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2024-09-27

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共12篇)

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篇1

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申请事项

申请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医疗纠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于XX年年10月4日入住被申请人妇产科分娩,于6日0时55分接受被申请人施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时03分顺利产下一男婴,并安全返回病房,婴儿于1时08分转被申请人儿科治疗,转科诊断:

1、早产极低体重儿,2、新生儿肺透明膜玻鉴于婴儿肺透明膜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机(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医护人员告知后,申请人当即签字同意被申请人采取该措施治疗。但因被申请人缺乏充足的治疗设备(其呼吸机正在使用),致使被申请人束手无策,一直没有对婴儿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更甚的是,直至3时05分,被申请人才迟迟告知申请人建议转茂xx市人民医院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申请人为抢救孩子,使其能及时得到治疗,二话没说,亦当即签字同意转院。可是,直至4时,被申请人才迟迟办理转至xx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收治婴儿后,由于被申请人没有出具转院记录,需要重新化验、诊断,确诊病情,至5时,才使用呼吸机治疗。

被申请人在婴儿病历中记录使用固尔苏治疗,有诸疑点:一是固尔苏价格昂贵,被申请人使用固尔苏没有记录使用时间,其记录顺序反而出现在出院以后;二是被申请人医嘱与处方为不同医生书写,伪造假处方的可能性很大,因被申请人在要求申请人购买固尔苏时并未开具处方,只是书写一便条,申请人凭该便条到收款处交款,凭收款单到药房取药,整个过程从来没有过处方的出现;三是申请人领取的药品性状与固尔苏不符,固尔苏为低温保存的水剂,申请人所领的药品为常温状态下的粉剂;四是固尔苏的使用需要与呼吸机配合,没有呼吸机显然不能使用固尔苏,即是说,在病房没有呼吸机情况下使用固尔苏是违规的;五是如果使用了固尔苏,在8小时内不能吸痰,被申请人在转院前没有出具转院记录,实为掩盖其没有使用固尔苏的结果,鉴定材料《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婴儿到xx市人民医院后,经人民医院的全力抢救,因婴儿出生后需要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而被申请人没有该设备,使婴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处于低氧状态,最终导致肺出血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完全是被申请人的过失行为所致。

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证实被申请人的过错,特向贵局提出医疗鉴定申请,请求贵局依法给予鉴定。

此致

xx市卫生局

申请人:。

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篇2

1 制度重构必要性分析

1.1 鉴定人资格存疑。

基于各地法院多年来各自形成的司法惯例, 司法鉴定机构和市级以上地方医学会都有机会承担医疗损害鉴定任务, 但却又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赋予其鉴定资格。司法鉴定机构虽然可以从事法医临床鉴定, 但传统观念认为, “法医临床鉴定”并不是指称“临床医学鉴定”, 而是指与法医学相关的临床判断, 如伤残等级及因果关系等。而地方及中华医学会虽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承担医疗事故鉴定任务, 但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 医疗事故鉴定回归到行政责任追究程序的层面, 与医疗损害审判没有必然关联。在《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修订后, 人们对医学会专家组成员的出庭作证能力提出质疑, 而且专家库中的临床专家并无国家机关或权威部门赋予的鉴定人资格。

1.2 结论可信度不足。

从实际效果看, 两类鉴定各有优势, 又都存在令人不安的现象。司法鉴定的公正性为社会大众 (尤其是患方) 所认可, 但其鉴定能力及鉴定机制存在缺陷[1]。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查教科书做鉴定”、“和稀泥”的情况。在科学抽取鉴定专家的基础上, 医学会专家组对医疗过错的判定能力值得肯定。但事实上, 专家遴选的科学性一直难以保证。在鉴定会召开之前, 参会专家身份保密, 所有当事人均无从了解专家信息, 回避原则无法很好贯彻。又由于同一地区的专家多半相互熟识, 基于“补台不拆台”的想法, 鉴定专家主观公正性就打了折扣。

1.3 鉴定人出庭制度难以贯彻。

基于医学的科学性及医疗实践的复杂性, 鉴定人出庭便于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定纷止争。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也有明确规定。但在既往审判实践中, 鉴定人出庭的为数极少。医学会组织的医疗鉴定中, 鉴定专家并无出庭接受质证的法定义务, 大部分专家又缺乏出庭经验, 专家们往往不愿出庭[2]。在《民事诉讼法》修行之前, 司法鉴定机构也很少出庭作证。究其原因, 时间成本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 在鉴定机制不成熟的情况下, 面对医方临床医生质询, 司法鉴定人的作证能力其实也很有限。加之法律对医疗损害鉴定出庭作证并无明确规定, 司法鉴定人往往以书面答复代替出庭作证。

1.4 鉴定成本过高。

与公正性需求相比, 鉴定成本问题也不能小视。由于人们对鉴定公正性存疑, 在医学会初次鉴定后, 申请再次鉴定成为惯例。无论再次鉴定是由省级医学会组织, 还是由司法鉴定机构组织, 都造成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浪费。由于管辖的医院过多, 医学会开展的鉴定, 其期限偏长。在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的模式下, 值得信赖的鉴定机构往往集中在大型城市, 这类机构的鉴定任务非常繁重, 等待时间同样漫长。医疗损害案件有时还涉及后续治疗费用, 患方往往备受煎熬。

2 制度重构之目标应然性分析

医疗损害鉴定本质上属于司法鉴定。实践中一直有将医疗技术鉴定排除在司法鉴定范畴之外的做法[3], 并进而强调医疗技术鉴定应当只能由医学会等行业组织进行。应该说, 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依据开展的医疗事故鉴定, 其在鉴定目的、鉴定事项、鉴定程序等方面确实存在特殊性。但是, 其本质上属于行政责任追究程序的一部分, 与民事赔偿无关。换言之, 将医疗事故鉴定排除在司法鉴定之外是可以的, 但是将诉讼中与医疗过错相关的鉴定排除在司法鉴定之外没有道理。诉讼中的医疗技术鉴定其功能在于查明专业性案件事实, 与其他类型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的查明方式没有本质差异。因此, 司法鉴定的理论、规则与价值目标应当同样适用于医疗损害鉴定。实践当中, 部分法院将医疗事故鉴定报告作为认定医疗侵权的证据, 以医疗事故鉴定代替本应有的医疗司法鉴定, 从而将社会鉴定机构排除在医疗司法鉴定之外。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鉴定人具有充分的鉴定能力是保证鉴定结论客观公正的首要条件。每个领域的鉴定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医疗损害案件的鉴定人, 不仅要有鉴定科学的一般知识, 还应当有与鉴定事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且应当对相关临床技术规范和临床实践有所掌握。只有这样, 才能独立开展鉴定。人们对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的鉴定能力存疑的逻辑就是, 不同执业范围的临床医生其所擅长的领域尚且有所不同, 更何况法医并非临床医生。在医疗损害鉴定中, 如果没有执业范围与医疗纠纷所涉及领域一致的临床医生参加,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 很多临床问题无法查清。医学会组织的医疗损害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则是, 临床专家对法律因果关系等问题的判断能力与现实需要之间尚存在差距, 尤其表现在医务人员不作为所致损害的案件当中。实践中存在不少医学鉴定专家与审判人员对因果关系判断相左的情形[4]。

鉴定结论的客观性还依赖于鉴定程序的科学性。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应当有鉴定人遴选的合理机制, 并保证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利。当下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程序缺陷非常明显。医学会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的, 均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卫生部相关规章规定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进行。该程序中的专家回避制度、合议制度等制度设计常常为医疗行业组织称道, 但事实上仍然存在不足。例如, 其采用的合议制度似乎能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但实际上却导致了鉴定主体不明, 责任承担主体不明[5], 鉴定报告的客观性自然就难以保证。而司法鉴定机构开展的医疗损害鉴定中, 本应邀请临床专家参与鉴定, 但由于缺少强制规定, 司法鉴定机构多不愿邀请足够专家参加鉴定活动, 召开听证会的机构为数更少。

鉴定结论的客观性也依赖于鉴定主体的中立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鉴定专家回避制度可算是保障中立性的一项措施。然而, 由于鉴定专家来源的局限性以及医学会角色的特殊性, 鉴定主体中立性并未充分实现。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 基于鉴定机构选择的抽签程序以及鉴定人信息可以公开查询, 中立性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 由于鉴定机构自负盈亏, 鉴定中实际上存在着“谁付费、保护谁”的现象。笔者以为, 中立性的实现首先有赖于鉴定主体社会地位的中立, 不能与医患双方有任何先天性的关联;其次, 鉴定机构之间还应当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关系, 垄断或恶性竞争都影响其中立性的实现;另外, 还应当建立科学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遴选机制, 如回避规则、异地鉴定规则, 等等。

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同样依赖于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 尤其是司法审查机制。错误的鉴定报告不应当被采纳, 而且鉴定人还应当视情况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 对于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 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未来应当将司法审查制度与技术鉴定失误的法律责任联系起来, 包括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审判人员忽视自己的司法审查职责, 司法审查制度并未被充分执行。

在满足客观性要求的基础上, 医疗损害鉴定的制度设计还应当降低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保证应有的可及性。可及性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鉴定机构和鉴定队伍的适度发展及良性竞争秩序的形成, 既要消除垄断, 又要避免恶性竞争。

3 制度重构之关键点

3.1 鉴定人准入:具有临床医学、法医学综合知识的人方可成为医疗损害鉴定人

医疗损害鉴定人应当具有全面的医疗损害鉴定基本知识。除了应具有一般鉴定人的道德品质水平和社会经验以外, 医疗损害鉴定人应当同时具备相关学科的医疗理论、临床实践与法医学相关知识。但是, 基于临床医学的复杂性, 要求鉴定人上述诸方面的知识都很丰富是不现实的, 鉴定过程中的专家听证必不可少。他们的应有能力既不同于临床专家, 也不同于司法鉴定人, 临床医学水平不需要与特定专业的高级专家媲美, 法医学方面的水平也不需要达到资深司法鉴定人的水平, 但是其在具体的案件中应当有能力与专家们充分交流, 并把握和判断相关的问题。既往的医疗事故鉴定, 其召开专家组会议的方式有其形式合理性, 但是如果没有复合知识结构人员主持鉴定会, 各方专家意见的整合就成为一项难题。为此, 国家应当建立以培训、考核为基础的准入制度[6]。对申请参加鉴定人遴选的专业人士进行综合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内容应当包括临床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法医学理论、法学基本理论。当他们担任医疗损害鉴定人之后, 借助临床专家之力, 就具备了查清医疗侵权事实的基本条件。

3.2 鉴定机构设置改革: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公平分担医疗损害鉴定任务

如前所述, 关于医疗损害鉴定承担机构的法律规定目前尚不明确, 医学会及司法鉴定机构承担医疗损害鉴定的法律依据均不充分。大部分学者认为, 医学会基于其与医疗行业之间的密切关联, 不宜作为损害鉴定的受托鉴定机构, 应当由社会司法鉴定机构承担医疗损害鉴定任务[7]。笔者以为, 在鉴定体制得到完善之后, 医学会及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均可以作为鉴定受托方。在合理的鉴定体制之下, 医学会的公正性可以得到保障[8]。譬如, 当前江苏、上海等地试行的医疗损害异地鉴定模式 (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异地鉴定、省际间的异地委托) 对鉴定的公正性就有很好的改进。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而言, 笔者认为, 法律应当明确地赋予它们医疗损害鉴定权。但不容忽视的是, 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能力和诚信度的确参差不齐, 也有学者坚持认为司法鉴定机构因此应当被排除在外[9]。我们认为, 应当针对司法鉴定机构设置准入制度, 只有鉴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的才有资格承担医疗损害鉴定任务。从鉴定的实践看, 在大中型城市的科) 研院所成立的鉴定机构鉴定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为了适应医疗损害鉴定的需要, 司法鉴定机构除了应当完善医疗损害鉴定的规则以外, 法律还应当要求其组建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 以满足鉴定听证会的需要。只有配备了相关科目临床鉴定专家库的司法鉴定机构才有能被赋予鉴定权。

在司法鉴定机构和医学会均被明确赋予了鉴定权之后, 医疗鉴定垄断的状况得以解除, 各地医学会及较大数量的司法鉴定机构均具有了鉴定权。鉴定机构选择权交给审判机构或当事人, 医疗损害鉴定良性竞争秩序会逐步形成。辅以完善的机构选择机制和鉴定规则, 有理由相信医疗损害鉴定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可及性得以实现。

3.3 鉴定规则改革:推行医疗损害鉴定强制听证制度及医疗损害鉴定人负责制

无论是医学会的医疗损害鉴定还是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疗损害鉴定都已经形成了由案件受理到结论送达的基本鉴定步骤。但是, 无论上述哪种鉴定模式, 在鉴定程序和规则上都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诚如有学者述及, 医学会的鉴定模式在专家选择制度、两级鉴定制度都存在缺陷[10]。笔者认为, 最为关键的是,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抛弃医学会鉴定模式下的“合议制”, 改行以临床专家听证为基础的医疗损害鉴定人负责制。由具有法定资质的鉴定人担任医疗损害鉴定负责人, 临床专家则可以作为鉴定辅助人, 后者提出意见供鉴定人参考, 但对最终报告没有决定权, 也不对鉴定报告承担其他责任。听证制度的运作与医学会的专家组合议在形式上基本没有差异, 不同的是, 医学会鉴定专家组组长并无特别的权利和职责, 医疗损害鉴定人则对鉴定报告承担最终责任。如此, 更能够做到权责分明, 对提高鉴定报告质量有益。这样的听证制度以及医疗损害鉴定人负责制应当在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的机构中强制性执行。

3.4 鉴定结论司法审查改革:以鉴定人出庭、专家证人制度为基础, 提升司法审查的有效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 “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的鉴定报告应当准许重新鉴定。但是, 判断鉴定结论“依据是否明显不足”是相当专业的任务, 医疗损害案件当中尤为明显。实践中, 少部分审判人员视鉴定报告为尚方宝剑, 认为有了鉴定报告就等于“证据充分”了, 而怠于行使审查权。还有观点认为, 审判人员对专业问题并没有司法审查的能力, 故而对专业问题无权进行评判[11]。由此导致的结果是, 技术鉴定代替了审判, 不少人因鉴定报告蒙冤。除了依靠审判人员专业水平提升以外, 专家证人制度、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司法审查的开展。新的《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有了新的规定, 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 鉴定报告不得采信。在完善鉴定人负责制基础之上, 鉴定人出庭能力上的难题将得以解决。再辅以专家证人制度, 审判人员对鉴定报告科科学性问题的司法审查工作应该是能够顺利开展的。

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上述四项制度是当前医疗损害鉴定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改革还会涉及到鉴定委托制度、鉴定检材审查制度、鉴定人权利义务制度等问题。笔者以为, 将上述四项制度作为纽带,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逐步完善, 医疗损害诉讼的公平正义之光终将会普照到每位当事人的身上。

参考文献

[1]何毅.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官健.医疗纠纷鉴定体制的反思与重建[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2010.

[3]杨立新.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4]“宋小妹等诉南京脑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因延迟会诊致患者死亡赔偿案”.参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主办.参阅案例.2008, 9:13.

[5]李立.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制度之完善[J].中国司法鉴定, 2012, 2:86-89.

[6]李虹.构建我国统一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鉴定体制[J].中国卫生法制, 2006, 4:31-32.

[7]杨立新.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8]孙业群.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9]蔡晓霞.医疗事故鉴定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0:679-681.

[10]睢素利.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制的完善[J].法律与医学, 2007, 14 (3) :217-218.

论医疗损害与鉴定制度 篇3

1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的界定

1.1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规定的特点

1.1.1在民事赔偿上彻底否定了医疗事故概念在民事法律范围内对医疗过失损害如何界定,长期以来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以医疗损害责任作为章节标题,使得《侵权责任法》调整的范围涵盖了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的,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的各项规定,从而有利于消除二元化现象。这表明立法机关在民事立法上彻底抛弃“医疗事故”这一概念。

1.1.2医疗鉴定的新内容扩展由于《侵权责任法》摒弃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并设立如“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合理诊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和“过度诊疗”等一些新的可能要鉴定的问题。显然现行的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是无法适应这一需要的。

1.2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采用的是区别不同情况的多元归责原则体系。一般情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损,医生有错《侵权责任法》第54条),特殊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医院隐匿、伪造或拒绝提供病历《侵权责任法》第58条),特别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侵权责任法》第59条),没有完全排除公平原则的适用(双方都无过错《侵权责任法》第24条)

1.3医疗损害的构成要件

1.3.1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原理,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为:①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存在医疗过错;②患者有一定的损害后果;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医疗机构才承担医疗损害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有医疗过错,是根据医务人员是否违反诊断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来断定,如果没有相关规定,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关于患者的损害后果,需要患者举证证明;而法院对医疗机构及人员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过错责任的程度的判读,主要依赖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来完成。此外,由于过错推定是过错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与过错责任相同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过错要件是通过推定来实现的。

1.3.2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

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认定医疗损害责任时,由于该原则不要求行为有过错,因此,适用无过错责任认定医疗损害责任时,仅要求患者有一定的损害、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两个要件。

2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缺陷

无论是《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或后,医疗鉴定制度一直处于二元化的现状,即有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又有根据《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启动的法医鉴定。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于本身存在缺陷使得鉴定结论饱受质疑。自《侵权责任法》出台以来,医疗纠纷在民事赔偿方面只要求确定存在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明显不能适应我国民事审判的需要。

2.1鉴定主体存在的问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遴选出来的具体鉴定专家和由鉴定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组。进入专家库的成员由于其专业水平较高、所从事的专业活动特别多,对鉴定投入的精力与积极性明显不高。而且司法界对专家鉴定诟病最多的是专家鉴定不署名这种习惯,这就给专家“照顾”同系统人员提供了便利,具体的鉴定人对外保密,只以临时性的鉴定组名义出具鉴定意见,不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这使得一旦鉴定人有偏袒医院的造假行为,也不会受到法律追究,对于受害一方的病人是明显不利的。

2.2鉴定程序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回避是采取事前回避的方式,这对于当事人来说形同虚设。因为医疗纠纷当事人如果要提出回避申请,就必须要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向其公示的相关学科组的所有鉴定专家进行一一调查,还必须提供相关证据,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这么苛刻的回避条件加上鉴定专家需要抽签决定,当事人无论从人力、财力还是时间上都无力消耗。

2.3鉴定内容存在的问题

现在各级医学会做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文书都已经形成既定的鉴定套路。首先回答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其次如果构成医疗事故,再确定事故的等级及医方所承担的责任程度。而《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如“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合理诊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和“过度诊疗”等新问题得不到鉴定来确认,很可能出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文书的“文不对题”的情况。从法律关系上看,法院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是委托行为,医学会未按委托方的要求来完成,属于违约。

3对于《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的完善建议

3.1合并现有鉴定机构,设立中立地位的鉴定机构

《侵权责任法》应规定将现有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与司法鉴定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建立由医学会和司法鉴定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的医疗过错鉴定体制。鉴定人员由医学会推荐,资质由司法机关审查授予,鉴定人员接受两部门双重监督,对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3.2重置鉴定专家遴选制度

遴选从事临床医疗超过20年以上的、通过鉴定专家考试并注册、身体健康的专家进入专家库,对于徇私舞弊、身体状况恶化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担任鉴定专家的人员,应及时补充新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3.3充实鉴定内容、程序及方法

增加《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合理诊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和“过度诊疗”等新问题作为鉴定内容,根据法院或当事人的委托事项进行鉴定。补充规定鉴定的法定程序,使其符合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医疗鉴定技术方法的标准文件,并鉴定委员会在鉴定书中也必须对所使用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说明,以便当事人在法庭上对鉴定结论质证。

参考文献:

[1]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之重构.

医疗损害鉴定实施细则 篇4

各市医学会原则上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法院委托的医疗损害案件鉴定工作,对异地人民法院因案情需要委托的医疗损害鉴定也应予受理;

省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损害案件重新鉴定,和经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部门同意后,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医疗损害案件的初次鉴定。

第四条 医学会接受医疗损害鉴定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法院出具《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书》,填写《医疗损害鉴定委托登记表》,同时提供与委托鉴定事项相关的已经质证后的鉴定材料。

委托单位需提交以下鉴定材料:

(一)医患双方有效证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经治医生等相关人员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复印件;

(二)患者的门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住院病案原件及复印件,疾病诊治相关的客观病案资料复印件,病理切片、影像资料等;

(三)委托法院对鉴定资料的质证笔录和质证意见;

(四)医患双方书面陈述材料;

(五)重新鉴定的,需提交市级医疗损害鉴定书复印件。

医学会应当妥善保管委托法院移交的鉴定材料。鉴定时若需耗尽检材或者损害原物,可能导致证据灭失的,医学会应当提前告知委托法院征求当事人同意。

第五条 医学会在收到鉴定委托后,应当及时对委托鉴定事项和鉴定材料进行审查。医学会认为需要调取与医疗损害争议有关的第三方医疗机构病历资料、反映患者目前损害后果的相关临床检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鉴定材料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法院,由委托法院向双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单位、个人进行调取。委托法院单独调取有困难需要医学会派员协助调查取证时,医学会应当指派专家协助。

医学会不得自行接受医患双方提交的任何证据材料。对于鉴定会后提交的材料,原则上不作为本次鉴定的依据。

第六条 医学会应当自收到《医疗损害鉴定委托书》后10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制作《受理通知书》,函告委托法院。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在《不予受理通知书》中说明具体理由。

已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案件,当事人又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鉴定的,不予受理。

医学会已经受理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件,当事人就同一事实提出改做医疗损害鉴定的,须经委托法院书面变更委托事项后,继续鉴定程序。

第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医学会不予受理:

(一)鉴定申请不是由医患当事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提起的;

(二)鉴定材料提供不全,影响鉴定的;

(三)鉴定材料有很大争议,经委托法院质证后当事人仍不配合导致鉴定无法进行的;

(四)已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又无正当理由再次申请的;

(五)因药品、医疗设备、医疗器械是否存在质量缺陷需要鉴定的;

医疗鉴定申请书 篇5

申请人:×××公司名称

法定代表人:××××

被申请人:×××

申请事项

1、治疗此次交通事故所致的骨折的合理医疗费用。

2、全部医疗费用中非医保用药的药品名称及数量。

事实和理由

××××年××月××日×××驾驶黑A×××号××牌小型越野车在××××三道街将被申请人×××撞伤,事故发生后,×××到××省武警总队医院救治,并于同日转至×××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后因呼吸困难转入呼吸内科,共住院××天。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多次转科,医疗用药数量过多,且有些药物用途不明,据此为查明本案事实,现依法向贵院申请对本案被申请人治疗本次交通事故所致的骨折所用的合理医疗费用,和全部医疗费用中非医保用药的药品名称及数量。

请予以准许。

此致

×××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医疗过错鉴定申请书 篇6

住 址: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兴湖村9组

申请事项

请求对南川区人民医院与徐红梅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过错进行鉴定。

事实与理由

201X年8月13日,重庆市医学会受南川区人民法院委托,对“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重庆医鉴

[201X]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申请人认为,该鉴定书不足以成为本案的判案依据。理由如下:

一、申请人在一审中主张的最根本的法律关系是“过错赔偿”,这应该是法院委托鉴定的重点,而不是“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委托鉴定。申请人在一审诉讼中,主要是追究南川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过错,而一审法院直接以“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为由委托重庆市医学会进行鉴定,显然有误导当事人的意思,是欺负申请人不懂法律、不懂医疗诉讼程序的恶劣行径,是从法律上蛮横的强奸了申请人,是司法不公正的表现。

二、重庆医鉴[201X]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在鉴定意见中表述的医方过失行为与鉴定结论自相矛盾,其过错与死亡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的表达严重不符合客观逻辑。

羊水栓塞的死因是否可以掩盖医疗机构的一切过错责任?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死亡后果与整个手术诊疗过程究竟有没有关系?是否徐红梅此次手术必然会发生羊水栓塞? 申请人认为:徐红梅作为39岁高龄产妇,有前二次剖宫史,目前是实施第三次剖宫术,本来发生各类产科并发症的机率就较大,而医方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将徐红梅列入高危产妇,也没有配备足够应对高危产妇的技术力量来实施本次手术,甚至连最常规的术前多项必要的检查也是延用十天前的产检结果??正所谓“意识决定成败”——医方的主观轻率意识是造成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死亡的主观因素,应当承担主要或完全责任。任谁都可以看出,重庆医学会下达的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轻微责任” 的鉴定结论与医方存在的过失之间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医学会是站在医疗机构的立场上给予的.结论,是一种对医疗机构过失的保护行为,因此需要重新对医方过错责任程度进行司法鉴定。

三、重庆医鉴[201X]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有遗漏。在鉴定现场,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论用口述还是书面提出,均应成为专家鉴定的参考,患方当时曾口头提出医方在手术前未对徐红梅做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一系列的术前常规检查,而是采用十天前徐红梅在该院检查的结果作为手术依据(详见病历),这符合诊疗法规吗?但在《鉴定书》中,专家只字未提。——这些常规检查延用十天前的结果是否符合诊疗规范?如果不符合诊疗规范,是否属于术前准备不充分的过失范畴?这需要在过错责任鉴定中进一步鉴定。另外,医方在手术过程中,在对病人实施所谓的抢救过程中,让病人家属签署了两份病危通知书,这是怎么回事?合符诊疗规范吗?如果不符合规范,是否涉嫌病历造假?这些疑问也需要在司法鉴定中予以鉴定。

四、通过对羊水栓塞病理的研究而得出的几点推断。

大家都知道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引发的产科并发症,但羊水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进入母体循环的,除非达到下列条件:

1、损伤:产程中,宫颈扩张过程过速或某些手术操作损伤宫颈内静脉或剥离胎膜时蜕膜血窦破裂。

2、过高的宫内压:不恰当或不正确地使用缩宫素以致宫缩过强。另外在第2产程中强力压迫子宫以迫使胎儿娩出,这些都是人为地导致AFE的重要因素;而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则系病理性因素的宫腔内压过高而使羊水经破裂的胎膜从开放的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3、某些病理性妊娠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羊水可经破裂的羊膜及已开放的血窦进入母血循环。

申请人认为:徐红梅产生羊水栓塞,符合第二个条件:过高的宫内压。重庆市医学会在组织鉴定会时,南川区人民医院麻醉医师王福田是唯一一名全程参予手术并到场参加鉴定会的见证人。他用很直观语言描述了手术现场:当胎膜刺破后,羊水一下子就“标”出来了,溅得主治医师张敏口罩和帽子上都是,紧接着病人徐红梅就出现异常情况??以上描述,可以推断出:徐红梅是在羊水“标”出之后才引发的羊水栓塞。申请人曾询问在场专家:是否属宫缩过强的表现?专家回复:全身麻醉情况下,无宫缩。由此是否可以推断:徐红梅羊水能“标”出老高的前提条件,要么是人为的强力压迫子宫,要么是羊水过多,如果羊水过多,则是可以通过B超检查出来的。以上推断,是否可以断定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系医师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呢?

综上所述,一审法院仅以重庆医鉴[201X]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作为唯一依据来判决本案,让医方在徐红梅的死亡后果中只承担轻微责任,于法理不通,于情理更是不通。今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特请求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请予批准。 此致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委托人:谢晓东

201X年6月7日

医疗损害鉴定申请书 篇7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医疗损害

医疗纠纷案件由于医疗行为专业性较强,专业性鉴定结论成为判断医疗损害责任归属的重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了医学会鉴定医疗事故的地位,而《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纠纷民事赔偿中没有了医疗事故概念,未对鉴定制度进行规定,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由谁承担在实践中存在争议。本文分析我国医疗纠纷诉讼鉴定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体制存在“二元化”双轨制问题:既有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规确立的各级医学会组织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有由统一在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组织进行的医疗过错鉴定。两种模式虽各有优势但本身也都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

1.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利弊

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 优势 : 有明确的临床医学鉴定法律授权;设置了全面专业学科组的鉴定专家库;有公开、公平抽取专家的程序;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有上级组织管理,属于公益服务行为;鉴定结论为集体讨论结果,避免了片面性;专家库专家不需要交纳注册费;收费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弊端:侧重医疗学术讨论,缺乏针对法律问题的详细分析和专业判断;鉴定专家积极性不高;鉴定专家鉴定文书不署名,鉴定人责任不清;有“医医相护”嫌疑;鉴定专家不出庭接受质证,不符合法定程序;鉴定结论书写格式不适应法院判案的需要;“医疗事故”概念与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不统一。

1.2司法鉴定利弊

司法鉴定优势:鉴定结论符合法院审理案件分析案情和责任认定的需要;鉴定机构属于医疗系统之外的单位,患者更容易信任其鉴定结论;鉴定人具有相关法律知识;鉴定结论有明确的责任程度参与度分析意见。

司法鉴定弊端:进行临床医学鉴定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法医不具备临床医学资质,法医是基础医学二级学科,而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并列属于一级学科,两者不是同一专业学科;司法鉴定人为个人,其鉴定分析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和学科意见;缺少公平抽取鉴定专家的程序,其专业水准缺乏业内同行的监督和评议,且操作隐蔽;出庭质证不能回答专业医学临床问题,缺少相应的临床医学专家,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不足;部分临床专家虽参加司法鉴定,但并不在鉴定结论上签字,临床鉴定专家与司法鉴定人分离导致司法鉴定人不能正确表达临床鉴定专家的意见;司法鉴定机构是营利性机构,其趋利性可能会影响鉴定的公正性。

通过以上 对比发现 , 两种鉴定模式各有利弊。在两种鉴定模式并存的情况下,鉴定二元化导致医疗纠纷个案中,当事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客观”结果,而是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因此出现反复鉴定、多头鉴定问题。这不仅加长了诉讼时间,导致司法资源浪费;还容易导致鉴定结论矛盾,增加法院审理难度和混乱,且赔偿结果不公正。两种鉴定模式并存影响了医疗纠纷的公正解决,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不利于化解医疗纠纷。

2建立统一、独立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制度建议

在当前鉴定制度“二元化”混乱情形下,两种鉴定模式均不具备替代对方的能力。因此,建立统一医疗纠纷诉讼鉴定制度势在必行。

2.1确定鉴定名称

关于医疗纠纷鉴定概念的选择,有学者提 出应当包 括几项内 容。第一,应当体现医学的学科属性。因为无论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侵权责任法》第七章涉及的医疗损害鉴定,都是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专业问题鉴定。第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需要进行专业技术鉴定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医疗过错判断,还包括因果关系、损害后果、参与度判断,甚至还涉及后续治疗问题。显然,简单地表述为医疗过错鉴定并不合适。由于鉴定的项目、内容较多,很难从概念上直接反应出来,因此,医疗鉴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只能做模糊处理。第三,要突出鉴定技术特性,并且应该与司法鉴定相区别。因此,该名称最好应该有 “技术” 、“鉴定 ”等词语。考虑到这3方面要求,建议采用“医疗损害技术鉴定”这一概念。

2.2规范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主体

医疗损害 技术鉴定 主体 , 包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建议以医学会为主,吸纳法医参与。另外,为了提高鉴定专家的“专家”质量,确保鉴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建议鉴定专家应符合如下条件:(1)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能力;(2)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具有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称3年以上,未脱离医学临床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专家;(3)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工作。符合(1)、(3)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专家库。法医资源不足的地区,聘请法医条件可以放宽至5年以上中级技术职称。

2.3完善鉴定内容

医疗损害 技术鉴定 主要目的 是明确医疗损害后果的责任归属,并为损害赔偿等问题提供参考。因此,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内容应当主要包括:(1)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主要包含医疗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是否与当时当地的诊疗水平一致、是否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等内容;(2)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参与度;(3)患者损害后果,包括是否构成伤残及伤残等级、是否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等;(4)医疗损害患者的后续问题,包括后续治疗方案及费用评估、康复所需期间、是否需要护理等内容。

2.4建立统一专家库、标准和程序

2.4.1建立统一鉴定专家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应当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或共同委托相关社会组织建立鉴定专家库,该组织应当脱离医疗机构系统独立存在。专家库的构成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并吸收一定数量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法医专家成员。医学会进行医疗损害技术鉴定时,由医患双方同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鉴定人。

2.4.2实行鉴定人签名制度。医疗损害技术鉴定应当采用合议制度,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书上要鉴定组成员签字,且应当由前文所提到的该专门鉴定机构签章。

2.4.3推行异地鉴定制度。设立异地鉴定制度,有利于消除原来医疗事故鉴定的行政级别关系,能够解决现在存在于社会中对医学会负责鉴定各种主观想象和猜测。建议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一般应当在损害发生地申请,可以不受委托人所在地域、隶属关系限制,不分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2.4.4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法院和任何一方当事人要求对鉴定人出庭质证或者出具书面质证意见时,鉴定机构应当指派并陪同专家鉴定组成员代表出庭,鉴定机构不得拒绝法院出庭质证要求,同时可以要求法院解决专家出庭所需费用,并对出庭质证人提供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2.5建立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监督机制

赋予中华 医学会以 专家复议 职能,相关部门有权决定必要时提请中华医学会对个别鉴定结论进行专家复议。另外,建立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人制度 , 包括鉴定 人的产生 、责任义务、动态监管等机制的完善。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顺利、公正开展,同时必须确立外部高效责任追究机制,应当建立监督处罚机制。鉴定人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定过程中,若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应对被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二是鉴定人若因过错造成鉴定结论错误从而导致当事人败诉,应对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 篇8

申请人:张金强,男,生于1981年9月9日,汉族,初中文化,身份证号:***270,现年33岁,系湖北省大治市保安镇黄海村渡口张弯村9号。

现住安顺市开发区罗家园南马学校边,电话:***

申请事项及理由: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申请书 篇9

申请依据:

xx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经贵院委托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京海医鉴字【2015】第×8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机构在未对患者发生的胰腺炎是什么样时间发生、医方是在什么时间作出诊断、什么时间作出治疗等情况进行鉴定的情况下,遂认定医方医疗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具体来说,患方认为该鉴定结论未对如下事实进行分析认定:

1、被申请人延误继发性胰腺炎诊断15天的事实;

2、被申请人延误使用奥曲肽治疗继发性胰腺炎16天的事实。另外,鉴定机构 “晚期肿瘤侵犯胰头引起的胰腺炎,目前医学无法预防及有效治疗”的论断,与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完全相悖,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基于以上事实,申请人不服海淀区医学会的鉴定结论,申请对本案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请求人民法院给予支持。

鉴定事项:

医疗过错鉴定申请 篇10

申请人:谢本平,男,44岁,汉族

住 址: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兴湖村9组

申请事项

请求对南川区人民医院与徐红梅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过错进行鉴定。

事实与理由

2010年8月13日,重庆市医学会受南川区人民法院委托,对“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重庆医鉴

[2010]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申请人认为,该鉴定书不足以成为本案的判案依据。理由如下:

一、申请人在一审中主张的最根本的法律关系是“过错赔偿”,这应该是法院委托鉴定的重点,而不是“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委托鉴定。申请人在一审诉讼中,主要是追究南川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过错,而一审法院直接以“徐红梅医疗事故争议”为由委托重庆市医学会进行鉴定,显然有误导当事人的意思,是欺负申请人不懂法律、不懂医疗诉讼程序的恶劣行径,是从法律上蛮横的强奸了申请人,是司法不公正的表现。

二、重庆医鉴[2010]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在鉴定意见中表述的医方过失行为与鉴定结论自相矛盾,其过错与死亡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的表达严重不符合客观逻辑。

羊水栓塞的死因是否可以掩盖医疗机构的一切过错责任?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死亡后果与整个手术诊疗过程究竟有没有关系?是否徐红梅此次手术必然会发生羊水栓塞? 申请人认为:徐红梅作为39岁高龄产妇,有前二次剖宫史,目前是实施第三次剖宫术,本来发生各类产科并发症的机率就较大,而医方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将徐红梅列入高危产妇,也没有配备足够应对高危产妇的技术力量来实施本次手术,甚至连最常规的术前多项必要的检查也是延用十天前的产检结

果„„正所谓“意识决定成败”——医方的主观轻率意识是造成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死亡的主观因素,应当承担主要或完全责任。任谁都可以看出,重庆医学会下达的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轻微责任” 的鉴定结论与医方存在的过失之间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医学会是站在医疗机构的立场上给予的结论,是一种对医疗机构过失的保护行为,因此需要重新对医方过错责任程度进行司法鉴定。

三、重庆医鉴[2010]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有遗漏。在鉴定现场,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论用口述还是书面提出,均应成为专家鉴定的参考,患方当时曾口头提出医方在手术前未对徐红梅做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一系列的术前常规检查,而是采用十天前徐红梅在该院检查的结果作为手术依据(详见病历),这符合诊疗法规吗?但在《鉴定书》中,专家只字未提。——这些常规检查延用十天前的结果是否符合诊疗规范?如果不符合诊疗规范,是否属于术前准备不充分的过失范畴?这需要在过错责任鉴定中进一步鉴定。另外,医方在手术过程中,在对病人实施所谓的抢救过程中,让病人家属签署了两份病危通知书,这是怎么回事?合符诊疗规范吗?如果不符合规范,是否涉嫌病历造假?这些疑问也需要在司法鉴定中予以鉴定。

四、通过对羊水栓塞病理的研究而得出的几点推断。

大家都知道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引发的产科并发症,但羊水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进入母体循环的,除非达到下列条件:

1、损伤:产程中,宫颈扩张过程过速或某些手术操作损伤宫颈内静脉或剥离胎膜时蜕膜血窦破裂。

2、过高的宫内压:不恰当或不正确地使用缩宫素以致宫缩过强。另外在第2产程中强力压迫子宫以迫使胎儿娩出,这些都是人为地导致AFE的重要因素;而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则系病理性因素的宫腔内压过高而使羊水经破裂的胎膜从开放的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3、某些病理性妊娠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胎盘边缘

血窦破裂,羊水可经破裂的羊膜及已开放的血窦进入母血循环。

申请人认为:徐红梅产生羊水栓塞,符合第二个条件:过高的宫内压。重庆市医学会在组织鉴定会时,南川区人民医院麻醉医师王福田是唯一一名全程参予手术并到场参加鉴定会的见证人。他用很直观语言描述了手术现场:当胎膜刺破后,羊水一下子就“标”出来了,溅得主治医师张敏口罩和帽子上都是,紧接着病人徐红梅就出现异常情况„„以上描述,可以推断出:徐红梅是在羊水“标”出之后才引发的羊水栓塞。申请人曾询问在场专家:是否属宫缩过强的表现?专家回复:全身麻醉情况下,无宫缩。由此是否可以推断:徐红梅羊水能“标”出老高的前提条件,要么是人为的强力压迫子宫,要么是羊水过多,如果羊水过多,则是可以通过B超检查出来的。以上推断,是否可以断定徐红梅发生羊水栓塞系医师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呢?

综上所述,一审法院仅以重庆医鉴[2010]022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作为唯一依据来判决本案,让医方在徐红梅的死亡后果中只承担轻微责任,于法理不通,于情理更是不通。今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特请求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请予批准。此致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委托人:谢晓东

2011年6月7日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2专题 篇11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一、家属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做好登记,家属签字):

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有三条:1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2、是向卫生局书面写出医疗事故技术申请书进行医疗事故鉴定。3是直接向法院起诉。

二、家属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做好申请书收到时间登记)。

1、家属提供书面申请,并附和病人关系的有效证件。

2、自收到书面申请15日内,卫生局移交郑州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郑州市医学会约在55天后出具医疗事故鉴定书)。

3、自接到医疗事故鉴定书15日内,双方如果对鉴定结果有疑问,可提出再次鉴定。

三、接到医疗事故鉴定书后,根据鉴定结果,双方可以可自行协商赔偿,也可以申请卫生局调解、或者申请由法院判赔。

四、任何纠纷解决后,各医疗单位必须在7日内将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卫生局(包括纠纷发生经过及处理结果、病例复印件一份)。

另外:如果单方申请尸体解剖,必须向卫生局提交书面申请书并附和死者关系的有效证件,填写尸体解剖申请和尸体解剖知情同意书,卫生局委托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解剖(郑州市卫生局规定的是郑州市三院和省人民医院)。双方也可以直接委托进行尸体解剖。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龚家标,男,1970.7.16,汉族,职业务农,住址: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青山村8组,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地址,联系电话。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职务。

申请事项

申请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医疗纠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事实和理由

****年*月*日,申请人到被申请人处就诊,因...............(写明事实经过及要求申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理由,可分两段写,第一段写事实,第二段写明理由。)此致

****县(区)卫生局

申请人:***

**年**月**日

附:证据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范文)申请人:刘________,男,现住______省______市______区_____街______号。系死者刘的父亲。

死者:刘________,女,生前住址同申请人。被申请人: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区卫生院。法定代表人:孙_______,院长。

请求事项:请______市卫生局医疗事务技术鉴定委员会为死者刘______的死亡原因和______市______区卫生院的抢救情况作出鉴定结论。

事实和理由:我女儿刘_______于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下午2时许服毒自杀,被家人发现时,虽然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都正常。我们立即用车把刘_______送到附近的______区卫生院去紧急抢救。刘_______被送到卫生院以后,该院抢救室锁门,医护人员不知去向。经过四处打听才知道,抢救室的张大夫回家给孩子喂奶,护士宋_______去商店了。约半小时后,张大夫和宋护士被找到抢救室,这才开始洗肠等抢救活动。虽然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终因错过了抢救的良好时机,刘______死在卫生院。我们要求区卫生院对此有个正确说法和妥善处理。该院的结论是:刘_______服毒剂量大,即使及时抢救也不会有效果。该院的结论是:刘________的死亡属正常死亡,不属医疗事故。为此,医患双方发生了争执。

我们认为,医疗事故分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两种。卫生院的抢救室在正常工作时间锁门,医护人员离岗,是不是没有尽到责任?既然认为刘_______没有抢救价值,卫生院为什么在耽误了半小时抢救时间之后还进行了半小时的抢救?对一个没有抢救价值的患者还要抢救,难道卫生院就想借机骗我们这笔抢救费吗?我们向________市卫生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请对患者刘______的抢救经过作出鉴定结论。此致

_______省_______市卫生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

敬礼

申请人:刘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附:证据3份。

民事起诉状

原告 龚钢(受害人 的儿子),男,14 2002年10月11日出生,汉族,通讯地址: 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青山村8组,联系电话:***,邮政编码:422000 原告 龚家标(受害人 的父亲),男,46 1970年7月16日出生,汉族,通讯地址: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青山村8组,联系电话:***,邮政编码:422000 被告 武冈市康复医院 地址: 电话: 邮 编:422400 法定代表人 XX,武冈市康复医院院长 请求事项

1.确认被告医院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0万元;其中:治疗费4元、误工费1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以上各项共计:10元。

2.由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事实和理由

2016 年5月 18日,受害人因病入住武冈市康复医院,在住院治疗期间,被告医院的主治医师工作极不负责任,在明确诊断受害人为支气管哮喘的情况下,不按照医疗常规按时为患者解痉、平喘;X月 X 日凌晨,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被告医师缺乏抢救技能的培训,在抢救过程中手足无措,慌了手脚,呆滞在病房里,不知所措;在患者家属的反复督促下,才对患者进行了处理;被告医院的抢救措施缺乏针对性,反而一再延误疾病的诊断治疗。当患者家属意识到被告医师的医疗水平不足以救治患者的时候,患者家属主动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此时患者已经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省人事,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基本的生命体征逐渐微弱!被告医院此时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经过多方抢救治疗,但是患者始,症状进一步加重,终因没有及时处理、病情进一步发展、错过了抢救时机,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于20X年X月X日凌晨死亡。

原告认为,被告医院违反医疗规范与常规,在事先知道受害人为哮喘患者的情况下,没有按照医疗规范作平喘治疗,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被告医师缺乏抢救技能的培训,在抢救过程中手足无措;抢救措施缺乏针对性,延误了患者抢救的时机,导致患者死亡。被

告医院存在严重的医疗过错行为,给原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医疗过错行为与原告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十分明确,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被告应当对此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治疗费4元、误工费1万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原告还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以上各项损失共计10元。请求人民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 致

湖南省武冈市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2份 证据材料 份

起诉人:龚家标

人身损害等级鉴定 篇12

在我国关于人身损害的鉴定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另一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这两种鉴定标准适用范围是不同的,赔偿标准也不同。一般来说《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适用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这种特殊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劳动关系,并且只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受到的人身损害才能适用该鉴定标准,此外的一般的人身损害是不能适用该鉴定标准的。但一般的人身损害除了道路交通事故受到伤害,有伤残评定的标准外,其他的人身损害,国家没有规定一套相应的鉴定标准,所以很多鉴定机构在对一般人身损害(非因工受伤)进行鉴定时,大部分采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笔者认为鉴定机构适用该鉴定标准鉴定是不正确的,其理由:一是该鉴定标准只能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这种特定的主体之间;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须建立了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三是必须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损害;四是发生这种损害是由国家指定的机构,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而非社会鉴定机构或其他鉴定部门;五是按工伤鉴定标准评残以后,其伤残的赔偿标准远低于一般的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标准,比如:职工因工负伤,评定伤残等级为一级,它的赔偿标准为本人24个月工资,而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若鉴定为伤残一级,它的赔偿标准为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20年,以南昌市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19元计算,他获得的伤残赔偿金为172380元,而职工工伤伤残一级如按月平均工资1140元计算,其获得的伤残赔偿金仅为27360元,虽然都是评定为一级伤残,但他们之间的赔偿额仅这一项就相差14万多元。那么,实践当中,为什么许多当事人在发生非工伤的人身损害(即一般人身损害)时,都愿意选择《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鉴定,而不愿选择《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两个鉴定标准不同造成的,鉴定材料《人身损害等级鉴定》。一般来说,工伤的伤残鉴定标准远低于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举例来说,工伤的伤残评定,在人体损伤达到轻伤后,既便不影响到肢体关节功能,大部分仍可定为伤残,而套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同样是轻伤,如果该轻伤不影响到关节功能障碍,一般就不构成伤残等级。假如工伤鉴定为七级伤残的,如套用非工伤鉴定标准,可能很难鉴定到七级伤残。由此可见,工伤鉴定标准的门槛远低于非工伤的鉴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当事人乐于选择用工伤鉴定标准来鉴定,而赔偿时又选择赔付高的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赔偿,即鉴定选择低标准,赔偿选择高标准的原因所在。而法院在遇到这类情况,进行处理时,各地法院又是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做法不尽相同。对于非工伤的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的法院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鉴定书来决定残疾赔偿金标准。若当事人提供的是以工伤鉴定标准的鉴定书,残疾赔偿金则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应的工伤残疾赔偿金(或称残疾补助金)标准判决予以赔偿。若当事人提供的是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所作的鉴定书,残疾赔偿金则按照一般人身损害残疾赔偿金标准判决赔偿。有的法院则无论是适用何种鉴定标准的鉴定书,均适用一般人身损害的残疾赔偿金标准判决予以赔偿。而有的法院做法是只要当事人是非因工所受到的伤害请求赔偿的,若其提供的是以《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为标准作出的鉴定,则一律要求受害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重新鉴定,否则不予考虑残疾赔偿金。笔者认为,非因工负伤,其伤残程度鉴定套用工伤标准进行鉴定,显然是不符合工伤鉴定关于适用的主体、程序和条件规定的。我们知道,工伤伤残鉴定之前必须先由有关劳动行动部门确认其为工伤后,才能由专门机构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工伤伤残鉴定标准进行鉴定。鉴定后受害人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残疾赔偿金等待遇。而一般人身损害需鉴定伤残等级时,是不需要事先经过工伤确认程序再进行鉴定的。此外,一般人身损害涉及赔偿的,只能适用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规定,而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来判赔,否则属于适用主体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中对此也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有的法院遇此情形所作的裁判,值得商榷。

上一篇:时评作文范文500下一篇:1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班前班会后制度(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