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梁施工方法

2024-07-09

冠梁施工方法(精选7篇)

冠梁施工方法 篇1

冠梁施工样板及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模板分项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备注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模板涂刷隔离剂

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一般项目

轴线位置

mm

±5

用钢尺量

底面标高

mm

±5

水准仪或者拉线

表面平整度

m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模板拆除

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标准照片

钢筋分项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备注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钢筋进场

复试合格

钢筋弯钩和弯折

一级钢筋末端做180°弯后平直部分为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弯钩角度135°,弯后平直为钢筋直径的10倍

一般项目

钢筋进场

平直,无损伤,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mm

±10

钢尺

箍筋内凈尺寸

表面平整度

m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模板拆除

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冠梁施工方法 篇2

1 工程概况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三标段北营陡河1号特大桥(DK141+986.83~DK149+779.94)全长7.793 km,本桥于DK143+026.10~DK143+280.53处采用60 m+100 m+60 m后张法预应力连续梁结构形式跨越既有津山铁路唐山站东咽喉,本连续梁位于陡河1号桥35号~38号墩,线路与既有津山铁路线交角149°05′00″。37号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基20根。承台为18.6 m×14.6 m×3.5 m+11.2 m×11.2 m×3.5 m组合承台,位于东咽喉两银联线和津山上、下行线之间。基坑开挖深度8.018 m,最大开挖尺寸为19.6 m×15.6 m,地下水位较深,开挖范围内均为干处挖方。

2 方案比选

由于该墩位于银联线和津山上、下行线之间,若采用钢板桩或钻孔桩对基坑进行防护时需采用打桩机、旋挖钻、吊车等大型设备进行施工。受接触网净空影响大型设备进出场前必须与电务段协调并办理相应手续对接触网进行停电,且每周只有周二才有停电时间。考虑大型设备进出场的不便,以及施工时存在风险较大,上述两种方案的进度及安全难以保证。经认真研究并对几种方案比选,综合考虑工期、安全、经济及技术可行性,确定了承台基坑开挖采用人工挖孔桩加冠梁的防护体系,铁路行车安全采用施工现场及临时道口全封闭防护的一体化防护方案。

3 防护方案的设计与验算

37号墩基坑开挖尺寸为19.6 m×15.6 m,四周采用49根人工挖孔桩加冠梁防护,防护桩桩径1.0 m,桩间净距0.5 m,桩长15 m,嵌固深度6.982 m,桩顶设1.0 m×1.0 m的冠梁,防护桩及冠梁均采用C25混凝土。

3.1 挖孔桩设计参数

土体参数:粉土—粉砂—细砂—中砂,采用加权平均后,土体的粘聚力c=19 kPa,内摩擦角为30°,容重γ=19 kN/m3。

荷载条件:基坑边缘切入路基坡脚1.6 m,津山线路基基底宽18 m,路基的容重为20 kN/m3,为安全起见,路基填高按1.5 m计,则路基填高荷载为30.0 kPa,作用宽度为18 m;列车(单线)动荷载换均布荷载60.1 kPa,作用宽度为3.0 m,距基坑边缘3.775 m。

3.2 嵌固深度验算

参考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范》)中排桩及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的验算方法。

嵌固深度验算式:

取嵌固深度hd=6.982 m;

嵌固深度取6.982 m,满足规范要求。

3.3 整体稳定性验算及基坑隆起量验算

3.3.1 整体稳定性验算

整体稳定性验算简图见图1。

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0.40 m;滑裂面数据:整体稳定安全系数Ks=2.308;圆弧半径R=9.925 m;圆心坐标X=-2.192 m,Y=2.415 m。

3.3.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

Κs=ΜpΜa=4837.685+0.0002380.144

Ks=2.032≥1.200,满足规范要求。

3.3.3 抗隆起验算

1)采用Prandtl(普朗德尔)公式验算(Ks≥1.1~1.2),注:

安全系数取自YB 9258-97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冶金部):

Κs=γDΝq+cΝcγ(Η+D)+q=19.000×6.982×18.401+19.000×30.14019.000×(8.018+6.982)+40.017

Ks=9.272≥1.1,满足规范要求。

2)采用Terzaghi(太沙基)公式(Ks≥1.15~1.25),注:

安全系数取自YB 9258-97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冶金部):

Κs=γDΝq+cΝcγ(Η+D)+q=19.000×6.982×22.456+19.000×37.16219.000×(8.018+6.982)+40.017

Ks=11.337≥1.15,满足规范要求。

3.3.4 隆起量的计算

按以下公式计算的隆起量,如果为负值,按0处理。

δ=-8753-16(i=1nγihi+q)+125(DΗ)-0.5=0 mm。

3.4 冠梁及防护桩配筋验算

3.4.1 冠梁配筋验算

由于防护设计时未考虑冠梁受力,所以冠梁采用构造配筋即可。

3.4.2 防护桩桩身配筋验算

1)桩身内力分析。

分别采用弹性法土压力模型和经典法土压力模型对桩身内力及位移进行分析,内力、位移情况如图2所示。桩身最大弯矩和剪力分别为820.15 kN·m和275 kN。

2)桩身配筋设计。

桩体采用C25混凝土,主筋采用非对称布筋,靠基坑外侧采用16根ϕ20HRB335型钢筋,靠基坑内侧布置6根ϕ20HRB335型构造筋,主筋长度均为15.8 m,伸出80 cm与冠梁锚固。

螺旋箍筋采用ϕ10HPB235圆钢,间距为20 cm;加强筋采用ϕ20HRB335螺纹钢,间距为2 m。

3)桩身受力验算。

根据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圆截面受弯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Κ=fyAsfcmA=300×502611.9×1130400=0.16,查表得到α=0.243,αt=0.764。

弯矩验算:

[Μ]=23×fcm×r3×sin3(απ)+fy×As×rs×sin(απ)+sin(αtπ)π=2.2563×108Νmm=2256kN·m>1.25γ0Mmax=1 127.7 kN·m,符合规范要求。

剪力验算:

[Q]=0.7ftbh0+1.25fyvAsvsh0=902175Ν=902.18kN>1.25γ0Qmax=378.1 kN,符合规范要求。

4 过程监测及防护效果

1)施工检测。为确保挖孔桩冠梁结构的稳定性和银联线及津山上行线的行车安全,在冠梁顶每5 m处设置一观测点,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前定期对冠梁顶各点位移及既有线路基沉降进行观测。2)防护效果。采用人工挖孔桩加冠梁防护体系后成效显著,施工进展顺利,防护结构施工只用了15 d便完成,施工中未出现任何威胁列车行车安全的事故,既有线路基亦未发生异常沉降,因而本工程采用的人工挖孔桩加冠梁防护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5 结语

人工挖孔桩冠梁结构防护体系从设计到施工都很成功,用于深基坑施工较为安全可靠,兼具结构刚度大、桩顶位移小、干扰小、工作面多、操作简便、利于施工等特点。对于场地狭小、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大型设备施工不便,特别是靠近铁路和公路两侧的施工,优先考虑人工挖孔桩加冠梁的设计方案。

摘要:指出北营陡河1号特大桥37号墩基坑开挖较深,作业面小,施工难度大,边坡稳定性差,为防止因基坑开挖给银联线和津山线路基造成不利影响,应用挖孔桩冠梁结构防护体系对基坑边坡进行防护,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挖孔桩冠梁结构防护体系的设计和验算。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挖孔桩冠梁结构,防护体系,设计与验算

参考文献

[1]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YB 9258-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

[3]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TB 10002.5-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

冠梁施工方法 篇3

【关键词】岩石平巷;施工方法;施工管理

煤矿巷道在矿井生产中所占比例巨大,巷道施工方法直接影响着煤矿开采进程、煤矿挖掘量及煤矿生产能否可持续进行。岩石平巷施工是煤矿巷道施工的重要成分,也是巷道施工的关键部门,其施工质量影响到整个巷道施工质量,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掌握住岩石平巷施工方法,并进行施工管理,以提升平巷施工质量,促进施工顺利进行。

1.岩石平巷的施工方法

1.1巷道施工方法

巷道施工有一次成巷和分次成巷两种方法。多次成巷是指在进行小断面掘进后,根据施工情况进行扩大,继而铺设永久管道或轨道,从而实现永久性保护;此方法是将每一施工工序分解后,后期根据施工要求再进行施工补充的一种施工方法。一次成巷为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将掘进、支护、水沟等工程组成部分视为一个整体,在确定某一施工距离后,按照设计方案、质量标准,展开程序化、连贯性、整体化施工,巷道一次而成,不留任何阑尾工程。此施工方法与多次成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成巷速度快。一次成巷对整个断面进行施工,这增加了施工空间,在施工过程中统一施工机械,这减少了施工机械进出、启动所用时间,且提升了机械使用率,有利于加快施工进程。(2)施工成本较低。一次成巷中将各种材料集中使用,如整个断面统一使用炸药、机械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材料施工量;所用材料可重复使用。(3)作业安全性高。在施工进程加快影响下,工程暴露时间减少,岩石所受外界影响变小,使得岩石变形、破损、分化程度降低,从而提升了施工安全性,且利于提升施工质量。(4)便于计划管理。一次成巷将每一施工环节融为一个整体,施工过程中严格统计施工进程信息,施工进度数据可靠,收尾工程量少,这有助于计划管理。

鉴于一次成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煤矿施工工程应制定统一化、系统化的管理规定,受现实施工环境、施工因素的影响,在长距离贯通巷道、緊急贯通的通风巷道中需要进行小断面施工,以减少测量误差,保证施工质量。

1.2一次成巷的掘支作业方式

一次成巷掘支作业方式主要有掘支平行作业法、单行作业法及交替作业法,施工应根据施工实际选择掘支作业方式。

(1)掘支平行作业法。采用锚喷支时,要求在安装挖掘工作面后即可打锚杆,同时,在工作面一定距离内及时喷射混凝土,如顶板岩石不稳时,放炮后即可喷30~50cm厚度的混凝土封顶,之后打锚杆,紧接着喷射混凝土,最终使封顶厚度符合设计标准。这一作业方式操作便捷,工人、设备调度性较强,可有效利用巷道空间,提升施工进度,因此在连锁工程、工程进度要求高、挖掘面较大、围岩较为稳定时,多采用此种作业方法。

(2)掘支单行作业法。掘进与支护并不同时进行,一般情况先先掘进一定距离后,再进行支护。采用锚喷支护时,一般采用两掘一锚喷或三掘一锚喷方式,即为掘进两个班或三个班,锚喷一个班。此作业方式掘支轮流展开,一个掘进队能独立完成工作面,并进行及时支护,所需劳动力较少,虽在施工进度上落后于平行作业方式,但能节约支护投入。

(3)掘支交替作业法。当两个活多个距离较近的巷道施工时,可将一个施工队分成掘进与支护两个小组,当一工作面进行掘进时,另一工作面支护,当原掘进工作面转为支护时,则原支护工作面转为掘进,这一施工队交替进行挖掘、支护工作。此作业方式只是人员交替轮换,而实质上施工队中的两个小组工作面各为单行作业;由于每一小组专门进行掘进或支护工作,专业工作时间常,经验丰富,使得施工队操作技术水平提升,有助于提升设备利用率、加快进程,且掘支工序独立进行,互不干扰;但要保证此作业方式顺利实现,要求施工过程中注意工作调配、协调工作面工作量,以达到人员充分利用、工作量平衡的目的。

2.岩石平巷施工管理

岩石平巷施工是煤矿巷道施工的重要成分,要保证平巷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强化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影响施工的各个因素,尤其是一线掘进人员因素,以制度与非制度管理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安全认识,以保证安全施工,提升施工质量。

(1)加强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岩石平巷施工管理的基本途径,管理中应制定完善岗位负责制、绩效奖惩制、安全生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并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监控这些制度的实施与落实,以提升制度管理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2)运用激励机制。与制度管理相对应的是绩效考核、激励政策等费制度管理方式,若说制度管理在于管控掘进人员行为,则激励管理在于提升掘进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因此,管理中应将制度管理与非制度管理相统一,以劳动竞赛制度、物质奖励、表扬、晋升等激励性的管理措施,提升施工者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施工质量,缩短施工时间。

(3)管控关键因素。岩石平巷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如设备、材料、技术、施工环境、人员等,这就要求管理者全面认识到各种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关键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关键因素控制。如要求施工中严格运用先进技术测量岩石硬度,分析施工环境的安全性,根据施工进程调节施工设备用量、类型等,选用最适宜的掘进方法、掘支方式等。

(4)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施工是顺利施工、提升施工进度的前提,管理者应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好安全工作。如制定安全施工规定,规范掘进者几倍行为,对施工者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知识考核,展开安全知识竞赛,进行安全演习,设置安全警示、估量与优化施工环境等,为安全施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5)加大技能培训。掘进者尤其是技术工作者的技能水平、业务素养影响施工质量,管理者应适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将先进的技术传输于他们,并强化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施工工艺,以提升施工质量。

3.结语

煤矿岩石平巷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尽量采用一次成巷方法,且根据施工条件、要求选择掘支方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以制度管理、激励策略、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强化施工管理效果,以最终实现岩石平巷施工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永效.谈岩石平巷施工方法与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3(08).

倒虹吸施工方法比较 篇4

关键词 倒虹吸;施工方法;南水北调

中图分类号 TV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12-02

倒虹吸是一种古老的输水方式,由于在开始工作时不需人为地制造管中的真空,因而更为普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农田水利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倒虹吸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用了许多倒虹吸管来解决管线穿越河谷、道路等的问题。

1 倒虹吸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倒虹吸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它是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渠道通过山谷、河流、洼地、道路、发或其他渠道的压力输水管道,是一种渠道交叉建筑物,是输水及灌溉渠系中工程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成功的运用。如南宋时曾在引用褒水的山河堰上使用过。这种大型倒虹吸多采用浆砌块石构筑,也可用竹筒连接而成。与虹吸管一样,倒虹吸在立面上也呈弓形,不同的是,其弓弯向下。随着现代农田水利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倒虹吸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在大型的输水过程中也普遍运用,例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就运用了这种古老而成熟的技术。

2 倒虹吸的适用条件、特点及分类

当输水河渠与河流、山谷、洼地、道路等障碍物或其他渠道交叉,且高差较小,建渡槽或填方渠道及涵洞均不能满足洪水宣泄、或有碍船只通过、车辆通行时,应该修建倒虹吸管从障碍物底部通过。

当山谷、河流很深且宽,谷深超过30 m时,修建渡槽支墩高,跨度大,需要高空作业,施工吊装难度大且造价高是可考虑采用倒虹吸;若做填方渠下涵洞,土方工程量大,排水涵洞较大且需要的劳动力较多时,也可采用倒虹吸。由此可见,倒虹吸技术在穿越深谷、河流时的应用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从水力学的角度来讲,倒虹吸的缺点是水头损失较大,但是,千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运用来看,倒虹吸具有工程量少、施工方便、造价低、节约劳动力及三材等优点,在工程中还是值得广泛运用的。近年来,在结构形式、用材、施工方法和制管工艺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倒虹吸管的材质不断更新和提高,有的可以工厂化生产,这种技术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

随着倒虹吸这种古老的输水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进步,其制作方法、布置方式、断面形式及建筑材料等也有多种形式,故倒虹吸的分类也不同,下面分而述之。

按照制造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这种技术在我国适用比较广泛,一般在工地直接于基坑内浇筑,多用于大型输水工程或交通要道上的交叉工程,是一种很经济耐久的管型;另一类是预制倒虹吸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轻型管,一般在工厂或者工地预制厂制作,基坑内拼接,常用于给水排水工程或中小型输水工程中。近年来,随着制管工艺的不断提高,大管径管道在大中型工程中也有选用。

按照埋设方式的不同,倒虹吸管可以分为上埋式、沟埋式和架空梁式。

按照断面形式,可以分为圆形管道、箱形管道和直墙联结的正反拱形管道。

按照倒虹吸管的材料分,可以分为以下七类:现浇混凝土管(圆管及箱形多孔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玻璃钢管(HOBAS、FWRPMP)、大口径球墨铸铁管和热塑性管等。

3 倒虹吸常见施工方法比较

倒虹吸管由进口段、管道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为了减少设计和施工难度,总体布置应选择地形、地质较好的地段,并宜与河流、沟渠、道路中心线正交,管轴线在平面布置上的投影宜为直线。

进口段应尽可能布置在挖方渠段上,以减少沉陷、渗漏及坍方现象,保证管道不受洪水冲击。

出口段的布置应使出口断面逐渐扩大,以调整出口水流的流速分布,减少水头损失,防止对下游渠道的冲刷。管道段是倒虹吸工程的主体,也是施工的关键。下面就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十八里河倒虹吸工程的施工,就现浇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的施工做简单的比较。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十八里河渠道倒虹吸属于郑州2段内的河渠交叉建筑物,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刘湾村西约250 m处山前倾斜平原,场区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倒虹吸斜管段建基面多为第④层轻粉质壤土,少量为第③层重粉质壤土,水平段建基面高程约106.4 m,基础置于第④层轻粉质壤土上,建基面均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基坑开挖最深约22 m。

管道段混凝土的施工,有以下三种方案:一是整体推进法,即按照从进口到出口的顺序,整体浇筑;二是分部会和法,即从两头向中间靠拢,在倒虹吸管的中间部分合拢;三是分层分段浇筑法,即管身段混凝土按底板、墙体→墙体、顶板两层顺序施工,底板按分节采用跳仓法浇筑,墙体及顶板按分节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浇筑方向采用轴线方向浇筑。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

方法。

整体推进法施工是一般中小型水利工程惯用的方法,按照工程的布局和结构形式,顺水流方向,依次按照施工导流、土方开挖、填筑和倒虹吸管身段、进出口渐变段及闸室段混凝土浇筑工程,以及配电室施工和闸门启闭机安装等工作内容推进,这样施工的整体性比较好,但是,从一个方向施工,施工作业面较少,工期往往比较长,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展和后续工程的建设,故这种方法在此不适用。

分部会合法施工是目前渠道和隧洞适用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两头向中间分别施工,在中间汇合。在本工程中,中间段是为最低处,需要的开挖深度比较大,而且施工导流及防汛是施工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此不考虑这样的方式。

分段分层浇筑法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比较经济适用且技术上可行的方法。本工程中管身段混凝土的浇筑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为了考虑混凝土结构在凝结的过程中水化热的散失和工程的整体进展,按照即管身段混凝土按底板、墙体→墙体、顶板两层顺序按照分节法施工。

根据施工总布置规划,管身段混凝土料采用拌和楼集中拌制,6 m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皮带机输送经负压溜管入仓。倒虹吸混凝土运输线路为:拌和楼→场内施工总干道→皮带机受料斗→龙门架式皮带布料机至施工部位(或砼皮带输送机至仓位)。管身段混凝土施工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

除垫混凝土外均采用皮带机送料经布料机入仓法施工,混凝土下料倾落自由高度不宜过大,每胚层浇筑厚为40 cm~50 cm。底板按分节采用跳仓法浇筑,墙体及顶板按分节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浇筑方向采用轴线方向浇筑。

底板垫层:每节管身的底板垫层厚10 cm。采用6 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料到仓面,用人工推双轮车运料,沿垂直于管轴线布料,人工摊平,振捣方式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底板:采用台阶法铺料,总体浇筑方向为顺轴线方向浇筑,从仓位左端向右端铺料,逐层向前推进,并形成明显台阶,直到把整个仓位浇筑到收仓高程。

台阶法浇筑时的施工要点:严格控制二、三层摊铺长度,斜坡分层处振捣要密实,不得漏振。坡度不大于1:2。以最快速度覆盖上层混凝土,最大限度地缩短混凝土面暴露时间。浇筑中因故停工时,必须在初凝前把接头处的混凝土振捣密实,特别是钢筋网附近。

浇筑斜坡底板和顶板时,对每一层台阶的浇筑方向为从低处向高处下料。底板八字脚要在其邻近底板铺最后一层料后开始下料,振捣要均匀,直至八字底部翻浆止,避免过振与漏振捣。

墙体浇筑:胚层厚度30 cm~50 cm,采用平铺法浇筑。周圈分层布料浇筑,先浇中墙,再浇边墙,总体上各墙均匀上升,在仓内设置溜筒,每隔2 m~3 m布置一组,将仓内浇筑面分成几个区段,每段固定浇筑工人。

顶板浇筑:采用与底板相同的浇筑方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若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底板和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侧墙采用软轴振捣器振捣。振捣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避免过振、漏振和欠振。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40 cm。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将表层浮浆刮去,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之间产生软弱夹层。

为保证侧墙、顶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尽量减少混凝土面气泡,混凝土采用二次复振的方法,即在混凝土正常振捣30 min后再进行一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内的气泡,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度。

4 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发生裂缝。发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为防止混凝土发生裂缝,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①砂石料堆高6 m以上,堆放时间适当延长,取料时,取料堆下部温度较低的骨料,粗骨料采用喷雾降温,采用地下水拌制混凝土;②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运输和曝晒时间;③仓面采用喷水雾的方法以降低仓面的气温;④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利用早、晚进行浇筑,避开白天高温时段施工;⑤浇筑完毕后及早养护和保湿,防阳遮盖。

2)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和外加剂,以减少单位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降低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

3)加强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和保护,避免表面裂缝发生。在高温季节,表面采用常流水养护。

4)合理地进行浇筑分层分块,改善浇筑块的散热条件。

5)发现裂缝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由表面向深层发展。

为保证本工程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对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配合比及仓面作业等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大型倒虹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水力学条件的复杂性,对于大跨度、大落差、大流量的倒虹吸管,其工程结构的布置设计都有其本身的特点。为保证工程做到经济合理可靠的目的,最好能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加以论证及优化。

参考文献

[1]倒虹吸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汇编规范[G].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水利建设与管理杂志社编,2011.

[3]水利工程施工第三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冠梁施工方法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

一、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地基的情况非常复杂,在很多的施工中通常是会遇到不良地基的情况,这些地基存在着一些缺陷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的地基在地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地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地基中存在着岩石结构面,这样不能更好的满足上部结构的抗滑稳定性要求,同时地基在局部也会出现剪切破坏。地基在渗漏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的地基在空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空隙过大会导致水库出现漏水严重的情况,同时,地基也非常容易出现破坏的情况。地基在沉降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是非常容易对建筑物进行破坏的,也是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的情况。很多的建筑物都是由于地基的强度不够导致失稳情况出现,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逐一的展开作业,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

二、基础作业的方法和质量控制分析

1、施工的新方法分析

水利水电基础施工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并形成了一些新的施工方法。这些新的施工方法一般法都会从下面两个方面开始基础工程的施工。

首先,一些浅基础的工程,在无需放坡的情况下,可以顺着已经测量好的基准灰线进行槽边轮廓的切割,之后根据整个作业面的工程设计展开基础施工。

其次,要做好地面的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要做好地下水位降低的措施。

最后,在进行上面量部分的工程施工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工程的地质地貌,挖方尺寸情况,科学预防地基结构的破坏,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地基的承载能力,要对影响到地基承载能力的季节变化,温度升降,温差,腐蚀等情况,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科学规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地基的稳固性。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独立占用一定的空间,实施加固措施,尽量让地基加固到最大程度,减小地基的变形,控制地基陷落的范围,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2、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要科学确定工作面。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出土状况,对开挖的顺序和工作面做出科学合理设计规划。实施分段分层作业。一些浅基础的工程,在无需放坡的情况下,可以顺着已经测量好的基准灰线进行槽边轮廓的切割,之后根据整个作业面的工程设计展开基础施工,展开作业面。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锚固技术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區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2、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3、水泥土加固技术

在工程基础施工中应用水泥土,需要将水泥和水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水泥土的强度符合要求。水泥土能够对工程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作用,使基础工程有着足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保证地基有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在灌浆水泥土时,深度要保持在0. 5 m左右。同时要对土壤的密度、质量以及水泥掺合量进行充分考虑。

4、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有6种方法: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5、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四、结语

大型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篇6

关键词:土方开挖 方法 要求 质量 安全

0 引言

土方开挖根据施工情况,满足开挖条件后分段分层开挖,针对本工程工期紧土方量大,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为保证土方开挖顺利完成,决定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流水作业方法,土方开挖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并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土方施工往往具有工程量大、劳动繁重和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受气候、水文、地质、地下障碍等因素影响较大,不可确定的因素也较多,有时施工条件极为复杂。

1 工程概况

1.1 基坑概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33990m2,±0.00相对黄海高程4.50m,场地标高-0.5~-0.70m,地下室基础底板板面标高为-5.20m,板厚为400mm,垫层片石厚度为25cm,底板底标高-5.85m,基坑周边承台底标高均为-6.55m,主楼范围内筏板底标高为-6.95m,电梯井坑

底标高为-8.85和-9.45m,基坑开挖深度为-5.2m~

-5.40m,电梯井坑与底板间为3.6m、2.5m、1.9m,挖土方量约20万m3。

1.2 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东侧为本项目部临时彩钢房,离基坑边5.5m处有条电力管线;基坑东南角为一座110kv变电站,变电站围墙与本工程红线大致重合,基坑距离该侧用地红线2.3m~4.6m;基坑南侧为开发区D河道;基坑西侧为上东路,已建成通车,道路下分布通信管线、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北侧为临时水泥路。

2 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2.1 机械准备

由于土方开挖量大、工期紧,开挖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投入数量是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的硬件设施,因此项目部决定配备4台0.8m3反铲挖土机挖土,10T自卸车25辆。

2.2 人员准备

施工管理人员:4名施工员轮流跟班,安全员2名轮流跟班,电工2名轮流跟班,修边清底普工40名(20名一班轮流施工),凿桩头石工20名(10名一班轮流施工)。

2.3 材料准备

①准备16mm路基钢板若干,铺设施工道路,确保运土车辆行驶。

②采购φ12(小头直径)松木桩长4~6m若干备用和编织袋3000只,1000只装满黄砂备用。

③袋装水泥10T,黄砂、石子各20m3备用。

2.4 现场准备

①由于机械挖土容易碰压测量点,因此在开挖范围内先将各轴线和水准点引测到施工区域外,并加以保护。

②在现场大门口设洗车台,汽车出场时用高压水枪清洗轮胎及车身,以维护城市清洁。

③配备足够的夜间照明灯具。

3 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

3.1 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

3.1.1 人力开挖。土方量小而不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地方,用人工开挖比较普遍。

3.1.2 机械开挖。建筑场地和基坑开挖,当面积和土方量较大时,为节约劳力,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一般采用机械化开挖方式,并采用先进的作业方法。

3.1.3 爆破开挖。爆破是开挖石方最有效的手段,也常用于土石方的松动和抛掷。定向爆破可用来撤除旧的建筑物,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爆破来开挖基坑,开挖地下建筑物所需要的空间,如隧洞开挖,也可用定向爆破建筑大坝。

3.1.4 水力开挖。水力开挖是利用水枪的高速射流交水上土方冲成泥浆或挖泥船的绞刀将水下土方绞成泥浆而后运走或筑坝的土方开挖方法。

3.2 本工程的施工方法

①本工程地下室土方开挖量约20万m3,根据设计要求,项目部决定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法开挖。②根据施工情况,满足开挖条件后分段分层开挖,针对本工程工期紧土方量大,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为保证土方开挖顺利完成,决定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流水作业方法,同时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分三层进行土方开挖。③土方开挖工程需要采用退挖分层进行分段施工,根据土方开挖的走向,向出土口退挖。在施工时,每段端部基坑又将被分为两个作业面进行挖土,每作业面上均配置一台反铲下挖机,一台推土机配合堆土,按流向直接挖至分层面标高,即挖即装车即转运。④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和轴线,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mm。⑤机械开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础承台线,由人工挖除300mm预留土层,并清理整平,及时进行垫层的浇筑,防止基底土水份蒸发损失,导致土体积膨胀。⑥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应派人对挡土支护结构进行配合监测,如发现挡土支护结构有偏移过大的现象,立即采取回填加固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待加固措施完成后,基坑偏移趋于稳定时才能继续进行开挖。机械挖土过程中,配有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现场指挥,切实保护好桩身、超前钢管及锚杆支护系统不受碰撞,及配以一定的人工挖土。⑦基坑挖至基底标高,应报请监理公司由其会同设计、勘察、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等部门,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松软土层、坟坑、孔洞等,应作出地基处理记录,认真进行处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参加各方应签证隐蔽工程记录,作为竣工资料保存。

3.3 土方开挖的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第一层卸土开挖从自然地面-0.6m挖至-2.45m,即冠梁底处,此层开挖深度为1.85m→第二层开挖待支撑梁砼强度等级达到80%以上开始开挖至-5.45m,此层开挖深度为3.0m→第三层人工挖除最后400厚的余土及承台、地梁土方。

另留置三角土、支撑梁下电梯基坑土方采取人工挖除塔吊配合吊运至挖土机边装车运出。

根据设计后浇带划分3个施工段,共用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将地下室分为30个施工区(见施工段划分平面示意图)。

施工段划分平面示意图

根据后浇带划分施工顺序:

第一层开挖顺序第一施工段、第二施工段由7区开始,由西向东退挖;第三施工段由16区开始,由东向西退挖。此层开挖主要是便于支撑梁施工,所以优先沿基坑边缘和内支撑梁先施工(见第一层土方开挖线路示意图,附后)。

第二层开挖顺序:第一施工段:11区→12区(预留三角土)→19区;第二施工段:7区→8区→14区→9区→6区→5区→10区→4区→3区→15区(预留三角土)→2区→1区;第三施工段:16区→22区→23区→25区→24区→21区→17区→18区→20区→26区→27区→28区(预留三角土)→29区→30区。(见第二、三层土方开挖线路示意图,附后)。

第三层人工挖土与第二层相同顺序进行。

4 土方开挖情况的处理

4.1 施工时注意的问题

①做好护坡桩的位移观测:在护坡桩顶上弹出位移观测线,并在基坑外稳固处设置观测点,按开挖进度做好位移观测。②注意检查护坡桩的渗漏水情况,发现渗漏水现象,应立即进行堵塞。③及时做好坑顶的防水堤和防护栏杆。④及时做好坑底的集水、排水工作。

4.2 异常下注意的问题

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基坑土质变化及边坡稳定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①场内如有暗浜或软弱夹层,应将於泥全部清除干净,用砂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②开挖过程中如遇滑坡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报告业主并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在转移工人的同时,将滑坡现场进行封锁;测量人员根据滑坡迹象设置观测点,以便观测坡体平面及竖向位移,为应急措施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

5 土方开挖的施工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5.1 土方开挖的施工要求

①按以上施工段的施工顺序进行第一层土方开挖,按围护设计方案进行冠梁、内支撑梁施工。机械开挖时将废土及时外运,严禁堆放置施工现场。其余施工段按上述相同方法施工。②第一施工段:东南西面,以后浇带过一跨起坡,做1:2梯形自然放坡处理(见下图)。

③第二施工段:7区土方按土方开挖示意图分层挖至坑底,组织施工、承台、地梁砖模、垫层、钢筋绑扎,7区底板浇捣换撑带,待7区换撑带砼强度达到80%以后开挖8区土方,按7区施工方法,待8区换撑带砼强度达到80%以后开挖剩余施工区。④在开挖至坑底50cm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标高用红油漆标记在每根工程桩上,用以控制机械挖土和人工挖土的厚度控制,严禁超挖。⑤机械挖至坑底-5.45m处,留足45cm人工挖除,施工人员随时校核基底标高,并按轴线用石灰放出每个承台的土方开挖边线和每条地梁的土方开挖边线,此时安排足够的清土人员与挖机配合作业,人工将土抛至挖机作业半径内一并挖出,这样有利于工期,能够保证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⑥待地梁、承台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即砌筑砖模、浇筑垫层,尽量减少地基土的暴露时间。

5.2 土方开挖的质量保证措施

①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员、测量工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②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坑底,及时控制开挖标高。③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坑底时,由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工程师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继续开挖。操作者换班时,要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④开挖边坡时,尽量采用沟端刀开行,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坡下口线。要坚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⑤机械挖土过程中,土建要配备足够的人工,随时配合清坑修坡,将土送至挖土机开挖半径内。这种方法既可一次交成品,确保工程质量,又可节省劳动力,降低工程成本。⑥底层开挖后即为设计场地面标高,要注意成品保护。

6 总结

本论文根据本工程的情况,为了满足开挖条件后分段分层开挖,针对本工程工期紧土方量大,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及施工要求,为保证土方开挖顺利完成,决定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流水作业方法,同时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分三层进行土方开挖,能够更加顺利安全的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加速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8]国家、地方现行使用的其他有关规范或规程.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0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各业务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都需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很多不能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1.2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后者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因质量上不去,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1.3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多数施工企业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项目部各部门间缺乏横向沟通。即在项目内部,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计划部门只按工程进度计价,不管质量是否合格;物资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表面上看似乎职责分明,但技术部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增大成本;而物资部门若一味采购高强高价材料,即使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1 全员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工程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级,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2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3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2.4 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的要求,同时经济上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的要求;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

2.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3 对策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是一次性行为,其管理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且将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在施工期间,项目成本能否降低、有无经济效益,得失均在此一举,有很大的风险性。为促使项目必盈不亏,成本控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做好。

3.1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绩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实行有奖有罚,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

3.2 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项目部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3 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如停工、窝工、返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且成本最低的最佳点。

3.4 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以便从中优选出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必须强调,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应该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果只先进不可行,不能在施工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那就不是最佳施工方案。

3.5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这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一般情况下,项目应在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订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之一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为了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由工程技术人员订措施,材料人员供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负责执行,财务成本员结算节约效果,最后由项目经理根据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必须强调,在结算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时,除按照定额数据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3.6 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凡是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以及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节约。除此之外,还可从用户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提前竣工奖。因此,加快施工进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3.7 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性较强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并且要责任到人、切实可行,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刘东发,邱训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工作[J].福建建材.2009(2).

[2]冯纯霞,袁广学.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科学之友(B版).2009(2).

[3]武丕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09(2).

[4]郑炜,马艳,张登伟.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09(3).

[5]李海龙.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今日科苑.2009(2).

上一篇:安许延期承诺书下一篇:业主满意度调查管理规程