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损害

2024-08-09

眼底损害(共4篇)

眼底损害 篇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治疗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可在晶状体乳化吸出术的同时, 解除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而诱发的房角关闭, 促使房角重新开放降低眼内压[1]。但并非所有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压均能控制良好。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有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 (32眼) , 单纯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 (32眼) , 其中男10例 (10眼) , 女20例 (22眼) ;年龄:46~70 (59.4±3.5) 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5眼, 慢性期7眼, 缓解期1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视力:眼前指数0.1~0.4 (0.2±0.1) ;眼压27~52 (31.4±5.1) mm Hg (1mm Hg=0.133k Pa) 。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 按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LOCS) 分级法, 晶状体核硬度NⅠ~NⅢ级。

1.2 手术方法

眼压高者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滴眼散瞳, 爱尔卡因 (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 表面麻醉, 行上方3.2mm透明角膜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有虹膜后粘连者, 撕囊前先分离开虹膜后粘连) , 水分离, 超声乳化,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卡巴胆碱 (卡米可林) 缩瞳, 检查切口水密无渗漏, 包眼。全部手术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等术中并发症, 术后术眼抗生素滴眼及激素眼液滴眼。

1.3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以上, 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视野等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

术前32眼眼压 (31.40±5.10) mm Hg, 术后第1周内32眼眼压 (11.04±5.22) mm Hg, 均<21mm Hg。术后1个月≤21mm Hg者22眼 (68.75%) , 眼压 (12.89±5.30) mm Hg;22~30mm Hg 9眼 (28.12%) , 眼压 (22.46±5.32) mm Hg;>30mm Hg者1眼 (3.12%) 。术后6个月>21mm Hg23眼 (71.88%) , 眼压 (23.32±5.56) mm Hg, 其中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良好6眼 (26.09%) , 其余17眼加用噻吗洛尔等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平稳。术后1周和1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视力

术前32眼视力 (0.2±0.1) , 术后1周32眼视力 (0.6±0.3) , 其中提高1行6眼, 提高2~3行10眼;提高4行以上16眼;术后1周视力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个月视力下降4眼。

2.3前房深度

术后前房深度 (2.47±0.39) mm显著高于术前的 (1.69±0.32)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视野及眼底改变

随诊期间视野好转2眼 (6.25%) , 缩小4眼 (12.50%) , 不变26眼 (81.25%) ;眼底改变与视野基本一致。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前部解剖结构异常, 由瞳孔阻滞和 (或) 其他瞳孔阻滞因素引起房角关闭, 房水外流受阻, 从而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房角结构、前房深度、晶状体位置和虹膜组织结构成为引起房角关闭重要解剖因素。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晶状体囊膜通透性增加, 晶状体吸水膨胀, 使前房变得更浅, 房角更狭窄。摘除晶状体可解除瞳孔阻滞, 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晶状体为核心的眼前节拥挤状况, 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展[2]。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 目前临床有以下3种手术方案可供选择: (1) 先行青光眼手术之后再行向内障手术, 但该手术方案存在治疗周期较长、医疗费用较高、需承受二次手术痛苦的缺点, 且可导致抗青光眼手术失败。 (2)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该联合手术降低眼压效果明显, 但术后易发生浅前房、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并发症。 (3) 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之后如需再行青光眼手术, 该手术方案可解除因晶体因素导致的瞳孔阻滞因素, 加深前房,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房角的拥挤, 从而使粘连的关闭房角开放, 达到控制眼压的目的, 部分患者可免除再行青光眼手术,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及患者痛苦, 但该手术方案对手术技术及手术设备要求较高, 同时患者需符合一定的手术指征。近年来有较多文献相继报道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取得较好效果, 术后视力提高, 眼压正常, 房角增宽, 与本文结果一致[3]。同时本结果显示, 32眼有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6个月有23眼 (71.88%) 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 其中6眼 (26.09%) 行小梁切除术, 在随访期间发现有视野缩小4眼 (12.50%) 。总之, 对于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有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 (32眼) 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及视野等。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眼压、视力、眼房深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个月有23眼 (71.88%) 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 其中6眼 (26.09%) 行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 眼底损害,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参考文献

[1] 李茜, 刘伟.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98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2, 11 (10) :769.

[2] 何涛, 白华, 黄耀辉, 等.爆破与脉冲组合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 2010, 9 (8) :619.

[3] 高荣萍.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 2010, 23 (5) :495.

眼底损害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10年里, 治疗眼底病391例454眼, 其中男235例273眼, 女156例181眼。最大年龄为87岁, 最小年龄为19岁, 平均年龄为55.3岁。双眼发病63例。

1.2 治疗病种

视网膜静脉阻塞93例107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3例81眼,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104例122眼,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例5眼, 视盘血管炎4例4眼, 老年性黄斑病变9例9眼, 外伤性眼底出血7例7眼,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浆) 53例57眼, 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简称中渗) 45例54眼,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8例8眼。

1.3 治疗方法

《眼底红药》组方是:葛根、黄芪、枸杞各25g, 丹参、赤芍、牛膝、白及、当归、决明子、菊花、石斛、旱莲草、柴胡、川芎各15g。每日1剂, 水煎取汁分2次服。14d为1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新药 (中药) 的指导原则自拟疗效标准为:显效:视力恢复到≥1.0或视力提高≥4行或恢复至病前水平, 出血全部吸收或水肿、渗出完全诮失。有效:2行≤视力提高<4行, 出血大部分吸收或水肿、渗出明显缩小。无效:出血未吸收, 视力提高<2行或没提高或下降, 出血或水肿、渗出明显改变, 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391例454眼, 痊愈296眼 (65.20%) , 有效113眼 (24.89%) , 无效45眼 (9.91%) 。总有效为90.09%。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率为92.5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率为91.36%,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有效率为93.44%,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效率为80.00%, 视盘血管炎有效率为50.00%, 老年性黄斑病变有效率为44.44%, 外伤性眼底出血有效率为71.43%, 中浆有效率为100%, 中渗有效率为87.04%,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效率为37.50%。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眼底病, 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来越高。眼底病,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提出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气液血脉营卫不能升降出入是形成目昏花的主要原因。若肝胆火盛, 火热上迫, 或脾失健运, 痰湿停聚, 风痰阻络可致玄府闭塞。肝肾阴精不足, 虚火上扰, 或失血脱气, 使玄府衰竭自闭, 凡此种种, 都可使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道路关闭, 目骤失濡养而视力剧降。出血性眼底病皆因视网膜脉络血行失度或血脉不通致血溢络外而发病;炎症或变性眼底病, 多因精气不能荣养于目而致。故治宜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破瘀散结, 以达祛瘀生新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眼底出血主要是视网膜血管的病理改变, 其原因除外伤, 多数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管径发生狭窄或扩张等变化, 或血凝固性增高, 引起血流缓慢、血流阻滞致使血管渗漏、出血等。眼底瘀血证的实质是微循环障碍, 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降低血管阻力等作用。其葛根, 味甘辛、入脾、胃, 《本草拾遗》谓:葛根“生者破血”。有研究认为, 葛根含有葛根素, 葛根素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作用, 可促进血液回流, 减少静脉内淤血, 亦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改善微循环中旳氧浓度, 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的生成, 营养末梢神经[2];丹参味苦微湿, 入心、肝经,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 《本草汇言》上说:“丹参, 善活血分, 去滞生新, 调经顺脉药也”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 增加眼血流量, 减少炎症渗出, 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3];赤芍, 《药品化义》讲:“味苦能泻, 专泻肝火。”当归, 《医学启源》说“血壅而不流则痛, 当归身辛温以散之, 使之气血有所归。”黄芪补气活血通络;川芎其性益散, 活血理气;白及苦能泻热, 辛能散结;石斛入脾除虚热, 入肾涩元气;枸杞祛风明目;牛膝疏利泄降;柴胡、旱莲草清热解毒;菊花、决明子滋益肝肾。故此眼底红药方中无破血之药, 诸味均为和血行血之品, 可以较长时间服用。本观察表明, 眼底红药方体现了辨病施治与分期施治的原则, 应用方便。近来我院已将其制成糖衣片, 以更有利于在临床中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净净.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3:237-405.

[2]张莉丽, 江伟, 李庆生.葛根素治疗眼科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 21 (2) :122-124.

眼底损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社区糖尿病患者共890 例 (1780 只眼) , 男629 例, 女261 例, 年龄29~82 岁。 常规进行免散瞳眼底病变筛查。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国产壁挂式直流电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光照亮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光斑大小可调节, 光路部分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两大部分构成, 照明系统装有滤光片等。 双目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倍率可变, 常用倍率为10~25 倍。 保证获得清晰的影像。

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90 例 (1 780 只眼) 用免散瞳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 由眼科专业医生进行, 受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检查右眼时, 检查者以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 则用左眼观察。 握镜时, 以示指转动嵌有多个不同屈光度小镜片的圆盘, 选取转盘上的, 达到看清眼底的最佳状态。 先用侧照发观察眼的屈光间质有无混浊, (将镜片拨到+8D~+10D) 距眼前10~15 cm , 可用+12D~+20D观察角膜与晶状体用+8D ~+10D观察玻璃体。正常时, 瞳孔区呈现橘红色反光, 如红色反光中出现黑影, 嘱受检者转动眼球, 如黑影移动的方向与眼球一致, 则表明混浊位于晶状体前方, 如相反则位于晶状体后方。 观察清楚视乳头后再沿血管方向依次检查颞下、 鼻上及鼻下象限眼底。 可嘱受检者向上、下、内、外各方向转动眼球, 以利检查周边不眼底。

2 结果

890 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196 例, 检出率22.0%。 诊断标准根据1985 年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级标准 (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6 期) , 评价病变的分级情况, 指导治疗。

3 讨论

3.1 免散瞳直接检眼镜检查在社区DR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的诊断方法有多种, 在正规医院可以行直接眼底镜检查, 散瞳后间接眼底镜检查, 眼底照相, 眼底血管造影, OCT, 眼部B超等方法, 但社区受仪器设备及专业人员的限制除直接检眼镜检查以外其它方式均难以实施, 而且社区缺乏眼压的检查手段, 无法判定患者是否允许散瞳, 所以免散瞳直接检眼镜检查是最为实用, 在社区进行初步筛查, 利用眼科专业技术人员下社区活动的契机, 社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能够实现, 并意义深远。

3.2 利用免散瞳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对社区受检人员进行教育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 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糖尿病并发症的早诊早治日益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诊早治对于防盲治盲,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患者社区就诊比较医院就诊有着更便利的条件, 患者在社区能够得到筛查, 定期复诊, 早发现, 早治疗无疑是很有效的手段。 糖尿病一旦确诊, 要求患者每年至少常规检查眼底2 次, 随着糖尿病病期的延长, 每4~6 个月就应查眼底1 次,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宣传教育, 及时筛查, 指导治疗。 让社区糖尿病患者有定期复检的意识, 在筛查同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健康教育, 使社区百姓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概念, 有控制血糖的医师, 有定期检查的意识, 而社区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此工作, 所以免散瞳直接检眼镜检查, 无创, 安全, 对于屈光间质浑浊、 小瞳孔下无法查清眼底者建议其前往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 微血管的周细胞发生坏死, 随后内皮细胞亦变薄, 内屏障功能受损, 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入组织中, 造成各器官病变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可导致眼部各组织发生病变, 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不可逆的最严重并发症。 DR是50 岁以上患者重要的致盲原因, 在西方则成为首要致盲病。 国内一组调查显示:病程在10 年以上者无论年龄大小, 眼底改变发生率均高。 糖尿病患者总数每年至少增加100 万。 病程10~14年者26%发生DR, 病程15 年以上者为63%。 我国DR的患病率达44%~51.3%。 该组糖尿病患者890 例, DR患病率为22.0%, 通过眼底检查对为血管瘤、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临床分期, 临床诊断, 评价DR的进程, 判断视力及预后。 根据中华医学会1985 年全国眼科学会提议I~II期药物治疗, III~IV期激光光凝治疗, V~VI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原则进行指导治疗。 对降低致盲率做出贡献。 发现DR病变者首先在内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 定期复诊眼底检查, 一旦出现增殖性病变, 及早前往正规医院激光光凝, 防止进一步病变, 保存一定实力。 因此防DR工作至关重要, 社区加强科普宣传、早诊、早治已成为防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叔仁, 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刘卫, 张勇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眼科学分册, 2005 (29) :352-358.

[3]李青, 张磊, 潘洁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 37 (2) :211-215.

[4]梁春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眶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4, 20 (2) :98-100.

眼底损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确诊的妊高征患者,既往无慢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其中48 例产妇在产前被确诊患有妊高征,本次由于产后眼部不适到眼科就诊,确诊存在妊高征眼底病变,接受眼部检查,年龄24~45 岁,平均(26.00±3.45)岁。其中初产妇30 例,经产妇18 例;诊断妊高征病程平均(30.00±10.22)d;眼部检查平均在产后(9.00±6.34)d;剖腹产35 例,顺产13 例。产前最高时血压:收缩压(181.00±18.92)mm Hg,舒张压(98.00±13.14)mm Hg;就诊于眼科时平均血压:收缩压(150.00±16.43)mm Hg,舒张压(85.00±11.22)mm Hg。

1.2 检查项目与设备

所有接受检查的妊高征患者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OCT检查、眼底照相检查,以及部分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验光及视力检查采用日本拓普康公司KR-8800验光机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TRC-NW7SF眼底照相造影机(日本拓普康公司),OCT检查采用HD-OCT4000(德国Zeiss公司)。

1.3 妊高征诊断标准

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7 版)[13],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和子痫。妊娠高血压:①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140/90 mm 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②尿蛋白阴性(-);③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轻度:①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90mm Hg;②尿蛋白≥0.3 g/24 h或随机尿蛋白弱阳性(+);③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子痫前期重度:①血压≥160/110 mm Hg;②尿蛋白≥2.0 g/24 h或随机尿蛋白≥阳性(++);③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9/L;④血乳酸脱氢酶升高;⑤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⑥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⑦持续性上腹不适。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1.4 血压分级

就诊眼科时血压分为:0 级,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mm Hg;1 级,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2 级,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100 mm Hg;3 级,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患者产前妊高征分级和产后眼底检查、产后就诊于眼科时的血压分级和眼底检查、眼底和OCT检查结果分别做等级相关性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8 例患者产前诊断妊高征2 例(4.17%),子痫前期轻度5 例(10.42%),重度32 例(66.67%),子痫9 例(18.74%)。就诊眼科时血压0 级22 例,1 级19例,2 级5 例,3 级2 例。

2.2 OCT结果

48 例患者96 只眼中,OCT检查异常72 只眼(75.00%)。其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0只眼(55.56%),累及黄斑中心凹28 只眼(见图1A),合并神经上皮层水肿6 只眼(见图1B);中心凹之外神经上皮层脱离12 只眼(见图1C),主要集中在视盘周围。色素上皮层及椭圆体带改变22 只眼(见图1D)(30.56%)。其他改变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10 只眼(13.88%)。

2.3 眼底检查结果

眼底检查分期依据《实用眼科学》(第3 版)[14],分为3 期:Ⅰ期,动脉痉挛期;Ⅱ期,动脉硬化期;Ⅲ期,视网膜病变期,如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视网膜脱离,视乳头水肿等(见图2)。48 例患者96 只眼,其中Ⅰ期4 只眼(4.17%),Ⅱ期12 只眼(12.50%),Ⅲ期80 只眼(83.33%)。48 例患者接受眼底检查,由于产妇为特殊人群,只有眼底较重的30 例患者接受眼底造影检查,造影可见视盘边界不清,荧光渗漏,视网膜出血荧光遮蔽,出现非灌注区及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沉着和脱失改变,及陈旧Elschning斑等改变(见图3)。

2.4 患者妊高征分级和眼底检查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48 例患者96 只眼,其中Ⅰ期(0 级)4 只眼,Ⅱ期(1 级)12 只眼,Ⅲ期(2 级)80 只眼。48 例患者中,产前诊断妊高征0 级2 例(4 只眼),子痫前期轻度为1 级5 例(10 只眼),重度为2 级32 例(64 只眼),子痫为3 级9 例(18 只眼)。以眼底检查等级为X值,以妊高征分级为Y值,作相关性检验,发现眼底检查结果与妊高征分级呈正相关(C=0.545,χ2=56.991,P =0.000)。见表1。

A:黄斑区中心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细箭头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B:黄斑区中心及视盘颞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囊样水肿,细箭头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粗箭头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囊样水肿;C:黄斑区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细箭头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D: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不平整,椭圆体带不清晰,连续性差

A:右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细箭头示盘周散在大量棉绒斑;粗箭头示线状出血;B:左眼视盘轻度充血,动脉狭窄,反光增强,细箭头示视盘周围可见浅层视网膜出血;粗箭头示色素沉着和脱失;C:右眼眼底视网膜脱离,细箭头示脱离范围;D:左眼彩色眼底照片显示眼底视网膜脱离,细箭头示脱离范围

A:右眼视盘边界不清,荧光渗漏,细箭头示小片非灌注区;粗箭头示盘周可见线状荧光遮蔽;B:左眼视盘边界欠清,荧光渗漏,视盘周围散在条状出血荧光遮蔽,黄斑区散在点状高荧光及大量不规则形中心低荧光,周围环绕高荧光的Elschnig斑,细箭头示高荧光的Elschnig斑;C:右眼颞上象限大片非灌注区,细箭头示大片非灌注区;D:左眼视盘边界不清,荧光渗漏明显,盘周可见条片状出血荧光遮蔽

2.5 妊高征患者产后就诊于眼科时的血压分级和眼底检查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就诊眼科时血压0 级22 例(44 只眼),1 级19例(38 只眼),2 级5 例(10 只眼),3 级2 例(4 只眼)。以眼底检查结果为X值,以眼科就诊时血压分级为Y值,作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无相关性(C=0.117,χ2=2.633,P =0.853)。见表2。

2.6 眼底检查与OCT检查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OCT检查无异常为0 级(24 只眼);出现异常,但无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为1 级(44 只眼);出现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为2 级(28 只眼)。以眼底检查结果为X值,以OCT检查结果为Y值,作相关性检验,两者呈正相关(C=0.324,χ2=20.130,P =0.000)。见表3。

3 讨论

妊高征多见于初产妇、双胎、羊水过多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或孕前期患有高血压和肾脏疾病者。与孕妇的精神、神经因素及内分泌紊乱有关。病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形成多种学说。妊高征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最先出现视网膜血管功能性收缩,眼底出现动静脉比例改变,血管粗细不均,反光增强等。病情进一步发展,当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痉挛时微小血管梗塞,神经纤维坏死形成棉绒斑(软性渗出)和火焰状出血。当睫状血管系统血管痉挛收缩时,脉络膜缺氧渗透性增加,负担物质交换的色素上皮细胞缺氧衰竭,加上无氧代谢产物增多,衰竭的色素上皮细胞不堪重负,发生灶性坏死,色素上皮屏障随之崩溃,大量渗出液涌入神经上皮下,形成球形脱离,治愈后灶性坏死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萎缩,出现透见高荧光。由于修复过程中色素增殖,高荧光中央夹杂点状荧光遮蔽,常呈簇状分布,数年不变[15]。有研究证实,正是由于脉络膜缺血,导致相应的色素上皮层受损,致其屏障功能出现障碍[16]。该研究通过眼底和O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眼眼底的出血及棉绒斑、视网膜脱离,以及色素上皮层的改变如色素的沉着和脱失,造影所见的Elschnig斑、Siegrist斑等[16]。

许多妊高征患者由于怀孕或者哺乳不能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单纯的眼底照相检查对于色素上皮的损害观察不够细致,有些细微损害容易忽视。视网膜的浅脱离,通过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及眼科超声检查也容易漏诊,然而相干光断层成像是一种对生物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横截面成像的新技术,可以获取生物组织超微结构的横截面及三维图像。通过断层扫描可获得不同组织结构定量测定数据,定量信息有助于对组织结构的细微变化和疾病的发生或转归等方面进行追踪观察,因其无创、无痛性、检查时间短、可重复在同一检查部位测量、对比观察,在妊高征的诊断评估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有明显的优势[17]。该研究发现,眼底彩照漏诊的眼底损害通过OCT观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视网膜各层的损害,妊高征眼底改变多在后极部,特别是集中在黄斑区,这也正是OCT可观察的范围[17]。同时本研究显示,眼底和OCT检查有较好的相关性,所以眼底结合OCT检查能更好地发现妊高征眼底病变。

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妊高征患者产后的眼部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是产后血压得到控制后,才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或者视物疲劳等症状,或者产前有眼部症状,产后加重才到眼科就诊的,与以往的报道相似[16,18,19,20]。该研究同时也发现患者眼底改变的严重程度和产前妊高征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与产后就诊于眼科时的血压无相关性,提示妊高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疾病,高血压不一定是患者眼底脉络膜循环障碍的原因,患者产后虽然血压、蛋白尿、水肿得到控制,但妊娠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的维持有赖于母体与胎儿之间免疫平衡的建立与稳定,妊娠时胎盘可释放出某些免疫致病因子,使母体产生某些免疫反应或应急反应,这可能是高血压及脉络膜缺血的共同发病机制[16]。另外,有研究分析,产后一段时期(除免疫状态处于特别时期外),内分泌水平波动明显,加之产后还需要哺乳护理婴儿,容易出现精神疲劳、情绪波动,也使部分患者眼部血管出现痉挛收缩或缺血,从而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的改变[20]。

上一篇:公墓园林下一篇:执勤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