险公司将运用自身保险专业知识, 更加规范理赔服务。力争做到兼顾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和诉求, 为客户提供风险防范、保险索赔等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 将社会保险工作真正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有效提升保险行业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责任保险[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4

[2]庄洪胜, 刘志新, 吴立涛.医疗纠纷侵权责任损害鉴定与赔偿[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2

(B)血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抗体患者没有产生损害;

(C)血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抗体是否给患者造成损害需要经过鉴定才能确定; (D)血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抗体是否产生损害不能判定; (E)以上都正确。

5、血友病患儿XXX来自偏远农村,在XXX市XXX医院进行凝血八因子注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该八因子产生抗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失血次数增加,且症状加重。家属不理解,在与XXX医院协商未果后提交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XXX医院的诊疗过程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和临床诊治常规,虽然患者有损害,但是用药凝血八因子的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但考虑到,患儿家境比较贫穷,法院主持双方庭外协商和调解,XXX医院基于人道精神给予患儿10万元补偿。请根据该虚拟案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2)该案件所述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 *

   (A)血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已经产生抗体,所以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B)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

(C)医疗机构有过错,但没有造成严重损害;

(D)医疗机构有过错,且造成严重损害;

(E)该案件叙述无法判定医疗机构是否有过错。

12、血友病患儿XXX来自偏远农村,在XXX市XXX医院进行凝血八因子注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该八因子产生抗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失血次数增加,且症状加重。家属不理解,在与XXX医院协商未果后提交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XXX医院的诊疗过程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和临床诊治常规,虽然患者有损害,但是用药凝血八因子的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但考虑到,患儿家境比较贫穷,法院主持双方庭外协商和调解,XXX医院基于人道精神给予患儿10万元补偿。请根据该虚拟案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3)该案件所述诊疗过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

  (A)血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已经产生抗体,已经造成医疗损害,构成医疗事故;

(B)法院判决正确,不构成医疗事故;

(C)医院给予10万元补偿,说明构成轻微医疗事故;  (D)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需要进一步进行司法鉴定;

(E)以上判定都不对。

1、血友病患儿XXX来自偏远农村,在XXX市XXX医院进行凝血八因子注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该八因子产生抗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失血次数增加,且症状加重。家属不理解,在与XXX医院协商未果后提交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XXX医院的诊疗过程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和临床诊治常规,虽然患者有损害,但是用药凝血八因子的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但考虑到,患儿家境比较贫穷,法院主持双方庭外协商和调解,XXX医院基于人道精神给予患儿10万元补偿。请根据该虚拟案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4)根据上述案件论述,对此案件中的医疗机构的补偿正确的论述是 *

    

(A)补偿在法院达成的,属于强制性判决内容;

(B)补偿为法院主持的双方协商或调解过程完成的,不属于强制性判决内容;

(C)补偿与赔偿一样,都是因为医疗机构有过错;

(D)补偿与赔偿一样,都需要给患者方支付费用,都由法院强制执行;

(E)以上论述都错误。

11、血友病患儿XXX来自偏远农村,在XXX市XXX医院进行凝血八因子注射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该八因子产生抗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失血次数增加,且症状加重。家属不理解,在与XXX医院协商未果后提交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XXX医院的诊疗过程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和临床诊治常规,虽然患者有损害,但是用药凝血八因子的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但考虑到,患儿家境比较贫穷,法院主持双方庭外协商和调解,XXX医院基于人道精神给予患儿10万元补偿。请根据该虚拟案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5)医疗事故赔偿和人道补偿的主要区别是 *

    (A)有无医疗损害;

(B)数额差别;

(C)责任不同;

(D)损害程度;

(E)以上都不是。

3、患者XXX,女性,XX岁,因关节肿痛7年,宫内孕31周+3,抽搐10余天,于XXX年XX月XX日收入某医院妇科急诊,经多科会诊后当日在全麻下行剖宫取子术;于术后转入ICU,次日转入免疫科继续治疗。患者病情一周后较平稳,但又2日后患者在病房卫生间猝死。经尸检证实为肺栓塞,但患方不能理解,遂与该医疗机构发生纠纷。请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在我国,该患者家属不能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来寻求解决纠纷()*    (A)与该医院协商;(B)该医院所在地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申请调解;(C)到该医院所在地的法院起诉;(D)仲裁;(E)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

15、患者XXX,女性,XX岁,因关节肿痛7年,宫内孕31周+3,抽搐10余天,于XXX年XX月XX日收入某医院妇科急诊,经多科会诊后当日在全麻下行剖宫取子术;于术后转入ICU,次日转入免疫科继续治疗。患者病情一周后较平稳,但又2日后患者在病房卫生间猝死。经尸检证实为肺栓塞,但患方不能理解,遂与该医疗机构发生纠纷。请回答以下问题(2)患者家属认为已经构成医疗事故,医院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此时,对于是否医疗事故,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   (A)为了照顾患者弱势,由患方委托指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

(B)因为医院更权威,由医方委托指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

(C)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D)由医院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

(E)由医院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医学会组织指定。

6、患者XXX,女性,XX岁,因关节肿痛7年,宫内孕31周+3,抽搐10余天,于XXX年XX月XX日收入某医院妇科急诊,经多科会诊后当日在全麻下行剖宫取子术;于术后转入ICU,次日转入免疫科继续治疗。患者病情一周后较平稳,但又2日后患者在病房卫生间猝死。经尸检证实为肺栓塞,但患方不能理解,遂与该医疗机构发生纠纷。请回答以下问题(3)经医学会组织鉴定,鉴定结果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患者家属认为该鉴定不公平,于是将该医院起诉到法院,由法院启动了司法鉴定程序。关于司法鉴定,下面正确的是()*(D)司法鉴定结果可作为诉讼中的证据;

2、患者XXX,女性,XX岁,因关节肿痛7年,宫内孕31周+3,抽搐10余天,于XXX年XX月XX日收入某医院妇科急诊,经多科会诊后当日在全麻下行剖宫取子术;于术后转入ICU,次日转入免疫科继续治疗。患者病情一周后较平稳,但又2日后患者在病房卫生间猝死。经尸检证实为肺栓塞,但患方不能理解,遂与该医疗机构发生纠纷。请回答以下问题(4)最终本案件法院判决不构成医疗事故,其法律法规依据是()*

  (A)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B)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C)司法鉴定结果;  (D)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

(E)《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16、患者XXX,女性,XX岁,因关节肿痛7年,宫内孕31周+3,抽搐10余天,于XXX年XX月XX日收入某医院妇科急诊,经多科会诊后当日在全麻下行剖宫取子术;于术后转入ICU,次日转入免疫科继续治疗。患者病情一周后较平稳,但又2日后患者在病房卫生间猝死。经尸检证实为肺栓塞,但患方不能理解,遂与该医疗机构发生纠纷。请回答以下问题(5)(假设)如果在本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存在违反医疗诊治常规的行为,经鉴定为构成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案件中已造成患者死亡,事故属于()*

  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E)以上都不是。

1、患者许某因心脏疾病在4月28日住院治疗。5月1日,许某自觉无严重不适,医院离家又很近,患者在回家路上死亡。请根据侵权责任法,结合以下几种假定情况下进行分析(提示,每道题是独立的题目)(1)患者许某遭遇闯红灯机动车车祸死亡。经核,值班医师跟许某和家属明确交代,因其病情不稳定,虽住院期间正值五一假期,许某不能离院,避免病情加重。该患者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由谁承担()*

    (A)因医院管理有失误,由医院承担;

(B)由患者许某自行承担;

(C)闯红灯机动车肇事车主和或司机承担;

(D)由医院和肇事车主共同承担;(E)由值班医师承担。

8、患者许某因心脏疾病在4月28日住院治疗。5月1日,许某自觉无严重不适,医院离家又很近,患者在回家路上死亡。请根据侵权责任法,结合以下几种假定情况下进行分析(提示,每道题是独立的题目)(2)经核,住院病历上显示,值班医师因该患者病情已稳定同意该患者离院;但该患者因机动车闯红灯车祸死亡,该患者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由谁承担()*

(A)由医院承担;    

(B)由患者自行承担责任;

(C)因机动车闯红灯,因此由肇事的机动车车主或司机承担;

(D)由医院和肇事车主共同承担;

(E)由值班医师和肇事车主共同承担。

2、主治医师张XX在医院急诊值班,凌晨1时,由好心路人报警后,经120送来的昏迷患者,经初步检查,该患者必须立刻进行手术,否则显示有生命危险。但该患者没有家属陪同,此时,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张XX应该()*

 (A)救死扶伤,立刻为患者实施手术;

(B)立即实施一些必要的无创救治,然后立即上报上级医生和上报医院医务处值班领导决定,同时准备手术相关程序;

   (C)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做一些必要抢救措施,等待家属签字后进行手术;

(D)所有处理都应该等家属签字后进行;

(E)以上都错误。

4、某患者在医院门诊就诊,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其所坐的椅子塌陷,导致其尾骨受伤,该患者家属要求医院赔偿。针对该事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该赔偿属于医疗损害赔偿;

(B)该赔偿虽然发生在医院,但是不是诊疗活动,所以不属于医疗纠纷,赔偿的法律依据仍是侵权责任法;

   (C)该赔偿应该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D)该纠纷必须通过医疗纠纷调解程序进行;

(E)以上都对。6、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医闹入刑)正式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第290条第一款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经媒体报道,据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微博@深圳龙岗警营,就在2016年3月14日15时许,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案件。患儿家属组织十余人在医院大厅内举横幅、烧纸钱,推搡殴打包括主治医生在内的多名医护人员,并强迫主治医生下跪烧纸钱。该案件的处理,以下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

 (A)无论发生在哪年,无论情节如何,都是医疗纠纷,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

(B)该事件发生在刑法修正案实施后,如果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将依照刑法第290条第一款追究刑事责任;

  (C)无论发生在哪年,无论情节如何,都可以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医闹入刑了,所以可以把所有参与医闹的人都判罪;

(E)以上论述都是错误的。

7、纠纷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    (A)以法律为依据和准绳;

(B)根据患者家属的态度决定赔偿额;

(C)根据医疗机构的经济实力决定赔偿额;

(D)根据其他医疗机构的赔偿情况参照;

(E)以上都包括。

9、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性质,以下正确的论述是()*

    (A)民事法律关系;

(B)涉及的主体是医生和患者;

(C)由医生承担赔偿责任;

(D)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纠纷;

(E)以上都不对。

10、患者许某因心脏疾病在4月28日住院治疗。5月1日,许某自觉无严重不适,医院离家又很近,患者在回家路上死亡。请根据侵权责任法,结合以下几种假定情况下进行分析(提示,每道题是独立的题目)经核,医院跟许某和家属明确交代,因其病情不稳定,虽住院期间正值五一假期,许某不能离院,避免病情加重。患者系趁医生护士不注意偷偷回家。该患者回家后上楼梯时(老式小区,无电梯)因心脏病情加重死亡,该患者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由谁承担()*

(A)由医院承担;    (B)由患者自行承担责任;

(C)由医院和患者共同承担;

(D)由物业承担;

(E)由患者和物业共同承担。

13、患者许某因心脏疾病在4月28日住院治疗。5月1日,许某自觉无严重不适,医院离家又很近,患者在回家路上死亡。请根据侵权责任法,结合以下几种假定情况下进行分析(提示,每道题是独立的题目)如果患者许某回家后心脏疾病病情加重,家属快速送到医院急诊,但患者仍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对值班医师允许患者许某回家提出异议,并提出要求复印病历。值班医师谎称病历找不到,第二天患者家属复印病历时发现患者回家当日的病历记录页有大片新涂改痕迹。此时如果你是法官,你判定()*

    (A)推定该诊疗过程有过错;

(B)经过大量调查取证获得的证据,证实该诊疗过程有过错;

(C)由医疗机构证实该诊疗过程无过错;

(D)由患者许某家属证实该诊疗过程中医生有过错;

(E)双方在法庭上辩论后由法官投票判定。

14、法制晚报报道,当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来抢救的却是一名无独立诊疗资格的实习医生,导致患者死亡。家属以医疗事故罪向警方报案。被控涉嫌医疗事故罪的该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XXX在其所属辖区法院受审。请问如果该实习医生没有向其上级医师XXX报告而自行决定并做相应抢救行为的,导致该患者死亡,该实习医生的行为可能涉及的是()*

    (A)与其上级医生XXX一起构成医疗事故罪;

(B)因为是实习医生,不承担任何责任;

(C)该实习医生独自承担医疗事故罪;

(D)该实习医生涉嫌非法行医罪;

(E)与其上级医生XXX一起构成非法行医罪。

法制晚报报道,当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来抢救的却是一名无独立诊疗资格的实习医生,导致患者死亡。家属以医疗事故罪向警方报案。被控涉嫌医疗事故罪的该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XXX在其所属辖区法院受审。如果该副主任医师XXX医疗事故罪成立,针对其受到的处罚的正确论述是()* A)行政处分; B)刑事处罚; C)纪律处分;

D)该医疗机构将免于民事赔偿责任;

E)以上都错误。说明该副主任医师对该患者造成损害的行为是故意的。

法制晚报报道,当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来抢救的却是一名无独立诊疗资格的实习医生,导致患者死亡。家属以医疗事故罪向警方报案。被控涉嫌医疗事故罪的该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XXX在其所属辖区法院受审。如果该副主任医师XXX医疗事故罪不成立,但医院给予其三年内不能职称晋升的处理。该处理行为的性质为()* A)医疗机构内部处理;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医院越权处理; E)以上都不是。

法制晚报报道,当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来抢救的却是一名无独立诊疗资格的实习医生,导致患者死亡。家属以医疗事故罪向警方报案。被控涉嫌医疗事故罪的该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XXX在其所属辖区法院受审。如果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关于承担赔偿责任,以下正确的是?()*

    (A)该实习医生直接造成患者死亡,由该实习医生承担赔偿;

(B)该副主任医师XXX是执业医师,承担赔偿责任;

(C)该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向实习医生和该副主任医师XXX追偿部分;

(D)实习医生或该副主任医师XXX所在的科室承担赔偿责任

(E)以上论述均错误。

法制晚报报道,当某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来抢救的却是一名无独立诊疗资格的实习医生,导致患者死亡。家属以医疗事故罪向警方报案。被控涉嫌医疗事故罪的该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XXX在其所属辖区法院受审。如果家属同时要求民事损害赔偿,其家属应该起诉()*

    

(A)实习医生;

(B)该副主任医师XXX;

(C)该医疗机构;

(D)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E)医疗机构的医务管理部门,如医务处。

17、患者许某因心脏疾病在4月28日住院治疗。5月1日,许某自觉无严重不适,医院离家又很近,患者在回家路上死亡。请根据侵权责任法,结合以下几种假定情况下进行分析(提示,每道题是独立的题目)经核,住院病历记录上显示,家属强烈要求给患者请假,值班医师在明确声明:“该患者病情尚不稳定,可能发生危险,不予准假;如果患者许某擅自离院,或仍坚持请假,发生危险将由患者及其家属自行承担风险”;患者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后果自负”。患者回家路上或回家后心脏疾病病情突然加重死亡,该患者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由谁承担()*

    (A)因住院期间外出,由医院承担责任;

(B)患者及其家属自行承担责任;

(C)因住院期间外出,值班医师承担责任;

(D)患者和值班医师共同承担责任;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医疗损害中公平责任原则适用的合理性分析,笔者认为对现今医疗技术水平比较成熟的医疗技术损害纠纷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伦理损害中只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有不恰当的行为侵害患者及其近亲属的知情同意权,不考虑损害后果和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直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关键词】公平责任原则;医疗损害;适用

一、问题的提出

《侵权责任法》第54条至第64条全面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对我国原来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原来的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二元化救济体制改革为医疗损害责任的一元化救济体制。虽然侵权法现有的医疗损害救济模式比以往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由于现有医疗损害归责原则和过失的认定的特殊性,使得一些医疗损害仍然无法得到该有的救济。比如现实中我们往往能发现存在这样的事情,在医疗损害中产生了严重的损害后果,患者没有过错,医院也不存在过失,而患者的损害结果和医疗机构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此时如果单纯的让患者自己承担损害后果对患者来说难免会有些不公平。为了平衡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利益,公平责任在医疗损害中的合理适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因为公平责任的特殊性,就需要我们在适用中更加谨慎。笔者认为由法律具体规定公平责任在医疗损害中的适用情形为公平责任的适用提供良好的指引是我们当下法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适用的合理性分析

首先,笔者认为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适用有其合理性,符合民法追求公平的理念。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与促进医务工作者更尽职的工作,导致医疗损害的减少。

其次,对于公平责任的适用笔者认为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法律将会对公平责任的适用采取一个谨慎的态度,限定公平责任的适用条件,所以实际中对于公平责任的适用只是极为少数的,并不会造成医疗机构过重的负担。虽说医疗机构为公益性质的单位,但是医疗机构还是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的,现实生活中当患者的疾病过于严重时,医疗水平比较低的医疗机构往往是直接告诉患者家属进行转诊的。实际上,医疗机构在多数是处于强势一方的,他往往掌握着主动权,即患者在接受诊疗活动时,患者基本上都是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行为。

我国医疗损害的责任中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有时候会忽略了对患者的利益保护,而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的利益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低过失的认定标准,但是为了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法律又不适宜将医疗技术的过失标准规定的过于严苛。此外过于严苛的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容易造成医院承担过多的赔偿责任,并且医务人员的自信心也容易被打击,进而形成防御性治疗。

第三,虽然医疗行业有其发展的特殊性,生老病死也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但是公平责任的适用并不是指对那些符合自然规律的医疗损害的适用,而且笔者认为法律不应仅仅为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就忽视特定患者的利益。将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适用才能够使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第四,虽然有的学者建议将在医疗损害责任中以无过错责任补偿为基础引入医疗责任的强制保险,不可否认的是医疗责任的强制保险有其存在的优势,也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即各项配套制度均不存在的情况下,公平责任的适用无疑是我国过渡阶段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笔者认为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公平责任原则有其独特的法律价值,它能弥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的适用一方面能弥补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保护患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我国社会制度快速转变带来的社会风险。

第五,将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适用,同时它也给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法官能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地做出判定。虽然现阶段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的适用,但司法实践当中法官援引公平责任原则做出审判的案件却日益增多。法律的基本特性是其滞后性,现实生活中众多医疗损害纠纷的案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适用的合理性。

三、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技术损害纠纷中的适用

(一)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技术损害中的适用条件

1.存在重大的损害事实

医疗技术损害中的损害事实是医疗机构以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事实。对于医疗技术损害的损害事实必须是重大的损害事实,因为公平责任的适用本质上是双方当事人对损害后果的分担,如果在患者存在轻微的损害事实时,轻微的损害事实由患者自己承担,并没有明显的不公平,法律也就没有必要在既有过错原则的基础上去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当然对于何谓“重大”不同的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法官能够在具体案件中来具体裁量。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实施了诊疗行为

在医疗技术损害中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实施诊疗行为。笔者认为此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所实施的造成损害的行为是合法的,不像一般侵权行为对于损害行为有违法性的要求。因为,如果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法规章、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社会生活的一般注意义务),此时医疗机构往往也是有过错的,则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追究其侵权责任。

3.损害事实和医疗机构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存在是医疗技术损害适用公平责任的重要前提。如果医疗机构实施的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法律还强加于医疗机构责任,就会造成明显的不公平,也违背了我国责任自负的法律理念。对于因果关系的判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医疗损害案件适用法律的通知的规定,应由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这样才能更加保障鉴定的公正性。

4.医疗行为不构成医疗过失且患者也无过错

公平责任的适用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都没有过错。因为如果患者自身有过错,要求患者自己承担责任,并无不妥;而假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则医疗机构就直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

(二)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技术损害中不适用的情形

1.患者及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的。

患者及其近亲属作为法律上的理性人,他们有权选择自己是否接受治疗。可是医疗机构难以避免有些患者选择进行治疗后又单方面的不配合医疗机构按照正常的医疗程序为其治疗的,所以对于在此时患者所承受的医疗技术损害的结果患者只能自己承担,而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的。

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若医务人员已经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则不应该对其适用公平责任。首先,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必须有极高的专业素质采取果断的判断对其进行救治。其次,紧急情况下要求医务人员采取合理的措施已经是对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一个较高要求,因为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高压和紧张状态的时候是极其容易犯错的,如果此时法律在医务人员高压下都没有过失的情形下仍然要求医务人员对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分担,将极大的打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可能以后再出现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就会不敢进行救治,一方面将会导致更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

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治疗的。

医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限制因素,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很多疾病是我们医疗技术不能解决的。对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治疗的疾病,我们不能过多苛求医务工作者去达到我们患者想达到的结果。此时对于医务人员的行为明显是缺乏期待可能性的,所以此时也不能适用公平责任。

4.患者自身体质原因造成损害后果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特殊的。我们的身体素质也是千差万别的,医务工作者不可能将每个个体的体质以及相应的反应后果都了解清楚。法律是一般人的法律,它只能对社会一般的普遍事务加以规定,并不能对所有的特殊情况都加以规定。所以在因为个体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原因产生了特殊的损害后果时,也不适宜用公平责任原则。

四、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伦理损害纠纷中的适用

(一)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伦理损害中的适用条件

医疗伦理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背医疗良知和医疗伦理的要求,违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告知或者保密义务具有医疗伦理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损的医疗损害责任。对于一般的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四要件即可,而对于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损害中的适用笔者认为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存在重大的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存在是法律进行救济的基础,所以医疗伦理损害中公平责任的适用也要求存在重大的损害事实,此点在医疗技术损害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2.医疗机构有不当的行为

医疗机构有不当的行为是医疗伦理损害中公平责任适用的重要条件。医疗机构的不当行为主要表现为医疗伦理义务的违反。因为医院作为一个强势主体对于医疗伦理义务的履行是十分容易的,医院完全有能力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和保密义务,所以此时法律完全可以苛加医院对于此种义务违反时比较重的责任,所以此时的公平责任的适用有其合理性。法律做出此种规定也能更好的促使医疗机构履行自己的义务。

3.医疗机构实施了合理的诊疗行为

在医疗伦理损害中对于公平责任的适用,强调的是医疗机构采取的是合理的诊疗行为,也即对于患者的医疗损害的后果与医疗技术行为无关。因为若是患者的医疗伦理损害是由于医疗伦理义务的违反造成的损害则完全可以适用过错责任要求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伦理损害后果的责任。

4.损害事实和医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法律不要求损害事实和损害行为的因果关系是为了给公平责任的适用提供良好的空间,此时若是存在因果关系直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二)公平责任原则在医疗伦理损害中不适用的情形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的。在医务人员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必须对其采取紧急的措施,如果此时还苛求医务人员对患者履行合理的告知义务,明显会耽误患者病情的诊治。此时并不能在医务人员进行了合理的诊疗义务时,还过分要求医务人员充分履行告知的义务,所以此时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侵权责任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何莉苹:《医疗机构侵犯患者或其家属知情权案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人民司法》2014年第16期。

作者简介:黄建飞(1991—),女,河北廊坊人,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若干法律问题 篇4

我国《侵权责任法》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 对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作出规定, 以期从侵权民事责任的角度预防和解决医患纠纷。这一法律的出台, 曾给人们带来希望。然而, 医疗纠纷并未因此而减少, 医患暴力冲突事件也频频发生。其中的原因, 既涉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问题, 又存在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不统一, 在处理案件时法律适用的结果上相互冲突。

笔者欲以损害责任纠纷的法律视角, 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以期抛砖引玉。

一、处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法律适用双轨制状态依然存在

(一) 法律依据双轨制

我国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 既有法律位阶的《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医疗纠纷方面的相关司法解释, 又有作为行政法规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两者规定并不统一。那么如何来解决两者的法律适用问题呢?对此, 最高人民法院曾规定《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第一条规定:“条例实施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 诉到法院的, 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 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过错损害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及《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权责任法》出台并不必然导致《条例》的废止, 因此也就没有完全改变这种法律适用的双轨制状况。

(二) 医疗鉴定双轨制

我国目前的医疗鉴定包括两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针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所作的鉴定。医疗事故的鉴定由医院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医学会来组织实施, 虽然鉴定人员具有专业医学知识, 但由于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 鉴定专家多为临床执业医师, 在一定区域内与医院存在某些利害关系, 所以医疗事故鉴定类似于“弟兄间相互鉴定”;另外, 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 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医疗行为在医疗事故中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及原因力大小;鉴定结论上没有鉴定专家的签名, 使其不承担出庭接受质询的义务。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由专门的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机构有无过错、患者所受的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有无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评定和判断。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机构为社会中介机构, 具有中立性,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事故鉴定的缺陷, 但司法鉴定具有的营利性和收费不规范, 也使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得到怀疑。另外, 鉴定人并非医学专家, 其解决医疗纠纷中分门别类的医学难题的能力受到质疑。

依据最高法院发布的《通知》精神, 对于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损害纠纷应交由《条例》所规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对于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需要鉴定的, 交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

因此, 受害者以医疗过错赔偿作为案由起诉医疗机构的, 由于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 医院为了不承担责任, 就要主张先按照医疗事故处理, 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等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出来后,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的, 就按医疗事故处理;如果鉴定结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或者患者不服医疗事故鉴定, 还可以申请重新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法医学司法鉴定。如此一来, 不仅鉴定反复进行, 鉴定次数多, 而且浪费严重, 且诉讼时间长, 审判效率低下, 一个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处理下来需要一年以上甚至几年的时间, 他们往往很难承受诉讼所带来的经济、时间、人力和心理等成本。由于医疗纠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 鉴定结论作为重要证据, 很容易被欠缺医疗专业知识的法官直接采纳, 司法审查权轻易让位于司法鉴定权的情况十分严重。而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又往往相互矛盾, 造成法官无法适从。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诉讼途径得以解决的医疗纠纷数量少之又少。

(三) 赔偿标准双轨制

法律依据的双轨制, 也使得赔偿标准二元化。如果认定构成医疗事故的,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标准是适用《条例》;如果进行医疗过错赔偿, 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条例》, 结果是遭受较重的医疗事故损害时的赔偿金额低;不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民法通则》, 结果是损害较轻的赔偿金额反而更高。这种失衡有悖于侵权行为法的目的, 而且也不符合基本的公平正义原则, 会动摇公众对法律的信心。

二、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几度变化以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

1987年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最早规定, 患者诉医疗机构, 没有医疗事故鉴定结论, 或者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 法院不予受理。但由于卫生部门接到患者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后, 首先让医疗机构出具书面意见, 而部分医疗机构迟迟不出意见, 大量医疗诉讼因而在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中流产。这也引起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极大不满。

正是因为社会意识到要对患方权益做倾斜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该规定第一次明确了在医疗侵权诉讼中, 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之所以这样规定, 是因为作为原告的患者, 一般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 无法获得与治疗相关的主观病例资料, 如果让患者证明医疗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 以及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和患者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患者会往往举证不能。

《侵权责任法》制定时, 医疗机构提出废除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他们提出废除“举证责任倒置”的理由, 一是“举证责任倒置”会加重医生心理负担, 促使医生为规避责任, 宁可选择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的方案, 也不要选择有风险的治病方案。二是国外大多数国家也都不搞“举证责任倒置”;三是门槛降低, 部分患者无事也告医院, 导致滥诉;四是“过度医疗”变得越来越多, 常态化。一个患者可以被植入七个支架, 小小的感冒, 医生也让患者去做CT。如此这般, 就是为了通过过度检查减少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过错, 规避赔偿责任, 最终却加大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不论“举证责任倒置”是否加剧了“医闹”“看病难看病贵”, 毋庸置疑的是, 《侵权责任法》实现了举证原则的回归。该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该条规定了医疗机构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也就是说患者如果想要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就必须承担证明医院存在过错的举证责任, 也就是“谁主张, 谁举证”的规则。

同时, 《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了特殊情形下的过错推定原则。该法第58条规定, “患者有损害, 因下列情形之一的,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 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也就是适用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但患方首先要证明医院存在上述情形之一。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双方对证据的获取, 是医患双方的主要博弈战场和目标, 关乎诉讼胜败。虽然在法律规定中, 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但是医患双方无论在知识结构、举证能力, 还是在财力、物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医院一方是处于强势一方, 患方承担举证责任必然增加患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难度。

此外, 患者要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有过错, 还需要按照相应的诊疗规范来认定。但是由于我国很多疾病并没有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 在实际的案件审理过程中, 医患双方往往提供一些医学参考资料, 比如大中专院校的医学教材或者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医疗规范、方法、观点, 来作为医疗行为的诊疗规范。一方面这些观点主要为个人见解, 权威性引人质疑, 另一方面也缺乏普遍适用性。

三、立法建议

当然, 医疗纠纷并不单是法律问题, 还涉及到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准和职业操守不断下降、医疗技术等多个方面,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医疗体制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在目前状况下, 由于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存在问题, 导致公力救济的公信力缺失, 而当事人选择自力救济时, 由于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 协商解决医患纠纷的难度增大, 一旦协商不成容易导致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 部分患者便选择了采取极端暴力方式。为减少医疗暴力事件, 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 笔者提出如下立法建议:

(一) 废除法律适用双轨制, 实行单轨制

废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民事赔偿领域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已经将纠纷类型统一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不再区分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过错纠纷, 那么所有医疗损害责任案件就应该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 统一赔偿项目和标准。

(二) 改革和完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诉讼制度

按照现行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 出现医疗纠纷后, 患者一般先与医院协商处理, 协商不成的则通过行政调解。但事实上, 患方很少选择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纠纷。诉讼解决又存在双轨制的问题。处理医疗纠纷的途径不畅, 患者就容易采取医疗暴力行为;如果让患者感到正常的解决途径更便捷、更容易、更公平, 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

根据医疗纠纷的特殊性, 可考虑作出如下特别规定:在诉讼费的缴纳上, 对患者提起医疗侵权诉讼实行缓交、减免诉讼费制度, 降低起诉门槛, 不致因为诉讼费问题阻断患者寻求司法救济这一最终的救济途径;在证据规则上, 对医患双方争议最多的病历和鉴定结论这两类重要证据的认证和采信问题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在中级以上法院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法庭。

(三) 取消医疗纠纷鉴定双轨制, 统一为医疗司法鉴定

考虑到医疗事故鉴定范围较窄, 不能囊括医疗过错类型;医疗事故鉴定行政色彩浓厚, 带有明显的部门保护利益;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结论经常出现矛盾, 使当事人与法院无所适从。建议将医疗事故的鉴定与医疗司法鉴定统一为医疗司法鉴定, 并对司法鉴定进行改革。思路如下:

1.在司法鉴定制度中, 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人员结构调整, 以提高临床鉴定能力。严格执行鉴定人员对鉴定事项实行专业对口制度。进行医疗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不仅要有法医, 还必须配备多名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本着鉴定执业类别要求, 鉴定人不能跨专业、跨行业开展业务。这种情况如出现在鉴定前, 应构成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回避理由;如出现在鉴定后, 应构成重新鉴定理由。

2.严格实行对鉴定材料给予当事人交换、质证和异议申辩制度。除当事人对送检检材无异议外, 法院必须组织当事人对提交鉴定的材料进行证据交换或质证, 决定是否纳入鉴定范围, 否则不得作为送检材料。对有关材料真实性不能完全确认的, 移交鉴定机构时应当注明。对必须进入专家视野的重要材料, 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专家给予关注, 以此增强鉴定意见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 尽快实行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制度, 明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改变收费混乱状况。

4. 严格执行司法鉴定期限制度, 改变鉴定期限冗长、法官无法控制和监管不力的现状。

(四) 加快制定统一疾病诊疗规范的步伐,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此后, 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多个疾病诊疗规范, 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版》《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版》《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版》等。但是诊疗规范体系还未形成, 大量疾病的诊疗规范仍需制定, 急需加快统一疾病诊疗规范的步伐, 规范诊疗行为。

(五) 全面推广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机制, 增强医疗机构的抗风险性

医疗事故纠纷赔偿协议书 篇5

甲方:_______________医院乙方(患方):______________患者基本情况:姓名: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____调解人:_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律师___________患者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日在甲方住院,诊断为: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

住院__________天,患者治疗结果:_______________死亡、伤残、好转、痊愈。

乙方认为_________________是甲方造成的。

甲方认为_____________。

经过调解人调解,双方就该争议自愿达成如下赔偿协议:

一、甲乙双方同意不通过鉴定明确争议的原因和责任的情况下,自行协商解决。

二、甲方自愿赔偿乙方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继续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_____________元。

三、赔偿款给付时间:______________四、甲乙双方放弃基于该债权债务关系的一切诉讼权利。

五、________________(死亡患者)存放于太平间的尸体必须于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_日从医院运出自行处理。

六、违约责任:本协议一次性处理终结,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一方反悔的,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_____________元。

七、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协议文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_____________卫生局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调解人:_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律师

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完善研究 篇6

关键词: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二元化;诉讼时效;诉讼效率

一、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现状

(一)医疗损害鉴定的“二元化”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解决了原本存在的多个二元化问题,对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医疗损害鉴定“双轨制”的问题仍然存在,卫生部对医学会的鉴定改革也未敲定。所谓鉴定的二元化是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医学鉴定在医疗损害鉴定中并存的现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医学会医学会组织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及法医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和法医学相关知识及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有关问题,依据法定标准,对事件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二)医疗损害赔偿机制“二元化”

《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按照2002年颁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49条的规定,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按照最高院2003年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的规定,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参照《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医疗事故以外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的《民法通则》规定。就《条例》和《民法通则》在有关赔偿范围和标准上,除在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一些项目上基本相同外,其他都相差甚远。

(三)诉讼时效制度难以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的规定本是为弥补受害方的损失,更好地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并督促受害方及时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民法通则》一百三十五条,一百三十六条和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患者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即使身体受到伤害也很难确定与医疗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一些伤害的潜伏期较长,发现时间较长。因此,使得的患者在主张权利时,院方已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规避本应承担的损害赔偿义务,这不仅有违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而且也违背了民法公平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导致患者合法利益得不到支持,进一步加剧医患双方的矛盾。

(四)医疗损害赔偿诉讼耗时长,效率低

在鉴定中,相关医疗机构的鉴定时间直接影响这诉讼的效率。一审期限一般6个月,但鉴定的时间不包括在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机制,逐步消除医疗损害鉴定的二元化模式

1.树立司法鉴定的权威

司法鉴定由于设立门槛低,在利益的驱动下,众多不适格的鉴定机构纷纷设立,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质量。为解决这一局面,要多方研究考察,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实际的基础上,设立符合鉴定结果要求的鉴定机构设立条件,提高鉴定机构的质量。同时,为适应新的鉴定制度,必须提高司法鉴定人员的资质要求,以配合医学会专家的水平,使双方更加默契的结合,鉴定制度运行更顺畅。

2.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

法医是基础医学二级学科,而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并列属于一级学科,两者不是同一专业学科。但医疗损害鉴定离不开相关临床医学专家及法医专家的参加,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法医的资质要求,也根本不可能實现。加上面对双方本就存在的利益博弈,与其直接分割,不如退而求其次吸纳医学会的专家进入司法鉴定体系,一方面保证了鉴定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会的专家大都来自临床,他们充分参与公正,严格的鉴定有助于在日后的工作中从权威的判决中吸取经验,谨慎严格行医,减少患者损害,更有助于新鉴定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解决医疗损害赔偿“二元化”模式的方法

目前医疗损害赔偿标准二元化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一部分人认为《条例》是行政法规,《民法通则》是法律,《条例》在位阶上低于《民法通则》,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所以理应适用《民法通则》。但是,另一部分人认为《条例》的立法背景是源于社会各界对修改《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呼声,当时是考虑到制定法律尚缺乏经验,所以本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调整的改为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再上升为法律。

(三)发挥诉讼时效制度的措施

实践中,由于患者在医学知识、信息等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附于一定的专业医护人员才能确定自己所受的所受的损害,因此,为充分保障患者的弱势地位,患者就自己的病情向加害方进行咨询、向有关部门写信要求解决、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等,均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

(四)提高诉讼效率的措施

1.成立医疗纠纷委员会

国家可以计划成立医疗纠纷委员会,效仿法律援助的模式,聘请一部分专家提供咨询建议,以方便问题的解决。同时,为增加了患者方对目前形势的了解,可以聘用医学专家进行调解。

2.成立专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法院

为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建立专门的法院。目前的形势看来,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为这类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机制,专门的法院,专案专办,更加有有针对性,节省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时间,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祝松,杜进兵.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中鉴定“二元化”的异与同·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年8月28日第28卷第8期.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7

近几年来, 我国因医疗而发生的民事纠纷愈来愈多。之所以呈如此高的增长趋势, 其原因不外乎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组织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法律观念、权利意识的高涨。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激增的现象仅仅是患者及其家属追究医院医疗损害的民事责任、要求损害赔偿的表现而已。

为切实有效的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实践民法保护弱者的理念, 必须对医疗损害引发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考虑到该问题涉及到医疗行为的界定、医患关系分析、医疗损害民事责任的性质、责任的构成、证明责任的分配、 损害赔偿的范围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而本文容量又有限, 因此本文只研究理论上争议最大、实践意义最强的问题之一, 即医疗损害民事纠纷中医疗者的义务。

1 医疗者义务的产生根源

首先, 医生是一种专家, 医疗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的职业性行为。今日的人类社会发展已截然不同于早期的人类社会,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任何人在现代社会要生存下来都不得不依赖他人。我们不仅要依赖普通生活用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例如, 我们必需从商店里购买食物、饮料、衣服等维持生命存续的必需品;还依赖另一些人为我们提供社会中其他的人所无法提供的特殊的服务, 例如, 当我们生病时需要医生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 当我们涉讼时要寻求律师的帮助等等。这些人由于他们的工作具有以下的性质, 我们称之为专家。首先, 他们受到其所从事的行业长期而又严格的专门训练, 其从事工作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专门性, 因此他们必须在获得有关机关授予的资格证书、 执业证明后才能行业;其次, 他们工作的中心不是体力劳动, 而是以精神的、智力判断的工作为中心。再次, 他们工作所关涉的利益极为重大, 例如, 医生的医疗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患者“活着还是死去”、律师的法律服务成败关系到一个公司企业是“升入天堂还是跌进地狱”。

其次, 正是由于医生等专家工作的专门性, 使得患者或其他委托人基于对这此种职业的高度技术性、专门性的信赖, 而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他们, 也就是说, 他们不得不 (无论情愿或不情愿) 赋予医生等专家很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2 医疗者义务的基本分类

考虑到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专家的工作性质如此特殊、关涉利益如此重大, 法律对此作出了以下相应的调整:第一、医生由于专家工作的内容高度专门化, 因此要求专家应具有与所要求的资格相符的高度的能力、技能, 并且不得以能力不足作为免责事由, 发生一定水准以下的行为时, 即当然认定为有过失, 也就是说在他们身上高度的能力、注意义务被客观化了;第二、由于专家的工作以智力判断为中心, 就使得在如医生误诊时, 很难进行过失判断, 因此过失证明时必须寻求其他方法。第三、医生等专家与患者等委托人之间高度信任关系, 要求专家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与内部严格的自律机制, 进而可以引导出专家负有与委托人的信赖相符的为委托人利益行动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义务。

笔者将医疗者的义务分为基本注意义务与高度注意义务两层次。

2.1 基本注意义务可分为两大类型:包括一般义务和特别义务。

2.1.1 一般义务 是依据医患关系发展的不同过程可以分为:在紧急情况下, 不得拒绝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义务;通常医生或医院依据其诊断治疗的能力、医疗设备、技术水平, 可以拒绝对患者进行治疗, 但在患者遭受危急严重疾病时, 或者患者所在的地方无法寻求其他医生或医院的帮助的情况下, 即便该医院或该医生没有治疗该种疾病的能力, 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 然后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该种紧急处理措施的局限性以及其应立即前往何处医院进行治疗;倘若该医院有诊断治疗该种疾病的能力, 则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能够处理此疾病的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如果医生或医院违反上述两项义务并且其违反义务的行为在导致患者遭受损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则医生或医院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种义务不仅仅是出于医疗者“救死扶伤”的基本医学伦理, 更是出于现代社会为保障基本人权而在法律上规定的“强行性缔约义务”。在我国经常发生的是有些医院出于担心患者无力支付治疗费用而拒绝对危急患者进行治疗, 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导致患者因时间耽误而死亡或致残;有些医院要么值班医生值夜班时擅自离岗, 导致出现危急患者时根本找不到任何医生, 要么值班医生对危急患者不闻不问或随意加以处理而不立即通知可以处理该疾病的医生会诊。

2.1.2 同意治疗患者后, 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的义务;该项义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询问的义务以及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的义务。

我国古代, 中医治疗疾病通常采用“望、闻、问、切”四法。现代社会尽管医疗科学技术水平发达, 但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询问, 因为只有在详细了解情况后, 医生才有可能对症治疗。医疗者全面询问的义务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全面详细的询问;②对患者过去有无其他疾病或家族病史进行询问;③对患者是否具有特异体质的询问;在详细询问后, 医疗者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检查。如果医疗者没有就上述事项进行询问而造成患者损害时, 即便该患者所患疾病为不治之症, 医疗者仍应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为, 患者及其家属不是专家, 不可能了解自己或亲属疾病是否能够治愈, 他信赖医疗者, 医疗者就必须对这种信赖尽力作出回应, 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生存所必要的回应, 否则法律就应当对之施加责任。

我国发生的大量的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疗者既没有详细询问患者的病症也未对患者进行应有的检查 (更不用说全面的检查) , 就仓促作出诊断结论并错误地加以治疗而造成的。

2.1.3 依据诊断结论对患者加以适当治疗的义务, 项义务可以包括:①对患者及时加以治疗的义务;②对提供给患者的药物的毒副作用加以详细说明的义务;③严格按照患者病情、药典或药物使用说明规定使用药品的义务;④对患者用药方法进行详细指导的义务;⑤对要求做过敏试验的注射, 严格进行该项试验的义务;⑥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或注射情况进行必要的观察, 发现有特异情形及时加以处理、解决的义务;⑦手术过程中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的义务;⑧对患者手术后进行必要的持续性观测、检查的义务。

2.1.4 未经患者同意不得任意终止治疗的义务;项义务包括:①未经患者同意不得任意终止治疗的义务; ②即便在患者要求终止治疗时应将可能产生的后果加以说明的义务。

2.1.5 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品、医护人员以及医疗设备的义务;项义务包括:①保证所用药品质量合格的义务;②保证所用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合乎医疗使用的良好质量与状态的义务;③严格按照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的义务, 如该器械、设备上授予医疗者一定的裁量权则应按最合乎患者治疗的目加以使用;④提供合乎于患者治疗需要的医护人员的义务;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与其他事情相互联系的。在我国, 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损害出自于医疗者所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设备的问题, 这些问题部分是由于医疗者保管、维修不当所致, 还有一部分就是我国各行各业一直存在的恶疾-回扣-所致。而在医疗卫生行业, 回扣的产生又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缺陷息息相关。在此, 笔者无意追究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 仅仅结合实际案例从法律上探讨违反此种义务的法律责任问题。

2.1.6 治疗过程中为取得患者承诺而做的说明义务;项义务包括:①就患者病症的诊断结果进行全面详细的说明义务;②对预定实施的医疗行为以及内容、预想的成果、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说明; ③对不实施该项医疗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加以说明的义务。

“医务人员法制观念薄弱, 对重大手术、主要病情向家属交待不清, 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而出现失误引起医疗纠纷的占半数以上。”因此, 确定医疗者治疗过程中为取得患者承诺而做的说明义务对于防止医疗损害纠纷的发生极为重要。对于医疗者负有的“在治疗过程中为取得患者承诺而做的说明义务”的法理形成及在我国确立该项义务的重要性, 段匡与何湘渝在其《医生的告知义务和患者的承诺》一文中有详细的阐述, 本文着重的不是这种纯学理的探讨, 而是对我国大量发生的违反此类义务的医疗损害案件的实证分析。

2.1.7 指导患者进行疗养的义务包括:①依据病情需要继续治疗的, 将此项情形通告患者的义务;②对饮食、睡眠等方面对治疗疾病有利的或不利的情形搞知患者的义务。

2.1.8 医疗过程中转诊或转院的说明义务包括:①告知患者转诊断的说明义务;②告知患者转院或向患者推荐治疗其疾病方面的专家的义务。

特别义务, 所谓特别义务是指无法按医疗过程加以划分的义务, 主要有:①关于患者病历资料的义务, 该项义务可以分为:1、保证病历记载应当连续完整、不得涂改的义务;②依照规章规定的期限保存病历的义务;③应患者要求提供病历资料的义务;实践中医疗者违反此项义务的行为也是非常普遍, 据卫生部门的权威认识介绍, 在医疗纠纷中“病历记录不完善引起纠纷的也占半数以上”。违反该项义务的形态主要有两种:第一、病历记录不完善;第二、由于病历记录是医疗损害纠纷诉讼时的重要证据, 因此医疗者往往拒绝向作为原告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病历记录。尤其医疗者违反的第二种违反义务的行为, 在我国被称为“困扰医患纠纷的第二大待解难题”。

2.2 高度注意义务分为

2.2.1 依据自身全部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患者进行全力以赴的诊断治疗;该项依据必须依据个案患者对医疗者的高度信赖加以确定, 它与上述基本注意义务的区别在于:对医疗者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2.2.2 掌握当前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与技术的义务;正如上文所述, 高度注意义务的产生是基于患者对医疗者的高度信赖而产生的, 例如, 北京市协和医院设有仅挂号费就高达200元的特别专家门诊, 并且在该专家门诊进行各项检查的费用都比一般的费用贵许多, 而在该院普通的门诊挂号费仅需10元。有些患者之所以愿意支付比普通门诊费用贵上20倍的钱到特别专家门诊, 就是因为他相信通过支付这么多的费用能够得到的也是比普通医生更好更精的治疗服务。由此可见, 患者此时对医疗者的信赖远远超出了其他时候, 医疗者所负的义务也是高度的注意义务。

3 结束语

在大量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中, 只要医疗者们尽到起码的注意义务 (也就是笔者称之为的“基本注意义务”) , 对患者造成的严重损害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无数的痛苦与悲伤也本是绝不会发生的。

“法律的目的, 在求社会生活正义的实现, 籍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和平, 而增进人类的幸福”。要切切实实的“从小处着手”, 认真研究真问题, 做真学问, 为保障我国医疗总的受害者及其他受害者基本的人身权、健康权、生命权、财产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1999.

[2]梁慧星.民商法论丛, 第12卷.法律出版社, 1999.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8

委托事项: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申请再审

受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代理结果:胜诉

承办部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

主办律师:向阳

承办律师:张群力

【案情简介】

2002年初, 刘某某被某电气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电气集团) 作为教育人才引进, 担任电气集团副总裁、电气集团持股40%的某国际学院 (以下简称国际学院) 的总经理。

2004年8月, 电气集团将其持有的国际学院的40%的股份转让给了第三人。

2008年, 刘某某向电气集团辞职前, 向电气集团出示了一份承诺书。承诺书载明的时间是2003年8月26日, 内容为:“刘某某持有国际学院全部原始股份中5%的股份, 其股本金已由电气集团投入, 为实股, 享有同股同酬的权利, 以资对刘某某个人的激励, 希望其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承诺书加盖了当时电气集团董事长张某某的个人印章、电气集团的单位印章。但刘某某出示该承诺书时, 张某某已故。电气集团的新任董事长为李某某。李某某和公司其他股东及管理人员均怀疑该承诺书的真实性, 认为这是刘某某利用职务之便, 擅自加盖的印章。

2008年5月8日, 刘某某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6月30日正式离职。在离职前的6月24日, 刘某某与电气集团的新任董事长李某某签订了结算协议。结算协议的内容是:“刘某某常务副总裁因其本人创业需要, 与电气集团及国际学院的有关奖励和经营分红达成如下共识:基于刘某某在电气集团发展过程中, 作出了卓越贡献, 并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电气集团奖励刘某某人民币叁拾万元;原国际学院经营股5%结计分利人民币叁拾万元, 以上二项合计人民币陆拾万元整, 在十个工作日内打入刘某某指定卡号。”结算协议由刘某某和李某某签字。刘某某在结算协议的左下角单独注明“原凭条作废”, 并再次签字确认。

2010年8月10日, 刘某某以电气集团承诺的5%的股份被其擅自转让给第三人为由, 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电气集团赔偿股权损失250万元及相应的利息损失。电气集团以刘某某不是国际学院的股东、原承诺书已经作废及本案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为由, 进行抗辩。

【一审、二审情况】

一审法院认为, 承诺书已经确认刘某某是国际学院的实际股东, 虽然没有体现在工商注册中, 但是应理解为刘某某是隐名股东。另外, 原凭条作废是不是承诺书作废, 电气集团负有举证责任;电气集团不能进一步证明时, 不能认定原承诺书作废。因此判决刘某某胜诉。

一审判决后, 电气集团提起了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 刘某某没有实际出资, 不是隐名股东;承诺书中5%股份的表述, 只是对高管的一种奖励方式的表述, 而且刘某某也一直没有举证所谓“隐名股东”的权利。因此撤销了一审判决, 驳回了刘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其后, 刘某某向上海市高级法院申请再审, 上海市高级法院裁定驳回了刘某某的再审申请。刘某某向上海市检察院申诉后, 该检察院向上海市高级法院进行了抗诉, 抗诉的理由是:承诺书是双方当事人意思的真实表示, 是双方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 应当得到履行;结算协议中的“原凭条作废”不能肯定为原承诺书作废。上海市高级法院再审后, 撤销了二审判决, 维持原一审判决。上海市高级法院再审判决的理由, 同于一审判决的理由和上海市检察院的抗诉理由。

电气集团不服上海市高级法院的再审判决, 委托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律师, 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律师意见】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接受委托后, 立即在全所范围内召开了专家论证会, 对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 对本案全部证据材料、本案中隐名股东、举证责任分配等具体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论证, 最后以三点理由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第一, 刘某某既没有实际出资, 也没有受让股份, 而且2008年5月结算协议中将争议的5%股份明确表述为“经营股”。同时, 刘某某在本案诉讼前, 从未主张所谓隐名股东的任何权利。根据隐名股东的特征和结算协议中对所争股份的最终表述, 刘某某不是电气集团的隐名股东。一审和再审认定刘某某系隐名股东, 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 认定事实错误。

第二, 在结算协议中, 刘某某单独注明“原凭条作废”, 即指“原承诺书作废”。因为双方之间除该承诺书外, 并无其他任何书面协议、承诺、收据或凭条。电气集团出示的结算协议中有“原凭条作废”的表述, 举证责任已转移到刘某某一方。刘某某主张“原凭条作废”不是“原承诺书作废”, 应由刘某某承担举证责任。一审和再审支持刘某某的主张, 认定原凭条不是原承诺书, 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适用法律错误。

第三, 本案已过诉讼时效。一审和再审判决认定未过诉讼时效, 认定的事实缺乏证据, 适用法律错误。

【代理结果】

经过努力, 最高人民法院最终采纳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的代理意见, 认为原审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本案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 (二) 项和第 (六) 再审的情形。下达了 (2012) 民再申字第293号民事裁定书, 裁定中止原判决执行, 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审本案。

【主办律师评述】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9

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1、城乡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的统筹

首先,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规范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与发布。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就业法律法规体系和就业制度等,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路子。第二, 健全农民工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 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工业化加速期的城乡劳动力统筹命题, 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问题。第三, 一方面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因为城乡劳动力统筹问题同经济增长命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另一方面, 工业化越深入, 技术及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斥相对越强劲, 产业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度相对越高, 而劳动密集度相对会下降, 因而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创造的就业机会会相对减少。所以除了以一定的增长速度支撑城乡就业的统筹外, 必须注重发展性措施, 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对城乡劳动力统筹的意义。

2、抓好农村内部劳动力的转移消化工作

通过农业的广度、深度开发加速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 在

(上接第131页) 责任, 应当行使提请和说明义务, 否则, 该免责条款就对投保人不产生效力。

综上所述, 无论是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保险法》还是《合同法》, 让保险公司承担“伤残鉴定费”都是于法有据的, 可是, 目前法院对此却判决不一, 笔者曾因一审法院判决保险公司不承担“伤残鉴定费”而上诉至中院, 结果被劝说撤诉, 并告知现在江苏省都是判决保险公司不承担“伤残鉴定费”的。而2010年4月20日《人民法院报》曾报道过一篇“拒赔伤残鉴定费, 保险公司未获支持”的文章, 内容为:保险公司以交强险无伤残鉴定费的赔偿项目而拒赔, 但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南昌昌北支公司赔付伤残鉴定费的案例, 法院审理认为, 《保险条款》规定的赔偿项目虽无伤济结构, 并使其最终成为容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 彻底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3、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首先, 完善乡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 提高乡镇企业家素质和大力引进技术、人才, 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乡镇企业良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就业环境, 缓解农村偏远地区劳动力资源过度转移所带来的危机, 直到最后消除它。第二, 引进先进技术, 提高企业及第三产业的生产力水平, 扩大规模以促进吸纳劳动力水平。第三产业是个新兴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它将是个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的产业, 同时也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就业的方向。第三, 加快试点小城镇的建设步伐, 高起点规划小城镇, 搞好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相结合, 通过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育要素市场, 来逐步冲破乡镇企业的社区封闭性, 为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

曾敏, 女, 上海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管系助教, 研究方向:经济学。

残鉴定费, 且规定保险公司不赔偿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但《条款》并未明确伤残鉴定费属不赔偿的其他相关费用, 交强险条例也无此规定。伤残鉴定费是被害人证明伤残程度所发生的费用损失, 侵权人应当赔偿。保险公司以不赔偿交通事故其他相关费用而拒赔伤残鉴定费, 不予支持。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的这一判决显然更符合我国《保险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即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 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 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作者简介:

吴宁, 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法解释。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内容为:“……受害人因伤致残的, 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 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可见, 该司法解释中也未将“伤残鉴定费”例举在其中, 这是否就可以认定为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 因为“伤残鉴定费”未在司法解释的详细列举中明确列明, 故该费用应由受害人自己承担呢?显然不能, 如果受害人被侵权人打伤了, 法院只可能让受害人按比例承担过错责任而不可能让受害人承担“伤残鉴定费”, 该司法解释之所以未将伤残鉴定费单独列入其中, 是因为该项费用是包含在残疾赔偿金里示。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10

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医疗纠纷适用法律尺度不一。现在我国司法处理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主要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高级人民法院,如河南、内蒙古、北京、安徽、深圳、上海等地,也出台有关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地方规定。但据了解,各地对医疗纠纷诉的讼审理,适用法律的尺度并不一致。

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部副主任郑雪倩在发言中指出,各地相关规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两种认识上。一是认为医疗事故是医疗行为存在过错的一种结论,和医疗过错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二是认为医疗过错的外延大于医疗事故。原因是对最高法院的《通知》及相关司法解释理解不一,使诉讼案由、纠纷鉴定以及赔偿责任确定,都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医疗纠纷诉讼案由多种多样。最高人民法院对诉讼案由的规定,主要有人身损害范围内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和合同范围中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并规定医疗事故诉由的医疗纠纷由医学会组织鉴定,起诉人身损害的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于是,各地出现不同做法。深圳市规定,只要是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不管以什么诉由起诉,都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进行审理。内蒙古规定,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医患纠纷应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其他医患纠纷”三种案由予以立案审理。而北京市的做法是,患者即能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也可以一般医疗损害赔偿为案由,甚至诉讼中还可以改变诉由。

其次,对于鉴定各地做法不一。深圳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当就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申请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等司法鉴定的,不予支持。内蒙古对诉讼案由可选择,但对疗纠纷鉴定,规定须由医学会进行,法院不得自行确认医疗事故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北京的规定是,患方如以医疗过错为诉由,医疗机构应进行抗辩,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医疗行为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再申请司法鉴定的,法院不予支持。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就医疗过错进行司法鉴定。

再次,适用不同标准导致赔偿数额差距巨大。医疗纠纷赔偿标准究竟怎样,各地适用法律不同。深圳规定,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照条例确定。因非法行医行为损害患者生命健康权的适用民法通则。河南省规定,当事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不宜过高,虽有医疗过失但过失达不到构成医疗事故程度的,一般不予判付精神抚慰金。北京高院则规定,确定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条款进行赔偿。如果参照医疗事故条例处理使患者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可按民法通则和其他司法解释进行赔偿。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指出,医患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二者没有根本性矛盾。医疗纠纷不是患者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司法公正,也会影响政府、医院和医生的形象,容易导致医院和医生过于谨慎,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

分析目前纠纷处理的问题,与医院

La w ada pt ati on an d pro ce du re/DEN G Yuz he n//Chinese Hospitals.-2008,12(2):46-47

Author's address:Journal of Chinese Hospital,Room 402,6th Building,No.27,Nan San Huan Dong Road,Fengtai District,

内部管理不到位,医患沟通不力有密切关系。如涉及电子病历的纠纷败诉,是管理规范滞后所致,需要健全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现在的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立法应考虑行业特点和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对医生有激励作用,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医院管理是系统工程,完善立法能解决多数问题,如医疗纠纷处理法包括事故、差错、药物不良损害等处理原则,利于法院作出公正裁决。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赵宁认为,医疗纠纷处理成为热点不可避免,医患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法律是处理矛盾的底线,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因为医疗行为是一种缺陷行为,全球的医疗误诊率是30%,所以,在法律层面认定医疗损害和医疗事故到什么程度是合理范畴,难度很大。国外的医疗纠纷有九大类,主要是一些明显的医疗错误,如手术把左侧肢体做成了右侧等。但这些并不否认我们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卫生部下一步要对医疗事故鉴定办法和分级标准进行修改,也在想办法解决病历的问题,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尽快出台医疗纠纷争议处理的司法解释,统一案由、鉴定、赔偿标准问题,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卫生部信访办处长张鸣介绍说,卫生部每年的信访接待50%是医疗纠纷。在处理的过程中如何考虑医学的特殊性,法律能否规范医患关系,我的观点是原则上同意立法,但无疑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就是说,用立法解决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一是医患关系是特殊的,应该建立在彼此非常信任的基础上。二是立医疗事故专门法的环境尚不成熟。职业病防治法的出台就是例子。由于该法有些规定制定的比较超前,带来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果使矛盾集中到了卫生部门。卫生部门的立法本意是帮助维权,现在反倒成了被诉对象。这与医疗纠纷处理的大环境很相似,应该吸取教训。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综合处处长王艳彬介绍了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几个阶段:1950年~1959年由法院裁决,不需经过鉴定;1959年~1977年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1978年~199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刑法》中增加医疗事故罪;1997年至今,民事证据若干规定、《医疗事故条例》、举证倒置等措施出台实施,有效地改变了患者的被动地位。

目前,医疗纠纷司法处理的问题已很突出,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但究竟设立什么样的制度,既能有效调整医患关系,又使实施救死扶伤的人没有后顾之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对医院体制研究不多,但曾经发生的“救人”和“采血”事件,都留有价值取向考虑的空间。制度的完善需要实证的研究基础,以往我们有些司法解释一出台就受到谴责,原因之一是研究政策与实际脱节,加上我国地域性的特点,缺乏实证的操作性。国外的研究多用数字说话,可操作性就强,而我们实证研究缺乏数据支撑,自然难以操作。

制度性障碍恰恰需要制度设定来解决。为了客观全面地解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卫生部已经立项,对医疗纠纷处理进行专门研究,经过公开招标,选定一个卫生厅和一所医学院校,以及最高院医学法学研究所、北京海淀法院共四家单位参与研究,目前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医疗领域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晓红认为,医生是特殊职业,尽力尽心救治患者是职责,但经验不足或特殊情况发生,难免出现处理缺陷,造成患者损失。司法处理医疗纠纷是有效的途径。但法院如果偏重关注诉由和患者的利益,忽略医疗行业的特点,如尿毒症患者生存期已经很短,稍有医疗过错,就判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赔偿,这不利于医学正常发展。医学越来越具有高科技含量,如支架技术的运用,使以往心梗患者须卧床一月才能下地,变为卧床一天就可以下地活动。技术含量提高,风险自然也加大。

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应单独立法,限制巨额赔偿。举证责任由于医疗纠纷专业性强,应由医方提供,但如果因为一个签字是否准确,就否定整个病历的真伪是不妥的。医疗行为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即使无病历,通过医患双方对病史的陈述,专家也可以判断问题,因很低级的病历错误就认定医院举证不能,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公正的。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宇提出,立法层面要有这样的理由和理念,即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地方是,医疗产品本身是有瑕疵的,任何医疗行为即有好处也有坏处。在其他行业,产品有瑕疵就不能用,如航空业的产品一定是在充分研究完善之后才使用,而医疗行业不行,明知道手术有风险,但不能等完善了再使用。治病救人用有瑕疵的医疗“产品”,可能能救一些人,也可能会损害一些人。这是医疗行业典型的一个特殊性。

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讨论问题不会干预法律,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病历瑕疵对医疗纠纷鉴定究竟有多大影响。目前,患方质疑病历不真实或病历丢失,法院会不委托鉴定,直接推定医院举证不能,必须承担责任。其中不乏存在把病历问题扩大化的现象,需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篇11

2014年6月, 某公证处接待当事人姜某, 这位当事人声称:今年1月份自己与安某办理一份《借款合同》公证后给安某出借壹拾伍万元。今天自己到房屋产权抵押登记部门查询安某给自己保管的《抵押房屋他项权证》是伪造的假证。

二、复查与核实

公证处根据出借人姜某提供的公证书, 查阅该公证档案并与房地产抵押登记部门核实确认借款人安某给公证处提供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以及公证后给出借人姜某保管的《抵押房屋他项权证》均为伪造的假证。

在复查过程中出借人姜某在公证处陈述了自己于2014年1月办理《借款合同》公证后办理抵押房屋登记过程说:“公证当天办完后借款人安某说自己今天有急事要办, 没有时间, 房屋抵押登记手续等明天再办。因自己相信安某, 第二天要出远门, 所以自己要让安某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并把出借款壹拾万元给安某。过几天自己从外地回来后安某送来了已办好的抵押房屋产他项权证”。在与公证员的交谈中姜某还无意中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安某办理公证前已给姜某抵押这个《房屋所有权证》借走伍万元, 后来, 安某再向姜某借款壹拾万元, 姜某考虑应该要有出借证据, 所以要求安某要到公证处办理公证。过了几个月后姜某对借款人安某的行径有点可疑不放心, 到产权登记处核实安某给自己保管的《抵押房屋他项权证》的真实与否, 产权登记处确定安某给自己保管的《抵押房屋他项权证》是伪造的假证。

三、公证过错赔偿责任争执的发生

通过复查与核实后, 公证处就与借款人安某取得电话联系, 安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说自己在外地, 三天后回城马上给姜某还这本息。三天后, 当公证处再与安某联系时已经不能再与取得联系 (经核实安某因故死亡) 。出借人姜某因借款人安某的死亡无法追偿被骗金额, 向公证处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因双方对过错责任的认定、过错赔偿范围等有严重的分歧, 为此, 双方就公证过错损失赔偿发生纠纷。

四、争执的焦点

(一) 在与金某的二次协商中金某都坚持主张:公证处是法律证明单位, 应严格履行公证证明材料的审查、核实程序, 保证出具的公证书合法有效。而公证处没有确实履行公证证明材料的审查, 未发现安某提供的伪造房屋产权证而办理借款合同公证并出具了公证书, 自己是完全相信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而给安某出借壹拾伍万元, 现在安某死亡, 自己无法挽回损失, 公证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经二次协商后姜某主张公证处负主要责任, 应承担不抵于自己所受损失的60%) 。

(二) 公证处认为:当事人安某提供给公证处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均有明显的伪造痕迹, 但公证处因疏忽大意, 没有确实履行对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的审查而给当事人办理《借款合同》公证且造成当事人的损失, 公证处确有对证明材料审查不实的过错, 应承担公证过错赔偿责任。同时, 公证处根据本案的客观事实认为:第一, 公证处在办理公证过程虽有过错, 但借款人安某提供伪造的假证隐瞒公证处, 骗取公证书应承担全部责任。第二, 公证处没有与安某以伪造的假证共同隐瞒姜某的事实存在, 因此公证处与安某不存在负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关系。第三, 姜某在公证处有告知的情况下没有按公证处的告知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是安某合同诈骗行为得逞并造成姜某损失的主要原因。因安某死亡不能追究其偿还责任的情况下出借人姜某应承担主要责任, 公证处只能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因双方的主张显然不同, 协商就进入僵持。

五、依照法律规定达成补充赔偿协议, 解决争执

双方在二次协商中因坚持各自的主张而达不成协议, 但双方却有法庭外协商解决纠纷的意愿和诚意。如何要让姜某以理信服于公证处的主张, 公证处要以2014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4次会议通过将要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作为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与姜某进行协商。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不仅为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提供法律依据也为公证机构处理过错赔偿责任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引。公证处依据《规定》的相关规定, 对本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对本案的处理确定如下共识:

(一) 依照《规定》第四条“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未尽到充分的审查、核实义务, 致使公证书错误或者不真实的, 认定公证机构有过错”之规定, 公证处在办理该《借款合同》公证时没有发现出借人安某提供的有明显伪造瑕疵的《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为依据出具公证书, 应认定公证处“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过错责任的存在。

(二) 依照“规定”第五条“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 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证机构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明知“公证证明的材料虚假或者与当事人恶意串通的,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规定应明确划分涉案三方过错责任和赔偿范围;1、借款人安某故意伪造证件, 隐瞒公证处骗取公证文书应承担主要责任。2、公证处虽履行了公证法定告知义务, 但且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 公证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三) 应明确认定出借人姜某对本案应承担的不可推卸的主要过错责任:1、根据案发后出借人姜某在与公证员复查中供认自己在办理公证前已向安某出借伍万元的陈述内容, 姜某与安某在办理公证时共同故意隐满公证机构, 以壹拾伍万元作为借款标的办理公证。根据《规定》第五条“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 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及第六条“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明知公证机构所出具的公证书不真实、不合法而仍然使用造成自己损失, 请求公证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之规定, 姜某对办理公证前已出借的伍万元应自行承担责任。2、姜某因与安某彼此相识, 过于相信张某, 在办理公证前没有对其提供的抵押房屋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应负有主要责任。3、在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明确的抵押登记条款, 公证处及公证员明确告知其公证后要到产权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姜某因自己的过失没有亲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是安某的合同诈骗行为得逞, 造成姜某损失的主要原因。在安某已死亡不能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姜某对其损失应承担主要责任。

(四) 至于姜某提出的公证处与安某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要求, 没有证据证明公证处与借款人安某故意串通隐瞒姜某的事实。根据《规定》第五条“明知公证证明的材料虚假或者与当事人恶意串通的,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规定, 出借人姜某主张的公证处与借款人安某负连带赔偿责任主张是不能成立。

(五) 公证处应向姜某明确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 如双方协商不成, 姜某可以公证处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失赔偿诉讼。公证处在上述五项共识下主动再次与姜某再次进行协商, 争取不走诉讼程序, 要以最大的诚意与姜某协商解决纠纷, 要勇于承担公证过错赔偿责任, 要尽可能减少因这次公证过错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 赢回公证的社会信誉。在这次协商中公证处把《规定》给姜某阅读与解释, 并与姜某对本案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规定》的相关规定对照分析并进行协商。公证处在协商中以对本案确定的五点主张为基础,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执法理念和“平等、公平、自愿”的协商原则与金某进行心平气和的协商。由于公证处坚持上述协商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与对方诚恳协商的意愿, 以及依据《规定》和本案存在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对本案所作的有理有据的主张与陈述, 使姜某承认在本案中自己的主要过错与责任, 最终与公证处达成公证过错赔偿和解协议, 签订了《公证过错一次性补充赔偿协议书》。双方在和解协议中明确划清涉案三方对姜某损害后果应承担的相应责任。根据双方协议, 因安某死亡不能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情况下, 考虑到姜某个人所受的损失, 公证处对姜某在办理公证后出借给安某而不能受偿的壹拾万元的30%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其余损失金额均有姜某自行承担。双方依据《规定》自愿、平等原则签订协议使公证过错损失赔偿纠纷案在法庭外圆满的和解协商解决。

六、这起公证过错纠纷案所引发的反思

(一) 公证员在履行公证执业时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执法理念, 按照真实合法的原则和法定的程序办理公证事务。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公证执业准则, 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尽职履责, 要严格证明材料的审查及审核, 切实保障公证书的真实与合法, 忠实地维护法律的尊严,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的平等实现。

(二) 公证员要牢固树立公证质量意识, 杜绝疏忽大意和其它贻误公证质量的行为。公证员在履行职责时, 应当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并就权利和义务的真实意思做出明确解释, 避免形式上的简单告知和谈话笔录, 防范公证过错赔偿责任风险发生。

(三) 公证机构在公证执业过程中难免发生公证过错, 对可能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 公证机构在处理公证过错赔偿责任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依据《规定》要准确, 客观地确定公证机构的过错责任, 并根据过错情形合理确定公证机构的赔偿责任及赔偿范围。

(四) 坚持“平等、公平、自愿协商”原则。公证机构在处理公证过错赔偿责任时要坚持“平等、公平、自愿协商”原则, 尊重协商对方, 诚恳协商, 以最大努力争取和解、协商、调解解决纠纷。不能以不负责任地撤销公证等消极的不作为形式推卸责任, 而使自己造成社会对公证公信力的不信任。但对当事人若以协商为由提出过度要求或以提起诉讼要挟公证机构时, 公证机构不应惧怕当事人提起诉讼或家丑外扬, 以平等主体的心态, 明确告知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以维护公证机构的正当尊严和合法权益。

摘要:公证处办理借款合同公证出现公证过错, 当事人提出公证处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认定公证处及出借人、借款人的过错责任后在平等自愿原则下达成《公证过错一次性补充赔偿协议书》公证处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补充赔偿。公证处勇于承认自己执业中发生的过错责任并对过错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的积极作为消除和预防了社会对公证“公证不公正, 交钱什么都能公证”的负面影响的产生, 使公证处从新赢回了当事人和社会的信誉, 从负面影响中转危为安, 提高公证信誉。

关键词:借款合同,公证过错责任,承担赔偿责任,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证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课题组, 黄群, 周志扬, 蔡煜, 陈勇, 谢松增.过错是公证赔偿责任的核心要件——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 (上) [J].中国司法, 2009 (01) .

[2]杨硕.基于公证赔偿责任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 2009 (01) .

上一篇:女性身体的认识误区下一篇:抗糖尿病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